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司農寺

即便房艾婉拒了,鄧大眼依舊笑容可掬,親切度絲毫不減。

太正常了,如今強弱易勢,汴州鄧氏想攀上如日中天的梁國公府,不是那麽容易的。

同樣,在當今沒登基前,房氏在人家眼裏也是螻蟻。

現在,即便不能結親,那也不能結仇。

本來已經背負了至尊惡感的汴州鄧氏,經不起任何一位宰輔的落井下石。

從龍這種技術活,一不小心就會有滅頂之災。

高收益,高風險。

一通交流之後,鄧大眼終於回尚書省衙門了。

“嗚嗚!不愧是老成的至交,又弄得兩個從六品!”

成默放肆地狂笑,大猩猩似的拍著胸膛,那模樣比自己得了官職更高興。

國子學內一片狂呼。

監生們府上不是沒有高官,可同窗裏取得這樣成就的,唯房艾一人!

歐陽久酒交待博士朱子奢:“抽時間出來,好好寫一寫房艾造犁的事!民以食為天,能讓耕種技藝進步,就是極大的功德!”

朱子奢樂嗬嗬地回應:“司業寬心,老夫雖寫不出花團錦簇的詩賦,卻能以通俗簡潔的文字,細述此子所為,當留於國子監以誡勉後來人。”

沒有人知道,天子親籍田之後三天,汴州浚儀縣就出現了大量的曲轅犁,在公廨田上一展現,瘋狂的世家、庶族、豪強們先下手買了一大批。

要知道,浚儀縣這個上縣,可是合並了好幾個縣而成的,地方大、人口多,隱戶也多。

中原之地,隻要不遭遇戰亂,有的是錢。

今年的勸耕,浚儀縣走在前頭,吏部考功,上上之評跑不了。

明年,汴州從五品下的司馬、從五品上的長史,或許能夠展望了。

……

司農寺衙門同樣在皇城之內,地方並不大。

整個衙門,有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六人、主簿二人、錄事二人、府三十八人、史七十六人、計史三人、亭長九人、掌固七人,共計一百四十七人。

司農卿楊弘禮絮絮叨叨地介紹,房艾大致明白了司農寺的架構。

衙門隻是掌總,下麵做事的部門可多著呢。

上林署、太倉署、鉤盾署、導官署、太原永豐倉、龍門等諸倉、司竹監、溫泉湯監、京都苑總監、京都苑四麵監、諸屯監、九成宮總監。

有那麽多糧倉,理論上,長安、太原、洛陽要出現哀鴻遍野的饑荒,很難。

前朝之所以煙塵四起,說起來很奇怪,在洛州附近就有大型糧倉,偏偏就是不放糧賑濟,最後餓瘋了的百姓自然揭竿而起。

也可能,前朝皇帝眼裏,那些賤如螻蟻的百姓,未必算人吧。

於是,改天換日在所難免。

大康現今數以千萬石計的儲糧,雖然免不了有關照不到的地方,卻再也不會如前朝末年一般餓殍滿地。

整個司農寺的職責偏移,管園林、管皇家牲畜家禽、管廩藏九穀、供薪芻、供禦導擇米麥、園竹、溫泉、屯田,就是不掌農田改造與耕種、種子優選。

晉·崔豹《古今注·草木》:“九穀:黍、稷、稻、粱、三豆(綠豆、赤小豆、黑豆)、二麥(大麥、小麥)。”

赤小豆雖然原產亞洲熱帶,在東漢成書的《神農本草經》已有記載。

“你主掌的上林署,衙門在鬥門鎮,令二人、丞四人、府七人、史十四人、監事十人、典事二十四人、掌固五人,計六十六人(不含役使的民夫)。令、丞、監事為官,其餘為流外官,做實事的人,腦子多半單純而固執,要有包容心。”

“真有誰擰巴了,實在沒法溝通,跟本官說一聲,流轉到別的署做事。別下狠手,願意堅守在司農寺的官吏不多。”

“唯有去年戴罪入上林署的從九品下監事劉仁貴,你多加小心。區區縣尉就敢打死折衝都尉的人,誰不怕他發瘋啊!”

因為房艾製造曲轅犁的緣故,楊弘禮很看好房艾,對於至尊能將他安置到司農寺更是感到開心,說話也推心置腹。

執拗,是司農寺常見的通病了。

若不執拗些,上官說啥就是啥,保不齊諸倉啥時候變得空****的。

人心啊,總是容易變的,總需要一些頑固得如愚公的家夥來堅持。

“哦,其實我爹說過他,不過也不關我的事。上林署那頭,我也不想去改變什麽,隻是用一些沙果樹試試嫁接的想法,署令他們該幹嘛還幹嘛。”

房艾大致說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要爭權奪利的話,入你司農寺幹嘛?

禮部不好,還是秘書省不自在?

“不過,上官也知道,房家莊開了個房氏紙坊,用竹子造紙,已經可以在市麵上買到了。不是黃麻紙,是白紙。這就需要許多暮春的嫩竹……”

楊弘禮指著房艾大笑:“本官以為你無欲無求呢,原來是為司竹監而來!且寬心,仲春之前,老夫一定說服司竹監。”

大康官製,各監的最高官職為監,所以這“司竹監”,一詞二指,既說部門,也說官員。

隻是要竹子而已,還不是白要,楊弘禮自然不憚開口說情。

楊弘禮知道房艾的興趣不在處理寺內事務上,也不安排上林署之外的事務,隻調派司農府、司農史各一員,協助他調閱卷宗。

上林署,管轄範圍大致就是舊漢的上林苑,地方夠大,有渭、涇、灃、澇(láo)、潏(jué)、滈(hào)、滻、灞八水出入,所以被稱為八水繞長安。

上林苑池沼有昆明池、鎬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積草池、東陂池、當路池、太液池、郎池等。

昆明池曾經在百年前幹涸過,後來引灃水入昆明池,恢複了舊貌,位於長安鬥門鎮東南。

鬥門鎮轄周朝的鎬京,位於長安西三十裏。

如此遼闊的地域,靠上林署六十六號人,累死都不可能兼顧得過來。

大康鼓勵百姓在上林苑指定的地點生活、生產,同時百姓也得為上林苑出力做事,或庸、或雇。

交通的便利性、百姓的配合度、水源的便捷、有沒有需要的樹種,都得考慮進去,昆明池附近顯然就是最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