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同代人的別樣年華 中國農民寶貴的兒子

楊豪是中國農民的兒子。

我認為,他還應被視為中國農民們的寶貴的兒子。

這是我讀他的新作《中國農村鑒證》之後所產生的第一種想法。

而這一部《中國農村鑒證》,已是他所著的第四部關於中國“三農”問題的書了。他的《農民的呼喚》《中國農村教育現狀憂思錄》《中國農民大遷徙——都市農民工生存狀態實錄》,都已像《中國農民調查報告》一樣,產生很大的社會反響,有過很肯定的評價了,此不贅述。

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最大不同之點乃是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國家的十三億人口中,有近八億是農民,占全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彼國們,農村人口大抵僅占百分之幾,甚或零點幾。在有些國家,麵對一個農民是令城裏人特別訝然的事。並且一般而言,他們的農民並不意味著便是窮而無助的人。故對於彼國們,政府管理好了城市,服務好了城市人口,便幾乎等於管理好了整個國家,服務好了全國人民。

對於我們中國,顯然不是這樣,也不應該是這樣。八億多中國農民中,仍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口處於貧困狀態。其貧困程度,往往令心腸不那麽硬的人見之淚流,聞之歎息。而另外的大多數中國農民,其實也不過才達到溫飽的生活水平而已。其溫飽,還是國家實行了一係列惠民政策以後的近年才達到的。並且,在達到了溫飽生活水平以後,又出現了種種新的困擾,遠憂曆曆在目。中國農民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的利益訴求主要還依賴於關注“三農”問題的有良知的各界社會人士們的代言。

楊豪便是廣大中國農民們的真誠的、堅持著的、受到打擊甚至威脅也無怨無悔的一個代言人。

我覺得,他對於他自覺肩負起來的這一種社會責任感,履行得是比某些人大代表、某些政協委員還要執著,還要不遺餘力的。

所以我視他為中國農民們的一個寶貴的兒子。

像他這樣一個中國農民們的寶貴的兒子,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全中國是要好好地加以愛護的。我們應該使他能在我們的愛護之下,繼續及時用他的筆反映我們中國農民和農村的種種真實的現狀,並在他那種種心情沉重又沉痛的憂思的影響之下,感召之下,也共同來思考怎樣使八億多農村同胞生活得更好些,日子過得更容易些。否則,我們這個時代豈不是太麻木了?我們的社會之眼豈不是等於瞎了?我們整個國家豈不是太冷了?

我進一步認為,愛護楊豪,不,愛護楊豪們,也便等於是間接地愛農民們了。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值得愛的農民。沒有他們,哪裏有中國之今天呢?他們一向默默奉獻,卻又一向受益最少。從這麽一種邏輯上講,愛護楊豪們,意味著是有點兒感恩心的人,也簡直可以說就是愛國了!

有不愛中國農民們的中國愛國者嗎?

指出一個給我看!

而某些因了楊豪的書竟視他為眼中釘的人,我認為他們的良心是大大地壞了。

楊豪以及楊豪們所寫的書,我是寫不出來的。我對農民和農村的了解與洞察,比之於楊豪和楊豪們,視野是非常有限的,感受是非常膚淺的。他們將我每想寫而終究也寫不出來的書寫出來了,我對他們的敬意大焉。

《中國農村鑒證》這一部書,才看完目錄便已使我肅然。共十二篇,細分為八十個方麵的問題。沒有一種大真誠,沒有一種大情懷,心裏是裝不下如許多關於農民和農村的憂思的。

楊豪此書,寫得十分感性,也寫得十分理性。顯然,他要求自己在寫時理性多一些,但給我的總體印象,還是感性多一些。又顯然,楊豪本是特別性情的人,故我認為,不必非要求他的書像專家學者們的書一樣無懈可擊。事實上,專家學者們的書也從來不是無懈可擊的。比如他在書中舉到的三五事例,究竟是否具有普遍性,可能是會引起質疑的。但,以我也同樣關注農民命運和農村發展現狀的視野看來,他書中所列八十個問題中的絕大多數問題,都確確實實是令人憂思,值得指出來的。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八億多農民的國家,許多問題仍是積重難返的沉甸甸的問題。“三農”問題尤其如此,即使集中世界上最有責任感,最有情懷也最有辦法的一些人來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恐怕也還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吧?

但,首先必得有楊豪這樣的人將問題一一指出來。除了以下一點,我對此書的內容並無異議。便是,楊豪他在感慨於農民們晚年的生活狀況極令人同情時,對比城裏人寫道——“不像城裏人退休後都有豐厚的退休金……”

我建議這句話改一改——城裏也有令人深為同情的掙紮在貧困線上的人家;城裏人退休後並非都有“豐厚”的退休金,比如許許多多的工人。在有些城市,工人的退休金是很低的。

我們這個國家,既不但欠農民的“國債”,其實也欠許許多多工人的“國債”——隻能慢慢地兌現承諾,補償奉獻。

這實在是挺無奈的。

正是在以上方麵,我覺得楊豪寫時還是感性多了一些。

然而,實在是可以諒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