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 外物(節選)

外物,即外在的事物。取篇首二字為篇名。

【原文】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1]。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鶩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聲侔鬼神,憚赫千裏[2]。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3]。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4]。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懸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嚐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世亦遠矣[5]。

【注釋】

[1]任公子:任國的公子。任國,在今山東濟寧市東南方,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緇(zī):黑繩。犗(jiè):閹牛。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省中部。旦旦:天天。期(jī)年:一周年。

[2]已而:一周年後。錎:通“陷”,沉沒,陷沒之意。鶩(wù):亂跑,在水裏亂跑。奮鬐(qí):張動魚脊。侔(móu):齊等,同等。憚:驚恐。

[3]離:剖開。製河:即浙江。蒼梧:山名。在今廣西省。厭:飽食。

[4]輇(quán):小。輇才,才學淺陋之士。諷說:誦說,道聽途說。

[5]揭:舉。累:細繩。趣(qū):通趨。灌瀆:灌溉的溝渠。守:等候。鯢鮒:小魚。小說:閑言碎語。懸令:國家懸掛的功令。大達:大道。風俗:風度。經世:治世之道。

【譯文】

任國的公子做了一個很大的魚鉤和一條粗大的黑繩,用五十頭肥大的閹牛做魚餌,蹲在會稽山上,然後把魚竿投向東海釣魚。他天天都去釣魚,一年過去了,卻沒有釣到一條魚。後來,一條大魚吞到魚餌,張擺魚鰭,在水下上下遊動亂跑,激起的白色波濤像大山那樣高,海水猛烈震**,聲音像鬼神嚎叫一般,傳到千裏之外的地方,使那裏的人感到害怕。任國公子釣到這條魚後,把它剖開然後晾幹做成了臘幹魚,浙江以東,蒼梧山以北,所有人都飽食了一頓。

後世那些才學淺陋又喜歡到處亂說的人,聽說後都感到驚訝,於是奔走相告。如果手持細繩的小魚竿,守候在灌溉用的小水溝旁垂釣,想要釣到大魚肯定很困難。用裝飾過的淺陋言語來乞求美好的名聲,與大道相距太遠了。所以,那些沒有聽聞任氏風度的,根本不懂世事的人,想談論治理國家之道,真是差距太遠了。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

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1]。夫地非不廣且大也[2],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3],致黃泉[4],人尚有用乎?”

惠子曰:“無用”。

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注釋】

[1]始:才。

[2]夫地:一本作天地。

[3]廁:通側,旁邊。

[4]致:到。

【譯文】

惠施對莊子說:“你的言論沒有用處。”

莊子說:“知道無用才能和他談論有用的東西。大地並非不廣闊和寬大,而人所用的也隻是兩隻腳踩著的那塊小地方。但是,假如在雙腳站立的兩側往下挖,一直挖到黃泉,那麽人站立的那小塊地方還有用嗎?”

惠施說:“沒用了。”

莊子說:“那麽無用的變成大用的道理就很明顯了。”

【原文】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1];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2];言者所以在意[3],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4]!”

【注釋】

[1]荃(quán):竹籠,一種捕魚工具。忘:遺忘。

[2]蹄:捕兔的工具。

[3]言:語言。意:思想意識。

[4]安:怎麽,哪裏。

【譯文】

捕魚用的竹籠目的所在是捕魚,捕到魚後便忘了竹籠;兔網的目的所在是兔子,而捕到兔後就忘了兔網;使用語言是為了把自己的思想表達清楚,明白了要表達的思想後而忘記語言。我怎麽能夠找到一個遺忘語言的人,去和他交談呢?”

【闡釋】

《外物》篇由十三章文字雜纂而成,文意不貫通。所選文字分別為第三、第七、第十三章。投資有風險,入市請謹慎。這並非是客套話。任公子釣大魚的故事就給人以啟示,經世之人當有大誌氣,隻有有誌於大成之人方可大業有成。莊子和惠子的對話,申明了“無用之為用”的道理。“得意而忘言”是一種思想境界,充滿了靈動之性,後世禪宗對此義多有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