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淵的升遷之謎

李淵的母親為什麽如此高貴?李淵又同北周及隋楊這兩家皇室有著什麽樣緊密而微妙的關係?

李淵那鮮為人知的出身優勢,果然是他升遷的潛規則嗎?事實果真是這樣簡單嗎?

隋煬帝對李淵恩寵的內幕到底是什麽樣子的?他的妻子竇氏又起了什麽至關重要的作用?竇氏夫人是個什麽樣的傳奇女子?

我們通過一組關於史上最牛的開國皇帝新奇而強烈的對比,又將發現一個什麽樣的特別又驚人的事實?

在無數版本說李淵時,到底都說了他一些什麽?李淵到底為什麽會這樣受到貶損呢?到底是誰在幕後操縱著這一切?這個千古謎案又是什麽樣的玄機造成的?

我所說的解讀李淵的兩個重要卻被忽略的符號,是指什麽事件而言的呢?

一、李淵的出身優勢鮮為人知

英俊的小王子

在北周時期,李淵的父親就遷居到長安。

史書上說,仁公生高祖於長安。

仁公的兒子就是我們的李淵老兄了。

李淵是個不打折扣的貴族公子,史書稱讚他:倜儻豁達、任性直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

如果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李淵就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大帥哥。喜歡他的人不僅有年輕美眉,還有當時最有權勢的皇帝楊堅,這位皇爺就曾經說,小帥哥淵子很不一般,對他格外垂愛。史書上更是說:隋文帝獨孤皇後,高祖之從母也,以故文帝與高祖相親愛。

獨孤家族高貴的女兒

獨孤姊妹全都尊貴非常,而且還都有本事一人生了一個皇帝(這兩個皇帝就是隋煬帝楊廣與唐高祖李淵),確實是件難得的事兒。孤獨家族因為有了這樣的兩個女兒,得以光宗耀祖,彪炳千秋。在此後一百多年才被白老夫子寫出的名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在這兩個姐妹身上也很用得著。

突厥望族成員獨孤信,不僅是宇文泰創建北周的重要讚助者,同時他還與當時的許多望族保持著廣泛的聯姻關係。

天助獨孤信,讓他生了好多個女兒。於是他可以把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泰之子,即北周的第一個皇帝明帝(公元 557—561 年在位),成為北周明帝的皇後。

他的七女兒則嫁給了楊忠的兒子楊堅,即後來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公元 581—605 年在位),成為了隋廷第一任皇後,而且還生了更有知名度的隋煬帝楊廣。

李淵的母親,是同為八柱國之家的獨孤信的四女兒。她嫁給李淵的父親後,又在公元 566 年生下了李淵。

皇親貴戚

這麽說來,李淵自從祖父以來,家世貴顯,不僅是北周皇室宇文氏的姻親,也是隋廷楊氏的貴戚。

細論起來,李淵是不打折扣的隋文帝之內甥,隋煬帝之姨表兄弟。

李淵的妻子竇氏,也是鮮卑軍事貴族。其父竇毅,在北周時為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

因此,李淵不僅是著名的漢代名將後代,也不僅是統治中國西北部的漢—鮮卑—突厥貴族的混血兒,而且通過母係血親,李淵又同北周及隋楊這兩家皇室有著緊密而微妙的關係。

鮮為人知的出身優勢

李氏家族還是當時最高品級的世襲貴族。李虎在北周之初的公元 558 年被封為唐公。

公元 572 年,李淵在隻是一個六歲小孩子的時候死了父親,但有他的皇帝姨父關照,李淵又得以承襲了這個爵位。

而且恩寵還在增加,史書上說,以為千牛備身,事隋譙、隴二州刺史。

在那個極其注重家庭門第出身和姻親關係的時代,李淵一出場就獲得了很多人不具備的極大便利。

他曾經不無得意地說過:“承七葉之餘慶,資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裏,家稱公室。”

這話也正是真實的寫照。

那麽事實果真是這樣簡單嗎?

二、李淵的皇帝實習期

千牛備身

有必要先細細說一下:

李淵於公元 581 年開始做文帝的侍衛——千牛備身,那一年他十六歲。

這個叫千牛備身的官,就是入宮執掌禦製的千牛寶刀,是當朝皇帝的貼身侍衛,這個美差一般由年輕英俊的貴族子弟來擔任,雖然品級不高,但因為是在皇帝身邊做事,很有麵子,也威風非常。

這時候正是隋朝建立之初。

李淵得到這個差使,完全是憑借了其貴族的出身。

這個官階是貴族子弟的進身之階,不過,一直到隋文帝在世時,李淵也隻是做到地方州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史(後稱為太守)。

皇帝實習期

當年,做千牛備身的時候,每次上朝,小淵子恭立於側,眼見著皇帝姨父處理政務,開始了無其名但有其實的皇帝實習期。

那些君臣間商討的軍國大事,那些能人幹臣所獻的奇策妙計,都讓他耳濡目染,所以說李淵應該是非常精通治國之道的,因為他的君王術,很多不是從故紙堆中得來,而是在現實中活生生學習來的。

楊堅的勤政愛民,還有那麽多高明的政治手腕,都讓他在無意間成為了李淵的政治啟蒙老師。

恩寵的內幕

因為年齡相仿,從可能性來說,李淵自幼就可能與兩姨兄弟楊廣常在一塊兒玩鬧。所以最初時,兩人的關係還是相當好的。因此到了楊廣繼承大位當了皇帝之後,他又關照了這個兩姨兄弟,讓李淵得以升任太守(大業中,曆岐州刺史、滎陽樓煩二郡太守),這還不算,“又召為殿前少監、衛尉少卿”。

好了,至此,我們可以回答一下前麵的設問了。

事情其實並不簡單。

不錯,到隋煬帝大業年間,李淵得以調任中央朝廷,擔任了殿內少監,後來又改任衛尉少卿。

但在這個官位升遷的背後,其妻竇氏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李淵任職地方時,她曾經勸李淵迎合隋煬帝對聲色犬馬的喜好,將他那諸多匹種良質優的駿馬,進獻給這個做皇帝的兩姨兄弟。

李淵開始舍不得,猶猶豫豫的,結果招致隋煬帝的不滿。

後來,李老兄幡然醒悟,屢屢搜求鷹犬進獻,很快便得到了升遷。

三、史上被傳說吹暈的虛構形象——李元霸

李淵不凡的妻子

從幫助李淵處理上下級關係這件事裏,我們能看出李淵的夫人竇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

關於竇氏夫人的記載,史書上並不多,隻有她說過的一句極為精彩的話,被廣泛傳播,並稱之為奇聞。

竇氏夫人的母親是周武帝的姊姊襄陽公主。

公元581年,楊堅廢掉自己的外甥周靜帝,自己當了皇帝,建立隋朝。

隨著楊堅篡奪了周朝的天下,最倒黴的自然就是竇氏的娘舅家。

當時年紀幼小的竇氏聽說後,當即哭倒在地,然後就說出了那句在各種史書中廣泛記載的話:

“恨我非男子,不能救舅家!”

當時嚇得她父親竇毅忙捂住她的口。

卻不想天意難測,這個自恨非男子的小小人兒在日後果然得以複了仇,她的夫婿李淵最終奪取了隋室江山,也算是幫她曲線報了國仇和家恨。

前麵我們說過,當時的人們極為重視門第和家庭出身,貴族往往通過相互聯姻,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增強自己家族的勢力。

於是竇毅的這個千金就成為了眾相追逐的目標。

之所以如此,就因為老竇既是宇文泰的北魏政權裏的大人物,又與當朝皇帝宇文泰是兒女親家。

當年在竇小姐擇婿時,王孫貴胄幾乎要把竇家的門檻踏穿。

最後花落李家。

婚前,竇氏是個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婚後,也是個人見人誇的賢妻良母;而且特別講孝道,婆婆病了,日夜守候在床前端湯送藥,甚至十天半個月都衣不解帶,而且態度非常好,沒有一句怨言。

竇氏還寫得一手好書法,不但讀過《禮記》、《詩經》、《孝經》、《列女傳》等書,還對音樂很愛好,懂一些音律,且精於刺繡女紅。

可惜竇氏命薄,沒等到李淵建立唐朝,在45歲那年,就拋下自己的丈夫和兒女,早早的離開了人世。

李淵三兒子之死的謎案

在從宮廷侍衛到地方為官期間,史書上也沒記載李淵有什麽大的英雄事跡,他的最大作為就是娶了神武肅公竇毅的女兒為妻。

這一段良緣讓李淵連得四男一女:長子名李建成,次子名李世民,三子名李玄霸,四子名李元吉;他們那唯一的女兒嫁給了後來戰績不凡、有著諸多傳奇故事的少年英雄柴紹,柴紹是臨汾人,年少時做過“太子千牛備身”。

在這四個兒子中,除了第三個兒子李玄霸幼年夭折外,其餘三個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均大名鼎鼎,廣見於各種經傳。

當然,和同時代很多富貴男人一樣,李淵也有好幾個如夫人,她們也為李淵生兒育女,隻不過沒怎麽成氣候,正史極少提到。

其中有個姓萬的妾,為李淵生了一個叫李智雲的兒子,在未成年時就不幸死去了,當然他屬於非正常死亡,而且他的大哥和四哥還被認為是直接的罪魁禍首。那麽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我們以後再說。

史上被忽悠最厲害的虛構形象——李元霸

這裏需要說的倒是李淵的第三個兒子。

他的名字叫李玄霸。

李玄霸就是在《隋唐演義》和《說唐》這類評書裏麵出現的那個“隋唐第一好漢”的李元霸。

其實,評書裏麵的李元霸,隻是一個文學形象。

曆史上的李玄霸,十四歲的時候就死掉了,他老爸後來在晉陽起兵,根本就沒參加。

也就是說,《說唐》等評書裏的那個“隋唐第一好漢”,其實是說書人塑造的一個英雄人物,隻不過附著在李玄霸的身上罷了。

故事裏麵的事總是熱鬧極了。

可是十四歲的李玄霸就在原籍病故了,這是正史裏麵一再記載的;那麽後來所謂的李玄霸一係列熱鬧的故事,不知是從什麽樣的依據而來?嘻嘻。

無非是附會捏造,整個就一噱頭而已。

但對於真實的李智雲卻略而不談,這裏麵到底有什麽樣的玄機呢?我們能否最終破解它?

好,讓我們努力開始這次的大唐王朝的疑案之旅。

李淵的育子之道,就是發揚鮮卑族重武輕文的傳統,以至於後來李世民回憶說:“朕少不學問,唯好弓馬,少尚威武,不精學業。”

注意一個細節:公元 613 年,43 歲的李淵被授任為衛尉少卿,具體工作內容就是負責京師的兵器和兵器庫,並且在隋煬帝第二次遠征高麗時承擔監管向東北前線(今遼寧省)運送軍需之責。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以後要用得著哦。

四、史上最牛開國皇帝的新奇對比

李淵與史上最牛皇帝們的對比

同樣作為開國皇帝,李淵卻從來沒有劉邦、朱元璋、趙匡胤們的風光,更沒有受到他們那麽多的讚揚和肯定,對李淵更多的是毀譽。

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這裏麵到底是什麽樣的玄機?

我們先來對比一下——

宋太祖趙匡胤:

雖也是生於豪貴家庭,但家道中落,一切得自力更生。靠著自己的苦苦打拚,他終於從一個普通士兵直升到殿前點檢。幾乎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他少年時代即雄心勃勃,曾經自比李世民;並且新婚燕爾就放棄舒適生活而投軍效力,以實現自己不甘於平庸的誌向。

始皇帝秦瀛政:

他是生於富貴,長於富貴,可惜大權旁落,整天生活在政治陰謀中,雖有做王侯將相的種係,卻也得自力更生。但他的最終成為中國首位大一統皇帝的輝煌,還是源於其不凡的追求。

明太祖朱元璋:

學齡時做放牛娃,青少年時期則作小和尚,苦大仇深,貧下中農的家庭出身,絕對的無產階級,幾乎是中國所有開國皇帝當中處境最悲慘的,不要說沒有什麽關係網,就連吃飯都成問題,他是命裏注定更得自力更生的一個。但他在衣食溫飽之後,沒有小富即安。其終成一代雄主偉業,這背後最終起作用仍是他的雄心大誌。

西漢高祖劉邦:

響當當的無人不知的泗水亭長。雖然這個泗水亭長無人不知,但那其實全是因為此後劉邦做了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否則泗水亭長算什麽呢?一個連副科級都算不上的小幹部。

可是,劉邦有一點,他雖然出身與王侯將相,都是無有種係焉;

但他一直極其強烈地想當王侯將相,甚至是稱帝。

史書明確記載過,他渴望如同秦始皇一樣風光,“大丈夫應當如是”的感歎,讓人千年後猶能感覺到其之雄心野心。

很多史料上都寫過這樣的一個有趣味的故事。

劉邦早在做泗水亭長的時候,曾經因公來過鹹陽,那個時候他偶然間見到了當時還活著的始皇帝在九霄樓上飲酒取樂。那一種風光旖旎的盛舉,當時就讓他十分地“癆饞”,請注意這兩個字,他的羨慕已經達於最高限,以至於成病,所以才有了這個詞;甚至於暗暗發誓:“大丈夫應當如是!”當有一天他的夢想成了真,於是這句暗暗發的誓詞也就無人不知了。

大人物沒有秘密

公元前206年10月,在秦王朝最末一年的最末一日,攻入武關後的沛公劉邦用了張良之計,攻入城中。這個時候,趙高已死,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的最後一個皇帝子嬰在大勢已去的無限悲愴淒涼中,不得不明智地捧了國璽、兵符、節仗,俯身站在鹹陽城門外,在落日的餘暉裏,向沛公劉邦屈膝請降。

在沛公劉邦接過玉璽的一瞬間,這個曾經一統天下的輝煌而短暫的王朝也就隨之無言地宣告結束了。

這一幕應該是真實的,雖然它早已過去了幾千年,但是曆史永遠記下了這一幕。隻不過這樣的一幕經常會重演,雖然主角和背景常換常新,但內容卻驚人的相似。這不,不久以後,我們今天正在說道說道的主人公李淵,就在隋都長安也上演了差不多的一幕。

這一幕過後,劉邦與子嬰一同並馬偕入鹹陽城門,但一進了城,劉邦就派人把子嬰監管起來,可卻並不殺他;聰明的劉邦可不想讓自己背負一個弑君的惡名,千古流傳。接著劉邦馬上就趕往他曾無限向往豔羨的富麗堂皇金碧輝煌豪華壯觀的阿房宮。

但據現代的一位專家考證說,阿房宮並不存在,它隻是當時國家建議部的一個計劃,雖然有圖紙,甚至於還有一個開始施工的底子,可是並沒有真正建成。

所以劉邦奔向阿旁宮的說法就應該是不能成立的。

這就是曆史。

曆史總是這樣,當一些事是我們一再地自以為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卻突然有一天,被證明其實是完全相反的。

好了,此說能否成立,我們暫且不討論,但劉邦奔向那他曾為之苦苦奮鬥的皇家那豪華宮殿卻應該是不爭的。

曆史就是這樣,它存在著種種可能,一切都不能加以絕對化,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的不確定性!

當任何人對於一個史實,給出一個絕對的肯定說法時,那都是偽科學和反科學的。

不管劉邦此人如何被人說長道短,但他終歸還是一個有著強烈雄心壯誌的人,哪怕這種雄心壯誌因為不是那麽正大光明,不是那麽讓人敢恭維,而常常被人譏諷。

我們說了這麽多史上牛得不能再牛的開國皇帝出身,隻是想在對比中總結了一下,雖然家庭出身各不相同,但他們有著共同特點,那就是少壯即有雄心,甚至於野心勃勃。

而唐高祖李淵呢?

他的家庭出身是這樣的:生於貴胄之家,而且是顯赫世家的大貴族——王公貴胄;自己也是高幹;而且關係網強大,可以說是朝廷有人好做官,屬於王侯將相有其種的那類幸運兒。

然而,一千多年以來,他在兒子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的盛名下,卻顯得黯然失色。後世的人們言唐帝,必首稱唐太宗,比如那個廣為傳誦的名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就更進一步深化了這一傾向。

甚至於唐高祖李淵,是否為大唐帝國的開創者。這一點都存在著巨大的爭議。

而一千多年來,與之同步的評價是:李淵的胸無大誌,李淵的平平庸庸,以及好酒色,沒有正義感,不分忠奸善惡,既沒有創業的雄心也沒有創業的才幹等等,等等,等等。

因此在這方麵,李淵就和中國曆史上所有的開國皇帝都不一樣,以至於到了今天,成為一個千古疑案,今天讓我們試著來解散一下這重重的迷霧。

五、解讀李淵的兩個重要卻被忽略的符號

無數版本說李淵

關於李淵,一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版本,一個是說他胸無大誌,另一個則說他極有雄心,隻不過是韜光養晦。

這前一個版本主要是在早些年,各種史書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大大貶低李淵同誌,目的是為了抬高李世民同學。

最典型的說法就是:

按照新、舊《唐書》和司馬光《資治通鑒》的傳統說法,李淵是一個碌碌無能之輩,而且暮氣沉沉,胸無大誌。相反,他的次子李世民則被說成是一位高超的軍事領袖:有魄力,有進取心,英明天聰。

也就是說:

李淵嗜酒好色、昏庸無能;而李世民雄才大略,成就一朝江山社稷。

簡單一句話:

兒子打江山,老子坐天下。

史學家總是美化得江山皇帝,原因不必解釋,所謂成者王侯敗者。

但是事情就是這麽簡單的嗎?而且李淵是一個成功得江山的皇帝,那麽到底為什麽他還會這樣受到貶損呢?到底是誰在幕後操縱著這一切?我們以後來試著破解這個千古謎案吧。

也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現如今給曆史翻案成風,一定要把以前黑的全說成白的,白的全說成黑的,以此來顯示自己多麽的高深多麽的與眾不同,於是乎,李淵同誌就得益於這一大好的人文氣候,終於翻案了。

最典型的說法就是:

諸位諸位,不要說老李是酒色之徒,殊不知,李淵真正是一個膽略超群、富有權謀的政治家。他不僅善於把握時機開創了一代帝業,而且目光遠大,在政治上積極進取,奠定了大唐帝國的基業。

作為輝煌燦爛的唐帝國的奠基人,李淵不僅具備我國曆史上所有創業者的傑出政治才幹和膽識,而且還擁有很多優秀的政治家品格。

於是乎,李世民同學又被一些曆史學家貶得一塌糊塗。

隨著這兩種版本的盛行,很快第三種版本就出場了,這第三種版本會怎麽樣說,不用我羅嗦,你一猜就可以知道,肯定是同時肯定了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倆,用時下流行的詞語表達方式,可以這樣表述:說這父子兩人“都他媽的特別牛,而且不是一般的牛”。

嘻嘻,相信不久以後第四種版本也將誕生,它會是什麽樣子的呢,簡單的很,再對這父子倆來一個同時否定就是了。唉,可憐到第五個版本要出台的時候,不知道將是以何種說法來嘩眾取寵了。

總之我們暫且不管李淵是如何樣的人,但他終究還是站在了曆史的製高點上,成為千古不滅的風雲人物。

那麽這裏麵到底有什麽玄機?我們暫且不說,在這裏我們要繼續給大家講故事。

解讀李淵的兩個重要卻被忽略的符號

故事應該怎麽樣講呢?

需要尋找一個話題。

有人說李淵這個名字就很有意思,因為這個“淵”與“冤”諧音,而終李淵自出場成名以來,一千多年了,也確實是有太多被人誤解處,於是就有一說,說李淵的確是冤,比竇娥還冤!

有什麽冤枉呢?

最大冤枉處就在於:李淵和李世民之間,到底是誰打江山誰享其成?

凡此等等這些問題。

其實解讀一個曆史人物,應該從他的所作所為入手,那麽具體到李淵,他一出場,其實就有兩個重大的卻經常被人忽略的曆史事件。

它們是需要我們來重視的。

這兩個曆史事件就是:

楊玄感造反。

煬帝北巡雁門遇戰禍。

這是破解李淵其人的兩個重要符號。

好了,這也成了我們故事開講的最好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