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後算賬

在徹底控製了朝廷局勢後,下麵王氏姑侄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重要。

其中有一個問題迫在眉睫:這就是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問題。至於人選,王政君的心裏已經有了一個人,這就是中山王劉箕子。當年傅太氏威風八麵的時候,她曾設毒計害死了中山國馮太後(即元帝的馮昭儀),劉箕子就是馮太後的孫子,現年已九歲了。

按輩分,劉箕子是孝元皇帝劉奭的孫子,自然是根紅苗正。再加上馮太後冤死,天下人很同情他。選擇了這孩子,能爭取到更大的民心,何樂不為?

隻是侄子王莽對此好像有點意見,可他卻支支吾吾不肯明說。王政君滿腹狐疑地望著侄子,很不理解。但王莽思忖了半天,最終還是支持了姑母的決策。

這個王莽,他現在究竟在想什麽呢?

他在想他的心事。在他看來,劉箕子年齡有些偏大,不利於他控製朝廷。但姑母的意見王莽不好反對,最後勉強也認可了。

七月,王政君派王舜、大鴻臚左鹹持節到中山迎接劉箕子入京,正式立其為皇位繼承人。

確定了皇位繼承人後,王政君和王莽開始對權力場進行大規模的清洗。說白了,也就是對昔日政敵、仇人進行打擊報複。

第一個上了黑名單的是所謂的皇太後趙飛燕,趙飛燕從來就不討王政君的喜歡。當年趙飛燕殺害劉驁親生皇子的罪行暴露後,王政君就對她恨之入骨,很想馬上就收拾了她。可因為當時新皇劉欣與傅太後極力罩著她,王政君鞭長莫及,幹看著沒辦法。現在劉欣和傅太後都不在了,趙飛燕毫無權勢,拿掉她易如覆掌!

至於打擊趙飛燕的理由,非常簡單。就拿趙飛燕和趙合德當年殘害成皇帝男嬰這事下手,這種事情一旦定性的話,那就是死罪!何況要不是趙飛燕下手太毒導致劉驁無子可嗣,哪裏會有劉欣這個狗才墊場上台的事?現在王政君重新奪回了大權,當然要好好給趙飛燕一點顏色看看!

王政君先下詔把趙飛燕痛罵一頓,嚴厲指責她殘害成帝子嗣,禍害國家,大逆不道,其罪當誅!不過,王政君考慮到趙飛燕畢竟是先皇劉驁的正妻,要是陡然殺了她可能會激起意外事變。故而她沒置於飛燕於死地,而是宣布剝奪趙飛燕的皇太後身份,將她貶為孝成皇後並趕到冷宮幽居。

收拾完了趙飛燕,王政君下一個目標就是傅、丁氏兩家外戚。那幾年,王政君差點沒讓傅太後給折騰死!無論是從個人恩怨角度,還是現實政治利益角度,王政君都不可能放過這兩家,劉欣當政的這幾年是王政君人生中最為屈辱的慘痛記憶。

王政君打擊傅、丁兩家外戚的借口是孔鄉侯傅晏當年仗著傅太後的縱容,背恩忘本,專斷放肆,圖謀不軌。王政君下詔,貶傅晏的女兒孝哀皇後傅氏貶到桂宮。傅、丁兩家在朝者全部罷官,剝奪一切爵位,遣回原郡。

至於當年王政君最大的政敵傅太後,王政君下詔剝奪傅太後的尊號,貶稱“定陶共王母”,劉欣的母親丁太後被貶為丁姬,無詔不許入宮。王莽見姑母下手並不重,心裏很不平衡,尤其趙飛燕和傅皇後這兩個妖女,她們不死,王莽於心難安。

八月中,王莽上奏強烈要求王昭君廢黜趙飛燕、傅皇後為平民,並請求分別遣送她們到成帝、哀帝的陵園守墓。趙飛燕和傅氏本想安安生生的過下半輩子,可見王莽下手如此狠毒,她們對前途徹底絕望了,當天就都自殺了。

當年威赫一時的趙氏、傅氏家族猶如曇花一現,該哪來的都哪去了。傅氏家族隻有一個人王政君沒動他,這就是高武侯傅喜。王政君知道傅喜和傅太後不是一路人,當年傅喜沒少給王氏家族說好話。為了報答傅喜,王政君下詔褒獎,並把他召回長安,進位特進。

傅喜是個明白人,他很清楚現在是王氏家族重新掌了權,自己雖在表麵上受王氏的器重,但畢竟他與人家不是一路人,豈能長久吃得開!他本身不想地趟這個渾水,而王莽心裏也很忌憚這人,不想讓他留在長安,遂借故又把他趕回了老家。傅喜也巴不得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樂得回家頤養天年去了。

王氏姑侄第三個打擊的目標是董家。董賢雖死,但董家的殘餘勢力還在,這些人都必須從長安消失。王莽上疏攻擊董賢父子驕橫放縱,奢侈僭越,要求朝廷沒收董家財物,罷免董家的所有親朋故舊。

現在王莽是朝廷第一權臣,他想做什麽,就一定能得到什麽。隨後朝廷即將董恭、董寬信父子及董家親屬全部被流放到合浦。惟有董賢之母一人例外,因為有病在身,她被特準回到原郡钜鹿居住。

董賢的家族雖然在政治上被清理幹淨了,但在經濟上得賬目還沒算完。董賢當年聚斂了數不清的財富,現在他死了,朝野上下乃至是民間小民,都被董家的巨額財富垂涎三尺,都打著各樣旗號在董宅附近轉悠,想趁機順手牽羊,撈點外快。

朝廷早就盯上了董家的巨額財富,王莽認為這些錢絕對不能流失,否則朝廷就沒米下鍋了。朝廷的動作很快,搶在眾人之前下令將董宅積物進行公開變賣,隨後在清理進賬時,所有人都張大了嘴巴,這次變賣共拍出了四十三億錢的天文數字!

董賢得勢的那幾年,劉欣幾乎把國庫變成了他們的私家銀行,天下各色人等都差不多當了董賢的孫子。可現在董賢倒了,樹倒猢猻散,所有人都宣稱和董家沒有任何關係。

隻有大司馬屬吏、沛人朱詡的做法有點與眾不同。朱詡和董賢是知己之交,董賢死了,朱詡不忍心隨著眾人再踹上董家幾腳,而是隨便找個借口辭職,自己出錢買通了監獄吏,又將董賢的屍體偷運出來,買塊地皮給安葬了。王莽見朱詡竟敢老虎頭上抓虱子,立刻就惱了,找個了借口幹掉了朱詡。

現在的王莽呼風喚雨,很是得意。不過任憑王莽再牛叉,他在朝野上的威望還是不如大司徒孔光。

對於孔光的江湖地位,王莽心裏是清楚的。孔光出身異常顯赫,他是孔子第十四世孫,褒成侯孔霸的兒子。他的學識精深,身為天下名儒,而且宰輔三朝,名高天下。太皇太後王政君對孔光很的敬重。為了拉攏孔光,不至於讓這個老家夥跳出來和自己作對,王莽推薦了孔光的女婿甄邯為侍中、奉車都尉。

當然王莽如此巴結孔光,絕不是他對孔光有多麽的尊敬,而是想在打擊異己的時候,由孔光入戲扮黑臉,背黑鍋。可孔光又不是傻子,他能不知道王莽的那點花花腸子嗎?由於上次攀附董賢的事讓他蒙羞不小,孔光此番決意不肯上王莽的船。無論王莽如何試探,孔光卻猶如吃了秤砣,堅決不肯聽王莽的話。

王莽這下明白了孔光的心思。不過,他現在的權術已經至於爐火純青之境,收拾孔光這種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為了讓孔光出麵,每次在上疏彈劾之前,都要請甄邯將寫好的奏章先呈給孔光過目,又讓甄邯傳話:“這是太後的意思,大司徒請看著辦!”造成了既成事實,孔光這下沒轍了。王莽的這招很厲害,要是他膽敢繼續對抗的話,後果將會很嚴重。

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現在的孔光棱角早被磨平,早就沒有了當年那股正氣,先前董賢得勢時,孔光就沒少給董賢當孫子。現在王莽得了勢,孔光為了保住身家性命,雖然心裏不情願,但還是硬著頭皮給王莽當政治打手。孔光每次收到王莽提前送來的彈劾奏章,都會簽上自己的大名附和。

王莽和孔光的第一次合作便是彈劾何武和公孫祿。這兩人上次不但沒推薦王莽做大司馬,反而互相吹喇叭,王莽很是忌恨。雖說這兩人很有才幹,在現在的王莽眼中卻是兩個混蛋。上台後,王莽立刻指使孔光彈劾二人,理由是何武、公孫祿二人沆瀣一氣,暗結死黨,互相推舉,企圖陰謀亂政,應該逐出朝廷。

孔光演完了黑臉,王莽就適時跳了出來,要求朝廷嚴懲二人。王政君也對這兩個搞笑的家夥很不滿意,當即貶掉二人的官職,趕出長安,回家養老去了。

何武、公孫祿之後,下一個倒黴的是南郡太守毋將隆。王莽之所以把刀口對準毋將隆,是因為王莽年輕時因仰慕毋將隆的名望,想和毋將隆交朋友,結果被毋將隆拒絕。

王莽是個記仇的人,他不會忘記當年毋將隆對自己的羞辱。為了打擊毋將隆,王莽拉出了中山馮太後的一案。王莽奏稱:“毋將隆與關內侯張由誣告皇家骨肉;中太仆史立、泰山太守丁玄,陷害人至死刑;河內太守趙昌,誣害前尚書仆射鄭崇。這些人犯罪當死,而蒙大赦而苟全。可免其一死,但都不應留在京城,應該罷官奪爵,貶為平民,流放至合浦。”

其實,王莽說的有些不是事實。中山一案,全是史立、丁玄親自刑訊構陷,責任全在此二人。毋將隆當時不過是與史立、丁玄同衙門共事,在最後按程序聯名上奏而已。

除去了外敵,王莽還要在王氏家族內部進行清洗,畢竟王氏家族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王莽先把刀口對準了他的六叔、紅陽侯王立,這是王鳯等八兄弟中唯一健在的人。

王莽雖然表麵尊敬六叔,王立也對王莽很客氣。但王立一向瞧不起王莽的出身,雙方早已是貌合神離。由於王立曆來缺心眼,再加上運氣不佳,他的仕途一直不順。

十幾年前,王立因在淳於長一案中下錯了賭注,結果被趕出京師。他在封地苦熬了十幾年,好不容易才在回到京師。這時的王立已經七十多歲了,他雖早已淡出權力場多年,但在朝野還是有些影響力。這讓王莽很不放心。最重要的是,王立知道王莽當年未發跡時的一些“個人隱私”,萬一王立這張從不把門的“大嘴”把這些料抖落出來,對自己的仕途是很不利的。

為了除去這塊絆腳石,在天下人麵前樹立一個“抑止外戚親屬”的形象,他再次找到“應聲蟲”孔光,令他上書彈劾王立。孔光已經徹底上了王莽的船,想下已是不可能的了。他明知王立無辜,卻是隻能硬著頭皮彈劾王立。孔光搜腸刮肚給王立整理的黑材料的主要內容是:“從前王立在定陵侯淳於長一案中,明知其身犯大逆不道之罪,卻為他辯護說情,貽誤朝廷,最後被先帝嚴懲。他在被趕出京城後,依舊不思悔改,居然提議以官婢楊寄的私生子為皇子,試圖淆亂皇家血統!臣以為,王立不思悔改,屢次犯罪,應當遣回紅陽再度受誡!”

王立雖與王政君同父不同母,但姐弟倆感情很好,而且王政君的幾個兄弟中,眼下也隻有王立一人健在了。王政君舍不得王立走,任憑孔光如何口吐蓮花,王政君就是不鬆這個口:“芝麻綠豆大點的事,算個什麽!不行!”

王莽沒辦法,隻好親自出麵彈劾。他告訴姑母王政君:“侄兒位居三公之首,凡事都要做個表率。如果這次我們壓下了對六叔的彈劾,那我們就會授人以柄,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庇護外戚’的髒名,恐怕人心不服!侄兒的意思是,不如先讓六叔出去躲一躲風口,等風頭過了,再把他召回來,您看如何?”王政君覺得王莽的話有幾分道理,猶豫了一下,就同意將王立遣送回封國,王莽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標。王立還想回長安?下輩子吧!

現在的王莽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文質彬彬的儒生了,幾十年官場的摸爬滾打,他早就將權力場上的規矩背的爛熟於心,他知道他應該如何麵對所要發生和即將發生的事情。

王莽重任大司馬後,在官場展開了進行殘酷的清洗。別看王莽在王政君麵前恭敬有禮,但對那些不聽話或給他搗亂的,王莽絕不手軟。何武、公孫祿、毋將隆、王立這些官場強人都被王莽給整趴下了。

除了打擊政敵之外,王莽還千方百計的收編官場上的那些雜牌軍,讓他們為自己所用。王舜、王邑、甄豐、甄邯、平晏、劉歆、孫建等人都拜了王莽的門下,成為王莽的政治打手。

王莽都給弟兄們安排了具體事務,王舜和王邑是他的心腹骨幹,被安排在他身邊機動行事;甄豐和甄邯主管上書言事及司法刑獄;平晏主管機要文秘;劉歆掌管起草詔書文告;孫建負責軍事。除了以上這幾人外,甄豐之子甄尋、劉歆之子劉棻(fēn)、涿郡人崔發、南陽人陳崇,都因為有點小才,也都被王莽攏在了袖中。王莽權威赫赫,如日中天,也引起了朝中某些人士的疑慮與擔憂……

朝中那些大佬都是亮事的,見識過了王莽的手段後,他們都知道自己怎麽做,根本不用教他們。反正這些人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名節,誰給他們肥肉吃,他們就衝誰點頭哈腰裝哈巴狗兒。

這年頭,名節和尊嚴多少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