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 徐無鬼(節選)

徐無鬼,人名,魏國隱士。取篇首三字為篇名,以人名為篇名。

【原文】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1],使匠石斫之[2]。匠石運斤成風[3],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4]。宋元君聞之[5],召匠石曰:‘嚐試為寡人為之[6]。’匠石曰:‘臣則嚐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7]。’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注釋】

[1]惠子:惠施,宋國人,莊子的朋友。《莊子》一書中多處寫到他和莊子的辯論。郢(yǐnɡ):楚國的國都。堊(è):白灰。漫:塗。端:尖。蠅翼:像蠅的翅膀一樣,這裏比喻非常微薄。

[2]匠石:人名,姓石,是木匠。斫(zhuó):削。

[3]運:揮動。斤:斧頭。成風:隱喻動作非常快。

[4]聽:任意。鼻不傷:沒有傷到鼻子,說明技藝高超。失容:失色。

[5]宋元君:宋國的國君。

[6]為之:指把鼻尖上的石灰去掉。

[7]質:對手。

【譯文】

莊子送葬時,途中經過惠施的墳墓,他回過頭對隨從之人說:“有一個郢人,在自己的鼻尖上塗了一點像蒼繩翅膀那樣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後讓匠石把這個白點砍掉。匠石揮動斧頭,動作猶如疾風一樣,嗖嗖幾聲把白點砍盡了,而且沒有傷到郢人的鼻子,郢人從容自若地站在那裏,神色不變。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就把匠石找來,說:‘你也試著把我的鼻子上的石灰砍去。’匠石說:‘以前,我是這樣砍削過的,但是,那個能讓我施展技藝的對手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死了之後,我就沒有辯論的對手了!再也沒有人能成為我辯論的對象了!”

【原文】

管仲有病[1],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2],可不諱雲,至於大病[3],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4]?”管仲曰:“公誰欲與?”公曰:“鮑叔牙[5]。”曰:“不可。其為人潔廉善士也,其於不己若者不比之[6],又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使之治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7]。其得罪於君也,將不久矣!”公曰:“然則孰可?”對曰:“勿已,則隰朋可[8]。其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9]。以德分人謂之聖,以財分人謂之賢[10]。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11];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12]。其於國有不聞也,其於家有不見也。勿已,則隰朋可。”

【注釋】

[1]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鮑叔牙的朋友,被齊桓公拜為相,尊稱為“仲父”。著名的政治家,著有《管子》一書。

[2]病病:病重。

[3]諱:忌諱。大病:死亡。

[4]惡:怎麽,何。屬(zhù):同囑,托付,囑托。屬國:指委任國政。

[5]鮑叔牙:齊國的大夫。

[6]不己若:即不若己,不如自己。比:親近。

[7]鉤:違背,拘束。逆乎民:違背民意。

[8]勿已:不得已。隰(xí)朋:人名,齊國大夫,賢臣。

[9]上忘:對上無心窺察不計較。下畔:對親善不違逆民意。愧:感到慚愧。哀:憐愛,同情。

[10]以德分人;用美德去影響別人。以財分人:把錢財分給別人。

[11]以賢臨人:以賢人自居而淩駕眾人之上。

[12]以賢下人:雖然自己已經是賢人了,但是仍然能夠謙遜地對待別人。

【譯文】

管仲生病了,齊桓公去問他一些國政問題,說:“仲父,你的病已經很重了,現在再不能避諱不說了!如果你一旦病危,那麽我應把國政托付給誰呢?”管仲說:“你想托付給誰呢?”桓公說:“鮑叔牙。”管仲說:“不可以。他是個廉潔的善良之人。對於那些不如自己廉潔的人,他就不去親近。並且一旦聽到別人的過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如果把國政交給他去治理,對上要約束君主,對下要諱逆民意。他得罪國君的日期,不會太久了!”桓公說:“那麽你認為誰可以呢?”回答說:“如果迫不得已,那麽隰朋還是可以的。他的為人,對上能細心觀察不計較,對下能親善不違背民意,他為自己的德行不如黃帝而慚愧,並且能同情德行不如自己的人。能夠用美德去影響別人的人稱之為聖人,把財分給別人的人稱為賢人。以賢人的身份自居而淩駕眾人之上,就不會得到眾人的擁護;以賢人的身份自居,仍然能夠謙遜地對待別人,就沒有得不到人心的。他對於國政有不親自苛察的時候,對於家事也有不親自過問的地方。若不得已,隰朋還是可以委托的。”

【闡釋】

全篇由十五章文字雜纂而成,各章文意不相屬聯,所選文字分別為第六、第七部分。莊子送葬一章,寫出了莊子對看似對手實為知己的惠施的懷念。惠子死後,莊子發現自己“無以為質”,流露出惺惺相惜的真摯且深沉的情感。管仲與桓公對話一章,談托付國政給誰的問題,說明治國之人萬萬不可自負自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