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自從1940年病情惡化後,林徽因在病**幾乎躺了將近六年時間。雖然有梁思成的細心嗬護,但疾病終歸是無情的,它不會因為你的痛苦和別人的心疼,而收斂其肆虐的擴張的態勢。抗戰結束後,林徽因終於得到了好的治療機會,但遺憾的是,這時候她體內的感染情況已經非常嚴重,醫生在研究治療方案後,無奈隻能選擇手術摘除她體內一個感染最嚴重的腎髒,以保全她的生命。經過這一場大手術後,林徽因本就瘦小的身體更加羸弱了,那時候醫生曾斷言她的生命透支太嚴重,即便是樂觀估計,恐怕也活不過五年時間了。麵對醫生非常不樂觀的斷言,性格豁達的林徽因絲毫不以為意,每天依然以飽滿的精神麵對生活,也依然以勤奮執著的態度努力工作。對她而言自己的人生已足夠精彩,死生由天、向死而生。

抗日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時隔多年林徽因夫婦又再度回到了北平。因為已經先後完成了《營造法式》的注釋工作和《中國建築史》,以及英文版《圖像中國建築史》的編寫,林徽因和梁思成在中國營造學社的任務基本已經完成。他們在經過認真考慮後,便接受了清華大學的聘請,夫妻倆人又再度聯手,著手準備在清華大學創建建築係。在清華大學匆匆拉起一個建築係的大致框架後,梁思成接到了美國耶魯大學的講課邀請,為了能夠向世界宣揚中華建築,梁思成毫不猶豫、毅然前往。

梁思成赴美之後,大病初愈的林徽因就主動站出來挑起了梁思成在清華大學留下的工作重擔。在大學內,從無到有的組建一個新的學係是一件非常繁瑣的工作。從學係內的學科安排到具體的課程的規劃,從教學教材到學習資料的完善,林徽因都事無巨細的親力親為。在此期間,林徽因還在百忙之中為清華大學設計了教師住宅。等到梁思成從美國回來後,看到一派欣欣向榮的清華大學建築係,也不禁感慨萬千、讚不絕口。他即為自己的妻子林徽因感到驕傲,同時也更加心疼這個以羸弱病軀替他抗下千斤重擔的親密愛人。

林徽因則是有些哭笑不得跟周邊朋友抱怨起梁思成來,原來梁思成從美國回來時又帶了一大堆專業的建築書籍,以及其他有關工作的用的東西。給孩子們也帶了一些小零食回來,還有鍾表、收音機一類的物件,但卻唯獨沒有想起來給自己買一身漂亮衣裳或是其他適合送給女人的禮物。麵對林徽因的抱怨,梁思成也隻能報以歉意一笑,信誓旦旦地表示下次一定注意。但早已對他了解的不能再了解的林徽因卻清楚地知道,下次這個家夥肯定還會忘了的,這種事情自然發生了不止一次,林徽因早已十分習慣了。

等到清華大學建築係正常運轉之後,林徽因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1937年抗戰之前一般模樣,工作日到學校授課、做研究、搞設計,偶爾會去外地做一些古建築考察。周末住在周邊的大學同事、北平文化名人們,又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總布胡同24號的梁家四合院內談古論今、討論時事。這樣的時光平靜而又安逸,然而在平靜安逸的表象下,似乎又與之前有所不同。

但林徽因並不是一個十分熱衷時政的人,任憑曆史的車輪飛速轉動,她的心思隻停留在中國古典建築的海洋之中。詩性所帶來的浪漫與建築工藝彰顯的嚴謹在林徽因的筆下完美融合,理性與感性的相互碰撞令其對古建的理解更上一層。這種包羅萬象而不失古典風韻的建築美學也在之後的日子裏大放異彩!

新中國建立後,林徽因和梁思成又接到了一項光榮的任務——為新中國設計國徽。國徽的設計,不但要注重帶有美觀大方的中國文化元素,更要世界傳達新中國崛起的聲音。

據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回憶,當她從外地放假回家後,一進房間滿眼都是設計草稿,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紅色和金色的裝飾元素。父母一會兒熱烈的討論著什麽,一會兒在設計草稿上改動一下,一會兒又把這些紅色和金色的裝飾元素來回組合擺放。得知父母正在為新中國設計國徽,梁再冰不禁自豪起來,就算是聽說是有兩組方案競爭,梁再冰依然還是自信地認為,她父母設計的國徽一定能夠最終入選。因為在她心中,她的父親和母親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設計師!

國徽的設計雖然是以清華大學建築係團隊的名義進行,但是在這個團隊中的靈魂人物無疑是最精通建築雕塑裝飾的林徽因了。所以國徽上的大部分裝飾雕塑圖案都是林徽因的建議和傑作。最終,林徽因沒有辜負女兒的信任,她牽頭清華大學建築係團隊設計的國徽方案,在競選中以壓倒性的優勢勝出,被正式確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因為擅長美術和雕塑藝術設計,林徽因不但是國徽的設計者之一,在新中國建立後,偶然間還和北京景泰藍工藝藝術結下過一段鮮為人知的不解之緣。一次林徽因在和梁思成逛北京的古玩市場時,偶然間在一個小攤位見到了一隻景泰藍瓶子,和攤主談論了一會兒後,林徽因得知了當時景泰藍工藝即將麵臨失傳的困境。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是一種明清宮廷造辦的名貴工藝品。而正是由於製作難度大、用料考究名貴,因此隨著清王朝的逐漸敗落,製作成本極高的景泰藍缺少了宮廷支持也越發不景氣,到了現在更是麵臨著即將失傳的境地。得知這一情況後,林徽因決定改良景泰藍製作工藝,讓這門古老手藝重新煥發新的藝術生命。

林徽因在和清華大學溝通後在建築營建係內組建了一個主要負責複興傳統老工藝的工藝美術組。為了搶救這項即將失傳的工藝,林徽因組織並帶領工藝美術組學生查找清宮廷造辦處的製作記錄、搜集各種資料、尋找失落的民間藝人,還帶領學生學習了景泰藍製作的整套流程。為了能夠使這門工藝更加符合時代審美,林徽因親自參與美術設計改良,首次在景泰藍工藝設計中提出了“為了人民”的全新設計理念。設計特點要求一定要突出中國元素、符合大眾審美、兼具美觀與實用。林徽因從數不清的各朝代中國傳統紋飾中提煉出來了多種既簡單又新穎同時又不失古韻的新穎紋飾,規避了傳統紋飾繁瑣、堆疊的弊病,使之觀賞起來更具有大方樸素、簡潔流暢的美觀性。經過林徽因的工藝改良和設計改良,景泰藍很快就煥發出了新的藝術生命。

1952年,在新中國舉辦的第一個國際會議上,林徽因和她學生共同設計的敦煌題材景泰藍器具被當做“國禮”送給了一些國際友人。據說當時看到這些琺琅彩器具的郭沫若也被這精湛美觀的藝術創作驚呆了,還稱這些景泰藍器具是“新中國送出的第一份國禮”。而從那時候起一直到現在,經過林徽因領銜改良的景泰藍依然是我國贈送“國禮”的一大選項,為我國的外交事業做出過不菲的貢獻。

新中國建立後百廢待興,城市建設更是如此。在這時候已經殘破不堪的北京城舊城牆成了城市建設的矛盾點,很多人提議拆掉阻礙交通和限製城市空間的北京舊城牆。林徽因和梁思成對此則堅決反對。他們認為古城牆是曆史的見證,具有傳承性的文化價值,堅決不能被拆掉。同時林徽因和梁思成還係統地提出了對北京古城以及對北京新城市建設的規劃意見:一是要盡量保持古城原貌。二是北京城市新建設盡量避開古城區,在古城周邊進行新的規劃設計。

林徽因在受邀參加1950年新中國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上,以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的身份提出了“城牆公園”的北京古城建設保護設想方案。以現在的目光來看林徽因當時所提出的“城牆公園”古城建設方案,對北京城市建設的規劃是具有遠見卓識的。但非常遺憾的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建議當時並沒有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和尊重,這其中既有複雜的曆史原因,也有當時人們對古代建築所蘊涵的曆史文化、民族文化內涵,普遍沒有深刻的認識。隨著新中國統一全國後的時政局麵逐漸趨於穩定,一輪國家建設**隨之展開,林徽因和梁思成親自撰寫或翻譯了多種建築專業類的文章,以供政府在建設過程中借鑒之用。

在國家新建設**這一階段,對於曆史老建築的拆除與保護爭議越發尖銳起來。更有甚者,一些對曆史老建築持拆除意見的人拋開美觀性、文化性與實用主義不談,隻憑一句“老建築等同於封建思想殘留”的言論便給北京古城的老城牆、四合院、牌坊等全部判處了“死刑”。為此,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和當時主張拆除老建築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發生多多次爭論,最嚴重的一次,外柔內剛性格火烈的林徽因當眾與吳晗激烈爭吵一番後憤然離去。隨著北京老城牆被拆除,北京老牌坊被推倒,與之同時倒下的還有憂心如焚、痛心疾首的林徽因。為了表達自己願以生命保護古建的決心,剛烈的林徽因竟然拒絕就醫服藥。如今隨著國人對民族文化、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建築理念也越來越被如今的城市規劃者所認可。

之於北京的城市建設更幸運的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對北京城市規劃的意見也並非完全沒有被采用。在林徽因梁思成合著的《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傑作》中,第一次清晰而又係統地提出了“北京中軸線”這一北京城市建設概念,並且這一概念一直被沿用到了現在,這或許是對林徽因先生對北京城市建設理想最好的回應吧。林徽因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還是拖著病體毅然參與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中去。因為更加擅長雕塑裝飾,林徽因當仁不讓地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了碑座和碑身上的所有雕刻紋飾。

林徽因的身體已經非常糟糕,本就瘦弱的她此時已經形容枯槁,為了不耽誤設計進程,林徽因即便是躺在病**還要給她的學生講述自己的設計理念,並指導學生根據她的設計草圖製作樣本勘驗設計成果是否理想。等到身體稍有好轉,林徽因則會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掙紮著坐起身來親自繪圖設計。不過非常遺憾的是林徽因先生最終還是沒能親眼目睹她參與設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刻。

1954年的秋年,由於天氣突然轉涼流感來襲,身體早就不堪重負的林徽因再度因為肺結核複發被送進了北京同仁醫院。一同住進醫院的還有與她相濡以沫一生的梁思成。但梁思成這次卻不是陪同照顧,因為常年毫無防護地照顧林徽因他也感染了肺結核。梁思成的症狀較輕,林徽因的病情則十分嚴重。因為醫院規定,這對難夫難妻沒能住進同一間病房,而這也成了梁思成一生的遺憾。由於肺結核具有傳染性,在當時去醫院探視病人需要得到醫院的準許才可以。而恰巧那時候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已經懷有身孕不方便前去照顧母親,而兒子梁從誡也剛剛大學畢業工作分配到了外地。因此在林徽因最後的時光裏,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人孤獨的守著冷清的病房。

1955年3月份的最後一天深夜,預感自己即將油盡燈枯的林徽因用最後的一絲力氣叫住了巡房的夜班護士,她用虛弱無力聲音懇請護士去隔壁病房叫來梁思成,她有話要跟梁思成說。護士擺了擺手,以太晚了不方便為由毫不客氣的拒絕了林徽因的請求。而這時候林徽因也早已沒有氣力親自去做些什麽了,她目光呆滯地看著護士離開的背影,不知道自己還能否再看一眼那個最愛的人。第二天,當梁思成在女兒的攙扶下進入這間病房時,他第一次在女兒麵前哭出聲來。梁思成握著林徽因冷冰冰的手,一遍遍抽噎著說道:“徽啊徽,你受了多少苦啊……”

1955年4月1日清晨,一代才女林徽因在冰冷的病房中孤獨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51歲。沒有遺言也沒有喧鬧,隻有窗外明媚的朝陽在告訴這個世界——又到四月天了。這種天氣似乎並不應景這個本該悲傷的日子,但這又何嚐不是林徽因的一種遺願呢?

林徽因不希望太多的人,因為她的離世而感到傷悲扼腕,林徽因隻希望世人,能夠永遠記住她最美的樣子,銘記她永遠如四月晴空般的燦爛人生。

林徽因去世後,當時在北京的文化名人幾乎都參加了其追悼會,在追悼會上金嶽霖親手書寫一副挽聯十分醒目,因為聯上這十四個字道盡了林徽因風華絕代的一生: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據相關資料記載,梁思成追悼會當天全程沉默不語、呆若木雞,想來或許是:情深不自知,別後愛難忘。也或許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林徽因不僅是梁思成的伴侶,更是他的人間理想。關於林徽因去世之後,梁思成再娶一事,我們不做過多陰謀論的評判,因為晚年的梁思成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續弦的妻子更像保姆,而非愛人。

林徽因的一生共育有兩個子女,女兒梁再冰和兒子梁從誡。

梁再冰生於192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工作後擔任新華社記者,後常年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駐外報道。在梁再冰的記憶裏,母親林徽因是一個無比堅強的女性。在抗戰勝利之前,林徽因出身在大家族中之後又和名門之後梁思成結合,而且憑借才華他們夫妻的事業也很成功。可以說,林徽因的前半生比起同時期的絕大多數人來生活都要富足優越太多,然而這並不代表林徽因就是一個嬌氣的小女子。林徽因的堅強在她外出考察古建築時就已顯現出來,無論是崎嶇難行的深山荒野,還是陰暗髒臭蟲鼠亂生的糟糕環境從來沒讓林徽因退縮過。

抗戰爆發後,他們全家一路南下輾轉雲南、四川兩地,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在雲南他們住的是自己動手用土磚坯壘起來的簡易房子,在四川李莊住的則是竹木圍構起來的農房。

更苦的是,南方陰雨潮濕的環境十分不利於林徽因的肺病,因此在雲南時林徽因就已經病倒,但為了家庭生計,她白天堅持工作晚上還為梁思成的寫作收集資料。後來到了四川李莊不久林徽因的身體就徹底垮了下來,最嚴重的時候竟然持續幾個星期高燒不退,在四川李莊度過的那段時期她在病**幾乎躺了六年時間。但無論麵對怎樣的困難境遇梁再冰也沒有見自己母親林徽因訴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並且每天用樂觀的態度積極引導孩子們保持昂揚的精神來麵對生活。而實際上,林徽因本也不必來遭受這樣的痛苦,早在日本侵華戰爭剛開始時,她的美國摯友就曾邀她全家去美國避難卻被林徽因以“願與國家共赴國難”為由回絕。

1941年,當那位美國朋友再次聽說林徽因病重的消息後,以邀請林徽因前去美國任教為由想接她去美國治療,但是又被林徽因拒絕。當時的梁再冰隻有十一歲,那時候她父親梁思成一邊嘔心瀝血的想要盡快趕在日本學者之前完成《中國建築史》的寫作,一邊還要為了給中國營造學社籌集經費而要經常跑去重慶,家裏的大小事情沒有能夠真正當事的人來處理。年幼的梁再冰當時已經有了對死亡的概念,每當她早上醒來時就會看見母親床邊又掛滿了濕毛巾,她知道母親昨天晚上又在病痛中掙紮了一夜,那些濕毛巾是她母親用來擦拭冷汗的。這時候,梁再冰心裏經常會害怕某天清晨醒來她會永遠失去自己母親。但是,即便再痛苦林徽因都會默默忍受,從來不在孩子麵前表露半分,即便病痛折磨也沒有在晚間呻吟出聲,她怕吵醒孩子。

梁再冰清楚地記得她第一次見自己母親哭泣的場景,不是因為病魔也不是因為艱苦的生活,而是因為一個書稿被毀的消息。盧溝橋事變後,中國營造學社在南下的途中由於無法帶走全部測繪圖稿,為了不使多年收集的資料丟失,將一部分書稿寄存在了天津麥加利銀行地下室。然而由於保管失當,天津麥加利銀行地下室在一場大雨中被淹,所有的書稿幾乎都被浸泡損毀,聽到這個消息後林徽因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失聲痛哭起來。但即便是在當時那麽艱苦的環境境遇中,林徽因依然能夠以樂觀的精神坦然麵對。稍有好轉就會起身投入工作,而實在無力起身工作時她會在病**躺著指導孩子們閱讀一些文學作品。當時梁再冰已經上中學了,林徽因會特別選一些她喜歡的英文書籍指導梁再冰閱讀,培養孩子文學水平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英文水平。而梁再冰外文水平出色能夠勝任駐外記者一職,紮實的基本功也正是從那時候培養起來的。

1955年,林徽因再次因為肺結核複發住院後,梁再冰由於馬上就要臨產不方便時時前去探視照顧,而每次前去探視,林徽因得知後總會精心梳妝打扮一翻,不讓梁再冰看出自己身體萎靡、精神頹廢的樣子。而梁再冰當時由於年輕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母親的身體原來已經快到油盡燈枯之時。梁再冰生完孩子出滿月後第一時間就跑到醫院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自己母親林徽因,但當時醫院堅決不許嬰兒進入結核病病房。為了能讓母親看到自己外孫長什麽樣,梁再冰又匆匆抱著孩子去照了相。可惜的是當時照相技術落後照片沒能洗出來,林徽因就已經撒手人寰,她最終還是遺憾未能見自己的外孫一麵。而這也成了梁再冰一生的遺憾。

很多人都聽過林徽因那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然而很多人又對這首詩歌有很大的誤解,認為這是一首寫給愛人的情詩。殊不知,林徽因創作這首詩歌的初衷是為了慶祝兒子梁從誡的出生。縱覽如今世人對林徽因的種種言論,其中的誤讀和誤解又何止這一件,這是梁從誡十分討厭的。

梁從誡生於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曆史係,曾在雲南大學曆史任教。退休後開始關注環境保護活動,創建了國內第一家民間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家”。從梁從誡上小學記事起,他印象中的母親就永遠是一副清瘦的病人模樣,讓梁從誡遺憾的是當時年幼的他一點兒也不記得人們口中那個容貌出眾風華絕代的“二三十年代林徽因”。也因此,梁從誡很少談論自己母親二三十年代的種種事跡,梁從誡認為自己有責任去向世人描述一個真正的林徽因,哪怕是身為親生兒子也不能對不知道的事情妄下斷言。

對於一些特別崇拜林徽因的人,梁從誡笑著解釋道,他的母親林徽因即不是下凡仙女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她也會洗衣做飯,而且洗衣服時還會擼起袖子來。梁從誡回憶說,他母親林徽因的確是一個注重儀容的人,但是那也是相對而言,總的來說他母親絕對不是一個隻重外表打扮、矯揉造作的人。在梁從誡的印象裏,他們全家在四川李莊的時候是最艱苦的一段時期。那時候全家生計幾乎已經斷絕,隻能靠著變賣僅剩的財產勉強度日。

梁從誡也穿過林徽因編製的草鞋,林徽因自己那時候也經常穿著的打過補丁的衣服。隻不過衣服再舊、再破林徽因也始終洗得幹幹淨淨,穿在身上也收拾的整整齊齊,即便沒有在北平時那樣光鮮亮麗,也始終維持一種幹淨素雅的體麵。而在另一些人的眼中,林徽因是一個溫柔舒婉的江南弱女子形象。對此,梁從誡更是不屑,在他眼中母親林徽因的性情中雖然有溫柔舒婉的一麵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女子,但更多的時候她更像是一個性格剛烈奔放的北方女性。在梁從誡的記憶裏,他母親林徽因是他們全家性格最強勢的那個人,至少梁思成和她吵架從來就沒有贏過。不過林徽因的強勢性格卻從來沒有體現在她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上。

林徽因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但她從來不逼迫孩子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她一直所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機會和良好的教育環境,並以身作則地在家中給孩子營造文化氛圍。但她卻從來不強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取得什麽樣的成績,必須要學習什麽專業,等等。身位兩位在清華大學任教的建築大師的兒子,梁從誡在考清華建築係的時候竟然以幾分之差而遺憾落榜說來也肯定會讓現在的很多人感到驚訝,但這就是事實。同時也證明了林徽因在梁從誡考試過程中林徽因和梁思成絕對沒有以權謀私的公正態度。對於自己母親性格剛烈的最深刻記憶,梁從誡每每想來依然都會心中凜然。那還是在抗戰時候,一次在重慶上學放假回家的梁從誡看到頭頂呼嘯而過的日本飛機問他母親林徽因,如果日本人打過來了怎麽辦?

林徽因指著李莊村前的長江回答道,中國古代的讀書人自來就有骨氣,就算是到了國破山河碎之時,也還有最後一條路可走,咱家門前不就是長江嗎?當時的梁從誡已經讀了幾年書,知道屈原、文天祥等人的事跡,他也明白林徽所指的“最後一條路”就是投江自盡以身殉國。梁從誡深知母親的性格,接著問,那我和姐姐呢,你就不顧我們了嗎?林徽因回頭看了看梁從誡撫著他的頭歎息了一口氣,到時候許是真的顧不上了。梁從誡記得那時候自己母親十分喜歡杜甫的詩,而她嘴裏經常念著的兩句詩是“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首詩林徽因念了不知多少遍,直到抗戰結束才漸漸不念了。梁從誡曾經自嘲說他們一家三代都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失敗者。他爺爺梁啟超是一個屢戰屢敗的失意政客,他的父母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倆人則是保護北京古城的失敗者,至於梁從誡自己則是環境保護事業上的失敗者。致力於自己熱愛的事業,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所熱愛的事業,他們所提出的理念,都沒能得到各自所處時代大多數人的認同或足夠重視,因而在各自時代大背景中也都沒有一個較理想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而言,他們的確是所作所為未能成其所願的失敗者。

而如果將時代的局限性放開,以更長遠的曆史目光來看,梁家三代人又都是各自事業中成功的先行者。梁啟超所提出的部分時政理念放在如今依然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梁思成和林徽因對古建築的保護理念在如今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各地政府的重視。而梁從誡的環境保護理念在如今更是深入人心綠色環保生活理念正在進入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換言之,林徽因雖然沒能在當時阻止北京舊城牆被推倒,但是她保護古建就是保存曆史就是保存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理念卻像更堅固的城牆牢牢地矗立在了曆史經驗中。當為了一時利益的破壞之手再次襲來,這堵已經覺醒的理念城牆就會將其擊碎。如此而言,林徽因又怎麽能算是失敗者呢?

林徽因當然不能被稱作是失敗者,這從與她同時代並有過交流的一些人的評價中就可看出。

胡適評價:林徽因是民國第一才女,是所有評價中最高的,而以胡適的名氣和地位自然也並不需要恭維林徽因什麽。

張幼儀評價:林徽因是一個思想更加複雜、雙腳完全自由的女性。

沈從文、蕭乾稱讚:林徽因是他們見過最聰慧絕頂的女藝術家。

李健吾評價:林徽因是一個難得的能耐得住學術清冷寂寞,也肯為了事業理想人手艱苦貧窮的人。

對於林徽因,有關讚美她的評價已經太多太多,就當我們以為我們能夠透過這些讚美之詞充分認識到林徽因的偉大成就時,不經意間,另一個關於她的新發現又會讓我們意識到,原來還不夠!就像很多人並不了解的是,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整體設計也是出自林徽因之手。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蒼鬆翠柏間,一座原本並不起眼的墓地前總是擺滿了白百何、**等散發著素雅清新香氣的鮮花,這裏就是林徽因的墓地。

非常特別的是,林徽因的墓碑上並沒有累述她的生平,也沒有“誰誰之妻、誰誰之母”的任何前綴,甚至連生卒年月也沒有。墓碑下方雕刻著的是林徽因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花紋裝飾之一,而在墓碑的上方隻鐫刻著七個方正的大字——建築師林徽因墓。

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親自為她設計了墓碑,這是他們夫妻早就約定好了的,在世的人要為先離世的那個人設計墓碑。在他們二十七年的婚姻和三十六年的相識中,林徽因或許可以挑出梁思成幾十個毛病,也可以數落他百般不是。而唯有在建築領域的設計上,林徽因從來沒有懷疑過梁思成的能力。林徽因可以驕傲地宣稱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女建築師之一,而在她的丈夫梁思成則是她眼中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建築師。

“建築師林徽因墓”這七個簡單的字,自然不足以道盡林徽因一生,但是這七個字卻強調了她此生最引以為傲的事業。這才是林徽因自己想要世人看到的“真正的林徽因”,一個在建築領域有所成就與建樹的女建築師,一個不需要添加任何他人名字前綴的獨立女性。

從此風華絕代、再無佳人,不過林徽因這一生的傳奇的故事與事業的成就,此後經年、薪火相傳,一代代後人也自會銘記於心。就像白居易詩句所寫的那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