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興善寺

太極宮,甘露殿。

剛從旁邊佛光寺焚香禮拜回來的皇後,眼裏浮現出一絲疲憊。

不知是不是出於安撫三教的原因,太極宮內宮裏,孔子廟、三清殿、佛光寺並存,有些和稀泥的味道。

當今皇帝,從起兵到爭儲,得的是道門支持,尊道,那是必須的。

當今皇後,年幼時體弱多病,家人許她為菩薩座下婢女,才漸漸好轉,所以抑佛也隻是理論中事。

哪怕皇後再通情達理,也不會對抑佛之人心存好感。

本朝同樣講究後宮不幹政,可實際上,皇後的影響總是若有若無地飄**在太極殿上。

不談皇後兄長、中書令孫無思,即便皇後自己的政見水平也很高,不下於當朝宰輔,皇帝都誇過幾次。

康世基在魚沐恩的侍候下,從常平輿下來,步入甘露殿,坐於繡墩,接過皇後親手烹製的茶湯,放過旁邊的白玉憑幾上,待其稍加冷卻。

“皇後啊,你那大外甥,怕是撐不起孫家的未來。”

皇後低眉順眼地回答:“至尊法眼,當世第一,說他不足,自然是無誤的。妾身願聞其詳。”

欲拒還迎,皇後真把天子喜好弄明白了,難怪皇帝多強硬一個人,到她麵前也成繞指柔。

康世基慢慢抬起溫熱的茶碗,輕輕啜了一口,潤一潤嗓子:“茶色如紫筍,這是陽羨紫筍?”

大康的茶,普遍是茶餅,也稱團茶,用時以碓臼為碎末,加薑蒜等碎末烹為茶,所以稱為“沫茶”,結果被外番學了去,改名抹茶。

陽羨出好茶,這是東漢時期就出名的茶產地。

“人皆有爭強好勝之心,即便吾當年也不例外。可是,凡事要有度啊!詆毀出使薛國、突擊北胡腹心、獻上大瑞、跳**破偽梁的功臣,孫寵意欲何為?”康世基重重頓下茶碗。

皇後心頭微驚。

自登基以來,至尊還從未在她麵前如此失態過,可見氣得不輕。

仔細揣摩了一下,皇後麵露驚訝:“孫寵平日,頗有君子之風,竟然如此不智?”

不智,這個形容恰如其分。

朝廷立起的牌坊,除了房艾他們自己胡來而倒台,連太子都不能詰難。

大義之名,真不是誰能阻擋的,孫寵這是螳臂當車。

皇後眼裏閃過一絲堅定:“妾身這就知會兄長,對他嚴加管教。”

康世基歎息:“這還是輕的,房艾與成默應司業歐陽久酒之邀,為監生傳授應對北胡的經驗。歐陽久酒雖老,性子卻烈,早就在年初上疏,請朝廷討伐北胡了,房艾的《平胡策》也是他一手舉薦入中樞。”

“此舉,一是激發監生的血勇,二是讓年輕人多一些保命的意識。成默出麵激勵,房艾教他們如何減少傷亡,必要時將戰火引向北胡的部落。”

“孫寵這個……蠢驢,竟然會在這時候憐憫北胡牧民的性命,氣得歐陽久酒當場口吐芬芳,喊著要為國子監教出心向外番的監生請罪,上表請辭。”

皇後徹底無語了。

大外甥蠢,也應該有個底限。

身為大康外戚,卻站北胡立場,這是在驢棚住久了麽?

“妾身會向兄長建議,更換嗣子,孫寵養廢了。”

嗣子與世子,音近、義近,實際上還是有區別的。

嗣子是指有繼承權的嫡長子,如果有特殊情況,也可以不是嫡長子。

世子,從曹魏之後,為諸王嗣子的專稱。

至於孫寵平素最得皇後喜愛,嗬嗬,在大是大非麵前,個人好惡算得了什麽?

孫無思又不是隻有這一個嫡子。

有些錯誤,可以經常犯;

有些錯誤,絕對不能犯!

“不說那些掃興事。此次平了偽梁,大康出兵討伐北胡時便少了許多掣肘,加上薛國等部牽製,北胡一年半載無暇顧及大康了。”康世基輕攬皇後腰肢。“可惜,沒錢呐!朕的民部,耗子看了都得落淚,巧媳婦難為無粟之炊喲!”

皇後似嗔似喜地輕拍康世基手掌:“輕點,小心傷到兒子。”

康世基一怔,露出了笑容:“又懷上了?”

多子多孫多福,這個觀念在大康盛行。

對皇室而言,“多福”卻值得商榷了,康世基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皇後輕輕頷首:“殿中省尚藥局的一名直長、兩名侍禦醫、兩名司醫先後把過脈,均確診為喜脈。對了,房杜家二郎,不是歪點子很多嗎?朝廷缺錢,垂詢他呀。”

……

房艾表示,最近比較忙。

國子監講了一遍經曆,雍州州學講了一遍,長安縣學講了一遍,萬年縣學講了一遍。

隻要房艾願意,那些畿縣縣學都願意請他們走一趟,酬勞未必能給多少,車馬、食宿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很有“人生就是作報告”的既視感。

再大的榮譽,一遍二遍自己能感動,次數多了像交差,除了麻木之外再無意義。

倒是成默樂此不疲,偏偏人家主請的是房艾,他就是個順帶,這就很惱火了。

房艾與成默,現在對國子監課業都不上心。

房艾不上心,是因為國子監新增的課業,他本就熟稔;

成默不上心,是因為他怎麽努力也跟不上,擺爛了。

真個是殊途同歸。

從務本坊從來,房艾打算回崇仁坊,讓成默回勝業坊。

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成默一把拽住房艾,帶著他拐向朱雀大街,步入靖善坊。

靖善坊整坊都是一個寺廟的,廟名大興善寺,是前朝開國皇帝禦賜的地盤、名稱,“大興”取前朝開國皇帝登基前的爵位名稱,“善”取自坊名。

前朝時,大興善寺為國寺,都天下僧尼。

即便是天下易主,大興善寺依舊僧眾三百,住持波頗,天竺僧人,奉大康皇帝之命,與慧乘、慧賾、法琳、玄謨等碩(大)德十九人,於該寺傳譯經書。

過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轉向西側,是大興善寺的茶堂,碩德玄謨禪師似摩訶迦葉拈花微笑,赤手烹盂茶。

“水微有聲,為初沸,當調以鹽味;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環激湯心……”

自漢以來,佛家入中華,茶從來都是他們喜好的飲品。

可清火、提神、明目、解渴、消疲解乏。

《晉書·茶藝傳》就提到鄴城昭德寺飲茶之事。

問題就來了,大康的茶湯,加蔥薑蒜等物,是不是壞了佛門三葷五厭的戒條?

很矛盾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