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林徽因與徐誌摩:或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上)

自古才子多風流,傷秋悲春自逍遙。曆史上下五千年,風流人物數不勝數。但是能讓人耳熟能詳的卻沒有幾個,林徽因和徐誌摩的故事算是近代曆史上被大家討論最多的一段情感佳話了。在這段跌宕起伏的感情中,有幾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們便是溫柔賢惠的張幼儀、才華橫溢的王賡,以及浪漫多情的陸小曼。

如果說林徽因是天上的雪蓮,那麽張幼儀就是家養的月季。她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低調有煙火氣,富有涵養卻不外露,可以稱作是家家戶戶都喜歡養的花草,亦是很多人都鍾意的賢妻良母型人選。偏偏不走尋常路的徐誌摩卻不喜歡,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以及生活經曆中窺探一二。

徐誌摩出生於富商之家,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家裏有醬園和錢莊等產業,而他更是家中的長子長孫。徐誌摩父親的第一任妻子沈氏沒有生孩子,於是續娶了第二任妻子錢氏便是徐誌摩的母親。這樣的出身簡直和林徽因一模一樣,林徽因的母親也是父親的第二任妻子,同樣是第一任妻子不能生育。不過不同的是,徐誌摩的母親生了長子長孫,而林徽因母親並沒有。相同的經曆過更容易產生共鳴,或許在倫敦的某一個午後,兩個人互訴衷腸時,也交流了多妻家庭帶來的陰影和壓力。

一生一世一雙人,這是多少女人的夢想,可文化使然,傳宗接代是永不落伍的話題,多子多福這樣固執且傳統的觀念影響著每一個人。怎麽才能多子呢,其實很簡單,多娶幾個妻子便是了。於是便有了千千萬萬個女人獨守空閨的暗自神傷,她們的心裏牽掛著男人,男人卻在另一個女人的房中談笑風生。

林徽因和徐誌摩徹底分開的原因之一便是童年陰影,林徽因是長女,即便長相清麗,聰明絕頂也不能讓母親獲得幸福。她的母親不能討父親和家中長輩的歡心,所生的弟弟妹妹又相繼夭折,接連打擊更是讓母親愁眉苦臉,每天絮絮叨叨的抱怨命運和生活的不公。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但是坎坷的命運卻基本一樣,所以林徽因的父親每日在外奔波,回到家裏自然不願意聽一個女人的哭訴,以及望著一個始終不變的哭喪臉,當然解決此事的辦法很簡單,再娶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妻子便是了。有了新歡,自然就忘了舊愛,所以幹脆把不討人喜舊愛被“打入冷宮”便是。那就完美的做到了,此生不見、互不虧欠了。

小小的林徽因總能聽到前院闔家團圓的歡聲笑語,她敏感聰慧,從家中人的態度和口中能猜到自己和母親的處境。她不敢問母親為什麽父親不喜歡自己,為什麽父親不能抱著她講故事舉高高。忍耐成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課,幸運的是老天爺是公平的,沒有父親的關愛,有超出常人的智商和理解力。入學時,家中長輩發現了林徽因才華,醜小鴨變天鵝隻需在一瞬間,她終於不用再困於內院之中,可以翱翔於天地之間,展示自己的美麗,創造自己的天地。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曆,共情能力極強的她不忍心傷害另一個女人。她不能從別人的手中搶走丈夫,讓這個女人成為另一個“母親”,在後宅中愴然涕下,渾渾噩噩度過一生。男人和女人中間天生隔著一層紗,是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是社會寬容度的不同,更是生理結構上的迥然。

回望五千年曆史,人們對於男人總是更寬容一些。身為長子長孫的徐誌摩,得到了全家的關注和期望。四歲之前,徐誌摩幾乎是在祖母和母親的臂彎中長大的,兩個女人把所有的精力關注於他身上,不管是作息時間和喜怒哀樂,都以徐誌摩的意向為準。在這樣氛圍中長大的徐誌摩自然會有些嬌縱和任性,也為他日後行事風格埋下了伏筆。

不過兩個女人在規矩上教養還是很嚴格的,徐誌摩剛開始牙牙學語時,母親便教導他說叔叔伯伯等敬語。和女人的想法不同,女人想的是讓孩子幸福快樂健康成長,男人想的是建功立業考取功名。同在一個鎮上的蔣家多出讀書人,查家更是一朝十進士,兄弟三翰林。族中表親考取秀才後,徐申如更是對自己的兒子充滿了期待。穿著開襠褲,含著手指隻會叫媽媽和祖母的徐誌摩被父親送到了私塾裏,那一年他才三歲。一般人家的孩子四五歲去學堂開蒙都算是比較早的了,不過徐誌摩承擔著整個家族的期望和常人自然不一樣。

在那個新舊社會交替的時代,出現了很多奇觀,大城市有新式學堂教授物理和數學等新式學科,可是鄉下的私塾裏麵還是那些屢試不第的老學究在教著之乎者也。徐誌摩的啟蒙老師有才學,卻也迂腐。因為他出生時父母擔心孩子著涼,便沒有給他洗澡,這位查先生這輩子都不喜歡洗澡,不刷牙不洗頭,甚至很少洗臉。這樣奇特不入格的人怎麽能成為徐誌摩的先生,必然是才學。老師在生活上不拘小節,可是在教學上異常嚴厲。徐誌摩私塾的同學在回憶錄中描述這段時光時,把它比作蹲監獄一樣的痛苦,不過不同的是蹲監獄沒有前途和希望,而他們這群孩子未來可期。

徐誌摩也從中得力,他的一手好字就是從這個時候曆練出來的。俗話說字相當於人的第二張臉,因為小時候勤學苦練,所以長大後徐誌摩憑借字得來了婚姻。科舉廢除,學子們沒有了接受舊式教育的動力。十一歲的徐誌摩已經成為了“小大人”,他在開智學堂學習,徐申如常帶著兒子去茶樓長見識。徐誌摩的才華漸漸的露出頭角來,徐家有神童的佳話慢慢傳開。在書法上嚴格要求自己,讀書也從不懈怠,更因徐誌摩天生我材必有用,名氣自然傳揚開來。家業越來越興旺,徐誌摩的生活也更加闊綽。優渥的家境帶來了兩麵,好的一麵是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輕車熟路的駕馭精致的生活,感受藝術的熏陶,無限度的展示自己的才華。壞的一麵,徐誌摩性格浮躁,愛慕虛榮。很多人都在分析徐誌摩的性格,為什麽他屢次在情感上栽跟頭,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沒有受過苦,不知道該如何在逆境中成長,直麵成人的感情世界。

林徽因和徐誌摩不一樣,林家是書香門第,家境不如徐家富裕。不過社會地位上林家當然更高一頭,站得高看得遠,林徽因必然接觸過許多破落的書香名門。他們徒有虛名,卻要擺排場,早已經是入不敷出債台高築。外表光鮮,內裏腐朽不堪。徐家是富商,名聲和地位稍微低了一些,可真是實打實的生活闊綽不為錢財發愁。

林長民去世之後,林徽因家裏斷了經濟來源,家裏弟弟妹妹們都未成人,幾乎不能生存下去。好在林長民還有些至親好友,為林長民的遺孤們奔波。此時的林徽因已經和梁思成訂了婚,兩個人已經在國外留學,林徽因突然沒有了經濟來源。可是她沒有完全依賴於梁思成,她有自己的傲骨,不肯白白受人恩惠。她申請了獎學金,生活上也節儉起來,身處淤泥中,也不會讓自己同流合汙。林徽因在用自尊自強自愛,散發著自己的魅力。

反觀徐誌摩,和林徽因簡直就是兩個極端。他和張幼儀離婚之後,又娶了陸小曼,陸小曼揮霍無度,家裏不承認陸小曼這個兒媳,也不再經濟上接濟他們。徐誌摩的生活變得拮據起來,無奈之下他找到了張幼儀,張幼儀主動拿錢給他花。曾經這個可憐女人的尊嚴被他踩在地上碾壓,現在卻找她借錢,不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換作是任何一個人都沒有這樣的勇氣,粗俗點說沒有這樣的厚臉皮,不過徐誌摩不是一般人。朋友常說他有著孩童一般的單純,徐誌摩在金錢上向來沒什麽概念。童年的家境富足,隨著他的成長,財富的積累也在不斷增加,他隻知道怎麽享受生活,怎麽去利用自己的優勢讓自己生活的更體麵。絲毫不知道賺錢的辛苦,以及如何積累財富和運用財富。或許在他眼裏所有關於錢的事都是小事,借錢本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對金錢沒概念的人,可能感受不到借錢的窘迫。

從對待金錢的態度上來看,林徽因和徐誌摩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這也同樣是他們沒有走到你一起的原因之一。我們常常說要找一個三觀一致的伴侶,這所謂的三觀無非是每個人作為個體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對金錢的態度,以及對生活方式的理解。你喜歡過精致的生活本沒有錯,可是我喜歡過低調得過且過的日子,你不能說我邋遢沒追求,我同樣沒有權利批判你虛榮是享樂主義。生活方式不一樣而已,對金錢的看法不同罷了。

徐誌摩和林徽因相識於浪漫的霧都倫敦,徐誌摩用才華征服了林徽因,林徽因用自己的天賦和超強共情力令徐誌摩臣服。說到底,不過是兩個學霸在學習能力上相互認同和欣賞,當他們的情感世界從學術領域中離開,來到現實世界,所維係的情感簡直是不堪一擊。

張幼儀得知徐誌摩在英國有了異心之後,主動前往倫敦想要挽回這段感情。徐誌摩著了魔一般,不管張幼儀怎麽挽回這段感情都不能打動他,懷孕也不行,最後以離婚收場。說到張幼儀,這門親事本就是強壓牛喝水,讓人不痛不快。張家社會地位超然,張幼儀的兄弟是梁啟超的左膀右臂,在政治地位上也不容小覷。

徐申如做了一輩子的生意,他太清楚到底應該和是誰結親才能永保兒子的富貴生活了。作為父親他是了解自己兒子的,兒子離不開精致享樂的生活,可是在做生意上又是一竅不通,隻不過在文學上頗具才情而已。如果能夠找到一個穩固牢靠的嶽家,可保兒子一輩子的榮華富貴。這門親事最開始也是張家遞出了橄欖枝,張家哥哥看到了徐誌摩的字,認同和欣賞徐誌摩的才華,有意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徐誌摩。

徐申如知道這件事後,內心湧不住的興奮和激動,當即表示自己非常認同這門親事。徐誌摩這一生都在向往自由,是理想狀態下的自由,他常年在國外留學,耳濡目染新式教育,對於婚姻和愛情,必定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母親和祖母會嬌慣他,可是父親是一家之長,父親不可能讓他隨著自己的心意結婚。他自己也深刻的明白其中的玄妙,無奈之下硬著頭皮答應了這門親事。

相比於徐誌摩的勉強,張幼儀則是對這門婚事充滿了期待。她在張家十二個女人中排行第二,自小沒有裹小腳,還在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當時的女子讀書,多半是為了新式婚姻做準備。說是新式婚姻,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女人讀書為了找一個好婆家,男人讀書為了搏一個好前程。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許是知道張幼儀讀過書沒有裹小腳,徐誌摩才勉強答應了這門婚事。不過在張幼儀的相關書籍中記載,張幼儀看到徐誌摩的照片後,隻說我同意這門婚事。證明她對徐誌摩的長相是滿意的,對他的才學是認可的。

徐家張家的長輩極力促成此事怎麽可能有不成的道理,中間有一個小插曲,張幼儀的屬相鼠,徐誌摩則是猴,他們在屬上本就不合適。也不知道哪一家在其中做了手腳,也有可能是給錢太多,相命婆自作主張宣布兩家是天作之合。彼時的徐誌摩剛剛考上北京大學的預科,他興致昂揚的上學享受美好青春,突然被家裏召回結婚,心裏多少要有些不樂意。

這些張家都不知道,他們以為徐申如和徐誌摩的態度是一樣的對於這門婚事不能再滿意了。精心準備的奢華嫁妝驚動了徐誌摩的老家,從歐洲購買的桃心木家具,還有各色象牙製品,多到一節火車車廂都裝不下,隻能從上海用駁船運到硤石。

這門婚事讓徐家更上一層樓,可是徐誌摩看不見這些好處。他滿心滿眼都是嫌棄,嫌棄張幼儀的外貌長相,嫌棄張幼儀的說話談吐。這一切張幼儀都不知道,嫁進來後,她從傭人的嘴裏得知,徐誌摩看她的照片後,直言不諱評價她是鄉下來的土包子。

張幼儀長得粗壯了些,她還曾經說過自己天生強如男子,說的不僅是眉眼相似,也是自己命運多舛。從始至終,她都是小女人性格,她心中沒有大愛,隻有自己的小家,她此生的願望不過是守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好好的過日子。偏偏這樣的日子,她不曾擁有過。直到晚年時,她才考慮再婚。

第二個孩子的夭折,讓張幼儀好長時間沒辦法緩過勁來,她很自責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她深受封建禮教的荼毒,覺得相夫教子本就是女人的天職,在她的成長環境中,無數人在她耳邊提醒她,丈夫就是她的天,她一定要照顧丈夫和公婆,恪守婦道。如果不是遇到了徐誌摩,或許張幼儀能過得比較幸福。偏偏她遇到了這樣的“魔頭”,徐誌摩對浪漫和自由有著謎一樣的癡迷。

徐誌摩最不喜歡的就是封建禮教的束縛,在他看來和張幼儀的婚姻就是一場錯誤,是封建禮教對他的抹殺。婚後,徐誌摩不曾正眼看過張幼儀,隻不過礙於父母的壓力不得不結婚履行夫妻義務而已。那段時間,估計徐誌摩覺得自己都快要窒息了,在他的眼裏張幼儀就是一個木訥的披著人皮的木偶。她的一舉一動都讓徐誌摩可憐可恨,可能可恨的成分更多一些。畢竟他可不是憐香惜玉的人,他是精致的男孩。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徐誌摩到處求學,父母又逼著他生下長孫。在有了長孫之後,徐誌摩正式踏上了去國外留學的旅途。在國外接受了更先進和自由的教育後,徐誌摩更是對原本的婚姻嗤之以鼻。

恰逢此時,他遇到了林徽因。這是和張幼儀完全不一樣的女人,才華橫溢,長相清秀,眉眼可愛,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說不完的話。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和張幼儀可沒話說。不過也可能是徐誌摩從來沒有和張幼儀好好的說過話。他們的婚姻生活很糟糕,盡管居住環境在當時非常的奢侈,偌大的庭院、華麗的家具,生活用品無一不透露著精致。張幼儀整日坐在臥房裏,或是做女紅,或是看書,要不就去照顧公婆,溫良恭順。而徐誌摩幾乎不回家,偶爾回來也是住上幾天便走。他站在張幼儀的麵前冷冷的看著她,不管張幼儀說什麽,他都不回應,隻是偶爾淡淡的回複一個“嗯”或“好”,都可以讓氣氛直接窒息。

所以,突然遇到了林徽因這樣出色美麗的女人,對徐誌摩的吸引是致命的。久旱逢甘霖,正如走在沙漠裏口渴難耐的人,猛然遇到了一處綠洲,那種狂喜是沒辦法用語言描述的。不管付出多少代價的代價,徐誌摩鐵了心也要離婚。張幼儀在國內聽到風聲,她不知道該怎麽做才能挽救自己的婚姻。或許同意另一個女人進門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我們不知道當時張幼儀心裏到底是這麽想的。她雖然接受了新式教育,可那都是做給外人看的,她的骨子裏麵還是傳統女人,更何況家裏也是多妻家庭。不過沒有一個女人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丈夫,這是毋庸置疑的,張幼儀夢想著能和這個長相風流的男人過一輩子,哪怕不愛也還有親情。

對誰都留了三分情的徐誌摩對張幼儀冷血到讓人厭惡,在張幼儀懷孕時便提出了離婚。張幼儀不同意義,徐誌摩甚至逼著她們去打胎。不過這個孩子還是生了下來,生下孩子後,倆人徹底離了婚。離婚時,徐誌摩沒有對張幼儀表示一分一毫的愧疚,恰恰相反他覺得自己終於衝突了封建禮教的束縛,獲得了身體上的精神上的真正的自由。他是特立獨行的,是勇敢無畏的,他隻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夠去追求自己的女神林徽因,不用有任何的心裏負擔。剛剛生完孩子的張幼儀被他扔在了異國他鄉,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語言又不通。好在她娘家得力,她聯係了自己的二哥。畢竟二哥見多識廣,給了張幼儀不少建議,張幼儀在國外進修了高等教育,奠定了以後成功的基礎。

徐誌摩和林徽因的相見總是不合時宜的,在英國時徐誌摩是有婦之夫,回到國內時,林徽因已經有了未婚夫梁思成,人生就是這麽戲劇。林家和梁家本就是世交,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少時便見過,相同的教育背景,相同的文化熏陶,相同的誌向和生活樂趣,兩個年輕人惺惺相惜。徐誌摩浪漫狂放,才華寫在了臉上,他的雙眼都散發著睿智的光芒。梁思成不一樣,他是內斂的,像寶藏一樣需要你慢慢挖掘。他擅體育,美術尤為突出,待人和遜又有滿腔熱血。

回到國內的徐誌摩聽說了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事,可是他並沒有完全死心,他不相信林徽因對自己毫無感情,在倫敦的情愫不是假的,不過他高估了自己。林徽因的確仰慕過徐誌摩,可是這點感情抵不過現實的暴風雨。徐誌摩是有妻子的,這一點讓林徽因瞬間清醒,她和父親去過很多地方,讀過很多書,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她是不可能接受傳統婚姻,接受一夫多妻,也不可能去摧毀另一個女人的幸福。離開英國那個孤寂的地方,回到熟悉的家鄉,林徽因很快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朋友和生活節奏,和徐誌摩的那點情絲徹底可以斬斷了。她遇到了自己一生都摯愛的男人梁思成,徐誌摩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從徐誌摩的角度看,他有這不幸的婚姻,不過是他單方麵認為的不幸。三歲開始,他踏上了求學之路。私塾到學堂,國外留學歸來,二十多年的生涯中,他在經濟上沒有負擔,精神上卻缺少了教育。長子長孫的宗族地位讓他自視甚高,大家寵著他愛護他,讓他可以隨便發展自己的喜好和感情。唯有在結婚時碰到了釘子,父親堅決讓他娶張幼儀。這段婚姻是徐誌摩不願意去承認的,林徽因不過是一個導火索,讓他內心的炸彈瞬間炸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倫敦的那段時光讓林徽因感覺異常孤獨,她想要一個能陪著自己說話的人,徐誌摩填補了這個空缺,幽默風趣見解獨到,他們相談甚歡,最後超越了一般感情。

不過感情失意的徐誌摩又遇到了另一個讓人著迷的女人,她就是徐誌摩的第二任妻子陸小曼。提到陸小曼就不得不提她的前夫王賡,原本王賡和陸小曼是夫妻,後來因為徐誌摩的介入,兩個人關係破裂最終還是離了婚。

王賡並非泛泛之輩,他先是畢業於清華大學,隨後到美國留學,並且是先拿到了文學學士的學位後,再入美國西點軍校讀書,用一句文武雙全來形容都是單薄無力的。他剛回國時是所有貴婦人眼中的理想女婿,多少人擠破腦袋都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他。而陸小曼的母親最後殺出了重圍,得到了這麽優秀的女婿,不過陸小曼卻絲毫不珍惜母親的勝利成果,最後慘淡收場,多少女人都想不明白其中原因,估計隻有陸小曼自己知道。

王賡不但自己優秀,家裏也是世代為官,可以算是有底蘊的官宦之家。到了他父親這一代才算是有一點破落了,所以王賡下定決心重振家業。十四歲他考上清華,用我們現代的話說,這是妥妥的天才少年。十六歲時又因為成績突出被派到美國公費留學,在國外讀書時成績斐然,但他還不滿足,曆史和政治這樣的學科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他了,他考上了世界最有名的軍校之一,在軍校也混的如魚得水,認識了不少有才能的世界級將軍。

顯貴的出身、深厚的資曆、出色的才能,這些詞疊加在王賡的身上毫不過分。所以剛回國的他便委以重任,當時他才二十三歲。正是大展抱負的時光,他成了所有女人的夢中的情人。還不止這樣,因為在巴黎召開的會談上他提出了不少意見,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來之後正式升任陸軍上校,晉升的如此之快也是罕見。

在一次聚會上,王賡遇到了光彩照人的陸小曼。陸小曼在交際場上盛名已久,她還擔任外交翻譯員,有了這層身份讓她在交際場上如魚得水。一見鍾情過於俗套,不過用在王賡和陸小曼的身上恰到好處。王賡是軍人,生性木納老實,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苛刻。學業上勇攀高峰,事業上不墜青雲之誌,他就如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鷹。

陸小曼則是人間富貴花,她生性浪漫、喜歡熱鬧、愛慕虛榮,向往精致繁華的生活。說到這點陸小曼和徐誌摩異常契合。徐誌摩就是養花人,他喜歡天山上的雪蓮,喜歡人間富貴花牡丹,就是不喜歡尋常淡然的月季。在浪漫天真的性情上,徐誌摩和陸小曼一模一樣。相同的性情和喜好,便有了相同的共同語言,靈魂上的契合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