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衛立煌走了,何應欽來了

1941年的國際形勢發生了逆轉,國際局勢對已經艱苦抗戰了四年的中國非常不利。

1941年4月10日,日本秘使鬆岡洋右,從德國經過蘇聯返回日本,中途滯留莫斯科,與斯大林密談。當時,蘇聯東麵是日本占領區,西麵是德國占領區, 斯大林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就於4月13日簽訂了《日蘇中立協定》,明確規定:“如果締約國之一方與他國發生戰爭,另一方須嚴守中立,不得幹預。”當時,日軍在中國戰場裹足不前,想調關東軍南下增援,又擔心蘇聯會在背後猛敲一棒,而這個協約的簽訂,就讓日軍免除了後顧之憂。

1941年4月中旬和5月初,日軍從東北、華北、華中等地,抽調兵力,解決中條山問題。

這時候,日軍參與進攻的兵力有:第一軍編製的三十三師團、三十六師團、 三十七師團、四十一師團,獨立混成第四旅團、第九旅團、第十六旅團,另外還有騎兵第四旅團。兵力計有四個師團,四個旅團,總兵力有10萬人,另外還有化學兵、空降兵數千人。日軍總指揮為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多田駿。

而此時中國部署在中條山的軍隊有17萬。

17萬劣等裝備的中國軍隊,無法對10萬日軍構成威脅。很多專家認為,抗戰初期和中期,因為武器裝備、人員素質、身體狀況等原因,一個日軍的戰鬥力相當於三個中國軍人的戰鬥力,那麽,10萬日軍,就需要30萬中國軍人來抵擋, 這樣才會打成平手。而抗戰後期,由於滇緬公路開通,美國武器源源不斷進入中國, 而日本在前線傷亡很大,後方倉促組織起來的軍隊缺乏訓練,此消彼長,中國軍人的作戰能力才能趕上日本軍人。

所以,日軍即將發動進攻的這一場中條山戰役,中國軍隊注定是要失敗的。

再來看看日軍的這些部隊。

排在最前麵的三十三師團是剛剛從江西調來的軍隊,師團長叫做稷井省三, 這是一個極為剛愎自用又自以為是的老鬼子。在1941年3月,櫻井省三接到了調往山西戰場與八路軍作戰的命令,就決定在江西對中國軍隊再發動一次攻擊,打贏之後,掉頭就走。櫻井省三的想法和駐紮在南昌的第三十四師團師團長大賀茂的想法不謀而合,大賀茂也是一個喜歡惹是生非的老鬼子,他自信日軍的戰鬥力天下無敵。駐紮在南昌附近的還有一支日軍武裝,這就是獨立第二十旅團。獨立第二十旅團是從第五師團分出來的,第五師團曾經在中國戰場上風光一時,他的師團長就是臭名昭著的板垣征四郎,發動九一八事變,搶占山西戰場,爭奪昆侖關, 導演六六血戰,後來又從事對中國雜牌軍的誘降。日軍戰敗後,板垣征四郎作為甲級戰犯被絞死。

三股鬼子——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二十旅團,沒有經過日軍大本營的同意,就擅自向駐紮在江西上高的第十九集團軍發起進攻。第十九集團軍的總指揮是羅卓英,下轄部隊有當時中國作戰力最強的一支部隊七十四軍,軍長是王耀武,下麵三個師長分別是李天霞、餘程萬、張靈甫。

羅卓英運用磁鐵戰術,讓外圍的軍隊做一番抵抗後,就撤向兩邊,日軍進攻到上高後,遭到堅守上高的七十四軍阻擊,然後撤往兩邊的軍隊再打回來,對日軍形成了包圍,全殲日軍。

日軍初期的進展相當順利,他們打通了從南昌通往上高的通道,中國軍隊紛紛讓道。就在日軍“節節勝利”的時候,櫻井省三認為勝券在握,沒有必要讓三十三師團繼續打下去了,他們即將要開拔到山西,就擅自帶著三十三師團撤離了戰場,一口氣撤到了百裏之外。

三十三師團一走,羅卓英更有信心贏得這一場勝利了。他命令全線包抄,將三十四師團包了餃子,一番痛毆,三十四師團叫苦連天,司令部被打散了,野戰醫院被占領了,炮兵被全殲了,要不是夜色掩護,大賀茂也會被活捉。二十旅團看到三十四師團被包圍,拚命想靠攏,但是被李天霞的七十四軍五十一師擋住了, 無法前進一步。

這時候,櫻井省三才意識到日軍上當了,人家中國軍隊那不叫敗退,那叫計謀。 櫻井省三又急急忙忙帶著三十三師團來解圍,結果,隻救出了三十四師團幾百人。

這就是抗戰時期相當漂亮的上高會戰。

日軍在上高會戰的失敗,櫻井省三有直接的責任。

櫻井省三在上高吃了敗仗後,就被調往中條山,他決心在中條山雪恥報複。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日軍將領是三十七師團師團長安達二十三。

安達二十三最初跟隨東條英機,侵略綏遠,後又做岡村寧次的副手,掃**華北, 安達二十三的性格和櫻井省三相反,櫻井省三狂妄自大,而安達二十三謹慎低調。 中條山戰役結束後,安達二十三就升任十八軍司令官,在太平洋戰場與美軍作戰, 日本宣布投降後,安達二十三自殺。

參加這次中條山戰役的騎兵第四旅團旅團長是佐久間為人,他的結局同樣讓人感到意外。

佐久間為人參加完中條山中戰役後不久,就升為六十八師團師團長。

1944年,日軍發動了衡陽戰役,而打前鋒的是佐久間為人的六十八師團。

1944年6月27日是衡陽保衛戰進行的第四天,日軍在付出了上千人的代價後, 才推進到了衡陽城外五桂山陣地前。整整四天,日軍推進了不足200米。

五桂山陣地上,有中國軍隊一個連在堅守。日軍整整攻打了一天,還沒有攻下一個連把守的五桂山陣地。黃昏時分,日軍施放毒氣,中國軍隊這個連僅剩的 83人全部壯烈殉國。

第二天,日軍六十八師團師團長佐久間為人帶著四個聯隊聯隊長,還有作戰參謀長和參謀一幹人,來到燒焦了的五桂山陣地上,向衡陽方向瞭望。這些人屬於六十八師團最高級別的將官和佐官,六十八師團所有的頭頭腦腦們都集中在這裏,他們人手一把指揮刀,人手一架望遠鏡,他們站在五桂山陣地上,不可一世, 一個個小母牛拿大頂——牛逼衝天。

他們沒有料到,這時候閻王爺已經來敲門了。因為,胡亂牛逼是要付出代價的。

中國軍隊的哨兵看到一夥老鬼子舉著望遠鏡向這邊瞭望,望遠鏡的鏡片在陽光下一閃一閃,估計這夥鬼子都是當官的。哨兵把這個極為振奮的消息報告為機槍陣地,機槍陣地測算了一下,距離有點遠,效果不夠理想,又趕緊把這個利好消息報告給後麵的炮兵陣地。炮兵陣地隻要聽說這夥老鬼子是在五桂山陣地上, 就知道距離有多遠。開戰前,炮兵將中國軍隊每一處防禦陣地都測算了一遍,就準備在反擊的時候,用炮火支援中國軍隊。沒想到,反擊還沒有開始,六十八師團的官老爺們卻自動送上門來了。

守衛在炮兵陣地的是中國軍隊一個炮兵連,連長白天霖,黃埔軍校16期炮科畢業。當哨兵發現了這夥老鬼子的時候,他也已經發現了,這夥老鬼子距離炮兵陣地僅僅800米。白天霖的炮兵連有八門大炮,都是開戰前曆盡千辛萬苦從桂林拉到衡陽的。現在,這門印著洋碼子的大炮就要發威了。

白天霖一聲令下,八門大炮齊發,佐久間為人和身邊簇擁的老鬼子全部倒了下去。不久,身負重傷的佐久間為人和幾個鬼子佐官都死了,而沒有死的,全部重傷,不能再指揮作戰。

佐久間為人就這樣死了,他的死亡很有創意。

說完了日本軍隊,再來說說中國軍隊。

第四集團軍調走,胡宗南的部隊進入。這時候,部署在中條山的中國軍隊有七個軍,分別是第五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第五集團軍司令曾萬鍾,下轄三個軍, 分別是唐淮源的第三軍,陳鐵的十四軍,高桂滋的十七軍,第十四集團軍司令劉茂恩,下轄四個軍,分別是劉戡的九十三軍,武士敏的九十八軍,武庭麟的十五軍, 趙世鈴的四十三軍。而在外圍,還有裴昌會的第九軍和孔令恂的第八十軍。

第五集團軍司令部駐紮在夏縣馬村,第十四集團軍司令部駐紮在陽城青背坪。

中國軍隊中,也不乏能征慣戰之將,比如第三軍的唐淮源,第十七軍的高桂滋,第九十八軍的武士敏,都是從與日軍多年奮戰的血泊中拚殺出來的。如果刀對刀,槍對槍地幹,中國軍隊依靠險要堅固的工事,也能與日軍廝殺一番,即使失敗,也不會敗得像後來那麽慘。

可是,中條山戰役中,中國軍隊敗得如此之慘,傷亡七八萬人,這與上峰的指揮失誤有很大關係。

1941年春季,衛立煌去重慶向蔣介石述職,蔣介石批評衛立煌和共產黨走得太近,衛立煌一氣之下,就去了峨眉山上養病。中條山的指揮被交給了何應欽。

何應欽當時任中國軍隊的參謀總長,長期在重慶最高司令部,對前線戰場, 尤其對中條山戰場一點也不熟悉。讓何應欽擔任中條山戰場總指揮,實在是一招臭棋。

1941年4月20日,何應欽一上任,就在洛陽第一戰區司令統帥部召集各軍師長會議,他對即將到來的戰役做了這樣的部署:

第一步,九十三軍劉戡部由北向南,二十七軍範榮傑部從東向西,與中條山各部隊,合力攻擊高平、晉城、陽城、沁水地區之敵,

第二步,中條山守軍,與第二戰區和第八戰區協力,包圍晉南之敵而殲滅之。 最低限度應確保中條山。

從這個部署中,就能夠看出來何應欽確實不懂中條山地理地形。中條山之所以能夠讓日軍攻打了三年,而始終不能前進一步,關鍵在於這裏的地形。中國軍隊依托有利地形,軍民一體,同心協力,日軍的每一步行動,都有百姓給中國軍隊報告,所以中國軍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現在,何應欽一上任就要中國軍隊主動出擊,全殲日軍,其勇氣可嘉,然戰術太差。用陝西人常說的一句話來形容, 這是“精尻子攆狼一耍膽大哩”。

戰爭,僅靠膽大是不行的,還要有謀略。

遵照何應欽的這一部署,中條山地區的中國軍隊就進行了這樣的配置:

第九軍裴昌會在河南濟源,第四十三軍趙世鈴在垣曲,第十七軍高桂滋在絳縣,第三軍唐淮源和九十八軍武士敏在晉城董封鎮,另外幾個軍配置在外圍,作為策應。

中國軍隊在東西橫跨幾百裏的戰場上設防,無法弄清楚日軍會從哪個點上攻擊,這樣平均使用兵力,本身就是敗招。

日軍要來進攻,何應欽知道,但是在哪裏進攻,何應欽不知道。

日軍的保密技術做得相當好,而間諜工作做得更好。

很多中條山的老人說,進入1941年3月,中條山各縣的集市上突然出現了很多陌生的麵孔,他們或者是挑夫裝扮,或者貨郎裝扮,或者做小生意裝扮,當時中國軍隊沒有在意,百姓也沒有在意,做生意的人,四海為家,風餐露宿,誰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消失,又在什麽地方出現。

其實,這是日軍的間諜。

日軍間諜經過幾個月的踩點後,將中條山中所有中國軍隊的布防和進出路徑弄得一清二楚,甚至每支部隊的番號,營長連長叫什麽名字,哪裏人,有什麽嗜好, 也摸得清清楚楚。《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日軍把中條山的中國軍隊探了個底朝天,而中國軍隊卻對日軍茫然不知。

進入1941年5月,日軍開始向中條山投放空降兵,空降兵是二戰時候的新兵種,而日軍將空降兵投放在了中條山中,可見日軍對這次戰役的重視。

當地老人說,日本的空降兵都是夜晚投放的,投放在荒涼的山頂上,然後潛伏下來,準備在戰役一開始,就搶占橋梁和咽喉要道,卡住中國軍隊的致命處, 包圍並殲滅中國軍隊。

日軍把刀架在了中國軍隊的脖子上,而中國軍隊還是不知道。

垣曲縣上河村曾有一名村民,丟失了牛,就在山上尋找,結果發現了一夥日軍空降兵。他想逃跑,結果跑不贏日本人,被抓了起來,關在山洞裏,一直到中條山戰役開始,他才被放出來。

當時,日軍趁著夜色和中國軍隊疏於防備,向中條山投放了多少空降兵,這也許是個謎,但這是日軍第一次在中國戰場上大規模使用空降兵。

1941年5月7日,已經對中國軍隊布防等情況了如指掌的日軍,突然開始了進攻。

日軍分成了四條線:

東麵,是二十一師團和三十五師團一部、騎兵第四旅團,約25000餘人,西麵, 是二十六師團一部和二^"""b師團,約25000餘人;北麵,是四十一師團和第九旅團,約30000餘人,這條線是日軍的主攻方向,以中央突破的閃電戰術,沿著橫垣大道,從橫嶺關到垣曲猛攻,如果進攻得手,就會將中國軍隊一分為二,東北麵, 是三十三師團和第四旅團,約10000餘人。日軍總計10萬人。

這是日軍對中條山的第13次進攻,也是規模空前的進攻。

在日軍進攻前,軍令部又修改了先前的作戰部署,命令各部“以交通線為目標, 加緊遊擊襲敵,妨害敵之攻擊準備及兵力集中”。

應該說,這個部署才是確實可行的,將日軍分割得支離破碎,讓日軍無法集中, 而中國軍隊卻可以運用地利之便,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可是,因為臨陣換帥, 命令沒有按時傳達下去。就算按時傳達下去,也沒有什麽效果了,因為中國軍隊想要占領的交通要道,已經被日軍的空降兵提前占領了。

5月8日,命令無法下達,日軍又占領交通要道,形勢瞬間萬變,而日軍攻擊極為凶猛,軍令部又將命令改為:“應力保現態勢,粉碎敵蝕食中條山企圖,誘敵於有利地帶,轉取攻勢,而夾擊之。”

有了這道命令,還不如沒有這道命令。如果沒有這道命令,中國軍隊麵對日軍的瘋狂進攻,會下意識地采取守勢,削弱日軍的進攻鋒芒。而有了這道命令, 中國軍隊便放棄構築已久的工事,向後退卻,而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很快就會趕上, 將中國軍隊予以殲滅。

在中條山戰役前和戰役初期,何應欽和軍令部連下了三道命令,三道命令都是用屁股想出來的。先讓進攻日軍,後讓深入敵後遊擊戰,再讓後退引誘敵人。 朝令夕改,莫衷一是,軍令部都不知道這場仗該怎麽辦,就在瞎指揮。這種完全脫離實際的命令,隻會讓軍隊走上毀滅之路。

大將無能,累死三軍。

這時候,中條山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有的在抵抗,有的在退卻,有的準備深入敵後,有的在逃竄,有的軍隊收到的還是何應欽的第一道命令, 有的卻收到的是與第一道命令完全相反的軍令部第三道命令,是該進攻,還是該撤退,或者是該深入敵後打遊擊,各部隊都拿不定主意,都不知道該聽誰的。 缺乏統一指揮,軍令前後矛盾,讓17萬中國軍隊變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中國士兵的作戰不可謂不勇敢,各位將軍不可謂不用命,可是統帥部的無能, 葬送了中條山根據地,也葬送了中華大好男兒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