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有價值的員工是講效率的員工

未雨綢繆,事前做好計劃

很多員工總是天天拚命地工作,各種瑣事、雜事一大堆,樣樣看似急迫,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麽,結果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致使執行效率不高。

出現工作效率低下這種情況,並非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工作,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製訂工作計劃而使工作變得瑣碎起來。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明白,無論做什麽事情,僅有成功的目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個詳細的計劃。隻要把你目前需要完成的事情寫在紙上,一步一步去完成就行了,等到完成最後一步,目標也就實現了。

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計劃呢?

首先,每天把自己的工作按重要的程度記錄下來。

其次,每完成一件便將它從表上劃去。

最後,當日沒有完成的事必須列入次目的表中

以一天的計劃表來說,首先,你應該列出你必須要做的事,這些就是你今天的首要工作。其次,再列出應該做的事,以及可以做但並不急於一時的事。然後評估各項工作所需的時間,再決定如何把時間分配到這些工作上。記住,你應該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一天中狀態最好的時間內去做。一天的時間規劃完成後,可以延伸成一周的計劃,決定一周內最重要及必須做的事,每天要確認行程是否照計劃進行。

如此簡單的事情相信大家一定都會做,當然,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要經過多次實際驗證。確定有效的計劃所付出的時間投資是非常值得的,會便於提高工作效率,這是走向成功必備的過程,你開始做了嗎?

在工作過程中再花時間去尋找所需的資料或工具,隻會事倍功半,徒增出錯的機會。事前應將一切所需都準備好,隨取隨用。

要有“工具庫”的觀念:隨時將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等,轉換成“工具”的觀念,以便隨時可以拿出來運用,或重新組合,以便縮短時間、提高效率,增加更多的成功概率。

隨時準備好最新的信息:“資料”的隨時更新與增刪,可以讓我們永遠掌握到最新的訊息。要隨時做好資料的整編、歸類等工作,以供我們隨時掌握最新的狀況,並可以迅速做出正確的思考與判斷。

案例1:某公司部門經理楊女士就非常善於管理自己的工作,盡管每天需要應付大大小小的許多事情,但她總是顯得很從容,該做什麽,什麽時候做,她自己心中非常有數。她說自己隨身攜帶的必不可少之物就是一個工作本,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自己的工作安排。每月之末,她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思考一下下個月的工作重點和計劃安排。製訂工作計劃,關鍵是要會分解目標,把製訂的月目標分解到每個周,把每個周的目標再分解到每一天。

這也許看上去是一個很龐大的令人擔心完成不了的工作目標,但經過這樣的層層分解後,你會發現,原來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是很難,這樣工作起來會更有效率。

當然,尋找自己的良師也是至關重要的。在公司內外尋找一群具備不同專業技能與職位的良師,借良師的經驗、智能與人脈關係,可以讓你得到有力協助。

最後,需要糾正一種可能產生的誤解,即製訂工作計劃並非是給自己施壓,而是為了讓自己記住該做的事。每天麵對大量的工作,誰都不免產生丟三落四、忙而無序的狀況,如果你會工作,養成事前確定計劃的習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工作可以做到盡善盡美

你是否常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或者隻關心工作的一部分,時常顧此失彼,其結果是不合格,需要重新返工,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精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該力爭把工作做到完美,這是一個人勇於奮進的表現,更是一個人不斷攀高的象征。

我們需要養成把工作做得完美、無可挑剔的習慣,這樣工作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工作起來會更得心應手。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成功所帶來的

愉悅感,將激發我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案例2:歐陽夏丹是央視“新銳主持人”的代表,她2003年8月進人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工作,10月開始主持早間節目《第一時間》,正是通過這個節目,全國觀眾記住了歐陽夏丹。進台不到3年,夏丹在2005年便獲得了央視“十佳主持人”稱號。

歐陽夏丹上高中的時候,學習緊張而充實,她參加了學校排演的話劇《項鏈》、並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獎。這次成功讓她更加自信,也明確了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她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去報考北京廣播學院,並在幾千人中脫穎而出。

在北京廣播學院,她的文化課成績是第一名,但專業課一般。畢竟,在語言能力上、北京的同學有明顯優努。如聲有了第二年,沒有老師督促,堅持練聲的同學也少了,而她還一直堅持著。因為堅持,大二時,她的文化課還是第一,而專業課已到中上水平。

老師總是喜歡進步快的學生,於是推薦她去主持學校藝術節的“歌手大賽”。這讓她感到頗為緊張,因為北京廣播學院的學生都很活躍,在這類場合動不動就會起哄、叫倒好。但是那晚,同學們一直安靜地看節目,沒有人起哄、鼓倒掌。她再次靠自己的實力,在北京廣播學院取得“第一次成功”。這也讓她更加自信,更加從容,後麵的成功也就順理成章、接踵而至了。即便已成為央視“新銳主持人”的代表,歐陽夏丹依然沒有止步,仍在分階段地製訂一些學習計劃,補充一些新聞知識,加強英語學習,向一個雙語主持人的目標邁進。

歐陽夏丹就是因為遵循每一次把工作做得無可挑剔的原則,才一步步走上了中央電視台女主播的位置,可見,力爭完美對工作有多麽重要。在職場中對工作馬馬虎虎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給別人帶來麻煩,有時甚至還會給上司帶來工作上的不便。隻有力爭把工作做得完美、不斷努力提高自身標準的人,才能利人也利已。

如果你要求別人做得完美,那麽你首先更做到寶羊首出要達到完美的標準,而不能隻是完美標準的製訂者而不是執行者。隻有你自己先達到了一個高度,並通過總結得出規律,才能製訂出標準。製訂出標準之後,你還需要不斷地超越這個標準,不斷地提高標準的高度。

把工作做到完美需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沒有誰可以天生就在工作中達到完美,追求完美的過程一定是一個不斷模仿和學習的過程。

自身素質非常重要

一個人自身的素質決定著工作進度和質量,也關係到一個人的職業前途。那些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人總能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率,讓自己的業務技能更為熟練。

案例3:當查理·斯瓦布還是鋼鐵公司一名微不足道的工人時,就暗暗下定決動來提拔我。我不去計較薪水,我要拚命工作,做到最好,使我的工作價值遠遠超過我的薪水。

查理·斯瓦布每獲得一個位置,總以同事中最優秀者作為目標,他從未像一般人那樣想入非非。那些人常常不願使自己受規則的約束,常常對公司的待遇感到不滿,隻是做白日夢等待機會從天而降。查理·斯瓦布深知一個人隻要有遠大的誌向和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盡力做到最好,就一定可以實現夢想。在工作中他充滿樂觀和自信,從不妄想一步登天,不管做什麽事都竭盡所能。他的每一次升遷都是水到渠成。他由弱而強的秘訣是:每得到-個位置時,從不把月薪的多少放在心裏,他最注意的是把新的位置和過去的比較一番,把事情做到更好,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前途,並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正因為如此,39歲時,查理·斯瓦布一躍升為全美鋼鐵公司的總經理。

不管事情大小,不管別人做得如何,你都應使出全部精力做到盡善盡美,並逐漸以此來養成好習慣,否則不如不做。當你養成了這種習慣時,成功也在一步一步接近你。

很多人因為目標不明確而最終碌碌無為,其實,當你從事某一職業時,首先應該想到,你是在為自己工作而不是為別人。既然你是為自己工作,那麽你的理想都可以通過工作來實現。你要爭取做到同事中的最好,這樣你才有可能去接近並實現你的理想。基於這種想法,你要為自己確定一定的目標,全身心投入,提高工作的效率,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

職場上“從一而終”的人在當今越來越少,很多人總是審時度勢,不斷尋找能施展自己才能的公司。那麽,怎樣才能使白己更有吸引力,在職場上成為一名幸運者呢?我們可以參考以下9種方法:

1.製訂一份自我推銷計劃

認真審視一下自己,多問一些很難的問題,“加果我是老板的話,我會雇用我嗎?”同時製訂一個增加自己吸引力的白我推銷計圳,並努力付諸實踐。

⒉.積極參加培訓

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各種相關培訓的機人更敵幹分t加那此並不完全是關於你的工作的培訓項目。

3.勇於參加某些交叉性培訓

這樣能使你的工作變得更有樂趣,還能增強你的職業技能。把握住學習這些技能的機會,盡量把自已磨煉成複合型人才。

4.參加相關協會

參加相關協會是擴展人脈網絡和提高技能的一條捷徑。參加相關的協會,努力成為協會的骨幹,這樣你會擁有一個在才智、**、技能等方麵大顯身手或小露鋒芒的機會。

5.抽點時間來思考

你現在正處在人生的什麽階段?自己快樂嗎?5年以後想取得怎樣的成就?10年以後呢?在此基點上醞釀如何升級的計劃。

6.製作清單

你在公司或社會上參加了哪些活動?這些活動要求具有哪些方麵的技能?你認為自己現在的技能怎麽樣?哪些需要改進和提高?你如何才能提

高?你喜歡運用哪些技能?哪些技能使你有機會得到很好的運用?

7.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人脈關係是獲得成功的一條重要途徑,多結識一些新朋友,鞏固老朋友的情誼。你的目的並不在於“這個人能為我做些什麽”,而是發現你和

他能夠互相提供什麽。

8.多從事誌願者工作

誌願者工作能夠擴展你的人際網絡,提高你的社交技能,它也是讓你嚐試職業抱負之外工作的好機會。

9.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

你從事同樣的工作已經很多年了嗎?也許現在是應該有所改變的時候了。那麽嚐試著做你一直想做,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能做而又可能獲

得成功的事情。這樣你可能會進一步地提高技能,更加了解自己,可以又一次釋放潛在的活力。

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來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實,有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時總結,不斷犯錯,最後釀成大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滋味並不好受,要規避這樣的情況,就要及時反思並發現問題。及時總結,是一種很好的提高效率的方法。

案例4:蔡娜在一家企業做綜合部的助理已經有一年多了,除了忍受老板常常發火的壞脾氣外,她日常的消遣就是盡量看一些調整心態的書,讓自己麻木起來,不然自己真的會受不了這裏的氛圍和老板的暴躁。可是,她沒有想過,老板到底為什麽脾氣這麽大?原來,老板要她注意的問題她並沒有及時總結,導致下次又犯了同樣的錯誤。最終,老板沒有了耐性,脾氣越來越大,變成了惡性循環。

我們常講“失敗乃成功之母”,其實,教訓也可以說是經驗之“母”。成功固然有經驗可以總結,失敗也有教訓可以吸取。做一件事情很難一下子成功,往往要經曆多次大敗,從這一點有,投訓忌是產生於經短之即的。隻有認真地總結吸取教訓,才能力爭成功,得到經驗。教訓是對挫折與失敗的理性思考,它告訴我們的是“不該”。吸取教訓,更加理性地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從中尋找出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和特點,可以使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更加準確深刻。教訓既可以給遭受挫折的人留下避免再次失敗的路標,同時又可以為他人留下前車之鑒。

無論是國家經濟建設,還是個人生活,概莫能外。不管我們願不願承認教訓,教訓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敢查找教訓的人其實是在回避矛盾。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無不從自已或他人的教訓之中尋找良方,避免重複失誤,從而獲得了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訓同樣是一筆可貴的財富。

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善待教訓,無疑是智者的選擇。往大了說,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無不是人們在經曆過一次次失敗與挫折之後吸取教訓的結果;小而言之,對一個能夠正確麵對失敗的人來說,教訓一樣可以催人奮進,激勵他去不斷拚搏進取,使事業愈發有成。相反,不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迎接他的將是再一次的失敗。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請記住:學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日清日結

生活和工作中的“拖延症”不僅會浪費時間,還會使拖拉的人更容易患病,影響他的情緒,讓他陷入無法完成任務的焦慮之中,也會破壞團隊協作和人際關係。所以,當工作任務來臨時,厘清思路,訂下計劃,盡快完成吧。

案例5:張小姐十分焦慮,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上司安排的工作,她已經挨批好幾次了。可上司越是催她,她越不能集中精神完成,對自己也越來越沒信心,於是越來越難以完成工作任務,如此惡性循環。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這句話是人們用來諷刺那些不珍惜時間、做事拖遝者的經典話語。據調查,20%的人認為自己是長期拖拉的人。

案例6:最近,丹丹不知道怎麽回事,工作起來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不著急,每當事情拖得不能再拖了,才打起精神,一鼓作氣把活幹完。

周一,集團董事會召開會議,丹丹負責整理會議記錄,並負責出一份簡報摘要,部門領導要求丹丹周五交上來。當天開完會後,丹丹就把會議記錄放著一直沒動,想著還有兩天時間呢,這簡報摘要一兩個小時就搞定了。這件事一直拖到周四下午下班,她才想起來明天要交,幹脆決定回家後熬夜幹活。

周四晚上,丹丹把材料帶回家中後,想起每晚必看的電視劇正在播出,於是她打算看完再寫,可等到看元電視劇,一是晚上11點過丹對同事說:“我也知道這樣不好,明明很簡單的事情,隻要集中精神立刻可以做完,為什麽現在就拖成這樣了呢?”

拖延症的誘因林林總總,大致有如下幾類:

1.畏難頹廢

任務太難了,或者別人都不願意做,我為什麽要做?實在不能忍受持續做這件事情,幹脆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裏還是不願意做,又繼續往後推。

2.缺乏信心

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自己對自己能力的評價會越來越低,即使以後完成好了,也認為是運氣。

3.追求完美

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不願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動。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症”的表現,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工作任務會越來越具有挑戰性,人們對自身的要求越來越高,該症狀還有蔓延的趨勢。對於如何應對各種類型的“拖延症”,專家如此支招:

類型一:我總是沒有自信,怎麽努力也改不了。為了從苦海中擺脫出來看過不少有關的書籍但都徒勞無功。因為沒有自信,做起事來也不順利。不知道能不能改變一下這樣的我。

解決方法:在苦惱的邊緣走不出來的人是因為被自己錯誤的想法封鎖住了。一定要從誤區的牢籠裏走出來。為了打破錯誤的想法可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假如,我是能完成任務的人,應該先想些什麽?先做些什麽?”做報告的時候,因為忙於某些事遲遲沒做出來。這時,應該想“如果我是個做報告的能手,應該先做什麽事呢”;考試成績不好,但還得向父母交代的時候,應該想“假如,我是個成績不好但能向父母主動坦白的人,應該先做什麽事”。想這些問題的時候,不能用太長的時間。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正確答案,所以直接實現第一個想法就可以了。

類型二:一旦接到什麽任務總會擔心:“我一定能做好嗎?做錯了上司會不會責備我?”在想這些的時候時間已悄悄溜走了。

解決方法:過去一些失敗的記憶會變成一種壓力。想治好自我指責的弊病,可以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不要因為自卑而把一切問題都自己扛,這樣隻會讓你的自信心下降。輕視自己之前先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吧。然後,用自我激勵的方法促使自己完成任務。

類型三:我在麵對決定時沒有自信。當決定了做某件事的時候,往往因為不確定這樣做是對的還是錯的而煩惱,這樣一來事有就被一拖再拖。不是因為我懶,而是因為每次都不能付諸行動,所以人們都說我辦事的效率不高。

解決方法:首先,做選擇時把心放空,在不太長的時間裏盡量考慮全麵、然後選一個。誰都沒有權利說對錯,隻要你堅定地走下去,一定有所收獲。

類型四:我經常擔心事做得不夠完美,盡力想做一個完美主義者,可做事的效率不是很高。接到任務以後,心裏想的是盡快完成,可實際上總是一拖再拖。

解決方法:總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一些,但壓力越大就越擔心做不好事,遲遲不敢付諸行動。總是把萬事的結果定為不是成功就是失敗,隻要做錯了一點,做得再好也都是錯的。出了事就算不是自己的責任也會攬到自己身上。要想解決這些,首先,你得醒悟“自找擔心”是一件很消極的事情。例如,在準備報告時,最初就能寫出完美的報告是不可能的,一定會有一些偏差或有理論上說服力較小的地方。所以,完美是不存在的。總結一下到現在為止,你所做過的事有多少是完美的,一定沒有特別完美的

事,但一定也沒耽誤什麽事。

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隻有分析我們時間的使用情況,才有可能讓我們掌握適於工作場所內外最為有效的時間使用方法。

第一,考慮一天的日程安排,采用相應的工作方法。第二,把工作日化整為零,每段30分鍾。

第三,安排日程時,留點時間用於思考。第四,預測工作效果,看看是否準確。

第五,要隨時做日程記錄,單憑記憶不大可靠。

第六,每天要回顧,急事需優先。

第七,對於很棘手的任務,先從一小部分入手,立即處理。第八,重溫日程安排,評價工作效率。

做到了以上幾點,相信你的拖延症一定會得到緩解,你做事的效率也一定會有所提高。

好的執行力是成功的保障

什麽是執行力?執行力就是言出必實踐,即言必行,行必果,是把具體計劃轉化為實質行動,是策略與結果之間的橋染。執行力的核心是態度,執行力實際上是態度與毅力的結合及結果。

一個有良好執行力的團隊,比一個有良好製度但缺乏執行力的團隊有更強的力量。案例7:日本人一絲不苟的精神就是由強大的執行力所形成的。

遼寧一家國有企業破產,被日本財團收購,廠裏的人都翹首企盼著日本企業能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辦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來了,卻什麽也沒有改變,製度沒有變,人沒有變,機器設備沒有變,日本人就一個要求,把先前定的製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如何呢?不到一年,企業扭虧為盈!

日本人使企業扭虧為盈的訣竅:執行——無條件地執行!

上麵的事例告訴員工們一個道理:執行力雖然看似簡單,但往往是無往不勝的關鍵。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中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今天設定的工作目標,非要拖到明天甚至後天才完成,不僅工作效率極端低下,關鍵的是把時間也浪費了。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隻有執行能力增強了,團隊的作戰能力才能增強。那麽員工們該如何提高執行能力呢?

第一,必須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進取精神,堅決克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心態。把工作標準調整到最高、精裝狀態調整到最佳,認認真真、盡心盡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職步。決不消極應對、敷衍塞責、推卸責任。養成認真負責、追求卓越的良好習慣。

第二,要著眼於“快”,隻爭朝夕,提高辦事效率。每項工作都要立足一個“早”字,落實一個“快”字,抓緊時間、加快節奏、提高效舉。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時刻把握工作進度,做到爭分奪秒,趕前不趕後,養成雷厲風行、幹淨利落的良好習慣。

第三,要著眼於“實”,腳踏實地,樹立實幹作風。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古今事業必成於實。雖然每個人的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隻要埋頭苦幹、兢兢業業,就能幹出一番事業。好高騖遠、作風浮躁,結果終究是一事無成。

第四,要著眼於“新”,開拓創新,改進工作方法。隻有改革,才有活力;隻有創新,才有發展。麵對競爭日益激烈、變化日趨迅猛的今天,創新和應變能力已成為推進發展的核心要素。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養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要敢於突破思維定式和傳統經驗的束縛,不斷尋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執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總之,提升個人執行力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口要你培“嚴、快、實、新”四字要求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忙中不能出錯

一個人在忙碌中難免會出錯,但有時一個錯誤的發生會引起一連串事情的發生。因此,我們就要避免錯誤的發生。

忙與亂,似乎已被人為地捆綁在一起,似乎已被人們認為它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係。事情多了,自然就會忙,忙的時候,就會亂了。

案例8:周進是公司的頂梁柱。但對他來說,每年的9月、10月份是他最難熬的月份,公司通常會有很多客戶和項目,而且工作還會占去周進的一些業餘時間。

除了常規的客戶工作,周進還要設計和協助三個遠程戰略、通讀出版商給他的下一本書的清樣、準備一次行業演講,這些都要在一個月內完成。當然,他還要負責更新公司的每周博客。事情這麽多,讓周進感到受不了,理不出頭緒。而最讓人發瘋的是,過去兩天周進都在試圖去工作,而實際上根本沒有做工作。周進剛開始想做一件事,就被互聯網,或者一個電話,或者一封郵件,甚至一段毫無價值的在線視頻,分散了注意力。結果就是,在周進最需要高效的時候,他反而比以前還沒效率。

忙與亂,其實並不存在必然聯係。在繁忙中,我們也可以做到有條不紊。

我們要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工作能力,這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遇到過的事情多了,解決過的事情多了,我們在麵臨新的問題時就能比較靈活地應對了。

當然,這也是一個需要不斷修煉的過程,需要良好的心態和卓越的能力。

在忙碌時,我們幹萬不要被堆積如山的事情嚇倒。心如果亂了,手邊的事情就難免會更加亂,“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道理。“心如明鏡”,我們的心,除了是一麵公正的明鏡外,還是一麵能洞察世事、對周圍的一切都非常明了的明鏡。頭腦裏的脈絡清晰,做起事來就會相對有條理多了。

一個人在工作中常常難以避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有不少人由於沒有掌握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而被這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做最該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在開始每一項工作之前,人們總是習慣於先弄清楚哪些是重要的事,哪些是次要的事,哪些是無足輕重的,而不管它們緊急與否。每一項工作都如此,每一天的工作都如此,甚至一年或更長時間的工作計劃也如此。

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中,人們總是依據下列準則決定事情的優先處理次序:

先做喜歡做的事,然後再做不喜歡做的事。

先做容易做的事,然後再做難做的事。

先做隻需花費少量時間即可做好的事,然後再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好的事。

先處理資料齊全的事,再處理資料不齊全的事。

先做已排定時間的事,再做未排定時間的事。

先做經過籌劃的事,然後再做未經籌劃的事。

先做易於完成的事或易於告一段落的事,然後再做難以完成的整件事或難以告一段落的事。

先做已發生的事,然後再做未發生的事。先做熟悉的事,然後再做不熟悉的事。

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然後再做自己一般對待的人或與自己沒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

先做緊迫的事,然後再做不緊迫的事。

先做有趣的事,然後再做枯燥的事。

先做別人的事,然後再做自己的事。

很顯然,上述各種準則,都不符合高效工作方法的要求。

在上述的13種決定優先次序的準則中,對我們最具支配力的恐怕是第11種——“先做緊迫的事,然後再做不緊迫的事”。放眼看來,大凡低效率的員工,他們每天80%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緊迫的事”上。人們慣常的習慣是按照事情的“緩急程度”決定行事的優先次序,而不是首先

衡量事情的“重要程度”。

按照這種思維,人們總是把每日該處理的事區分為如下的三個層次:

首先,今天“必須”做的事(即最為緊迫的事)。

其次,今天“應該”做的事(即有點緊迫的事)。

最後,今天“可以”做的事(即不緊迫的事)。

但遺憾的是,在多數情況下,愈是重要的事偏偏愈不緊迫。比如向上級提出改進營運方式的建議、長遠目標的規劃,甚至個人的身體檢查等,

往往因其不緊迫而被那此“必須”做的事(諸如不停響的電話、需要馬上完成的報表)無限期地延遲了。

在一係列以實現目標為依據的待辦事項之中,到底哪些事項應先著手處理?哪些事項應延後處理、甚至不予處理?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給出的答案是:應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行事的優先次序。所謂“重要程度”,即指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大小。對實現目標越有貢獻的事越重要,它們越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越不重要,它們越應延後處理。簡單地說,就是根據“我現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標”這一原則來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所以,每個人都應養成“依據事物的重要程度來行事”的思維習慣和工作方法。

新入職的員工的第一個法寶就是: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這也是掌握卓越工作方法的秘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