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嗜

宋子曰:氣至於芳,色至於靘①,味至於甘,人之大欲存焉②。芳而烈,靘而豔,甘而甜,則造物有尤異之思矣。世間作甘之味,什八產於草木,而飛蟲③竭力爭衡,采取百花,釀成佳味,使草木無全功。孰主張是④而頤養遍於天下哉?

【注釋】

①靘(jìng):同“靚”。美麗。

②人之大欲存焉:語出《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此處為作者強調人欲存在的合理性。

③飛蟲:指蜜蜂。

④孰主張是:語出《莊子·天運》。孰,誰,什麽。主張,主宰,支配。

【譯文】

宋子說:氣味最好芬芳,顏色最好豔麗,味道最好清甜爽口,這都是人本來就存在的欲望。芳香並且濃烈,美麗並且鮮豔,可口並且甜蜜,這是自然界對此做出的特別安排。世上提取甜味的原料,八成取之於草木,但蜜蜂也拚盡全力爭奪,采集百花釀成蜂蜜,使草木無法獨占功勞。究竟是什麽在支配這一切而讓天下的人普遍受益呢?

蔗種

凡甘蔗有二種,產繁閩、廣間,他方合並得其十一而已。似竹而大者為果蔗①,截斷生啖,取汁適口,不可以造糖。似荻而小者為糖蔗②,口啖即棘傷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紅砂皆從此出。

凡蔗古來中國不知造糖。唐大曆間,西僧鄒和尚遊蜀中遂寧,始傳其法。今蜀中種盛,亦自西域漸③來也。

凡種荻蔗,冬初霜將至,將蔗砍伐,去杪④與根,埋藏土內。土忌窪聚水濕處。雨水前五六日,天色晴明,即開出,去外殼,砍斷約五六寸長,以兩個節為率⑤。密布地上,微以土掩之,頭尾相枕,若魚鱗然。兩芽平放,不得一上一下,致芽向土難發。芽長一二寸,頻以清糞水澆之,俟長六七寸,鋤起分栽⑥。

【注釋】

①果蔗:直接作為水果食用的甘蔗品種。

②糖蔗:莖小、質硬、糖分高的一種甘蔗。適合榨糖。

③漸(jiān):引進。

④杪(miǎo):末梢。

⑤率(lǜ):標準。

⑥鋤起分栽:等甘蔗育苗後再挖出移栽。我國一項古老的有利於高產的栽培技術。

【譯文】

甘蔗分兩個品種,盛產於福建和廣東,其他地區的總產量隻占這兩省產量的一成。像竹子般蔗莖粗大的是果蔗,砍斷生吃,汁水很多又爽口,這種不能製糖。莖細小如同蘆荻的是糖蔗,生吃很容易刺傷嘴唇和舌頭,人們不敢食用,白砂糖和紅砂糖都是用這種糖蔗製作的。

中國古代不知道如何用甘蔗製糖。唐代大曆年間,西域來的僧人鄒和尚遊曆到四川遂寧時,才開始傳授當地人製糖的方法。如今四川大量種植的甘蔗,也是從西域傳過來的。

種植荻蔗,一般在冬天剛來,將要下霜的時候,把甘蔗砍下來,去掉頭和尾,埋到泥土裏。種的地方要避開低窪積水地。在雨水節氣到來前五六天,在天氣晴朗時把它挖出來,去除外殼,砍成一段一段的五六寸長的,每段以兩節為標準。緊密排布在地裏,用少量土覆蓋,像魚鱗一樣每段頭尾相疊。每段的兩節芽要平放,不能一個在上一個在下,導致種芽埋在土裏難以萌發。芽長到一兩寸的時候,經常用清糞水澆灌它。等長到六七寸的時候,就挖出來移栽他處。

凡栽蔗必用夾沙土,河濱洲土為第一。試驗土色,堀坑尺五許,將沙土入口嚐味,味苦者不可栽蔗。凡洲土近山上流河濱者,即土味甘,亦不可種。蓋山氣凝寒,則他日糖味亦焦苦。去山四五十裏,平陽洲土①擇佳而為之。黃泥腳地毫不可為。

凡栽蔗,治畦行闊四尺,犁溝深四寸,蔗栽溝內,約七尺列三叢。掩土寸許,土太厚則芽發稀少也。芽發三四個或六七個時,漸漸下土,遇鋤耨時加之。加土漸厚則身長根深,庶免欹倒②之患。

凡鋤耨不厭勤過,澆糞多少,視土地肥磽。長至一二尺,則將胡麻或芸薹枯浸和水灌,灌肥欲施行內。高二三尺,則用牛進行內耕之,半月一耕用犁,一次墾土斷傍根,一次掩土培根。九月初培土護根,以防砍後霜雪。

【注釋】

①平陽洲土:平坦且向陽的水邊地。

②欹倒:斜倒。

【譯文】

種甘蔗一定要用沙壤土,河邊的淤積土是最好的。測驗土質的時候,挖一個一尺五寸深的坑,抓一點入口,嚐嚐沙土的味道,味道苦的土就不適合種植甘蔗。深山上遊河邊的淤積土,即使土的味道甜也不能種植甘蔗,這是因為山上氣溫低,冷氣聚集,甜味也會變成焦苦味。可以在距離山四五十裏平坦又向陽的淤積土上,選取好地段來種植甘蔗。黃泥腳地絕對不能用來種植甘蔗。

種植甘蔗的時候,把地整治成每行寬四尺的畦,犁出四寸深的溝,把甘蔗栽種在深溝裏,大約每七尺種三叢。蓋上約一寸厚的土,土太厚的話發芽就稀少。當芽發出三四個或者六七個時再依次培土,等到耕除草的時候就這樣做。培土逐漸加厚,甘蔗就會稈高且根深,避免被刮倒。

中耕除草的次數隻嫌少不嫌多,澆糞的量,依據土地的肥瘠來定。甘蔗苗長到一兩尺高的時候,就把芝麻枯或者油菜籽枯用水浸泡,一起澆灌在蔗行內。甘蔗長到兩三尺高的時候,把牛趕到蔗行間耕作,每過半個月就用犁耕一次,翻一次土就能犁斷一次旁根,培一次土就養護一次根。到九月初時也要再次培土護根,用來防止砍完甘蔗後蔗根被霜雪凍壞。

蔗品

凡荻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紅砂三品。糖品之分,分於蔗漿之老嫩。

凡蔗性①,至秋漸轉紅黑色,冬至以後,由紅轉褐,以成至白。五嶺以南無霜國土,蓄蔗不伐以取糖霜。若韶②、雄③以北,十月霜侵,蔗質遇霜即殺,其身不能久待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紅糖也,凡取紅糖,窮十日之力而為之。十日以前,其漿尚未滿足;十日以後,恐霜氣逼侵,前功盡棄。故種蔗十畝之家,即製車、釜一付④,以供急用。若廣南無霜,遲早惟人也。

【注釋】

①蔗性:甘蔗表皮的特性。

②韶:廣東韶關。

③雄:廣東南雄。

④付:同“副”。

【譯文】

荻蔗造出來的糖,有冰糖、白糖和紅砂糖三種。糖品的劃分取決於甘蔗的老嫩。

荻蔗的特性是,表皮到了秋天逐漸轉變成深紅色,冬至過後,又由紅色轉為褐色,最後會出現一層白蠟。嶺南無霜的地方,甘蔗留蓄在田裏不砍,方便用它提取白糖。如果是韶關、南雄以北的地區,十月遭遇冷霜,蔗質遇到冷霜被凍壞,無法等到蔗皮變白,因而快速砍完用來製作紅砂糖,想製作紅砂糖就得爭取在十天之內完成。在這十天之前,甘蔗還沒有成熟;而這十天過後,又怕霜凍降臨導致前功盡棄。所以種了十畝以上甘蔗的人家,會製作一套造糖用的糖車和鍋以備急用。像廣東南部那些無霜地區,砍甘蔗的早晚就由人自擇了。

造糖

凡造糖車①,製用橫板二片,長五尺、厚五寸、闊二尺,兩頭鑿眼安柱。上筍出少許,下筍出板二三尺,埋築土內,使安穩不搖。上板中鑿二眼,並列巨軸兩根,木用至堅重者。軸木大七尺圍方妙。兩軸一長三尺,一長四尺五寸,其長者出筍安犁擔。擔用屈木,長一丈五尺,以便架牛團轉走。軸上鑿齒分配雌雄,其合縫處須直而圓,圓而縫合。夾蔗於中,一軋而過,與棉花趕車同義。蔗過漿流,再拾其滓,向軸上鴨嘴扱入,再軋,又三軋之,其汁盡矣,其滓為薪②。其下板承軸,鑿眼隻深一寸五分,使軸腳不穿透,以便板上受汁也。其軸腳嵌安鐵錠③於中,以便捩轉④。凡汁漿流板有槽梘⑤,汁入於缸內。每汁一石,下石灰五合於中。

凡取汁煎糖,並列三鍋如品字,先將稠汁聚入一鍋,然後逐加稀汁兩鍋之內。若火力少束薪,其糖即成頑糖,起沫不中用。

【注釋】

①造糖車:兩輥式壓榨機。效率比較低。

②其滓為薪:蔗渣可以當柴燒。現在則可以用來造紙和人造纖維。

③錠:通“鋌”。金屬塊。

④捩(liè)轉:轉動。

⑤梘(jiǎn):引水的渡槽或者導管。

【譯文】

造糖用的軋蔗機,製作規格是用兩塊橫板,每塊長五尺、厚五寸、寬二尺,兩端鑿孔安裝柱。柱的上榫突出上板一點,下榫穿過下板二三尺,埋築在地下,使整個機身穩固不搖晃。在上板中央鑿兩個孔,並列安上兩根大木輥,木頭選用的是最堅硬結實的。木輥以圓周七尺最好。一輥長三尺,另外一輥長四尺五寸,長輥有榫突出,用來安裝犁擔。犁擔用的彎木頭,長一丈五尺,以方便架牛團團轉動。輥上鑿有相匹配的凹凸傳動齒,兩輥合縫處必須直而圓,圓就縫合一致。把甘蔗夾在兩輥之間,一軋而過,和軋棉花是同一原理。甘蔗經過壓榨就流出甘蔗汁,再拾起它的殘渣投入軸上的鴨嘴,再次壓榨,三次壓榨之後,甘蔗汁就徹底沒有了,剩下的甘蔗渣可以當作柴來燒。下板支承軸腳的兩個鑿眼隻深一寸五分,輥軸穿不過下板,便於下板接住甘蔗汁。輥軸下端要嵌裝鐵錠子,有助於轉動。汁漿流動的承板上有過水槽,蔗汁水由此流入缸內。每一石甘蔗汁中要加石灰五合。

用甘蔗汁熬糖的時候,把三口鍋排列成品字形,先把熬濃稠的甘蔗汁匯集到一口鍋裏,然後逐次把稀甘蔗汁加入另兩口鍋中。假若缺少一捆柴導致火力不夠,就會熬成頑糖,隻起泡沫而沒有用了。

造白糖

凡閩、廣南方經冬老蔗,用車同前法,笮①汁入缸。看水花為火色。其花煎至細嫩,如煮羹沸,以手撚試,粘手則信來矣。此時尚黃黑色,將桶盛貯,凝成黑沙②。然後,以瓦溜③教陶家燒造。置缸上。其溜上寬下尖,底有一小孔,將草塞住,傾桶中黑沙於內,待黑沙結定,然後去孔中塞草,用黃泥水淋下。其中黑滓④入缸內,溜內盡成白霜。最上一層厚五寸許,潔白異常,名曰洋糖;西洋糖絕白美,故名。下者稍黃褐。

造冰糖者,將洋糖⑤煎化,蛋青澄,去浮滓⑥,候視火色。將新青竹破成篾片,寸斬,撒入其中,經過一霄,即成天然冰塊。

造獅、象、人物等,質料精粗由人。

凡白糖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甕鑒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注釋】

①笮(zé):壓榨。

②黑沙:糖膏。

③瓦溜:一種製作白砂糖的陶製分離器。

④黑滓:糖蜜。

⑤洋糖:語出清李調元《粵東筆記》卷十四:“最白者以日爆之,細若粉雪,售於東西二洋,曰洋糖。”此處指的是賣到西洋去的白糖,而非西洋所產。

⑥蛋青澄,去浮滓:即撇泡。

【譯文】

福建、廣東南部那些過了冬的成熟老甘蔗,造糖車和製作的方法同前麵說的一樣,都是壓榨甘蔗汁入缸。熬甘蔗汁的時候,通過觀察其中的水花來掌握火候。當熬到水花呈細珠狀,如煮羹一樣沸騰的時候,用手撚試一下,粘手指就說明熬好了。這時候的糖漿還是黃黑色的,用桶來盛放貯存,它會凝結成糖膏。然後把瓦溜讓陶工燒製。放置在缸上。瓦溜上寬下尖,底部有個小孔,用草塞住,把桶裏的糖膏全倒入瓦溜中,等糖膏凝結之後,去掉孔中塞的草,將黃泥水淋下去。糖膏中黑色的糖蜜便流入缸中,瓦溜裏的全是白糖。最上麵的一層厚約五寸,特別潔白,叫西洋糖;西洋糖十分潔白漂亮,所以這樣叫。下層稍微帶有黃褐色。

製作冰糖,是將白砂糖溶化,用雞蛋白澄清並撇去麵上的浮渣,隨時觀察掌握火候。把新鮮青竹皮破成篾片,每隔一寸斬斷,撒入其中,一晚過後,自然凝結成冰糖塊。

製作獅子、大象、人物等形狀的糖,它的糖質精粗可以靠人自己掌握。

冰糖有五個品級:“石山”是最好的,“團枝”稍差一點,“甕鑒”又差一點,“小顆”更差一點,“沙腳”是品級最低的。

附:造獸糖

凡造獸糖者,每巨釜①一口,受糖五十斤。其下發火慢煎,火從一角燒灼,則糖頭滾旋而起。若釜心發火,則盡沸溢於地。每釜用雞子②三個,去黃取清,入冷水五升化解,逐匙滴下用火糖頭之上,則浮漚③黑滓盡起水麵,以笊籬撈去,其糖清白之甚。然後打入銅銚④,下用自風慢火溫之,看定火色,然後入模。

凡獅象、糖模,兩合如瓦為之。杓⑤寫⑥糖入,隨手覆轉傾下。模冷糖燒,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結,名曰享糖,華筵用之。

【注釋】

①釜:古代的一種炊具。

②雞子:雞蛋。

③浮漚(ōu):浮泡。

④銚(diào):吊子。

⑤杓(sháo):同“勺”。

⑥寫(xiè):同“瀉”。

【譯文】

獸糖的製作方法是,在每一口大鍋中,倒入白糖五十斤。鍋底用文火慢慢熬,火從一角燒熱,剛熔化的糖液就會翻滾旋而起。若在鍋底正中心加熱,糖液就會全部沸騰溢出到地上。每鍋糖用雞蛋三個,去掉蛋黃隻取蛋白,加入五升冷水調和均勻,一勺一勺地滴到滾旋而起的糖液上,這樣浮泡和黑色渣滓就會全部浮起,用笊籬撈去,糖液就變得特別潔白了。然後再把糖液打入銅銚,下麵用“自來風”末煤慢火給它保溫,掌握好火候後,倒入模具中。

獅子、大象的糖模是用兩半像瓦的模子合在一起而成的。用勺子把糖液注入模子中,隨手翻轉,把多餘的糖液倒出來。因為模子冷糖熱,靠近模子的地方自然會凝結成一層糖膜,這叫“享糖”,豪華的酒席宴會要用到它。

蜂蜜

凡釀蜜蜂,普天皆有,惟蔗盛之鄉,則蜜蜂自然減少。蜂造之蜜,出山岩土穴者十居其八,而人家招蜂造釀而割取者,十居其二也。凡蜜無定色,或青、或白、或黃、或褐,皆隨方土花性而變。如菜花蜜、禾花蜜之類,百千其名不止也。

凡蜂不論於家於野,皆有蜂王。王之所居,造一台如桃大。王之子世為王。王生而不采花,每日群蜂輪值,分班采花供王。王每日出遊兩度,春夏造蜜時。遊則八蜂輪值以待。蜂王自至孔隙口,四蜂以頭頂腹,四蜂傍翼飛翔而去,遊數刻而返,翼、頂如前。

【譯文】

釀蜜的蜜蜂全國各地都有,隻有在盛產甘蔗的地方,蜜蜂會自然地減少。蜂蜜當中,出產自山岩土穴的野蜂蜜占據八成,農戶招蜂釀造而成的家蜂蜜占兩成。蜂蜜沒有固定的顏色,有青色、白色、黃色、褐色等,隨著各地花的種類不同而變。像菜花蜜、禾花蜜等,名目多達百千不止。

不論是家蜂還是野蜂,都有一隻蜂王。蜂王居住的地方,會建造一座和桃子一樣大的王台。蜂王的子孫世代為蜂王。蜂王天生不采花蜜,每天由群蜂輪值采花供養。蜂王每天出遊兩次,在春夏造蜜的季節。出遊時有八隻蜂值班侍候。等到蜂王自己來到洞口,就會有四隻蜂用頭頂住它的腹部,另四隻蜂傍著它的翅膀飛翔出去,出遊幾刻鍾之後就返回,又照樣頂著腹、傍著翼護衛蜂王回巢。

畜家蜂者,或懸桶簷端,或置箱牖①下,皆錐圓孔眼數十,俟其進入。凡家人殺一蜂二蜂,皆無恙,殺至三蜂,則群起螫②人,謂之蜂反。凡蝙蝠最喜食蜂,投隙入中,吞噬無限。殺一蝙蝠,懸於蜂前,則不敢食,俗謂之梟令③。凡家蓄蜂,東鄰分而之西舍,必分王之子去而為君,去時如鋪扇擁衛。鄉人有撒酒糟香而招之者。

凡蜂釀蜜,造成蜜脾,其形鬣鬣然,咀嚼花心汁,吐積而成。潤以人小遺,則甘芳並至,所謂臭腐神奇也。凡割脾取蜜,蜂子多死其中。其底則為黃蠟。

凡深山崖石上有經數載未割者,其蜜已經時自熟,土人以長竿刺取,蜜即流下。或未經年而扳緣可取者,割煉與家蜜同也。土穴所釀多出北方,南方卑濕,有崖蜜而無穴蜜。凡蜜脾一斤,煉取十二兩。西北半天下,蓋與蔗漿分勝雲。

【注釋】

①牖(yǒu):窗戶。

②螫(shì):蜂、蠍等有毒腺的蟲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動物。

③梟(xiāo)令:即梟首。斬首示眾。

【譯文】

畜養家蜂的人,有的將蜂桶掛在屋簷下麵,有的把蜂箱放在窗下,都是鑽有幾十個圓孔方便蜂群進出的。家裏人打死一兩隻蜜蜂沒有關係,如果打死三隻以上,蜜蜂就會群起攻擊蜇人,這叫作“蜂反”。蝙蝠最喜歡吃蜜蜂,如果它通過縫隙鑽進蜂桶,就會不停吞食。可以殺死一隻蝙蝠放在蜂桶的前麵警示,其他的蝙蝠就不敢再來,俗話叫“梟令”。家養蜂分群到東西鄰舍的時候,必定會把蜂王的兒子分出去做王,離去的時候蜂群組成扇形像護衛一樣簇擁著它飛去。鄉下人有撒酒糟,利用它的香味招引蜂群的。

蜜蜂釀蜜,先造出巢脾,它的形狀好像是疏鬆多孔的鬃毛,是蜜蜂咀嚼著花心的汁液,一點一滴地吐出來聚積而來的。如果用人的小便滋潤一下,味道會甘甜、氣味會芬芳,這就是所謂的“化臭腐為神奇”。割脾取蜜的時候,蜂蛹多數都被絞死在脾裏。底部則是黃色的蜂蠟。

深山岩石上有經過好幾年都沒有割取過的巢脾,其中的蜂蜜早已成熟,當地的人用長竹竿刺取,蜂蜜就會流下來。有的巢脾形成不夠一年但是能爬上去割取的,割煉方法跟家蜂蜜一樣。穴蜜多出產於北方,南方因為地勢低又潮濕,隻有崖蜜而沒有穴蜜。一斤蜜脾可以煉出十二兩蜂蜜。西北地區的蜂蜜產量約占全國的一半,可與南方蔗糖產量相匹敵。

飴餳①

凡飴餳,稻、麥、黍、粟皆可為之。《洪範》雲:“稼穡作甘②。”及此乃窮其理。其法:用稻麥之類浸濕,生芽,暴②幹,然後煎煉調化而成。色以白者為上,赤色者名曰膠飴,一時宮中尚之,含於口內即溶化,形如琥珀③。南方造餅餌者謂飴餳為小糖,蓋對蔗漿而得名也。

飴餳,人巧千方,以供甘旨,不可枚述。惟尚方④用者名一窩絲,或流傳後代,不可知也。

【注釋】

①飴餳(yí táng):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飴,米糵煎也。”“餳,飴和饊者也。”此處指麥芽糖。

②暴(pù):曬。

③琥珀:石化的樹脂。

④尚方:皇宮。

【譯文】

麥芽糖,可以用稻、麥、黍或粟作為原料製作出來。《尚書·洪範》說:“百穀產生甜味。”從這裏可了解其中的道理。做法是:把稻穀或者麥子之類的浸濕,等它發芽,再曬幹,然後煎煉調化就會形成。各顏色中白色為上等。赤色的叫作膠飴,皇宮裏的人一度喜歡它推崇它,含在嘴裏就會慢慢溶化,形狀像琥珀。南方製作糕餅點心的人把飴餳叫作小糖,其實是為了區別於蔗糖。

人們為了提供甜品,製造麥芽糖的巧妙方法有很多,不可能一一列舉出來。皇宮裏麵一種名叫“一窩絲”的,或許能夠流傳給後代,這就難以知道了。

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