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凡麥有數種。小麥曰來,麥之長也;大麥曰牟,曰穬①;雜麥曰雀②,曰蕎③。皆以播種同時,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麥名也。
四海之內,燕、秦、晉、豫、齊、魯諸道,烝民④粒食,小麥居半,而黍、稷、稻、粱僅居半。西極川、雲,東至閩、浙,吳、楚腹焉,方長六千裏中,種小麥者,二十分而一,磨麵以為撚頭、環餌、饅首、湯料之需,而饔飧不及焉⑤。種餘麥者,五十分而一,閭閻⑥作苦,以充朝膳,而貴介不與焉。
穬麥獨產陝西,一名青稞,即大麥隨土而變而皮成青黑色者,秦人專以飼馬,饑荒人乃食之。大麥亦有粘者,河洛⑦用以釀酒。雀麥細穗,穗中又分十數細子,間亦野生。蕎麥實非麥類,然以其為粉療饑,傳名為麥,則麥之而已。
【注釋】
①穬(kuàng):即稞麥。
②雀:即雀麥。
③蕎:即蕎麥。
④烝(zhēng)民:百姓。烝,眾多。
⑤饔飧(yōng sūn):早飯和晚飯。
⑥閭(lǘ)閻:原指裏巷的門,此處借指平民。
⑦河洛:今河南洛陽一帶。
【譯文】
麥子分為很多種。小麥叫“來”,是麥子中最主要的種類;大麥叫“牟”,也叫麥;雜麥有叫作雀麥的,有叫作蕎麥的。以上這些因為播種的日期相同,花的形狀也相似,還都是磨成粉供食用的,所以統稱為麥。
全國範圍內,河北、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民眾的口糧,小麥占了一半,而黍子、粟子和稻穀加起來僅僅占一半。往西到四川、雲南,往東到福建、江浙這些地方,甚至長江中下遊一帶,方圓六千裏的地域中,種植小麥的占據二十分之一,將小麥磨成麵粉用來做花卷、糕餅、饅頭和湯麵,但是不歸入正餐。種植其他品種麥子的,又僅僅占據五十分之一,老百姓平時勞作辛苦,用它來充當早飯,但有錢的富貴人家是不會吃的。
稞麥隻產於陝西,又稱青稞,它會因生長的土質不同導致皮變成青黑色,陝西地區的人專門用它來喂馬,鬧饑荒的時候人才會去吃它。大麥的品種裏也有黏的,河南洛陽一帶的人用它釀酒。雀麥的麥穗十分細小,每個穗中間又分出十幾個小穗,有的還是野生的。蕎麥其實不屬於麥類,然而因為它磨成粉可以充饑,大家都稱其為麥,也算是麥子了。
凡北方小麥,曆四時①之氣,自秋播種,明年初夏方收。南方者,種與收期,時日差短②。江南麥花夜發,江北麥花晝發,亦一異也。大麥種獲期與小麥相同。蕎麥則秋半下種,不兩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殺,邀天降霜遲,遲則有收矣。
【注釋】
①四時:四季
②差:稍為,略為。
【譯文】
北方的麥子,曆經四季節氣,在秋天的時候播種,要到來年初夏時節才能收割。若是種在南方的話,從播種到收獲所需的時間就會短一些。長江以南的麥子在晚上開花,長江以北的麥子在白日裏開花,這也是一種差異。大麥與小麥的播種和收獲期一樣。蕎麥在仲秋時播種,不需滿兩個月就可以收割。它的苗遇到冷霜就會凍死,如果下霜的日子推遲,就不愁收成了。
麥工 北耕種 耨①
凡麥與稻,初耕墾土則同,播種以後,則耘耔諸勤苦皆屬稻,麥惟施耨而已。
凡北方厥土墳壚易解釋者,種麥之法,耕具差異,耕即兼種。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並列兩鐵於橫木之上,其具方語曰耩②。耩中間盛一小鬥,貯麥種於內,其鬥底空梅花眼,牛行搖動,種子即從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則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則緩其牛,撒種即少。既撒種後,用驢駕兩小石團,壓土埋麥。凡麥種緊壓方生。南方地不北同者,多耕多耙之後,然後以灰拌種,手指拈而種之,種過之後,隨以腳根壓土使緊,以代北方驢石也。
【注釋】
①耨(nòu):鋤草。
②耩(jiǎng):有的版本誤作鏹。耩,是北方播種的一種方法。
【譯文】
種麥子和種水稻,最開始都需要耕地翻土,播種之後,還必須對稻田進行耘耔等勞動,麥田卻隻需偶爾鋤草即可。
如果耕地是北方疏鬆肥沃的黑壚土,那麽種麥子的方法和使用的耕作工具都不相同,在耕田時就連帶播種了。用耕牛拉著翻土劃溝的農具不裝犁頭,而是在橫木上並排安裝兩個鐵尖,這種農具用方言稱為耩。耩中間安裝個小鬥,用來放麥種,鬥底鏤空一些梅花眼。牛一走動,鬥就會搖晃,種子便從梅花眼中撒下。想種得稠密一些,就要趕牛快走;想種得稀疏一些,就要讓牛慢走。播撒完種子後,用毛驢拖兩個小石滾壓土。麥種要等土壓實之後才能發芽生長。南方與北方土質不同,種麥是先犁和耙多次,然後用草木灰拌種,用手指拈取種子點播,隨後用腳把土踩壓緊實,以此來代替北方用驢拉石頭滾壓土埋種。
耕種之後,勤議耨鋤。凡耨草用闊麵大鎛,麥苗生後,耨不厭勤,有三過、四過者。餘草生機盡誅鋤下,則竟畝精華盡聚嘉實矣。功勤易耨,南與北同也。凡糞麥田,既種以後,糞無可施,為計在先也。陝、洛之間,憂蟲蝕者,或以砒霜拌種子①;南方所用惟炊燼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種肥田麥者,不冀麥實。當春小麥大麥青青之時,耕殺田中,蒸罨②土性,秋收稻穀必加倍也。
【注釋】
①砒霜拌種子:曆史上首次記載的拌種防蟲害的有效方法。砒霜,劇毒。
②罨(yǎn):覆蓋。
【譯文】
播種之後,要勤於鋤草。鋤草都是用寬麵的大鋤頭。麥苗長出來後,鋤草次數越多越好,有鋤三四次的。雜草都鋤幹淨之後,田裏的肥力就會都用來結麥穗。鋤的次數越多,草就鋤得越幹淨,這對於南北方都一樣。麥田施肥,麥種種下之後就不宜再施肥了,需要預先計劃。陝西和河南洛河地區,人們擔憂害蟲蛀食麥種,有用砒霜拌種的;南方唯一用的是草木灰,俗稱地灰。南方的稻田還有種麥子來肥田的,並不期盼能收割麥子。當春季小麥或者大麥剛出苗還是一片青綠的時候,就把它耕翻壓到土裏作為肥料,等到秋收時稻穀的產量必然會增加。
凡麥收空隙,可再種他物。自初夏至季秋①,時日亦半載,擇土宜而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麥,有既刈之後乃種遲生粳稻者。勤農作苦,明賜②無不及也。
凡蕎麥,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後種。其性稍吸肥腴③,能使土瘦,然計其獲入,業償半穀有餘。勤農之家,何必再糞也?
【注釋】
①初夏至季秋:初夏指農曆四月,季秋指農曆九月。
②明賜:此處指報酬。
③肥腴(yú):肥沃。
【譯文】
麥收後的空隙,可以再種其他的作物。從初夏到秋末差不多半年時間,人們可以因地製宜地選擇一些作物耕種。南方有在大麥收割之後再種上一季晚熟粳稻的。農民辛勤勞苦地耕作,總會得到應有的報酬。
蕎麥是在南方收割完水稻之後、北方收完豆子或者穀子之後才種的。它吸收肥料吸收得多,能讓土地變得貧瘠,然而核算一下收獲的產量,卻是原先種的稻穀產量的一半多。所以,勤勞的農家何妨再多施一些糞肥呢?
麥災
凡麥妨患,衹①稻三分之一。播種以後,雪、霜、晴、潦皆非所計。麥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則秀華②成嘉粒矣。
荊、揚以南③,惟患黴雨。倘成熟之時,晴幹旬日則倉稟皆盈,不可勝食。揚州諺雲“寸麥不怕尺水④”,謂麥初長時,任水滅頂無傷;“尺麥隻怕寸水”,謂成熟時,寸水軟根,倒莖沾泥,則麥粒盡爛於地麵也。
江南有雀一種,有肉無骨,飛食麥田,數盈千萬,然不廣及,罹⑤害者數十裏而止。江北蝗生,則大祲⑥之歲也。
【注釋】
①衹(zhǐ):隻,僅僅。
②秀華:吐穗開花。
③荊、揚以南:荊州和揚州以南的地區,泛指長江淮河流域。
④寸麥不怕尺水:農諺,說明小麥生長初期比較耐濕潤。
⑤罹(lí):遭受。
⑥祲(jīn):陰陽相侵的不祥之氣,此處指災患。
【譯文】
種麥容易遭遇的災害隻有稻子災害的三分之一。播種之後,下雪、降霜、晴天、水澇都沒有多大影響。麥子需要吸收的水分很少,北方在中春時如果下一場透雨,麥花就可以結成飽滿上佳的麥粒。
荊州和揚州以南的地區最怕梅雨天。倘若在麥子成熟時,能連晴十天,就能使倉庫充盈,怎麽也吃不完了。揚州農諺說“寸麥不怕尺水”,意思是麥子在初成苗的時候,即使水患成災也不會有損傷;“尺麥隻怕寸水”,意思是麥子成熟的時候,哪怕隻一寸深的積水,都會讓小麥倒伏爛根,麥粒會全部爛在地裏。
江南有一種雀鳥,有肉卻沒有骨,以麥子為食物,數量成千上萬,幸虧危害範圍不大,不過幾十裏而已。至於江北,如果發生蝗蟲災害,那麽就屬於大災年份了。
黍稷 粱粟
凡糧食米而不粉者種類甚多。相去數百裏,則色、味、形、質,隨方而變,大同小異,千百其名。北人惟以大米呼粳稻,而其餘概以小米名之。
凡黍與稷同類①,粱與粟同類②。黍有粘有不粘,粘者為酒。稷有粳無粘。凡粘黍、粘粟,統名曰秫,非二種外更有秫③也。黍色赤、白、黃、黑皆有,而或專以黑色為稷,未是。至以稷米為先他穀熟,堪供祭祀,則當以早熟者為稷,則近之矣。凡黍在《詩》《書》有虋、芑④、秬、秠等名,在今方語有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名。種以三月為上時,五月熟;四月為中時,七月熟;五月為下時,八月熟。揚花結穗,總與來⑤、牟⑥不相見也。凡黍粒大小,總視土地肥磽、時令害育,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⑦,未是也。
凡粟與粱統名黃米。粘粟可為酒,而蘆粟⑧一種,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蘆⑨、荻也。粱粟種類名號之多,視⑩黍稷猶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時令,總之不可枚舉。山東人惟以穀子呼之,並不知粱粟之名也。
已上四米,皆春種秋獲。耕耨之法與來、牟同,而種收之候則相懸絕雲。
【注釋】
①黍(shǔ)與稷同類:黍和稷是同一個種類。這是沿用李時珍 《本草綱目》的說法。
②粱與粟同類:高粱和小米是同一種類。這也是沿用李時珍 《本草綱目》的說法。
③秫(shú):黏黍、黏粟。《爾雅·釋草》注:“(秫)謂粘粟也。”
④虋(mén)、芑(qǐ):紅粱粟和白粱粟。《爾雅·釋草》:“虋,赤苗。”《爾雅·釋草》:“芑,白苗。”
⑤來:小麥。
⑥牟:大麥。
⑦宋儒拘定以某方黍定律:宋代用黍一百粒排列起來,其長度即為一尺,故稱黍尺。橫排叫作“橫黍尺”,縱排的叫“縱黍尺”。此處指宋儒拘泥於黍尺的教條。
⑧蘆粟:高粱的一個變種,也叫甜高粱。
⑨蘆:蘆葦。
⑩視:比照,比較。
【譯文】
隻碾成米食用而不磨成粉的糧食種類有很多。相隔幾百裏的距離,顏色、味道、形狀和質地都會隨地域而改變,無論大同還是小異,稱呼的名稱有很多。北方人隻把粳稻叫作大米,其餘的所有都用小米來稱呼。
黍和稷屬同類,粱和粟也屬同類。黍分為黏的不黏的,黏的能釀酒。稷有不黏的卻沒有黏的。秫是粘黍和粘粟的統稱,而並非除這兩種外,還有另外一種作物叫秫。黍紅、白、黃、黑等顏色都有,有人專門把黑黍區分出來稱為稷,這是錯的。至於說因為稷米比其他穀物先成熟能用來祭祀,所以把早熟的黍稱為稷,這還說得比較接近。黍在《詩經》《尚書》裏有、芑、、等別名,在如今的方言裏有牛毛、燕頷、馬革、驢皮、稻尾等叫法。黍最早是在三月下種,到五月就成熟了;遲一些的在四月下種,七月可以收獲;最遲的在五月下種,八月收割。揚花結穗總是跟大小麥不在同一時段。黍粒的大小往往要看土地肥瘦和時令的好壞,宋代的儒生卻固執地以某一地方的黍粒作為尺度衡量的標準,這是不對的。
粟和粱統稱黃米。黏粟可用來做酒。另外有一種蘆粟,之所以名叫高粱,是因為它身高七尺,外形很像蘆葦和荻。粱、粟的品種名稱比黍、稷還要多得多,它們的名稱由來,有的來自姓氏或者山水,有的來自形狀或者時令。總之,難以一一舉例描述。山東人都用穀子來稱呼,並不知道粱、粟這些名稱。
以上四種米,都是春天播種秋天采收。耕作除草的方法跟麥子一樣,然而播種和收獲的時間卻跟麥子相差甚遠。
麻
凡麻可粒可油者,惟火麻、胡麻二種。胡麻,即脂麻,相傳西漢始自大宛①來。古者以麻為五穀之一,若專以火麻當之,義豈有當哉?窈意《詩》《書》五穀之麻,或其種已滅,或即菽、粟之中別種,而漸訛其名號,皆未可知也。
【注釋】
①大宛:古代西域國名。
【譯文】
麻類中既能粒食又能榨油的,隻有大麻和胡麻這兩種。胡麻即芝麻,相傳是西漢時從大宛國傳來的。古代將麻歸為五穀之一,如果說麻專指大麻,這種說法難道合適嗎?我覺得《詩經》《尚書》所說的五穀中的麻,可能已經絕種了,又或者是豆、粟當中的某一特別品種,後來逐漸被叫錯了名字 ,這都很難說。
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百穀不為過。火麻子粒壓油無多,皮為疏惡布①,其值幾何?胡麻數龠②充腸,移時不餒。粔餌③、飴餳,得粘其粒,味高而品貴。其為油也,發得之而澤,腹得之而膏,腥膻④得之而芳,毒厲⑤得之而解。農家能廣種,厚實可勝言哉!
【注釋】
①疏惡布:粗布。
②龠(yuè):古代容量單位。這裏比喻少量。
③粔(jù)餌:粔妝蜜餌,以蜂蜜、米麵熬煎的糕點。
④腥膻(shān):腥味和騷味。
⑤毒厲(lài):毒瘡。厲,通“癩”。
【譯文】
如今的芝麻,不僅味道好,而且用途多,即使把它排在百穀的首位也不為過。大麻籽榨油不多,麻皮隻能做成粗布,它的價值又有多少呢?芝麻隻要食用少量,哪怕過很久都不會感覺到餓。糕餅、飴糖之類,如果粘上一些芝麻,味道就會更佳而且顯得品級很高。至於芝麻油,頭發上塗它會發亮,人食用了會發福,煮腥膻之物的時候加一些芝麻油能去腥膻味道,芝麻油還能夠治療毒瘡。農民如果能大舉種植,得到的好處是說也說不完的。
種胡麻法,或治畦圃,或壟田畝,土碎草淨之極,然後以地灰微濕,拌勻麻子而撒種之。早者三月種,遲者不出大暑前。早種者,花實亦待中秋乃結。耨草之功,惟鋤是視①。其色有黑、白、赤三者。其結角長寸許,有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種性也。收子榨油,每石得四十斤。餘其枯②用以肥田。若饑荒之年,則留供人食。
【注釋】
①惟鋤是視:隻看鋤草鋤得怎麽樣。是,語氣助詞。
②枯:這裏指榨油後剩餘的渣滓。
【譯文】
種芝麻的方法,或者起畦,或者作壟,把土鋤鬆散,把草除幹淨,然後將芝麻種子用微濕的草木灰拌勻再撒種。早種的在三月播種,晚種的最遲不要超過大暑。早種的開花結實要到中秋後。除草的功效全看鋤草的效果。芝麻有黑、白、紅三種顏色,結角長一寸多,有四棱的,房小並且粒少;有八棱的,房大並且粒多。這都是因為土壤肥沃或者貧瘠,與種性無關。收集芝麻籽榨油,每石芝麻可以榨油四十斤。榨油剩下的枯渣可以用來肥田。如果碰上饑荒年份,那麽就留下來供人食用。
菽①
凡菽,種類之多與稻、黍相等,播種收獲之期,四季相承。果腹之功,在人日用,蓋與飲食相終始。
一種大豆②。有黑、黃兩色。下種不出清明前後。黃者有五月黃、六月爆、冬黃三種。五月黃收粒少,而冬黃必倍之。黑者刻期③八月收。淮北長征騾、馬,必食黑豆,筋力乃強。凡大豆視土地肥磽、耨草勤怠、雨露足慳④,分收入多少。凡為豉、為醬、為腐,皆大豆中取質焉。江南又有高腳黃,六月刈早稻方再種,九、十月收獲。江西吉郡⑤種法甚妙:其刈稻田,竟不耕墾,每禾稿頭中,拈豆三四粒,以指扱⑥之。其稿凝露水以滋豆,豆性充發,複浸爛稿根以滋己。生苗之後,遇無雨亢幹,則汲水一升以灌之。一灌之後,再耨之餘,收獲甚多。凡大豆入土未出芽時,妨⑦鳩雀害,驅之惟人。
【注釋】
①菽:豆類。古代五穀之一。
②大豆:黃豆和黑豆的統稱。
③刻期:限定日期。
④慳(qiān):欠缺。
⑤江西吉郡:今江西吉安吉水。
⑥扱(chā):插。
⑦妨:通“防”,防止,預防。
【譯文】
豆子的種類之多和稻、黍一樣。播種和收獲的時間可以做到四季接連不斷。豆子作為食物的功勞,在於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是不可缺少的。
一種是大豆。有黑豆和黃豆兩種。下種的時間總是在清明前後。黃豆有五月黃、六月爆、冬黃三個品種。五月黃的產量低,冬黃的產量是五月黃的一倍。黑豆在八月時定期收獲。淮北一帶跑長途運輸的騾子、馬,一定要吃黑豆,筋力才強壯。大豆的產量能有多少,要看土地肥瘦、鋤草勤惰、雨水是否充足而定。製作豆豉、豆醬、豆腐等,都要以大豆為原料。江南還有一種豆子叫高腳黃,六月割完早稻方才播種,九月、十月收獲。江西吉郡地區種植大豆的方法特別巧妙:割稻後,那裏的稻茬田竟然不用犁耙,在每蔸稻茬裏麵,用手指拈進三四粒豆種。田間的稻茬凝聚露水滋潤著豆種,促使豆種發芽,又利用浸爛的稻茬來滋養自己。長出豆苗之後,遇到無雨幹旱的日子,就澆一升水。澆水之後再除一遍草,等到收獲季節就可收獲到很多豆子。大豆下種入土而還沒長出芽苗的時候,要防止鳩雀成為災害,隻能靠人去驅趕。
一種綠豆。圓小如珠。綠豆必小暑方種。未及小暑而種,則其苗蔓延數尺,結莢甚稀;若過期至於處暑,則隨時開花結莢,顆粒亦少。豆種亦有二:一曰摘綠,莢先老者先摘,人逐日而取之;一曰拔綠,則至期老足,竟畝拔取也。凡綠豆磨澄①曬幹為粉,**片搓索,食家珍貴。做粉溲漿,灌田甚肥。凡畜②藏綠豆種子,或用地灰、石灰,或用馬蓼③,或用黃土拌收,則四、五月間不愁空蛀。勤者逢晴頻曬,亦免蛀。凡已刈稻田,夏秋種綠豆,必長接斧柄,擊碎土塊,發生乃多。凡種綠豆,一日之內,遇大雨扳土④,則不複生。既生之後,妨雨水浸,疏溝澮⑤以泄之。凡耕綠豆及大豆田地,耒耜欲淺,不宜深入,蓋豆質根短而苗直,耕土既深,土塊曲壓,則不生者半矣。深耕二字,不可施之菽類,此先農之所未發者。
【注釋】
①澄(dèng):使清澈純淨。
②畜(xù)藏:儲藏。
③馬蓼(liǎo):又名辣蓼。一種蓼科植物。
④扳(bān)土:使土板結。
⑤澮:田間的小水溝。
【譯文】
一種是綠豆。又圓又小像是珠子。綠豆一定要等到小暑才播種。如果沒等到小暑就播種,豆苗就會長出數尺高,結的豆莢特別稀少;若過了小暑甚至拖延到處暑時才種,那麽開花結莢就不定時,豆粒也會很少。綠豆也分為兩個品種:一種叫“摘綠”,豆莢先成熟的先摘,人們可以逐天摘取;另外一種叫作“拔綠”,要到整塊田全部成熟時,再一起拔起摘取。把綠豆磨成粉,經過澄洗,曬幹成粉,進而做成粉皮和粉絲,這是大家都很喜歡吃的珍貴的食品。做粉留下的漿水,用來灌田肥效很高。儲藏綠豆種,或者用草木灰、石灰,或者用馬蓼,或者用黃土拌勻之後收藏起來,那麽即使到了四月份、五月份也不用擔心蟲蛀了。勤勞的人每逢晴天就把豆種頻繁拿出來翻曬,也可以避免蟲蛀。已收割的稻茬田在夏、秋兩季種綠豆的時候,必須要用長柄斧頭來劈碎土塊,這樣豆種出苗才多。綠豆種下後的一天之內,如果遇上大雨天氣,使土壤板結,豆苗就不會長出來了。哪怕出苗後,也要防止雨水浸泡,疏通溝渠排水。種綠豆和大豆的田地,淺耕即可,不宜深耕,因為豆類根短苗直,耕太深了,豆種就會被土塊所壓,長不出苗來的將占據一半。深耕的做法不適用於豆類,這是神農和後稷沒有對外宣告的經驗。
一種豌豆。此豆有黑斑點,形圓同綠豆,而大則過之。其種十月下,來年五月收。凡樹木葉遲者,其下亦可種。
一種蠶豆。其莢似蠶形,豆粒大於大豆。八月下種,來年四月收。西浙桑樹之下,遍繁種之。蓋凡物樹葉遮露則不生,此豆與豌豆,樹葉茂時,彼已結莢而成實矣。襄漢①上流,此豆甚多而賤,果腹之功,不啻②黍稷也。
一種小豆。赤小豆入藥有奇功,白小豆一名飯豆。當餐助嘉穀。夏至下種,九月收獲,種盛江淮之間。
一種穭音呂豆③。此豆古者野生田間,今則北土盛種。成粉**皮,可敵綠豆。燕京負販者,終朝呼穭豆皮,則其產必多矣。
一種白藊豆④。乃沿籬蔓生者,一名蛾眉豆。
其他豇豆⑤、虎斑豆、刀豆,與大豆中分青皮、褐色之類,間繁一方者,猶不能盡述。皆充蔬代穀,以粒烝民⑥者,博物者其可忽諸⑦!
【注釋】
①襄漢:襄水和漢水。
②不啻(chì):不亞於。
③穭(lǚ)豆:一種黑色的大豆。
④白藊(biǎn)豆:即扁豆。
⑤豇(jiāng)豆:即豆角。
⑥烝民:百姓。
⑦其可……諸:同“豈可……之乎”。
【譯文】
一種是豌豆。這種豆子有黑色斑點,形狀圓圓的像綠豆,不過比綠豆大。它在十月下種,來年的五月收獲。在那些春季長葉遲的樹下也可以種。
一種是蠶豆。豆莢像蠶形,豆粒比大豆大。在八月時下種,來年四月時收獲。浙江西部地區的桑樹下,到處都種植著它。本來作物被樹葉遮掉露水就不會生長,但蠶豆和豌豆在樹葉茂盛時早已結莢成熟了。襄水與漢水的上遊地區,蠶豆產量很多所以便宜,它作為食物的價值並不亞於黍和稷。
一種是小豆。赤小豆入藥有奇特功效,白小豆又叫飯豆。作為主食摻到飯裏能讓飯更加美味。小豆夏至時播種,九月收獲,在長江和淮河之間的地區廣泛種植。
一種是穭(音同“呂”)豆。這種豆子最早是野生的,現在北方已經大範圍種植。用它來磨粉做粉皮,比得過綠豆。北京的小商販一整天高聲叫賣穭豆皮,可見它的產量必然很多。
一種是扁豆。平時是沿著籬笆生長的,又叫作蛾眉豆。
其他如豇豆、虎斑豆、刀豆,和大豆中的青皮、褐色等品種,以及一些隻在個別地方種的豆子,不能一一詳細描述了。總之,豆類可以充當蔬菜代替穀物,以供百姓食用,通曉各種事物的人怎麽可以忽視它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