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艾瑪

我本以為在離開堡壘後,讀書會也將隨之停止,我沒再繼續舉辦類似的活動。

不過,參與讀書會的成員最近找到了我,懇求我繼續舉辦讀書會。對許多人而言,無事可做最為煎熬。在太陽落山後,大家都備感不安,除了胡思亂想之外不知所措,而大家思考的事情也大致相同:我們的生存難題,以及不幸遇難的親朋好友。人死不能複生,他們的離去困擾著我們每個人,悲傷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確實,就像在堡壘時那樣,在這些至暗時刻下,我們麵臨的最大敵人其實是自己。

我在餐廳角落的一張桌子旁坐了下來,四十名聽眾分散坐在其他桌子旁,沮喪地垂著頭或直勾勾地看著我,大家不再爭論今天讀書會的主題應該是什麽。

“今天的主題是悲傷,這是書裏花了很大篇幅討論的話題,”我看著大腿上的平板繼續說,“用書中的話說,悲傷和恐懼形影不離,這二者是保護我們思想的另一種機製。”

“恐懼使我們免受傷害,刺激我們去規避身體和心靈的傷害。那悲傷呢?其實和恐懼一樣,如果要管理內心的悲傷,我們就必須剖析它。”

我查看了之前寫的一些筆記,在腦中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

“《與生俱來的權利》一書中說道,悲傷能幫助我們記住那些已逝之人,提醒著我們生命本身內含無限的價值。為什麽?這或許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製,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生命同樣重要——我們在這個世界留下了獨一無二的痕跡,逝去後,同樣也會被他人悼念。”

我停了停,接著說:“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失去了悲傷的能力,那些已逝之人就會馬上被遺忘在時間長河之中,那樣的世界又有何情感可言?每個生命都值得被銘記,我們也一樣。”

“不僅如此,它是我們內心恐懼的化身,仿佛在經曆失去後,我們的生活便再也無法重歸舊時的美好。悲傷蠶食著我們的內心,當照片或其他物件重新喚起我們的記憶時,當我們想起那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時,悲傷和恐懼一樣,會麻痹我們的內心。同樣地,它也會激勵我們前行。要克服悲傷,我們隻能展望未來,修補內心遺留的空洞,那便是悲傷出現的目的。雖然痛苦,卻是迫使傷口修複的良藥。

“和恐懼一樣,悲傷也存在陰暗麵,我們的思想也會出現故障,它有時會忘記該關閉悲傷,從而讓悲傷支配我們。書中特別提到,我們一定要留意悲傷的時長,並且不應該躲避它,要承認、直麵悲傷,讓它順其自然、修補我們的傷口。生活不該一成不變,永遠停留在過去隻會給我們帶來傷害,隻有時間和行動能治愈悲傷。”

在大家離開之際,我才意識到前來參加讀書會的每個人都失去了家人或者朋友。有時候,生命的逝去是突如其來的,給活著的人留下了無法愈合的傷痕。

我覺得大家參加讀書會不僅僅是為了書中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大家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提醒自己其實並不孤獨,周圍還有許多感同身受的夥伴,不管接下來發生什麽,我們都一定會一起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