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二天——準確地說,是同一天午後。

亂奘操控著陸地巡洋艦行駛在通往信州的高速公路上。

誌村沙枝子坐副駕駛座。

“您有沒有聽說過屍解仙?”

用過遲來的早餐,沙枝子問了這麽一句話。

亂奘在心中翻來覆去地琢磨。

仙人也分三六九等。好比《抱樸子》[1]中就將仙分成了三類:天仙、地仙與屍解仙[2]。屍解仙的等級最低。

“屍解仙”就是因修行不足而無法以肉身登仙,死後才以魂魄狀態成仙。據說,他們留下的肉身幾乎可以一直維持生時的模樣。

不過,關於屍解仙的說法形形色色。

有人認為屍解仙不會留下肉身,甚至有人不認可這一級仙人的存在。

《抱樸子》雖被視為仙道聖典,但其作者也並非仙人。誰都無法斷定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沙枝子稱,她的父親丈太郎好像變成了某種類似屍解仙的東西。

沙枝子本人對仙道並無興趣,隻是因為父親丈太郎對其有所研究,所以她聽過“屍解仙”之類的詞語。

自從十年前母親去世,她便與父親分開生活,她平時住在東京,每年見父親的次數屈指可數。

沙枝子之所以知道亂奘這個人,也是因為三年前丈太郎拜訪亂奘的時候,順路去她家坐了坐,碰巧聊起他。

四天前,沙枝子接到一個叫石塚勇二的人打來的電話,石塚說丈太郎病倒了。

父親在下安曇野市的安曇原高原建了一間小屋,平時就住在那裏。

據說丈太郎仰麵倒在小屋上方的草地上,不省人事。是石塚發現了他。

丈太郎還有氣,隻是昏迷不醒。石塚把人抱進小屋,並聯係了沙枝子。

沙枝子連忙請假趕往下安曇野市。丈太郎由石塚守著。石塚是本地報紙《安曇野日報》的雇員,幾年前,他去誌村丈太郎的小屋采訪,聊得十分投機,後來也時不時地過來坐坐,所以他見過沙枝子幾回。

“你說丈太郎先生平時一個人住?”亂奘問道。

他兩眼盯著前方,陸地巡洋艦已駛過大月市。

“是的。”沙枝子回答。

小貓沙門睡在她膝頭。美麗的純黑毛發在沙枝子懷中微微起伏。它比普通的貓小上兩圈,卻是如假包換的成體。

“他到底是做什麽工作的?”

“幫雜誌寫寫關於動物的文章,拍拍照片什麽的……但一年到頭應該也沒幾次。”

“能養活自己嗎?”

“積雪化了還能種種地。簡單種點自己吃的蔬菜還是不成問題的。他好像還動用了母親的人壽保險賠款和離職獎金補貼生活。而且他也到了拿養老金的年紀,不過數額不大就是了——”

“離職獎金?”

“他在十年前——也就是我母親去世的那一年,辭掉了工作。那年我剛高中畢業。”

“那他原來是做什麽的?”

“在環境廳的鳥獸保護科。”沙枝子垂下眼眸。

陸地巡洋艦快開到甲府市了。富士山的雪峰聳立於左側的群山之中,前方則是赤石山脈與八嶽連峰。

甲府盆地已是新綠盡染。

“找醫生看過沒有?”

“找了。”

“醫生怎麽說?”

“醫生一來,父親就恢複正常了,甚至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

“醫生說,他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要看也得找精神科醫生。”

“嗬……”

“可醫生前腳剛走,他後腳就睡著了。醫生在的時候,好像也是別的什麽東西在操縱他說話。其餘的時間就一直睡著——”

“所以你懷疑他成了屍解仙?”

“嗯。”

亂奘心想,他是不是被什麽東西附身了?很有可能。

“還有一件事——”沙枝子欲言又止。

亂奘沒有催促,沉默不語。

過了一會兒,她終於下定決心,開口說道:“——他好像一到夜裏就會出去。”

“……”

“第二天早上一看,他的嘴邊都是血。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天,所以我第三天晚上過去看了看,發現小屋窗戶開著,人卻不在**。過了半個多小時,他回來了,手上提著一隻血淋淋的兔子。隻見他往床邊的窗框一坐,在我眼前啃咬那隻兔子,然後……”

沙枝子停頓片刻,語氣驟變。

“——然後他朝我撲來,想要侵犯我。”

“什麽?”

“我激烈反抗,他就突然老實了。那天算是熬過去了,可是再這麽下去,我就不敢陪著他了。這時我才想起了您——”

“知道你父親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對仙道感興趣的嗎?”

“興趣是早就有了,但實際修仙是從十年前進山的時候開始的。”

“哦……”

“求您救救他吧,現在那玩意不是我父親!”

“我就是為這個來的。雖然沒什麽把握,但我會全力一試。”

“如果您要錢的話,我也有一些積蓄,可能不太多……”

“嗯,錢是要收的,畢竟是工作。不過這事得等工作完成之後再說。別看我這副樣子,我可從來沒有提前收過女人的錢。比起這個——你知道昨晚那群人是什麽來頭嗎?”

“不知道。如果他們是來找碴的……我父親倒是經常被本地獵人騷擾。”沙枝子將烏黑的眸子轉向一旁的亂奘。

一小時後,陸地巡洋艦從諏訪市的出口下了高速,開上20號國道,向鹽尻市進發。

在開往鹽尻市的途中右轉,深入森林公路。

這是一條自下安曇野市直通諏訪市的翻山森林公路。安曇原高原就在半路上,靠近下安曇野市的一側。

注釋:

[1]《抱樸子》是晉代葛洪編著的一部道教典籍。抱樸子內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

[2]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土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