第十節

上一節說到劉邦和呂雉結婚了,在新婚之夜的洞房內,呂雉逼劉邦答應三個條件,第一個是保證將來孩子的地位,第二個是保證自己的地位,這三個又是什麽呢?

其實很多男人都有過那樣的鬱悶,那就是老婆太顧娘家人了。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可是往往這女兒對娘家做出的貢獻,要比兒子大很多。很多網友還吐槽老婆是個扶弟魔呢!

呂雉的第三個條件:“以後無論什麽情況,都必須善待我的娘家人!”

劉邦笑了起來:“就這三個條件?我全都答應你就是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呂雉為什麽要提出這三個條件呢?

要知道呂公第一眼看到劉邦,就那麽對他好,甚至不惜把好朋友縣令晾在一邊。在呂公的心裏,劉邦將來是王侯將相那一類的大人物(呂公雖然會看相,估計無法準確看出劉邦將來會是漢高祖),所以不顧一切要把女兒嫁給他。把全家人的榮華富貴,都押在了劉邦的身上。

事實證明,呂公果然慧眼識人,押對了潛力股。可惜他錯看了兒子和女兒,沒有進行約束,也導致了日後呂家滿門被滅的下場。

呂雉的第三個條件,就是要劉邦發達之後,保證她娘家人的利益。

劉邦答應了三個條件,和呂雉進入紅羅帳中,行了夫妻之禮。自此新婚燕爾,整日躺在呂雉的懷中,享受**。

還別說,呂雉確實不錯,把家裏家外都操持得井井有條,連蕭何和曹參他們都讚不絕口。

有了家,劉邦在兩個妻舅的幫助下,又在自己的田地旁邊開荒了幾畝地,(按大秦的體製,亭長不屬於在編的官員,由官府撥給一塊地並派人代耕,另外縣令每月給一點很少的錢,類似於俸祿,縣令以下官吏不拿國家俸祿的這種體製,一直延續到清朝結束)

播種和收獲的季節,雖然縣裏會派人幫忙,可是平常除草的一些工作,還是要自己去幹的。有時候,劉邦手下泗水亭的驛卒周昌等人,也來幫忙幹活。

劉邦沒有公務的時候,就陪著妻子一起下地幹活一起歸家,他對這位年輕的妻子感到非常滿意,有時候甚至忘記了還有曹美女在苦苦的等著他。

這種溫馨的日子過了幾年,呂雉為劉邦生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和孝惠帝劉盈。

有時候劉邦去公幹(每年送徭役去鹹陽,來回幾個月),呂雉就帶著兩個孩子下地幹活,盡管兩個孩子都很小,可是呂雉卻不忘教育,她指著田間的雜草對孩子說:“做人要靠自己,自己能夠辦的事情,不能輕易去求別人;人生在世,就像莊稼一樣,要想長得好,就必須把旁邊的雜草除掉,千萬不要有仁慈之心……”

呂雉在田間以莊稼和雜草為由教育孩子必須心狠手辣的故事,很多古籍上都有記載,由此可見,呂雉堅強而狠毒的個性,可見一斑。

有一次呂雉帶著孩子在除草,一個老人過來討一碗水喝(應該就是上次在街上看到蕭何他們的那個老道),呂雉見老人可憐,就給對方喝水了。老人打量了呂雉一番,驚奇地說:“我看你的相貌,是貴人之相,將來貴不可言!”

對於這一套說辭,呂雉從小就聽父親說過,耳朵都聽出繭來了。這時,他兒子劉盈走過來也要喝水,呂雉指著兒子問老人:“那麻煩你看看我這個兒子的麵相怎麽樣?”

老人仔細看了看劉盈,摸著胡子說:“你之所以將來貴不可言,都是因為這個兒子的緣故。”

呂雉又把不遠處玩耍的女兒叫過來,求老人都幫忙看看:“那你再看看我女兒怎麽樣?”

老人看了一下,說:“也是貴人命,不過呢?會有些挫折,熬過去就沒事了!”

呂雉謝過了老人,看著老人漸漸走遠。她抹了一把額頭的汗,繼續下田除草。沒多久,劉邦公幹回來了,呂雉開心地對丈夫說:“剛才又一個老頭經過這裏討水喝,給我們娘仨看了相,都是富貴命。”劉邦問:“那個老頭呢!” 呂雉說:“才走沒多久,應該能夠追得上!”

劉邦按著呂雉所指引的方向追上去,果然見一個老頭蹣跚地走著。他追上前,施禮後說:“聽說您會看相,麻煩幫我看看唄!”

老人打量了劉邦一下,笑嗬嗬地說:“剛才我在田間討水喝,見有一個婦人和兩個孩子的相貌都和你一樣,都是貴不可言的好相貌!”

劉邦再次施禮:“如果真的是像你說的這樣,我一會不敢忘記你的大恩大德!”後來他發跡之後,要去感謝那個老人,卻怎麽也找不到老人住在哪裏了。

這一段故事被司馬大哥記載在史記中:……呂後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後因哺之。老父相呂後曰:“夫人天下貴人。”令相兩子,見孝惠,曰:“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相魯元,亦皆貴。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呂後具言客有過,相我子母皆大貴。高祖問,曰:“未遠。”乃追及,問老父。老父曰:“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高祖乃謝曰:“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貴,遂不知老父處。

雖然老人說劉邦一家子貴不可言,可劉邦也不知道那“貴”從何而來,他除了偶爾去公幹外,就是和呂雉一起種地,養著一子一女。

有時候,劉邦摸著呂雉那雙被農活折磨得非常粗糙的手,頓時百感交集:有如此賢妻,夫複何求?

劉邦在田幹活的時候,有時候太陽太大,沒有帽子遮擋,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竹子的皮做了一個帽子,係在頭發上,可是做得不好,老是往下掉。他得知沛縣不遠的薛縣有人會製作帽子,於是就畫了草圖,讓手下人去薛縣找人做了。他覺得這帽子的款式很不錯,也很新穎,就經常戴著,後來發跡了,還經常戴。有不少人見這個帽子不錯,都紛紛效仿著戴,還稱為“劉氏冠”。到了劉邦當上皇帝之後,下令隻有公爵以上的人才有資格戴。

史記:……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薛治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

漢書:高帝八年有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劉氏冠。”

《集解》引應劭:“以竹始生皮作冠,今鵲尾冠是也。”也叫齋冠。《晉書·輿服誌》稱:“長冠,一名齊冠。高七寸,廣三寸,漆纚為之,製如版,以竹為裏。“至晉去竹,改用漆纚製冠,皇帝祭祀時戴之。

後人說劉邦製作劉氏冠,是去了鹹陽見過秦始皇,他心中有大誌,想成為秦始皇那樣的大人物,所以在製作冠的時候,款式和秦始皇頭上戴的冠冕相似。當然,這隻是後人的猜測,估計劉邦當時隻是覺得那種帽子適合遮擋太陽,僅此而已。

劉邦在製作劉氏冠的時候,秦始皇在幹嘛?他這個人雖然雄才偉略,統一了六國,可是也開始犯糊塗,想長生不老,也害怕別人奪他的江山。於是就想著滅楚國的時候,民間傳說王翦殺楚將項燕的時候,項燕發出的詛咒“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所以格外盯著楚地。

他為了長生不老,令方士去海上仙山求藥。很多方士求不來藥,都被坑殺了。有一個叫盧生的方士,雖然沒有求來仙藥,卻搗鼓到了一本奇書 《錄圖書》,書上有五個字: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認為所謂的“胡”,一定就是指北麵的指匈奴,匈奴人抬可惡,經常侵入秦地掠奪,造成了很大的隱患。於是秦始皇一麵命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以絕亡秦之患,又征幾十萬民夫,修築萬裏長城,以防胡人南侵。

做完這些,秦始皇還覺得不滿意,讓方士幫忙查看,哪裏會出王氣。方士們一番議論之後,得出了結論:東南有王氣。

有王氣的地方,那就鎮壓啊!把男人都抓去修築長城和陵墓,派兵鎮守,不聽話的就殺,有些儒生敢胡亂議論的,抓起來一律坑殺。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治國之道在於教化,不能這麽暴力。秦始皇火了,把扶蘇趕出了鹹陽城,到秦國北方邊境的上郡,與蒙恬一起當監工築長城。

秦始皇這麽安排,其實是氣扶蘇不給他麵子,想讓扶蘇好好清醒一下,也順便讓扶蘇去曆練曆練。

秦始皇自己呢,大修阿房宮的同時,不斷命方士出去求藥,求不來藥的,一個字:殺。

終於有個叫徐福的人,忽悠秦始皇給了他幾千童男童女,還有大批物資,出海後直接沒影了。(到日本成了始祖)。

徐福去海上仙山求藥,多年未歸,秦始皇想著自己也去瞧瞧,仙山到底是什麽樣。於是展開了聲勢浩**的東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東巡了幾次之後,最終沒能等來仙藥,就死在平原津。趙高假借秦始皇的遺言,擁立胡亥為帝。還設計命公子扶蘇自殺,大秦帝國就這麽亂成一團糟了。

秦始皇死了,可是驪山的陵墓還沒有修好,上麵壓命令下來,要多派徭役加緊修造。

於是沛縣的縣令再一次要劉邦押著幾百個男丁,前往驪山修陵墓,一行人才出沛縣沒多遠,就不斷有人逃走了。

究其原因,是大秦帝國的官兵不把徭役當人看,都當牛馬一樣使喚,稍有偷懶的就是棍棒齊下,當場被打死的比比皆是。有人生了病,也不讓休息,用鞭子抽著幹活,人一死,立馬扔進萬人坑。

修長城修陵墓修阿房宮,十個壯丁去服役,能夠活著回來一半就不錯,所以到了後來,很多被征的徭役,走到半路就合夥逃脫,上山為匪了。當土匪說不定還能活,去服徭役可能就被折磨死了。

當隊伍來到豐邑澤中亭的時候(澤中亭離劉邦的老家豐邑中陽裏不遠),已經不見了上百人。劉邦尋思起來,照這樣下去,即便走到驪山,估計剩下不到一半。按照大秦律法,他這個亭長辦事不利,是要被問斬的。與其被問斬,還不如和大家一樣,逃走躲在山林中,好歹混一條性命。

到了晚上,吃過晚飯喝過酒,劉邦借著酒興大聲對大家說:“我們就是走到驪山,估計也沒命了,不如大家趁著晚上趕緊逃吧!”

有人問:“大人,我們逃走了,豈不是連累了大人,大人怎麽辦?”

劉邦回答說:“你們不用管我,我也和你們一樣,會找地方躲起來的!”

大家聽他這麽說,呼啦啦一窩蜂的都逃走了!剩下十幾個人,願意跟著劉邦一起走。劉邦也沒有急著走,和那十幾個人繼續喝酒吃肉,他一邊喝酒一邊歎息:奶奶的熊,縣令大人不地道,縣裏那麽多亭長,偏偏派老子去,這下好了,把老子給害慘了。這筆賬先記著,有時間得好好算一算。

他知道這麽一走,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家中的嬌妻愛子,還有等候他的曹美人,全都無法顧及了。

他灌下一大口酒之後,大手一揮,“走!”

一行人往澤裏麵走去,突然,走在最前麵的一個人大聲驚叫起來,那叫聲就像看到鬼一樣。(欲知那個人究竟看到了什麽,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