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六百年後回顧曆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建文帝畢竟是一個書生,雖然他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他自以為懂厚黑之學,通王霸之道,一上台就開始雷厲風行地削藩,其實正說明他沒有讀懂曆史。他即位時,政局穩定,天下太平,沒有哪個親王有能力和理由主動向他發起挑戰。因此,他完全有時間和空間,用更隱蔽更高明的手段,把他和諸王之間的緊張狀態化解於無形之中。比如,他可以借鑒漢武帝的推恩令,讓諸王的權力越分越小。他也可以不動聲色地找借口逐步收回諸王的軍事指揮權,隻給他們一個空頭帽子。現在,他迫不及待地主動下手,既迅速激化了矛盾,又明顯違背了朱元璋的遺囑,在道義上處於被動。
而更致命的錯誤尚不在此。即使主動削藩不夠高明,如果他厚黑到底,也有能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諸王一個措手不及,從而一舉消滅潛在的危險。而他卻又愛惜麵子,拖泥帶水,舉動錯亂,從而鑄下不可挽回的大錯。因為他想做一個符合儒家教條的完美君主,一舉一動要講究名分,要削藩,就要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在諸王中,最大的威脅是燕王。然而燕王平時舉動謹慎,沒有道德上可指責的地方,拿他開刀名不正言不順。其他諸王,則平時作惡多端,名聲很壞。建文君臣商議多次,決定先拿其他諸王開刀,並且把這個策略命名為“先除枝葉,再除根本”。因此,從即位後第三個月起到第二年六月,建文帝利用諸王平日裏的諸多劣跡,先後削了周、湘、齊、代、岷五王,廢去爵位,貶為庶人。並且每削一人,就公布他們的罪狀,以安天下。一年之內,就連廢了五個親王,建文帝看上去還真有些魄力。小皇帝又以邊防緊張為名,把燕王護衛中的精銳調到塞外駐守。又派了兩名親信,管理北平地方的行政事務。看起來小皇帝的考慮不可謂不周到,布置不可謂不嚴密。然而,張牙舞爪,氣勢洶洶了半天,卻沒有觸動燕王的根本,反而就把自己的意圖完全暴露在燕王的麵前。
朱棣靜觀小皇帝的種種表演。百般舉動,雖然眼花繚亂,卻越發顯示出優柔寡斷和底氣不足。小皇帝越是搞小動作,朱棣就越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以靜製動,讓小皇帝越來越尷尬。建文帝的兩大謀臣齊泰和黃子澄都是儒生出身,齊泰是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進士,應天府鄉試第一,黃子澄則是洪武十九年(1386年)的探花。君臣三人經綸滿腹,遂自認為通陰陽之道,懷管葛之術,有定國安邦之才略。然而,事實上他們畢竟是一群書生。其實,真正的英雄人物,做大事並不需要認真的借口,有借口要做,沒有借口製造借口也要做。做成之後,自有人來擦屁股。“一位機敏的君主從來不乏正當理由使他的背信棄義顯得冠冕堂皇。”([意]馬基雅維裏語)像他們這樣麵不夠厚心不夠黑,絕不是成大器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