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愛崗敬業,是好員工的基本準則

學會為工作犧牲

“有一分熱放一分光”。就職場而言,奉獻精神是個人對自己事業全身心的投入和不求回報的付出,在工作的點點滴滴中發現樂趣,尋找樂趣,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真誠善待每一個人,全心全意工作。在任何企業中,員工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就是奉獻精神。

仔細觀察,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不求回報地為公司和同事默默奉獻著:每天早晨到辦公室為大家把窗子打開通風,中午主動為大家訂餐,晚上下班時認真檢查電源是否關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奉獻精神,有時卻非常關鍵。

奉獻精神更多地體現在必要時為工作犧性。當公司業務繁忙時,尤其是年底公司需要趕進度時,主動放棄休息時間,為公司盡一份微薄之力;當個人榮譽和企業榮譽發生衝突時,暫時放下個人得失,盡可能先為企業榮譽考慮。哪怕你很平凡,但具有奉獻精神的人永遠值得尊敬。

案例52:王明和趙峰是同時進入一家銀行做業務員的應屆畢業生。他們所處的環境相同,工作相同,但幾個月後,他們生活的軌跡卻產生了質的區別。

按照規定,新人都要在銀行下設的小鎮分理處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分理處是小鎮社保中心及各種保險費用的指定領取點,所以前來辦理業務的多是老人。因為空間狹窄,這裏隻設有三個業務辦理窗口,沒有排隊叫號機。因此,每天直到下班時間,這裏都會滯留許多等待辦理業務的人。吵架、大打出手的事情時常在這裏發生,連保安都束手無策。

麵對這樣的情況,王明想,在這裏我隻要不在資金上出現大的問題,業務隻能是越辦越熟練。至於其他,反正也沒人知道我的工作情況,我憑什麽太用心呢。這種心態讓他對工作十分懈怠,每次遇到行動遲緩的老人,他的態度都非常惡劣。

相反,趙峰認為,既然選擇了服務行業,無論在哪裏都應該全心全意地工作。為了緩解秩序紊亂等情況,趙峰每天都提早趕到辦理點,和保安一同引導大家按順序排隊。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還自製了可以長時間使用的塑料號牌,請保安每天發放給等待的顧客。為了解決許多老年人因為耳背聽不到傳聲器聲音的問題,他自掏腰包買了小喇叭……

三個月後,王明和趙峰同時被調回銀行總部。不同的是,趙峰收到了鎮裏群眾送來的錦旗,由此得到了總部的重用。

同樣的三個月,趙峰的收獲遠遠多於王明,原因何在?王明和趙峰均為應屆畢業生,他們同時到達單位,擁有著相同的機會,但因為兩人截然不同的工作態度、對奉獻精神的不同意識程度,最終結果也不相同。在相同的崗位上,麵對相同的問題,王明選擇了得過且過,而趙峰則從工作本身的服務理念出發,不惜犧牲個人時間及精力,盡職盡責,為大家做貢獻,這就是趙峰勝出的關鍵。趙峰的奉獻精神贏得了眾人的尊敬。

其實很多時候,點滴小事盡管隻是舉手之勞,但它體現的價值卻相當深遠。在我們不斷地積累的過程中,如果能將奉獻精神變成一種習慣,那麽,我們周身將匯聚起十分巨大的能量,它輻射的範圍也將相當廣泛。奉南獻從每個細節開始,其實真的不難做到:

每天,谘詢電話響起時,我們可以用最禮貌的口吻,耐心解答對方的疑惑;

遇到髒活累活時,我們可以搶著去做;

我們可以在飯後休息時,把辦公室裏的垃圾扔到樓道的垃圾桶裏;麵對可能的利益紛爭,我們可以多為公司的發展想一想;

下班時,我們可以為保證數據的精準度而犧牲一些休息時間,主動加班;

需要到比較艱苦的地方開展工作或活動時,我們可以爭先報名前往……點點滴滴的小事,我們都能做到。奉獻、犧牲其實很簡單。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勤懇的員工

《尚書》裏說:“功崇唯誌,業廣唯勤。”的確,在任何時候,勤懇工作都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美德。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勤奮、務實工作的員工,而一個合格的員工必然在工作中力求勤懇、認真。

勤懇工作具體表現為: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或工作崗位辛勤工作,時時反省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否精湛,並有意識地提升專業素養,擴充專業知識與技能,與時俱進,確保勝任本職工作。

案例53:小張和小吳同在一家電子信息產業研發公司做研究員,小吳比小張晚進公司三年,但小吳工作很勤奮,所以每年兩人的業績都不相上下。在一次會議上,公司領導布置給他們一項非常重要也非常具有開發潛力的項目,需要他們一人拿出一個可行方案。

初步了解了項目後,小吳感到肩上的擔子有點重。仔細審視自己,他深知僅憑自己目前的專業水平,想順利完成這項任務十分困難,於是,他從此自覺利用業餘閑暇時間,加班加點地研讀從各大書店淘回來的專業書籍。每晚,為了一個精準的結論,他都要演算到很晚。在層層疊疊的演算紙中,他終於做出了令自己滿意的方案。

確定方案的會議上,小吳的方案一經拿出便吸引了眾人的眼球。經過一番問答式的交流,一直對答如流的小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嚴謹的推理讓人幾乎找不到其方案中的任何漏洞。

接下來該討論小張的方案了。同樣問答式的交流,雖然小張對答得也很不錯,但在心裏,他明顯感覺到自己底氣不足。原來,自從接受任務之後,他就一直按照自己一貫的方式做著方案,因為他覺得,憑自己的經驗,隻要用點心,方案一定能順利通過。

眾人一陣激烈的討論後,最終決定啟用小吳的方案。盡管小張這次輸得很不甘心,但想到自己設計方案時的態度,他隻能默默接受這個失敗的結果。

在這個事例中,小張和小吳麵對的機會相同,小吳用勤懇的態度換來了方案的成功,小張則在怠慢中遭遇了失敗。麵對工作上同時出現的技術瓶頸,小吳選擇了勤奮學習,小張則沉浸在自己過往的經驗中,心存僥幸。其實,如果小張能夠少一些經驗主義,像小吳那樣勤奮,他們兩個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勤懇工作的態度可以讓你意識到與他人的差距,而勤懇工作的精神則足以幫助你縮短與他人的差距。偏偏很多時候,我們都被無形的拖拉和逃避奪去了前進的動力與機會,所以注定難以有所成就。

現在就行動起來吧!如果你拖拉,那麽從當下開始,從你想規避的某項雜務著手,立即進行,讓自己盡可能追求高效率的工作,盡管你覺得煩瑣無趣而不願意動手。如果你墨守成規,那麽也從當下開始,讓大腦運轉起來,在不斷地鑽研和摸索中多一些創新。

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精氣神的品質人就是勤懇。當懶惰準備吞噬人的精神的時候,隻有勤懇的人才能克服懶惰,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追趕中彌補自身不足,機遇也將隨之而來。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敬業。機會來自於苦幹,讓我們立即行動,勤懇工作!

做一個積極參與的敬業員工

案例54:“執事敬”三個字中,“敬”最為重要,任何人都要處理事務,如果沒有“敬”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往往處理不好本該處理好的事務。本該處理好的事務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問題必然會產生。

平常相處莊重謹慎,處理事務嚴肅認真,與人交往忠誠信實,孔子認為,這三者合而為“仁”,仔細分析,這三者分別涉及生活、工作和交往三方麵。其中,關於工作的“執事敬”尤其值得我們關注:“執”為處理,“事”是我們所承擔的工作職責,“敬”就是嚴肅認真。“執事敬”三個字中,“敬”最為重要,任何人都要處理事務,如果沒有“敬”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往往處理不好本該處理好的事務。本該處理好的事務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問題必然會產生。

原本規劃得很好的計劃,在執行中卻偏移最初的目標。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又為什麽會屢見不鮮?原因就在於:處理事務的人缺乏嚴肅認真的態度,缺乏孔子所謂的“敬”。合格的職業人永遠不會放棄“敬”字,他們認為,敬業最重要的表現便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處理好自己分內的事務。

“執事敬”,就是敬業。許多人完成不了分內工作,並非缺少能力,而是缺乏足夠的耐心、責任心,工作態度不夠嚴肅認真。對工作負責,就是對企業負責;對集體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如果不願付出,就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一個為企業全身心付出的人,即使能力稍遜一籌,也能創造出最大價值。

一個責任感缺失的人,他的信譽和尊嚴會喪失,別人對他的信任和尊重也會喪失,社會對他的認可更會喪失。

強烈的責任心是人們做好每項工作的重要前提,是為人處事的寶貴品質。一個人責任心強,再難的坎兒也能邁過去,再複雜的難題也能解決,再危險的困境也能化險為夷。一個人沒有責任心,再簡單的工作也做不好,再簡單的事也會出錯,再安全的崗位也會遇險。那麽怎樣增強自己的責任心呢?

首先,要有強烈的使命感。

使命感源於興趣和義務感。興趣作為人的內在激勵力量更持久、更經濟、更有效。尋找工作的意義,最關鍵的就是培養興趣。如果實在無法培養興趣,就沒有必要再浪費更多的時間,不如去積極尋找你感興趣的工作。義務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它意味著一個人不再做天上掉餡餅的白日夢,不再指望不勞而獲。可以說,工作就是員工對薪水的義務。

其次,主動為團隊解決問題。

無論我們處於公司的財務部、銷售部、製造部、營銷部、研發部、行政部,還是分支機構,我們都屬於同一個團隊,為同一個公司服務,所以,我們都必須為公司的整體利益與發展著想,通過部門間的團結協作來解決問題。同一部門的同事更要精誠團結,每個人都要主動地為團隊多想一些、多做一些。

最後,不要自我設限,積極麵對現實。

成功人士都以積極心態麵對問題,他們從不在未做時,就假定“做不好”。沒有勇氣、自我設限過多是害怕承擔責任的重要原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就能勇敢地麵對挑戰、承擔責任。當然,你也不要輕視平凡的工作,再平凡的工作都是未來不平凡的積累。隻有積極麵對,一絲不苟,你才能在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保證自己時刻都有進步。

想要做到以上幾點,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要抱著置身事外的態度,不要以“這不在我的職責範圍內”“老板沒要求我做”為理由,置身事外、推卸責任,而應抱著“公司的事就是我的事”的工作理念,為公司發展著想。如果你是一名貨運管理員,當你發現發貨清單上有似乎與自己職責無關的錯誤時,你該怎樣處理?如果抱著“反正不是我的錯”的心態,到大禍釀成時,你必然擺脫不了責任!如果你是一名過磅員,如果磅秤的刻度出現錯誤,這能說與你無關嗎?置身事外的態度是一種消極的態度,也是瀆職的行為。有成就的人永遠都是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消極的旁觀者。

企業需要忠誠的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組織都需要堅定的成員,隻有堅定的成員才能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勇於承擔一切。任何時候,堅定都是一種忠誠,忠誠永遠是組織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

無論個人在組織中是以什麽樣的身份出現,對組織的忠誠都應該是一樣的。我們強調個人忠誠於組織,因為忠誠是市場競爭中的基本道德原則。違背忠誠原則,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都會遭受損失。在這方麵,著名管理大師李·艾柯卡是我們的榜樣。

案例55:就在福特汽車公司麵臨重重危機之時,艾柯卡臨危受命擔任總經理,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使福特汽車公司走出了危機。但是,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小福特是個小心眼的人,這時他開始對艾柯卡進行排擠,這使艾柯卡處於一種兩難境地。

在這種情況下,艾柯卡說過這樣的一句話:“隻要我在這裏一天,我就有義務忠誠於我的企業,我就應該為我的企業盡心竭力地工作。”盡管後來艾柯卡離開了福特汽車公司,但他仍很欣慰自己為福特公司所做的一切。

“無論我為哪一家公司服務,忠誠都是我的一大準則。我有義務忠誠於我的企業和員工,在任何時候都是如此。”艾柯卡這樣說。正因為如此,艾柯卡不僅以他的管理能力折服了員工,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員工。

不管是對組織還是對個人,忠誠都會使之受益。個人需要憑借組織的平台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對組織忠誠實際上是對職業的忠誠,是對承擔或者從事某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其實也是對自己負責。

組織需要忠誠和有能力的員工。組織的業績靠忠誠的員工全力創造,組織的力量靠忠誠的員工團結凝聚,組織的信譽靠忠誠的員工建立維護。同樣,組織隻有更好地發展,員工自身的價值才能得以實現,其人生才會大放光彩。

在工作中追求完美

優秀工作者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把工作做到出色,這是管理者的理想,也是組織發展進步的需要。從根本上講,熱愛工作,把工作做到出色,關鍵是為了自己的發展及以後的成功。

案例56:《把工作做到出色》一書說出了這麽一個觀點:一名職場中人,未來80%的發展機會都源於工作,出色的工作,必然會為其以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已被無數成功者證明。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精品,職員的工作就要出精品。用糊弄的態度來對待工作等於糊弄自己。

我們應該盡心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爭取盡善盡美。其實,我們做事情,經常要的是結果,而非過程,即便我們在做事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很艱苦,我們也要想盡辦法得到問題的答案。如此我們才能不斷進步,才會受人尊重,同時得到領導的重視,當然也就擁有了成功的資本。

案例57:“不斷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這是老托馬斯·沃森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為公司的所有員工設立的行為準則。受益者稱之為“沃森哲學”。

老托馬斯·沃森經常告誡自己的員工們:“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就算沒有做到也會比按照一般的標準做要好得多。”IBM公司希望所有人以進求最理想狀態的觀念去對待任何事情,不管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品質,都要永遠追求完美無缺。

小托馬斯·沃森對此行為準則也曾表示:“這個信念能夠如變魔術一般引起人們對盡善盡美的狂熱追求,當然,一個求全責備的完美主義者,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讓人感到舒服的人;一個要求人們達到完美的環境,也不會是一個舒適安逸的‘樂居'。但是,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一直是我們不斷發展進步的一種驅動力。”

今天,“追求完美”已經成為許多公司的工作準則。其實,它更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精神和境界。“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做好每一件小事並不簡單,做好每一個細節就會不斷趨向完美的境界。

案例58:小李剛剛進入公司,他自認為專業能力很強,對待工作十分隨意。有一天,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的企業做一個廣告宣傳方案。

小李自以為才華橫溢,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了上司。他的上司一看不行,又讓他重新起草了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上司看了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完美,也還能用,就把它呈報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小李叫進了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嗎?”小李一怔,沒敢回答。老板輕輕地把方案推給了他,小李什麽也沒說,拿起了方案,折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然後,他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又修改了一遍,重新交給了老板。

老板還是那一句話:“這是你能做得最好的方案嗎?”小李心中還是忐忑不安,不敢給予一個肯定的答複。於是,老板又讓他拿回去重新斟酌,認真修改。

這一次,他回到了辦公室後,費盡心思,冥思苦想了一個星期,徹底地修改完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依然問的是那一句話:“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嗎?”小李信心百倍地回答說:“是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案。”

老板說:“好!這個方案被批準通過了。”

經曆了這個過程後,小李懂得了,隻有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在以後的工作中,他經常提醒自己:專心致誌,一定要盡職盡責工作。於是,他變得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

在很多企業裏,一些人往往不肯盡職盡責,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隻用“還好”“足夠了”等標準衡量自己。結果,由於“地基”沒有打牢,計劃中的各項細節沒有安排妥當,不是半途而廢,就是陷入混亂。不久,整個計劃便如同一棟不牢固的房屋一樣轟然倒塌。

敷衍了事的態度及粗陋的工作作風,必將使你一事無成。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將細節做得越到位、越完美,企業就越容易脫穎而出。在這個精細化管理的時代,盡善盡美早已成為很多企業追求的目標。生活一再昭示我們:事情不分大小,都應追求盡善盡美,做到完美為止,否則不如不做。“盡善盡美”,要求人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竭盡全力,以求得完美無缺。

工作中無小事

每個人的工作,都由小事構成。請記住:這就是你的工作,工作中無小事。

士兵的工作就是隊列訓練、戰術操練、巡邏、擦拭槍械等小事,飯店的服務員的工作就是對顧客微笑、回答顧客的提問、打掃房間、整理床單等小事,你每天的工作可能就是接聽電話、整理報表、繪製圖紙等諸如此類的小事。你是否對此已感厭倦,認為它毫無意義而提不起精神?你是否因此而敷衍應付、心存懈怠?這些都不能成為你的借口。

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由小事構成,但並不能因此對小事敷衍應付或輕視懈怠。請記住,工作中無小事。任何成功者,他們與我們同樣做著小事,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從不認為這些是簡單的小事。

案例59: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業之王希爾頓是一個注重“小事”的人。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掛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多大的困難,希爾頓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正是憑借小小的微笑,希爾頓飯店得以遍布世界各地。

從表象看,有些工作索然無味,事實上,隻有深人其中,你才能認識到其意義所在。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從工作本身來理解工作,視它為人生的權利和榮耀。隻有這樣,才能保持個性的獨立。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專心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我們也應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便不會輕易跌落,通過工作獲得力量的真正秘訣就蘊藏在其中。

案例60: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曾經有一位小職員萊爾,他在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要在自己簽名的下方,寫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字樣,在書信及收據上也不例外,簽了名,就一定要寫上那幾個字。他因此被同事叫作“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被人忘了。

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知道這件事後說:“竟有如此努力宣揚公司聲譽的職員,我要見見他。”於是邀請萊爾共進晚餐。

後來,洛克菲勒卸任,萊爾成了第二任董事長。

在簽名的時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標準石油”,這算不算小事?嚴格說來,這件小事不在萊爾的工作範圍之內。

但萊爾做了,並堅持把這件小事做到了極致。那些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華、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後隻有他成了董事長。

因為是小事,一些人不願做,或是對之輕視。

案例61:蘇格拉底在開學的第一天對學生說:“今天咱們隻做一件事,每個人盡量把胳臂往前甩,然後再往後甩。”並做了一遍示範。大家跟著做了一遍。“那麽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麽簡單,誰做不到?一年過去了,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全班隻有一個學生堅持了下來。他就是後來的大哲學家柏拉圖。“這麽簡單,誰做不到?”這是多數人的心態。但是,請看看結果吧。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簡單的小事,並且堅持不懈地永遠做了下來。

大事由小事積累而成,忽略小事,就難成大事。我們隻有從小事開始,逐漸鍛煉意誌,增長智慧,日後才能做大事,眼高手低者,永遠難成大事。小事可以折射出你的綜合素質,體現出你的特點。從小事中見精神,見微知著,隻有贏得大家的信任,你才能獲得幹大事的機會。

得過且過的員工必遭淘汰

許多員工把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分得一清二楚,在工作中表現出一副例行公事的態度,在他們的觀念中,一份報酬一份付出,在一個崇尚等價交換的社會裏,自己為公司提供智力和體力,公司給自己發工資,情理之中,天經地義。

案例62:一個富人十分同情同村的一個窮人,決定幫助他脫貧致富,於是送給他一頭牛,希望他能夠用這頭牛開墾出一塊致富的黃金地。窮人剛開始也滿懷希望地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辛苦勞作了好長時間,日子依然艱難。過了一段日子,窮人想,這樣致富太慢了,如果既可以一下解決當前的困境,又可以迅速致富就好了。

於是,他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幾隻留下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出來,他的日子還是那麽艱難。

窮人又把羊賣了,買了雞。想讓雞生蛋以賣蛋為生,這樣不但可以致富,而且可以經常有雞蛋吃。

他的日子並沒有什麽改變,莊稼成熟等待收割的時候,窮人隻剩下最後一隻雞了。徹底崩潰的窮人從此聽天由命,認為自己一輩子就該這樣, 不再相信什麽勞動致富了。

最後,窮人把最後一隻雞也賣了,買了一瓶酒和一碟小食,過最後一個好日子。當富人滿懷希望來看望朋友的時候,卻發現窮人正醉倒在他的破茅棚中。

這個窮人抱著“日子不好就將就一下,得過且過”的心態過日子,他的財產從牛變成羊,從羊變成雞,直至一無所有。

人生在世不能得過且過,當你得過且過的時候,就會麵臨無法生存的危險。

人們常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來批評那些對待工作得過且過的人。

案例63:在公司做普通職員的麗莎有句口頭禪是:“那麽拚命為什麽?大家不都拿同樣一份薪水嗎?”

麗莎從來都是按時上下班,職責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會主動去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一遇挫折,她最擅長的就是自我安慰:“反正晉升上去是少數人的事,大多數人還不是像我一樣原地踏步,這樣有什麽不好?”

盡管當今競爭日趨激烈,但公司裏仍有像麗莎這樣的員工,他們對待工作並不盡職盡責,而是抱著“混工資”的態度。盡管總能看到身邊許多同事都積極上進、努力工作,但他們依然“我行我素,超然物外”;老板和上司都急著出業績、見效益,但這些仿佛與他們無關。有些員工甚至認為,隻要每個月能把工作“混”過去,把工資拿到手,把公司老板和上司都糊弄了,就是自己的一種本事。

這難道真的是一種本事嗎?眼睜睜地看著大好時光就這麽從身邊溜走,而自己一事無成,這樣的工作有什麽意義?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麽意義?

員工的得過且過,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第一,推卸責任。遇到問題時他們總愛推卸責任,出現過失時從不主動承擔,常常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第二,拈輕怕重。在完成集體任務時他們拈輕怕重,總找輕鬆的事做,從不吃虧,總想渾水摸魚、沾光、占便宜。

第三,自作聰明。他們認為多付出是愚笨的表現,聰明人從不做多於報酬的事。

第四,隻做大事。他們對瑣碎的工作毫無耐心,一心隻想做大事。員工心胸狹窄、自私自利,不僅給公司帶來了損失,同時也扼殺了自己的責任心和創造力。這些員工時刻提醒自己:“公司能為我做什麽?”“我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我付出的辛苦與工資成正比嗎?”他們認為盡力完成分配的任務,對得起薪水就足夠了。

有的員工自認為對工作已經投入夠多,可是卻未能馬上獲得回報,於是心有不甘,他認為自己既不能升職,又不能加薪,還不如忙裏偷閑,反正這樣做也不會被扣工資或被開除。於是,他有機會就拖延怠工,以免提前完成工作再承接新任務。

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隨著企業管理製度的逐步完善和個人素質的不斷提高,缺乏職業危機感的員工必會逐漸遭到淘汰。

公私應分明

不是自己的,一分不要;不該占的便宜,一點不占;權限之外的,不越一步。一個合格的員工不損害公司利益,會做事,還必須手腳幹淨地做事。

西方人雖倡導個性的自由奔放,但同時也古板保守。他們認為,有些東西如黑白一樣不能混絹,必須一清二楚,針對原則問題,更是不能越雷池半步。比如公私問題,公就是公,私就是私,兩者之間必須一清二白。

案例64:於飛是某國際公司中國區工程部的經理。他在一張本月電話費清單上麵認真地勾出了自己因私事打的電話,公司將從他的工資中扣除這部分用於私人的電話費。

公司幾十萬年薪都付了,還在乎這點小錢嗎?對此於先生說,勾出私人電話,看起來是小事,其實卻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員工必須時刻有公私意識,要有原則性,否則在工作中就有可能公私不分,為個人利益而損害公司利益。

那麽,電話費清單中如何區分公私電話呢?公司如何監督?事實上,這隻是種道德約束,每位員工都要憑良心做事,員工的人品將得到考驗。一經發現、檢舉,被查出“以公謀私”,員工不僅名譽掃地,而且立刻會被炒魷魚。

公私分明,其實早已滲透到西方人的骨子裏,成為個人的行為準則。

案例65:曾有這麽一篇新聞報道很有趣:

中國足協在北京昆侖飯店為原中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米盧舉辦告別宴會。宴會結束後,中國足協執意派車送他,米盧卻一再婉言謝絕,堅持要求自己坐出租車離開。他認為,告別宴會後,他與中國足協就沒有工作關係了,不應再使用公務車。也就是說,公是公,私是私。工作關係停止了,坐車純粹就是私事了,因此隻能自己解決。

我們中華民族也一直推崇公私分明、大公無私的優良傳統。

案例66:北宋時期,益州有位州官,他為人極其廉潔。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送來一封上司的來信。他猜想這一定是朝廷有什麽重要指示,馬上命令公差點上蠟燭閱讀。誰知讀了一半,他又命令公差把官家的蠟燭吹滅,把自己已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往下看。公差很納悶,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己出錢買的蠟燭亮嗎?後來才知道,那封信裏有一小半是關於他留在京城家屬的情況,他認為這是私事,不能點官家的蠟燭看。為了半封家書,竟然換燭再讀,這在許多人看來好像有幾分迂腐,別說是用官燭看半封信,就是看一封信、多封信,也不會有人去斤斤計較。用根蠟燭不過是一件再小不過的事了,可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該州官卻看得很重。

實事求是地說,公私分明的觀念在當今的企業中越來越被弱化。在不少職工的頭腦中,認為沾公家光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比如,工人把廠裏的汽油、油漆、邊角料拿回家去裝修房子;幹部把辦公室的紙、本、筆拿回家給孩子上學用;廠長用公車辦私事。至於用公家電話聊天甚至辦私事更是很普通的事。

一個人的品德操守極優的人一定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這樣的人能夠將公家的與私人的界限劃分得很清楚,公歸公,私歸私,不假公濟私地占公家便宜,不千公報私仇的事,也不會因個人私事而影響公務。雖然在職場上,想要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們心中應該有把尺,使自己遠離那條公與私之間的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