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皇太後一言定鼎 定陶王好事終成

1

“巨君啊,立嗣問題,關係重大。朕聽說,陛下當初準備冊立定陶王為皇嗣之時,你並沒有發言阻止,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長樂宮裏,皇太後王政君親切和藹地與前來拜見的侄子大司馬王莽私聊道。

“稟告陛下,臣以為,作為一個忠心耿耿的臣子,凡事應該以國家為重,個人的恩怨好惡,不能夠超越國家的利益之上。

臣確實清楚地知道,陛下與朝中文武大臣,大都一直屬意於定陶王。

定陶王雖然年青草率,但卻好學聰明,也沒有犯下什麽大錯,而且是皇帝陛下喜愛的親侄子,於情於理於法,都非常合適,臣怎麽能夠反對呢?”王莽辯解道。

“巨君以國家大事為重,朕心裏非常欣慰。朕擔心憂慮的是,傅昭儀那個老太婆,心術不正,專橫強勢,如果他們祖孫進來主事,恐怕借機專權,最終尾大不掉,難以克製,那就悔之晚矣!”皇太後王政君憂心忡忡地對王莽說道。

“太後陛下放心!這不過是為了朝廷安定大計,未雨綢繆的決策而已。皇帝年紀青青,又正當壯年,總會有自己的親生嗣子。傅太後祖孫,最終注定會空歡喜一場的。

此次立嗣,不過是為了穩定帝國、回應天象變異的一項權宜之計,陛下有什麽擔憂的呢?”

王莽已經聽過劉驁曾經有過嗣子的傳聞,對劉驁後繼有人依然充滿信心,遂安慰姑姑王政君道。

“但願祖宗神靈保佑,真如巨君吉言,讓我大漢後繼有人,綿延百世!”

皇太後王政君似乎也對自己的兒子劉驁誕育後裔充滿信心,很快就相信了王莽的安慰的話語。

自此,立嗣問題,再也沒有阻礙。

2

中山王劉興,得知自己的侄子劉欣入繼大宗,成為劉驁嗣子和繼承人,自己入籍大宗的希望落空以後,不禁有些大失所望。

弟弟中山王劉興的失望情緒,也傳到了劉驁耳朵裏。劉驁聽說以後,心裏也似乎覺得有些過意不去。

為了安慰弟弟中山王劉興及其家族戚屬,劉驁下詔,封中山王劉興的舅父、諫大夫馮參,為宜鄉侯。

成帝劉驁還特別下旨,增加弟弟中山王劉興的采邑封戶三萬戶人家,以示對弟弟中山王劉興的撫慰。

3

被成帝劉驁立為大漢帝國儲君以後,定陶王劉欣喜憂參半,立即上書劉驁辭謝說:

“陛下:

微臣十分感謝陛下的恩寵殊遇。以臣的才能和資質,恐怕不足以充當太子一職。

臣願暫時留住京師長安的定陶國官邸裏,以便能夠早晚進宮,向陛下請示問安。

等到皇帝有了嫡親的皇子之後,臣願意立即返回自己的定陶藩國,為大漢帝國守土。”

劉驁見了劉欣得體謙遜的奏疏,心裏非常高興,讚揚劉欣道:

“欣兒回應得體,心願良好,謙遜退讓,很識大體,朕心裏非常欣慰。”

劉驁立即批複說道:“已閱。”

4

綏和元年二月十四日,劉驁專門頒下詔書,貶斥禦史大夫孔光在立嗣問題上的不當舉動說道:

“禦史大夫孔光,飽讀聖賢之書,卻孤芳自賞,不識大體,違背臣節。在立儲問題上,禦史大夫固執己見,違背綱常禮儀和聖賢教誨,不能夠與君王和群臣的意見保持一致。

著即下旨,將禦史大夫孔光貶調為廷尉,任命何武,為禦史大夫。欽此!”

太後王政君,大司馬王莽等,見禦史大夫孔光堅持自己的原則,卻受到皇帝的摒棄和貶斥,同情不已,深深為孔光被貶惋惜。

不久,立儲問題又再生波瀾。

5

一天,劉驁又召集三公大臣等,商議與立儲有關的其他後續問題。

朝會開始,群臣入班以後,劉驁就率先發言道:

“諸位愛卿,按照朝廷禮製、宗法原則,太子(劉欣)既然已經入繼大宗,成為大漢帝國的儲君,就不應該再顧念他原來藩國的骨肉親人,不應該以自己藩國的親人為自己現在的親人了。”

大臣們一直讚同道:

“陛下英明,宗法大義原則如此,不可廢棄。臣等請求,為定陶恭王(劉康)立嗣,承繼定陶恭王一脈的香火。”

於是,在綏和元年的十一月,劉驁晉封楚孝王的孫子劉景,為定陶王,以承繼劉欣的生父定陶恭王劉康的一脈,使定陶恭王劉康一族的香火,得以延續。

6

接到成帝劉驁為定陶恭王(劉欣親父劉康)立嗣的旨意以後,劉欣就急忙與自己的傅、相等左右親信,緊急商議此事的應對。

“諸位大人,皇恩浩**,陛下下旨,晉封新的定陶王,承繼定陶恭王一脈,吾心裏十分感激,

吾準備上書皇帝,代定陶王(劉景)叩謝皇帝鴻恩。諸君以為妥當嗎?”

少傅閻崇十分了解成帝劉驁的心思,一聽劉欣此言,頓感不妥,急忙提出反對意見說道:

“太子殿下:

臣以為,既然殿下您,已經入籍大宗,被朝廷立為了太子,就成為了皇帝的嫡子和繼承人。

依照朝廷的宗法禮製原則,太子殿下就不能再顧念自己原來定陶藩國的骨肉親人了,以免因違背朝廷宗法禮製原則,觸怒陛下,給自己帶來麻煩。

臣的看法是,太子殿下既然如今已經是大宗嗣子,皇帝的繼承人,與藩室定陶王就已經沒有了任何關係。太子殿下不應當上書朝廷,叩謝皇帝陛下對定陶恭王的恩寵。”

太傅趙玄,卻不以為然,反對少傅閻崇的意見說道:

“太子殿下:

少傅此言不妥。臣以為,作為一個臣子,不忘恩、不忘本,是修身立業,為人做事的根本準則,閻少傅的意見不可以采納!

臣以為,殿下應當上書朝廷,叩謝皇帝陛下對定陶恭王的恩寵,以免天下官吏百姓,認為殿下攀上高枝,違背孝道原則,忘恩負義,不講親情。”

劉欣一向信任太傅趙玄,非常讚賞太傅趙玄的智慧。聽了太傅趙玄的建議以後,劉欣不假思索,立即讚同道:

“太傅大人言之有理。

吾雖然已經是大宗嗣子,皇家繼承人,但不能夠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被人罵成忘恩負義。

吾打算接受太傅大人的建議,立即上書陛下,感謝皇帝陛下對定陶恭王的恩寵。”

7

劉欣拒絕接受少傅閻崇的意見,感激涕零地上書劉驁,感謝皇帝對定陶王家族的恩寵。

接到劉欣謝恩的奏章以後,成帝劉驁果然很不高興,對著小侍臣肉墩等發怒道:

“這個小子,不明大義,居然還沒有忘記自己原來的身份,空負了朕的一番心意。

太子既然已經入繼了大宗,成為了朕的嗣子,怎麽能夠依然不忘記自己出生的定陶王家族呢?

這個小子的言行舉止,令朕十分擔心憂慮,朕恐怕最終會所托非人,誤了江山社稷啊!

來人啊,速詔太子進宮!”

劉驁十分憤怒擔心,就下詔召見劉欣。劉欣得到劉驁旨意,不明所以,急忙進宮,覲見劉驁。

劉驁心裏憤懣不解,怒形於色,怒氣衝衝地大聲質問劉欣說道:

“太子啊,如今你已經入繼大宗,成為了朕的嗣子,與定陶王家族,就已經沒有了絲毫關係。你因何原因,叩謝皇恩啊?”

劉欣一向口齒伶俐,聽了劉驁責備的話語,一時語塞,啞口無言。

跟隨劉欣進宮的左右傅、相,見風向突變,才知道觸犯了皇帝的忌諱,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紛紛叩頭謝罪。

尚書張繼濤,立即上奏皇帝劉驁,彈劾太傅趙玄等人說道:

“稟告陛下:

太傅趙玄,身為太子太傅,卻不懂禮製大義原則,誤導儲君,應該予以嚴厲的懲處。”

劉驁準奏道:

“尚書大人言之有理。著即將趙玄,貶降為少府。任命光祿勳師丹,擔任太傅一職,接替趙玄的職務,負責教誨太子,讓太子明白為人嗣子應該做些什麽,以及禮製禮法等大義原則。”

劉欣見自己受到劉驁責備,自己寵信的太傅趙玄被貶,內心非常震撼、恐懼,自此小心翼翼,事事謹慎,不敢再有違背禮製禮法原則的舉動。

8

劉欣當然不能夠忘記,當年他的父親定陶恭王劉康,曾經與自己的大哥劉驁(成帝),爭立過太子的種種往事。

劉欣的祖母傅昭儀(劉康之母),與中山王劉興之母馮昭儀一樣,同是劉欣的祖父漢元帝(劉奭)寵愛的妃嬪。

當年,劉欣祖母傅昭儀,與馮昭儀,曾經在祖父漢元帝的宮中,與當時的皇後(王政君)爭寵,結下了過節。

劉康、劉欣父子,當然不能夠忘記這些往事,知道皇太後王政君、劉驁母子,對這些往事耿耿於懷。

幸好成帝(劉驁)繼位以後,寬宏大量,不念舊怨,感念與定陶恭王劉康的兄弟情分,時常勸說母親王政君以親情和朝廷大義為重,而王政君也度量宏大慈愛,才沒有在朝廷導致大的變故發生。

劉驁宅心仁厚,也為了顯示作為最後的勝利者的氣度,時常念在父皇元帝的情分上,特別照顧自己的弟弟定陶王劉康。

劉驁不僅沒有過分計較,弟弟定陶王劉康當年,與他爭儲的那些過節。

而且,劉驁對待他這位皇弟劉康,還算周到仁厚,禮遇甚高,甚至引起了以母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家族的嫉恨和不滿。

9

那時,成帝劉驁一直多年無嗣。

成帝劉驁曾經多次下詔,邀請皇弟定陶王劉康進京,朝見皇帝和太後,有兄終弟及的意思。

在一個悠閑的日子裏,劉驁,劉康兄弟二人,與母親王政君、王家舅父表兄弟們坐在一起,舉行宴飲,遊玩說笑,閑談往事。

酒酣之餘,成帝劉驁曾十分淡定地向定陶王劉康暗示說道:

“老弟啊,朕一直沒有兒子,降臨人世。人生無常,朕萬一某一天,一旦有個什麽三長兩短,咱們就不能再像今天這樣,常常見麵了。

你還是盡力地待在朕的身邊侍候,多陪陪朕吧!我們哥倆,不僅可以時時見見麵,還可以好好地聊聊兄弟之情。”

劉驁對弟弟定陶王劉康的明顯暗示,卻遭來了王氏家族的抗議和反對。

劉驁的親舅舅大將軍王鳳,率先站了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堅決抗議劉驁的說法道:

“陛下酒後失言,這話說錯了,臣以為陛下此言,十分不妥。

定陶乃是藩王,陛下怎麽能夠違背高祖皇帝教誨和祖宗立下的規矩,將定陶王留在京師長安,不遣回自己的定陶封國就職呢?”

皇太後王政君,也認為不妥,回應大哥王鳳的話,教訓劉驁說道:

“陛下啊,你大舅舅說得很對。

作為一國之君,必須大公無私,顧及大義原則,祖宗規矩,不可因私情愛戀,個人親情,而壞了朝廷的宗法禮儀和法令規矩。”

因舅舅大將軍王鳳等人的苦苦相逼,母親王政君的阻撓,劉驁也無法堅持下去,隻好悻悻地說道:

“娘親和舅舅教訓得對!朕一時失言了。

等佳節過完以後,朕立即下旨,讓定陶、中山皇弟等親王,回到他們自己的封國去就職。”

劉康、劉興兄弟等諸侯王,隻好辭別皇帝就國。臨行那天,劉驁、劉康兄弟兩人,相對而泣,依依惜別。

此事發生以後,定陶恭王劉康,一直擔心此事,會觸怒太後王政君和王家舅父,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不久,定陶王劉康就鬱鬱寡歡,憂慮成疾,在定陶封國裏因病去世了。

劉驁知道弟弟定陶王劉康是憂慮而死,心裏很是內疚愧悔,對弟弟定陶王劉康的去世,十分惋惜。

到了中老年時期,成帝劉驁受到嫉妒成性的皇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的鉗製,不敢明目張膽地私幸妃嬪,越發知道自己得子無望,可能後嗣斷絕。

所以,劉驁不得不與母親王政君,王家舅舅以及朝廷大臣們商議,準備在血緣親近的皇族宗室諸侯王之中,尋找合適的人選,來承繼漢朝廷的皇家大統。

劉驁感念弟弟劉康英年早逝,加之自己死後,皇帝牌位的安排問題,因此最終選定了自己的侄兒定陶王劉欣,作為漢朝廷的繼承人,把定陶王劉欣,立為了漢王朝太子。

8

如今,姑侄二人回想起定陶王劉欣當初被朝廷立為太子的種種往事,以及皇太後、大司馬姑侄與劉欣以及祖母傅太後的種種恩怨情仇,皇太後王政君與大司馬王莽感歎唏噓了許久許久,免不得感歎造化弄人。

姑侄二人,協商惋惜了半天,最後覺得,還是以大漢王朝的大局為重,不改變皇帝(劉驁)生前的意願為好。

皇太後王政君,終於拿定了主意,有些遺憾地對大司馬王莽說道:

“巨君啊,如今國事維艱,朝野動**,天象變異不斷,民心不附,國不可長久無君。

定陶雖是一隻撿不起來的爛螃蟹,朕與巨君心裏,都不是十分滿意,但他年紀輕輕,好學聰明,與顢頇糊塗的中山王比起來,他還算比較恰當,總比朝廷沒有皇帝為好。

好在定陶年紀尚輕,羽翼不豐,還好掌握控製,還有雕琢打磨的機會。

傅太後那個老婆子,雖然強勢,心地險惡,但隻要我們預先堤防,鉗製住她,想來那個老婆子祖孫,也跳不過哀家和巨君的手掌心。

我們還是以社稷大局為重,維持定陶的太子地位,讓定陶去承繼驁兒的事業吧!

隻是朕隱隱約約有些擔心,預感到,定陶最終恐怕會受到傅太後這個妖媚的老太婆的左右,羽翼豐滿以後,會對我們大漢朝廷和王家不利啊!”

皇太後王政君見多識廣,深謀遠慮,心裏似有隱憂地對王莽說道。

“太後高瞻遠矚,擔憂的是。臣侄也常常如此憂慮擔心,所以常常二心不定。

太後啊,也許天命如此吧!不然,為什麽上天對我大漢如此苛待絕情,不讓先帝留下一丁半子呢?

太後陛下也不用擔心,隻要太後陛下和臣侄在,我們預先做一些預防措施,相信傅老太婆祖孫,也應該有所顧忌,不敢太過放肆,胡作非為的。”

大司馬王莽未雨綢繆,自信滿滿地說道。

“但願如此!希望天地神靈,列祖列宗,保佑我大漢國運昌隆,綿綿不絕!”皇太後王政君祝福道。

姑侄倆協商妥當,決定維持前議。立帝之事,終於沒有再生波折,再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