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李淵稱帝之謎

李淵是受禪而稱帝嗎?楊侑是心甘情願的嗎?這裏麵的潛規則是什麽樣的?

唐高祖李淵的年號為什麽要稱武德呢?

李淵對待隋王室成員是什麽樣的態度?

李淵乘天下大亂之際稱了帝,不久就把他一手扶植起來的傀儡皇帝楊侑謀害。此舉一下子就引發了無數強雄稱帝……

隋廷名臣蘇威是怎麽死的?

一、李淵稱帝

李淵手段高

李淵受禪公然稱帝

唐高祖置官封家族

二、李淵如何對待隋王室成員

李淵對待隋王室成員的態度

唐高祖修律令

蘇威之死

一、李淵稱帝

李淵手段高

當時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不僅讓魏公李密屯兵在鞏水、洛水一帶,好一頓迎頭痛打,其他的地方官也是十分憤怒的,其中吳興太守沈法興就借著這種憤怒,乘機占了江表十餘座城池,聲稱討伐宇文化及。

李淵的部下將領也在這種聲勢氣氛裏,為各自富貴為計,積極勸李淵也自立稱帝,李淵依舊是遲疑不決。本來李淵當時得了長安後,也頗有稱帝之心,卻又恐李密得了東都,也仿而效之,那樣於己有礙,爭鹿中原的局麵難更。於是就沒敢那樣做,同時又特命長子李建成為撫寧大將軍,次子李世民為副,渡河南下,名義上援助東都,實則為牽製李密,使他不敢專攻東都。

這時正是宇文化及起變之際,到得了江都傳來的急報,說煬帝被弑,宇文化及雖說另立秦王楊浩為帝,但其自己稱尊之意圖日益明顯。李淵馬上召集將士,當眾失聲慟哭痛不欲生,且泣且說著:

“我北麵稱臣侍奉君王,君主失道不能挽救,豈敢忘記哀痛悲傷呢(煬帝凶問至長安,唐王哭之慟,曰:“吾北麵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將士們都被李淵的成功表演感動得士氣高漲。

李淵又恐宇文化及奉了秦王楊浩回東都,於他的稱帝計劃不利,就想利用兵強馬壯的竇建德,於是就決定邀他夾擊宇文化及,使宇文化及不能北還。李淵這一計可謂妙哉,竇建德若能擊敗宇文化及,那樣最好;若竇建德反為宇文化及所敗,那麽李淵也可以少個勁敵,也同樣未嚐不是件佳事。

同時李淵指使裴寂等心腹大臣,加緊登基前的準備,這時候,全國各地稱王稱霸的活動,天天在開幕。

洛陽的楊侗在元文都等人的擁立下,即皇帝位,改元皇泰,並尊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可惜名號沒李淵送的煬帝響亮,所以我們現在都是稱楊廣為隋煬帝,若是叫隋明帝,肯定會被人笑你說外行話。

這時全國三支最大的農民起義軍,竇建德的河北方麵軍,也著手建立自己的政權;杜伏威的江淮方麵軍,也稱霸一方;李密的河南方麵軍,則仍然與王世充糾纏不清,進行著拉鋸戰,雖沒做皇帝,卻已稱王了。

這時的江都靠陳棱治理整頓,那肯定沒戲,不久他就被農民軍李子通打得去投靠杜仕威了。同時,李子通稱吳王。

而這時的杜仕威,已向楊侗稱臣了,被封為楚王。

處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帶的蕭銑,也幾乎將華南的大片地方給占了,正式稱梁帝,擁兵四十萬。我們前麵提到的出身江南世族的沈法興也向楊侗稱臣,自稱梁王。

自此江東一帶,形成了吳、楚、梁三個政權的三足鼎立局麵,此時,江南的半壁江山,已沒有一寸土地是隋廷“標簽”了。

李淵也終於沉不住氣了,於是楊侗適時地下詔:李淵進位相國、加九錫,並賞了一大堆隻有皇帝才可以用的東東。

但楊侗為什麽下這樣的詔書?背後的過程是怎麽樣的呢?李淵是如何逼迫的呢?一會我們再揭秘吧。

史書記載說,五月乙巳,隋帝命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

五月十五日,李淵在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的同時,李淵的功績更是被吹捧上了天——到處都是李淵如何偉大如何英明、眾望所歸、理應必當皇帝的讚譽。

鼓吹手裴寂自然不會寂然無聲。

那一天,裴寂率文武百官兩千餘人向李淵上勸進疏,並直呼陛下。可是,李淵又將勸進疏退了回去。

這倒也不奇怪,這不過是個例行作法,比如曹丕比如司馬家小兒。

總是這樣推辭再三,最後弄得沒辦法才隻好受禪了。

沒辦法,這是中國人的傳統和特色。

與之同步,各種各樣的奇異事件,也不斷湧現。

什麽奇異事件呢?

其實也沒什麽好奇怪的,反正都是一些暗示李淵須順天命當皇帝的東東,古代皇帝登基,不但要有民心基礎,還要有君權神授的社會輿論,於是就需要出現一些神神怪怪的東西,甚至哪家母雞生了個雙黃蛋,或是星星忽閃忽閃一類的事,都會被大做文章,成為上天的警示或告誡。

總之,現在李淵方麵,龍袍也選好了、廣告也做好了、一切準備就緒,李淵就要坐上他朝思暮想的皇帝寶座了。

李淵受禪公然稱帝

這時的天下,自隋室滅亡後,四方起義的豪傑越聚越多,內中有幾個勢力浩大的,都已稱帝稱王了。其中竇建德,起義數年,占據了許多地方,手下兵精糧足,在河北可稱得上一霸,且早已自稱長樂王,現在就幹脆自稱了帝,在樂壽城中,即皇帝位,改元為五鳳元年,國號大夏,立曹氏為皇後。一時間,夏國的威勢很是強盛。

竇建德本欲攻打宇文化及,恰這時李淵方麵差劉文靜送書來,約同會兵黎陽,征討弑君叛黨,於是竇建德的出師就更快了。

而這時,李淵卻把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兩人喚回長安,和他們商量說部下都欲推舉自己為帝的事。這兄弟二人一聽,比誰都高興。

本來當初唐王李淵攻打並占領了長安的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就力勸其父稱尊,以帝王身份來號召天下,李淵當時卻經過再三考慮,最後隻是決定立代王楊侑為皇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改年號為義寧,自為相國,職總百揆。

這時一見其父李淵已動了帝王之心,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不由分說,立刻就帶劍進宮去,立逼著代王楊侑這個傀儡小皇帝禪讓帝位。

此時才不過十四歲的代王本來就年紀太小,加上本性庸懦,當場就被這兄弟二人威嚇得唯唯從命。

至此,我們就可以給前麵的一些現象揭秘了:一看情景不妙,馬上就有一群攀龍附鳳勢利眼的臣下,聞風趕來替代王擬詔,什麽今日加唐王李淵九錫,明日許唐王李淵戴十二冕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延挨到五月戊午日,這個小皇帝終於被逼得最後宣告禪位了。

那道禪位詔書上說道:

天禍隋國,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酷甚望夷,釁深驪北;憫予小子,奄造丕愆,哀號永感!心情糜潰。仰維茶毒,讎複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啟處。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東征西怨;致九合於諸侯,決百勝於千裏;糾率夷夏,大庇忙黎,保乂朕躬,緊王是賴;德俟造化,功極蒼旻。

兆庶歸心,曆數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在昔虞夏,揖讓相推?苟非重華,誰堪命禹。今九服崩離,三靈改卜,大運去矣,請避賢路。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其如是;庶憑稽古之聖,以誅四凶;幸值維新之恩,預充三格。雪冤恥於皇祖,守禋祀為孝孫,朝聞夕隕,及泉無恨!今遵故事,遜於舊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假手真人,俾除醜逆;濟濟多士,明知朕意。

代王發下這道禪位詔書後,刑部尚書兼太保蕭造和司農少卿兼少尉裴之隱,馬上就捧著皇帝的傳國璽綬,屁顛屁顛地跑到李淵府中。接著李淵的部下就在府中大堂上,以最快的速度築起一座受禪台。唐王李淵到了此刻,才算應天順人,公然稱帝了。

甲寅,王德仁降。戊午,隋帝遜於位,以刑部尚書蕭造、司農少卿裴之隱奉皇帝璽紱於唐王,三讓乃受。

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於太極殿。

——《二十四史·新唐書·本紀一》

戊午,隋恭帝禪位於唐,遜居代邸。甲子,唐王即皇帝位於太極殿,遣刑部尚書蕭造告天於南郊,大赦,改元。罷郡,置州,以太守為刺史。推五運為土德,色尚黃。

——《資治通鑒·唐紀》

李淵到了受禪台上,蕭造和裴之隱把幼主遜位詔書奉上,李淵態度嚴謹表情忠誠地再三推讓,揖三回,讓三回,才拜受了。

接下來李淵就從受禪台上,被用全副的帝王儀仗,迎接進宮去,把大興殿改稱太極殿,定在甲子日登基。

這時李淵年已五十二歲,須發花白,推算五運是土德,朝服都用黃色,戴黃冕,穿黃袍。

到了甲子日的辰刻,先派蕭造祭告南郊,再行即位的典禮。

然後由侍衛簇擁著,李淵登上了帝座,殿下那群宗戚大臣,紛紛趨蹌上殿,爭相排班朝賀,頓時丹墀下跪伏了一大片,都在三呼萬歲。

於是唐朝第一代的高祖皇帝李淵就依照曆來習慣,他選自己的年號為武德。

為什麽年號要稱武德呢?

我們從道理上來推定一下:

此時,天下並不太平,李唐王朝還隻是全國各地割據勢力中勢力較強的一個,離一統天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李淵定的年號為武德可以看出來,他考慮到當時畢竟是戰爭年代,很多事情還是要靠武力去解決的。

李淵又下詔改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大赦天下,並派刑部尚書蕭造在南郊祭天;官員各賜爵一級;義兵過處,豁免三年賦稅。

退朝後,唐高祖李淵又在便殿上賜百官筵宴,賞齎金帛。

唐高祖置官封家族

第二日又下詔授李世民為尚書令,相當於國務院總。從子李璦為刑部侍郎。裴寂當了尚書右仆射、知政事,而劉文靜隻當了一個納言,這為以後兩人之間的鬥爭,埋下了一個很大的隱患。

竇威、蕭瑀為內史令。李綱為禮部尚書,竇璡為戶部尚書,屈突通為兵部尚書,獨孤懷恩為工部尚書。

自殷開山以下,各加給官爵。

又在都城裏建立四親廟,追尊高祖李熙為宣簡王,曾祖李天錫為懿王,祖父為景皇帝,廟號太祖;父李昺為元皇帝,廟號世祖;

祖妣和母後,俱稱後;

追封元配夫人竇氏,為穆皇後。

己卯,追諡皇高祖曰宣簡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廟號太祖,祖妣梁氏曰景烈皇後;皇考曰元皇帝,廟號世祖,妣獨孤氏曰元貞皇後;妃竇氏曰穆皇後。

——《二十四史·新唐書·本紀一》

同時李淵大肆分封皇室成員為王,從這個時候開始,追封已逝皇子李玄霸為衛王,立世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二、李淵如何對待隋王室成員

李淵對待隋王室成員的態度

就這樣,李淵終於用部將們的生死廝殺和實在算不上光彩的政治手段,搏來了這個皇帝做,那是在著名的公元618年5月甲子日,這時距離隋煬帝被殺的3月3日不過兩個月餘,李淵終於拋掉他苦心扶植起來的傀儡皇帝、當年的代王、現在的恭帝楊侑,而自己正式稱帝了,國號唐,建年號為武德,定都長安。

為什麽國號是唐呢?

因為李淵祖上的封號一直就是唐,自己也被人叫作唐國公;另外唐字的本意是**也、廣也、大也,有一種振奮人心的氣勢和美好的祝願,所以定了國號為唐。

雖然唐高祖也建都於大興城,但他易名為長安,此又為漢代及以後南北朝時期許多位於附近的王朝的古都名稱。

無數史書這樣記載,公元 618 年陰曆五月二十日,即李淵下令逮捕兩名副將和晉陽起兵一周年之際,李淵廢黜了隋朝傀儡幼帝,自己登極成了新朝的開創之主。當然他做得很漂亮,有楊侑的正式禪讓皇帝寶座給李淵的退位詔書(恭帝禪位於唐,遜居代邸)。

接著李淵就又降故廢帝楊侑為酅國公,在長安京師給他一座邸第住著,追封隋太上皇為煬皇帝。

史書記載說,乙酉,奉隋帝為酅國公,詔曰:“近世時運遷革,前代親族,莫不夷絕。曆數有歸,實惟天命;興亡之效,豈伊人力。前隋蔡王智積等子孫,皆選用之。”

從上麵的這段文字,我們看出來,李淵對待楊氏宗室,可以說是盡加優待,量才選用。

這樣,李淵總算是和前麵的那個篡國的宇文老兄,專以滅絕失國的宗室為能事之做法,稍稍有所不同。

可在李淵的內心深處,他明白若是正名立論,自己的得有天下,恐終難免一個篡字。

唐高祖李淵攻陷長安的六個月後,在這裏建立了後來幾乎延續三個世紀的新王朝,它與漢代並稱為中華帝國的兩個黃金時代。

由於隋代在差不多三十年前已經結束了中國分裂割據的局麵,所以當李淵接著在全國建立穩固的中央政權的時候,他幸運地繼承了隋王朝這一份大家業。李淵新王朝的製度便是在前朝遺留下來的堅實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

唐高祖修律令

李淵初克長安,與民約法十二條。

除了殺人、劫盜、背軍、叛逆者,判為死刑外,其餘皆蠲除嚴法重刑。

現在當了皇帝,李淵自然更得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以顯示一個新王朝的誕生。

其中之一,就是“罷郡置州”,即廢掉郡名改為稱州;另外,他還改太守為剌史。

於武德元年(六一八)五月,李淵令裴寂、劉文靜等修定律令,廢除隋朝的“憲法”《大業律令》,頒布大唐新律,盡削大業所用煩峻法令。又製五十三條格,務在寬簡,取便於時。

蘇威之死

當初,宇文化及因為蘇威不參與朝政,也放過了他。不但放過了他,而且因為蘇威名聲、地位曆來顯赫,在他去參見宇文化及過後,作為回禮,宇文化及又召集了眾人來回訪了他,對他之格外尊重可謂非同一般。不久,他就任命蘇威為光祿大夫。

但蘇威的磨難並沒有到此為止。

前麵我們知道這是一個耿介直臣,王世充降唐後,當時在東都的隋朝大臣請蘇威一同去求見李世民。

但蘇威聲稱自己年老有病不能下拜。

拒絕不肯前去。

因為在蘇威的價值觀裏,他對於用如此手段得了江山的李家父子很是蔑視。

李世民不高興,過後派人前去責備他,當然不能直接說因為人家不拜見自己生氣,而是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你身為隋朝宰相,在隋朝危難之時不能扶救,造成臣弑君的局麵。而你見到李密、王世充等人卻都下拜稱臣。今天你既自稱老病,就不勞相見了。”

蘇威後來到了長安,卻又請求見李世民,畢竟生存是壓倒一切的事情。

無奈啊。

不料,李世民仍然不許。

蘇威年老貧困,沒有任何官爵,後來死在窮困的家中,時年八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