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則全,枉則直[1],窪則盈[2],敝則新[3],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4]為天下式。不自見[5]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6]故有功;不自矜[7]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注釋】
[1]枉則直:枉,歪斜;直,矯正。
[2]窪則盈:窪,地勢低窪;盈,滿。
[3]敝則新:敝,凋敝,破舊;新,更新。
[4]抱一:抱,守;一,即指道,天下的模式。
[5]不自見:見同現,表揚。
[6]伐:誇耀。
[7]自衿:驕傲,自高自大。
【譯文】
委曲便能求得保全,東西歪斜了才需要去矯正,地勢低窪便會有水把它充滿,破除陳舊才會更新,少去索取總會有所收獲,一味貪求多得,便會迷失其中。
所以,聖人遵循道的原則,而成為天下的楷模。不自我表揚,所以能明白通達;不自以為是,所以能品行得到彰顯;不去炫耀自己,所以功績能被人認識到;不自高自大,所以能總有進步;就是因為不去爭,不去搶,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之爭搶。古語所說的委曲才能求全,豈能隻是空話?
這的確能使人得到全麵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獲得很好地保全。
【闡述】
老子說:曲則全,枉則直。天地間,人為貴,生命隻有一次。對於一個人而言,利固然有大有小,但永遠敵不過生命,因貪圖小利而丟掉卿卿性命,那就太不值當了。委屈一次沒什麽,屈就一下沒什麽,隻要能保全生命,就還有伸展生命意誌的時候。
秦漢之際,天下大亂。陳平曾經不斷地為自己的宏圖大誌奔走,他在魏國時任太仆,卻被讒言加害,“利“沒了,隻得逃亡別處。在黃河邊上,陳平遇到了項羽,索性投奔到其麾下,因跟隨項羽入關擊敗秦軍有功而被賜予卿級的爵位。項羽稱霸王之後,陳平立下了降服殷地的大功,榮升為都尉,獲賞黃金二十鎰。此時的陳平應該說是名利雙收,心裏該踏實了。可沒過多久,漢王占領了殷地。項羽大怒,欲殺掉丟失殷地的將領。陳平眼看著自己的“利”又沒了,還差點兒把命也搭上去,於是隻得再一次踏上逃亡的小路。
因該說人人都是喜好“利”的,這是人之常情。但在逃亡之前,陳平做出了一個委曲求全的舉動,他把當初項王賞賜給他的黃金和印綬都封存完好,派人送還給項羽,身上隻帶一把劍就離開了。
陳平獨自逃到黃河岸邊,雇一艘小船渡河。船夫見陳平相貌堂堂,身材魁梧,還獨自一人,猜想他必定是一位逃亡的將領,腰中一定藏有金玉寶器!於是便動了殺人劫財的心思,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陳平不放。
曆經人生惡風險浪的陳平,早看穿了船家的心思,於是解開衣服,來到船家身邊幫忙撐船。船家斜眼一瞄,發現此人腰間無一厚物,自然就打消了殺人越貨的念頭。陳平想必也該慶幸一番,幸虧自己當初沒有貪戀項王賞賜的好處。暫時的屈就,竟讓他無意間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世俗人之所以是“俗”的,是因為他經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到了鼻尖上的一點兒肉,卻不知事物還有內層的肌理,不知風物長宜放眼量。一時的委屈和片刻的屈就能算得了什麽呢?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心存保全大局之想,誌存高遠有展翅高飛之念,就不要怕失去。“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現實中,忍一時的委屈可以平息紛爭。夫妻相處懂得這一點,就可以使生活少一點爭吵多一點和諧。
林語堂雖然是著名的文學家、學者,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大富大貴過。可是他與夫人安貧樂道,幸福美滿地生活了半個世紀。如此讓人羨慕的婚姻,也有賴於夫妻兩人獨到的相處之道。同處一個屋簷下,夫妻兩人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如果妻子在生氣,林語堂就保持沉默,一句話也不說。一旦真的發生了口角,吵過之後就把它忘記。他的絕招是“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在他看來,夫妻吵嘴無非是意見不同,氣頭上的話多說一句都是廢話,徒然增添摩擦,毫無益處。他說:“怎樣做個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他的夫人體態微胖,最忌諱別人說她胖,但是她的鼻子又尖又挺直,如果別人讚美他的鼻子,她就會很高興。所以每逢太太不開心的時候,林語堂就去捏她的鼻子,太太自然就會笑起來了。林語堂認為,婚姻並不是以善變的愛情為基礎的,而是愛情在婚姻中滋長,男女互補所造成的幸福,是可以與日俱增的。
夫妻相處盡量地多給予對方,而不計較從對方得到多少,看似會受委屈,卻能成全美好的婚姻。對於自己的美滿婚姻,夫婦兩人都總結為兩個字:“給”與“受”。
可見委屈並不就是壞事,而能夠做到曲則全的人,必定是胸襟開闊,有遠見卓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