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永樂帝不永亦不樂

賢德的徐皇後死後,太宗鍾情於她的小妹徐妙錦,可是徐妙錦卻寧可落發出家也不肯做他的皇後,這到底是為了什麽……

朝鮮國入貢的美女權英非常可太宗的心,因為她愛吃玉,於是太宗就命宦官專率一艘大船去高麗國采玉,高麗百姓因為不勝滋擾而舉旗作亂,於是太宗大舉興兵……

駙馬梅殷被太宗指使人暗害,寧國公主領著幾個兒女奔到宮裏來和太宗拚命……

太宗朱棣好大喜功,不惜窮兵黷武。在驚聞愛妃亡逝的噩耗後,太宗急痛攻心,一病不起,死於出征的路上……

皇太子朱高熾受命登基,他就是仁宗皇帝。為表示自己的無尚孝心,仁宗決定來個特別的表示:投繯殉主。三十名美貌如花也青春如花的宮女被迫用自己的如花生命來為這個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嗜血成性的永樂皇帝殉葬……

1、紅顏遁空門

永樂十八年,太宗因蒙酋阿嚕台恃勇抗拒,擄掠邊地不休,太宗就來了個禦駕親征。是年秋,太宗出師塞外,足足鬧了三個多月才安靜下來。

永樂十九年,在擴建北京城和修皇宮等工程結束後,太宗以蒙人狡詐、須就近鎮懾為由,傳旨遷都北京。當時的北京名北平,太宗又改北平名為北京,他認為一做法會更有效地讓他遠離南都金陵那由他一手製造的濃得化不開的血腥氣,讓那些不散的冤魂都在遷都後一齊遠離自己吧。太宗當然深知自己在南京是不得人心的,而在北京不完全不同了,至少他自己認為是這樣的。但事實證明,遷都後的他仍然沒有辦法讓心愛的妙錦姑娘忘記南都的血腥氣和不散的冤魂,當然這個他在遷都的時候並不知道。

已落成的北京宮殿,正殿仍名奉天,右順、左順門外又增建太廟、太社稷及社稷壇、先農壇等等,壯麗宏敞富麗堂皇,金碧輝煌豪華壯觀,奇巧瑰麗、莊肅考究得遠勝南京。又添建清寧宮為太後奉居處,皇城東南建皇太孫宮。乾清宮、坤寧宮後麵又建了交泰殿。又建設景福、景和、仁和、萬春、永春、永壽、長春等宮,備六宮嬪妃的居住。

徐皇後不僅出身名門,為中山王徐達的長女,而且貌豔麗性賢淑。當日太宗在藩邸時,幾次獲罪太祖,都是多虧了徐皇後從中設法調停,使太宗得以不受罪譴。太宗一直對徐皇後非常敬愛。知書達理的徐皇後在朝政方麵,對太宗的輔助也很大,一如當年的馬皇後。卻偏偏天不假年,忽然一病而逝,於是太宗也是如同當年的太祖高皇帝一樣悲傷,也是一樣地親送靈輿,葬在長陵,並諡號仁孝皇後。

徐達還有一個幼女,芳名妙錦,這時已是二十一歲,且不曾適人。太宗聽說徐妙錦的才貌更勝徐皇後,就命內臣下幣致聘,要立妙錦為皇後。徐妙錦的哥哥徐祖輝見是上諭,哪敢違拗,誰知那妙錦卻就是不肯答應,根本不希罕那個皇後。

任憑勸破了嘴皮,徐祖輝也沒法子改變妹妹的固執,於是太宗隻好又派女官,來中山王府向徐妙錦勸駕。任她們說得天花亂墜地,徐妙錦卻就是認準了一個不答應。太宗也沒法了,隻得親臨王府。徐祖輝忙出來接駕。太宗一坐定,就召妙錦來見。

不一會,徐妙錦蓮步輕移,盈盈地來見駕,禮畢侍立一旁。太宗細瞧妙錦,雖是淡妝素服,卻麗光照人,淡極花更豔。太宗一向鐵硬冷酷的心立時就這照人的麗光和淡極反更豔的如花美人麵前,軟得不能再軟,口氣也當然和藹得不能再和藹地問:“朕欲立卿為皇後,不知卿為什麽這樣地堅決拒絕?想徐皇後在世之日,和朕相親相愛,卿是徐皇後的妹妹,難道不知道嗎?”

徐妙錦低著頭說道:“臣妾不是有意違抗陛下,隻不過自思臣妾質同蒲柳,不配母儀天下,所以不敢應選,乞陛下洪恩寬恕臣妾。”太宗剛要再說什麽,妙錦馬上又說,“臣妾福薄,既蒙陛下知遇,那就誠望陛下恩賜寸地,使臣妾得以終身禮佛念經,臣妾就感激不盡了。”

太宗看徐妙錦如此固執,不由地歎息一聲,然後起駕回宮,徐祖輝和徐妙錦在後跪送。回宮後的太宗雖然心裏懊惱,但仍還希望妙錦回心轉意,於是就不時地令女官內侍們頒賜珠玉珍寶給妙錦,妙錦隻得勉強接受,然後用竹篋把所賜的東西一一封鎖起來。半年後,太宗又派女官來提立後的事,妙錦對著女官歎息道:“皇上不能忘情於我,總算是我的知己。那麽我就用這一生的幸福來報知己吧!”妙錦說著,猛地打開雲髻,提起金鉸就剪,颼颼幾下,萬縷青絲就剪落在手了,然後妙錦用黃袱裹好,遞給那個女官:“煩你上達皇帝,就說我已削發,從此遁入空門,不能再侍奉皇上了。”

那女官一見,立時嚇得呆了半晌。太宗聽到回奏後也無可奈何,隻得令馬妃暫掌六宮,發誓不另立皇後,空著這個位置,算是回報徐妙錦。後來徐妙錦死了,太宗照皇後禮儀,也安葬徐妙錦在長陵。

這個固執的美貌智慧的徐妙錦也並非不為太宗所做的這一切感動,她就在死在泉下也是感激的,但是她不肯嫁,那是因為不能嫁,在南都金陵應天府長大的她是親眼目睹親耳所聞了那一年的殘酷血腥和忠烈殉難。那太過強烈的血腥氣讓她甜甜粉紅色的少女夢,也變成可怕的屠宰場一樣的血淋淋。她向哥哥徐祖輝例舉了誅十族、瓜蔓抄,還有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再加上她父親徐達吃了他為之出生入死汗馬功勞的朱家皇帝所恩賜的鵝肉後,讓她品嚐到了痛徹心肺的生離死別。從此她對朱家皇帝寒心又驚心,甚至是仇恨。當然徐妙錦並非不知天高地厚,宮中女官明是好言勸她,說什麽那不盡的榮華富貴和無尚的榮光門楣,在勸得不耐煩的時候,這個女官也陰冷冷地說了,姑娘好好想想,若是不允陛下之皇後請,那麽誰人敢來娶姑娘,姑娘豈不要老字閨中嗎?於是妙錦在自己輾轉反側痛哭了無數個漫漫長夜後,毅然決定落發出家。

也許並不是人人都最了解自己,但徐妙錦卻是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她知道,寧可孤守一盞青燈,也不要那血腥氣從夢裏真實到她的身體上,她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一個如此充滿了血腥氣的人與自己肌膚相親,那簡直比殺了她,還要讓她受不了。

2、興兵為美人

死了徐皇後,妙錦又削發為尼,太宗不覺滿心不樂,正這時,朝鮮國入貢美女數人,其中有一個叫權英的美女最為嬌豔,她麵貌豔冶,舉止嫵媚,且肌膚瑩潔,姿態娉婷,而她不僅人漂亮,且還有一種特別技藝,那就是善吹玉簫,太宗一看就非常喜歡,立時召入後宮,讓她當麵試吹。一曲吹起,果然抑揚頓挫,不疾不徐,到後來興會神入,她那宛轉嬌喉也度入簫中,鶯聲簧音無此諧聲,燕語玉言無此葉律。

美女吹簫不由得太宗不沉迷聲色而擊節稱賞,當夜就召幸了她。權英不但美麗不但會**,且又工於媚術,華夷一榻,雨露宏施,說不盡的倒鳳顛鸞,描不完的盟山誓海,點染風流到極處。於是第二天這個在**立了大功的美女權英就被列為嬪禦,不出一個月又冊為賢妃,並且授權妃之父權永均為光祿卿,備極寵眷。權英的肌膚膩滑瑩潔,她一伸出手來,真和羊脂一樣白又嫩。因為她的這一身玉膚已足夠魂銷,所以太宗就稱她為玉妃,以後宮裏人也都這樣稱呼她。

那天太宗笑問她為什麽皮膚這樣嬌嫩,玉妃的回答讓太宗非常吃驚,因為她居然說是自幼兒把玉當食品,所以肌膚格外細膩。太宗驚訝地問道:“那玉是石質的,怎麽可以吃呢?”玉妃笑道:“高麗地方原是產玉的所在,不過那種玉和做珍玩的玉有很大的不同,這種玉的顏色有黃的也有白的,黃的為上品,白的略次一點;式樣也有大小和厚薄之分。這一類玉大都產在河中,所以有很多高麗人專在河中掏玉來賣。吃玉的時候,先把玉洗幹淨,然後放在罐裏煮著,過了半晌,再將白習草和著玉一塊煮,待玉煮軟了,再把白習草取出來,這時的玉已煮得和膏兒一般,再加上香料糖汁一拌,吃起來,味道兒又鮮又甜又香又滋潤,無論什麽東西,都比不上它的。”

太宗更詫異地問道:“那煮玉的白習草又是哪裏來的呢?”玉妃答道:“這也是高麗的特產,而且都出在產這種玉的河邊上,隻要有了這草,河中必然有玉。賣玉的人掏了玉來賣時,總得順便拔了白習草,在賣玉時附贈給買玉人。這白習草和玉是相生相克的,不管怎麽樣厚怎麽樣硬的玉,一經和著白習草煮一煮,就柔軟如綿了。”太宗聽得新鮮有趣,就笑著問:“你一小就是這樣煮玉吃嗎?”玉妃嬌笑著直點頭,說:“臣妾的老父愛女兒如掌上明珠,所以特雇了一個老嫗,專門替臣妾煮玉,臣妾從三四歲上直吃到十八九歲。這種玉的價錢是很貴的,後來家道漸漸中落,也就沒有閑錢再去買玉吃了。今年高麗國王挑選美人進貢,就是因為臣妾肌膚的瑩潔,所以也就選上了,所以臣妾現在才得以侍候陛下。”

玉妃權美人說到這兒,很好地留給太宗一個示愛的空子,他當即就點頭說:“你既喜歡吃玉,朕馬上就命人去采辦。”於是傳諭,令宦官永祿專往高麗采玉。

永祿領了旨意,率領一艘大船,上插一麵紅旗,大書“奉旨采玉”四個大字。一路上繡幟飄揚,錦帆滿張,直達高麗。那裏的地方官自然是趕忙迎送,永祿乘機勒之索之,欲壑難以填滿。於是高麗百姓不勝滋擾,於是暗中糾集了無賴惡黨,舉旗作亂,又戕害了明朝守將,殺死了永祿。聞報大怒的太宗馬上就派英國公張輔出師高麗,直直征戰了半年才得勝班師。

然後太宗仍命內監赴高麗采玉,並且是每個月來往采玉一次。這樣代價遠遠高過唐代荔枝的香玉到了權美人玉妃手裏後,她親自烹煮,煮好後,她先呈與太宗。太宗一經嚐了玉的滋味,果然和別的東西不同,從此也就和玉妃有了同樣的癖好。據內務府報告,僅就采玉這一項,耗費報銷月支五十五萬餘兩。這在開國不久、定國之初就這樣的奢靡,也就怪不得日後盛世中的明廷會窮奢極欲了。

3、公主雪沉冤

太宗殺戮舊臣一向是不遺餘力的,但對李景隆卻沒有,因為他迎降有功而加封為太子太師,所有軍國重事,概令李景隆主議;又召前北平按察使陳瑛為副都禦史、署都察院事。陳瑛在建文初年時悄悄受燕府賄賂,沒少給朱棣行方便,於是這個生性殘忍刻薄的小人現在很為太宗寵召。大受太宗寵待的得誌便定會猖狂的陳瑛平時在審訊犯人的時候,遇到送賄賂少的,就動用比太宗還要異想天開的酷刑,折磨得這個犯人本人和他家無辜受牽連也入了獄的親屬們生不如死,而麵對著無辜的累累獄囚,徹夜慘厲厲的哀號呻吟,所有在監獄中的公務人員都掩麵塞耳不忍也不能聞,而唯獨陳瑛談笑自若。

不多久,陳瑛又屈彈誣劾已再三向太宗屈膝服從的盛庸心懷異謀,在得旨將盛庸削爵後,看盛庸不識時務沒有把他的大得沒底兒的錢囊填滿,於是就稍稍加以暗示,而一向對陳瑛殘酷美名如雷貫耳的盛庸嚇得當天深夜就服毒自殺了。

耿炳文的兒子耿浚是懿文太子長女的東床快婿,建文帝授他為駙馬都尉,到了太宗入京時,因為耿浚稱疾不出,於是也被坐罪論死;不過太宗卻沒有怎麽樣老將軍耿炳文。耿炳文自真定敗歸後,一直鬱鬱家居,但陳瑛也不肯放過他,因為兩人曾有點小小的嫌隙,於是捕風捉影,說耿炳文的衣服器皿,有龍鳳之飾,玉帶用紅筊,看來是僭妄不臣之道。這一句奏上去,正中太宗那疑心病的痛處,於是立時派錦衣衛到耿炳文家,籍沒全部家產。耿炳文年將七十,自思汗馬功勞徒成流水,況複精力衰邁,何堪再去對簿公堂,索性也同盛庸一樣服毒自殺。

李景隆做了一年餘的太師後,也由陳瑛羅織罪名,彈劾他謀逆,致使被罷官後軟禁起來,他所有的產業也悉數歸官,落了個他應有的下場。

自此陳瑛勢焰愈盛,迎合太宗的技藝也愈加爐火純青,於是他就想到了駙馬梅殷,本來陳瑛本人與梅駙馬倒沒有什麽,可誰讓梅駙馬的忠直招太宗不高興來著;而為了讓太宗高興也就隻得犧牲他一下了,於是陳瑛就又上了一道表章,說什麽梅殷暗畜招養亡命之徒,不軌之意圖已昭然若揭。

本來當日太宗舉白幟靖難時,梅殷引兵抗拒就讓太宗懷恨在心,所以他入京後就逼迫令寧國公主咬破手指,寫了封血書,招尚駐兵淮上的駙馬梅殷進都城,駙馬梅殷得了血書頓時大慟痛哭,尤其是當來使告訴他建文帝已然自焚,駙馬梅殷淚流成赤地說:“君存與存,君亡與亡,我且忍死少待。”太宗一聽說殷駙馬與來使進京來了,也是同樣地忙下了寶座,在迎接的當時也是同樣安慰說:“駙馬勞苦了。”

梅殷冷冷地答了句:“勞而無功,徒自汗顏。”說得太宗無話可對,默然中暗暗下著狠心。而梅駙馬最最該死的還在於,當日方孝孺不肯草詔,在把太宗大罵一頓時,罵什麽滿朝文武除駙馬梅殷之外,盡是賊臣。從此太宗就認定梅殷是方孝孺的同黨,殺梅殷的心也越切了,幾次要把據守兗州的梅殷拿入京來治罪,都被當時尚在人世的徐皇後擋住。如今經陳瑛這一奏,於是太宗就讓他把這件事悄悄辦妥。

潭深、趙曦是梅殷部下的正副指揮。那天趙曦和潭深請梅殷校閱操兵。梅殷在與潭、趙兩人並馬出城,到了護城河邊時,兩人一聲暗號,把梅殷推下河去,梅殷部下的衛兵慌忙要下橋去救,潭深拔劍大喝道:“誰敢救援梅殷,俺就砍下他的腦袋!”衛兵們就隻好眼睜睜地看著梅駙馬在水中淹死了。然後譚、趙二人隻草草地上報說梅駙馬自己不小心落水死了,太宗自然是哼哼哈哈含含糊糊地就算了事了。

那天,太宗攜了玉妃往遊西苑。太宗遷都北京時,特意命建一個大花園在河東,賜名叫作西苑。西苑距禦花園約有半裏許,西苑裏麵有無逸亭,有溫玉泉,有秋輝夕照,有漪漣池,有清芬盡在,有風月無邊樓、雪玉亭、明鏡湖、玉樹翡翠榭、放鶴亭、鬆竹梅三清軒。種種名勝,都是清幽煌麗,無美不俱的。恰逢正又是三月陽春的好天氣,碧柳絲絲,紅花如錦,千花萬卉,共鬥芳菲;又加上苑中的畫棟雕梁,太宗邊遊看邊愈覺得景致優美無比地讚不絕口。正在有興有致的當兒,忽聽得園外一陣哭嚷聲,隨著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接著一個蓬頭散發的女子領著三個男孩一個女孩就闖進園中來。太宗在吃驚中,一瞧原來是寧國公主,自己的妹子、太祖的長女,當然同時也駙馬梅殷的妻子。

太宗馬上裝出一副糊塗的樣子,在那兒怔愕著。寧國公主一見了太宗,就拖住他的衣袖大哭起來,還不住地把頭向太宗身上撞。太宗忙說:“有什麽話盡可以好好地講,為什麽要弄成這個樣兒?”

寧國公主大哭道:“還有什麽話好講的,你隻把梅駙馬還我就是了,否則我今天就撞死在你麵前!”原來寧國公主得到心腹的密信,知道了梅駙馬遇害的真相,於是她放聲大哭,領著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奔到宮裏來,就和太宗拚命。太宗做了虧心事,不覺也有些愧對公主,隻好好言勸慰,公主卻隻是不肯接受,一味兒亂哭亂撞,一定要償梅駙馬的命,這一著頗是厲害,再加上又有那幾個孩子也來纏繞著太宗,啼哭著向他要爹爹。太宗這時又不好變臉,正當十分為難無可奈何的時候,恰巧楊士奇和楊榮因蒙裔阿嚕台衛率領部眾又寇邊疆,守臣都指揮哈蜜飛章入奏,急求援兵。主持內閣的楊士椅、楊榮接到了奏疏不敢怠慢,一進西苑,正好撞見寧國公主在和太宗拚命。

心如明鏡般的楊士奇便上前來,勸說寧國公主木已成舟,還是另想他法吧;楊榮也來安慰。兩人直說得舌軟唇焦,寧國公主這才答應,把殺駙馬的潭深、趙曦立時正法,三個兒子統賜爵祿,女兒照郡主例遣嫁,算做償命的辦法。太宗因為過於虧心不好不從,當即就封她長子順昌為中府都督同知,次子景福為旗手衛指揮使,並命把譚深、趙曦限日正法,又加贈梅駙馬為靖遠公。

寧國公主這才領著三子一女,含淚著出了宮,然後立時就拿了太宗親書的諭旨,命刑部逮捕趙曦、潭深。赴京後,寧國公主又親眼看著他們把趙、潭二人押赴斷了頭台。

梅殷一死,不光是寧國公主和他的三子一女痛哭不止,梅殷麾下的部將瓦剌灰,在隨事梅駙馬多年的忠誠情感中,也是同樣地終日悲慟。到了譚、趙這兩個十足晦氣的倒黴鬼替罪羊捕到時,他不顧自己位卑職微,也上殿伏闕呼籲,請斷譚、趙二人手足,並剖腸挖心,祭奠陰靈。太宗因為心虛,不好不從所請。

瓦剌灰叩頭謝了恩,馬上就直奔法場,把譚、趙二人截斷四肢,又開胸破膛,挖出鮮血淋淋的一副心腸,跑到梅殷墓前,放在祭案上,且叩頭無數且大哭了一場,然後解下衣帶,套頸自縊,一道忠魂,直往西方。

倒黴鬼替罪羊不僅姓譚姓趙,同時倒黴鬼替罪羊還姓陳,陳瑛一向伺隙彈劾別人,萬不料想太宗忽然以查得陳瑛平生險詐、誣陷多人為名,竟將他也下獄論死,立時天下稱快。

4、好大喜功 窮兵黷武

太宗朱棣本來是個好大喜功不惜窮兵黷武的人,他見鄭和出使西洋讓海外歸心,越發覺得雄心勃勃了。其時恰巧交趾國內亂,太宗派去的使臣因為責怪他們朝貢遲了而被殺死,太宗以此為借口,立諭平西侯沐晟出兵往討,不想卻隻得了一個大大的敗仗而不是他們想要的朝貢和臣服。太宗越發忿怒,點起了大軍三十萬禦駕親征,平了交趾後,又回軍平了沙漠,還在斡難河邊勒碑紀功,大軍這才班師回朝。

當年漢武開邊比之今日明代成祖之好大喜功也很遜色,就是元廷黷武時,也不及其討安南、征漠北的窮兵之舉。當然太宗朱棣也是自有苦衷的,因為他得國名不正言不順理不直氣不壯,不錯在當時當世他可以殺人如麻血雨腥風,但對於來世卻是鞭長莫及,於是為了不貽給來世以口實,不得不耀武揚威,以期掩蓋前愆於萬一,全不管當時的國家已然是師不勝勞,財不勝費。

最最可恨又可怕的是,成祖太宗誌在張威,不在務本,成國公張輔頗有遠圖,三擒番酋疊著奇功後,就在此地建設郡縣,主張以殖民統治,然而卻不為隻有寸光之目的明成祖朱棣采納,隻管把張輔匆匆召還,致使前功付之流水。

而漠北一役,未曾平定蒙族,卻馬上就急著銘功勒石,自誇功績,說什麽從此以後,使四方來歸,天下清平,太宗穩做安樂天子。如果說他非好大喜功,看來是不當的。成祖之成,看來也真是不能無愧。

5、斜陽西下朱棣末日

永樂十八年,山東鬧起了白蓮教,在被鎮壓之後,太宗和楊士奇等議定出兵大征阿嚕台衛,太宗又下諭即日親征。楊士奇等再三阻諫,太宗就是不聽,命皇太子高熾監國,自己到禦校場來,點起三十萬大軍,出塞北征去了。這一次的親征直到了永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24年,總算把阿嚕台征服,這種征服的標誌是到處搜尋韃靼軍的蹤影而不見.於是太宗下諭得勝班師。

大軍到了白邙山,正是赤日炎炎的七月,忽然京中的警報到來,原來玉妃仙逝了,於是太宗哀悼異常悲痛欲絕,想她一朝風淒月落,玉殞香消,可憐昔日鴛儔,如今竟化作曇花幻影。於是太宗臨城一慟為的是紅顏逝,不重功臣重愛妃。而太宗本人也因為衰毀太甚,聖躬開始不豫。

到了榆木川 (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時,太宗的病越發沉重了,便召楊榮、夏原吉、金幼孜三大學士及英國公張輔等到榻前,太宗囑咐了後事,令太子高熾即位,楊榮等頓首涕泣受命。

這天的晚上,太宗忽然睜開眼問內侍海壽,到北京還有多少日的路程?海壽跪稟說須得七月中旬才可能到達。太宗於是長歎一聲:“看來等不得了!”說罷就緊閉了雙目。海壽見太宗形色不妙,忙去報知侍駕的大臣。楊榮、張輔、金幼孜等慌忙進禦帳來問安時,太宗早已駕崩了。

6、投繯殉主

楊榮等痛哭了一場,卻不給太宗發喪,隻令內侍海壽趕快星夜回京,而楊土奇等將太宗的遺體安置前錫裨裏麵,上護著翠蓋,一路扶喪回京。於是內侍海壽飛騎到了北京,當殿宣讀遺詔,皇太子朱高熾拜而受命。由大學士楊溥等,當即扶太子登了大寶,他就是仁宗皇帝;百宮上殿叩賀。

仁宗皇帝改是年永樂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為洪熙元年,尊諡太宗為文皇帝,廟號太宗;到了嘉靖年間,又改廟號為成祖。追諡太宗玉妃為昭獻貴妃。

仁宗又冊立妻張氏為皇後,長子瞻基立為皇太子;又晉楊士奇、楊榮、楊溥為內閣學士;夏原吉為尚書,金幼孜為文淵閣大學士;黃維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張輔世襲英國公,加封太子太保。同時仁宗一麵替太宗發喪,一麵草詔布告天下。

太宗喪車將到北京時,仁宗忙遣太子瞻基先去迎接,楊士奇等朝中文武護著太宗遺骸,直進東華門,到了仁智殿才停住。仁宗親自祭奠後,照皇帝禮盛殮了太宗,擇吉日安葬於長陵。

本來太宗在死前召見英國公張輔囑咐後事時曾說他的喪禮依照祖製。可是在下葬前,仁宗朱高熾為表示自己的無尚孝心,就決定來個特別的表示。

三十名美貌如花也青春如花的宮女當然沒有被告知她們將用自己的如花生命來為這個一生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嗜血成性的永樂皇帝殉葬。這些宮女當時隻是先被款待以豐盛的宴席,接著被帶進一間密室,彼時她們已預感到形勢不妙,可是除了束手待斃,也就隻有用自己的眼淚來為自己的如花生命悲泣了,於是一時間哭聲震殿閣。

果然接下來她們被迫站在小木**,然後任憑繩圈套住了她們的脖子,在宦官撤去小木床的一瞬間,她們就這樣拚舍著如花似玉之身和錦繡年華和大好青春,被活活地吊死,然後她們就被美其名曰為“投繯殉主”。

三十名美貌如花也青春如花、一時間哭聲震殿閣的拚舍著如花似玉之身和錦繡年華和大好青春而“投繯殉主”的宮女所殉的明成祖朱棣,他從公元14O2年到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曆史上又慣稱為永樂皇帝。

在中國古代著名的帝王當中,和永樂皇帝的名字聯係在一起的是鄭和下西洋、奴兒幹都司、《永樂大典》等等。稍有點曆史知識的人還知道,永樂皇帝五征漠北,八十萬大軍下安南,浚通大運河,大規模營建北京。

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永樂皇帝能幹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以躋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卻幹成了那麽多,而事實上還不止這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同時和“誅十族”、“瓜蔓抄”之類的殘暴更殘暴的行為聯係在一起。

是的,永樂皇帝就是這樣的矛盾,他派鄭和下西洋,也扣除了禁海閉關的痼疾,使前來通好貿易的有三十餘個國家。他設置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管轄黑龍江、烏蘇裏江、烏第河,庫頁島等地。五次親征漠北,解除了元朝複辟勢力的威脅。他的營建北京城和遷都北京,重修萬裏長城,組織編纂《永樂大典》等典籍,都對中國的發展有一定貢獻。但在這同時,他設置了死亡大本營東廠等機構,加強特務統治,迫害忠義之士;重用宦官使宦官開始幹預明朝政事以及對農民剝削、壓迫的沉重,又激起唐賽兒農民起義。

所有的帝王將相都逃脫不了曆史的評判,而這種評判也隻能是現仁現智,永遠沒有一個定論。所謂身後是非誰管得,誠如斯言。想要管身後是非的人是不明智的,同樣,當試圖明白一個答案,當認為這個答案可以斷定一段曆史的真相及誰人是誰人非,這樣的時候也是不明智的。因為答案是對曆史記憶的一個閹割,一個陰謀的肢解。當你認定了一個答案之後,曆史的記憶從此就給否棄了,盡管記憶本身也是遊移不定的,也是不那麽可靠的——可這樣一來,連不可靠的記憶的權力也給剝奪了。“我不可能到場。”這是每一個曆史學家都會說的話,可是到場了的就掌握曆史的真相了嗎?而記憶也不可能再現全部的真相,何況記憶也是守靠不住的!誰守護得住記憶?誰守護得住曆史?誰守護得住現在?而“現在”它就會和正在成為曆史!用怎麽樣的記憶才可能重構曆史?因為記憶的遊移不定,所以人們需要動用關於當時最有可能的想象來補足充實當時的曆史,因為想象總是因需要而出現,從而也就成了答案,而這種答案隻會破壞而不會有助於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