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拒接詔書

長孫無憂臉色微紅,正色說:“立太子乃國之根本,我一婦道人家,能有什麽高見?再說了,你都沒有繼位,何談立太子一說?哥,這件事是李唐家事,由不得外人說三道四。”

長孫無忌神情莊重說:“妹子,我雖是外人,可您家事就是我的事,依我看來,明日早朝皇上肯定還會頒發退位詔書,皇上是什麽人?天子!如今形勢擺在麵前,他何必讓自己難堪,所以說,推選新太子人選是當務之急。”

“長孫兄,這事容我和無憂再行商議。”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如此說,馬上就明白他是在下逐客令。

明擺著,要立誰為下一任太子,他不希望他這個外人參與。

於是,訕訕地說:“好吧,為臣告退。”

長孫無憂臉色一沉問:“等等,哥,你剛才說什麽?”

“為臣啊,無憂,你也太小心謹慎了,都到這份上了,世民為君我為臣子,這還有錯嗎?”

“錯了,哥,世民還沒有被立為皇上,絕不可以給他人留下口食。”

長孫無忌雙手一揖說:“好。為兄失言了。”

見長孫無忌離去,長孫無憂說:“世民,我哥的話也有道理,我隻是想借機告訴他,外戚不得幹政。乾兒和泰兒都是我所生,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祖宗的規矩不能破。隻是乾兒這孩兒玩性太大,我擔心他將來恐難當大任。”

李世民表示讚同:“知我者無憂也。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乾兒還太小,好好**就是了。”

“如此甚好,就依你。你說,泰兒會不會對太子之位有想法?”

“一個毛孩子知道什麽?我發現泰兒雖幼卻很懂事,和以前判若兩人,他變化如此之大,都是你這個當娘的**的好啊。”

長孫無憂說:“我也有同感,好在他的變化讓人歡喜。世民,你登基之後,最想幹的是什麽事?”

“當然是整治國家,納賢接能,成就一番偉業。哈哈哈。”

清涼山下,魏征勸李泰:“宜都王,你守陵百日,如今正是春花秋實,不可以留戀這裏的大好風光,還是回長安城吧。”

“魏大人為何如此說?未得父王命令,李泰萬萬不可自行回京。”

“據說皇上有禪位之意,此時不回更待何時。”

李泰笑道:“那可太好了,家中發生了這麽大的喜事,父王母妃一定會派人接我回去共享。”

魏征撫須一笑,說:“是嗎?看不出宜都王在太子跟前很得寵啊。”

“得寵談不上,父王向來愛子如命,無論事務多忙,每日都會與我們兄弟相聚。”

魏征見他十分自信,笑笑,無語。

玄武門之變,讓他對李世民有了新的認識,這個人能力超群,心胸開闊,在連年征戰過程中早就贏得了民心。他早料到,他不可能對太子之位沒有想法,無奈李建成做事優柔寡斷,錯過了很多機會。如今,李世民正如日中天,可一人不奉二主這條古訓讓他無法對他低頭。

雖然身居長安城北側,但他夜觀天象,知李世民榮登帝位就在近日。

新皇登基,一定會選立太子。

關於李世民兒子們的情況,他早就了如指掌。

如果李世民立了長子,那就意味著李建成當太子是天經地義的,豈不是在打自己的臉?所以,他猜想,李泰當太子的可能性還是有的。或許,他不會這麽急於立太子也是有可能的。

在這節骨眼上,如果李泰能身處他身邊,或許他就是下一個李世民。但是皇家的事一向複雜,他隻能盡自己努力,勸李泰回城。

李泰不允,隻能認命。

果然如長孫無忌所言,第二天早朝,李淵再下詔書,要禪位於李世民。

李世民知他是別無選擇,看著詔書,一邊流下口水,一邊又是一番婉言拒絕。

如此這番,倒是讓李淵哭笑不得。

下朝之後,麵對老友裴寂,李淵歎道:“他這是幹嗎?一邊逼我退位,一邊又不肯接受。這是皇位,不是衣裳。”

“太子的心思你還不了解?他無非是做做樣子給大家看,想搏得一個忠孝兩全的名氣,明天再頒發詔書,他必會接受無疑。”

李淵唏噓不已:“老朋友啊,到今天我才明白,在皇權麵前,什麽父子親情他媽的都是扯淡,扳著指頭算一算,十幾個孫子都死在他屠刀之下,這樣的兒子真是讓人不忍直麵。”

“皇上,這太正常不過了。皇家兒女,有幾個善終的?楊廣不也是兄弟相殘取得的皇位?話說回來,要不是他,也不會有大唐的今天。不管誰來坐這個皇位,都是李家的子孫。”

“那能一樣嗎?他的太子位是怎麽來的?無人不曉,無人不知,讓我這個老爹顏麵丟盡。有朝一日去了那邊,如何向皇後交代?”

裴寂安慰道:“皇後自然不會怪你。知子莫若母,她自己的孩子能不了解?以我看,太子雄才大略,知人善用,卻是個難得的將才,他治理好了國家,也有你的功勞,大可不必為此事耿耿於懷,再說了,廉頗老矣,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風光也風光過了,安度晚年何嚐不是幸事?”

“問題是能安度晚年倒好了,能不能還是兩個字。”

一對生死與共的老朋友的對話很快就傳到李世民耳中。

玄武門之變後,太極宮的宮人大多都是換成了他的人。

李世民感歎道:“裴寂還真是個明白人。”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退朝後就來到了東宮。

關於要不要再推辭的問題,三個人進行了一番商議。

“太子殿下,明日正是吉日,這預示著我們大唐的江山會延綿萬年。”

李世民信誓旦旦地說:“好啊,本太子登基之後,一定會治理出一個不一樣的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發展農業,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朝代。”

兩位朝臣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相信,以太子殿下的能力,完全能達到那樣一個高度。”

“不過,”李世民頓了下說,“要想成就一番功業,有一個人必須為我所用。”

兩人問:“誰?”

李世民振振有詞地說:“前太子洗馬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