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盛世明宮佳麗幽魂苦 第一章 盛世多變紅顏悲歌1

仁宗不愧為仁君,他遠避奸邪,與楊溥、楊士奇、楊榮等時賢把國家治理得一時間天下承平。但是這太平盛世卻暗伏著巨大的政治危機,他弟弟朱高煦一心想做皇帝。為此朱高煦用離間計,讓仁宗對太子朱瞻基產生了疑心……

太子朱瞻基繼位後稱為宣宗,其時盛世空前,漢王朱高煦卻舉旗起事了……

叛亂平定後,朱高煦因為不肯安分地受囚禁,觸怒了宣宗,結果朱高煦被扣在一口銅鍾內,用烈火活活地烤成了一堆烏炭……

賢淑的胡皇後不如俊俏伶俐的孫貴妃得宣宗的寵,她自知命運堪憂……

孫貴妃用掉包計弄來了個假太子,宣宗對此卻深信不疑心,於是胡皇後的大難就到了,與之同步的是孫貴妃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皇後。一天深夜裏,受了委屈的宮侍小娥不小心泄密了假太子的秘密,於是她慘遭殺身之禍。接著宣宗又無情而巧妙地計殺了美麗的孫後……

在給張太後過壽的時候,宣宗讓可憐而悲慘的胡皇後複了位……

蓮妃是宣宗的新寵,宣宗特為她在西苑大造蓮房,耗去了巨額國帑。宣宗整天沉迷歌舞酒色,直諫的大臣遭受沉重打擊。於是張太後怒封蓮房,美麗的蓮妃則在不久就被逼得鬱鬱而終……

杭州的一個風流少年,與一個小家碧玉,通過一雙合色鞋,夜會於樓台。到出現了人命大案時,這雙合色小繡鞋成為唯一的線索,真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於謙的神機妙算雖然讓案情最後水落石出,但卻也導致了一場大悲劇的發生……

仁宗在位時最受寵幸的譚妃娘娘用計逼美麗驚人的韓妃玉翹出了宮,於是就發生了宮妃私通的大案,於謙再次費盡心機地讓千奇萬曲的案情真相大白,當然結果也仍然是又一場的紅顏大悲劇發生了……

1、親情疑忌生

仁宗皇帝早在做太子的時候,太宗出征塞北就委他監國,前後計算起來足有廿多年,這漫長的實習期顯示出了他日後作為一個君主的充分才幹;並且他還得益於這漫長的實習期,讓他對於官民的營私利弊,沒有一樣不知道的;最最重要的是仁宗自從當了皇帝後,整天工作熱情高漲,又加上張皇後也是一位賢後賢內助,而譚妃也很安分,所以他這樣說:“朕一進後宮,對著內侍宮人總是感覺索然無趣,倒是在朝理政置事,真乃津津有味,其樂無窮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整天工作熱情高漲在朝理政置事的仁宗又重用時人號稱三楊的楊溥、楊士奇、楊榮,楊士奇號西楊,楊溥號南楊,楊榮號東楊,並稱三楊。三楊也的確有治國的才幹,輔助仁宗修明庶政,與民休息,一時間天下儼然有承平景象。

仁宗又任金幼孜、黃淮、夏原吉等以要職,這幾人也是當時的人傑。這樣一來,時賢畢集,自然就奸邪遠避了。更兼太子瞻基天姿聰穎,為人仁智英毅,是仁宗治天下的好幫手。

太子朱瞻基不僅在仁宗的諸皇子中,無人可和他頡頏,就是在整個朱氏皇族中也是出類拔萃的。太宗在世之日,那天批閱奏牘時,恰好十一二歲的朱瞻基侍立一邊,太宗出於喜愛,就遞了一個奏折給他,讓他來批複。朱瞻基所批的句語居然能洞中要害。隻是有一樣疏忽,就是不曾把奏疏上的訛字圈出。太宗笑著說他道:“你批奏牘,怎麽不留心文字?”朱瞻基答道:“那是無心筆誤,隻要大事不差,這些小錯誤,何必苛求呢?”太宗連連點頭道:“這才有人君之度。”

太宗立儲君的時候,本欲冊立朱高煦,因為當年靖難兵事中,朱高煦曾得太宗的事成後立為太子的許諾。可是後來太宗發現朱高煦勇而無謀,況且廢長立次易激大變,而金幼孜、張輔、楊士奇等臣又極力反對,最重要的是,太宗看皇長孫朱瞻基將來必是個盛世天子,而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於是太宗綜合考慮再三後,就決意立朱高熾為儲君。

可是朱高煦因為太宗當年的這個親口允諾,就拚命地衝鋒陷陣,汗馬功勞很是不小。現在他見一向因為食言而體肥身胖的太宗竟對自己的兒子也自食前言,隻封給他一個漢王,心裏不覺很是怨恨,但懼於太宗沒敢胡為。到了仁宗繼位後,又是內外大治,朱高煦雖滿心要反,倒也沒有機會可乘。但朱高煦卻自恃勇猛,常向部下說,能將十萬大兵橫行天下,無人敢抗。

仁宗也知朱高煦銜恨,終必作亂。但前車之鑒猶在眼前,其時血腥氣尚未消退,若是對朱高煦進行削藩,成功則必傷手足之情,失敗則自己就將是建文帝第二。因此他衡量再三,還是決定維持現狀最好。自然朝中也有大臣提出了當年齊泰、黃子澄版的建議,但都受到了仁宗的嚴厲痛斥。

那天太子朱瞻基府中忽然來了朱高煦的參讚王斌悄悄求見,朱瞻基看在叔父朱高煦麵上很是客氣,王斌滿以為勝算在握地把“隻要朱瞻基在內籌劃穩妥,朱高煦願為外援,裏應外合,事成之後保朱瞻基登極”計劃合盤托出。

朱瞻基一聽就明白了朱高煦打算弄成父子猜忌、他好於中取便的意圖。王斌一見任憑自己怎麽樣說得好,朱瞻基就是一個不為所動,於是他轉而捏造流言,說太子朱瞻基有篡位的舉動。不想他這一舉竟如其所願了。

不過幾天,仁宗就下了一道上諭,命太子朱瞻基留守南京,不奉召喚,不準入朝。仁宗的疑心病讓他以為這樣調開太子,就可以杜絕內變了。可誰知太子朱瞻基才到南京,北京的仁宗皇帝就已因暴疾而晏駕。

內宦海壽又再次一如當年那樣,趕快星夜趕路,隻不過他不是回京城而離開京城飛奔南京,急詔太子朱瞻基入都。

朱瞻基拜受了遺詔後大哭了一場,然後同內侍海壽星夜趕到北京。再接下來由楊士奇等扶太子朱瞻基登位,他就是宣宗皇帝。

仁宗被追尊為昭皇帝,就這樣四十八歲的仁宗自登基到崩逝,在位不過一年。仁宗死後,平日裏最受寵幸的譚妃先是自願到墓地守陵,然後又在某一天奇怪地上吊自殺了,她的這種行為被定性為投繯殉主,於是她被追贈為昭容恭禧順妃。

宣宗保留了洪熙元年,於第二年改年號為宣德元年,尊生母張皇後為皇太後,冊立胡氏為皇後,孫氏為貴妃。

三楊同時受到重用,晉受內閣大學士。任蹇義、葉春為大理寺少卿。那時真是天下承平,萬民同樂,盛世的景象果然和別朝不同。

2、火灸親叔:骨肉又相煎

宣宗風流文雅,閑時好吟讀作賦。大理寺卿葉春詩名最噪,宣宗的賦詩作歌多半是葉春捉刀代筆,比如那一首流傳甚廣、當時盛譽不凡的《采蓮曲》:

美人家住滄州道,翠盡紅妝似蓮好。

舊歲花開與郎別,郎不歸兮花顏老。

十裏清香日過年,采蓮槳**過南浦。

采著莫並蓮子摘,蓮子絲牽妾心苦。

花謝花開總是空,妾情一片水流中。

從今拋卻傷心事,一任芙蕖揚晚風。

秋日花兒嬌,牆外杜鵑紅。

采蓮采蓮,扁舟入蓮叢。

其時漢王朱高煦讀了這首詞曲,從中感覺到宣宗真的應了當日太宗的話,真做了個太平天子,不禁氣得直跳腳,齊集部下兵士,也舉旗起事了。

警報從樂安直達京師,大學士楊士奇奏道:“高煦膽大妄為,是欺皇上年輕,如今若陛下出其不意,禦駕親征,高煦自然就驚走了。”宣宗很以為然,於是親統六師,命武陽侯薛祿為先鋒,少傅楊士奇、太保張輔、太傅楊榮、少師楊溥、尚書吳潢、侍郎張成,悉隨駕出征。又命鄭王瞻、埈襄王瞻瞻和定國公徐永昌、彭城伯張昶、廣信伯侯成、尚書黃淮、大學士金幼孜等留守京師。

果然朱高煦一見宣宗禦駕親征,頓時大驚,尤其可怕的是,他的部下兵士因為皇帝禦駕親征,早已沒了戰心,朱高煦雖勇猛,究竟孤掌難鳴,隻得來宣宗軍前請降。

群臣多主張把朱高煦正法,唯獨楊士奇和楊榮極力爭執,說太宗隻有三子,今昭皇帝已晏駕,所存的漢、趙兩王,豈可再加誅戮?

於是宣宗再次很以為然,隻是將朱高煦廢為了庶人。班師回京以後,朱高煦被拘禁在獄中。

身材極其高大的朱高煦坐在天牢裏卻極不安分,向獄官硬索酒肉,吃飽了喝足了,就大喝大叫,一伸手一抬足,輕輕鬆鬆就能讓鐵鏈和囚枷紛紛地崩折。

獄官嚇得忙稟聞巡監禦史,於是朱高煦被頭號的鐵葉大枷束枷起來。可是朱高煦隻是稍用力一拉扯,鐵葉枷就又崩裂了。獄官沒法,隻得據實上聞。

宣宗於是就命人在西安門內建起一座石室來,室的四圍都是用最大的石塊鋪成,式樣好似鳥籠一般,朱高煦被囚在裏麵後,宣宗傳諭給石室取名逍遙城。

住在逍遙城裏其實並不逍遙、想把他治老實治安生其實並不肯老實安高煦卻有幾次沉痛地總結說,有人老實就老實對了,有人老實就老實錯了,有人善良就善良對了,可有人善良就善良錯了,比如建文帝老實善良就是老實善良錯了,而其兄高熾老實善良就老實善良對了;而有人狠就狠對了,有人狠就狠錯了,比如窮兵黷武嗜血成性的屠戮手燕王就是狠對了,而他高煦就是狠錯了。看得出高煦在白天的胡鬧之後,夜裏其實是一直在冷靜地思考問題的。

朱高煦被這樣地囚禁了一年多以後,寧王痛心疾首血淚成行地上了一道疏,請赦宥朱高煦。宣宗讀後,也被喚起了骨肉之情,於是親自前往逍遙城來看朱高煦,並且說好了,隻要朱高煦改過自新,就仍複他原來的爵位。

不想當宣宗來到逍遙城時,朱高煦正赤著一雙腳,披頭散發地在那裏亂舞亂跳。宣宗令內監去喝阻他,朱高煦隻當不曾聽見。宣宗便走到石室跟前,還沒等他擺擺皇帝的威風說上幾句話,朱高煦忽然伸出一隻腳來,出其不意地猛然一勾,正勾在宣宗的腳踝骨上,宣宗冷不防,一屁股就跌倒在地,結果皇帝的威風沒來得及擺擺倒還是小事,可事實上卻是皇帝被來了個下馬威,朱高煦終於得到一個發泄的最好機會,頓時開心得哈哈大笑。

內侍和校尉慌忙過來扶持,在朱高煦的哈哈大笑聲中,跌了一大跤、擺不成皇帝威風的宣宗在因惱和羞而成的大怒大憤中,吩咐甲士把殿前的銅鍾抬過來。

這口銅鍾是元順帝時代,因為崇信喇嘛教,在建喇嘛殿的時候鑄成的,上麵鐫刻著龍紋鳳篆,重約三四百斤。然後宣宗下令打開了逍遙城門,把那口大銅鍾覆罩在朱高煦的身上。

身材異常高大的朱高煦恃仗大力,竟用頭把鍾頂了起來。宣宗禁不更加惱火,斥吼著:“他不是能把鍾頂起來嗎?朕如今就給他來一個頂不動!”然後宣宗吩咐幾個內侍搬來木柴,滿滿地堆放在銅鍾的四周,一把無情火誘導起了所有木柴燃燒的熱情,頓時烈焰騰空,將一口銅鍾燒得如同炭一般地刺目鮮豔火紅。

朱高煦在鍾內起先還嘶吼叫喊,漸漸就是慘厲厲地呻吟,再後來就聲息不聞了,直到柴成燼火已滅,宣宗才令人移去銅鍾,鍾內隻剩得一堆烏焦巴弓的炭屑,朱高煦早已化成了灰。這下子輪到宣宗哈哈大笑了,笑得他上氣不接下氣,開心地說:“這下子,你現在還能頂得起那口大銅鍾嗎?”

然後宣宗命人拾起朱高煦的遺骸,照漢王禮安葬。朱高煦自己被炙死了不要緊,他所有大小老婆生的數目不少的兒子也都被連坐誅殺,斬草須除根,宣宗在這方麵也是深得其祖父朱棣之精髓的,可笑朱高煦庸材也欲逞強梁,結果隻得個暴骨揚灰枉自傷。而在釜中悲泣的正被煮得焦頭爛額的豆子,才是這幕悲劇的最悲處,可追原一看,禍始還是文皇永樂帝。

3、奪宮陰謀孫妃害胡後

貞靜肅穆端莊賢淑的胡皇後是錦衣衛胡榮的女兒,平日裏從不苟言笑,宣宗對她是敬之有餘,愛之不能。而孫貴妃就完全不是這樣了,她在三四歲時被拐去,賣在張太後的母親手裏做小丫鬟。那天她隨同太後的母親進宮,張太後一見她俊俏伶俐,就把她留在身邊做了宮侍。果然漸漸長大的她越發出落得明眸皓齒芙蓉其麵,再加上一身雪白的玉膚,愈發嫵媚嬌豔,而她性情又風趣活潑,尤其可愛的是,她善伺人喜怒,如同一朵解語花,因此宣宗一登基就冊立她做了貴妃。

明代立後須頒發金寶金冊,而冊封貴妃卻是隻有冊沒有寶的,宣宗卻因太寵孫貴妃,就給她也定製了金寶相賜,而冊立的禮儀也差不多和胡皇後並駕齊驅了,懦弱的胡皇後卻任憑怎麽樣,也好歹不做聲。孫貴妃一見胡皇後軟弱可欺,就越發放肆了,同時又放出狐媚手段,把宣宗迷惑得死心蹋地,心甘情願地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心坎裏再沒有胡皇後一點位置了。

這時宣宗已年逾三十,尚無嫡子,那天他在孫貴妃麵愁歎說:“皇後有疾不育,卿無疾也不育,難道朕命中就應無子嗎?”宣宗這話隱藏了一個潛命題,那就是他為了子嗣起見,他要另納新妃了,希望孫貴妃能主動成全而不要吃醋鬧氣。

不想孫貴妃一聽連忙跪下,裝出一副嬌羞不勝之態說:“妾久承雨露,早已珠胎暗結,如今紅潮不至已有月餘了。”宣宗頓時喜出望外,忙上前扶起她說:“卿如能生男,朕當立卿為後。”

表演技巧爐火純青的孫貴妃再次佯裝驚恐慌忙說:“後位已定,妾何敢妄想?”宣宗口中呐呐叫著“好貴妃!真是個有德的好貴妃!”一邊將她抱在膝上,喁喁私與語,情意更綿綿。

果然此後孫貴妃的肚子一天大似一天,而她心中要做皇後的念頭也是一天大似一天。內宮張青、趙祿是她密謀籌劃奪後的最好幫手,於是十月一滿,孫貴妃臨盆自然生下一位男孩來。內侍宮女等忙都來向宣宗叩賀,朝中文武大臣也於三朝之日分班入賀,宣宗喜不自勝,當即就立為太子,並在仁樂、豐登兩殿大賜群臣喜宴,這一場慶賀筵,足足鬧了半個多月。轉眼太子就已經周歲了,宣宗親自抱著他去祭告宗廟,並賜名為祁鎮。

孫貴妃一看水已經到了,渠自然就應該成了,於是整天要宣宗踐行立後的前言。宣宗這時有了兒子,早把許諾的話忘到腦門後了,孫貴妃就一刻也不忘地再從腦門後給他扯過來。

宣宗非常為難,一則胡皇後是張太後親自指婚的,且又不曾有失德之處,若無故廢後,在情理上也太有點說不過去了。可到底經不住孫貴妃的再三絮叨,宣宗就悄悄地召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等到無極殿,滿麵笑容提到了廢後的事,“隻是不知何以處中宮?卿等為朕設一良法,以使朕不致於遭到外臣和後世的誹議!”

三楊等人頓時麵麵相覷,不發一言。到底還是楊榮善於化不利為有利,於是這樣的一個尷尬場麵就成了他取好悅上的最好機會:“宋仁宗廢郭後為仙妃,就是一個不錯的好辦法。”

宣宗才要說什麽,耿直的楊士奇就聽不下去了,忍不住頓首奏道:“今胡皇後並無失德,陛下豈可輕言廢立?”蹇義也跟著就說:“昔日宋仁宗廢郭後為仙妃,當時不聽範仲淹等大臣的苦諫,後來到底自悔了。且流傳到今,史冊多有譏評,臣願陛下勿信小人讒言,以成為一代有德的聖君。”宣宗聽了他話中暗含的譏諷,不覺動了火,說:“這事暫時緩議,你們退去吧!”

第二天,被孫貴妃催迫不過的宣宗又召三楊進宮,問他們昨天商議的廢後良策怎麽樣了?楊榮於是從懷中取出一紙奉呈。宣宗一看上麵所書的全是捏造誣蔑之詞,在這樣一書以後,皇後的過失竟多至二十多件,一心想要廢後的宣宗也不禁嚇得變了臉色說:“你這般誣毀,難道就不怕宗廟神靈降罪嗎?”於是又逼著楊士奇要主意,見楊士奇吱吱唔唔,宣宗就令其他人都退下,然後楊士奇一人隨他到了文華殿,屏去左右,宣宗重歎了口氣,說:“朕的本意也不是非得黜後不可,但事出不得已,唉……”宣宗的潛台詞非常明白,那就是孫貴妃,楊士奇於是說:“中宮與貴妃,有無夙嫌?”宣宗道:“彼此很是和睦,近日中宮有病,貴妃一個勁地去探視問候,可見兩人還是深情義重的。”

楊士奇不禁在心裏為孫貴妃的狡詐感歎不已,於是說:“既然如此,不如乘著現在中宮有病在身,由陛下暗地裏請皇後病中上書,辭讓中宮之位,這樣尚為有名。”宣宗一聽,高興得忙一拱手道:“謹受先生的賜教!”過了不到半個月,宣宗又悄悄召見楊士奇,對他說:“卿策甚善,中宮果欣然願意讓位,雖然太後不許,孫貴妃也賢德不肯受,但中宮讓位之誌太堅決了,朕也就隻好接受了。”

楊士奇又不禁在心裏暗歎了一聲,隻不過這次是為無辜的胡皇後而悲歎,口頭上卻說:“當年宋仁宗雖廢郭後,卻對她一直恩待不衰,願陛下善保始終,無分厚薄。”宣宗也在虧心中欣然點頭說:“當依卿奏。”

4、被迫讓位的皇後

果然不幾天,朝野內外就遍傳胡皇後請讓後位,宣宗準了她所請之後,下諭封胡皇後為慈欽大師,出居長安宮禮佛。

幸而胡皇後本性喜靜,不好華飾,而對黃老之學,平日也是很喜歡的,所以她把眼淚回流到肚子裏,表麵上卻安安靜靜地順受了這逆來的一切。

本來就極力反對廢後的張太後對她就更加憐憫,於是改召她居於條件較好一些的清寧宮。日後每逢內廷朝會宴饗,張太後都必然命她居於已是皇後的孫貴妃之上,已不是孫貴妃的孫後心裏雖然怏怏不樂,但也不敢和太後爭,且自己本來也太理虧,於是得過且過。後來的宣宗也果然為廢後頗為自悔,但他自解為少年事,少不更事,事出可諒,全不顧當年他在做出廢後決定時其實已逾壯年,三十歲如何能稱為少年?為廢後自悔自愧的宣宗於是再賜號故後胡氏為靜慈仙師。

當年的宣宗一經廢後成功,馬上就冊立孫貴妃為皇後,理由是母以子貴,乃古禮。孫貴妃麵對著她朝思暮想的皇後冊寶時,卻再三謙讓:“皇後雖然有病,可病是會好的,大痊後,皇後自然生子,妾怎敢為太子母又為皇後呢?”口仁義而心鬼蜮,這種人最可恨最可怕。

宣宗在別處非無明智,可在她麵前卻腦子常常短路,反倒更愛賢德的孫貴妃了。至於滿朝文武自然又有一番叩賀,內中隻有大理寺卿蹇義不肯上表稱賀。宣宗倒沒計較,可孫貴妃卻認為蹇義瞧不起她,記恨在心。

5、嬌娃泄密紅粉赴黃泉

當時張太後一聽宣宗廢了胡皇後,就氣憤非常,當即召來宣宗質問:“胡皇後是當年懿旨指名冊立,她從未有失德之處,何以妄行廢立?”宣宗就以胡後自願讓位為由來搪塞,張太後聽了更是生氣,“倘若沒人去逼她,皇後是斷不至於自己讓出皇後之位的,其實你不說我也明白,那全都是孫妃的鬼把戲!”

宣宗心疼他心愛的人受到指責,於是低聲還嘴道:“胡後是母後指婚,孫妃也是母後所立,誰賢誰不賢,母後既然知道,又何必再責怪別人呢?”

張太後不覺被宣宗的話塞了嘴,過後越想越氣,母子之間從此就生了嫌怨,再添上內侍宮人們的挑撥,兩下裏愈見疏離。宣宗為此非常煩惱,況且廢後的事他心裏也著實不安,於是他就常常在煩惱中,沒精打采地帶了武功高強的內監,微服出宮。那天深夜,宣宗為排解煩惱和無聊,突然來楊士奇家消遣,君臣談笑對飲,果然讓他很開心。一直吃到三更天,宣宗才帶醉回宮。

剛進了西苑門,走到浮香榭前,忽聽見那裏麵有女子的哭泣聲。開心的宣宗乘著酒興,打發隨侍們退去,自己輕手輕腳地躡行,潛進了浮香榭的東軒。哭泣聲越發清楚了,隻聽得寶月閣裏還有一個女子在那裏勸慰。另一個剛才哭泣的女子一邊哭一邊口中泣泣噎噎嗚嗚咽咽地說:“她現在做了皇後,就這般忘恩負義,為這麽點子小事就把我毒打成這個樣子,她也不想想她那個皇後是怎麽得來的,倘沒有咱們幫忙,給她弄的這個假太子……”

旁邊勸慰的那個女子忙用手掩住她的口道:“不要胡說了,說了是要掉腦袋的!皇後的脾氣你也是知道的,她一生氣,連皇上也要讓她三分,何況是你了。”

宣宗在外麵聽得如雷貫耳,邊從窗隙裏望進去,在燈光下,他看清了那個啼哭的女子,是昔日孫貴妃現在孫皇後的宮侍小娥。

宣宗看她們不說了,於是就咳嗽了一聲,然後放重腳步走進寶月閣來,小娥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宣宗卻和顏悅色地叫小娥隨他到寶月閣的西廂裏來。那裏兩楹偏舍,綠竹映窗,明月入簾,是宣宗平時午酣的所在,清幽非常,宣宗禦題匾額“綠雲清芬”。

小娥隨著宣宗到了“綠雲清芬”裏麵,芳心中又喜又驚。一時間,她恍忽看見未來歲月中的自己,因為在“綠雲清芬”裏一朝承恩,也冊為嬪、貴為妃了。於是看宣宗一坐下,小娥忙又美盈盈嬌滴滴地上前行禮,宣宗仍是滿臉笑地問道:“你剛才在和誰鬥氣?好好地說出來,朕給你做主。”

小娥頓時吃了一驚,萬沒想到此時的皇帝陛下根本沒有那個意思,於是便萬分小心戰兢兢地答道:“婢子不曾和誰鬥氣。”宣宗笑道:“你不要怕,還是老實說吧。方才你不是在寶月閣裏啼哭嗎?朕已經親耳朵聽得了,就不必狡賴了!”見小娥仍一味地推諉,宣宗盤問不出,就放下臉來帶怒喝道:“你若不肯實講,朕便叫侍衛打死你!”

小娥嚇得忙跪下,同時也又嚇得啼哭起來說:“婢子受了皇後的責打,不過在這裏自己怨恨自己。”

宣宗冷笑一聲道:“你說什麽假太子不假太子的,那又是怎麽一回事!?”小娥見瞞不住了,隻好直說了:“這可不幹婢子的事,都是趙總管一個人幹的。”於是小娥就把孫貴妃當初怎樣謀奪中宮,怎樣和趙總管設計,假裝腹中有孕拒絕皇帝臨幸,然後怎樣地在十月後令趙總管抱了個民間的男孩,又怎樣地把這個男孩放在木盤裏,從禦溝中浮進宮來,小娥她自己又怎麽樣地去撈起那個孩子,乘夜抱進孫貴妃宮裏,不必說這個小男孩就是現在的太子。

宣宗在聽了這大套話時,臉色先是紅再紫後來都發綠變青了,可是聽完後,他卻笑著攜了小娥的手走出“綠水清芬”,經過寶月閣的西廂時,宣宗四麵望了望,見內監都躲在南軒下打盹,於是就問小娥:“剛才你啼哭時,勸你的人是誰?”

小娥道:“她也是孫娘娘宮中的侍女,她叫香兒。”宣宗又問道:“她也知道這件事嗎?”小娥答道:“香兒當時隻是幫著接一接木盤。”宣宗點頭微笑道:“你的話沒有謊吧?如其果然不差,朕將來必定重重地封賞你。”小娥再次在驚喜裏忙跪下謝恩,宣宗溫存地一把拖住她的玉臂,然後仰望著無垠也無情的天空說道:“今天的月色,怎麽昏黑得很?”

小娥不禁也受這話的誤導,也昂著脖子向天上望著,不提防宣宗猛然飛起狠狠地一靴腳,正踢在小娥的胸口上,嬌柔的哎呀一聲後,嫋嫋婷婷的一位芳齡如花的如花姑娘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南軒裏的太監都被小娥的慘叫聲驚醒了,慌忙和那些值日的侍衛飛一般地趕到寶月閣,卻見皇上獨立在西廂的空場上,因為慌著忙過來見駕,不留心腳下,為首的兩個太監都被先絆得跌倒了,後麵的一群也好似碰倒的諾骨牌,人絆人,一個連一個地絆倒一大片,宣宗看得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一群太監和值日侍衛深怕受責,七手八腳地爬起來隻顧了請罪,根本也顧得上往地上瞧一瞧。結果宣宗並不動怒,隻是笑著一指小娥的屍首:“這個宮人想必得了急病,忽然就死了,你們趕緊收屍吧。”

太監侍衛們這才敢回頭去一看,見地上直挺挺地躺著一個宮女,大家這才明白剛才是讓她給絆倒的。於是為首的太監忙指揮著人,把小娥的死屍抬往千秋鑒中盛殮。四個值日的侍衛也仍退回南軒。

宣宗一個人站在那裏想了一會,然後轉到清涼殿中,令內侍傳進司禮監趙忠來見,然後宣宗也是屏去了侍監,勃然大怒地喝問道:“朕一向信任你,你竟膽敢幹出這種事!?”一看趙忠發怔,宣宗又喝道,“孫貴妃的那件事,朕已發覺了!”

趙忠頓時好像冷水澆頭,又似天塌地陷,可到底他老奸巨滑,神色依舊很鎮定:“陛下所說的是什麽事?奴才一點也不明白。”宣宗氣得臉色鐵青,唰地一聲,就抽出一口龍泉寶劍,向著趙忠就吹了過來,同時冷冷地怒斥道:“孫後換子奪嫡占中宮,你自己幫她做了什麽事,難道就會忘了嗎?!”嚇得趙忠麵如土色,在階下不住地叩頭道:“這事全是孫娘娘的主意,奴才不過代她覓來了一個小男孩。這小男孩是楊村農家的,買孩子花的四十兩銀子也是孫娘娘拿的,現還有憑證在奴才那裏。”

宣宗知道這下子假換太子的事是千真萬確的了,他剛才還存在的僥幸心理再也不能保持了,於是不覺恨牙根都癢癢地道:“你們這幾個該死的閹奴!”

接下來錦衣衛把趙忠、王永,一並關押在天牢裏。還沒出當天深夜,總管趙忠、內監王永就被人毒死在獄中。

6、天理昭彰秘殺美孫後

在宣宗審責趙忠時,早有內侍悄悄地去通報了孫皇後,孫皇後聽後,正在惴惴不安;而她私囑那個來報信的內侍再去細細探聽,剛剛才走時,宣宗就已進了中宮。

這時的孫皇後已遷居西苑的寶鳳樓,此樓凡大小五楹,建築華麗十分堂皇十分。早在胡皇後未廢時,宣宗常常同她來遊西苑,因她喜愛這個寶鳳樓的精致,宣宗即日就讓她搬了過來。

其時宣宗對孫皇後正在寵極愛重,為了來寶鳳樓方便,索性他也駐蹕西苑,每天就在西苑的寶華殿上臨朝,待到一退朝,就和孫皇後並乘鑾車同遊各處。

這個時候已是孫皇後的孫貴妃娘娘還把那個假太子抱在膝上逗著他玩笑,那個活潑的假太子也果然很討人喜歡。宣宗對著美後嬌子,感覺心滿意足,但在心滿意足感中,他不免想到自己的母親張太後,於是也把張太後接到西苑,住在寧清官。隻可憐賢淑的胡廢後,冷清清地禁在深宮裏參佛,於是太後就下諭把她也接了來。

一見宣宗踱進了寶鳳樓,孫皇後領著宮侍香兒忙來接駕。宣宗依舊不露聲色地笑意盈盈,孫皇後見皇上臉色開霽,心先放了一半,於是忙拿出她平日狐媚的手段,竭力奉迎討好宣宗。但此宣宗非彼宣宗,這時的感覺不比往時,宣宗忽然發現孫後待人接物言談說笑,處處都假得惡心,虛偽得可恨,而她那種妖冶浮浪,和胡皇後的穩重自持,讓宣宗此時的對孫後的感覺正如同當初因為寵她而厭棄胡皇後時是一樣的了。

宮侍香兒進上寶玉甜膏來,宣宗邊吃邊問:“太子在幹什麽呢?”孫後忙回說:“已和奶姆睡去了。”宣宗點點頭,笑著對孫皇後道:“朕今夜覺著高興,想和卿去太液池賞月。”

孫後嫵媚地笑著溫柔得如才出鼻腔的那種軟性水質的東西一般地說道:“陛下記錯了,今日是月晦,那裏來的明月呢?”宣宗大笑道:“朕倒真個錯了!那就去澄淵亭吧。”孫後哪敢不敢違拗,一麵馬上傳諭出去,令在澄淵亭上設宴,一麵重整鉛華,領了香兒,陪著宣宗到澄淵亭上來。

澄淵亭的四圍都是水,隻有一條石梁橫跨著,下麵的河流,由玉泉山引入,經過太液池環繞皇城,再轉入溝渠,慢慢地流入海中。在亭上遠遠地望去,堤岸上一帶,綠柳成蔭,老槐盈盈,若在暑季裏到亭上來遊玩,清風嫋嫋,讓人胸襟為之歡暢。但一過了夏天,澄淵亭就不足道了。而這個時候恰交秋老冬初,金風陣陣,玉露清寒,而澄淵亭因四麵環水,比別的地方要冷上兩三個月的天氣,恍如深冬時節。平日在澄淵亭裏執事的宮人們,這個時節天天都躲到抱膝軒中,誰也不肯到這種地方來吸西北風。所以澄淵亭一到了冬天,周圍連個鬼也沒有,就連守亭的小監知道皇上不會來遊幸,也偷懶往暖熱的所在去了。

誰知竟在冷寒深秋的後半夜裏,宣宗皇帝偏偏揀這兒來設宴,孫後一到了澄淵亭,就已連連打了兩個寒噤。宣宗一看,笑道:“看來你是冷了吧?快叫她們去取孔雀氅來禦夜寒。”香兒應聲去了,這裏宮監們燃起銀燈,擺上酒饌,宣宗和孫後對坐,一杯杯地豪飲起來。不一刻香兒就把華光燦爛五色繽紛的孔雀氅取來了。

這襲孔雀氅是朝鮮的貢品,凡是貢品都必定有著非同凡響的珍貴之處,這件孔雀氅的珍貴處在於,無論什麽樣的大寒天兒,隻要一披在身,哪怕就是走到冰窖雪穀中,也不覺一點兒寒冷。孔雀氅的上下全是用火鵝絨毛並孔雀羽織成的,又溫軟又輕盈,裏麵還襯著一層火浣布,四襟鑲著鮫紗,倘若在月光下瞧,那繽紛絢麗的光彩折射開來,簡直讓人睜不開眼。據使臣說,這樣的氅衣,全天下不過一件半。怎麽還會有半件之說呢?那是因為織孔雀氅的女子一生隻完工了一件,另一件剛織就了一半就忽然病死,她巧奪天工的妙手也一同入了黃土,別人再想續織那半件氅衣是萬萬辦不到的。朝鮮國王出了三萬多銀子,把這一件半的無價之寶買了來。整件的孔雀氅賜給了皇後,半件的孔雀氅被國王改作了小衣。到了嚴冬,朝中文武大臣禦了皮衣還嫌冷,國王隻穿件薄薄的夾衣,就常常汗流滿頭。而孔雀氅能做作為朝鮮國的貢品,這裏也有一個緣故,因為世稱朝鮮第一美人的皇後不幸夭亡,本來就十分傷感的國王一見了皇後的遺物就越發哭得死去活來,於是朝臣們設法將皇後的遺物暗暗潛移出去,在處置那件作為皇後遺物的寶貝孔雀氅時,有大臣提議說不如把這件希世之寶充作中國的貢物,也可借機藉此結好明朝。果然宣宗一看那氅衣的光芒射人就很喜歡,馬上就賜給了他正怎麽愛也愛不過來的孫貴妃。

其時披了孔雀氅的孫後三杯酒一下肚,粉臉泛桃花,額上香汗盈盈,也不覺寒冷了,就把這件氅衣往旁邊一摔。而早有醉意的宣宗卻是酒入腹中心事上頭,他屏去了內監宮人後,喝令宮侍香兒去抱了太子來,孫後忙阻攔道:“夜寒侵人,太子年紀太小,恐怕他受不起這樣的冷氣,還是不去抱吧!”宣宗卻帶醉笑道:“朕要抱了他來,看看他的相貌和朕像不像?”

孫後的臉色不禁暗暗變了,嘴上裝作沒事兒似地說:“那是陛下的龍種,當然是和陛下一個樣了。”

宣宗冷笑道:“恐怕未必吧!”孫後正想找話來支吾,忽見宣宗霍地立起身來,輕鬆地對她說:“你說沒有月色,那不是月光嗎?”說著就走出澄淵亭外,孫後也跟了出來。宣宗乘她不備,也在猛然間,飛起狠狠的一靴腳,接著孫後一個翻身,撲通一下就跌入了河中去,嬌弱的孫後跌進水裏後連喊聲救命都不能,隻不過幾個翻身就已是一命嗚呼了。

待香兒同太子奶姆來到時,宣宗吩咐奶姆仍把太子抱回去,然後看香兒因為不見了孫後正在詫異地暗暗尋找,宣宗鎮靜自若地對她:“皇後在那裏等著你呢,快去侍候吧。”

香兒忙順著宣宗指的方向往亭外走,宣宗在她身後也如法炮製,於是香兒也一樣地河下斃了命。這時夜正靜更正深,且又是這樣冷清的地方,孫後和香兒淹死在河中根本無人知曉。宣宗見心事已了,這才叫來內侍收拾了杯盤,自己則帶醉去臨幸別的宮嬪了。

第二天早上,宮中不見了孫後和宮侍香兒、小娥,內務總管姚正忙令人四外查看,不一會千秋鑒的太監來報,宮侍小娥倒斃在寶月閣,驗得身受致命重傷,現已收殮。又有西苑的內監來報:“孫皇後和宮侍香兒的屍身,都在澄淵亭前的湖中浮著。”

姚正大驚失色:“天啊,宮中出了大亂子!”於是七跌八撞地來奏報給宣宗。宣宗故意也吃驚地說:“哪有這等事!”然後傳諭用貴妃禮收殮了孫後,賜葬於金山;宮侍香兒則送往千秋鑒收殮。同時宣宗照常規,吩咐姚正留心察訪這幾起命案的凶手。

時間一長,姚正等見皇上對這事處理得平平淡淡,甚至根本不加根究,於是他們自然也就懈怠下來。於是美麗又可怕的孫姓的曾身份是貴妃並皇後的這個女人,就成為了明宮裏的又一樁無頭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