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惑與不惑 別樣人生別樣情

人們嗬,請讀此書吧!

編匯其中的家信,是從一萬多封家信中認真選出的。北京市總工會建築工委的同誌們為此付出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他們對從各個省份來到北京的民工兄弟姐妹們,一向滿懷愛心與敬意,特別樂於為民工兄弟姐妹們做些實事。

今年七八月間,北京市總工會的同誌們要求我為某建築工地的民工兄弟講一堂文化課,課題是“怎樣寫家書”。我欣然從命。

由此我了解到,即使我們的民工兄弟姐妹們,現在也很少以書信方式與家人交流親情了。當然,他們不可能靠電腦。手機和電話是他們與親人傳達情感的普遍方式。而這一種方式,僅僅從花費方麵考慮,對於他們也是不可取的。一次十分鍾的長途通話,話費起碼三五元。而一枚八角錢郵票寄出的普通家信包含的內容,傾訴的情感,即使二十分鍾的長途通話也難以充分表達!何況,論及情感的表達,文字之溫馨與細膩每勝於語言。尤其在親人之間,愛人之間,那些最令人怦然心動的話語,恰恰是人欲說還休的。真相常是——不是一方覺得那些話語說與不說沒什麽兩樣;也不是聽到過與沒聽到過都沒什麽區別。欲說還休實因窘於言說;而期望聽到的一方,一旦聽到了往往會記在心裏一輩子。

這便是“家書一封抵萬金”的意義。

也當是民工兄弟姐妹們與親人之間的情愫互補的必要性。

何況,家信是可以長久保留的,是可以反複來看的,甚至可以作為傳給下一代的親情遺產。而一次手機或電話通話卻不能……

我當時將我對家信的這一種看法講給民工兄弟姐妹們聽了——他們都同意我的看法。

於是我向北京市總工會的同誌們提議——何不在民工兄弟和姐妹們之間開展一次家信評選活動,並進而為民工兄弟和姐妹們編匯成書呢?他們說也早有此意,而且表示要年年做下去。他們的承諾獲得了在場民工兄弟姐妹們的熱烈掌聲……於是,便有了這一本書。在京務工的民工兄弟姐妹們為北京做出的貢獻,是我們北京人有目共睹的。幾乎可以這麽說,沒有他們終日為北京默默地服務著、勞動著,北京的發展是難以想象的,甚至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也是難以想象的。

就我看來,北京人為他們所做的、所想到的事情,實在說仍是很不夠的。普遍的我們北京的人,其實也不是太經常關注他們、了解他們。但我認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但是值得我們尊重的,而且也是值得我們感激的。那麽,此書會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缺乏了解,又何言尊重與感激呢?

陽光底下,人人生而平等。不同僅僅在於,命況千差萬別。背井離鄉人,或為父母,或為兒女,或為夫妻,或為長兄、長姐,其孤其苦,先係其家;其勞其作,益於北京。而其親情,落字成行,一叮一嚀,一憂一喜,深矣濃矣真矣,躍然紙上。

所以我進而認為,這樣的一本書,其實值得我們許多是父母的北京人買了給自己的從沒寫過家信的兒女們看一看的。如果,前者們也希望這輩子讀到過一次兒女們寫給自己的信,那麽,對後者們進行一次間接的親情教育是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