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計殺

李淵起兵的準備引發了什麽人的疑心?是隋煬帝安排的兩個親信王威、高君雅嗎?

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老爸是在這時候出場的嗎?他叫什麽名字?他在當時都做了些什麽事?

為什麽說“晉祠禱雨”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它到底是什麽人發起的?

最後找死的是什麽人?

關鍵時刻,是什麽人向李淵告了密?

落入圈套後,當然有一場好戲。但是結果誰勝誰負呢?

空城計是用來對付突厥的,它是李淵還是李世民策劃的?史實是什麽樣的?為什麽史書要那樣記載?

一、武則天之父武士彠開唐立國中鮮為人知的作用

疑心

李淵起兵的準備,正在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進行著。李淵還派親信李思行去長安作間諜工作,搜集情報,隨時隨地,觀察代王楊侑的動靜。

王威、高君雅也不是好匆悠的,他們看到李淵大肆招兵,很快就懷疑李淵有不軌之意圖了。

他們把這個疑惑對武士彠說了:

“長孫順德、劉弘基二人都是逃避征役、亡命在此地的三侍之官,罪該處死,怎麽能統兵?”

前麵我們說過,劉弘基曾做過右勳侍,長孫順德也做過右勳衛,他二人本在煬帝左右,隻因煬帝出征遼東,二人不願隨行,於是逃亡在晉陽,暫作了一個外鄉寓客。

李世民的長孫皇後可是非常有名的,她的父親就是右驍衛將軍長孫晟。而長孫順德正是長孫晟的族弟,還記得我們前麵說過嗎?

此次他們奉令,幫著一同募兵,顯然形跡可疑。且陸續募入的兵士,全歸他們兩人統帶,並不見派屬他將。

王威於就去問武士彠,因為他是行軍司鎧。

可這時的武士彠,早就是李淵的風險投資人之一了,兩個人此刻是同呼吸共命運,可是他們兩個笨蛋根本不知道。

武士彠在開唐立國中鮮為人知的作用

武士彠係山西文水人,他一生最大的成功就在生了一個實在了不得的女兒——武則天,要知道他可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老爸啊。隻是這時,武則天還不知道在哪裏魂遊呢。

老武本是李淵心腹,曾經勸過李淵興兵舉義。

武士彠出身寒微,後來因為善於經營,就發了大財,整個一暴發戶。

錢是大大地有了,隻是光有錢沒地位,時間長了也感覺不妙。

於是他到處請人吃飯喝酒,到處放糖衣炮彈拉關係,結交上層權貴,拉攏社會名流。

但與李淵的結交,還真不是他主動找來的,而是李老大自己找上門,而且還是親自出馬,特地去拜訪,簡直有點三顧的味道。

原因很簡單,前麵我們知道李淵交好裴同誌的動機吧?那麽他現在如此待見武士彠也不必奇怪,人家太有錢了。

而武士彠當然早想攀李淵這根高枝,兩人各有所需,一拍即合,相見恨晚,一下子就親密得不得了。

於是李淵很快就從武士彠那裏,獲得了大把大把的銀子,錢多好辦事。

而武士彠花得心裏高興,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投資項目,雖然是風險投資,但是一旦成功,那獲取的暴利,可是多得驚人呢!

現在,舉事一開始,武士彠就被任命為行軍司鎧參軍,主管兵器的保管和後勤保障工作。

讓老武搞後勤,真算是找對人了,絕配!

武士彠本來最想的事情就是當官,如今受到李淵器重,激動得手舞足蹈,笑得合不攏嘴。

現在,一見王威來問他,武士彠當然找盡理由代李淵辯解。

可王威腦子一根筋,繼續說什麽:

“就算你說的在理,現在別的事且不必論,隻是這個長孫順德和劉弘基,本是朝廷逃犯,奈何令他統兵?我現在就打算以此為借口,把他們抓起來,收審!”

武士彠何等精明,一邊裝得與他們一條心似的,一邊卻把他們倆的想法,巧妙地給徹底打消了。

武士彠是怎麽樣做的呢?

他巧妙地說:

“這兩個人都是唐公的門下客,若把他們收審,唐公必定會出來反對,引起一個大糾紛了,我的哥倆個啊,你們豈不是自尋煩惱嗎?”

王威等人,聽後頓時呆了,如同一個撒了氣的皮球,蔫頭耷拉腦地作罷了。

可這兩個人並不甘心,雖然沒再想去抓人,卻在策劃著更大的陰謀。

全在意料中,他們前腳剛走,武士彠就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李淵,並提醒他特別要注意這兩人的最新動向。

打草驚蛇了!

這時還有個小故事,也和武士彠有關。

留守司兵本是個小幹部,一個叫田德平就是這樣的小幹部,可是他卻在想大事:打算勸王威等人調查一下招募兵丁的情況。

怎麽樣?他想的這個事,夠大的吧!

而田德平也在向王、高兩人告發前,先去找武士彠商量。

看來武士彠同學的人際關係確實搞得好啊,誰都喜歡和他說心裏話。

武同學聽了,這樣說:“現在晉陽的討捕之兵,全都隸屬於唐公負責,王威、高君雅雖是副留守,也不過是空有其名,隻是寄身在唐公這裏罷了,即便你去告發,他們又能怎麽樣呢?哥們,為了你好,還是不要惹火上身了!”

田德平也作罷了。

田德平好是鬱悶啊,人微言輕,又有什麽辦法呢?

這裏高君雅和王威又在一起密談。

高君雅的意思是找機會收拾李淵。

不能明著來,那就來陰的。

找死

恰好晉陽遇大旱,李淵打算到晉祠禱雨,此前數日,他就下令齋戒。

在各國曆史上,求雨都是件大事。

在中國社會,一般在地方上的祠堂進行,作為一方的行政長官,李淵肯定要到場。而且按慣例,也不能帶太多的兵來。

王威以為,這下子時機終於到了,於是就和高君雅謀劃定了——

到時候,在晉祠周邊伏下一支軍隊,來個突然襲擊,然後李淵豈就不是他們案板上的肉了嗎……

可是王威、高君雅兩個人的如意算盤,打著打著,就碰到了難題。

什麽難題呢?

手裏沒兵!

晉陽城內的兵,絕大多數是轄屬於李淵麾下,他們是沒有權力來驅遣調動的。

怎麽辦?

沒奈何,王威、高君雅兩個人隻好去找晉陽鄉長劉世龍,讓他招集鄉兵,準備埋伏在晉祠,乘機刺殺李淵。

不想,他們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

老劉表麵上滿口答應,假裝的!

暗地裏卻一溜煙的,先跑去向李淵告密了。

其實劉世龍,也早就是李淵的人了。

等一下,在《資治通鑒》等很多史書裏,都寫道,此時的晉陽鄉長名叫劉世龍,而且這個人為此次活動的成敗關鍵。

但在《新唐書》等另外一些史書裏則記載說,這時的晉陽鄉長,名叫劉義節。

此人和老武同學差不多,也是個首富,有大錢的主兒。開始由裴寂引薦他和李淵認識,當然他同時又與王威、高君雅也關係不錯。隻不過暗中他和李淵的關係是最鐵的。

再等一下,還有一個大大的疑點呢。

《資治通鑒》是這樣記載的:

當時晉陽鄉長劉世龍密告李淵,他的話是這樣說的:

“王威、高君雅想去晉祠祈雨,這樣做是於您極為不利的。”

請注意,在這話語裏明確出了一個細節:那就是所謂的晉祠祈雨,是王威和高君雅兩個人的提議。

我個人以為,這樣的細節才是最符合曆史真實的,請想:

明明是王威、高君雅兩個人整天處心積慮地想算計死李淵,他們自然是要留心一切機會。如果沒有機會,他們就自己創造機會。而在當時的情景下,時間非常緊急,根本不可能允許他們從容等待機會,於是他們緊緊抓住了大旱這件事,自己創造了機會。

還請注意一個,前麵說到,王威、高君雅利用的就是,李淵作為一方的行政長官,必須要到場這一慣例,決定發動突然襲擊。

而且權威史書《二十四史》也這樣記載:

副留守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見兵大集,疑有變,謀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

晉陽的局勢越來越緊張了,李淵決定搶先動手。

至此,很多史書都這樣說,李淵召李世民來商議。

李世民說:“這兩人的死期到了,兒正要除此二人,他們卻自來尋死,真正湊巧!”

話中殺氣騰騰。

不過這也讓人感覺疑惑,似乎此時充其量僅僅不過一個李淵副手、而且年齡才十七八歲的李世民,已然是全局的掌舵者,由他來安排布置著一步步的行動計劃,並且握有決定權;而此時真正有其名也有其實的李淵倒像是他的副手。

令人費解啊。

有鄉長劉龍者,晉陽之富人也。先與宮監裴寂引之謁帝,帝雖知其微細,亦接待之,以招客。君雅又與龍相善,龍感帝恩眄,竊知雅等密意,具以啟聞。帝謂龍曰:“此輩下愚,暗於時事,同惡違眾,必自斃也。然卿能相報,深有至誠。幸勿有多言,我為之所。”

——起居注·卷一

我們注意到,在這裏說“自取其亡”一語的,正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世民同學在當時地位還要居於其兄李建成之下,哪裏能越得過李淵呢?所以說,如此大計由他來定奪,顯得實在太牽強。

繼續講故事:

然後李世民和李淵秘密商定好了對策。

行動開始了。

二、李淵麵目可憎的一幕

落入圈套

五月十四日夜裏,李淵派李世民率兵埋伏在晉陽宮城的外麵。

同時,他還特意通知王威、高君雅兩人,明日一早到蒞事堂開會,

五月甲子(即十五日)早晨,李淵與王威、高君雅坐在一起處理政務。

忽然間,隻見劉文靜在前麵引路,領著開陽府司馬胙城人劉政會,闖了進來。

兩個人立在廳堂上,聲稱有重大機密事情需要稟報。

李淵用眼睛示意王威等人取狀紙看。

完全不知情的王威,當即就命劉政會把狀子呈上來。

不料,劉政會不給!

而且還大聲地說什麽:“告發的是副留守的事,隻有唐公才能看。”

李淵的表演功夫也是一流的,他佯作吃驚地說:“不會吧,難道有這樣的事?”

於是他親自從劉政會手裏,接過狀子。

然後他認真地看了狀子,才說:

“大家知道狀子上寫的是什麽嗎?上麵寫的正是: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暗中引導突厥來入寇啊!唉,王威啊,高君雅啊,你們怎麽能暗中勾引突厥人來入侵呢!?”

李淵邊說邊把狀子遞給了王威,一副憤怒不已的樣子。

王威不待看完,就火冒三丈:“什麽人敢這樣誣陷我們兩人?”

高君雅挽捋起衣袖大罵道:“哼,那用說,一定是造反的人要殺我們故意設的套。向天發誓,我們倆絕對不是叛徒!”

李淵冷笑道:“叛徒不叛徒的,也得審審你們兩人才能知道。”

王威和高君雅知道大事不妙,當即一塊奔出堂外。

這時李世民已經在大路上布滿了軍隊,他們剛一出門,外麵就已環繞而來重重兵士。一個束發金冠的少年,當中指揮,不用說他就是李世民。

哪裏跑?!

李世民戎服跨馬,指揮劉文靜和劉弘基、長孫順德等人一起,將王威、高君雅抓起來投進監獄。

那就好象老鷹抓小雞一樣的容易。

李淵隨後公開宣布起兵。

文武官員,齊聲響應李淵起兵的號召,紛紛表示,願意聽從李淵的調遣。

空城計

五月丙寅(即十七日),突厥幾萬兵馬居然真的來侵犯晉陽了。

李淵命令裴寂等人率兵防備,分頭埋伏。

接下來,他來了個險的:

竟然把各城門都打開。

李淵難道也要玩一把諸葛亮的空城計?

與諸葛亮不同的是,突厥人沒有看見李淵在城樓上輕撫一曲,曲韻悠揚,琴音不亂。

他們見到的,隻是四麵城門,一個個大開著,一眼就能看到城裏麵;城樓上,不見旗幟,也不見人影。

突厥兵直闖進外城,卻見內城門也是一樣的洞開著,不由得相顧驚愕,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弄不清楚是怎麽回事。

太奇怪了呀!

突厥人不知虛實,不敢進入。喧嘩了一陣子,竟引兵退出城去。

李淵這才又關上了城門,調兵遣將。

真可以說是天助李淵。

李淵關上城門,立刻就將王威、高君雅,綁到鬧市口,對無數圍觀百姓,以及士兵們說:

“開始的時候,有人告王威、高君雅兩人暗中勾結突厥來犯我境,我還不相信,如今果然如此!”

然後,他指著被綁著那兩個大倒黴蛋又說:

“諸位,召寇攻城,即此兩人!你們大家說說,他們應該不應該斬首啊?”

立刻,一齊聲地應著:該斬。

“遂殺之以起兵。”

——《起居注》

因為百姓士兵們都以為確實是王威、高君雅把突厥人招來的。

一聲號炮,兩顆血淋淋的首級,墮落地上。想必這兩個人實在太倒黴,否則何以劉政會這邊剛剛按照李大人的計劃,一誣告他們引突厥入侵,那邊竟然立刻就弄假成真了?

李淵將兩人的首級,高懸示眾。

一時間,大快人心。

李淵還自己此舉美其名曰:為平民憤。

第二天,突厥兵又來攻城。

李淵的部將王康達率領一千餘人出戰,結果全部戰死,城中人心驚惶。

情況非常嚴峻,如果與突厥兵正麵交鋒,肯定不是對手;而如此不戰,又怕突厥兵殺人搶掠,這可如何是好?

李淵就是李淵,他自有應付的絕妙好計:疑兵計。

注意啊,又是一個疑兵計。

前麵在雁門關事件中,已經用過了這個計謀了。

李淵在夜裏派軍隊悄悄出城,早晨則張旗嗚鼓地從別的道路上開回來,好象是援軍來到了一樣。

這下子,果然讓突厥兵鬧起懸心來,因為與李淵交過手,知道他的厲害,現在摸不清他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是不敢輕舉妄動的。

然後他們在城外逗留了兩天,大肆搶掠了一通,就回去了。

李淵又贏了。

雖然城外居民,有的被搶了東西,可是城內百姓卻不損分毫。

我們再來破解這個迷霧

城中轉危為安,士兵和百姓們,好一通熱烈慶賀歡騰。

而在野史故事中又把功勞歸了李世民,說什麽正是他想了一計,“夜遣將士潛行出城,待至天曉,卻張旗鳴鼓,喊呐前來。突厥兵疑為援兵,竟爾退走。”

好了,我們對這個大事件中的小事件做一個回顧,把其中的疑惑處指出來,破解破解:

我們還看到,繼前麵的招兵買馬這類積極行動之後,接下來,李淵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清洗他班子中的不穩定分子——他們就是來監視他的兩個副手王威和高君雅。

到這裏,《劍橋中國隋唐史》指出,並不是如同傳統說法裏,廣泛傳說的那樣,是這兩個倒黴鬼在自己找死。

《劍橋中國隋唐史》說的事實是這樣的:

李淵曾經利用他們暫時離開太原的時機,為自己征募了大量的兵馬,但李淵同學認為這兩個楊廣派來的特工,肯定會對他的招兵買馬起疑,並且還會向隋帝報告。

因此,李淵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召到太原來以後,在五月十五日借口這兩個副手,暗中勾結突厥人入寇太原地區而逮捕和殺害了他們。

但在正史和《資治通鑒》裏,總是把這次行動歸功於李世民。

這個傳說有一千多年了。

但溫大雅指出,逮捕這兩個副手的軍隊實際上正是受李淵和他的另外兩個兒子指揮的。

一個可存疑處,請注意!

另外,李淵在殺這兩個倒黴鬼的時候,顯得麵目可憎,他在公眾場合陳述對這兩人的欲加之罪時,明擺著是在強詞奪理。

城內兵數無幾,已喪千人。軍民見此勢,私有危懼,皆疑王威、君雅召而至焉,恨之愈切。帝神色自若,歡甚於常,顧謂官僚曰:“當今天下賊盜,十室而九,稱帝圖王,專城據郡。孤荷文皇殊寵,思報厚恩,欲與諸賢立功王室。適欲起兵,威、雅沮眾,深相猜忌,密構異謀,欲加之罪。疑其私通境外。豈謂係之二日(甲子是十五日丙寅是十七日),突厥果入太原。此殆天心為孤罰罪,非天意也,何?而至天既為孤遣來,還應為孤令去。彼若不去,當為諸軍遣之,無為慮也。”

——起居注·卷一

具體的過程,在前麵我們講過,大致就是那樣,但其中,我在這裏強調幾個細節,那就是李淵的這一番說詞,我特意強調一下,李淵的陳詞過程強詞奪理,麵目可憎。

好了,且不管是誰的功勞,總之在大業十三年(617)五月,李淵終於如願地殺掉了太原副留守王同誌和高同誌。一年以後,李淵將如願地即了皇帝位,成為了李唐王朝的第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