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新君繼位混沌沌 外戚爭權亂紛紛

1

很早以前,劉欣還在繈褓之時,就被交給了他的祖母傅太後去親自撫養,與他的親生母親丁氏分開了。

從幼年時代開始,實際上劉欣都一直是由他的祖母傅太後親自撫養培育,才長大成人的。

等到劉欣正式被立為大漢王朝太子以後,成帝劉驁,皇太後王政君,大司馬王莽等,為了防止太子劉欣的外戚,祖母傅太後、母親丁姬等親人,可能對太子劉欣施加影響,漢朝廷就預先采取了嚴厲的隔絕措施。

成帝劉驁下詔,命令劉欣的祖母傅太後,劉欣的親娘丁姬等皇親國戚,統統留居京師長安的定陶國官邸裏,不許無緣無故,不守朝廷法令規矩,肆意溜進太子宮,去與太子劉欣相見。

2

此時,太子劉欣雖然已經十七歲,年紀已經不小,已經長大成人,實際上心智並不成熟。

以前,劉欣一直與傅太後等親人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定陶封國裏。

入居東宮以後,太子劉欣,被迫與自己熟悉親近的定陶親人隔離,常常隻有一個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地獨居於未央宮的東宮之中,與外人隔絕。

劉欣孤獨無助,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經常露出一副可憐兮兮,無人關愛的樣子。

皇太後(王政君),畢竟是一個心地善良慈愛,良心未泯的女人。

看見太子劉欣,獨自居住太子宮,煢煢孑立,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的神態,王政君仁慈心發作,大生哀憐之心。

不久,皇太後王政君就親自向兒子劉驁建議,準備頒布懿旨,允許劉欣的祖母傅太後、以及母親丁姬,每十天時間,去太子宮裏,探望太子劉欣一次。

劉驁卻對母親王政君的意見有些不滿,心有異議,堅決不同意娘親的意見和建議。

可是,娘親皇太後王政君,認為斷絕人倫親情,非常不妥,依然堅持自己讓劉欣親人探望劉欣的意見。

見母親王政君執意如此,劉驁也毫不讓步,以不容置疑的語氣,對母親王政君說道:

“母後陛下:

處理國事家事,都應當以國家大義至上。

如今,太子已入繼大宗,承繼正統,成為了帝國的儲君,就是朕的兒子了。

按照宗法禮儀,太子理當以大宗為上,前來長樂宮,奉養太後陛下,不能再顧念他原來的定陶骨肉親人了。”

皇太後王政君,雖然也認為從宗法禮製原則來說,兒子的看法很對,不好反駁。

但王政君又不忍心太子劉欣與自己的親人隔絕,鬱鬱寡歡過日,擔心久而久之,劉欣心生怨恨,因此生病,就十分和藹地向兒子劉驁解釋說道:

“皇帝啊,你說得很對!娘也明白,以國家大義至上這個道理。

娘聽說,太子小時候,是由他的祖母傅太後,抱養長大成人的。太子與自己的祖母傅太後,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

現在,娘允許傅太後,到太子宮去探望探望太子,不過是以乳娘的恩情,對待定陶太後而已。

娘私下以為,宮中都是陛下的耳目。娘親這樣做,不足以造成什麽妨礙的。陛下啊,你就不要擔心了啊!”

劉驁想了想,不敢違背娘親王政君之意,隻得勉強表示讚同說道:

“母後陛下所說,很有道理!如果朕太過寡情絕情,有傷皇帝的慈悲和英明,恐怕弄巧成拙,引起欣兒的不滿和怨恨。

朕一向孝順,怎麽敢於拒絕娘親的意見呢?

看在母後的麵子上,朕就答應這樣做吧!朕實在不希望,太子與傅家、丁家,一直藕斷絲連、瓜葛不清。”

“陛下如此善解人意,娘就放心了!”皇太後王政君讚揚劉驁道。

於是,劉驁下旨道:

“太後陛下仁慈,洪恩浩**。

看太子年青無依,實勘哀憐,茲令傅太後一人,可以常常到太子的府邸,去探望教導太子。

太子之生母丁姬等,在太子幼小之時,就沒有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也不曾親自撫養過太子。

因此,丁姬已經自動失去了一個做母親的資格。

茲令丁姬等親屬,不得私自前往太子宮,去看望誤導太子,以免太子產生怨恨之意。欽此!”

劉欣的祖母傅太後,母親丁姬等戚屬,對劉驁絕情絕義的舉動,深惡痛絕,恨恨不已。

祖母傅太後,母親丁姬等劉欣戚屬,對劉驁的無情決定,越發產生了不滿和怨恨。

3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初八,大漢朝廷舉行盛大隆重的新君繼位儀式。

十八歲的皇太子劉欣,正式入繼大宗,作為成帝劉驁的嗣子,即大漢皇帝之位。

即位以後,劉欣首先率領文武百官,前去拜謁了漢高祖劉邦的祭廟,舉行了入繼大宗,即位皇帝的一係列莊嚴隆重的儀式。

新君劉欣頒布聖旨,尊皇太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後,尊趙皇後(趙飛燕)為皇太後,並大赦天下。

4

此時的新君劉欣,雖然年紀輕輕,見識不多,沒有理政經驗,但一即位,也很想勵精圖治,有所作為,改變漢成帝劉驁當政之時,漢王朝朝政積弊甚深的局麵。

即位之初,劉欣重用賢明大臣大司馬王莽,大司徒孔光等,並親自垂範,厲行節儉,減省各項費用,政事由自己去裁決、處理。

一時間,大漢朝廷煥然一新,顯露出了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朝廷內外的官吏百姓,一致認為,太皇太後王政君大公無私,摒棄私人怨恨,慧眼識英雄,為大漢朝廷選拔了一個中興有為之君。

於是,漢朝廷官吏百姓,開始把興利除弊,複興大漢,恢複公平公正的希望,寄托在新皇帝劉欣的身上。

天下百姓,都盼望著大漢朝廷的國家運轉,能夠重新步入正軌,天下大治。

然而,好景不長。

不久,新君劉欣與王氏家族等皇親國戚的蜜月,就很快過去了。

入繼大宗的年輕皇帝劉欣,不久就發現,複興大漢的理想,與維護皇權、爭權奪利的現實的路程,是那樣遙遠。

很快,新皇帝就與以太皇太後王政君,大司馬王莽為首的王氏家族等皇親國戚,以及朝廷中文武大臣等,發生了公開的矛盾衝突。

而且,這種矛盾衝突,日益尖銳激烈,也日趨公開化、擴大化。

5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北方大地,已經進入炎炎夏日,開始熾熱。

大漢朝廷裏,新舊權貴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也日趨激烈。

登基不過一月光景,雄心勃勃的大漢王朝年青皇帝劉欣,就從剛剛即位的興奮、喜悅和躊躇滿誌中,慢慢地冷靜了下來。

劉欣開始看清楚,大漢朝中冷酷尖銳的現實。

每天的例行朝會結束以後,劉欣常常一個人,獨坐在未央宮的皇帝龍椅上,悶悶不樂、呆呆地沉思。

這個十八歲左右的年輕皇帝,擔任著一個龐大而又古老的大漢帝國的掌舵人,開始感覺經驗不足,力不從心。

然而,崇高無上的皇帝位置,肩上肩負的重大責任,迫使這個年青,根基尚淺的幼稚皇帝,不得不思考著窘迫的現實問題,謀劃著破解的方法來。

“朕如今才終於發現,皇帝寶座,並不是朕原來想象中那樣,美好神聖,那樣高不可攀,那樣好坐好玩啊!

朕並不是可以隨心所欲,恣意掌權,聖旨一出,就一呼百應,有令必遵啊!

何時何刻,朕才能夠大展宏圖,展翅高飛,掙脫權臣的束縛,一施胸中的抱負呢?

如今,我們這個古老、威嚴的大漢帝國,已是百病纏身,千瘡百孔,積聚著太多的矛盾和弊端,有一種夕陽西下,大廈將傾的感覺。

朕這個新皇帝,如果不能夠奮發向上,有所作為,會不會成為一個亡國之君,遭人千古唾罵呢?”

想到這裏,年青的皇帝劉欣心裏,越發焦慮不安,煩心不已。

“土地兼並,日益嚴重;朝廷賦稅,日趨枯竭;家族豪強,橫行天下;皇親國戚,貪婪無度;朝廷百官,爭權奪利;貪官汙吏,無人製約;盜賊匪徒,橫行無忌;天災人禍,多年不斷;小民忐忑,人心惶惶。

小民百姓的苦難怨恨,與抗暴叛逆的舉動,交相糾結,此起彼伏。

朕真有些一籌莫展,無能為力啊!

朕究竟應該依靠誰,應該從何處著手,去治愈沉屙的大漢帝國,拯救萬千多災多難的善良百姓呢?”

內心那種強烈的末世的焦慮和恐懼,湧上心頭,劉欣更加坐臥不安,心緒不寧。

“更加要命的是,不僅僅是太皇太後製約著朕,大司馬、大司徒、禦史大夫這些三公權臣,也處處掣肘著朕,妨礙著朕實施治國的雄才偉略。

朕雖然號稱堂堂的大漢皇帝,當國掌權,但朕的實際權利,究竟有多大呢?

朕這個皇帝,登基已經一月有餘,為什麽卻要整天無所事事地呆在寶座之上,處處受人掣肘,受製於人呢?

想到這些嚴峻的問題,朕的心裏,怎麽能夠不憤懣,不怨恨呢?”

想到太皇太後的壓力,大司馬王莽、大司徒孔光等三公大臣的頤指氣使,甚至不把自己這個年青新皇帝,放在眼裏的蔑視態度,劉欣的不滿、怨恨,就油然而生,日趨強烈。

“朕多麽渴望,能夠真正掌控著大漢朝廷所有的大權,當一個貨真價實,堯舜一般的,能夠揚名立萬,流芳百世的聖君、賢帝啊!

可是誰,能夠輔佐朕,幫助朕,完成這些宏圖偉業,實現帝國的複興,光宗耀祖呢?”

想起殘酷的現實,劉欣越發沮喪不已。

“現在的朝中,究竟誰是皇帝,誰是老大呢?在大司馬、大司徒這些老家夥的眼裏,還有朕這個皇帝嗎?

朕既然是堂堂的大漢皇帝,為什麽要處處聽命於他人,受人掣肘呢?

朕可不甘心做一個傀儡,一個昏君。

朕為什麽就不能夠想盡千方百計,去做一個當家作主,名垂青史的真正皇帝呢?”

年輕的皇帝劉欣,就這樣懶洋洋地斜坐在未央宮的皇帝寶座上,有些百無聊賴,焦慮憤懣地想著自己的心事。

往日活潑愛玩的年青皇帝劉欣,吩咐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憂心忡忡,鬱鬱寡歡起來。

6

劉欣的身材高大,體形瘦削,模樣英俊,膚色紅潤細膩,稚嫩秀美,帶點病怏怏的柔美感覺。

他不時對著禦案上擺放的銅鏡,摸摸自己的高鼻梁,揉揉自己的俊美臉蛋,有些唯我獨尊、我見猶憐的感覺。

看著銅鏡中自己瘦弱英俊的靚麗麵容,劉欣似乎有些孤芳自賞,翻來覆去地把弄撫摸著透亮的銅鏡,獨自欣賞著自己俊美的容貌。

就這樣憂愁、焦慮地想了一會,劉欣更加牢騷滿腹,怨怒不止。

7

登基之時,就被太皇太後調到新皇帝身邊,侍候新君劉欣的小黃門肉墩,此時已經成為了劉欣最寵愛、最喜歡的親信侍臣。

劉欣似乎已經淡忘,小黃門肉墩是曾經侍奉過太皇太後和先帝(劉驁)的舊人。

劉欣似乎已經遺忘了祖母傅太後曾經千叮嚀萬叮囑的,小黃門肉墩,可能是太皇太後和大司馬派來,監視皇帝行動的密探、耳目之類的警告話語。

無人傾聽自己的怨怒,了解自己內心的痛苦和苦悶,劉欣再也忍不住了,不禁對著身邊侍候的侍從小黃門肉墩,小聲嘀咕了起來。

“肉墩啊,你看看,朕整天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哪裏像個名正言順的皇帝呢?

朕不過是一個標準的傀儡罷了!當家作主,複興大漢,安邦定國的夢想,何時才能夠實現呢?”

聽了劉欣牢騷滿腹的話語,劉欣親信的侍臣小黃門肉墩,越發清楚皇帝內心的憤懣和不滿了。

小黃門肉墩不敢胡亂說話,生怕觸怒皇帝和朝中掌權大臣,急忙上前,安慰年青的皇帝道:

“陛下息怒!

小臣私下以為,陛下其實犯不著如此憂慮擔心,操心國家大事。

恕小臣直言,陛下啊,你初登寶座,可能還不十分了解朝廷如今的運轉規矩。

小臣以為,實際上有些事情,陛下大可不必憂心焦慮,操之過急。

據小臣所知,朝廷雖有三公九卿之職,但政事全由英明果斷的大司馬去當家做主,不容旁人參合。”

小黃門肉墩,久在宮廷,完全了解太皇太後為首的王家的勢力,知道大司馬王莽的權力。

小黃門肉墩十分熟悉大漢朝廷的三公九卿製度,了解大漢朝廷的文武百官,大多聽從太皇太後和大司馬王莽號令的現實。

所以,小黃門肉墩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地,為新皇帝劉欣解釋說道。

不想,劉欣聽了小黃門肉墩的解釋以後,心裏更加不滿怨恨了,立即怒氣衝衝地反駁小黃門肉墩道:

“照愛卿這樣解說,那朕這個皇帝,還有什麽用呢?朕這個皇帝,不是成為了一件擺設了嗎?

朕曾經對天發誓,對著祖宗神靈祈禱,要實現武帝、宣帝的中興之夢,做一個造福萬民,福澤萬世的有道明君。

要是像你所說的那樣,朕何時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呢?”

劉欣憤憤不平地對小黃門肉墩抱怨說道。

侍臣小黃門肉墩,故意裝作有些糊塗的樣子。小黃門肉墩假裝不知道皇帝憤怒的原因,繼續小心翼翼,謹小慎微而又十分耐心地,為劉欣解說,勸解劉欣道:

“陛下息怒!小臣真的有些不明白,陛下是因為什麽原因,會如此大動肝火。

小臣私下以為,陛下如今的主要職責,就是接受太皇太後的懿旨,批準大司馬等大臣建議的奏章,然後下旨,命令有關部門,去立即執行就行了。

陛下為什麽不把握年青時候的美好時光,及時行樂,好好享受美好青春,何必去操那麽多空心呢?”

“嗬!嗬!嗬!嗬!那朕這個皇帝,豈不成為了一個傀儡,一件木偶了嗎?

那朕這個皇帝,當起來還有什麽意思呢?”劉欣依然憤懣難平,冷冷地對著侍臣肉墩,大笑了幾聲。

“萬歲英明!小臣還是不解陛下為什麽這麽憤懣。

欲速則不達。小臣私下以為,陛下如今的主要職責和任務,不過就是批‘已閱’‘可’,並蓋上皇帝的禦璽而已。

英明的先帝當年,也是如此生活的。可先帝還不是照樣樂此不疲,過得有滋有味,自得其樂哦!

陛下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哦!陛下樂得自在悠閑,悠哉遊哉,何苦自討苦吃,非要攬事,自己去幹呢?”

侍臣小肉墩微笑著,勸說劉欣道。

“朕可不是先帝!”劉欣話裏有話地對侍臣小黃門肉墩說道。

“陛下英明睿智,敢於擔當,希望有所作為,不想做一個庸庸碌碌的昏君,小臣佩服不已!

小臣小時候就生活在民間,曾經聽說過許許多多的鄉下俗語,喻世明言,想說給陛下聽聽。但願聰明的陛下,能夠從中領悟一些。

俗言‘心急吃不得熱豆腐。’

獵人有言,‘一隻翅膀還沒有長硬的雄鷹,草率地離開巢穴,想四處自由翱翔,就是最善於飛翔的母親,最終也隻能夠眼睜睜地看著它的孩子,墜入山崖摔死!’”

侍臣肉墩用一句句隱晦含蓄的話語,再次警戒、提醒著年青的皇帝劉欣道。

劉欣十分聰明敏感,聽了侍臣肉墩警醒的話語以後,突然大徹大悟。

劉欣的背心一陣冰涼,他惕然警覺,仿佛突然間清醒了過來,急忙說道:

“多謝愛卿的善意提醒!朕知道怎麽辦了。你下去吧,讓朕一個人好好想想。”

8

實際上,劉欣心裏,其實也十分清楚,王氏家族根深葉茂,黨羽眾多。

要想從以太皇太後,大司馬王莽為首的王氏家族手中,收回朝廷的權力,著實不易。

王氏家族掌權日久,積怨甚多,他們為了自保,也不敢輕易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手中掌控的朝廷權力。

可是,他們越是這樣,有些倔脾氣的劉欣,就越加不服氣。劉欣越想有所作為,收回權貴手中的權力,親掌大漢帝國大權,轟轟烈烈地做一番大事業。

自從登上帝位的那一天起,劉欣就無時無刻不在幻想,怎樣重樹皇帝的威嚴,做個呼風喚雨,一呼百應,永垂千古的有道明君。

與侍臣肉墩閑聊了幾句以後,劉欣焦慮的心情,平靜了許多。

劉欣揮揮手,示意侍臣小肉墩下去歇息。

小肉墩理解皇帝的心情,乖乖地退了下去。

然後,劉欣推開禦案上重重疊疊的奏章,用手撐著雙頰,對著銅鏡,又獨自沉思起來。

9

“陛下,大司馬大人覲見!”

劉欣鬱悶難解,剛剛舒心了一會,突然聽見親信侍臣小黃門肉墩的稟告,不自覺地皺了一下眉頭,就想叫小黃門肉墩,借故拒絕大司馬王莽的求見。

不想這時,一個精明幹練的中年大臣,已經步履匆匆地闖進未央宮內殿來。

“陛下:

臣大司馬莽,求見皇帝,有要事相奏!”大司馬王莽恭恭敬敬地向劉欣行禮道。

“大司馬大人免禮!請坐!請坐!”劉欣耐住不高興的性子,客氣地指了指身旁的位置道。

“多謝陛下隆恩!

請問陛下,最近身體可好,天氣惡劣炎熱,陛下在宮中可否適應?

如今先帝去世不久,國事繁多,百姓不安,天下不寧,陛下一心一意操勞國事,殫精竭慮批閱奏章,可要注意龍體,不要累壞了身體。”

大司馬王莽,看了看劉欣有些慍怒不快的臉神,誠懇關切地勸劉欣道。

“多謝大司馬大人的掛念和安慰!朕一向安好,身體倍棒,胃口特好,吃飯倍香!

朝廷有大司馬大人以及三公九卿諸位大臣賢良的襄助,有太皇太後陛下的英明領導,朕十分愜意舒心!

朕的一切,都來自於太皇太後陛下和大司馬大人的恩賜,朕一直感激不盡,常思報答。

大司馬大人一心為公,德高望重,深孚眾望,是朕的股肱之臣,朕一直敬慕不已。

請問大司馬大人,你今天急急忙忙地進宮,有何要事,想要啟奏呢?”

劉欣按捺住心中的憤懣,故作客氣,急急地問大司馬王莽道。

“陛下不要著急!臣莽此次進宮,的確有一件十分緊要的事情,要與陛下商討。

如今,大漢宗室,已達十萬餘眾,人口數量龐大。諸皇親國戚的家眷奴仆,也是數不勝數。

蠻夷又不斷擾亂邊廷,軍隊所費甚多,宮廷開支也日益膨脹,賞賜無度。

權貴豪族的蔭複戶越來越多,土地兼並嚴重,朝廷賦稅嚴重減少,國庫、內庫,也一直入不敷出,難以為繼。

而物價飛漲,民貧國窮,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百姓負擔十分沉重。

臣莽蒙陛下信任,擔當眾臣領袖,一想到這些窘困的大事,沒有一日,不憂心如焚,寢食不寧。

臣常常冥思苦想,在探索治國良策,希望根除漢朝廷麵臨的種種危機。

前段時間,臣等一直忙於處理先帝後事和陛下登基大典之事,沒有一絲一毫的空閑,一直茫無頭緒。

如今,臣等才緩過起來,有了一些頭緒,準備立即著手,解決這些緊要急迫的問題。

而要解決這些大事,都必須仰仗太皇太後陛下和皇帝陛下的大力支持才行。

所以,臣忙完手中的國家大事之後,就匆匆進宮,與陛下探討這些當務之急的大事,與陛下探討尋找一下,處理這些大事的妙計良策!”

王莽侃侃而談,對劉欣言道。

“大司馬大人:

朕剛剛繼位,對國事還不是十分熟悉,要讓朕拿主意,朕實在愧不敢當。

此等大事,請大司馬大人先與三公九卿和太皇太後陛下討論,然後交於眾臣實施就行,不必與朕討論協商。”

劉欣難掩心中的惱怒憤懣,推脫自己的責任,簡要吩咐大司馬王莽道。

大司馬王莽,似乎看出了劉欣心中的不快,巴不得皇帝因此答應,急忙順水推舟道:

“陛下:

既然如此,朕就按照聖意,前去會同有關部門大臣,研究實施,然後稟告太皇太後陛下和陛下批準。

臣莽告辭了。”

見新皇帝對國家大事如此漠不關心,滿不在乎的態度,一股無名怒火,湧上心頭,大司馬王莽心中,一陣後悔。

大司馬王莽,害怕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急急忙忙向劉欣告辭出宮,向長樂宮走去。

8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的長樂宮裏,已經充滿了炎熱難耐的氣息。

太皇太後王政君與侄兒大司馬王莽,沒有顧上暑熱難耐的折磨,依然在一心一意地,操勞謀劃著國家大事。

今天,在不知不覺中,姑侄倆閑聊一會日常家事以後,又不由自主地熱烈地聊起了國事。

“巨君啊,朕發現,今天你似乎有些悶悶不樂,不太高興啊!

巨君啊,你心細如發,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皇帝最近,似乎有些不對勁,不再那麽聽話孝順了啊!

最近,朝廷處理有關陛下這個新皇帝的祖母和母親等親人的宗法禮製關係的問題,陛下似乎對朝廷的處置,和大臣的建議和意見,心有怨言,心裏很不滿意,似乎很有些生氣憋悶啊!

朕私下擔心,皇帝陛下的屁股,還沒有在皇帝寶座上坐熱,就對朝廷政事,心有異議。

一遭皇帝陛下的羽翼長成,恐怕就會更加不理解我們的好心好意,對朕與大司馬產生不滿怨恨,以致做出對我們不利的舉動啊!”

太皇太後王政君,未雨綢繆,思慮悠遠,憂心忡忡地對侄子王莽說道。

“太皇太後憂慮得對。

臣侄今天入宮,與皇帝陛下商討國家大事,就差點吃了皇帝的一個閉門羹。

臣侄以為,陛下雖然年紀輕輕,卻深不可測,不可小覷。

皇帝陛下雖然來自定陶王藩邸,但受到祖母傅太後的熏陶,還是深諳掌權之道啊!

侄兒私下猜想,皇帝陛下發泄自己的不滿,其實是想借這些事件,向太皇太後陛下和侄兒我施加壓力,以便任用自己的外戚親屬親信,去掌管朝廷大權,以達到逐漸收回掌控在我們家族等皇親國戚手中的權力啊!

太皇太後啊,臣以為,我們應該密切關注,年青皇帝下這步棋的目的,究竟是什麽。

臣私下擔心,陛下近期的頻繁舉動,恐怕最終對我們家族不利啊!

為了維護大漢朝廷的安危,我們王家,為朝廷鞠躬盡瘁,竭盡忠誠,貢獻力量,已經達到了四十年之久。

我們怎麽能夠不顧大漢朝廷的祖宗大業,不顧天下黎民蒼生的利益,而選擇急流勇退,心甘情願地向一個乳臭未幹,稚氣未脫的小皇帝,交還手中的權力,任由他們去任人唯親,肆意妄為,胡亂瞎搞呢?

皇帝陛下即位之初,其實就應該十分清楚,如今朝廷麵臨的種種弊端,應該立誌革新弊端為上。

然而如今,陛下除了心急火燎地希望,立即重整皇帝的權威,以便按自己的意願,去攬權、專權,任用自己的親信親屬國戚,去掌權以外,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如何去改革弊端,革新朝政。

天災、土地、賦稅、奴婢、幣製、軍製、邊塞的問題等,是積弊很深,問題越來越嚴重。

陛下對這些當務之急之事,卻不聞不問,似乎與己無關。這是臣深深憂慮的啊!”

大司馬王莽憂心忡忡,心直口快,越說越失望,越說越激憤。

太皇太後(王政君)聽後,十分讚同王莽的意見,回應道:

“哎呀,原來巨君,今天已經去見過皇帝了,也難怪巨君如此不高興。

巨君說得很對!

陛下可能覺得,我們姑侄二人,緊緊抓住大漢朝廷的權力不放,是為了我們王家的利益,損害了他這個皇帝的權力和威嚴啊!

其實,陛下哪裏知道,我們這些長輩的苦衷呢?

陛下可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皇帝陛下哪裏知道,我們並不是為了我們王家的私利,而是為了穩定國家,為了我們大漢社稷的千秋大計啊!

朝廷賢能士大夫的心裏,應該都十分清楚,大漢朝廷如今的真實情形。

皇帝年紀輕輕,辦事沒有經驗,可能會處理不了紛繁複雜的國事。怎麽能夠令人放心呢?

如果任由陛下自己,去當家作主,主持國政,如果處理不力,處理不當,萬一出現重大失誤,葬送了大漢的江山社稷,朕百年之後,還有什麽臉麵,去見列祖列宗呢?

朕心裏一直擔心的是,如果朕與巨君放手不過問國事,一切聽由皇帝處置,恐怕那個傅太後,一定會插手國事,擾亂社稷。

哀家的擔心和憂慮,並不是空穴來風,捕風捉影,杞人憂天啊!

巨君你看,陛下當政,才沒有幾天時間,那個傅老太婆,就已經急急火火地跳出來,開始幹涉孫子的行動,對國事指手畫腳了。

朕年青之時,就與那個狐媚使壞、心胸狹窄的傅老太婆不和,一向深知她的品行。

哀家如今,還在當家作主,那個傅老太婆就是這樣的囂張跋扈。

要是朕與巨君,真的一概不過問國事,徹底放手,不知道那個老太婆,還會囂張放肆到哪裏呢?

如果朕與巨君真的放手不管,那個傅老太婆,不是更加肆無忌憚,無法無天了嗎?

這就是朕十分憂慮和擔心的事情。

普天之下,還有誰,能夠理解我們姑侄倆,一心為國,為了大漢朝廷的千秋大業,鞠躬盡瘁死不足惜的良苦用心呢?”

太皇太後王政君,憂心忡忡地對自己的侄兒大司馬王莽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所見極是!

朝廷上下的官吏百姓,看見朝廷內爭吵鬧不息,不明真相,可能會認為,是新舊國戚家族爭寵奪權,君臣關係不和,產生了過節。

臣侄對此類議論,一直十分憂慮擔心。

太皇太後陛下啊,臣侄更加憂慮擔心的是,如果我們為了帝國,低調讓權,恐怕傅太後一幫新貴掌權後,會改變陛下當初,入繼大宗之時立下的承諾啊!

如果這樣,不僅會危害大漢社稷,危害大漢千秋基業,恐怕也會威脅到我們王家幾代人,幾十年來,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地為大漢創立的地位和功績啊!

臣侄以為,如今朝廷的局勢,錯綜複雜,詭譎多變。

陛下如今,隻有十八歲年紀,還沒有任何從政經驗,也沒有威信和信譽,隻有太皇太後陛下,德高望重,足以威懾群臣。

如今,皇帝陛下以及傅太後心裏忌憚的,也隻有太皇太後陛下和臣侄了。

如果臣與太皇太後陛下,過早放棄權利,歸隱山林,不過問朝廷大事,恐怕陛下會更加肆無忌憚,無所顧忌了。

到了那時,皇帝陛下以及傅太後想盡快地執掌所有大權,必定會加快步伐,剝奪勳舊大臣的權利。

如果太皇太後陛下,不發揮太皇太後的威嚴,任由這些乳臭小兒,腐儒蠻婆,胡作非為,計劃矛盾,恐怕會引起朝廷內亂,危害社稷。

臣擔心,到時候會社稷不保啊!

臣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太皇太後陛下,您隻要好好看看,皇帝陛下繼位這一個多月,和他的親信智囊,親信外戚們的所作所為,就應該十分清楚了。

臣如今十分後悔,當初沒有支持孔光大人,另擇明君,到如今,反受這個無知背義小兒,醃臢潑才的窩囊氣。”

王莽深謀遠慮,諄諄告誡太皇太後道。

“巨君說得很對!朕也已經留意到了皇帝近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朕並不是留戀權利,而是想到,要為大漢的黎民蒼生,社稷大計著想啊!

如今,國事維艱,民生凋敝,朕與巨君不幫著陛下,幫助指點江山,僅憑沒有絲毫理國經驗的陛下自己的力量,要想改革弊政,拯救帝國,怎麽可能呢?

巨君啊,你不要擔心別人會議論你,非議你。隻有姑姑知道,你是大公無私,一心為國的。

巨君啊,你放心去幹吧!姑姑一定全力支持你的!

皇帝方麵,朕下來以後,會找陛下進宮來,談談心,與陛下交流交流對於國事的看法,教給陛下一些治國之策,協調你們君臣之間的關係。”

“多謝太皇太後陛下的支持和關心!

臣隻要是一心為國,不徇私情,不謀私利,襟懷坦白,天下為公,怎麽能夠擔心他人的流言蜚語呢?

陛下年青不懂事,政見不同,細微的冒犯怠慢,臣侄不是心胸狹窄的人,怎麽會放在心裏呢?

太皇太後陛下啊,近些日子,太皇太後陛下心力憔悴,也很累了,就好好休息休息吧!臣侄告辭了。”

王莽向太皇太後告辭道。

“好吧!巨君啊,你下去吧!好好幹,不要辜負姑姑的信任。

有什麽大事,先進宮與朕合計合計!朕吃的米,比那幫小子們吃的鹽還多,也許還能夠幫到你。”

太皇太後王政君,勉強微笑著勉勵王莽道。

“多謝太皇太後陛下的關心!臣遵旨!”大司馬王莽,向姑姑王政君行過禮,步履匆匆地下去,回大司馬府處理公事去了。

太皇太後王政君,心情鬱鬱,打發走身邊侍候的宮女、太監、弄臣,煩悶地呆在長樂宮裏,想著自己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