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不拋棄,不放棄

在沒有成為西北軍舉足輕重的人物之前,有兩件事情改變了楊虎城的生命軌跡:第一件是蟄伏陝北,第二件是堅守長安。

陝西作家髙建群在小說《最後一個匈奴》中寫到過楊虎城在陝北的往事,陳忠實則在《白鹿原》中寫過“二虎守長安”。陝西作家對曆史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那些年裏,中國一直在打仗,大軍閥在混戰,小軍閥也在混戰,為了爭奪地盤, 為了爭權奪利。軍閥們是沒有原則的,也是無所謂正義不正義的。昨天還是朋友, 今天就成了敵人,今天還是敵人,明天就成了朋友。“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打來打去,消耗的都是中國的國防力量,消耗的都是中國的戰略物資。 而此時的日本,卻已經在暗暗地厲兵株馬,工廠的機器聲晝夜轟鳴,校場上喊殺聲直入雲霄,他們上下一心,準備占領中國。

楊虎城帶著他的部隊在陝西打了很多仗,他的勢力在不斷壯大,最強盛的時候,手下已經有了 8000人槍,這樣的一支武裝,足以稱霸一方。可是在一次與直係軍閥的交戰中,他們被裝備精良擁有重武器的直係軍閥擊敗,手下猛將孫蔚如負傷,楊虎城帶著僅存的1000名殘兵敗將退入陝北。

那時候的陝北地廣人稀,草木不生,被西方人認為是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楊虎城帶著1000人來到陝北的時候,連糧食都沒法籌措。直係軍閥預測到楊虎城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成不了氣候,就讓他自生自滅。十幾年後,毛澤東也帶著一支疲憊不堪的隊伍來到了陝北,蔣介石同樣判斷出毛澤東在這個窮山溝裏成不了氣候。然而,異常苦焦的陝北鋪煉了陝北人異常堅韌的性格,楊虎城在這裏把事弄成了,毛澤東也在這裏把事弄成了。

楊虎城帶著1000人一直向北,穿越了千溝萬壑和毛烏素沙漠,來到了背靠蒙古草原的榆林。盡管當時極度饑寒,前途渺茫,但是這支隊伍沒有散,他們擰成了一股勁,等著局勢變化,然後從陝北殺出去。十幾年後,毛澤東也是這樣,盡管經曆了各種困難,走完了二萬五千裏長征,終於來到了陝北,盡管貧困的陝北幾乎無法養活這支紅軍隊伍,但是,他們依舊萬眾一心,對勝利充滿了渴望。

當年跟隨著楊虎城在陝北養精蓄銳的很多人,一直跟隨楊虎城到西安事變, 不拋棄,不放棄。西安事變後,楊虎城出國,他們又一起開赴中條山抗日前線。 這支隊伍越戰越勇,這些陝西軍將領從來沒有窩裏鬥,無論處境多麽艱苦,他們總是抱成團,義字當先。而這些人,無論哪一個都是能夠獨當一麵的虎將,在以後的中條山保衛戰中,他們每個人都打得有聲有色,功勳卓著。人們隻知道桂係高級將領齊心協力,不知道陝西軍高級將領照樣同心協力。

孫蔚如當年沒有跟隨楊虎城去往陝北,他在一次戰役中負傷了,當楊虎城帶著僅餘的1000人行走在陝北的千溝萬壑時,孫蔚如在醫院裏療傷。傷好後,很多軍閥都來拉攏孫蔚如,委以高官,但都被孫蔚如一一謝絕,他奔往陝北,尋找楊虎城。

孫蔚如來到陝北後,就舉辦了陝北軍事教導隊,為楊虎城的軍隊培養幹部, 後來,名揚中條山戰場的孔從洲就是這時候入學的。

後來,楊虎城軍中的軍官有“測、保、教”的說法,意思是說,這支軍隊中的軍官都來自陝西陸軍測繪學校、保定軍校、陝北軍事教導隊。

楊虎城在陝北待了一年,這一年裏他痛定思痛,總結失敗教訓,重新訓練軍隊。 他像當年蟄伏新野的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一樣,延請了杜斌丞、魏野疇作為自己的軍師。杜斌丞是以後國民黨軍隊著名將領杜聿明的堂兄,當楊虎城在陝北練兵的時候,杜聿明還背著書包上學堂。杜聿明還有一個表兄叫做李鼎銘,就是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提到的人。

楊虎城延請的另一個軍師魏野疇則是中共早期黨員,他的入黨介紹人是李大釗。楊虎城以後能夠與共產黨合作,與這兩個軍師有很大關係,他們一個傾向於共產黨,一個是共產黨員。

一年後,形勢大變,馮玉祥進入北京,囚禁了直係軍閥曹錕,邀請國民革命軍和孫中山北上。

當初將楊虎城趕到陝北的就是直係軍閥在陝西的代表,而現在樹倒猢猻散, 陝西的代言人惶惶不可終日,河南的國民革命軍十萬人又準備向西進入陝西。楊虎城趁機發兵南下,一路收編各路武裝,實力大增。等來到關中平原的時候,直係軍閥已經在陝西倒台了,頭目劉鎮華逃亡河南。馮玉祥將楊虎城收歸麾下,命令他駐紮在富饒的陝西西府寶雞。

不久,接受了吳佩字任命的劉鎮華從河南捜羅了十萬土匪嘍囉,攻陷潼關, 進攻關中,聲言要血洗西安。當時守衛西安的是李虎臣。

李虎臣也是一名關中刀客,曾經是楊虎城的拜把子弟兄。當年他們結拜的時候有十兄弟,在華山之巔歃血為盟,都是沒有成名的二杆子刀客,殺富濟貧,匡扶正義,除暴安良。這十個人是胡景翼、井勿幕、鄧寶珊、宋哲元、續範亭、孫殿英、續西峰、弓富魁,另外兩個就是楊虎城和李虎臣。胡景翼和井勿幕都曾經稱霸陝西;鄧寶珊是國民黨陸軍上將,宋哲元是抗日名將,喜峰口抗戰的民族英雄, 續範亭曾在中山陵前剖腹,名動全國,後來組建共產黨的山西新軍,高中曆史課本上曾經出現過他的名字,孫殿英更是名氣很大,當然是夜盜東陵,斷了大清皇室的龍脈;續西峰曾擔任馮玉祥的總軍師,過早離世,弓富魁曾任國民革命軍軍長, 也過早離世。

亂世出英雄。當年華山之巔結義的十兄弟,誰也沒有想到以後都史冊留名。

李虎臣是陝西臨潼人,楊虎城是陝西蒲城人,都屬於陝西的關中地區,兩人當年當刀客的時候,就一見如故。而且,更奇特的是,楊虎城,號虎臣。所以, 李虎臣稱呼楊虎城的時候,不叫名字,而叫“對點”,楊虎城也以“對點”稱呼李虎臣。對點,是陝西關中方言,意思是“想到一搭了”。

和楊虎城一樣,李虎臣也沒有多少文化,但是非常喜歡聽《三國演義》《水滸傳》,自小血管裏就流淌著忠義和倔強的血液。關中人都特別講義氣,關中人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喜愛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這是陝西以外的人難以想象的。 即使在現在,東南沿海地區談論的都是怎麽賺錢,而走進關中農村,老老少少們聚集在一起,談論的話題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幾百年來一直都是這樣。 在關中農村,即使沒上過學的文盲,也能把關羽、武鬆、魯智深這樣的人說得頭頭是道。在別的地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候,關中百姓還是將“義”看得高於一切,從古到今一脈相承,他們日子過得再清苦,也很少有人去行騙。

關中人從《三國演義》《水滸傳》中學會了報國忠義。西安事變後,孫蔚如三次麵見蔣介石,要求將他扣押,而放楊虎城出來抗日,他說楊虎城打仗比他在行, 抗戰開始的時候,已經成為平民的李虎臣從西安跑到了重慶,要蔣介石給他一支軍隊去打鬼子。這樣的事情,別的地方的人是幹不出來的。

關中人,甚至整個陝西人的性格都有一個特點一一生倔冷憎。一條路走到黑, 撞倒南牆不回頭,總是能夠幹出別人想不到的事情。外界人把這種性格叫“冷”, 把陝西小夥叫“陝西冷娃”。理解了陝西冷娃,就能夠理解張學良被抓了,東北軍解散了,而楊虎城被抓了,講義氣的陝西軍沒有解散:就能夠理解陝西幾千娃娃兵手無寸鐵,被日本人逼到了黃河岸邊,寧肯跳進黃河也不投降;就能夠理解以陝西軍為主的中國軍隊為什麽能夠孤懸敵後三年之久,日本人難以越過中條山。

“二虎守長安”的事情發生在1926年4月初,劉鎮華帶著十萬軍隊來到關中的時候,李虎臣的守軍隻有5000人,而且四分五裂,人心惶惶。是戰是和,部下各執一詞。李虎臣派人向楊虎城求援,並說:“‘對點’來,就守。‘對點不來, 就走。”對點,就是李虎臣對楊虎城的稱呼。

楊虎城當然守,關中刀客出身的他從來就不怵硬仗惡仗。楊虎城先派孫蔚如占據了渭北通往長安的所有交通要塞和橋梁,然後5000大軍開往長安城。

就在楊虎城星夜兼程趕往長安的時候,劉鎮華已經將長安城圍住了。可是, 愚蠢的劉鎮華采取“圍三闕一”的戰術,西門外沒有派一兵一卒,幻想著大兵壓境, 李虎臣會望風而逃,他沒有想到楊虎城的5000人馬趁著夜色從西門魚貫而入。等到劉鎮華發現援兵到來,派兵圍攻西門的時候,楊虎城已經站在了城牆上,西門關閉了。

長安城裏,現在有了一萬人。然而,十萬人攻,一萬人守,仍舊實力懸殊。

長安圍城,長達八月。陳忠實在《白鹿原》中詳細寫到了當年城內的情景。 因為戰事延長,城內糧食已經嚴重告罄。《陝西文史資料》記載:

11月8日,一場雨雪使氣溫大幅下降,難民們饑寒交迫,無以為繼,每天死亡多達數百人,慘不忍睹。到西安解圍時,城內死亡人數高達五萬人。

這樣的慘烈戰事,在中國現代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寧肯餓死,也不投降, 反映了陝西冷娃的性格。

當年,孫蔚如守衛戰事最激烈的城牆東北角,這是劉鎮華的主攻方向。據史料記載,這裏的戰事“日輒數起”。

有一天早晨,孫蔚如堅守了一夜後,剛剛走下城牆,突然城外大嘩,劉鎮華組織敢死隊攀著城牆進攻,而城外又築起了兩座高於城表的炮台,炮彈帶著巨大的嘯聲落在城牆上。孫蔚如帶著援兵趕到時,守城的一連士兵僅餘三人。他們立即投入戰鬥,這場慘烈的戰鬥長達七個小時,等到午後戰鬥結束,孫蔚如身邊的警衛員、勤務兵14人僅餘3人,而且全都帶傷。

1926年11月26日,守軍已經彈盡糧絕,無法再堅守。楊虎城和李虎臣有過這樣一段對話。李問:“沒有了彈藥,咋辦? ”楊答:“用城牆上的磚打。”李問:“城牆上的磚用完了咋辦? ”楊答:“我兩個就登上鍾樓戰死。”西安鍾樓,是長安城的中心。

兩天後,馮玉祥的援兵來到,劉鎮華逃走。

當時,長安城裏僅有20萬人,而餓死的就有5萬人。楊虎城命人挖掘兩個大坑, 一個掩埋男屍,一個掩埋女屍,掩埋屍體的地方,就是今天西安的革命公園。

“二虎守長安”的時候,國民革命軍正在中原戰場上與直係軍閥的吳佩孚殺得難解難分,鐵四軍和鋼七軍經過長期廝殺,終於打敗了直係軍閥。而二虎在陝西牽製了直係軍閥的十萬大軍,策應了北伐戰爭。可惜以後人們隻知道鐵四軍和鋼七軍,甚至隻知道一個獨立團團長葉挺,而不知道更為艱苦卓絕的長安圍城。 “二虎守長安”後,楊虎城歸屬了馮玉祥的西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