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漢賢良諫阻皇帝 王巨君韜光養晦

1

那時,前涼州刺史杜鄴,也對皇帝親信駙馬都尉董賢等佞臣,放縱外戚新貴為非作歹,橫征暴斂百姓,禍害朝廷十分痛恨。

見皇帝下旨,征求對朝政的意見,杜鄴遂以賢良方正的身份,回答皇帝的策問,諷喻規勸劉欣說道:

“陛下啊:

臣聽說陽尊陰卑,是上天之道。因而男子即便卑賤,仍然各自是本家之陽;女子即便尊貴,仍然是本國之陰。

因此,禮教明確規定‘三從’的內容,即令有文王之母的盛德,也必須依附於兒子。

從前,鄭伯放任自己的母親薑氏對幼子的溺愛,終於釀成共叔段篡國的大禍。

周襄王內迫於母親惠後的壓力,而終於遭受流亡鄭國的危難。

漢朝興起,呂太後把朝廷大權,私自把皇權交給她的親屬,幾乎動搖了大漢江山社稷。

臣看陛下登基之初,力求節儉克已,持身以正,想要效法武帝、宣帝,欲振興天下,開創新的局麵。

然而到了如今,祥瑞並沒有應驗降臨,反而發生了日食、地震等天象變異。

黎民百姓都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時刻擔心災難的降臨。

考察《春秋》記載的災異,大多是以景象所指示的含意,作為明確的語言,來警告世人的。

日食頻現,充分表明陽已經被暗陰所侵犯。陰為坤,坤被用來表示地,所以稱‘坤’為‘土’,為‘母’,以安靜閑適為美德。

發生地震,就是陰氣失控,不遵循常軌的證明。

天象的占驗情況,是如此的明顯。臣豈敢不向陛下直言此事呢?

從前,曾參請問孔聖人,盲目聽從父命,是否可算孝順的道理。

孔聖人憤怒地斥責曾參說道:‘如果連是非都不分,這能夠算是什麽話呢?’

孔子讚揚閔子騫守禮,不苟且聽從父母的命令,所行之事沒有非理的,所以別人無法離間,他與父母及親人的良好關係。

而今諸外戚家的兄弟子侄,不管是賢能還是敗類,都能夠在宮廷中任職,分布重要位置,已經嚴重地違背了任人唯賢的宗旨,阻隔了賢才上進之路,招惹天下怨恨。

他們或者掌管禁衛,或者率軍屯駐,恩寵集中於一家。越來越顯貴的聲勢,世所罕見,世所罕聞。

如今,甚至發展到了,朝廷同時設立兩個大司馬、兩個大將軍官職,這樣極端不正常的情況出現。

古時的皇甫雖強盛,三桓雖勢大,魯國雖建立三軍,然而與今天的皇親國戚相比而言,就已經要算是遜色多了!

就在皇帝陛下拜大司馬、大將軍官職的當天,太陽昏暗,陰氣沉沉,發生日食,這是陛下所親眼所見的。由此可見,天地神靈,已經非常震怒。

不前不後,在朝廷拜官的關鍵時刻,太空就發生日食,說明陛下太過謙遜,不敢專斷獨行,不隻一次地隻知道順承皇太太後的旨意。

臣私下以為,皇太太後所說的話,陛下無不聽從,皇太太後所要求的東西,陛下無不滿足,陛下已經完全沒有了作為一個君王,應該具有的權威和決斷的美德。

外戚中犯有罪惡、觸犯國法的,居然也不受法律的製裁;沒有功勞、沒有能力的,居然也全都加封官職爵位,完全違背了祖宗規矩。

這類事情逐漸發展加劇,越積越多,致使尾大不掉,公平公正盡失,陛下的過失,正在於此。

今天,臣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想講清陛下這些過失,就是想使聖明的天子能夠醒悟,及時改正。

過去被詩人所抨擊、被《春秋》所譏諷的,正是這類現象,恐怕不是針對其他事情。

由後世來看,前代發生的事情,會忿怒憂鬱地指摘他們的錯誤。

等到輪到自己去做,就不能像照鏡子一樣,看見自己的過失,自以為合適,其實計策早已經失誤了。

但願陛下能夠更加精誠治國,回顧即位之初的所作所為,大展宏圖,每件事都參考遵照古代的規定原則來處理,以滿足下民的心願。

如此,則黎民百姓無不喜悅,上帝和眾神靈也會收回他們的怒氣。

為什麽陛下要疑心,吉祥福祿不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降臨聖朝呢?”

前涼州刺史杜鄴的話,針砭時弊,發人深省,指斥朝廷的種種弊病。

劉欣聞奏,果然很不高興,當著駙馬都尉董賢之麵,大怒著斥責杜鄴說道:

“杜鄴這個惡賊,真是一個迂腐可笑的家夥!言談之間,盡說些不切實際的話語,不知所雲。他一心向著太皇太後陛下,侮慢皇帝,其心可誅。

這個惡賊,懂得些什麽呢?我們大漢朝廷講究以孝治國。皇太太後陛下英明善斷,朕聽從皇太太後陛下之言,正是體貼孝順的表現,乃治國的大義。

難道朕繼位以來,隻有過失,沒有絲毫的功績嗎?為什麽你這個老家夥,要把朕說得如此不堪呢?”

駙馬都尉董賢聽了,急忙說道:

“陛下英明!臣私下擔心,恐怕杜鄴是受了太皇太後陛下的指使,陛下不能不多加提防,萬萬小心!”

“董卿言之有理!這些惡賊,隻知道諂媚太皇太後陛下,哪裏把朕看在眼裏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把杜鄴這個奸賊的奏章,給朕丟到角落裏去。”

劉欣一下子拒絕了接受前涼州刺史杜鄴任人唯賢,清廉吏治的建議。

不久,劉欣又開始憂慮日食再次降臨。

劉欣遂下旨,用公車,重新征召前大司徒孔光,回到朝廷,準備向孔光谘詢,有關日食之事,商討破解應對之法。

不久,劉欣重新授任孔光為光祿大夫,官秩中二千石,任給事中,備皇帝谘詢。

光祿大夫孔光的地位,僅次於大司徒王嘉。

大臣們心裏都十分清楚皇帝這樣做的目的,私下裏談論說道:

“陛下親信佞臣,並不能重用孔光大人。尊崇孔光大人的舉動,不過是想以此來體現自己對賢才、老臣的尊重,以掩人耳目,規避大臣對皇帝任人唯親的諷喻。對於國事,有什麽裨益呢?”

對於皇帝的舉措,大臣們更加失望。

2

當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時,前大司馬王莽,因為堅持禮製禮法原則,觸怒了皇帝和皇帝祖母帝太太後傅太後,而被劉欣所貶,逼回到了王莽的新都封國隱居。

返回南陽郡的新都封國後,王莽十分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知道自己觸怒了皇帝老大,已經惹下了滔天大禍。

於是,王莽就開始韜光養晦,潛藏行跡。他閉門不出,以縱情酒色、享樂遊玩來自娛,也不拜見賓客,處處低調行事,以求自保。

不久,陪同自己的娘親王靜煙,在京師長安居住的二兒子王獲,闖下了滔天大禍。

因自己的家奴王凱冒犯自己,二兒子王獲一怒之下,殺死了家奴王凱,而觸犯了朝廷王法。

在新都封國裏休養生息、力求自保的王莽,聽到二兒子王獲殺害家奴王凱的消息,心裏十分震驚。

此時,王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害怕陷入朝廷的羅網之中。

王莽立即回信,嚴厲地責備自己的二兒子王獲,痛恨王獲觸犯國法,給父母惹事,命令王獲自殺,向皇帝和天下人謝罪。

王獲愧悔不安,後悔莫及,深知父親王莽和自己的王氏家族的艱難處境,知道父親以及自己的家族已經無法拯救自己,遂自殺謝罪。

消息傳遍全國,大漢朝廷官吏百姓,都感動涕零,異口同聲地讚揚王莽說道:

“新都侯遵紀守法,大義滅親的行為,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如此公正無私、一心為國,不徇情枉法的大臣,哪裏才能夠找到呢?

可歎陛下昏聵懦弱,沒有眼力,竟然連這樣忠心耿耿的大臣,也棄之不用,實在可惜!”

消息傳到劉欣耳朵裏,劉欣大為震撼,越發感受到了王莽死而不僵的影響。

王莽在自己的新都封國裏,前前後後,整整居住了三年之久的時間。

眼見大漢朝政日非,政事混亂,生靈塗炭,全國官吏百姓,無不思念當初王莽擔任大司馬,輔佐朝政時立下的赫赫功績和盛大恩惠。

京師長安三輔和地方郡國的官吏百姓,紛紛上書皇帝請願,為王莽呼冤申雪。

先先後後,數以百計。

王莽深知劉欣猜忌的個性,更加戰戰兢兢,擔心再次遭到皇帝的打擊。

王莽委婉地表達自己心意,希望百姓不要上書皇帝,訴說自己當年的貢獻,但無濟於事,隻好更加低調地行事。

到了本年,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之時,前大司徒孔光,已經被皇帝召回朝廷任職,擔任光祿大夫。

而周護、宋崇等賢良方正,著名士大夫,也被公車特征,召集到京師長安,參與議論朝政。

在朝廷對策時,周護、宋崇等賢良方正,著名士大夫,都不約而同、異口同聲地頌揚王莽當初的功德,稱讚王莽的才幹品德,為王莽辯冤。

劉欣見此,更加疑慮不安。

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這一年,太皇太後王政君,已經是七十多歲高齡,垂垂老也。

太皇太後年紀越發老邁,希望能有一個說得上話的至親之人,留在自己的身邊的侍候。

漢朝廷的文武大臣們,感激太皇太後一向的恩德,同情太皇太後的處境,紛紛上書劉欣,請求皇帝下旨,將王莽召回京師長安,侍候太皇太後。

各方壓力,越來越大,劉欣漸漸無法抵禦。

恰在此時,安插在王莽身邊的密探丁寧,也送來了奏章,向劉欣密報。

丁寧聲稱道:

“陛下:

新都侯大人沉迷酒色,已經意誌消沉,胸無大誌了。不值得陛下憂慮。”

劉欣聽後,稍稍放心。

於是,劉欣決定做些讓步,召回新都侯王莽,以撫慰太皇太後陛下的心。

3

可是,王莽的功勞和才幹太過突出,當初又一直堅持禮製禮法原則,不肯屈服於自己。

劉欣還是對王莽心有忌憚,擔心王家死灰複燃,依然對王莽非常不放心。

於是,劉欣親自下旨,召回安插在王莽身邊的密探丁寧等,詢問王莽的詳情。

密使丁寧,以幹練聰明、忠心耿耿著稱。

得到皇帝的密旨,丁寧急急忙忙從新都封國所在的南陽郡,秘密趕回京師長安,向皇帝匯報王莽的表現。

“朕交給你的任務,完成得怎麽樣啊?”

精神疲憊,臉色潮紅的劉欣,在陰森森的密室裏,摒開隨從肉墩等侍衛,親自與密使丁寧談著話。

“請陛下放心,新都侯大人在封國裏很是循規蹈矩,沒有違法亂紀的舉動。

三年時間,他除了天天與女人娛樂嬉戲,縱情酒色以外,一直規規矩矩地呆在他的新都封地裏,沒有外出。

新都侯大人既沒有去交接賓客,也沒有與二千石的官吏,著名的士大夫,以及與南陽附近的侯王們有什麽交往。”

密使丁寧看著多疑多病的皇帝,十分謹慎、小心,他戰戰兢兢,十分詳細地向皇帝匯報著。

“那新都侯大人平時都幹些什麽事情啊?有些什麽特殊愛好沒有啊?”

劉欣對密使丁寧的回答似乎並不滿意。

“稟告陛下:

新都侯大人吃了大虧以後,如今已經淡泊名利。他一天不是讀讀書,做做書籍蠹蟲,就是飲酒作樂、縱情聲色而已,並沒有什麽異常行為。”

密使丁寧看出了皇帝心中的疑慮,繼續匯報道。

“不瞞陛下,新都侯大人雖然已經人到中年,但精力依然十分旺盛。

他晚上常常夜以繼日地讀書,白天常常與懷能等美女們廝混在一起,酗酒作樂。

三年來,新都侯大人成績顯著,瞞著前新都侯大人的夫人,娶了好幾個美麗妻妾,共生了兩個私生兒子,好幾個私生女兒。

就在不久,他的第九個私生女兒王紫,才剛剛降生,還在繈褓之中。”密使丁寧不敢對皇帝有一點隱瞞,詳詳細細地匯報道。

“那就好。那就好。哎,這朕就放心了。

怎麽老天爺那麽不長眼睛呢?一個老家夥,就要入土的老朽了,也讓他妻妾成堆,兒女成群!而朕呢,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劉欣長歎了一口氣,不禁想到傅皇後、董淑妃等妃嬪,一直都沒有身孕,自己還沒有一個子嗣,來承繼帝位。

考察完王莽在新都封國的表現以後,劉欣稍稍放心了一些,對密使丁寧說道:

“王莽這個老家夥,還算識時務,還算老實,沒有與地方官吏,豪族大姓和侯王們交往勾結,與朕作對。”

既然劉欣心裏最擔心的事情,王莽都沒有觸犯,劉欣稍稍安心,決定放王莽一馬。

劉欣終於做出讓步。

不久,劉欣下旨,征召新都侯王莽以及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師長安,命令他們到長樂宮,去侍奉太皇太後。

自此,王莽重新返回了京師長安的府邸。

回京以後,王莽不敢告訴自己的妻子王靜煙,自己在封國納妾生子的情況,將在封地裏所娶的妻妾和她們所生的兒女,統統留在了自己的新都封國裏,秘密派人照管,沒有帶到京師長安。

4

王莽終於如願以償,回到了久別的京師長安,回到京師自己的新都侯侯爵府邸。

新都侯侯爵夫人王靜煙,聽到丈夫即將回家,早已經抱著幼小的女兒王嬿,率領著一家老小,望眼欲穿地站在侯爵府大門口,迎接丈夫王莽。

看見丈夫王莽的影子,王靜煙就抱著小女兒王嬿撲了上去。

夫妻一見麵,就擁抱在一起,抽泣流淚,孩子們也跟著大哭了起來。

王靜煙雖人到中年,依然風韻猶存,但難掩臉上的悲傷和淒涼,顯得異常憔悴。

看著丈夫兩鬢斑白的麵容,想起被逼而死的二兒子王獲,王靜煙悲從中來,終於忍不住大哭了起來。

王莽忍住悲傷,急忙安慰妻子王靜煙道:

“靜煙,不要哭不要哭!孩子們都看著呢,不要把嬿兒嚇著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都會好起來的!”

看著妻子王靜煙憔悴的容顏,王莽一陣心疼,一陣內疚,一陣愧悔,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留在新都封國裏,孤獨無靠的小妻和幼小無助的兒女。

妻子王靜煙依然悲戚不已,孩子們也跟著哭聲一片。王莽有些煩惱起來,急忙大聲對妻子王靜煙說道:

“靜煙,你就不要哭了吧!你把孩子們也惹哭了啊!巨君還要到未央宮、長樂宮裏,去拜見皇帝和太皇太後陛下謝恩呢!

要不是太皇太後陛下開恩,巨君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夠回到京師呢!

你快進屋去,給皇帝和太皇太後陛下準備禮物吧!

給太皇太後陛下的禮物,要豐盛貴重一些。太皇太後陛下身邊侍候的人多,我們欠太皇太後陛下的恩惠又太多,今後還會求著太皇太後陛下呢!

不要太小氣了,讓太皇太後陛下的身邊人,小瞧了我們新都府裏的人。”王莽忍住悲傷,吩咐妻子王靜煙道。

妻子王靜煙忍住痛苦和悲傷,帶著女兒王嬿走了進去,為皇帝和太皇太後準備禮物。

孩子們也擁著自己的父親王莽,走進了屋裏。

5

王莽回到長安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急忙忙地攜帶貴重禮物,前往未央宮和長樂宮,去叩見皇帝(哀帝劉欣)與太皇太後,感謝聖恩。

看著憔悴,蒼老,暮氣橫秋,步履蹣跚的王莽,劉欣心裏有些愧疚。

於是,劉欣態度和藹,善言安撫了王莽幾句。

朝見皇帝完畢,王莽又急急忙忙地趕到了長樂宮裏,拜見久別的姑姑太皇太後王政君。

太皇太後王政君看見侄兒王莽回來,感觸良多,又想落淚了。

王莽的兩鬢斑白,眼球更加突出了一些,脊背也更彎曲了一些,沒有從前那樣挺拔了。

從王莽的麵容神態裏,太皇太後依稀看見了自己的兒子劉驁(漢成帝)的影子,禁不住悲從中來。

看見太皇太後傷心,王莽快步上前,為姑姑拭去了眼角的淚痕。

太皇太後揮揮手,摒去了侍候的眾人。胡寶寶、穎兒等侍從們很知趣地躲到了屋外。

太皇太後與王莽,迫不及待地親切交流了起來。

6

“孩子啊,你受苦了。”還是太皇太後王政君首先打破了沉默憂傷的氣氛。

“多謝太皇太後陛下的恩典。要不是太皇太後陛下的鴻恩,侄兒還不能夠回京呢!

臣在新都封國,一直思念著太皇太後陛下,掛念著太皇太後陛下的鳳體健康。

如今,眼見太皇太後陛下一切安康,身體健實,臣心裏就放心了。”王莽流著淚對姑姑說道。

“多謝巨君的掛念。哀家一切都好!哀家就像別人嘴裏詛咒的,是一個老不死的東西,一切好著呢!

哎,隻是,自從你離開後,哀家再也沒有一個說心裏話的人了。”

太皇太後歎息著對王莽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萬壽無疆!太皇太後活著,就是大漢帝國的福分。

有太皇太後的護佑,那就百事安寧。如果太皇太後某一天升天了,不知道那些年紀輕輕的荒唐家夥,會把好好的大漢帝國,糟蹋得像什麽樣子呢!”

王莽感歎道。姑侄倆,不知不覺還是從家事聊到了國事政事。

“如今是皇帝和傅老太婆當家作主,哀家一個即將就木的老太婆,還操什麽空心呢!

況且,就是哀家好心好意地過問一些朝廷之事,人家也未必領情,反而會怪哀家多管閑事呢!”

太皇太後抱怨道。

“太皇太後說得極是!陛下隻管頤養天年就是,讓那些小孩子們去胡搞吧!”王莽也很感慨。

“就是如此!哀家倒要看看,那個癆病鬼和那些忘恩負義的家夥,能夠囂張到幾時。”

太皇太後難忍心中的怨怒。

“太皇太後聖明!保重身體要緊,讓那些自以為是的英明領袖去瞎搞吧,何必操那份閑心呢!”王莽安慰太皇太後道。

“孩子啊,你說的很對。哀家就這樣打算了。巨君啊,你回到了京師,就好好地享受享受生活吧,人生不過幾十年的光景啊!

哀家聽說,長安野外,上林苑等地的風景都十分不錯,京城裏又增加了好幾處味美的餐館。

可惜姑姑幾年來,一直住在深宮裏,不能和巨君一道,出去享受享受,品嚐品嚐那些美味佳肴,體會體會民間百姓的生活。

皇宮裏的膳食,太過精致,皇宮裏的生活,勾心鬥角,太過乏味,老太婆簡直要膩煩死了。

你看你姑姑,很快就老態龍鍾,步履蹣跚,成為了沒有用處的廢物了。”

太皇太後深有感觸地對侄兒王莽說道。

“陛下見教的是。皇帝多疑猜忌,侄兒即使想帶姑姑出宮去逛逛,恐怕也沒有什麽機會了。

要是姑姑喜歡,臣找人偷偷給姑姑帶些點心進來,讓姑姑解解饞。”王莽微笑著對太皇太後王政君許諾道。

太皇太後笑了起來:

“哈哈!還是巨君你這孩子孝順,想得十分周到!哀家早就想像普通百姓那樣,溜出去嚐嚐那些路邊小吃呢!聽宮裏的小宮女穎兒等小家夥說起那些路邊小吃來,哀家常常是饞得要命啊!”

“臣會記住太皇太後陛下的懿旨的。隻是帶進宮裏,恐怕會有些麻煩啊!”王莽有些顧慮。

“巨君放心,哀家到時派中使帶著哀家的手諭,到宮門口去迎接就是了。哀家不過是想嚐嚐鮮罷了!

哀家還沒有衰老到快死的地步,倒想要看看,誰敢在哀家的麵前喋喋不休、說三道四。”

太皇太後又恢複了平日的果斷和自信。

“好的!太皇太後陛下請放心。”王莽答應道。

“巨君啊,多謝你了!孩子啊,你凡事想開些,在家裏好好休息休息,不要和那些人計較。

哀家一直覺得,朝廷沒有用你,簡直是朝廷的一大損失,浪費了你的大好才華。

老太爺是有眼的。哀家並沒有糊塗,隻是冷眼旁觀罷了,這幾年,皇帝陛下和朝中情況,哀家是最了解的。

皇帝陛下一直霜氣橫秋,萎靡不振,病體懨懨的,誰知道將來會如何呢?”

太皇太後話中有話地對王莽說道。

“陛下見教的是。老天爺要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以後的事情,是老天爺管著的,誰能夠說得清呢!好運氣,不可能一直眷顧某個人啊!

打攪陛下這樣久,陛下一定勞累了,臣侄告辭了。陛下多多保重,爭取活過一萬歲。”

王莽笑著向太皇太後告辭道。

“那哀家豈不是真成為了一個老妖怪了嗎?不正成為了老不死的嗎?”太皇太後也打趣道。

“太皇太後是老神仙,老先人,是彭祖下凡呢!”王莽笑盈盈地叩頭而去。

自此,王莽潛龍在淵,在家裏安安靜靜地隱居,休養生息,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7

遭受大臣、外戚嫉恨抨擊的駙馬都尉侍中董賢,其實一刻也沒有閑著。

當初,宜陵侯息夫躬還在世受到皇帝親信之時,有部屬董綺,就向駙馬都尉董賢獻計說道:

“駙馬都尉大人,雖然閣下現在深受皇帝的親信,但寵幸不可侍,必須為大漢帝國,建立赫赫功勳,才能夠長久立足於世。

在下以為,閣下應該建議皇帝,稍稍約束外戚的勢力,為朝廷立下功績,才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

如此,才能最終保證駙馬都尉大人的榮華富貴,高官厚祿,永保終身。”

“董大人言之有理,所謂無功不受祿,董賢虛心接受,一定為國家建立不朽功績。”

駙馬都尉董賢年青聰明,一點就通,馬上稱讚部屬董綺的建議說道。

“董大人:

董賢打算,利用最近發生日食這一天象變異的情況,去阻止傅晏、息夫躬這些家夥獲得朝廷大權的計劃,從而阻止他們實施激怒匈奴汗國、挑動戰爭的計策。

這樣做,就能夠獲得朝廷上下官民的認可,從而牢固董賢掌控的朝廷權力。董大人以為如何呢?”

“駙馬都尉大人高明!

天下官吏百姓,對傅晏、息夫躬這些家夥的怨恨,已經很久很久了。

如果朝廷實施他們的計策,激怒匈奴汗國單於,定然挑起邊塞禍端,擾亂天下。

駙馬都尉大人的計策,可算順應人心,是利國利民的盛舉。”部屬董綺讚賞董賢的計謀道。

“好!就這麽敢!吾意已決!”

說幹就幹,駙馬都尉董賢,很快就將自己的的意見和建議,上奏給了劉欣。

“駙馬都尉大人忠心耿耿,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不避嫌疑,不計較私人恩怨,個人得失,一心為國謀劃,朕十分欣賞,將擇日實施。”

劉欣對心愛臣子董賢的建議,大為讚賞。董賢的建議,很快就發揮了作用。

辛卯日,劉欣下旨,收繳孔鄉候傅晏的印信綬帶,罷免了傅晏的官職,讓傅晏離開朝廷,回到傅晏自己的侯爵宅第去養老。

宜陵侯息夫躬等佞臣,也被皇帝疏遠貶斥,逐回自己的封地。

一招製敵,擊退了自己的勁敵孔鄉候傅晏、宜陵侯息夫躬等,駙馬都尉侍中董賢心裏很是得意,又在思考更大的動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恰在這時,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的正月十七日,劉欣的祖母皇太太後傅氏,因病駕崩了。

劉欣最親愛的親人母親丁氏、祖母傅太後相繼離世,劉欣悲痛欲絕。

劉欣連失最親近的親人,自此之後,對駙馬都尉董賢的眷戀寵愛越深。

劉欣感激祖母傅太後的養育之恩,決心給予撫養自己長大的祖母傅太後以最高的禮儀。

駙馬都尉董賢,時常與劉欣相處,最了解皇帝的心思,遂向劉欣建議道:

“陛下:

皇太太後陛下撫育皇帝,功蓋後世,臣建議,希望能夠讓皇太太後與元帝陛下合葬。

如此,元帝陛下與皇太太後夫妻在地下團聚,定能夠感激陛下的孝順,保佑陛下江山千秋萬代,世世不衰,陛下也將名垂青史。”

董賢的諂媚建議,說中了劉欣心事,劉欣欣然接受,下旨道:

“董卿的建議太好了,深刻理解朕的孝順之情。

茲下旨,將皇太太後陛下靈柩與元帝陛下的靈柩,一道合葬渭陵,稱皇太太後為‘孝元傅皇後’。”

得到皇帝聖旨,有關大臣不敢怠慢,急忙前去料理皇太太後傅太後的後事。

8

“駙馬都尉這個家夥太可惡了!為了諂媚權貴,不惜舍棄國家大義,違背朝廷原則。

哀家才是大漢帝國的太皇太後,百年之後,才有資格與元帝陛下合葬。

那個傅老太婆,算是什麽人呢?她有什麽資格,陪侍元帝陛下呢?”

太皇太後王政君,聞聽駙馬都尉董賢的建議以後,深惡痛疾,大怒著對胡寶寶等親信侍從道。

太皇太後王政君,聞聽早年丈夫的妃嬪傅太後,違背禮製原則,與他的丈夫元帝劉奭,一道合葬渭陵的消息,氣得頭腦發暈。

幾天幾夜,太皇太後王政君都愁悶不已,不進飲食,生了一場重病。王莽聞訊,急忙進宮,安慰姑姑王政君。

太皇太後王政君、王莽姑侄,自此對駙馬都尉董賢恨入骨髓,對董賢的仇恨,再也不能夠消除。

9

駙馬都尉董賢聞訊,擔心不已。

“哎呀!我一時大意,為了體諒陛下的孝順,居然忘記了太皇太後陛下的感受。

這可怎麽是好呢?這可怎麽是好呢?萬一,太皇太後陛下怪罪下來,我董賢豈不是吃不了兜著走嗎?”

駙馬都尉董賢聞之,知道自己得罪了太皇太後陛下和王家人,心裏後悔不已。

“管他的呢!如今是皇帝陛下當家作主,太皇太後陛下不過是行將入土的老太婆,其奈我何呢?”

仗著皇帝的寵愛,董賢有恃無恐,安慰自己道,漸漸也就把太皇太後的仇恨淡忘了。

太皇太後王政君,原來本是漢元帝劉奭的正妻皇後。按照大漢朝廷的禮製禮法規矩,隻有作為正妻皇後的王政君,百年之後,才有資格與自己的丈夫漢元帝劉奭合葬。

自此之後,太皇太後以及王氏家族,與董賢和劉欣及其外戚家族,結下了難以破解的深仇大恨。

10

那時,大司徒(丞相)王嘉,見駙馬都尉董賢,彈劾傅晏、息夫躬等人起了作用,也決心痛打落水狗。

大司徒王嘉於是與禦史大夫賈延一道,再次上奏皇帝,彈劾傅晏以及黨羽息夫躬、孫寵等人的罪過。

劉欣於是不僅下旨罷免了息夫躬、孫寵等佞臣的官職,把他們遣回封國,而且,還下旨罷黜了傅晏、息夫躬、孫寵的黨羽侍中、諸曹、黃門郎等數十人,以滿足駙馬都尉董賢、大司徒王嘉等臣僚的心意。

10

看見皇帝罷黜了傅晏、息夫躬、孫寵等佞臣,朝廷上下為之一振。

諫議大夫鮑宣適時上書,讚揚劉欣的英明舉動,並建議皇帝除惡務盡,罷黜駙馬都尉董賢等佞臣道:

“陛下啊:

最近您的英明的舉措,令朝廷煥然一新。陛下把上天當作父親,把大地當作母親來侍奉,把人民當作兒女來撫養,實屬聖明睿智,有先賢的氣度。

自陛下即位以來,上天就缺少光明,大地經常發生震動,百姓也流傳訛言,互相驚擾。

而今,元旦年月日‘三始’之時,就發生了一次日食,實在令人畏懼。

小民在平常元旦之日,尚且害怕毀壞器物,何況發生日食之時,所引起的驚恐不安呢!

陛下深刻地在內心反省和責備自己,避開正殿,舉薦直言之士,征求對過失的批評,罷黜斥退外戚,以及皇帝身邊白吃飯不幹事的人,征召任命孔光大人為光祿大夫,察覺了孫寵、息夫躬等奸佞的罪惡和過失,把他們免官遣回封國,予以嚴懲。

看見陛下一係列撥亂反正的光輝舉措,民心一致,大家無不歡天喜地。

天人同心,人心歡悅了,則天心的憤怒,自然而然就會化解。

然而,二月十六日那一天,天空依然出現了白氣侵犯太陽,天氣連陰不雨的情況。

這充分表明,天下尚有憂愁怨恨,糾結在一起,還沒有化解,百姓的心中,還有怨氣憤怒,也沒有平息。

臣以為,這些都集中在駙馬都尉董賢的身上。

侍中、駙馬都尉董賢,本來就與陛下沒有絲毫的親戚關係。

可是,憑著侍中、駙馬都尉董賢的媚色和巧言阿諛,卻博取了陛下的無盡歡心。

陛下對董賢的賞賜沒有限度,差不多竭盡了朝廷府庫的積藏,違背了朝廷的規矩和法令,令人心不服。

陛下合並三座宅第,賜給董賢,還認為規模太小,不足以顯示皇恩浩**。

於是,陛下又下旨拆除宮廷的暴室,來擴充董賢的宅第的麵積。

董賢和他的父親,居然可以坐著支使天子的使者;朝廷的將作大匠,居然會為董賢徹夜不停地修建宅第;就連夜間為董賢巡邏的吏卒,居然也都得到了朝廷的賞賜。

就連董賢家祭掃祖墳和舉行聚會所需要的物資,都由皇宮太官供應。

各地官吏百姓的貢獻,百姓賣兒賣女的錢財,本應當是用來奉養一位君主,表達對君王的忠心的。而今,反而全到了董賢的家裏。

這難道是天心和民意,能夠容忍的嗎?

微臣深知,天意不可以長久地背逆,民意不可以長久地欺騙。

常言道,你聚斂了財富,你就聚斂了仇恨。

微臣擔心,陛下對董賢如此厚待,如此寵愛,反而可能會聚集天下人的仇恨,最終會因此而害了董賢!

臣以為,如果陛下真要憐惜愛護董賢,應該為他向天下百姓謝罪,解除天下官吏百姓,對董賢的仇視才是。

隻有罷免董賢的官職,將董賢遣回他自己的封國,沒收陛下所賜的禦用器具,以歸還皇帝,才能夠緩解天下人的不平和怨恨。

微臣深知,隻有這樣做,才有可能保全董賢父子兄弟子侄的性命和榮華富貴。

不然的話,作為全國官吏百姓都非常仇恨嫉妒的人,人民公敵,董賢怎麽可能獲得長久的安寧,最終保全自己和家族呢?

微臣以為,陛下應該親賢遠佞,清明吏治。

孫寵、息夫躬等奸佞,擅權誤國,禍國殃民,擾亂朝綱,也不應該再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封國,應該全部免去他們的封地,以向天下人表示陛下徹底改過自新的決心。

希望陛下能夠重新征召何武、師丹、彭宣、傅喜等忠臣賢良士大夫進朝,輔佐皇帝。

使官吏百姓,看到一個全新明朗的局麵,以順應天意,建立大政,開始複興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雖然諫議大夫大人對董卿有些偏見,但他的分析透徹明白,反應了人心民意。朕已經感受到了輿論的強大壓力,怎麽能夠不開始警覺呢?

為了緩解臣民的不滿離心情緒,朕還是采納一些諫議大夫大人的建議吧!”

讀到諫議大夫鮑宣親賢遠佞的建議以後,劉欣深受觸動,思忖道。

不久,劉欣下旨,征召何武、彭宣等賢良士大夫,返回朝廷任職,輔佐朝政,並授任諫議大夫鮑宣為司隸校尉,負責長安三輔的治安秩序等。

有了這些賢良士大夫的輔佐,朝廷的正常局麵勉強得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