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嗜血成性的屠戮手

燕王朱棣血洗應天府,以此向不肯臣服的百姓們示威……

燕王大肆虐殺不肯降服的建文帝舊臣,製造了血雨腥風的壬午殉難。大學士方孝孺痛斥燕王篡位,不僅他自己被燕王零刀碎割而慘死,還把他的宗族親戚共九族,並及朋友、門生作為十族,近千人都誅殺了,可是方孝孺卻慷慨就戮……

鐵鉉寧死不屈,被燕王割下他的耳朵、鼻子,用火烤熟後塞到鐵鉉口中,鐵鉉卻厲聲朗朗道:“忠臣孝子的肉,還能不香甜嗎!?隻有那些逆賊亂黨的肉,才豬狗不食,遺臭萬年呢!”被零割肉盡的鐵鉉屍骨在燕王的油鍋裏依然沒有屈服……

倜儻尚大節的景清行刺燕王,被活活剝下整張人皮,填實了草的人皮景清被懸掛於長安門城樓上,可是人皮景清依然力犯燕王之駕,於是燕王不僅夷滅景清九族,而且還誅殺其全鄉,製造一個亙古未有的瓜蔓抄大慘案……

燕王篡位後就被曆史稱作了永樂君,又稱太宗。太宗皇帝為人英明果斷,極似太祖。但他卻鑄成了宦官幹預朝政的大錯……

太宗命宦官鄭和出使海外,名為宣威示德,實是暗中探訪出亡海外的建文帝的蹤跡。於是就有了熱鬧傳奇的鄭和七下西洋,此後出現了華洋通商時代……

1、血洗應天府

曆史走到了這一時段,燕王朱棣開始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正式主宰起明代社會的最高權力層了。就這樣他在公元1399年7月在北平起兵,號為“靖難之師”,經過四年艱辛的浴血鏖戰,終於在公元1402年6月,靖難軍渡過長江,直撲入京城,京城內百姓一片驚恐,驚恐萬狀。

也不能怪京城內百姓們一片驚恐,驚恐萬狀,就在建文帝出鬼門的時候,燕王的北軍已開始殺戳百姓了。平民百姓都害怕敵方的大隊兵馬,在燕軍一進城,城中的百姓多半往西門逃走,恰巧張武、邱福的兵馬衝來,北軍不問青紅皂白,亂殺了一陣,傷亡了平民百姓無數。於是城中的百姓便紛紛逃回家,然後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最有中國特色的作法,閉門家中坐,可這一作法在燕王眼裏,卻認定這是百姓在拒絕他的意思,誠然也的確有這個原因,百姓對於不臣不忠不仁不義的燕王和他的軍隊確實很反感,即使他們不殺戳無辜百姓。

於是大怒的燕王就讓這些閉門家中坐的百姓們,禍從天上降,他立刻就下令屠城,血洗應天府,讓這些小民們都知道知道燕大王朱某人的厲害。虧了朱能、邱福等力諫,燕王才肯稍稍對他的這一命令做了一下修正,諭知將士隻把閉門在家的百姓,一齊捕來斬首示眾。可全城中十之六七的百姓都是閉門家中坐的,於是一時間因為恐懼而關上自家門、這個自古以來就很盛行也很靈驗的自衛方法的百姓們,一個個身首分離,比之當年因為偶然間一言半語不慎便被悉數殺死的更來得冤更來得慘,太祖的衣缽其實還是燕王繼承得好,他做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然後燕王同了安王、穀王並馬到了五城兵馬司署中暫駐,又下令撲滅了東門及宮中的餘火,踏著無辜百姓的遍地鮮血,出了安民的手諭。

2、焚宮焦骨

燕王巡視宮殿一周,卻見金碧輝煌的皇宮大半成了瓦礫焦土,隻有奉天殿、謹身殿、文武樓、武英殿、仁壽宮、萬春宮不曾毀去,好在高皇帝的諸妃也都逝世,各宮本來就是空著的。燕王看了一遍,不禁也點頭歎息,黯然神傷,隨即率領眾臣出了皇城,仍回到兵馬司署中安歇。

第二天的早晨,燕王升了軍帳,大犒軍士,又命設慶功宴,和有功的諸將開懷暢飲。正吃得興高采烈,一群負恩忘義、熱心利祿的建文時代的舊官吏,都頂冠束帶來拜見燕王。尚書茹常首先匍匐在地,伏身叩頭勸進,諸臣也順水推船,齊齊地跪在地上,勸燕王即日登大寶。

正中下懷的燕王當即興奮又高興地忙命諸臣起身,然後手執酒杯,謙遜且誠摯地說道:“孤家舉兵靖難,誌在除奸,如今少帝捐軀,孤家已負罪祖宗,況且天下之人,必將懷疑是孤家威逼少帝自焚的,這樣使孤家永蒙不臣之惡名,孤家真是有冤無處訴呀!諸君看看,真是哪個廟都有屈死的鬼!”燕王一邊說著,一邊無辜已極清白已極地向那一班諂媚大臣們攤了攤手,表示他真是百口莫辯,然後他繼續真誠仁善寬容地說,“所以這個大位,孤家決不敢妄想,列位還是別選賢能來繼承吧!”

老於官場之道的茹常立刻就以一種完全相信真誠仁善寬容且又謙遜並委屈得百口莫辯的燕王的絕對表演到位的姿態連忙再次跪下,大聲說道:“殿下乃太祖嫡嗣,功德薄於海內,正宜應天順人,早登大寶,以負眾望,怎麽可以這樣推讓?殿下這一推讓可是會讓天下人寒心的呀!”茹常的話猶未說了,侍禦王朗、刑部主事黎天民、禦使欽宏、尚書江太玄、少監周忠、將軍馮翔等就都跪下來奏道:“茹常之言,正合天心,望殿下千萬不要再謙遜推辭了。”

燕王這才以眾口同聲、天命不可違的無奈,答應了下來。於是眾臣齊聲歡呼,擁著燕王登奉天殿受賀,群臣三呼禮畢,分班侍立。然後燕王下諭,改是年的建文四年為永樂元年,冊立德配徐氏為皇後,長子高熾為東宮。又大封功臣,晉朱能為成國公、邱福為淇國公、張信為隆兵侯、房寬為思恩侯、張武為成陽侯,追封張玉為韓國公,丁勝、龐來興均晉伯爵。又封次子高煦為漢王,幼子高燧為趙王。又封解縉為侍讀,楊士奇為編修,楊榮為修撰,入直機務,時定為內閣。又命編修黃淮、胡廣入直文淵閣。又下諭即日祭告太廟,大赦天下。

做了皇帝的燕王在此之外,要辦理的第一件政事就是追問:“少皇建文惠帝現在什麽地方?”兵部尚書袁鏡答道:“當日宮中大火四起,想必少帝已自焚了。”

心中暗慶幸自己得脫親手弑君罪名的燕王故意長歎道:“俺此番興兵,原為救國靖難清除奸臣起見,所以行軍始終豎著白幟,此耿耿忠心可書可表,敢對青天,敢問日月。可是萬沒想到少帝不體諒我的苦心,竟然以身殉難,教我怎樣對得起祖宗呢?”說罷又流下幾點真誠的淚,然後便令學士張肅撰起祭文,燕王親自帶領將士,到宮中來祭建文帝,由張肅朗讀祭文。讀畢,燕王伏地放聲大哭,諸將在旁也無不流涕。燕王祭罷,就命人在瓦礫場中尋找建文帝的屍骨,誰知骨殖很多,也分不出男女,更認不準哪一副是建文帝的,嚇得直發抖的宮人們隻是胡亂找出兩副來,算是帝後的遺骨。

臉上滿是悲淚、心中卻大大暢快、誌得意滿的燕王見那從灰燼中撥拉出來的屍首,滿身焦爛,四肢殘缺,辨不出是男是女,也覺得慘不忍睹,於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喚起了他久違的悲傷,就這樣燕王不禁真誠地垂淚道:“癡兒癡兒?你幹什麽要弄成這個樣子啊?”可是在這種真誠的悲傷裏麵全是讓他感覺非常不純粹不舒服的渣滓,此刻他聽到這種把親情和悲傷都弄得非常不純粹非常不舒服的渣滓正在一個隻有他能夠聽到得到的角落裏厲聲質問他,是誰導致了這一幕?!

當是時,侍讀王景小心地陪在燕王身邊,在燕王問他葬禮該依什麽規格檔次來辦理的時候,王景躬身答道,當以天子禮斂葬。燕王點點頭,然後這兩具殘屍就被葬以帝後的禮節,也葬在孝陵,一切過程是斂葬如儀的,但不曾追贈諡號,直至清代的乾隆年間,才被當時的最高統治者追封為恭閔惠皇帝。

3、慘戮大學士

當年的那隻大雄貓生下的小貓,此時也長成了隻大雄貓,此刻它也拖了隻肥老鼠當街走著,邊吃邊落淚,以此讓人們看看它是多麽地慈悲。它正在自我感覺良好地走著時,忽然有一個人滿身縞素,踉踉蹌蹌地奔到闕下,匍匐在地就失聲痛哭,那從地麵上升起的高高的大哭聲,一時間聲震天地。燕王當即喝令左右趕快拿下,然後燕王對著這個人,盯視了良久,冷冷著臉子,暗暗咬牙狠狠地說道:“你就是方孝孺嗎?朕正要拿你,你卻自已送死來了!”此刻,燕王那本來就很長的臉這時候就更長了,而他那本來就很冷很狠也很嚇人的眼神此時也就更冷更凶狠更嚇人了。

原來在燕兵初破金川門的時候,宮中大火四起,大家都說皇上已崩,方孝儒聽說後當即便頭頂衰麻,身穿孝衣,日夜號哭,後來燕王懸了極高的賞格捉拿他,他不僅不躲避,反而哭上殿來。此刻方孝孺一聽燕王的話,馬上就大聲對抗道:“名教掃地,還活著幹什麽?”

燕王更在暗中咬了咬牙,繼續狠狠地說道:“你願意死想死,很好,可朕偏不讓你死,你能怎麽樣?”說著,燕王見方孝孺頭頂衰麻,身穿孝衣,就又說道,“你是個儒者,是搞學問的人,那你就應該知禮。朕初登大寶,你頭頂衰麻,身穿孝衣,這合什麽禮?!”

方孝儒冷笑道:“孝儒當然知禮,正因為知禮,所以才頭頂衰麻身穿孝衣。因為方孝孺是先皇的臣子,先皇遭此慘變而崩逝,孝儒食其祿感其恩,怎麽敢不來哭臨!至於殿下登什麽大寶,孝儒不知道。”燕王一時間被方孝孺說得啞口無言,默然了一會兒,他擺擺手,命左右帶方孝孺下獄。

早在燕王大舉南犯的行前,留國師僧道衍輔佐世子居守北平。當時道衍送燕王一直到郊外,跪啟道:“臣有密事相托。”燕王問是何事?道衍道,“江南有一名士,就是文學博士方孝孺,他素有學行,文章道德,天下聞名。建文帝視為股肱之臣,每有什麽人事,建文帝必會垂問於他,臣料到殿下武成入京,金陵城的文武歸命之時,這個人必定不肯降服,甚至會有激烈的犯上言行,但是殿下萬不可殺此人。若殺了他,天下讀書種子從此就斷絕了。”道衍雖是器重孝孺,未免言之太過,但道衍若不如此說也不會引起燕王的重視。果然燕王當即就點頭滿口答應,也果然就是記在心裏,所以在他大索所謂的前朝舊臣罪人的時候,雖然列方孝孺為首犯,但他的本意卻恰好是打算保全這位大學士,逼迫他臣事於已才是目的。

燕王對道衍一向是言聽計從,而且不僅僅是言聽計從,他在得了天下後,對功臣也如同他的父親太祖高皇帝一樣大加殺戮,卻唯獨對謀僧道衍不是這樣,當初他兒子朱高熾是和道衍一同入京師的。燕王見了朱高熾,不過淡淡地問了幾句有關緊要的話,而一見道衍進來拜謁,就忙笑著給道衍賜坐。旁坐在燕王身邊的道衍馬上就被這位殺人不眨眼的皇帝陛下推為第一功臣,且馬上就授與了資善大夫及太子少師,並從此下令隻能敬呼道衍為少師而不能不恭地叫他的名。

好一個大和尚道衍,至此可謂是心滿意足,生平誌遂,於是得意就忘形的道衍是舞之蹈之地離開了京師,揚揚得意地回到長洲故裏探親訪故問舊友。鄉裏鄉親舊朋故友的一看道衍如此貴顯,敢不恭敬,於是都夾道歡迎,這讓道衍更是樂不可支。可是他萬萬不想到,唯獨他的同胞姐姐不僅不來歡迎,甚至幹脆就是拒不見麵,道衍在萬分驚異中硬求一見。

一個平民是無法抗拒顯貴的召見的,於是道衍這位出人意料的姐姐就讓別人捎話給他說:“我隻認我那個做和尚的兄弟,我可從來不知道我還有個什麽做太子少師的兄弟,所以我當然是不會見這個不穿僧服而是穿官袍的什麽兄弟。”

對於這樣的一個奇婦人,好不容易才顯貴起來的以太子少師身份榮歸故裏的大和尚道衍沒法,隻好脫下他那身心愛的官袍,改穿上僧服。可是他姐姐仍是堅決不肯見上一麵,經過家人的再三力勸苦勸哀勸,這個奇婦人這才來到庭堂,嚴聲正氣地對道衍說:“你既做了和尚,就應該六根清淨絕塵脫俗,可你又為什麽要開了殺戒,闖出這樣的滔天大禍,害了無數好人?!如今你居然還了俗,還回老家來訪親戚探舊友,別人羨你貴顯巴結你,我卻絕對不會的!現在我是一個平常百姓天下最窮人,也不配做你這樣的功名心重的人的姐姐,所以你趕快離開我家,去吧!去吧!快去吧!以後休得再來胡纏!”

道衍被姐姐說得無言以對,汗顏赤麵,踉蹌著離開了姐姐家,惘惘然地去訪故友王賓。不想王賓也是一樣地閉門不納,隻是從門內向他高聲說道:“和尚錯了!和尚錯了!”這個八字足足抵得上一篇絕交書,於是再次回到京城的道衍仍是以僧寺為居宅,平日除了入朝以外,仍是穿著僧人緇衣。成祖勸他蓄發,道衍也沒受命,而賜給他的府第和兩個美貌的宮人,他也全都退還了。到永樂十七年,道衍以一個和尚的身份死於寺中,死後被追封為榮國公。

因為對道衍的言聽計從、所以雖然列方孝孺為首犯、卻本意隻打算逼迫他臣事於已才是目的的燕王就召來方孝孺的門徒廖鏞、廖銘等,讓他們到獄中去勸說老師歸順。不想他們兩人隻得到老師方孝孺的一頓厲斥怒叱:“你們這兩個小子跟了我這麽多年,難道還不知道大義嗎?”但燕王聽了兩個人的回報也沒往心裏去。

過了幾日,朝廷要草即位詔,然後頒詔於天下,在討論草詔之人選時,在廷的臣子都說:“此係大製作,必得方孝儒之生花筆才能妙成天章。”燕王於是命侍臣,持節到獄中,召出方孝儒。

方孝孺仍是縞素衰麻來見,並且痛泣建文帝的悲慟之聲,早在他人未到之前就傳了來,響徹於大殿之中。燕王一見方孝孺進殿了,親自從高高的寶座上站起身,拾步降階來到他的跟前安慰道:“先生何必苦自己呢!朕此舉,本意不過是想效法周公輔成王罷了。奈何成王如今也不在了,朕受文武之請,不得已隻好自立了。”方孝孺卻好象沒聽見他後麵的話一樣,厲聲問道:“你不過是想效法周公輔成王,那麽成王何在?”燕王呐呐地說:“他自焚死了。”方孝孺又質問道:“成王既不在,何不立成王之子為帝而輔之?”燕王隻好顧左右而無奈地搪塞道:“朕聞國利長君,孺子恐誤天下。”

不料方孝孺的聲音更朗更高更硬地問道:“那為何不立成王之弟?”燕王到這兒是真的語塞了,無可置詞中,他緊皺著眉頭,勉強說道:“這是朕的家事.先生就不必過問了。”燕王說到這兒,自己都感覺因為過於理虧而詞窮,頓時更感覺發著高燒的在臣下們麵前的麵子太過不去,於是他又壯了壯氣地說起理來:“立成王弟,乃支也。既支可立,則朕登大位,怎麽就不行呢?!”

方孝孺還要再說什麽,燕王早已轉過臉去,命令左右遞上紙筆,笑著說:“如今朕既已然即位,欲詔告天下,使萬眾鹹知。這不是件小事,所以懇請先生費費心,好好地起草一份詔告天下的即位書!”方孝儒還沒等他說完,就又把他剛剛在說話時止住的痛哭聲再次大放悲慟起來,並且抓起筆來一把扔到地下,且哭且罵道:“天命可以強行,武功可以虛耀,卻隻怕名教中一個篡字難以掩蓋啊,殿下雖千載之下,也逃不過去!我方孝儒,讀聖賢書,操春秋筆,要殺就殺,詔書我是絕對不能寫的!”燕王禁不住動了真氣,再次咬著牙狠狠地冷冷地說:“你想死就能馬上死嗎?沒那麽便宜!就算是你不怕死,難道你連方氏九族也不顧了嗎?”

方孝孺馬上厲聲接話道:“義之所在,莫說九族,便是滅我十族,又有何妨!”說到這兒,他從地上拾起筆來勁猛剛烈地疾書了幾筆,筆落處,雪白的紙上馬上出現了四個大字,然後他將紙扔給燕王說:“這就是你的草詔!”

燕王不看猶可,一看勃然大怒,原來那紙上寫的四個大字正是“燕賊篡位”!字體遒勁有力,宛如一把利刃,讓人觸目驚心,燕王頓時暴跳如雷,怒吼著:“你敢把我叫作賊嗎?!”然後氣得在暴怒中一跳三丈高的燕王喝令左右武士按住了方孝孺,用刀挑豁方孝孺的嘴,一直割裂到耳旁,然後拖入牢房關押。就著淋漓的鮮血和錐心的疼痛,而方孝孺的哭罵仍不絕於口。

燕王馬上就搜捕了方孝孺的宗族親戚,如母族朱家如妻族鄭家,共九族,並及朋友、門生,作為十族,共八百七十三人。每抓到一人,都帶給他看。方孝孺緊咬牙關一眼也不看,甚至連眼皮都不抬一下,任憑就是他的一雙小兒女,一聲聲哭泣欲絕地叫著爹爹,燕王知道他並非是真的毫不動心,他的不看一眼是因為不敢麵對不能麵對,於是就下令將方孝孺的十族人一律在他麵前殺死。然後將方孝孺牽出聚寶門外,加以極刑。燕王在下這樣的命令時,心想這回這個迂老夫子在全身的肉被一刀一刀地零割時的極劇痛苦中,一定會後悔的。可是他錯了,被碎磔於市的方孝孺是慷慨就戮的,並且臨死前,方孝孺還賦絕命詞:

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計分,謀國用優。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嗚呼哀哉!庶不此尤。

方孝孺的弟弟方孝友自然也在被逮捕並殺戮之列,而且還是與方孝孺同死於聚寶門外的。臨刑時,方孝孺對著無辜的弟弟,不覺潸然淚下,方孝友卻同他哥哥一樣,以大道為先,他的這種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也物化成了一首千古流芳的詩:

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

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當時人都稱他們為難兄難弟。方孝孺的妻子鄭氏和方孝孺的兩個兒子方中憲、方中愈皆懸梁自盡,方孝孺的兩個女兒都還年未及笄不滿十五歲,當然也被捕來,在坐船過淮河時,她們也都投水自盡。就這樣方孝孺的宗族親友及門下弟子,包括廖鏞、廖銘,共八百七十三人,全都連坐被誅,僅僅是因為一個忠臣,可憐這無辜的近千人就得慘遭滅頂,用了近千個生命成全了一個千古忠臣方孝孺。燕王殃滅方氏十族,不愧燕賊大名,於是他也因這一次中國封建王朝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殺戮,而令文人士子提起來就痛心疾首,自然明成祖朱棣也就以生性殘忍、殺人如麻而被筆誅口伐,遺臭萬年。

4、忠臣孝子的肉有何不甘

那天,有人來奏報燕王,說前兵部尚書鐵鉉被押解到京了。燕王一聽就來了精神,想起濟南城下所遭的凶險,差一點就喪命於鐵鉉之手;後又被這位鐵將軍一路追殺,種種狼狽處,這次總算有了報仇機會,於是燕王馬上就命人將鐵鉉押來。

看著繩綁索縛的兵部尚書鐵鉉,高高上座的燕王得意洋洋地說道:“為君自有天命,天命在朕,人豈能違?當日的濟南鐵閘,不過是成全你的今日之死,於朕何傷?”鐵鉉馬上就朗聲回答道:“人誰不死?死於忠,那是一件快心樂事,遠遠勝於篡逆而多活幾年!”鐵鉉說這話時,是傲骨錚錚地昂然反背著燕王而立於庭中的。

看鐵鉉一直就這樣傲骨錚錚昂然地背對著自己,燕王的氣不打一處來,喝令鐵鉉轉過臉來看著他,而鐵鉉就是不肯,他的理由是:“無顏麵對篡逆!”一直抗辯不屈,一直是任憑燕王如何強迫他轉過臉來一顧也不肯,於是燕王一邊咬著牙痛罵著鐵鉉,一邊命人將他的耳朵、鼻子割下,用火烤熟後塞到鐵鉉口中,並且問他好吃嗎?肉味香甜否?自古無此刑法,燕王的殘忍讓那些在場的早已對各種酷刑熟視無睹的執行者都不覺瞪目心驚而肉跳膽寒。但鐵鉉卻厲聲朗朗道:“忠臣孝子的肉,還能不香甜嗎!?隻有那些逆賊亂黨的肉,才豬狗不食,遺臭萬年呢!”

更加惱火的燕王又命人將鐵鉉當場零刀碎剮,也是同樣地一刀一刀零割,可是在同樣的極劇痛苦中,燕王再次不能如願,因為這個鐵骨硬漢也是一樣地沒有後悔,這個被碎磔於大殿之上的鐵將軍也是同方孝孺一樣慨然就戮,並且至死猶罵不絕口。

5、血雨腥風的壬午殉難

燕王又命人搬來一口大鐵鍋到殿上,用油數鬥加滿了鍋,油燒開後,將鐵鉉已幾乎割盡了肉的屍體,準確地說是屍骨投入油鍋,傾刻間一副忠骨就成了焦炭,然後燕王命人翻動屍體,使屍體麵朝上對著他,可剛一鬆手,屍體就又麵朝下,就是一個不肯麵對他。燕王不覺性子起來,命十餘人用鐵棒十餘根,挾住鐵將軍的殘骸,使殘骸麵向著他,然後就著滿地的血腥,燕王得意地大笑道:“鐵鉉啊鐵鉉,你到底不還是來朝拜我了嗎?”

不想燕王話音未落,鍋中的熱油突然嘟嘟地竄起來,飛濺到一丈以外,燙傷了挾持屍體的左右武士的手腳,武士們情急之下忙棄棒走開,屍身於是仍然反立如從前,傲骨錚錚地昂然背對著燕王,真不愧是鐵鉉!燕王在大驚失色中,心中不禁對鐵鉉暗生敬意,於是不敢再執拗,命人把鐵鉉的屍體安葬。

史書載,明代皇帝大多性情凶暴,嗜殺成性。成祖朱棣比之太祖朱元璋更是凶殘,殺人手段更令人發指。剝皮淩遲,無所不用其極。可惜氣節尚嘉的鐵鉉,滿腹過人的文韜武略,就這樣白白地慘死於燕王朱棣之手。魯人敬佩有氣節的人,為紀念鐵鉉,今山東濟南大明湖公園,湖北岸建有鐵公祠。憑吊觀瞻的人一直絡繹不絕,為大明湖一大名勝。

接著,燕王大肆虐殺不肯降服的建文帝舊臣,或砍頭,或淩遲,或捶碎心肝,慘死之狀不可悉述,因為述不勝述。刑部尚書侯泰、大理寺少卿胡閏、蘇州知府姚善、禦史茅大芳等,都被列名罪案,在陸續逮捕到京後,因為他們不肯屈從,於是就都備受慘毒,不是擊齒,就是割舌,甚且截斷手足,到了殺死以後,還要滅他三族。刑部尚書暴昭被抓來時,因為抗罵不屈,惹惱了那位狠毒過其父的燕王,被先擊去了滿口的牙齒,再砍斷了雙手並雙足,而這位尚書大人卻一直罵聲不絕,直至斷頸而死。

僉都禦史司史中見召不屈,也被處以殘酷的刑罰,這種酷刑雖然不是燕王的首創,但卻也算得上是他的一次極好運用。燕王命人把司史中捆在鐵**,先往他的後背上澆一瓢滾滾燙的熱水,再用鐵刷子刷去一層皮肉。然後就再澆水再刷肉,直至淨盡司史中後背上的肉;到全身的肉差不多刷盡了,人也早就死於極度的疼痛中了。

齊泰、黃子澄先後被抓來,也是由燕王親自鞫訊,這兩個雖然關鍵時刻逃跑了的大權臣卻也一樣有副不屈鐵骨,他們都是同樣地抗辯不屈,於是同時被活活地分裂肢體而磔斃。

可是齊泰的姐姐和妹妹並兩個外甥媳婦這四個齊家的女人就生不如死了,她們每一天一夜都得有二十餘個漢子來糟蹋。燕王認為這是他對敢於反抗他的非利於他的人最好懲罰,讓這些女人生不如死,同時也就是讓那些她們所歸屬的男人們死也不得安,生者是生不如死,死者是死也不得其安,這才是最殘酷的懲罰。若非如此,燕王認為自己也難稱得是燕王,唯有如此,燕王才是燕王。正因為這個原因,齊泰才剛剛三歲的親生女兒也被留了活命。

這些年小的官家眷屬都懷了身孕,並且還在除夕之夜生下了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小龜子,這個說不清父親是誰的小女孩和在家道敗落那年才剛剛三歲的齊家小姐,在官家的眼裏,她們是兩棵搖錢樹,並且這也是羞辱當初那兩位權高位極的大臣的最好方法。後來六十多歲的黃首輔老妻病死了,奏報到燕王那裏,隻是讓人隨便抬出城門外一扔,任憑狗撕狼吃。

右副都禦史練子寧被臨海衛指揮劉傑擒至京城,燕王問他說:“當日入覲,朕當陛不拜,敕法司拿者是你嗎?”

練子寧根本不想不承認:“可惜先皇不聽臣言!若聽臣言,豈有今日?!”

雙手早沾滿了鮮血的燕王馬上就大怒地喝命牽出碎磔之,並族誅其宗一百五十人。戶部侍郎卓敬、禮部尚書陳迪、邢部尚書恭昭在被擒來後,都是謾罵不屈,然後他們就一同遭受了慘刑而死。死後,他們的家人也遭到了族誅慘禍,子侄一個個身首異處,而妻、妹都被送入教坊司為娼,境遇比齊黃兩家還要慘。

這些昔日達官顯貴家的女人們進入到娼家後,是娼家每天首先向外人推薦的重點對象,在進行包裝宣傳這些女人的時候,用的主打語就是她們曾是某某達官某某顯貴的什麽什麽妻什麽什麽妹之類的話。在這些女人求死不能的痛苦中,她們聽到的是人家對她們說,真想不到你們這樣的大宦人家也能淪落風塵,當日可是你們家的官人來嫖別人家的妻妹的,真是風水輪流轉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們想想,你們家的官人在陰司豈不羞愧死恥辱死了嗎?

當時的忠臣除了被殺的外,還有侍郎黃觀在領命征兵上江時,聽說燕王已渡江入京且正了帝位,自恨大事已去,於是朝東麵方向拜了再拜,拜畢投江而死。他的妻子翁氏在京師聽說朝廷有旨,將她給配人為奴,翁氏於是攜女兒一起投水而死。

翰林王叔英在征兵廣德時聽得燕兵已入京城,於是沐浴後嚴整衣冠,也是同樣地望著東方拜了再拜,拜畢又書一聯道:

生既久矣,深有愧於當時;

死亦徒然,庶無慚於地下。

書畢,自縊而死。他的妻子也是同樣地隨之而死,隻不過她是縊死,而他們的女兒也是同樣地投井而死於水中。

其他各省官員並禦史曾鳳韶,盡節盡忠而死的,真是述不勝述,最出乎人們意料的盡節而死的是一個東湖的樵夫。姓氏入傳,平日裏每天背著一擔柴入市,口不二價,從不與人討價還價。一聞建文帝自焚永樂君篡位,他當即就匍匐在地,痛哭失聲,然後就丟了那擔辛辛苦苦砍來的柴,投湖而死。

這個時候正是建文四年,歲次壬午,所有在這一時段裏死難的忠臣義士都被稱做壬午殉難。

6、瓜蔓抄

惟有左僉都禦史景清,平時倜儻尚大節,到了燕王篡位後,看他望重名高,就請他還舊日所任之職,景清竟然受命不辭,委蛇朝右。有人一旁竊笑,說他言不顧行,偷生怕死,他也毫不在意。

兩個多月後,八月望日那一天,燕王臨朝,忽然看見景清穿了一身緋衣,一向疑心最重的他未免又動了疑心。

果然朝拜剛剛一畢,景清忽然奮躍上前,幸而燕王的左右出手快,將他拿下,一搜身,果然暗藏鋒利短劍一口,燕王怒吼著叱問他意欲何為?

景清昂首慨然朗聲說道:“欲為故主報仇,還能有什麽別的意圖嗎?隻可惜不能成事!”然後景清咬破舌尖,含了滿口的鮮血直噴燕王的禦衣。

在他的大罵聲裏,景清的牙齒被擊落了數顆,但他還是痛罵不已,於是早已殺人無數殘忍至極的燕王就改成了撥牙,他知道這樣會讓牙齒帶給景清的痛苦數十倍地增加。但景清居然在牙齒帶給他的痛苦數十倍地增加中,邊被撥著牙齒邊痛聲大罵,直到牙齒都活活地硬生生撥盡了,鮮血橫流,鮮肉零碎,而他的痛罵仍然不絕,一如那位刑部尚書景昭。燕王在大怒中當即命人把景清拖出去剝皮,被活活剝下整張人皮的景清竟然是一直謾罵至死。

景清的皮被活活剝下以後,他全身的骨頭和肌肉都被活活寸磔,然後燕王命人在景清這整張的人皮裏麵填實了草,填實了草的人皮景清被懸掛於長安門城樓上。那一天,燕王出巡,駕過長安門右,那懸皮的繩索突然自行斷裂開來,人皮景清猛然撲向燕王,並且力行三步前來犯駕,其神情比之當初入殿行刺更為仇恨且冷厲。

燕王更是惱怒,馬上就命人把人皮景清投入烈火之中。不想當天的晚上,人皮景清就在燕王的夢中仗劍而入,繼續去完成他行刺篡位逆賊為故主複仇的天賦使命。

燕王驚醒後,發狠不僅夷滅景清九族,而且還誅殺其全鄉。於是一個亙古未有的名詞“瓜蔓抄”出現了,因為燕王殘忍地拐著變、轉著圈地連坐誅殺了景清家鄉方圓數百裏的無辜百姓,頓時一座座昔日炊煙嫋嫋歡歌笑語的村落,一夜之間家家戶戶屋屋室室,都空****然,了無一人變成廢墟,一群群鮮活的生命頓時變成累累的成山屍骨,磷火日行鬼夜哭,問蒼天,蒼天不語,而大地漠漠複默默。

左拾遺戴德彝被抓到後,也是同樣地質問燕王而不是屈服臣事,然後就也是同樣地被燕王殘酷地施用了隻有他的狠心才能做出的刑罰,血淋淋地慘死了。這時戴德彝的哥嫂都在京師,他嫂子項氏聞變,自思照燕王的做法,以戴德彝之大罪,戴氏一門必當赤族,於是這個對親人充滿了愛心的堅強而勇敢的女人讓戴氏一門所有的親戚們都盡行逃走,她還特別重點地把戴德彝的兩個兒子藏到了山間,同時她還毀了戴氏族譜。

但項氏沒有和所有的親人們一起逃走,她勇敢地無私地獨自一人留在家中,照常做飯做家務,以免引起鄰居的疑心,使得親人們的逃生計劃失敗。是的,這個對所有親人都充滿了愛心的堅強勇敢的女人項氏就這樣,獨自一人呆在家中而不是逃生,讓她所有的親人們都得以借機逃離險地。

到燕王派人來抓戴德彝全家人的時候,一無所得,於是械捕了項氏。到了刑部大堂,她柔弱的身體遭受了名為焚灸的酷刑。所有當時在場的人都低估了她的承受力,尤其是她的勇敢和堅強。項氏雖然遍體焦爛,但始終咬定牙關,不肯吐露一言,一直到她的生命力最後全部崩潰,肉體的生命消失了,她的堅強和勇敢仍然沒有改變,這種非物質的存在甚至感動了在場的行刑人。

就這樣,戴德彝家全族得以保全,這是“瓜蔓抄”之後的一個例外。

7、朝局定

到此為止,建文舊臣除歸附燕王的外,死的死,逃的逃,隻有魏國公徐輝祖因為與燕王是郎舅親,雖然燕王恨得不輕卻一直不忍加誅,而徐輝祖也很識時務,在被燕王召來親自訊問時一直垂淚不休,就認準了個不發一言。於是燕王命法司審治,逼迫他引罪自供。但徐輝祖不言如故,隻是索筆為書,寫著“父為開國功臣,子孫免死”十個字。法司將這張紙呈給燕王後,他看了更是動怒,當即就冷笑道:“功臣算得了什麽,殺的就是你們這些自恃功高不服馴駛的大功臣!”

是的,元勳的後裔多了什麽算了什麽,倒是國舅至親這一層,讓燕王最後果然特別從寬,隻把他削爵罷官,勒歸私第也就算完事了。同時,燕王追封徐增壽為武陽侯,進爵定國公,子孫世世也可以襲爵徐達曾被封的中山王。

雖然一邊是血腥的壬午殉難,但另一方麵,對於願意降服的建文帝舊臣,燕王卻又能既往不咎量才錄用。攻破南京時,繳獲了一批建文帝時代群臣所上的謀策,燕王連看都沒看,直接就下令將這些謀策書燒毀,使許多歸附他的建文舊臣都消除了顧慮,燕王這樣做的理由是:“這些官員當時身為建文臣下,理應為他出謀劃策,所以不必追究。”

燕王又傳諭恢複了安王、穀王等封地,此一舉不過是為了圓他當日舉白幟時所說的話罷了,果然不久,燕王就如同殘忍地鎮壓政敵一樣,毫不手軟更不心軟地解除了藩王的兵權,此舉對鞏固中央集權極為有利。

8、三保太監七下西洋

燕王對建文帝的懷恨卻並沒有因為自己登了大位而化解,他在下詔革去建文年號的同時,也把凡建文時代所改革的政令條格,一概廢去,仍複舊製,且追奪太祖時代的太子朱標、惠帝時代追諡的興宗孝康皇帝的廟號,仍諡朱標為懿文太子,廢興宗朱標的兒子朱允熥、朱允熞為庶人,禁錮於鳳陽。四年後,這座府邸被直直燃了一夜的神秘大火慘烈烈地燒毀了,這兩位已為庶人的年輕王子也暴然而卒,雖然大家都懷疑是燕王指使人幹的,可誰人敢求證,隻得糊塗事糊塗了,於是千古一疑案就這樣出台了。

燕王還把建文帝才兩歲的少子朱文圭漫漫無期地幽囚在中都廣安宮,號為建文庶人。可再不敢求證再不敢不糊塗,當時人也在心裏發問那不可一世的燕王,這就是自命為周公者應該有的作為舉動嗎?

在這些努力之外,燕王還整天懷疑建文帝不曾被焚死當年的那場大火裏,於是就下密諭斬草除根,可經過各處地方官的認真偵緝,建文帝卻就是蹤影皆無。隱名埋姓的建文帝出亡雲南後,駐錫永嘉寺,韜光養晦,人無從知,直待燕王崩後多年,建文帝才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裏。

燕王篡位後就被曆史稱作了永樂君,又稱太宗。太宗皇帝為人英明果斷,極似太祖。所以太宗在位時,群臣不敢蒙蔽。但精明的太宗卻鑄成了一個大錯。

先是太祖在世之日,嚴禁宦官幹預朝政,這種嚴禁物化成一塊在宮門外豎著的鐵牌,為子孫戒。建文帝嗣位後,對待內侍依祖訓,一概從嚴。到了靖難兵起,很多宦官私下裏到燕營報知朝廷虛實,所以日後的太宗當時的燕王得以決計進退。燕王即位後雖然對他們大加封賞,但閹宦們尚嫌不足,於是太宗隻好在派會鎮遠侯顧成,都督韓觀、劉真、何福等,出鎮貴州、廣西、遼東、寧夏諸邊的時候,命有功的宦官與他們偕行,並賜公侯服,位於諸將之上。接著雲南、大同、甘肅、宣府、永平、寧波等處也都派遣了宦官出使,偵察外情。從此喪送大明朝的閹宦專政,也從這裏開始了。

也同當年的內使雲奇一樣負有奉命作為特務一職的鄭和,於是就和王景奉了上諭,特造大船六十二艘,載兵士三萬七千餘人,多齎金幣,從蘇州劉家港出發,沿海而南,經過浙、閩、兩粵等諸海島,直達占城。

占城在交趾南,距南洋不遠,因為當時人們掌握的地理知識所限,認為由東至西就算作西洋,因為稱鄭和為三保太監,於是就有了三保太監下西洋之說。

鄭和等以占城為據點,在南洋四處尋覓,可是並無一絲一毫的建文帝影蹤。於是鄭和就與王景商議道:“這番咱們尋不著建文帝,可怎麽回去複旨呢?”王景說:“我瞧海外的島國很是不少,莫若借著上諭,咱們遍曆諸邦,詔他們歸誠天朝,倒也未嚐不是功績。”鄭和聽了,喜得一擊掌,大叫道:“這話有理!招順蠻方,令他國入貢我朝,方不負這一番跋涉,不虛此一行。”

因為自隋唐以來,已有我國商船往來於南洋,能通各種蠻語。此次鄭和出使,就是雇商人為向導,彼此語言,由他翻譯,所以外域情形,不難偵悉。於是不存在語言障礙的鄭和浩浩船隊和數萬兵士就揚帆往起航,自占城南下,第一處到了三佛齊島國。

這個島國係廣東南海人王道明所辟,出洋謀生的王道明當年在這個荒蕪的小島上開地墾荒創業經營,在逐漸形成部落後,王道明自立為酋長。後來王道明部落被鄰島爪哇所滅,這個小島也改名為舊港。再後來海盜陳祖義又將爪哇兵民趕了出去,他據有此地,南麵稱了王。

鄭和到了舊港後,就派遣王景和等率舟二十餘艘前往爪哇婆羅洲,他自己率領隨從百人去見陳祖義,傳大明天子令,在賜給金帛的同時,又說明,天朝大兵數萬已來到。

三佛齊國隻不過是個小島,統共軍民人等,滿打滿算還不滿三千人,當然不敢抗拒,且還有厚賞,陳祖義於是親自來迎接,又大排筵宴,款待鄭和等。鄭和在三佛齊國中一住數日,數日中鄭和多次勸陳祖義每歲入貢天朝。陳祖義是個積年大盜,隻知進哪肯出,當初一聽說鄭和來送他金帛許多,真是喜出望外,可接下來一聽說要他年年進貢,陳祖義當即就嚴言拒絕。鄭和氣得立時拂袖而回天朝大船,馬上就點兵進攻陳祖義。陳祖義的那群烏合之眾自然不敵上國之兵,一戰而潰。逃跑了的陳祖義派人到鄰島乞援。不想爪哇婆羅洲各島已接受了王景和的詔諭,都歸服明朝。惶急夜逃的陳祖義被鄭和的伏兵輕鬆俘獲。

鄭和這才領兵上岸,召集島國居民,宣布了陳祖義的罪狀後,就地就讓陳祖義身首分離,然後命島民自選島主,不過條件是按時入貢,永為大明屬地。被選舉出來的劉彰義國王一口答應年年入貢,並且在鄭和們臨行時還送上了許多寶物,讓鄭中官非常滿意。

然後鄭和借助巴拉望島事件,再向尼科巴、巴拉望、麻尼拉等處,宣揚詔命,示以威武,一時間遠近震懾,紛紛歸附並且願意入貢。其中有一個大島國蘇門答臘,初時也出兵相拒,結果同樣沒有逃得過失敗殺國主的慘運,另立的新主也一樣地乖乖簽定了朝貢的條約。

鄭和一行到了小呂宋島國,適逢呂宋內亂,鄭和替呂宋國主平定下來,呂宋國主在感激中自願遣使入貢。到此為止,這一場出使外邦,收服的島國不下七十多處,鄭和心滿意足,於是就從呂宋解纜回國。太宗非常高興,又命他載著金帛,繼續出訪海外,遍賜歸化諸邦。

9、華洋通商時代

煙波浩渺,海水蒼茫,憑著一路雄風,再次出洋的鄭和浩浩船隊,直達西方的錫蘭國。錫蘭也是一個島國,孤懸於海表,島中氣候極熱,不分冬夏,草木旺盛,禽獸滋生。酋長亞列苦柰兒是又一個陳祖義版的以卵擊石的家夥,結果鄭和不僅將他擒獲,而且他所有的大小妻子也被一古腦兒地捉了來,用囚寵押送到京。

鄭和在七次出洋中,屢擒番酋,論其功績絲毫不遜色於哥倫布。但非常非常可惜的是,他沒有把戰機變成商機,如果他也如同那位貪婪的西班牙老兄一樣做法,恐怕中國也就不會有鴉片戰爭以後的百年恥辱了。

鄭和出洋雖不曾尋獲建文帝的蹤跡,但能使南洋各國盡行歸化,正正好好恰恰巧巧地滿足了太宗的好大喜功,於是太宗把他算成一位佐命功臣,慰勞備至,厚給賞賜。

此後,南洋商民因為欣羨中國貨物,多自發地來中國相商互市,貿易往來,熱鬧繁華,於是中國東南海中,番舶出沒不息,於是航路日辟日廣,交通日盛一日,漸漸的進入了華洋通商時代。

鄭和七次出洋的塵埃一落定,海外的島國果然紛紛入貢。奇珍異寶羅列滿前,太宗自然說不出的高興。呂宋國王貢來的除珍珠寶石之外,還有一隻五色鳥堪稱寶貝中的寶貝,它不僅能說人話,且還能預知人的姓名。朝中文武官員一到了它麵前,五色鳥就能叫得出他的名兒和官銜。太宗喜歡不過,就給它打造了一隻金絲籠兒,並賜名靈鳥,臨朝時把靈鳥放在禦案上,登輦時則掛在流蘇上,或命內監捧著,可以說,太宗是寸步不離它。

尼科巴進貢來的是一口極大的漏鍾,鍾的前麵畫著更點的刻數,一到起更時候,那鍾就當當當地打了三下,報與人知。到了幾更幾點,漏鍾自會開門,門內走出一個千嬌百媚的美人,手裏提著金鍾執了金錘,叮叮地敲了更數,就走進去了。然後再走出一個頭挽雙髻的童兒來,手中擊著鑼,此時是幾更幾點就擊鑼幾下。未了是一個虯髯大男人手握著大喇叭,從鍾門內大吹大響地出來,約有幾分時間,隨後略停一停,再吹時便是報刻數了,幾刻就是吹幾下。且鍾上還有預報天氣的或雨或晴等種種變化。

麻尼拉進貢來一盒翡翠的玫瑰花,葉子純是翡翠綴成,玫瑰花瓣兒卻是紅玉琢成,紅綠分明,非常地好看。更妙的是這朵紅玉玫瑰花每到了四五月裏,就自動綻放,裏麵的花心是用五色的寶石綴成,燦爛奪目。

麻尼拉還有一件貢品,是個孔雀翎穿成的扇子,看看也不過尋常,可是若在暑季裏,隻要一個宮女遠遠地扇著,涼風就嫋嫋滿室,真讓人胸襟為之一爽。

麻尼拉進貢的返魂香是諸種貢品中最妙的,據使臣說,無論什麽樣的重症,經香的煙兒一薰,立時就可以起死回生,因此喚作返魂香。果然以後暑天裏,嬪妃等患了急痧或是昏暈,隻要把香燃著,病人聞著香味打幾個噴嚏,自然而然地好了。這香還有一樣用處,在小孩因為難產不能下地時,隻要產婦聞到了返魂香的香味,打幾個噴嚏,小孩就應聲而下了。

總而言之,那進貢來的東西,沒一樣不是稀世奇珍,沒有一樣不讓太宗歡喜,為寶貝本身歡喜也為自己的大功遠成而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