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篇 逍遙遊

莊子以《逍遙遊》為開篇,可謂意味深長。逍遙,即悠然自得、無拘無束、無掛無礙、自由自在之意,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無所待而遊於無窮”。遊,就是邀遊、悠遊。逍遙遊作為一種理想境界,一個精神追求,顯得無比浪漫,讓人心馳神往,給《莊子》整部書定下了一個基調:超越物我,狂放而自在。人人都渴望自由自在,都有追求絕對自由的夢想和衝動。《逍遙遊》就試圖引領我們透破俗念、克除成見去實現這一夢想。

【原文】

北冥有魚[1],其名曰鯤[2]。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3]。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4],其翼若垂天之雲[5]。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6]。南冥者,天池也[7]。

【注釋】

[1]冥:同“溟”,溟溟無涯的大水。水黑色謂之溟海,無風而有百丈洪波。北冥,即北方極遠處的大海。

[2]鯤(kūn):古代傳說中的大魚。

[3]鵬:傳說中最大的鳥。

[4]怒:奮起。

[5]垂:通陲,邊際。垂天,天邊。

[6]海運:即海動。徙:遷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譯文】

北海裏有條大魚,名叫鯤。鯤的體積很大,不知道有幾千裏。鯤化而為鳥,它的名字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裏;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像天邊的雲彩。這隻大鳥,在風起海動之時就遷徙到南海。南海,是一個天然形成的大池。

【原文】

齊諧者[1],誌怪者也[2]。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4],去以六月息者也[5]。”野馬也[6],塵埃也[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8]。天之蒼蒼[9],其正色邪[10]?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1]?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12]。

【注釋】

[1]齊諧:書名,出自齊國,記載的內容多詼諧、怪異。

[2]誌:記述,記載。怪:怪異。

[3]水擊:拍擊水麵。

[4]摶(tuán):盤旋環繞。扶搖:自下而上的旋風。這裏的九萬裏和前麵的三千裏都是虛數,表達多的意思。

[5]息:止息。

[6]野馬:浮遊之氣,像野馬一樣飛奔。

[7]塵埃:天空中帶有塵土顆粒的空氣。

[8]以息相吹:用氣息吹拂遊氣浮塵在空中遊**。

[9]蒼蒼:深藍色。

[10]其:這裏指大鵬。

[11]極:盡。

[12]是:此,這樣。則已:而已。

【譯文】

《齊諧》這本書,記載的是怪異之事。書上說:“大鵬遷往南海之時,拍擊而起的水花有三千裏,它憑借旋風飛上九萬裏高空,飛行六個月時間才止息。”野馬飛奔一樣的遊氣,飛揚的塵埃,空中活動的生物,因氣息相互吹動而飄動不止。天色蒼茫,那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天空高遠,難道沒有盡頭嗎?大鵬朝下看,也不過就是這樣的景致。

【原文】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1],則其負大舟也無力[2]。覆杯水於拗堂之上[3],則芥為之舟[4];置杯焉則膠[5],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6]。故九萬裏則風斯在下矣[7],而後乃今培風[8];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9],而後乃今將圖南[10]。

【注釋】

[1]且夫:語氣詞,提起下文,進一步展開論述。

[2]負:載。

[3]覆:倒。坳(ào):坑,凹處。

[4]芥:小草。

[5]置:放。膠:粘著。焉:在這裏。

[6]大翼:這裏指代大鵬。

[7]斯:乃,就。

[8]培風:憑風,乘風。

[9]夭閼(è):阻攔,窒礙。

[10]圖:謀。圖南:謀慮自北海向南海飛。

【譯文】

水積聚不深,就沒有力量去負載起大船。倒一杯水在堂前的低凹之處,一根小草就可以當做小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麵就會粘住,這是因為水淺而船大。風的強度如果不大,就沒有負荷支撐大鵬翅膀的力量。所以大鵬能飛九萬裏,是大風在它的翅膀下麵,然後才能憑借風力;背負青天而沒有阻攔,而後圖謀飛到南海去。

【原文】

蜩與學鳩笑之曰[1]:“我決起而飛[2],搶榆枋而止[3],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4],奚以九萬裏而南為[5]?”適莽蒼者[6],三飡而反[7],腹猶果然[8];適百裏者,宿春糧[9];適千裏者,三月聚糧[10]。之二蟲又何知[11]!

【注釋】

[1]蜩(tiáo):蟬。學鳩:斑鳩。

[2]決(xuè)起:迅速飛起。

[3]搶:疾速衝上。枋(fānɡ):檀樹。

[4]則:或。控:投,落。

[5]奚以:為什麽。為:語氣詞。

[6]莽蒼:莽莽草色,這裏指郊外、郊野。

[7]飡(cān):通餐。反:通返。

[8]猶:還。果然:飽飽的樣子。

[9]宿:過夜。舂(chōnɡ):在臼內搗舂穀物,這裏指充分準備幹糧。

[10]三月聚糧:用三個月的時間來積蓄糧食。

[11]之:此。二蟲:蜩和學鳩。

【譯文】

蟬和斑鳩譏笑大鵬說:“我快速地從地麵上飛起,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下,有時飛不到而投落到地麵上罷了,何必要向上飛到九萬裏的高空而往南海去呢?”到郊野去,隻帶三餐糧食,當天即可返回,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裏遠的地方去,要用一整夜的時間來準備幹糧;到千裏之遠的地方去,就要花上三個月準備糧食。蟬和斑鳩這兩個小東西又哪裏知道這些呢?

【原文】

小知不及大知[1],小年不知大年[2]。奚以知其然也[3]?朝菌不知晦朔[4],蟪蛄不知春秋[5],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6],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7],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9],眾人匹之[10],不亦悲乎!

【注釋】

[1]知(zhì):通智,智慧。不及:趕不上,不能通曉。

[2]年:壽命。小年:這裏指短命。大年:長壽。

[3]奚:何,怎麽。然:這樣。

[4]朝菌:一種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晦朔: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朔,舊曆每月初一。晦朔,就是一個月的時光。

[5]蟪蛄(huìgū):寒蟬,春生夏死,夏生秋死。春秋:一整年。

[6]冥靈:大樹之名。

[7]大椿:樹名,香椿。

[8]此大年也:這四字通行本脫落,當補上。

[9]彭祖:傳說中的人物,以長壽著稱於世。乃近:而今。特:獨。聞:名聲,這裏有著稱之意。

[10]匹:比。

【譯文】

小智慧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的不能了解壽命長的。怎麽知道是這樣子呢?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不可能知道一個月的時光。生命周期隻有一個季節的寒蟬,不會知道什麽是一整年的光景。這就是所謂的小年。楚國的南邊有一種冥靈大樹,五百年為一個春季,五百年為一個秋季;上古時有一棵大椿樹,八千年為一個春季,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所謂的大年。彭祖到現在還以長壽著稱於世。眾人都想與他相比,這樣豈不是很可悲的嗎?

【原文】

湯之問棘也是已[1]:“窮發之北有冥海者[2],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3],未有知其修者[4],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5],翼若垂天之雲,傳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6],絕雲氣[7],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8]。斥鴳笑之曰[9]:‘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10],翱翔蓬蒿之間[11],此亦飛之至也[12],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13]。

【注釋】

[1]湯:即商湯。棘:人名,商湯時的賢大夫。是已:是這樣子。

[2]窮發:不毛之地,草木不長。

[3]廣:寬。

[4]修:長。

[5]太山:大山。

[6]羊角:旋風,回旋向上如羊角的樣子。

[7]絕:穿過。

[8]且:將。

[9]斥:小池澤。(yàn):小雀。

[10]仞:古時長度單位,八尺或七尺為一仞。

[11]翱翔:展翅回旋飛翔。蓬蒿:這裏代指野草。

[12]至:最。

[13]辯:通辨,區分,差別。

【譯文】

商湯問棘也有這樣一段話:“草木不生的北方極遠之處,有廣漠無涯的大海,那就是天然的大池。有一條魚,寬有數千裏,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有一隻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如大山,翅膀像天上的雲,乘旋風飛上九萬裏的高空,穿過雲層,背負青天,然後再向南飛去,將趕到南海。

小池澤裏的小雀譏笑大鵬說:“它將飛到哪裏去呢?我跳躍而起向上飛,不過幾丈就落下來,在野草叢中飛來飛去,這樣也是飛翔的最高境界。而它究竟要飛往何處呢?”這是所謂的小和大的分別。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1],行比一鄉[2],德合一君[3],而徵一國者[4],其自視者亦若此矣[5]。而宋榮子猶然笑之[6]。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7],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8],定乎內外之分[9],辯乎榮辱之境[10],斯已矣[11]。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12]。雖然[13],猶有未樹也[14]。

夫列子禦風而行[15],泠然善也[16],旬有五日而後反[17]。彼於致福者[18],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19],猶有所待者也[20]。若夫乘天地之正[21],而禦六氣之辯[22],以遊無窮者[23],彼且惡乎待哉[24]!故曰:至人無己[25],神人無功[26],聖人無名[27]。

【注釋】

[1]知:通智,智慧。效:功效,這裏有勝任之意。

[2]行:行為。比(bì):親近。

[3]合:符合。

[4]徵:取信。

[5]其:指上述四種人。自視:自己看自己。

[6]宋榮子:一名宋鈃,宋國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猶然:笑的樣子。

[7]舉世:全社會。譽:讚譽。勸:勸勉,奮力。

[8]非:非難。不加沮:不消極。

[9]定:確定,堅定。內:這裏主要指自主的精神。外:這裏主要指榮譽和責難等。

[10]辯,通辨,差異。境:界限。

[11]斯:此。已:止。

[12]數(shuò)數:常常。然:這樣。世:世俗之情。

[13]雖然:即便如此。

[14]樹:立。

[15]列子:即列禦寇,鄭國人。禦:駕馭,乘。

[16]泠(líng)然:輕快的樣子。善:好,妙。

[17]旬:十天。有:又。反:通返。

[18]致福:追求幸福。

[19]行:步行。

[20]有所待:有憑借,有依賴。

[21]天地:指萬物。正:本性,根本。

[22]禦:這裏引申為因循、順應。六氣:指陰、陽、雨、風、晦、明。辯:變化。

[23]無窮者:絕對自由的境界。

[24]惡(wū):什麽。

[25]至人:思想道德境界最高的人。無己:忘己,順物。

[26]神人:神妙莫測的得道之人。無功:不求功名。

[27]聖人:思想、道德、智識臻於完美之人。無名:不求名譽地位。

【譯文】

才智勝任一官之職的,行為能讓一鄉之人親近的,德行能投合一國之君的,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民的,他們自己對待自己,也就好比小麻雀自鳴得意一樣。而宋榮子卻譏笑這種人。宋鈃能做到全社會都稱美他,但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會都批評他,不因此而更沮喪消極。他能認定自身和外物的區別,辨別光榮和恥辱的界限。就這樣罷了!他對世俗的聲譽並不汲汲追求。即便如此,但他還有尚未樹立起來的。

列禦寇能乘風而行,輕快美妙,過了十五天後才回來。對於追求幸福之事,從不去急著追求。這樣雖然可以免去步行之苦,但他還是有所依憑、需要一定條件的啊!

如果能順著天地萬物的本性,順應六氣的變化,邀遊在無邊無際絕對自由的境界,這樣的人還要依賴什麽呢?所以說:至人能忘己順物,神人不去追求功名,聖人不求揚名立萬。

【闡釋】

現實世界給我們最直接的一個感知,就是大和小之間的區別。於是,莊子開篇就從大小之辨入手。鯤鵬很大,脊背就有好幾千裏,在一個廣大無窮的世界裏折騰——乘海風從北海飛往南海。而生活在池澤裏的小雀卻可以有自以為是的資本:你飛九萬裏那麽高,從北往南飛那麽遠幹什麽呢?你看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就飛下來,翱翔在蓬蒿之間,這多麽愜意,難道不是飛翔中最高的境界嗎?

其實,大鵬和小雀各有各的境遇,但都算不得逍遙,稱不上自由。既然人人都在一心追求自由,首先要明白“自由”是什麽。在莊子的視野裏,現實世界中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包括人類自身都是在對立中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說沒有絕對的自由。比如說禦風而行的列子,行走起來很是輕快,可謂妙善至極,但如果沒有了風,他就還是得用腳丫子走路。

小雀自鳴得意,其實是坐井觀天,受到心念的拘束;鯤鵬有自由的大氣象,列子乘風時也很瀟灑,實則還有外在條件的製約,它們雖然大小有別,但在自由的道路上都還沒到家。有思想包袱,有所依賴,有所追求,把自己看得太重,貪戀功名利祿,這些都是有所待,都會讓我們不得逍遙。無所依憑,“遊於無窮”,自由自在該有多好。那就得做到無己、無功、無名。

真正的自由就是無待: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

【原文】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1]:“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2],其於光也[3],不亦難乎[4]!時雨降矣[5],而猶浸灌[6],其於澤也[7],不亦勞乎[8]!夫子立[9],而天下治[10],而我猶屍之[11],吾自視缺然[12]。請致天下[13]。”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14],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15];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16],不過一枝;偃鼠飲河[17],不過滿腹[18]。歸休乎君[19],予無所用天下為[20]!庖人雖不治庖[21],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22]!”

【注釋】

[1]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許由:姓許,名由,字仲武,傳說是堯時的隱士。

[2]爝(jué)火:火炬之火。這裏是堯自比。

[3]其,它。光:日月光亮。

[4]亦,也。

[5]時雨:順應時令下的雨。

[6]浸灌:灌溉。

[7]澤:潤澤萬物。

[8]勞:費力耗神。

[9]夫子:這裏指許由。

[10]治:安定。立:在位。

[11]猶:還。屍:空居其位。

[12]缺然:不夠資格。

[13]請致天下:請讓我把天下交給你。

[14]子:這裏指堯。猶:如果。代子:代替你。

[15]賓:派生的、次要的東西。

[16]鷦鷯(jiāoliáo):善於築巢的小鳥,俗稱巧婦鳥。

[17]偃(yān)鼠:一種大鼠,即鼴鼠。

[18]腹,肚子。

[19]歸,回。休:罷。君:這裏指堯。

[20]予:我。為:表感歎的語氣詞。

[21]庖人:廚工,炊事人員。

[22]屍祝:祭祀時主持祭祀的人。越:指超越職責。樽:酒器。俎(zǔ):盛肉的器皿。樽俎:這裏代指各種廚中之事。

【譯文】

堯禪讓天下給許由,說:“太陽、月亮都出來了,炬火還不曾熄滅,要和日月爭輝,不是很困難嗎!應時之雨降落了,還要進行灌溉,去潤澤萬物,不是費力傷神嗎!先生如果在位為天子,天下即可安定,然而我空居其位,覺得自己不夠資格,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吧!”

許由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定。而我還來代替你,難道我為了名嗎?名是從屬於實的,難道我還要獲取次要的東西嗎?小鳥築巢在深林之中,不過占據一根樹枝;鼴鼠到河裏飲水,不過喝滿肚子罷了。你請回吧!算了,君王!我要天下有何用呢!廚工雖然不下廚,但主祭之人也不會逾越職責去代替廚工去烹調。”

【原文】

肩吾問於連叔曰[1]:“吾聞言於接輿[2],大而無當[3],往而不反[4],吾驚怖其言[5],猶河漢而無極也[6];大有徑庭[7],不近人情焉[8]。”

連叔曰:“其言謂何哉[9]?”

曰:“藐姑射之山[10],有神人居焉[11],肌膚若冰雪[12],淖約若處子[13]。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14],而遊乎四海之外[15]。其神凝[16],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17],吾以是狂而不信也[18]。”

連叔曰:“然[19]。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20],聾者無以與乎鍾鼓之聲[21]。豈唯形骸有聾盲哉[22]?夫知亦有之[23]。是其言也[24],猶時女也[25]。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26],世蘄乎亂[27],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28]!之人也,物莫之傷[29],大浸稽天而不溺[30],大旱金石流[31],土山焦而不熱[32],是其塵垢秕糠[33],將猶陶鑄堯舜者也[34],孰肯以物為事?

【注釋】

[1]肩吾:人名。傳說為泰山神,事跡不可考。連叔:人名。兩人在這篇中,主要是莊子為了表達需要而虛設的人物。

[2]接輿:人名,姓陸,名通,字接輿,楚國的隱士,與孔子同時。

[3]無當:不切實際。

[4]往而不反:一開始說就收攏不回來。

[5]驚怖:異常驚怪。

[6]河漢:俗稱天河,即銀河。無極:無邊無際。

[7]徑:門外小路。庭:院內堂外之地。徑庭:喻指差異很大。

[8]人情:常情。

[9]謂:說。何:什麽。

[10]藐姑射(yè):傳說中的神山名,在山西省臨汾。

[11]神人:這裏指得道之人,神妙莫測。

[12]若:如。

[13]淖約:柔美的樣子。處子:處女。

[14]禦:駕馭。

[15]四海:這裏指天下。

[16]神疑:神情專一,思想集中,對外物不聞不問。

[17]疵癘(lì):疾病。年穀:代指莊稼。

[18]以,認為。狂:通誑,狂妄之語。

[19]瞽(gǔ):目盲。文章:色彩和花紋。

[21]與:參與,這裏指聽到並欣賞。

[22]豈唯:難道隻有。

[23]知:通智,指認識。

[24]是:此。

[25]時女:時,同“是”字;女,同“汝”字。時女,這裏指的是肩吾。

[26]旁礴:混同的樣子。

[27]蘄(qí):祈,求。

[28]弊弊:忙碌辛苦。

[29]莫:不能。

[30]大浸:大水。稽:至。溺(nì):淹沒在水裏。

[31]流:熔化。

[32]秕(bǐ):癟穀。糠:稻、麥、穀子等子實上脫下的皮或殼。秕糠:這裏喻指小的糟粕。

[33]陶:燒製瓦器。鑄:熔鑄金屬。陶鑄:這裏有造就之意。

[34]物:俗事,世務。

【譯文】

肩吾問連叔說:“我在接輿那裏聽到的話,堂而皇之但都不切實際,一說開去就收不回來,我驚駭於他的言論,好像天上銀河一般漫無邊際,高深異常,不近人情。”

連叔說:“他講的是什麽呢?”

肩吾轉述接輿的話說:“‘在藐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肌膚如冰雪般白潔,姿態像處女一樣柔美。不吃五穀,吸清風,飲露水。駕乘雲氣飛龍,邀遊四海之外。神情精神專一,對外物不聞不問,可使萬物不受災害,穀物豐收。’我認為這是狂言亂語而不值得為信。”

連叔說:“當然啦。瞎子無法同他共賞文采之美,聾子無法和他共聽鍾鼓之聲。難道隻是形體上有聾有瞎嗎?心智上也有啊!這段話說的就是你呀!那個神人,他的德行與萬物混同合一,世人喜好紛爭,他哪肯忙亂勞碌地經營世間俗務呢!這樣的人,外物傷害不了他,大水滔天不會淹死他,大旱到金石熔化、土地大山都焦枯,他也不會感到熱。他身上的塵垢秕糠,就可造就堯舜,他怎麽會把治理世間事務當一回事呢!”

【原文】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1],越人斷發文身[2],無所用之。

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3]。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4],汾水之陽[5],窅然喪其天下焉[6]。

【注釋】

[1]資:購買。章甫:殷時禮帽。適:到。諸:之於。

[2]斷發:剪斷頭發,不蓄留。文身:一種民族風俗,在身上刺出花紋,有的還要染色。古時中原風俗是把頭發盤結起來然後再戴帽。越國在南方,當地人的風俗是斷發文身,所以,帽子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3]海內:古時認為我國疆土四麵臨海,海內即國境之內,全國。

[4]四子:即四個人,皆本無其人,作者虛設的人物。

[5]汾水之陽:在汾水的北麵。傳說臨汾曾為堯都。

[6]窅(yǎo):茫茫之意。喪:遺棄,忘記。

【譯文】

宋國人購進帽子然後再販賣到越國去,越國人有斷發文身的習俗,根本就用不著。

堯治理天下百姓,平定國內政事,來到藐姑射山和汾水的北麵,拜見四位得道之人,入於混沌恍惚之境,茫茫然,忘記了其所統治的天下。

【闡釋】

莊子想說:你和我都是一隻小小鳥,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是一隻大鼴鼠,飲水河中,不過滿腹。但社會越來越進步,文明越來越文明,而我們好像越來越被外物所統治。外物,可以是財富、權位、名譽、功業,也可以是野心、貪欲……它們或有形,或無形,已經固化為一種巨大的異己的力量,主宰、支配、控製著我們的身心。我們不得自由、不得逍遙,因為我們還有所“待”,內心還執著於自己。

等待,往往讓人很煎熬;而哲學層麵的有待,則讓人不能獲取真正的自由。

能做到真正的“無待”,做到“無己”,該有多好。像綽約如處子的神人一樣,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又無處不在,乘雲氣,禦飛龍而遊於四海之外,可使萬物不遭病害,年年五穀豐登;外物也傷不到自己,滔天之水淹不死他,熔化金石、焦枯山土的大火燒不到他,抖落身上的塵垢糟粕就能造就出像堯、舜這樣的大人物出來。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1]:“魏王貽我大瓠之種[2],我樹之成,而實五石[3],以盛水漿[4],其堅不能自舉也[5];剖之以為瓢[6],則瓠落無所容[7]。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8]。”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9]!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10],世世以洴澼為事[11]。客聞之,請買其方以百金[12]。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請與之[14]。’客得之[15],以說吳王[16]。越有難[17],吳王使之將[18],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19]。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20],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21]!”

【注釋】

[1]惠子:宋國人,姓惠名施,曾做過梁惠王的相,先秦名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2]貽(yí):贈送。瓠(hù):葫蘆。種:種子。

[3]樹:種植。實五石(dàn):裝滿能有五石的容量。

[4]盛:以器裝物。

[5]堅:硬度。

[6]剖:破開。

[7]瓠落:又寫作“廓落”,很大的樣子。無所容:沒有什麽東西可裝。

[8]掊(pǒu):砸破。

[9]拙於:不善於。

[10]龜(jūn),通“皸”,手足皮膚受凍或幹燥而開裂。

[11]世世:世世代代。洴澼(píngpì):在水中漂洗。(kuàng):通“纊”,絮綿。

[12]方:藥方。

[13]鬻(yù):賣。

[14]與:這裏是賣的意思。

[15]之:不龜手的藥方。

[16]說(shuì):勸說,遊說。

[17]有難:這裏指軍事進攻。

[18]將(jiàng):率領軍隊。

[19]裂地:分割出一塊地方。

[20]慮:考慮。大樽:樽本為酒器,這裏指形似酒樽的鳧水工具,綁縛在腰上,大樽即所謂的腰舟。

[21]蓬:用蓬草蔽塞心性。

【譯文】

惠施對莊子說:“魏王贈送我一個大葫蘆的種子,我種植培育它,長成之後,如果裝滿它能有五石的容量;如果用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勝任。如果把它切開做瓢用,瓢底大而平淺沒有什麽東西好裝的。葫蘆不是不大,因為它沒有用處,就把它砸碎了。”

莊子說:“先生不善於使用大的東西啊!宋國有人善於炮製不皸手的藥物,世世代代在水中從事漂洗絲絮的活。一位客人聽說有這種藥物,請求以百金購買藥方。宋人把全家集合起來商量說:‘我家祖祖輩輩都以漂洗絲絮為業,得到的錢財很少,現在一旦賣出這個藥方就可獲得百金,那就賣給他吧!’這個客人買得藥方,便去遊說吳王。這時越國發難侵吳,吳王派這個人統領大軍,冬天和越軍進行水戰,大敗越人,於是吳王就割地封賞他。同樣一個不皸手的藥方,有的用來博取封賞,有的卻隻能用來漂洗絲絮,這是因為使用藥方有所不同。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蘆,為什麽不考慮將它做成腰舟而飄浮在江湖之上,反而發愁它太大無處可用呢?可見,先生的心竅是讓蓬草給堵塞了吧!”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1]。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2],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3],立之塗[4],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5],眾所同去也[6]。”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7]?卑身而伏,似候敖者[8];東西跳梁[9],不辟高下[10];中於機辟[11],死於罔罟[12]。今夫斄牛[13],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14],而不能執鼠[15]。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16],廣莫之野[17],彷徨乎無為其側[18],逍遙乎寢臥其下[19]。不夭斤斧[20],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21]!”

【注釋】

[1]樗(chū):俗稱臭椿樹,質地粗劣。

[2]本:指樹幹。擁腫:即臃腫,即樹幹上有疙瘩,木瘤盤結。繩墨:木匠用的墨線。

[3]規矩:木匠用規來畫圓,用矩來畫方。

[4]塗:通途,道路。

[5]無用:沒有實際意義和用途。

[6]去:拋棄。

[7]獨:偏偏。狸:野貓。狌(shēnɡ):通鼪,黃鼠狼。

[8]卑:低。敖:通遨,指走動過往的小動物如雞、鼠之類。

[9]跳梁:跳躍。梁,通踉。

[10]辟:通避。

[11]中(zhònɡ):觸到。機辟:捕獲禽獸的工具。

[12]罟(ɡǔ):網的總稱。

[13]斄(lí):亦作犛,犛牛。

[14]能:力量。

[15]執:捉拿。

[16]無何有:虛無。

[17]廣莫:即廣漠,遼闊廣大。

[18]彷徨:縱任不拘。無為:無所事事。

[19]逍遙:優遊自在。

[20]夭:折。斤:大斧頭。

[21]安:哪裏會。

【譯文】

惠施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大樹,大家都叫它樗。這棵樹的樹幹上疙瘩盤結,不合木匠的墨線,它的小枝都彎彎曲曲不合乎木匠的規矩,生長在道路之上,木匠也不看它一眼。現在你的言論,都大而無實際效用,大家都會拋棄的。”

莊子說:“先生沒看見野貓和黃鼠狼嗎?它伏下身子在地上,等候出來活動的小動物。東跳西躍,不避高下,難免會踏中機關,死於網羅之內。現今的犛牛,龐大的軀體像天上的雲,這頭牛的力量很大,卻不能捕鼠。如今先生有這麽一棵大樹,卻憂慮它沒有可用之處,為何不把它栽種到什麽也沒有生長的地方,無邊無際的曠野,然後悠然自得地徘徊在樹的旁邊,自在地躺在樹的下麵,這樣大樹不會遭到斧頭的砍伐,不會遭受外物的侵害。沒有可用的地方,哪裏會有什麽禍害呢?”

【闡釋】

今天,人們都很現實,都在追求“有用”。不但希望身邊的人“有用”,內心裏其實也在要求或者渴望自己對別人也能“有用”。所謂的“有用”,其實就是以一個個“我”為中心,希求獲得一份價值,一件功德,或一種認可。強求物為我所用,這個念想讓我們都很累。因為一個個“我”,大小不一,各有所能,各有所用,單單以一個功利的觀點和標準去衡量時,就會看不到一個個的“有用”。

莊子說要順物自然,隨其所用。這就是所謂的無用之用。無用,也可以有用;無用,就是有用。一個看似無用的特大型葫蘆,在莊子看來,可以係縛在腰間幫助自己去浮遊江海之上。這是何等的浪漫,何等的智慧。若像臭椿樹那樣真的無所可用,也並非沒有好處——不會夭折於斤斧,不會受到損害,哪還會有什麽困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