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鮮為人知的隋廷大反叛事件

楊玄感是隋廷中央權力集團的重量級人物,他的反叛曆來鮮為人知。那麽楊玄感為什麽要反叛呢?

打響反煬第一槍的人是誰?

楊玄感叛亂的導火索是什麽?

那一次曆史上著名的對話,內容是什麽?對話的雙方是什麽樣的神秘人物?這次對話導致了什麽樣的可怕結果?

樊子蓋到底做了些什麽事,讓人感覺這是一個難對付的角色?

中國特色的懲罰方式挖祖墳是什麽人派刑部尚書衛文升做的?如果這個人不是楊廣,他會是誰呢?而衛文升又是掘了誰的墳墓、把誰焚骨揚灰了?

得知楊玄感兵反黎陽,煬帝做出了什麽樣的決定?

在形式危急之中,楊玄感是如何再次失策?他為什麽會中了弘農太守蔡王楊智積的激將之計?

楊玄感的死期到了,他在最後時刻,做出了什麽樣慘烈的舉動?

楊玄感和李淵的對比,到底會讓我們得出一個什麽樣的結論?而這對於揭示李淵的千年冤案有什麽作用?

李淵有著什麽樣的鮮為人知的三大優勢?而占據了三大優勢的李淵又到底是為了什麽,日子過得很緊張?

朱粲是一支強大的隋大業年間叛亂力量,他以極度殘暴而著稱,那麽他殘暴到什麽程度呢?

一、楊玄感——打響隋史上反煬第一槍的人

楊玄感造反的曆史背景

楊玄感是隋廷中央權力集團的重量級人物,他的反叛曆來鮮為人知。

事實上,這次叛亂事件對於隋廷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次叛亂事件動搖了隋廷的江山基業。

那麽楊玄感為什麽要反叛,並且他是怎麽造反的呢?

我們來看一下曆史背景。

這個時候的隋廷江山,已然是內憂外患。

邊疆:強閥林立,北部突厥虎視耽耽。

朝政:當年隋文帝楊堅經過數年殫精竭慮創下的繁榮昌盛,不到十年時間,就被楊廣通過遊玩、耀威和開邊等項目,揮霍將空,這還不算完,楊廣又三征高麗,於是隋王朝被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正是這三次戰爭,對隋朝的迅速崩潰起了重要催促作用,因為戰爭中百姓所受之苦痛,比之遊玩、耀威和開邊更嚴重。

在這裏,我們無法進行太詳細的例舉,還是到我下一篇寫隋滅亡的時候,再慢慢地細細說來。

今天我們隻是先看一下,因為楊廣急功近利,又殘暴專製,把老百姓逼上了死路。

媽的,既然你不讓咱們老百姓活,咱們就和你拚了!民不畏死啊!

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揭竿而起。

所以就在修運河、築長城、初下江都等事後不久,隨著隋煬帝楊廣三次大舉對高麗用兵的同時,農民到處起義,大貴族楊玄感與他的首席謀士李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也起兵了,隋朝崩潰已經迫近。

但對於李淵來說,這次楊玄感的謀反,卻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第一次反隋大叛亂

我們說三征高麗的失敗,把隋煬帝的威信,徹底打沒了,自此以後,全國人民誰不知道,楊廣不過是一隻紙老虎,於是,膽大的主兒,不過百十號人,就敢扯旗造反。

天下大亂!

但是打響反煬第一槍的,卻是楊玄感。

公元614年發生了楊玄感謀反。

此前三年裏,全是些零星不斷的騷亂和劫掠,隻有當楊玄感起兵於河南北部之黎陽,這才爆發了反隋的第一次大叛亂。

禮部尚書楊玄感是隋文帝的主要顧問楊素之子。

起兵的當時,他在黎陽,也和李淵一樣,搞後勤,督運軍糧。

四處戰亂、百姓不堪其苦的現狀,在一個政治投機者那裏,很快就被抓住,楊玄感出台了新舉措。

招牌語:解天下倒懸之急,救黎之命耳。

這樣的豪言壯語立即就感動了中國,於是隊伍很快發展到十萬人。

導火索:楊素之死

當年隋廷的頭號權勢人物楊素恃功,驕橫倨傲,經常在朝宴上有失為人臣的禮節,煬帝因此,懷恨在心。

楊素也覺察出來了。

等楊素死後,煬帝對身旁的侍臣說:“這個楊老兒如果不死,終究朕也得誅他九族。”

楊玄感對此,很清醒。楊玄感盡管大享特權,尊貴無比,但他也沿襲了他父親同文帝及煬帝之間的猜忌和惡感。

而且楊玄感也像當時和後世的人那樣深信:楊素是被煬帝在公元 606 年授意毒死的。

可以說,楊素之死正是楊玄感起兵造反的導火索。

再加上累世顯貴,隋廷中的文武大臣很多人都是他父親過去的部下,極有號召力。

所以當楊玄感身處群情鼎沸之地,怨聲載道之際,就開始和他的幾個弟弟暗地策劃謀反了。

主動請戰

在煬帝準備征伐高麗時,楊玄感主動請戰了,說得感人肺腑:

“我家世世代代蒙受國恩,臣願為征伐高麗盡鞍馬之勞。”

煬帝果然被說高興了:“將門必出將,相門必出相,果然不假。”

因此對楊玄感越發寵信了。

煬帝征伐高麗,他命令楊玄感在黎陽督運軍資。

我們來注意這個細節:黎陽!這一點太重要了。早在公元613 年初期,今山東省黎陽之東就已連續爆發了農民暴動。

當楊玄感到達這裏時,他就利用了人民對高麗之戰役的普遍反對,和對煬帝本人的廣泛不滿,糾集大軍向東都洛陽進發,並將它圍困起來。

李淵的好有一比

在黎陽,楊玄感就和虎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讚治趙懷義等人進行了一番策劃。

然後有步驟地實施:

故意不按時發運軍資,於是渡過遼河的各路隋軍就缺乏軍糧了。

煬帝派使者來催,楊玄感就理直氣壯地說出理由:

水路多盜賊,因此“漕運遲滯”。

楊玄感的弟弟虎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石,都跟隨煬帝到了遼東,楊玄感暗地派人召他們回來。

二人就悄悄逃回去。

結果楊萬石跑到高陽時,被監事許華抓住在涿郡處死。

我們講述這個細節,是因為李淵好有一比:

李淵老兄此時早也得到召喚,可他沒有任何舉動。

李淵此刻,正在觀望著局勢呢。

然後他做出了正確的對策。

什麽樣的正確對策呢?我們以後再說。

楊玄感起兵了

當時,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水軍,正要從東萊入海進兵平壤,楊玄感就派家奴偽裝成東方來的使者,詐稱來護兒謀反。

嘻嘻,來個小計謀。

六月初三,楊玄感進入黎陽,關閉城門,大肆索要男夫,同時他還向附近各郡發送文書,以討伐來護兒為名,命令各郡發兵在黎陽倉集結。

楊玄感以運糧的名義將郡縣官吏中有才幹的人召集在一起:

任命趙懷義為衛州刺史。

任命東光縣尉元務本為黎州刺史(注意這個人名和地點,日後楊廣派大兵來征討)。

任命河內郡主簿唐為懷州刺史。

楊玄感在輸送軍糧的民夫中,挑選身強力壯者五千餘人,又在丹陽、宣城的船夫中挑選了三千餘人,組成近萬人的一支隊伍。

在殺三牲誓師時,楊玄感慷慨激昂地對這些人說:

“皇帝無道,不體恤百姓,天下百姓民生不安,死在遼東的人數以萬計,現在我帶領你們起兵,拯救百姓於水火,怎麽樣?”

大家都踴躍高呼萬歲。

於是楊玄感開始了部署軍隊。

唐(?為什麽要打個問號,是因為史書就隻記下這一個字,估計此人的姓名可能就這一個字)從楊玄感的軍中逃回河內。

到此,楊玄感似乎給人一個才俊幹將之感,但是編纂《中國通史》的著名大家範文瀾卻是這樣評價楊玄感的:

楊玄感是個凡庸的野心家,並不真正想到民眾的痛苦,隻是認為有機可乘,起兵一試,奪取洛陽,稱些時皇帝,就算滿足了。

那麽這個評價算不算正確,我們繼續來看看故事就知道了。

二、決策的正確與否至關重要

解密:一次曆史上著名的對話

謀劃之初,楊玄感就暗地派家奴到長安,召李密和他弟弟楊玄挺到黎陽來。

就在楊玄感起兵時,李密正好趕到。

楊玄感大為高興。

李密作了首席謀士後,兩個人開始了一次曆史上有名的對話,現在我們在這裏將對話內容進行解密:

楊玄感:你常常以拯救百姓為己任,現在是時候了!

李密:是的。

楊玄感:那麽我們的策略將如何呢?

子常以濟物為己任,今其時矣!計將安出?

——《資治通鑒·隋紀六》

李密的上策

李密: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就是距幽州也還有千裏之遙,南麵有大海,北麵有強大的胡人,中間夾著一條道,按理來說是極其險惡的。

楊玄感:沒錯。

李密:您若是率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據守臨渝關的險要,扼住這條路的咽喉,征伐高麗的隋軍歸路便被切斷,高麗人知道了,必然追蹤於隋軍之後。

楊玄感:是嗎?

李密:不出一個月,隋軍的軍資糧秣都消耗殆盡,隋軍不是投降就是潰散,皇帝就可以不戰而擒了。這是上計。

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去幽州猶隔千裏。南有巨海,北有強胡,中間一道,理極艱危。公擁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據臨渝之險,扼其咽喉。歸路既絕,高麗聞之,必躡其後,不過旬月,資糧皆盡,其眾不降則潰,可不戰而擒,此上計也。

——《資治通鑒·隋紀六》

簡單歸納這個上策:直取薊城,也就是今天北京的西南部。

目的:卡斷楊廣親征高麗的退路,沒有糧草,高麗又在後邊猛攻,前後夾擊,不出一個月,便可不戰而勝。

李密的中策

楊玄感:再說說其次的策略。

李密:其次,退而謀求關中之地,自古有得關中蜀地者得天下江山之說。

楊玄感:……

李密:奪得關中蜀地之後便可以令隋庭失其襟帶,據險臨之也。

楊玄感:為什麽這樣說呢?

李密:您看,關中之地四麵都有要塞屏障,是天府之國,雖然有衛文升在防守,但他不足為慮,若是能夠趁皇帝在北征高麗之時,您統帥部眾向西進軍,經過城池不要攻取,直取長安。

楊玄感:然後呢?

李密:然後招收長安的豪傑之士,撫慰長安的士民,憑借險要據守長安,天子雖然從高麗返回,但失掉了根本之地,我們就可以慢慢進取了。

關中四塞,天府之國,雖有衛文升,不足為意。今帥眾鼓行而西,經城勿攻,直取長安,收其豪傑,撫其士民,據險而守之。天子雖還,失其根本,可徐圖也。

——《資治通鑒·隋紀六》

簡單歸納中策:率軍疾馳,一路急行軍,目標隻有西京長安,占據以後就一邊撫慰百姓,一邊大做廣告,招聘關中的豪傑,然後利用地形之優勢,據險而守。

目的:如此楊廣就沒了首都,也就失了根本,無根無本,折騰不了幾天肯定垮台。

李密的下策

楊玄感:再說說再次的策略。

李密:趁如今這個機會,直接攻打防守空虛的東都洛陽,與隋庭對峙。

楊玄感:說具體點。

李密:具體做法是挑選精銳士卒,晝夜兼程,襲取東都,借以號令四方。但恐怕東都守備現在已經得信了,那樣東都就會事先進行固守的準備。

楊玄感:那又如何?

李密:若是您率兵進攻東都,百日內攻城不下,全國各地的軍隊四麵八方地到來,其結果就不是我所能預料的了。

簡精銳,晝夜倍道,襲取東都,以號令四方。但恐唐告之,先已固守。若引兵攻之,百日不克,天下之兵四麵而至,非仆所知也

——《資治通鑒·隋紀六》

唉,這個下策不必歸納也罷,兩個字:不成!三個字:行不通!

遺憾的結果

李密分析得頭頭是道,無奈楊玄感腦子進水了,恰恰看好下策:

“你說的不對!如今文武百官的家屬都在東都,若是我們先攻取東都,就足以擾亂百官們的心。

“而且,如果經過城池卻不攻取,怎能顯示我軍的威風?

“你的下策,正是我的上策!”

不然,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先取之,足以動其心。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計,乃上策也。

——《資治通鑒·隋紀六》

這次對話結果:決定了向洛陽進發。

照應一個:從楊玄感如此性急中,隻想著早點打進洛陽,去做皇帝,可見範評也確實沒有冤枉他,但不過不夠全麵。

三、楊玄感的一路大捷原來是個假象

表麵上一路大捷

楊玄挺率領驍勇之士一千人為前鋒,先攻取河內。

唐(記得嗎?我們前麵說到過他是逃出來的)憑借城池拒守,楊玄挺攻城不克。

唐又派人通知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和樊子蓋率軍防備。

修武縣的百姓紛紛據守臨清關。

楊玄感過不了這個關,就改道從汲郡向南渡河,這時感人場麵發生了:沿路民眾自動從軍,楊玄感的軍門前熱鬧象個市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時的隋政權確實是已失天下人心,也正是這個原因,讓楊玄感在接下來才能一路大捷,大有天下紛紛響應之勢,我們天真幼稚的玄感同學此時感覺良好,誌在必得,正如《隋書》中說:“功在朝夕”也。

但這隻是一個假象。事情很快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

可是我們注意到這個細節,楊玄感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這個順境讓他逐漸對李密懷了疑心,他疑惑李密其實才能平平一般化。而這個疑心又直接導致了他對李密,由不再信任,而到了不加以重用的可怕後果。而這個可怕後果也讓那個天翻地覆的大轉變來得更快一些了。

五戰五捷

楊玄感派他弟弟楊積善率兵三千,從偃師以南沿著洛水從西麵進軍;

又派楊玄挺率兵一千從白司馬阪,越過邙山從南麵進軍;

楊玄感自己則率領三千餘人,跟隨其後,相隔約十餘裏,自稱大軍。

這時楊玄感的軍士裝備很簡陋,兵丁們隻能手執單刀和柳木楯,根本談不上強弓利箭鐵甲銅胄。

東都的楊侗方麵派遣河南令達奚善意,率領精兵五千人抵抗楊積善;

大將作臨及河南讚治裴弘策,率領八千人抵抗楊玄挺。

達奚善意在洛水南的漢王寺紮營。

第二天,楊積善兵一到,達奚善意的軍隊就不戰自潰,鎧甲武器都棄之地上,說白了,就是有意送給楊軍。

裴弘策率軍到達白司馬阪,與楊玄挺的軍隊稍一交戰就敗走,又拋棄了大部分鎧甲武器。

楊玄挺也不追擊,裴弘策退兵三四裏,收集散兵,重新列陣等待楊軍。

到楊玄挺吃飽了喝足了再率軍慢慢到來,士兵們坐下來休息了很久,才起來進攻隋軍,而這次裴弘策仍是又敗退。

如此這般,雙方交戰五次。

楊軍方麵自然是五戰五捷。

動人的宣講

丙辰(十四日),楊軍打到洛陽城,楊玄挺直抵太陽門,可愛的裴弘策隻帶著十餘騎逃入城中,此外再沒有一人返回,全部歸降了楊玄感。

五戰五捷,讓楊玄感越發來了勁,他乘勝不擊,就在洛陽城外上春門屯兵安營。

楊玄感經常誓師,每次都說:“本人社會地位極高,身為上柱國,累積的家資巨萬,我對於富貴早已無所求,如今冒著滅九族的風險,隻是要拯救天下的百姓於水火之中啊(我身為上柱國,家累钜萬金,至於富貴,無所求也。今不顧滅族者,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耳)!”

楊玄感的演講激動人心。

父老們熱淚盈眶,期待著小康社會的早日到來。人人都興高采烈,爭相獻上牛、酒,好酒好肉款待子弟兵。

豬啊羊啊送到哪裏去?

送給那親人解放軍啊!

來楊玄感軍營報名參軍的人,每天有上千人,不亞於超女海選,於是楊玄感的軍隊迅速擴大到五萬餘人。

樊子蓋殺雞給猴看

其實楊玄感並非主觀上想乘勝不擊,而是無法攻克,因為樊子蓋率兵堅守。

樊子蓋是難對付的角色。

內史舍人韋福嗣從軍抗楊,被楊玄感俘獲後,不僅沒難為他,還被優禮相待,他和楊玄感的親信胡師耽共同掌管公文信劄。

楊玄感讓韋福嗣給樊子蓋寫信,曆數煬帝的罪惡,然後信中說:“如今我打算廢黜昏君擁立明君,希望您不要拘泥於小的禮法,自找煩惱。”

我們強調這個細節是因為後麵的故事會用得這個人——小韋子。

樊子蓋是剛從外調來東都作京官的。

東都舊有的很多官吏對他都很輕慢,軍事部署方麵,很少向樊子蓋匯報請示。

於是樊子蓋就要殺隻雞,以樹立一下威風了。

恰好裴弘策符合條件,於是樊子蓋就毫不手軟地向他舉起鬼頭大刀,然後還把裴弘策的首級示眾。

效果不錯。

接著又有國子監祭酒河東人楊汪,對樊子蓋稍有不敬,樊子蓋又要殺他,直到楊汪叩頭到流血滿額的程度,才得以免死。

東都的將領官吏都驚破了膽子,從此樊子蓋在東都是令行禁止。

現在樊子蓋率兵堅守,楊玄感就拿他沒法子。

派兵奪地

但是裴弘策被處死事件,卻讓一大群達官子弟,比如韓擒虎的兒子韓世、觀王楊雄的兒子楊恭道、虞世基的兒子虞柔、來護兒的兒子來淵、裴蘊的兒子裴爽、大理卿鄭善果的兒子鄭儼、周羅的兒子周仲等四十多個,都歸降了楊玄感。

楊玄感非常優待,將親信要職都授予了他們。

楊玄感召集到了五萬餘名士兵。

他進行了分派:

分兵五千把守慈道。

派兵五千人把守伊闕道。

派韓世率三千人包圍滎陽。

派顧覺率五千人攻取虎牢。

虎牢的隋軍投降了,楊玄感一高興,就任命顧覺為鄭州刺史,鎮守虎牢。

中國特色的懲罰方式:挖祖墳

長安留守代王楊侑派刑部尚書也就是公安部長衛文升,統兵四萬出關救援東都。

衛文升先行趕到華陰,掘了老楊素的墳墓,還一把火猛燒了楊素的骸骨,然後把燃燒後的灰燼亂灑胡扔,此即為焚骨揚灰。

這是一種極有中國特色的做法。我們後麵會看見此一幕在不斷上演。

然後衛文升才擊鼓進軍,出崤穀、澠池,直奔東都城北。

楊玄感迎擊衛文升,衛文升率軍且戰且走,在金穀駐紮軍隊。

趕緊回師

這時,遼東城即將被隋軍攻破,已危在旦夕了,恰好一份加急的公文報告到了。說楊玄感兵反黎陽,李密為主謀,攻打洛陽甚急。

煬帝大為驚恐:“楊玄感是越國公之子,他怎麽敢如此有負皇恩?!東京洛陽又是國家的根本,不可不救!趕緊回師!!!”

注意啊,丙辰(十四日)楊玄感大軍打到洛陽,庚午(二十八日)夜裏二更時分,煬帝秘密召集諸將,讓他們連夜率軍撤退。

軍用物資全部放棄,軍資器械、攻城之具堆積如山,營壘、帳幕都原地不動。

開始高麗方麵還以為是計,當他們確認煬帝車駕已經渡過了遼水,於是包抄襲擊,至少有幾千名老弱隋兵被殺死。

四、一些值得關注的人和事

和楊玄感有關的事

煬帝派遣虎賁郎將陳棱去黎陽進攻元務本,前麵提醒過,記得嗎?

又派遣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候衛將軍屈突通乘驛站的傳車發兵討伐楊玄感。

正在征討高麗的來護兒率軍到達東萊,聽說楊玄感圍困東都,當即決定回師救援。

當然他的做法是很民主的,他先是召集了諸將商議是否回師救援東都。

諸將都認為沒有皇帝的敕命,不宜擅自回師。盡管是諸將也就是所有到會人員的共識,可來護兒還是以他自己一個人的意見進行了決策:

即日回師。

理由:

洛陽被包圍,是心腹之患,而高麗不過是疥癬之疾。

“有阻攔商議回師之事的,軍法從事!”

他同時打發兩個兒子來弘、來整,馳馬回朝上奏煬帝,此舉正合煬帝之意。

煬帝當時已回到涿郡,正下令讓來護兒救援東都呢。

見到來弘、來整,非常高興。楊廣在賞賜給來護兒的璽書中說:

“您回師之時,正是朕召您之日,君臣意見相吻合,非常默契。”

右武候大將軍李子雄曾因獲罪被除名,現受命軍中效力。

他跟隨來護兒在東萊,但煬帝懷疑他,下詔將他上枷鎖送到皇帝行營。

李子雄眼珠子紅了,他殺死使者,逃走了。而他現在能去的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去投奔楊玄感。

這個人物要注意哦,他在日後可是大大地有故事。

兵部侍郎斛斯政平時就和楊玄感交情很好,楊玄感謀反,斛斯政曾與他一起謀劃。

楊玄縱兄弟逃回內地,也是斛同學暗地幫的忙。

聽說煬帝要追究查辦楊玄縱等黨羽,斛斯政超恐懼,日夜不安,戊辰(二十六日),他私奔,投靠了老高麗。注意這個日期哦,兩天以後,楊廣就回師征討楊玄感了,並且這個名字怪怪的斛老兄還在後麵大有故事呢。

楊玄感大敗衛文升

衛文升率領步、騎兵兩萬人渡河,與楊玄感交戰。

衛軍每次開戰,兵士們就棄甲坐地,叫都叫不起來。

這樣楊玄感又得僥幸擊敗衛文升,同時還得了無數兵甲儀仗。

每次作戰楊玄感都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他還善於安撫部下,因此大家都願意為他效命,所以楊玄感部眾愈來愈多,達十萬人。

如此前後打了十二戰,結果自然是老楊屢次擊敗衛文升。

衛文升打了敗仗,部下死傷大半,軍力將近耗竭,於是他率軍進駐邙山的南麵,與楊玄感決戰。

一天之內雙方交鋒十餘次。

可是衛文升仍處劣勢。

直到恰巧楊玄挺被流箭射死,衛文升的日子才好過了一點。

起兵響應

這年秋季,十月癸未(十一日),餘杭(隸屬錢唐,浙江餘杭縣)人劉元進起兵響應楊玄感。

這個人很善於做思想工作,在煬帝再次征發三吳之兵去征伐高麗時,他的觀點就被三吳子弟們互相傳播:

往年我們父兄出征高麗的,大半沒有回來,如今又要征召去打仗,我們的這輩人怕也要滅絕了。兄弟們,跑吧,趕快的!

於是青壯年紛紛逃亡。

郡縣官吏則緊急搜捕逃亡的人。

哪裏逃?

一聽說劉元進起兵,逃亡的人一下子就都聚集到他的麾下,一個月內,劉元進部眾達幾萬人。

日後這也是一個很有戲的人物,先提醒一個。

請殺韋福嗣

韋福嗣(想起來沒有,我們前麵提到過)每次籌劃計謀,都模棱兩可。但楊玄感卻把小韋子視為心腹,越發地不信任李密了。

李密看出小韋子的奸詐,就對楊玄感說:“韋福嗣原本不是我們的同盟,實際上他還心存觀望,您剛開始做大事就有奸人在身旁,聽從他的是非評斷,必然被他耽誤(福嗣元非同盟,實懷觀望;明公初起大事而奸人在側,聽其是非,必為所誤)。”

李密對老楊說這話的目的是:

“請殺韋福嗣!”

楊玄感大搖其頭:“哪兒至於啊?!”

至此,李密私下裏和他的親信感歎:“楚公為人,喜歡謀反卻不打算取勝,我們終究有一天會隨他一道,被人家俘去做刀下肉階下囚!”

後來的事實:不幸言中!

想稱帝

李子雄(此人我們前麵也提過,想必還記得吧)勸楊玄感趕快稱帝,楊玄感征求李密的意見。

李密先聲奪人:“從前陳勝打算自己稱王,張耳規勸卻被排斥在外;魏武帝曹操打算謀求加賜九錫,荀彧勸他卻被誅殺。如今我打算直言規勸,卻恐怕落得張耳、荀彧二人的下場。但是阿諛奉承迎逢上意,又不是我的本意。”

話到這份上,他想要的效果就出來了。

老楊連連表示:“哥們放心,我肯定不會那樣的。”

然後,李密才開始闡述自己勸阻的理由——自從起兵以來,雖然屢次取勝,但郡縣一級的官員無人響應。東都的防衛力量還很強大,全國各地的援軍越到越多,您應當挺身奮力作戰,早早平定關中,可您卻急於稱帝,為什麽讓人看到您那麽狹隘呢?

楊玄感聽後笑了笑,沒說什麽,但稱帝之事卻就此作罷。

至此,範文瀾又評價說:

洛陽攻不下,而隋援兵又到,楊玄感取城無望之時,卻想在城外稱帝。事情眼看不成,還想稱一稱帝,足見他謀求的不過是這個稱號。

五、看看楊玄感是如何走進死胡同的

形式危急

這時屈突通、宇文述大軍殺到。

屈突通率軍駐紮在河陽,宇文述率軍跟隨其後。

楊玄感向李子雄問計。

李子雄說:

“屈突通這家夥可是神通廣大啊,他可是特別特別地精通軍事!一旦渡過河來,那就勝負難分了,我們不如分兵抗擊。屈突通渡不了河,那麽樊子蓋、衛文升也就失去了援助。”

老楊覺得挺正確,於是就準備抗擊屈突通。

這時樊子蓋、衛文升又重拳出擊。

因為樊子蓋這個厲害角色,看清了老楊的意圖,所以幾次進攻楊玄感的營壘,弄得老楊無法去阻擊屈突通。

結果屈突通率軍渡河,在破陵駐軍。

楊玄感把軍隊分為兩部分,西麵抵抗衛文升,東麵阻擊屈突通。

樊子蓋這時又出兵大戰,楊玄感軍隊屢戰屢敗。

戰略轉移

楊玄感再次召開陣前緊急會議。

李子雄的提案建議是:

救援東都的軍隊必將越來越多,我軍不可久留此地,不如直入關中,打開永豐倉賑濟貧苦百姓,三輔之地就可以揮手搞定了,我們據有府庫,向東爭奪天下,這也可以成就霸王之業。

請注意,這其實就是當初李密的中策。

李密的策略是:

弘化留守元弘嗣在隴右掌握著強兵,我們可以揚言他謀反了,已派遣使者迎接您。咱們借此機會入關,就可以欺騙眾人了。

請注意這裏麵提到的弘化,這是一個地名,先通過李密的謀劃點出它的重要性,日後當李淵獲得此地的領導權,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了。

中計了

壬辰(即二十日)。

楊玄感被迫解除了對東都的包圍,狼狽不堪的撤離洛陽,率軍向西逼進潼關,準備攻取長安;

對外則聲稱:東都已經攻破,現在去攻取關西!

宇文述等各路軍隊跟隨其後。

不想老楊中途又改變了計劃。

因為在半路上,他被弘農太守楊智積罵得臉紅脖子粗,於是“脖”然大怒,猛攻弘農宮。

不用說,這是一個激將法。

因為弘農太守蔡王楊智積清醒地認識到:

“楊玄感西謀關中,這個計劃若是成功了,就很難把他打敗了。”

蔡王楊同學決定努力牽製住玄感,他預計,那樣不出十天,就可以將造反的老楊抓住。

果然楊玄感老兄實在經不起考驗。

當楊玄感一到了陝境,兵臨城下,蔡王楊同學隻不過在城上的女垣大罵了一通,老楊就中計了,當即停止前進,率軍攻城。

李密卻一眼就看穿了:

“兵貴神速,何況追兵將到(宇文述等各路軍隊一直跟隨其後)。您別忘了,咱們如今可蒙騙著眾人向西進軍的哦!若咱們向前不能夠搶先占據險要之地,而退路卻是根本沒有的!所以,萬不能在此地耽誤,哥們,危險就在眼前!”

楊玄感根本不聽。

可惜!

死期到了

直直在此地打了三天,也未攻下城池,楊玄感這才率軍西去。

但這時,宇文述、衛文升、來護兒、屈突通等各路軍隊在皇天原追上了他。

楊玄感的死期到了。

四路大軍,粘上了楊玄感,死死的咬住就不肯撒口。

楊玄感率軍登上豆,擺開戰陣,連綿五十裏,且戰且走。

楊玄感一天之內三次被擊敗。

陰曆八月初一,楊玄感在董杜原列陣,與各路官軍,來了一場大PK。

結果:楊玄感又是大敗,僅率十餘騎,灰溜溜的逃走了。

兄弟,請你殺了我吧

一路上且擊且退,追兵仍在後。

到了葭蘆戍,僅和他弟弟楊積善兩個人,而且是:徙步行走。注意這個細節:老楊現在到了連戰馬也沒有的份上了,慘吧?

“這回是不可能幸免了。弟弟,我不能受別人的侮辱,還是你殺了我吧!”

老楊倒還有這點子自知之明。

楊積善含淚抽刀。

殺了哥哥楊玄感,他又舉刀自刎。

可能人對自己很難下得了手,楊積善沒死成,被追兵逮住,連同楊玄感的屍體一起,裝進囚籠,押解回東都洛陽。

此時,楊廣已回到洛陽。

殘酷的殺戮即將開始。

這裏暫且打住,我們放到後麵再說。

六、揭密史書上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楊玄感和李淵的對比

對比老楊的愚蠢做法,我們來看看李淵同學是怎麽樣做的吧。

等一下,說明一個:

其實楊玄感和李淵的共同之處非常多,比如說——

楊玄感和李淵一樣,也與皇室是遠親;

也一樣是隋帝國的社會精英人物;

史書說楊玄感驍勇善戰,騎射嫻熟,愛讀書,喜歡結交賓客,當時的海內很多知名人士都與他來往。

所以請大家千萬不要把這個人物漫畫式理解,楊玄感可不是一個大草包。

並且我們還要注意,楊廣也不是草包。

好,繼續前麵的話題:

楊玄感在遠征高麗之初,就受命在隋軍的主要供應基地黎陽督運軍需。

前麵我們說過,公元613年,楊廣發動第二次對高麗的戰爭,任命姨表兄弟李淵為衛尉少卿,派去懷遠鎮搞後勤工作,負責督運糧草。

同樣工作,李淵卻不輕舉妄動。

這說明了什麽?

這隻能說明李淵的更高明,而不是楊玄感的更愚蠢。

起義擴大化

公元612年,隋大軍從遼東敗回。

公元613年,為進行第二次侵略戰爭,隋朝廷又大規模征發兵役。

百姓厭戰,於是,起義擴大化了:

1、社彥冰、王潤等攻破平原郡城。取財物後,棄城他去。

這個細節說明,當時的隋廷還有兵力奪回城池。

2、靈武郡(隸屬回樂,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的白瑜娑,奪取牧地馬群,勾結突厥,攻掠隴西(隸屬襄武,甘肅隴西縣)一帶,號稱“奴賊”。

隋煬帝派兵鎮壓,相持連年,不能取勝。

請注意這個相持連年,說明雙方力量差不多。

3、濟北郡(山東茌平縣)人韓進洛,聚眾數萬反隋。

4、濟陰郡(山東曹縣)人孟海公,聚眾數萬,也反了。

5、北海郡(山東益都縣)人郭方預聚眾三萬人,自稱盧公,攻破郡城,取財物後棄城他去。

注意,又一個“棄城他去”。

6、濟北郡人甄寶車,聚眾萬餘人,攻奪城邑。

不得了,起義兵敢奪城池了。

注意啊,這都是發生在公元613年。

正是這樣的一個大氣候中,楊玄感才決定起兵的。

所以我們不能說楊玄感草率行事,也不能說他不識時務,甚至我們都不能說他判斷錯誤,智商低。

當隋煬帝正用全力攻高麗遼東城時,楊玄感、李密在黎陽(河南浚縣)起兵,也不失為抓住時機。

他們渡河攻洛陽城,這對隋朝的威脅是嚴重的。

雖然敗了,但楊玄感的起兵促使起義軍進一步發動起來。

由此可見,楊玄感的起兵其實也是大勢所趨,而李淵能夠做到慎之又慎,則屬更為難得。

我強調了楊玄感的做法失敗,並且也指出了他的愚蠢之處,但這些隻是用來證明李淵的更高明。

七、李淵鮮為人知的三大優勢

李淵的第一個優勢:

楊廣不同於他父親楊堅,對李淵這個姨表兄弟,還是心存戒備的。

前麵我們說過,最先聽到楊玄感起兵的消息,老謀深算的李淵在觀望。

其實同時代頭腦清醒的人,都認識到了:

楊玄感一起兵,就已經決定了敗局。

可以說楊玄感是敗局早定。

其中太史令庾質的話很有代表性:

“楊玄感的地位勢力雖然很高很強大,但他平時沒有聲望,他想憑借百姓的勞苦,僥幸成功,如今天下一統,其實不是容易動搖的(玄感地勢雖隆,素非人望,因百姓之勞,冀幸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動)。

楊玄感不甚識時務,但李淵極其識時務。

提醒:楊玄感不是一個大草包,他已經是隋帝國的精英人物了;而李淵的見識明顯高於他。

這說明了什麽?

這說明李淵是精英裏的精英。

因此他最終建立李唐王朝,一點也不奇怪。

在觀望之後,老李做出了正確的對策,這就是:

第一,保持原狀,以不變應萬變。

第二,及時向楊廣表示對朝庭的忠心。

此舉感動了煬帝:到底還是一家人!

至此,李淵占據了第一個優勢。

現在,你還能說李淵此人無能嗎?

一個站在時代最高度、審時度勢正確應對的人!

李淵的第二個優勢:

匆忙撒兵的楊廣在感動之後決定:

任命李淵為弘化郡(甘肅合水縣)留守,代替元弘嗣,統領關右十三郡兵馬(煬帝倉促班師,又下詔關右諸郡兵皆受李淵節度)。

前麵我們知道,弘化是隋時代的一個軍事重鎮。

李淵從東北被調往陝西治軍,以保衛通往京師的要道。

於是唐國公李淵從此有了兵權。

煬帝征遼東,遣高祖(指李淵)督運糧於懷遠鎮。楊玄感將反,其兄弟從征遼者皆逃歸,高祖先覺以聞。煬帝遽班師,以高祖為弘化留守,以禦玄感,詔關右諸郡兵皆受高祖節度。

——《二十四史·新唐書·本紀一·高祖》

弘化郡留守元弘嗣為什麽會被煬帝罷免呢?

原因簡單極了,因為元弘嗣是斛斯政(前麵我們特別注意過這個老兄)的親戚。

那麽這個老元是姓斛的親戚怎麽就犯了大忌呢?

原來呀,毛病還是出在了楊玄感。

誰讓當初他幫過老楊喲。

就這麽拐著彎兒沾點邊兒的小原因,他就倒了大黴。

史書記載,衛尉少卿李淵馳馬到了弘化,將元弘嗣按照楊廣的旨意關押起來,李淵則由此代替他當留守了,關西十三郡的軍隊都受李淵的調遣。

執掌兵權,對於日後大唐王朝的建立,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槍杆子裏出政權,這是千古真理!

李淵占據了第二個優勢。

李淵的第三個優勢:

到了楊玄感戰敗以後,李淵仍舊留守。

李淵平日對待部下,小恩小惠的,極力多施,而且非常寬厚,手下人有什麽小錯,得放一馬就不追究。於是很快,他就獲得了部下的忠心擁戴。

李淵占據了第三個優勢。

李淵的日子過得很緊張

占據了三大優勢的李淵並沒有放鬆警惕,為什麽呢?

當楊玄感起兵造反,有相當多的貴族子弟追隨其後,這進一步加重了隋煬帝對大臣對親戚的猜忌。

李淵身為隋朝貴戚,也不能幸免。

史書講了一個著名的故事,我在這裏先簡單說一下,以後再詳細講講:

煬帝聽說李淵很得人心,加之他眼中的淵哥們是相貌奇異的,且名字又與圖讖(這是一個在後麵故事裏要詳細介紹的讖謠故事)相映合,就對他很猜忌。

不久,煬帝打發人到弘化召李淵到他的行在,李淵沒有去謁見,理由是病中。

李淵的外甥女王美眉是煬帝的妃嬪。

那天煬帝突然問小王:“你舅舅為什麽不來?”

小王回答說病了。

煬帝於是說出了一句驚心動魄的話來:

“能死嗎?死了就好嘍!”

李淵輾轉聽說了這句驚心動魄的話,差點嚇死,於是就邊酗酒,邊行賄,以此來偽裝保護自己。(淵聞之,懼,因縱酒納賂以自晦。)

八、遍地峰煙隋將亡

無數反幟高高舉

大業十一年(乙亥、公元615年)來到了。

因為戶口逃亡,盜賊繁多。可不是嗎?農民紛紛起義,自然戶口大減。

所以楊廣就在二月初七,下了一道詔書:

命令百姓都遷入城內居住,田地就近分給,以備耕種。

郡縣、驛亭、村塢都修築城堡。

可是城郡附近的田地,數量極為有限,居於城中,百姓將無以為生,這又驅使逼迫一批民眾不得不參加起義軍。前後共有八起造反的:

1、齊郡顏宣政聚眾。隋兵擊敗顏宣政軍,擄男女數千口。

注意啊,在這數千口男女裏麵,可能一大部分就是本想安居樂業的普通百姓,至少女同誌拿起刀槍來造反的機率不是太大。

2、楊仲緒率眾萬餘人,攻北平郡城(河北盧龍縣),被隋兵擊殺。

3、上穀郡(河北易縣)的王須拔自稱漫天王,定國號為燕。

王須拔死後,亞帥魏刁兒作為接班人,繼續帶領部眾造反。

老魏自號曆山飛,擁有部眾十餘萬人,在北方勾結突闕,在南方搶掠侵犯燕趙之地。直到618年,被竇建德殺死。

4、淮南人張起緒聚眾三萬人,造反。

6、東海的李子通有眾萬人,渡淮後,自稱楚王,攻江都。

看看這群造反的

絳郡(山西新繹縣)的敬盤陀、柴保昌等聚眾,也反了。這是本回中講到的第七起舉起反幟的。

這年十二月,煬帝下詔,命令民部尚書樊子蓋征發關中士兵幾萬名,進擊絳郡,目的就是打這個敬盤陀。

樊子蓋實行三光政策,不問清紅皂白,自汾水以北,村塢都被燒毀(燒光),前來投降的賊人全被坑殺(殺光)。

是否還捎帶著也搶光?不得而知,史書沒有記載。

這下子,民憤極大,越來越多的人相聚為盜。

煬帝於是下詔用李淵替換了樊子蓋。

無數史書記載說,大業十一年即公元615年的春夏之交,李淵又接受了另一軍事要職,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在河東(今山西省北部),負責鎮壓今天汾陽河穀一帶的農民起義軍。

同時他還有權選用郡縣的文武官員,也就是說這些人的升遷貶退,由李老兄說了算,當然說得婉轉點是負責任免。

李淵任河東討捕使時,他請求讓他的好哥們大理司直夏侯端作他的副手。

楊廣照準。

這一年,李淵已是知天命的年紀了。

五十歲的人,做起事情來,就是老到。

李淵緊緊抓住了這個大大的收買人心和加強實力的機會。

對照前麵樊子蓋的殘忍作法,李淵反其道而行之,一改財政部長樊子蓋鎮壓起義軍實行的殘忍“三光政策”:

再有來投降的,李淵就將投降者安置在自己身旁,因此有很多造反的人來投降。

前前後後共有好幾萬降了李淵。

其餘的也流散到別郡去了。

這個細節越發說明李淵的高明,誰不想收買人心,那也得有本事才成啊。

這樣李淵治下,可謂是太平無事了。

但做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李淵任重而道遠。

他仍然是人不離鞍,鞍不離馬。

率軍行進到龍門,進攻毋端兒。

戰鬥中。

特寫鏡頭:李淵射了七十發,發發皆中。

遠鏡:毋端兒率部眾大敗而去。

戰鬥結束後,李淵命人收斂那些中他箭的屍體,結果他所有發射出去的箭,都在屍體找到了。

這個細節當然說明了李淵的箭不虛發,但卻一點也不能給人以美感。

接著李淵又出擊絳州的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

一下子連破餘賊又收降數萬人,李淵威聲愈震。

怎麽樣?一出手就勝人一籌。這就是李淵。

李淵千慮與一失

城父(安徽亳縣東南)人朱粲,聚眾十餘萬人也反了。他被稱為“可達寒賊”,而朱粲自稱迦樓羅王。這一波造反的,則是本回說到的八起舉反幟中的第八個了。

當然他是在聚眾後自稱迦樓羅王的,又自稱楚帝,攻掠荊、襄一帶,極為殘暴。

殘暴到什麽程度呢?

他率兵在荊州、沔陽轉戰搶掠,一直到終南山南一帶的郡縣。

凡是朱粲所率部眾經過之處,即無人煙。史書上的說法是“無噍類”,即沒有活著出氣的生命。

這是個聳人聽聞的細節。

為什麽會是這樣的局麵呢?

其中有著極為恐怖原因,稍候到李淵稱帝後,我們再細說。

任何好事情都有負麵效應,即所謂有利便有弊。寬大是正確的,不僅讓投誠者受益,接受者也更是受益;但任何事情不能全是正麵收效的。

這個魔鬼般可怕的朱某人,被李淵接受了,他此刻說什麽也想不到,會給日後的自己留下了一大遺患。

可以這樣說,李淵是智者千慮,也難免有一失。

那麽這一失到底失的是什麽?這裏麵有什麽秘密玄機呢?

我們現在來不及說,因為很快就有一件十萬火急的事件打破了這一局麵,事件的主人公是那位隋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