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誓師出征,渡河抗日

陝西軍人心齊,泰山移。馮玉祥來到西安後,楊虎城躲而不見。當時,馮玉祥完全可以找個借口——比如餓死民眾等等——殺了楊虎城。

這種事情馮玉祥不是沒有幹過,當年陝西省蒲城縣還出了一個人物郭堅,比楊虎城名氣大得多,就是被馮玉祥誘殺了。

楊虎城不在了,但是陝西軍沒有散,他們還是抱成一個團,沒有人能夠指揮動這支楊虎城一手帶大的部隊,而楊虎城的手下也沒有人願意篡位。馮玉祥一看不行,就把楊虎城請了回來。

楊虎城請回來了,但馮玉祥沒有把他當成嫡係,當成了雜牌。每逢作戰,楊虎城的陝西軍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傷亡巨大。

陝西人是二杆子,但不是二球。二杆子是不要命,不怕死,二球是傻子,蠢貨》 陝西人不怕死,但是要死得有價值。給人擋槍子,給人當墊腳石的事情,二杆子不會幹。

楊虎城帶著陝西軍在中原戰場跟各路軍閥打了幾仗後,陝西軍武器低劣,傷亡慘重,這樣打下去不是回事,遲早會被打光,打光了馮玉祥也不會補充。萬般無奈,楊虎城帶著殘兵來到了安徽太和,陝西回不去了,因為黃河渡口被封鎖了。

當年退到安徽太和的還有一個陝西人,他叫高桂滋,是國民革命軍暫編十七軍軍長。高桂滋的故事我以後會詳細寫到,他也參加了長達三年的中條山保衛戰。

不同的是,高桂滋一直不屬於楊虎城的這支陝西軍。高桂滋早年拉起了另一支陝北人組成的武裝,殺富濟貧,呼嘯甘陝。而楊虎城的人馬主要來自關中。陝西地分三塊:陝北、關中、陝南。當初楊虎城蟄伏陝北的時候,他和高桂滋有過來往。

楊虎城沒有想到會在這裏遇到高桂滋,大喜過望,他們合兵一處,接連攻占了潁州、亳州,打垮了當地民團。這樣,他們有了三個縣的地盤,暫保無虞。

高桂滋也是一個傳奇。

我在西安工作的時候,曾經去過高桂滋公館,就在西安市建國路陝西省作家協會院內。西安事變的時候,蔣介石曾經在此房間裏住過11天,後來陳忠實也在此房間裏寫過小說,而我在此房間裏接受過寫作培訓。

高桂滋是陝西定邊人。陝北的靖邊、安邊、定邊合稱“三邊”,自古都是最貧窮的地方。高桂滋從下級軍官開始幹起,曾經幹到了旅長。在早期的軍閥混戰中, 有一次他的手下隻剩下了七個人,但是高桂滋帶著這七個人艱苦奮鬥,終於把事情給弄成了。當“二虎守長安”的時候,高桂滋已經是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八師師長了,後來又升為了暫編第十九軍軍長。

然而,國民革命軍也不是鐵板一塊,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還有很多人一直在打來打去,中國亂得不能再亂了。在河南,楊虎城被張宗昌的魯軍打敗,高桂滋被李宗仁的桂軍打敗,他們就一起退往了皖北。

那時候的中國就是這樣混亂,各路軍閥打個不停,整天窩裏鬥,誰也不服誰。 難怪日本人敢於發動九一八事變,敢於侵略中國。

高桂滋是中國現代史上被誤解最多的一個人。他對日作戰百餘次,無數次死裏逃生,然而這些事例很少有人知道。高桂滋是對日作戰最早的中國將領,早在1933年長城抗戰的時候,他就帶著一個雜牌師參加了,全師犧牲了 1800人。 七七事變後的第三天,他又留下遺囑,請纓殺敵。遺囑上說:如果我犧牲了,將家產變賣,給定邊縣建造一座中學。而那時候,國民政府還沒有下定全麵抗戰的決心。

楊虎城和高桂滋在皖北養精蓄銳的時候,局勢又發生了變化,張學良的東北軍歸順了蔣介石的中央軍,閻錫山的晉綏軍隻圖自保,馮玉祥的西北軍孤掌難鳴, 楊虎城抓住這個時機,率隊取道河南,直插陝西。爾後,蔣介石任命楊虎城為陝西省主席兼十七路軍司令,而十七路軍就是由楊虎城當初帶往陝北的1000人發展而成的五萬人。這時候,杜聿明僅是蔣介石中央軍中的一個師長,這屬於陝西人在中央軍中職位最高的。

不久,楊虎城又任命孫蔚如進軍甘肅,控製了甘肅省大半部分。

如果不是後來發生的一連串事情,楊虎城據守的陝西會一直風平浪靜。

1936年,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來到了陝北,然後,全國各地的紅軍都來到了陝北,總數達到五萬人。紅軍來了,圍剿的東北軍也來了,這時候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有十餘萬人。不但東北軍來了,中央軍也來了,陝西境內大軍雲集,每支力量都強過楊虎城的陝西軍,每支力量都想趁機取代楊虎城,收編十七路軍。

楊虎城為了抗日,選擇投向紅軍,和張學良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楊虎城是一個口風極嚴的人,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在古代是要滅門九族的, 所以,直到事變前一個夜晚,他手下最得力的幹將孫蔚如才知道了要發動事變。 孫蔚如1921年就與楊虎城相識,當初兩人徹夜長談,相見甚歡,義結金蘭,誓同患難,此後,孫蔚如一直是楊虎城的副手。如果西安事變事先連孫蔚如都不知道, 那麽十七路軍就再沒有人知道。

那天晚上,孫蔚如得知了即將發生的事變後,張學良對孫蔚如說:“孫先生, 如果你不同意,可以將我和我的11員大將一起綁起來,送給蔣介石,升官領賞/ 孫蔚如說:“我們這些人是幹不出出賣朋友的事情的。”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唐明皇為楊貴妃所修建的騸山上,蔣介石被抓了。

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張學良被判終身監禁,楊虎城出國考察。

《孔從洲回憶錄》中記錄了楊虎城和十七路軍在西安事變後的情況。楊虎城和周恩來相見,楊虎城說:“我今遭此大難,真是一言難盡啊。”周恩來說:“在國家民族遭受極大災難的時刻,你和張學良將軍為國家民族建樹的豐功偉績,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共產黨永遠支持你們。”楊虎城又與蔣介石見麵,蔣介石問楊虎城:你對十七路軍的安置有什麽意見?楊虎城說沒有意見。蔣介石又問:經過此次事變,你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任職,感覺有什麽不便的地方沒有?楊虎城還沒有回答,蔣介石又說:繼續任職,他們在感情上有些轉不過彎,你不如先去歐美考察一段時間,回來再任職。

蔣介石口中的“他們”,可能是指中央軍各將領。當時,中國僅有的三個德械師之一的三十六師,已經被宋希濂帶到了西安,各路中央軍還在源源不斷地進駐關中。蔣介石認為:如果西安事變後,發起人沒有受到懲罰,中央軍的將領可能會有意見。

孔從洲當時擔任楊虎城的十七路軍警二旅旅長。

西安事變後五個月,楊虎城請求辭職,願意“出洋考察軍事”。

十七路軍總指揮改為孫蔚如。

楊虎城在上海短暫逗留時,孔從洲曾去上海看望楊虎城,楊虎城激動不已, 兩人徹夜交談,楊虎城說:最近我常想起陝西軍隊的浮沉變化,我們這支隊伍的曲折經曆,有很多的感觸……這次事變,我的任務隻完成了一半,扣了蔣介石, 使他沒臉,不可能再打內戰了。所謂“停止內戰”這一點,基本上做到了。剩下的一半救亡抗戰”,我能不能親自參加還很難說,主要依靠你們了。我希望你們一定要搞好內部團結,“籬笆紮得緊,野狗鑽不進”。團結起來,才有力量。蔚如、壽山和你相處多年,你們互相都比較了解,一定要真誠合作,團結一致。舍此,就有被蔣介石肢解、消滅的危險。同時,要在抗日戰場上積極作戰,我們是國民黨軍隊中首先提出抗日的軍隊,應該言行一致,積極同日寇作戰,我們隻要在戰場上有好的成績,就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我在國外也會得到安慰,蔣介石就不敢把我們怎麽樣。所以,你們一定要力爭部隊參加對日作戰,共赴國難, 多打勝仗,取得好的成績。 .

楊虎城的話字字肝膽,句句泣血,發自肺腑。十七路軍隻有在抗日戰場上連戰連捷,才能不負眾望,也才能實現當初的諾言。

《孔從洲回憶錄》中沒有寫孔從洲回到西安後,是否把楊虎城的話傳達給了十七路軍。但是,十七路軍能夠堅守中條山長達三年之久,一定與楊虎城的囑托有關係。

楊虎城離開了中國,十七路軍接受了改編。

1937年5月,國民政府撤銷西安綏靖公署和十七路軍總部,所屬部隊改編為第三十八軍,孫蔚如任軍長,下轄十七師和一七七師、警備一旅、二旅、三旅, 以及教導團、騎兵團,共約三萬多人。趙壽山任十七師師長,李興中任一七七師師長,孔從洲任警備二旅旅長,十七路軍另一名戰將李振西任教導團團長。這四人, 每個人都是從血泊中殺出的猛將。

此後,再無十七路軍的番號,但是在北方老百姓的口中,他們不知道三十八軍和以後的第四集團軍,隻記得十七路軍。他們一說起這支軍隊,就說十七路軍。

十七路軍改編後,趙壽山和孔從洲來到廬山,在軍官訓練團學習。不久,就爆發了七七事變,日軍鐵蹄踐踏華北,趙壽山被派遣帶領三十八軍十七師開赴抗日最前線的河北戰場,孔從洲一個人留在了廬山。

孔從洲心急如焚,他也想奔赴抗日戰場,他曾請求馮玉祥轉告蔣介/u讓他能夠上陣殺敵,但是,沒有被允許。

1937年7月下旬,趙壽山在陝西省三原縣城外,率領三十八軍十七師全體官兵召開誓師大會。

那天,趙壽山軍裝筆挺,神情肅穆,他站在高高的土台上,舉拳宣誓,十七師全體陝西冷娃吼聲如雷:

“我為中華生,我為中華死!堅信抗戰必勝,誓死抗戰到底!我不殺敵,敵必殺我!若要自救,必先殺敵!凡我官兵,共同勉之!”

在這場民族戰爭中,有我無敵,有敵無我,這場戰爭注定了是不能苟活的, 注定了是異常慘烈的。中華男兒的軀體要麽站起,要麽倒下,絕不會屈膝投降。

三原縣的老人回憶說,當時,趙壽山站在高台上問台下的娃娃:“我們就要上戰場殺鬼子了,你們怕不怕?”

台下的娃娃齊聲喊:“怕個球!”

誓師結束後,十七師渡過黃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最前線,走上了河北戰場和山西戰場,走向了一塊塊淹沒在民間的墓碑,走進了歲月的煙霧和塵埃中。

十七師開赴抗日戰場,一年後僅剩1000人。

三十八軍共有兩個師:十七師、一七七師。不久,三十八軍一七七師五二九旅和教導團也渡過黃河開往山西戰場。在忻口會戰中,五二九旅堅守陣地14天, 受到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衛立煌的五次嘉獎,陣亡超過三分之二。在娘子關戰役中,教導團堅守陣地九晝夜,撤下陣地時,2700人僅剩700人。

三十八軍特務連連長胥繼武說:“咱們的部隊當年在西安要求抗日哩,人家不叫去,咱還不滿意,到了抗日戰場上,咱就得潑出命打,要是打得不好,咱就丟不起喔人。”

胥繼武家有弟兄三個,都走上了中條山戰場。大哥犧牲了,他和弟弟得以幸存。

如今,我能夠找到的健在的十七路軍老兵僅有四個:胥繼武、胥繼昌、寧必成、 劉懷斌。胥繼昌是胥繼武的弟弟,四位老人都上了 90歲,最大的寧必成已經97 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