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雲中古都(二)

鬼戲

傳說渭河邊上有一個羊倌在山上放羊,忽然山中發生了地震,有頭羊受驚逃入了一個黑黢黢的山洞。羊都是東家的,比起羊倌的命來,羊是更值錢的,真要是丟了,傾家**產也賠不起。羊倌不顧個人安危,急忙追進山洞找羊,穿過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眼前豁然一亮,竟然來到了一處燈火通明的大山洞裏,眼前黑壓壓地站滿了人。這些人都是民間雜耍藝人,正在賣力地表演各自的絕活,更遠處有座氣象森嚴的宮殿,然而那邊沒有半個人影,顯得死氣沉沉的。羊倌沒見過什麽世麵,除了放羊也沒做過別的,又憨又傻,他並沒有察覺到這裏詭異的氣氛。那些藝人個個麵無表情,最奇怪的是沒有觀眾,隻有千百個藝人在自顧自地表演雜技。羊倌看得好奇,傻乎乎地看著麵前正在表演的皮影戲,時間一點點地過去,他渾然忘記進山有多久了,也忘了他想找的那頭羊。那演皮影的藝人是個老者,老者冷冰冰的眼神對著羊倌打量了許久,突然停下手中皮影戲對他低聲喝道:“你不是這裏的人,還不快走!”

羊倌被老藝人一句話說得如夢方醒,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什麽,跌跌撞撞地往外就跑,跑到外邊再回頭看時,那山洞已經不見了。後來回去對鄉鄰們把經過一說,村裏上了年紀的老人就講,這種事隔幾十年便有人撞上一回,跟中了魔障似的說在山洞裏看到成百上千的藝人在表演雜耍,這大概跟秦陵用大批民間藝人殉葬的事有關。據說秦始皇駕崩之後,為了讓他在死後也能和生前一般享樂,在皇帝出大行之禮的那天,官府以重賞騙來了全國各地的民間藝人,讓他們在皇陵的地宮裏演出,然後突然將地宮封死。那些藝人都被活埋在裏麵做了屈死鬼,每到晚上就重複著生前的舉動,不止一次有人在山裏看到過這樣的“鬼戲”。

當然這隻是一則民間的傳說,在此提及,給《鬼吹燈》小說中的故事提供一點參考。小說開篇,胡八一和王胖子下鄉插隊,在東北牛心山九龍罩玉蓮的大遼太後墓中所見到的皮影戲就是這麽一種來曆。關於“鬼戲”的傳說很多很多,版本也多有不同,共同點就是當事者全是高燒不退、神誌不清。深山窮穀,空氣不流通的區域,光影和氣流就會產生一些使人迷惑的幻境,在裏麵見到什麽也不足為奇。

隋煬帝造迷樓

自古以來,如有奇人問世必然會天降異象。據說隋煬帝楊廣出生的當天晚上,本來皓月當空,澄澈如鏡,當深宮中傳來一聲嬰孩啼哭聲之時,突然雷聲大作,刹那間天昏地暗、雨注傾盆。

父親隋文帝楊堅給他取名楊廣,乳名阿摩。這小孩生得一副好麵相,天庭飽滿、濃眉大眼、眼閃星輝,極受文帝的寵愛。他生性聰明好學、才智過人,有過目不忘之本領,卻脾氣暴躁極為要強,稍不如意就大打出手。宮人皆飽受其苦,但因楊廣文武兼備,頗受文帝喜愛,大夥都是敢怒不敢言。

隋煬帝即位後,國號大業,單從這國號裏,就不難看出他好大喜功的性格。煬帝在位時,三征高句麗、開鑿南北大運河、造迷樓玉苑,結果勞民傷財,給隋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但他開拓疆土安定西域,同樣建立了許多豐功偉業,從這方麵來說,也算是大有作為的一代國君。因此曆史上對他的評價,始終是褒貶不一。

不喜歡隋煬帝的人,常批評他喜歡女色,後宮佳麗三千還覺得不夠,到了晚年更是變本加厲。相傳當時有個發明家,給隋煬帝設計了一座樓閣,把圖紙拿給他看。隋煬帝展卷一覽,頓時龍顏大悅,立即命有司準備磚瓦木料,征集役夫數萬,開始動工,足足用了三年才造成。

這座樓可真不得了,高有數重,雕梁畫棟,玉欄朱軒,金碧輝煌,設有千門萬戶,藏納幽房曲室無數,互相連通,從裏到外裝飾著各種奇珍異寶,金龍伏於棟下,玉獸蹲於戶旁,放出瑞彩霞光,晝夜通明。樓中更有四頂寶帳,分別是“散春愁、醉忘歸、夜酥香、延秋月”,可以說是“工巧至極,自古未有”,所花費用幾乎使國庫為之一空。皇帝瞧上哪幾個美女,就把她們帶到樓中,住上個把月也不想出來。這座樓閣建成之後,若有人誤入其中,到死也走不出來。隋煬帝大喜,謂左右曰:“叫真仙遊走此樓,也會自迷,可稱此樓為‘迷樓’。”

隋煬帝手下的發明家,又發明了“如意車”和“禦童女車”。車輛中裝有機關,可以一動不動地困住女子手足,放在迷樓裏供皇帝用以試處女。

這些所作所為,終使民怨漸深,內外離心,導致發生了逼宮事件。他受用一世,到頭自縊而亡,連口像樣的正式棺材都沒有。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口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那個地方後來改叫雷塘,離揚州不遠。

黃鼬擬人

民間普遍流傳著“五通”之說,即可以通靈的五種仙家,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分別是: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間俗稱“狐黃白柳灰”。

對此類妖仙的崇拜,多半是由於它們在城鎮農村人口稠密處比較常見,這回就講一個關於黃仙的怪事。

“黃仙”當然就是黃鼠狼了。話說早年間在某個城市中,住著一位大官,其府邸雖說不上豪華,但也頗為氣派。府中侍女家丁,也有十幾人之多。大官本人為人正直、性情溫和,在管理下人時十分公正,恩威並施,賞罰分明,因此府裏的仆從們都願意伺候這位老爺。

有一天晚上,全府的男女都已經用過晚飯,各自回屋熄燈休息了。後院的廚子也滅了灶火,正準備睡覺的時候,忽聽窗外傳來一個上了年紀的男子聲音:“今晚我沒吃飽,快給我下碗麵條充饑,做完了放在堂屋桌上即可。”廚子急忙起身朝聲音方向看去,隔著窗戶,他看見一個人影站在門外,其身形穿著之輪廓,與老爺頗為相似,聽聲音也是。廚子以為是老爺晚飯沒有吃飽,叫他做碗麵條以當消夜之用,自是不敢怠慢,趕緊起床生火拉風箱,同時燒水揉麵,忙活了好一陣才把麵條做好了。

廚子把麵條端到堂屋,也沒看見老爺在那兒等候。當時他沒有多想,放下麵條便回屋睡覺去了。轉天一早他來到廳堂上想收拾碗筷,沒想到那碗麵條連同碗筷一起都消失不見了。廚子心想:“定是哪個丫鬟手腳麻利,一大清早就已經收拾完畢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從這天開始,老爺每隔兩三天,就會深夜跑到後院,隔著門窗要廚子做消夜,而且是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變著花樣地要他做好吃的,把這廚子折騰得夠嗆。

時間一久,這廚子便熬不住了,他苦悶道:“每天從早到晚,府中上下三餐都由我來蒸煮,怎麽到了深更半夜,還要折騰我啊?”他越想越覺得自己冤,於是就找了一個時機,向老爺問起了此事。他沒有直說,而是很委婉地問道:“老爺您近來是不是公事繁忙,操勞過度,以至於每隔兩三天,就要在晚上吃頓消夜?”

老爺聽罷,一頭霧水,奇道:“哪有此事?這些時日我甚為困乏,熄燈後就在房中熟睡,什麽時候讓你為我準備過消夜?”

廚子一驚,暗想:“莫非是我碰到鬼了?”

廚子不敢隱瞞,把夜晚遇見老爺人影,並且為其做消夜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老爺聽了也感到非常古怪,知道自家宅中有異,非妖即鬼,當下讓廚子夜裏在後院睡覺,不要再對任何人提起此事。

夜晚,老爺洗漱更衣完躺在**,閉眼假寐。不一會兒,就聽牆角處“窸窸窣窣”發出一陣輕響。他微微睜開一隻眼睛往牆角看去,此時月光如同水銀鋪地,房中纖毫畢現,就見幾隻黃鼠狼從暗處爬了出來。

這幾隻黃鼠狼有大有小,最大的從頭到尾足有一尺餘長,小的身長也有七八寸之多。它們通體長著淡黃色的毛發,尖嘴豎耳,兩顆黑豆般的眼睛賊溜溜亂轉。

那些黃鼠狼躡手躡腳地走到臥室中間,賊眉鼠眼地左右瞧了一番,見老爺躺在**,好像熟睡了似的,便相繼慢慢地來至更衣架前。這時尾隨在後的那隻小黃鼠狼,迅速從後麵爬到了那隻大的背上,體形稍大的那隻在下麵抬起前爪,逐漸挺直腰板,小的那隻也慢慢隨其身體弧度而往前爬行,用後腿踩在較大的那隻黃鼠狼的肩膀上,緩緩直立著站了起來,其餘幾隻也互相效仿,在屋裏疊起了羅漢。

老爺躺在**,一邊偷目觀看,一邊暗自驚訝:“沒想到這區區幾隻黃鼠狼,竟然能做出如此舉動,就好像雜技藝人疊羅漢一樣摞在一起,它們到底想幹什麽?”這老爺萬萬沒有想到,讓他吃驚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那幾隻黃鼠狼摞在一起,同樣站直了身體,高度恰好與衣架平齊,上麵那隻小的伸出前爪,偷偷摸摸從衣架上取下老爺的長袍,蒙到眾黃鼠狼身上,又把頂冠摘了下來,用前爪拖著,扣在自己頭上。一眾黃鼬疊著羅漢,搖搖晃晃地接近房門,側身挪出了臥室。

看到這裏,老爺已經是冷汗淋漓,但為了弄清這黃鼠狼究竟為何作怪,也隻好悄悄起身,尾隨其後走出了房門,輾轉來到了後院。卻隻它們走到廚子臥房跟前,上麵那隻小的竟然開口做聲吐出人言,喝令廚子起來燒飯。

老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廚子所說的怪事,竟是這幾個小妖在作怪。他頓時火冒三丈,脫下腳上的一隻鞋,大喝一聲,朝它們丟了過去。那幾隻黃鼠狼被鞋擊中,立刻跌散開來,丟下頂冠及長袍,一溜煙地跑沒影了。從此之後,府中再也沒有出現過任何怪事。

妖怪

說起五大仙家裏的狐仙,奇聞怪事實是數不勝數。早在夏朝開始,民間就有大禹治水時曾娶九尾白狐為妻的傳說,說明了早在四千年前中國人就已開始崇拜狐狸了。以往的迷信觀念中,普遍認為狐狸有靈性,能作祟作妖,也能成仙,故有狐魅之稱。舊時,天津建有三太爺廟,天後宮中也有胡三太爺的塑像,常有信徒前去進香朝拜。

解放前在東北的大興安嶺一帶,曾經有一座伐木場。這座伐木場位於深山老林之中。其地處偏僻,場院四周沒有半戶人家。白天,伐木工人全都進山伐木;到了夜晚,則返回場中,吃飯睡覺。就這樣過了數年,大家一直循規蹈矩,平安無事,不曾發生過一件怪事。

有一年除夕夜,伐木工們都要準備回家過年。按照往年慣例,每逢春節,林場中都要留下一人看守,以免發生火情,這次也不例外。大夥抽簽選出一個工人,讓他今年留在場中,看場查夜。

大年三十夜裏,留守的工人坐在屋中十分無聊,合計著要給自己做頓餃子吃,也好應和下過年的氣氛。他從廚房拿來肉、菜和白麵,在屋中忙活起來。他一邊做,一邊哼著小曲來打發心中的寂寞。就在這工人包餃子正包得起勁的時候,忽然從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他轉頭問道:“誰啊?”門外沒人吱聲。

工人心裏不免嘀咕:“這方圓十幾裏,沒有一戶人家,而且工友們也都回家過年了,現在這個時候應該不會有人前來,怎麽會有敲門聲呢?”他從屋內拿出一把伐木斧,立在牆邊防身,這才走上前去開門察看。原來門口站著一個小媳婦,身上紅棉襖、紅棉褲,懷裏抱著一個嬰兒,手裏還牽著頭小毛驢。

這小媳婦戴著一塊大頭巾遮住麵容,又因站在屋外,沒有一絲光亮,所以看不清她的模樣。

工人心存疑惑,問道:“你是誰啊?這大過年的,怎麽一個人在山裏?”

那小媳婦怯生生地答道:“我們家住在山外,本來跟丈夫要回娘家過年的。路過這片山路,沒想到與丈夫走散了,在山裏轉了一天,卻又迷失了路徑,深更半夜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跟孩子都是又冷又餓,走到這邊看見有光亮,知道肯定有人居住,所以過來想到你這兒借地方歇個腳,求你發發慈悲收留一夜,別讓我們被狼吃了。”工人也是個熱心腸,就打消顧慮,把這小媳婦讓進了屋。

工人讓這小媳婦進屋,在**坐穩,說道:“山裏晚上不安全,經常有野獸出沒。你和孩子先在這裏踏踏實實住一晚上,等到明天天亮再出去找你丈夫,沒準兒他已經先到你娘家了。”他邊說邊繼續包著餃子,“正好,你現在又累又餓,留下一起吃餃子吧,也算是過年了。”

工人把小媳婦安頓好了,又將包好的餃子端進廚房,下進鍋裏。他剛把鍋蓋蓋上,突然想起來,自己光顧著吃餃子,還沒有去查夜巡視木料,於是急忙披上棉衣,匆匆忙忙跑出了門。

等他巡視完畢回到屋中,發現那小媳婦竟然不見了蹤影,**隻留下那個繈褓中的嬰兒。工人見狀火上心頭,心想:“這個女人是怎麽當媽的?把孩子丟在這裏不管,自己卻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一會兒看見她,非要好好說她兩句不可。”他一邊動氣,一邊往廚房走。剛走到門口,就發現那個小媳婦正在灶前,打開鍋蓋撈餃子吃呢。工人大喊一聲:“餃子還沒熟呢,你就不怕噎著?”喝問聲中,快步走上前去。

這時那小媳婦聽見響動,猛然回過頭,在灶膛火光的照耀下,顯露出了一張毛茸茸的怪臉,尖鼻利齒,還長著胡須。

工人嚇得真魂都冒了,定睛一看,原來這小媳婦竟是一隻狐狸,擠眉弄眼地盯著自己,嘴上還叼著半個餃子。工人畢竟在山中伐木多年,練就了一身的膽量,見此情形不禁怒從心頭起,順手抄起牆邊的利斧,高舉過頭,照著狐狸精狠狠劈去。

那狐狸見斧頭呼嘯落下,嚇得連忙拋下餃子,從工人身邊躥過逃到了門外。這時斧子也落在地上,沒砍到狐狸身體,隻將它的尾巴斬掉了一半,血流滿地。再看狐狸“嗖”一下早已逃遠了,地上隻剩下棉衣棉褲和那塊頭巾。

工人這時才意識到,那狐狸一定是把這些衣服偷來穿在身上,趁夜晚看不清長相,前來騙餃子吃。他越想越覺得可恨,索性開門從後追趕,但夜深人靜,雪原茫茫,又上哪兒追去?他咬牙切齒地返回屋中,一看那孩子還裹著小被躺在**。不過也沒有什麽孩子,那繈褓裏裹的其實是條大金魚,而拴在門口的那頭小毛驢,也已經變成了一條四腳長凳了。

過完了年,工友們和林場主事陸續回來,工人便把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說給眾人知道。眾人聽了,都感到難以置信。不過從這以後的每年春節,再沒有人敢一個人留下來看守林場了。

老鼠嫁女

老鼠是五大仙家之中的灰家,在動物八仙裏排行第八,所以也稱“灰八爺”。民間對老鼠的崇拜,是因為它晝伏夜出活動於黑暗之中,其蹤跡令人莫測,因而被認為有很高的智慧而被神化。還有的將其視為“倉神”,在農村填倉節時祭祀。另有說法認為老鼠能預知未來,會算卦,也能使人致富,故又將其視為財神,希求它在黑暗中為主人家運來財寶。民間還把鼠的世界想象成同人世間一樣,年畫題材裏便有“老鼠嫁女”。此類故事在剪紙或皮影戲中也常能見到,下麵咱就說說這段掌故。

每年正月初十是“石頭節”,取“十”與“石”同音之意,這一天忌動石器,不搬石頭,又因牆基用石頭壘砌,老鼠又多生活在牆角窟窿裏的緣故,所以民間也傳說當天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按舊例要用穀麵做蒸食,稱為“十子團”,夜晚滅燈前,放置於牆角土穴等處給老鼠吃。

據聞在民國初年,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無河不枯,一向富庶的蘇南地區也是赤地千裏。又值軍閥割據,戰亂頻繁,使得民不聊生,餓死了很多窮人。當時有個姓華的商家,眼見時局動**,世道衰退,無心經營,便停了買賣,帶著家仆由城裏遷回祖籍居住。

鄉下的祖屋雖是前後三進、兩邊帶著跨院的大宅子,但常年沒人居住,許多地方年久失修,有的牆體都開裂了,一時無法入住。於是華家主人就在村中賃了幾套房暫時住下,準備等時局穩定下來,再將祖宅重新修葺。

有天夜裏主人正在睡覺,看守祖宅的家仆趕來稟報,說是宅中有怪事發生。主人立刻起身趕去察看,就見後宅閣樓裏燈火通明,裏麵亂哄哄的十分吵鬧。

主人很是驚奇,閣樓空置多年,裏麵怎麽會有人呢?當即從牆縫向裏窺探。隻見閣樓中有無數小人,身高盈尺,都在那兒忙活著搬東西,一隊隊川流往來,好像正在收拾房子。

主人看罷多時,心中駭異無比,知道閣樓裏的東西非鬼即怪。他也不敢驚動,白天打開閣樓進去察看,那樓中卻空空如也,什麽東西都沒找到。

可是到了轉天夜裏,閣樓裏又有怪聲傳來。主人再次隔牆觀瞧,就看其中張燈結彩,紅燭耀眼,那些小人吹吹打打,簇擁著一頂花轎,新娘在轎子裏嗚嗚哭泣,顯然是舍不得離開娘家。後麵還跟著另一頂轎子,轎中坐著個年過半百的老婦,那是送女兒過門的母親,周圍跟著許多丫鬟侍女。喧囂的隊伍走入牆壁,漸漸消失不見了。

過了些天,到晚上又聽閣樓裏傳來嬰兒啼哭之聲。主人偷眼看去,發現那剛過門的小媳婦已經抱上了一個大胖小子。又過幾日,那小孩又拜一個尖嘴先生為師,開始讀書寫字。那時的人們迷信思想嚴重,主人看在眼內,急在心裏,眼瞅著自家祖宅被妖怪占據,卻不敢貿然驚動,唯恐打蛇不成,反被蛇咬。

某天主人正坐在門前發愁呢,恰巧有個老道經過。那道人身材低矮、肥黑多須、蒼髯龐眉,以至於看不清麵目長相,身後背著把桃木寶劍,形容舉止都十分奇特。他來在主人門前打個揖手:“無量天尊,貧道這廂有禮了。”

主人趕忙還禮:“敢問道長從何而來,到此窮鄉僻壤有何貴幹?”

老道說:“貧道向來隻在龍虎山修煉五行道術,卻廣有神機,隻須慧目一觀,即可洞察千裏之外。因見貴宅中有妖物出沒,故此趕來除魔衛道,整頓乾坤。”

主人大喜,立刻請老道回家吃飯,好酒好菜地招待著。夜裏那老道提了桃木劍,赤足披發,同主人徑直來到後宅閣樓門前,大聲喝道:“何方妖孽膽敢在此作祟,本真人到此,還不快快束手就擒!”喝罵聲中,一腳踢門而入。

那閣樓中的一眾小人兒見老道來了,都是大吃一驚,頓時作鳥獸散,向牆縫洞穴裏逃竄。

老道不容分說,嘴裏念念有詞,凶神惡煞般用桃木劍就地亂戳。他劍下絕不走空,每劍戳出,便會刺中一個尺許高的小人兒。小人兒們中劍後,便直挺挺橫屍在地。老道隨手從地上撿起來扔進一個大麻袋裏,不到半盞茶的工夫,那條麻袋就裝滿了,看分量約有百十斤重,這回閣樓裏算是徹底清靜了。

主人和旁觀的鄰居都看得心服口服外帶著佩服,不住口地稱讚:“好個仙長,恁般了得!”

老道捋須大笑,顯得十分得意。他將口袋拴上扔在地上,倆眼珠子一轉說道:“貧道從千裏之外的龍虎山遠路到此,能夠降伏妖怪,全仗諸路仙家相助,哪幾路仙家?乃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七曜星君、南鬥星君、上洞八仙、四靈二十八宿……”如此說了一長串各洞神仙的名諱,聲稱主家和各鄉鄰應該大擺宴席,多準備肥雞熟鴨以及上等佳釀、果子糕餅,由他帶回去祭祀神明,否則那些仙家怪罪下來,誰也擔當不起。

眾人一聽這話不免有些疑惑,如今天下大旱,老百姓有口飽飯吃都不容易,哪有肥雞美酒可以敬神?何況道家講究清心寡欲,無為而為,借這機會獅子大開口索取酒肉,真不像修道之士所為。

誰知那老道翻臉比翻書還快,認為眾鄉民怠慢仙家,立時拉下臉來,解開綁住麻袋口的繩子,就地一抖摟,有無數大老鼠“稀裏嘩啦”從裏麵鑽出來,其中還有隻尖嘴老鴰,都躥到鄉民家中到處啃咬,把很多衣服、木器都啃壞了。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這些全是老道使的障眼法。閣樓裏的小人兒是老鼠所變,教書先生則是個尖嘴老鴰,這老道可能也是什麽妖怪,隻因到處都鬧饑荒,這些東西竟跑到村子裏騙食來了。

村裏的愚民愚眾大多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一個大字也不認識,遇上這種事誰也不敢出頭,隻好讓主人帶頭作揖求饒,承諾轉日在村中擺酒賠罪,另備肥雞、糕餅,請各路仙家息怒,如此方才作罷。

第二天傍晚,村子裏打開了準備用來度荒的糧窖,各家各戶湊了些酒肉。那老道帶著一群小人兒如期而至,狼吞虎咽地將酒席一掃而空。老道喝得大醉,臨走把鄉民拿來的肥雞和糕點負在背上,搖搖晃晃地去了。

華姓主人的兒子年輕氣盛、素有膽識。他眼見四鄰受自家連累,把度荒的糧食都搭進去了,還不知要餓死多少無辜百姓,不禁暗中憤恨,尋思:“那老道來曆不明,雖然知道村中有糧窖,卻不會搬運挪移之術,否則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了,看來至多會些障眼幻化的邪法,我當設法為民除害。”於是趁那老道喝得迷迷糊糊,他在裝糕餅的袋子底下墊了個石灰包,又紮了個小孔,等老道回去的時候,石灰就一點點從孔中漏出,斷斷續續地撒了一路。

少主人約了幾個膽大的夥伴,點起燈籠火把,跟著地麵的石灰線尋去,最終找到一座荒山野嶺間的墳墓,看石灰的痕跡直通到墳窟窿裏,料定那老道藏身在這座古墓當中。他們當即找了幾捆幹茅草,燃起濃煙往洞子裏灌,然後堵住了洞口,天亮後招呼村中青壯年,帶著鋤鎬鐵鍬趕來相助。

眾人掘開古墓,就見墓道裏伏著一隻大耗子,個頭比老貓都大,體肥肢短,估計就是那妖道的原形,它喝醉後已經被濃煙活活熏死了。村民們將巨鼠拖出去燒成了焦炭,又銼骨揚灰,永絕後患。

造畜

早年間跑江湖賣藝的,其中有一部分真有一些看家本領、蓋世絕活,讓你看得目瞪口呆、心服口服。然而還有一些,是打著賣藝的旗號,用各種卑劣的手段坑蒙拐騙,從而達到其騙錢的目的。

民國以前,還是皇帝老兒穩坐金鑾殿的時候,具體哪個朝代可說不清了,某縣城有位縣太爺前來上任。其轎隊正走在大街之上,前邊銅鑼開道,後麵兩人高舉“回避”“肅靜”兩塊路牌,氣勢十分威武。

這時,忽然從兩旁人群之中躥出一條黑狗攔住了轎隊。衙役見狀,立刻大喝驅趕。但怎麽叱喝,黑狗都臥在道路中央一動不動。突然,從人群中又跑出來一個披頭散發之人,手握一根木棒朝黑狗打去,邊打邊叫喊道:“讓你跑!讓你跑!”縣太爺聽到轎外的吵鬧聲,走出轎子觀看,剛走到隊伍前麵,黑狗頓時跑上前來,一把將縣太爺的大腿抱住,任憑那人和衙役怎麽打罵,都不鬆開兩隻前爪。縣太爺看此事奇怪,便下令將那人與狗一同帶回了縣衙,準備升堂詢問一番。

大堂之上,那打狗之人說自己乃是一個江湖賣藝的,正在馴犬時,不料一時疏忽,讓狗跑了出來,所以立刻尾隨在後,想把這狗抓回去。這人剛剛把話講完,臥在一旁的黑狗突然張嘴說出了人話。大堂之上,眾人嘩然。

黑狗自稱是被惡徒拐騙的孩童,原來這孩子幾歲大的時候,就被人販子偷拐,賣到跑江湖馴狗耍猴的藝人手裏。

藝人買了小孩,先把一條黑狗殺死,再把整張狗皮剝取下來,趁熱裹在小孩的身上。因狗皮上鮮血滾燙,那孩子的皮膚便與狗皮粘在了一起。

時間一久,這狗皮便與人身肌膚相連,而小孩被狗皮裹住,從此難以成長發育,至多能活兩三年。因為亂世裏人命不值錢,買個拐來的孩子比買條狗都便宜,況且訓小孩鑽圈作揖,遠比馴狗馴猴容易得多,出去賣藝能賺大錢,正好借此詐騙錢財。民間俗傳此法為“造畜”,不知底細的人,常以訛傳訛,說這是用妖術把活人變成牛馬牲口販賣。

今日這小孩聽聞縣太爺前來上任,趁跑江湖的藝人不備逃到此處鳴冤求救,懇請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使他脫離無邊苦海。

縣太爺聞言拍案而起,命令差役們將那賣藝之人抓起來審問。一訊而服,當堂打入死牢,擇日斬首示眾。

寶鏡降妖

據說四千多年以前,黃帝曾經鍛鑄過十五麵古鏡。這十五麵古鏡之上,都刻有四象八卦及十二辰位。而且每麵古鏡背麵,都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聖獸圍在四方,中間位置伏著一隻麒麟。

十五麵古鏡按照鏡麵橫向寬度區分大小,最大的一麵,橫徑有一尺五寸,然後依次向下排列,最小的橫徑隻有一寸長。傳聞這十五麵古鏡,每一麵都有降妖除魔的作用。後來遺落世間,全都不知去向,隻有幾個怪談流傳至今。

唐代的時候,長安城中住著一戶富商,無意中得到一麵古老的銅鏡。他把這麵古鏡放置在自己屋中,打算每天出門前在鏡前整理衣冠一番,無非是附庸風雅,演習斯文模樣。

這天富商和往常一樣,正在鏡前端照,忽然聽見門外一聲脆響。他猛地一驚,回過頭去觀看,隻見一個侍女癱坐在門外,地上散落著摔碎的茶杯碎片。

富商覺得很奇怪,怎麽無緣無故摔倒了?他想要把侍女扶起來,誰知剛走出門口,侍女便勉強起身,雙膝跪在地上連連磕頭,一邊磕一邊說道:“老爺,這個房間奴婢不敢進去,屋內這古鏡隻要照我一下,我就會當場死去。”

富商對她說的話極為不解,於是問道:“府內奴仆來我屋中,行走鏡前都平安無事,為何唯獨你會死去?而且見你模樣也不像是我府內之人,你到底是誰?”侍女回答:“奴婢剛剛進府不到半日,原先居住在城外,後來被一賊人拐騙至此,賣到府上做了女仆。”富商聽罷,從屋內拿出寶鏡對著侍女說道:“那你為何會懼怕此鏡?難道你是妖怪不成?”侍女見富商把古鏡對著自己,立刻向後退了數步,把頭緊緊貼在地上,不敢直視鏡麵,而且渾身瑟瑟發抖。富商見她這般模樣,便越發懷疑起來,隨即加緊盤問。

侍女無奈,隻好說出了實情:“奴婢其實是城外古鬆之下的一隻千年老狸,如果被這寶鏡一照,就會打回原形,一命嗚呼。請老爺先把寶鏡收起,容我慢慢講來。”

富商又是驚奇又是駭異,他猶豫了片刻,尋思:“這妖怪懼怕我手中寶鏡,且聽她有何說辭,言罷我再製伏她也不遲。”他暗中把古鏡握在身後,準備如有不測,便取出來製住這千年古狸。

侍女說道:“奴婢修煉千年才得人形。起初剛為人形之時,一日路經河邊,不慎失足落入河中,幸而被一農戶所救。他們不但救我性命,還讓我在其家中調養身體,供我吃穿,就好像親生父母一般。待我身體痊愈,便拜了他們做義父義母。但沒過多久,我便被一賊人拐騙,帶進了城中。那賊人不僅對我又打又罵,還將我賣到了府中為奴。老爺手中所持寶鏡乃是黃帝所鑄,當年黃帝共鑄了十五麵降妖除魔的寶鏡,自古遺落至各地深山古墓,皆已不知去向。看老爺手中寶鏡的形製,應該是其中的第九麵。我若被此鏡一照,定會被打回原形,死於非命。”

富商聽得心軟了,可仍不敢大意,繼續問道:“你既是千年古狸,變化人形入世,難道不會害人嗎?”

侍女回答說:“我已經幻化為人形,隻想好好做人,不做那些為非作歹之事。而且先前義父義母教誨,要知仁義、行德善,至今銘記於心。但狸化為人,乃是違背天道,逆類而存,為神明所不容。我自知罪孽深重,當以死贖罪。”

富商見其說出這般話,更是心生憐憫,說道:“既然你已坦誠相告,我也不好為難你。今日放你一條生路,速速離去吧!”

侍女言道:“多謝老爺不殺之恩,雖肝腦塗地,也無以為報。但適才奴婢已經被寶鏡照破,命不久矣,而且變化為人的這段時日,也已經習慣了人間的生活,不願再變回原形死於荒野了。請老爺把寶鏡收回屋內,我隻想在餘下的時間裏,飲酒起舞,盡一生之歡,則死而無憾了。”

富商遲疑了片刻,說道:“我將寶鏡放回屋中,你豈不是可以趁此機會逃之夭夭了嗎?”侍女笑道:“老爺先前不是已經放我逃生去了嗎,我既然已經回絕了老爺,便不會再趁此機會逃走。而且奴婢剛才已說,寶鏡已然將我照破,命不久矣,逃跑又有何用?隻想盡情歡愉一番,享盡人生之樂再以死贖罪。”

富商見侍女心意已決,便回屋把古鏡放了起來,又在廳堂之上擺設宴席,叫來了幾個膽大的朋友共同作陪。席間,那侍女與眾人暢飲一番,喝得酩酊大醉。隻見她步履蹣跚地走到堂前,翩然起舞,邊舞邊放聲而歌。在座眾人隨著她的曲調同聲應和,賓主皆是如癡如醉。侍女舞罷一曲,跪在地上又向賓主拜了三拜,突然變回狸身,蜷伏在地而死。

又道舊時江南一帶,有一個毗陵縣,其縣令家裏收藏著一麵祖傳寶鏡。傳聞這麵古鏡,鏡麵紋路有如水波一般,而且有“除妖辟邪、解人疾病”之奇能。

一天夜裏,縣令正在房中熟睡,忽然聽臥室外傳來一陣女子的哭泣聲。他連忙穿上衣服,下床出外巡視。走到廳堂,他突然發現,原來這哭泣聲是從寶鏡之中傳出來的。就在他感到吃驚的同時,鏡子中忽然浮現出一個女子的身影。這女子相貌秀美,身穿一件紅色長服,頭插一支金色簪子,緩緩從鏡中走出。

縣令見這女子從鏡中走了出來,嚇得後退數步,問道:“你是何人?為何會從鏡中而出?”

那女子說道:“你不必害怕,我乃是這鏡中精靈,名叫赤夕。隻因縣城之外,有一村落被妖怪所害,全村老小都命在旦夕。我憂心眾生慘死,故而哭泣。”

縣令聽罷此言,甚是疑惑,便問道:“據我所知,縣城周邊百姓,全都豐衣足食,平安無事,哪裏有什麽妖怪作祟?”

女子說道:“此村在離縣不遠五十裏處。村中有一株千年棗樹,足有數丈之寬。樹內居住著一條怪蟒,此蟒身上具有奇毒,居於樹中天長日久,樹上所結果實皆被其腐蝕。村中百姓不知怪蟒所在,爭相摘棗食之。吃完自會身中劇毒,縱然華佗再世,也不能治愈,唯有一死而已。如今我在你麵前顯露原形,就是想讓你持我而去,救百姓於苦難,設法誅殺怪蟒,以絕妖孽。”

縣令聞言大驚:“請問仙子,下官該當如何去做?”

鏡中女子說:“你隻需將古鏡帶在身邊,怪蟒就不會加害於你。見到身中劇毒的村民,你隻要將鏡麵對其腹部照去,不消片刻,所中之毒便會化解。待你把村中百姓身上劇毒全都清除完畢,就把古鏡懸在那棵千年棗樹之上,等一夜過後,再去將古鏡取下,屆時我自會將怪蟒誅殺。”

縣令聽完女子所說,即刻俯首作揖,答應了此事。女子見縣令已經應允,便轉過頭去,隱入銅鏡消失不見了。

這時縣令猛然驚醒,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剛才是做了一個夢,但夢中所見就如親身經曆一般。他坐在**思慮了很久,決定按照夢中女子所說,帶上古鏡前去那片村落看看。轉天清早,他早早起身穿戴整齊,叫了幾名縣吏隨行,帶上古鏡便出發了。

按照鏡中女子的吩咐,縣令等一行人很快就找到了那個村落。進村之後,縣令見村中一片荒涼,人跡稀落。每家每戶之中,少則一人中毒,多則舉家老小全部中毒。村民們躺在**,一個個麵無人色,眼窩向內深陷,口鼻內都是黑紫色的淤血,簡直和僵屍一個模樣。

村子裏的慘狀使縣令觸目驚心,他趕緊取出古鏡,按照那女子所教的辦法,逐個為村民們化解體內之毒。忙碌了整整一天,村民們漸漸蘇醒過來,轉危為安,而且每個人的體膚都恢複了原有的血色,不見了剛看見時的鐵青。

村民們慢慢恢複了體力,紛紛對著縣令說道:“適才看見老爺走進屋中,從身上取出一輪明月相照。月光所照之處,好似清泉撫體、冷徹脾髒。”就這樣到了晚上,村子裏中毒的居民,都被縣令用古鏡所救。

這時,縣令想起那女子曾經說過,等救活了村中百姓,還要設法誅殺大樹裏的怪蟒。他問明棗樹方位,當即前去將古鏡懸掛在樹上。由於天色已黑,他不便折返回城,所以就在村中暫時住了下來。

時至深夜時分,忽聽外麵雷聲如炸,不絕於耳,縣令急忙起身向窗外望去。隻見窗外暴風驟起,大雨瓢潑,從天上劈下了一道道閃電,圍在棗樹周圍,忽上忽下,忽明忽暗,好像要把那棵棗樹從中擊穿一樣,滿村皆駭。

等到天明,大夥壯著膽子出門觀看,赫然發現有一條大蟒倒在樹邊。這條怪蟒渾身紫色鱗甲,陽光一照,泛出異彩光亮。青綠色的三角形蟒頭上,長著一對白玉一般的角,頭頂處清晰可見一個“王”字。蟒身傷口無數,血流不止,觸之不動,氣早絕矣。

縣令立即命令手下人和一眾村民,把巨蟒拖出村子,點起火堆加以焚燒,腥臭傳到數十裏開外。

縣令又把古鏡從樹上取下,忽然看見這棗樹中間已經被雷電劈出了一個大洞,就命村民把樹挖開。發現這洞穴自地下而出,延伸至樹心部位,入地頗深,難測其底,洞中還有大蟒爬行過的痕跡。他隨即命人把棗樹連根砍去,又用泥土把洞穴填平夯實,自此,便再沒有出現蟒蛇為禍村民的事情。

琴師奇遇

“淨琉璃”是日本古代的一種曲藝方式,唱曲的人手執三弦琴,一邊彈奏,一邊說唱,曲調深沉凝重、委婉動聽。

以前有位行走於各地賣藝的盲眼琴師,彈唱淨琉璃數十年,技藝已至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擅長的是古曲《源平合戰》。

某天琴師路經偏僻的“衣川館”,山裏下起了大雨。他隻好夜宿古刹,忽然有一匹快馬飛至,招呼琴師去為主人演唱。

琴師見有生意,連忙收拾家夥,牽著馬尾跟來人進山。他眼盲看不見東西,就感覺道路崎嶇,走出很遠很遠,到了一座大屋裏,周圍好像坐滿了人,氣氛肅穆沉靜。琴師不敢怠慢,調好了琴弦開腔作歌,伴著淅淅瀝瀝的雨聲,唱起了《源平合戰》中最引人入勝的一段“上洛勤王”。

周圍聽者甚眾,但自始至終,皆是一聲不發,也沒人鼓掌喝彩。一曲彈罷,聽到有人輕聲啜泣,也有人深深哀歎。主人顯然也被琴師高超的技藝打動,吩咐手下重賞琴師,然後將其送回古刹。

從這天開始,琴師每晚都被人帶到大屋中彈唱“淨琉璃”,他貪圖酬資豐厚,也不計較路途艱難,索性就在古刹裏住了下來,把得到的賞金交給和尚,請和尚代辦飲食。

古刹裏隱居著一位高僧,他看到琴師拿出來的錢都是古幣,十分貴重罕見,又見其臉上陰氣很深,麵容一天天消瘦,就知道琴師是遇上鬼了,於是暗中跟隨,想一窺究竟。

當晚高僧發現琴師獨自一個人,摸索著走到深山裏的一處窟宅前,彈奏三弦琴唱起古曲,周圍血霧彌漫,遍地屍骸,站立著數百名身穿古代羽織鎧甲的古代武士。他們個個身插戰旗,甲胄上釘滿了羽箭,臉色悲憤。為首端坐著一個身穿赤紅鎧甲的將軍,目射神光,威風凜凜,正在全神貫注地傾聽著“淨琉璃”。

高僧暗暗吃驚,琴師演奏的古曲《源平合戰》,是講述平安時代著名武士源義經的征戰生涯。源義經生前被尊為戰神,而這“衣川館”正是當年他橫刀自裁之地,其麾下眾武士也都慘死在此。看來這許多陰魂仍未走入黃泉往生,而是被怨念束縛在“衣川館”。

高僧當時沒敢聲張,等琴師回去後才如實相告。琴師聞言回思前事,知道高僧所言不虛,嚇得魂不附體,懇求高僧救命。高僧在古刹外貼滿《南無妙法蓮華心經》擋鬼,又念誦往生鎮魂之咒,那些含恨而死的陰魂才不再為祟。

源義經在曆史上確有其人,也是深受百姓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根據在大山祇神社中供奉的源義經的甲胄,有人推估出其身高大約在一米五左右。

如今的山東省萊州市,是根據唐朝時此地的萊州府而得名。那時萊州府內有位姓徐的府尹。徐府尹雖說是一介文士出身,卻體魄挺拔,在人群中儼然有鶴立雞群之姿。美中不足的是他臉上生了一個塌鼻梁,而且鼻孔朝天,所以常常受到別人的恥笑,他自己也為這難看的鼻子而苦惱不已。

有一次,皇上召他進宮麵聖,當他們行至武陵時,天色已黑。徐府尹傳下令去,要在不遠處的一個驛站落腳休息,明日清晨再起程趕路。

這時,身後的一個士卒來到徐府尹跟前,放低了聲音稟報道:“府尹大人有所不知,傳言這武陵驛站之中經常有妖怪往來,路經此處的官員將領,全都不敢進站居住。如今府尹大人到此,最好也別在站內過夜。此處再往前行幾十裏,還有另外一家驛站。我等不如星夜兼程,等到了那處驛站再休息也不遲。”

徐府尹曆來不信鬼神,聽後很是不以為然,當即吩咐眾人入住驛站。他吃過晚飯,就推開房門,獨自進屋休息去了。

長夜過半,徐府尹還沒完全入睡,蒙矓之間聽見屋裏有腳步聲響起,他微微睜開雙眼,看見有個人朝他走來。那人一身青色長袍,麵色蒼白,手中還提著一個竹籃。徐府尹仔細往那竹籃裏看去,發現裏麵竟裝著滿滿一籃子人鼻。

那人走到徐府尹身前,大聲說道:“你是何人,竟敢睡在我的住處!”徐府尹急忙坐起,退到床腳處蜷縮成一團瑟瑟發抖,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那人見徐府尹不答,竟慢慢走上床來,用手托起徐府尹的臉仔細端詳,自言自語般說道:“看麵相倒不是個薄命之人,但這鼻子又塌又翻,實在與尊容不配。來來來……且讓我給你換個鼻子。”話音剛落,隻見那人轉頭把竹籃放下,伸手在籃中仔細地挑揀,拿起來一個放下,再拿起一個又放下,似乎都不合適,最後終於拿出一個,喜道:“就是它了!”隨即將手按在徐府尹的鼻子之上。

徐府尹立時感覺到臉上一陣強烈的灼痛感,眨眼間,自己的鼻子便被那人取了下來丟進籃中。他駭然失色,嚇得一動也不敢動。

那人把挑選好的鼻子放到徐府尹臉上,並且用手指在他麵部揉按,然後滿意地笑道:“好一副吏部尚書的麵相。”

這時徐府尹猛地驚醒,才知剛才乃是做了南柯一夢。他用雙手撫摸自己的鼻子,突然大吃一驚,原來的塌鼻梁翻鼻孔,竟已變得高挺端直,而且鼻子周圍也沒有任何刀口傷疤。後來徐府尹進宮麵聖,皇上見其一表人才,果然封他做了吏部尚書。

大膽布商

當年有座大宅,主人做生意虧了本,隻好將宅子轉賣他人。可不管是誰住到這大宅裏,皆會遇到許多反常之事,膽小嚇死的都有。大家便認為這是座鬼宅,自此再也沒有人敢往裏麵住了。

那宅院年久失修,牆皮已經剝落,院子裏雜草叢生,堂內梁柱橫七豎八,結滿了蜘蛛網,到處都是黑沉沉、陰森森的。

布商收拾出一間臥房,帶了柄短刀獨居其中,果然每天深夜,都會聽到堂屋裏有聲音發出,但當他推開堂屋的大門進去察看,那裏麵就立刻變得寂然無聲了。一連幾日,始終不知怪從何來。

布商為了解開其中緣故,便在天黑之前躲到堂屋房梁上,準備一窺究竟。當晚月明星稀,借著從破損屋頂處透下的蒼白月光,屋內家具畫幅黑乎乎地露出些輪廓。

大約到了三更天,就聽堂內窸窸窣窣有些動靜。他屏氣斂聲,靜臥在梁上向下俯窺,隻見有個身高過丈的人從壁中走出,那人寬袍高帽,衣冠都是黃色。

布商這才感到事情不妙,心想憑自己的身板,被那黃衣人捉住多半就當點心吃了。他嚇得大氣也不敢出上一口,像死人一樣趴在梁上,隻聽那黃衣人開口問道:“細腰,屋子裏為何有生人氣息?”隨即就聽角落裏有個鋸木頭般的聲音回話:“沒看見有外人進來。”那黃衣人聞言不再說話,身形緩緩隱入牆壁,消失不見了。

接著又有一個青衣人和一個白衣人,裝束都與先前的黃衣人相同,陸續從堂中出現,也都對著牆角問細腰,這屋中為何會有生人氣息。

布商好奇心起,壯著膽子探出腦袋,想看看那細腰的模樣,但屋角漆黑一片,什麽東西也看不到。

不久,月影西移,一切恢複了原狀,堂中寂靜異常,沒有絲毫動靜。布商又驚又奇,懷疑自己剛才趴在梁上睡著了,見到聽到的都是夢中所曆。他滿腹疑惑地從房梁上爬下來,忍不住走到牆角,學著那些高冠古袍之人的語氣和腔調問道:“細腰?”那牆角果然有人應聲,但屋內漆黑,根本看不到是誰。

布商強行克製著內心的害怕,壯著膽子繼續問那細腰:“剛才穿黃袍的人是誰,它從何而來?”

細腰答道:“是金子,埋在西屋壁下。”

布商暗自稱奇,再次問道:“白衣人和青衣人是誰?”

細腰說:“白衣人是銀子,埋在東屋廊下;青衣人是銅錢,埋在井邊五步。”

布商聽在耳中記在心裏,又問細腰:“你是何人?”

細腰如實答道:“是個洗衣棒槌,就在這牆角。”

布商還想再問,卻已是天方破曉,有雞鳴聲遠遠傳來。屋子裏重新陷入寂靜,仿佛什麽事也不曾發生過。

布商待到天亮之後,立刻找來家眷和夥計,帶上鏟子、鋤頭,到宅中各處發掘,果然從西屋壁下刨出五百斤黃澄澄的金子,在東屋廊下挖到五百斤銀錠,又於井邊五步發現了幾個大錢甕,裏麵所藏的銅錢不計其數。而那牆角下果然有根古代搗衣服的木棒,頭大腰細,形製頗為怪異。

藏魂壇

具體是哪朝哪代說不清了,估計可能是前清的事。那時村子裏有個闞姓人家,夫妻兩個以種田砍柴度日,粗茶淡飯的生活雖然清貧,但老兩口兒非常恩愛,為人厚道本分,日子倒也過得舒適。

夫妻二人膝下隻有一子,這孩子天生耳大,耳垂又肥又厚。老兩口兒十分歡喜,總說:“咱家這孩子生就佛相,將來必福壽無窮。”於是給小孩起了個乳名叫“福耳”。

後來有位看相的先生瞧見,卻說:“這孩子耳大無福。雙耳要厚而有輪方為貴人,耳厚福厚,耳薄福薄,耳要大,又要圓,又圓又大是英賢;兩耳削平,奔勞一世;兩耳貼腦,富貴到老;對麵不見耳,則是巨富巨貴之相。”

按那江湖上流傳的相法,這意思就是人的耳郭不能向前探著招風,須是平貼後腦才能有福,正所謂“兩耳招風,賣地祖宗”。因此以前迷信的人家,剛生下小孩,都要緊盯著孩子睡覺時不能把耳郭壓向臉頰,免得睡成賣盡祖宗田產的招風耳,等孩子逐漸養成後壓耳的習慣,也就不用再管他了。

那先生看“福耳”的麵相,是雙耳上薄下厚,兩邊都往前支著,就說這是逆子之相,再想改也來不及了。

闞氏夫妻哪裏肯信,一頓掃帚將看相的先生趕走了。此後對福耳更加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麽活都不讓幹。這小子長大成人之後,整天遊手好閑不務正業,還學會了耍錢嫖娼,把他爹氣得吐血而亡。

福耳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把家裏的田產變賣揮霍了,又去偷雞摸狗。一次被人告上了衙門,他逃到山裏躲避,途中撞見一夥養蠱的黑苗,就此跟去湘黔交界混飯吃。幾年後回歸故裏,到家不說孝順老娘,卻肆無忌憚地殺人越貨。他若瞧上哪家的姑娘媳婦,光天化日裏就敢進去施暴,誰攔著就拿刀捅誰,比那山賊草寇還要凶狠猖狂。

想來王法當前,哪容他如此作惡,果然驚動了官府,派差役將福耳抓起來過了堂。他對自己所犯之事供認不諱,被訊明正法,押到街心砍掉了腦袋,民眾無不拍手稱快。沒想到行刑之後的第二天,此人又大搖大擺地在街上走,依然四處作惡。

官府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再次將其擒獲正法。可不管福耳的腦袋被砍掉多少回,這個人都能再次出現,活蹦亂跳地好像根本沒死過。百姓無不大駭,不知此人是什麽怪物,任其為非作歹,誰都拿他沒有辦法。

官府聞之將信將疑,立刻命人到其家中挖掘,果真刨出一個黑漆漆的壇子,形狀就像骨灰罐似的,當場敲碎砸毀。再把福耳押赴刑場碎剮淩遲,銼骨揚灰,自此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妖人死而複生的事了。

聚寶盆

以前在地方戲戲文裏,有一出戲叫“招財進寶”,演起來很是熱鬧,表的是各朝各代的降世財神。凡是逢年過節,或是喜慶擺設,需要找彩頭的場合,都會請戲班子來演這出戲文。

民間最敬的兩位財神,一個漢時的鄧通,另一個是周莊的沈萬三。鄧通曾被皇帝封賞銅山,可以自行采銅鑄錢,有道是“多少金錢滿天下,不知更有鄧通城”,說的就是此人鑄錢之地;沈萬三則是元末明初時期的“江南巨富”,傳說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建都,都要向沈老爺借錢造城,真正是一位“富可敵國”的大財主。這兩位古人,曆來被老百姓看作是“財神爺”投胎轉世下凡塵,要是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被視為發財致富的“偶像”了。

據說這沈萬三可不得了,是天上財星下凡,“左腳生金、右腳生銀”,家中財帛通天,富可敵國,哪來的這麽多錢呢?是他還沒發跡之時,路過湖邊見到鄉人捕蛙,就地剖蛙取腸,血腥滿地。沈萬三見狀不忍,出錢把剩下的幾百隻蛙都買了下來,扔回湖中放生。某天晚上他再次路過湖邊,聽群蛙鳴動鼓噪,從湖底擁一古鼎而出,往那鼎中扔進一塊金子,就立即變成兩塊。沈萬三因一時善念得此古鼎,日後盈千累萬之資,皆為其中所生。

後來朱元璋準備在南京建都,並決定擴建應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氣派。但由於戰事頻繁,開支浩大,根本沒錢修城牆。豪富沈萬三答應負責修築聚寶門至水西門一段,還有廓房、街道、橋梁、水關和署邸等相關工程。他不僅延請一流的營造匠師,還整天在工地上督促進度,檢查質量。盡管一些“檢校”常去工地製造事端,撈取油水,沈萬三延依然比皇家修築的城牆提前三天完成。可這樣做,恰恰大駁了皇帝的麵子。此後他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這終於惹得明太祖龍顏大怒。於是他被籍沒家產,發配充軍雲南邊陲。

沈家被明太祖朱元璋查抄的時候,從地窖裏搜出這尊古鼎,問以劉基劉伯溫,劉基曰:“此乃聚寶鼎是也。”後世俗傳為“聚寶盆”。

當然這無非是民間傳說,實際上沈萬三是擅長資本運作的大商人。今後要去周莊旅遊,可別忘了品嚐一下當地的名菜“萬三肘子”“萬三蹄”。據說那都是根據沈老爺家裏流傳下來的菜譜,以秘方配置調料蒸燜而成,皮潤肉酥,入口即化。

中國自古有很多被人遺忘了的“銀窖”和“錢庫”,戰亂年代,兵匪橫行,埋金藏銀是為免遭搶掠。太平時期,埋金藏銀者也不在少數,其動機往往各不相同,貪婪聚財而生性吝嗇者最多。到了宋代,則信奉“掘藏得金”,習慣把大量錢幣埋入地下,想給後人一個驚喜。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宋時銅貴而金賤。

地下埋的金銀多了,也衍生出不少古怪詭異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就有富豪家中庫銀存得太久,打開庫門後白銀都化為白鳥飛去之事,可見民間一直相信金銀有靈性的說法。

在苗人中,有很少的一批人以采金掘銀為生,被稱作“金苗”。他們常常以數人為一夥,在深山中以極其詭秘的方法,尋找深埋地下的金銀礦脈。不僅是礦藏,湘西兵匪之禍頗多,以前有許多土司把整罐整壇的金銀埋在山中,金苗利用奇門古術,往往也能將之找到。

金苗使用的所謂“方術”,也可以稱為“法術”,實際上這個“法”的意思就是“方法”,是使用“術”的“方法”,是包括符咒、訣語、字號、卦歌、道具、秘方諸多法門在內的總稱。每一夥金苗中都有一個首領,被視為“金頭”,隻有金頭掌握著古老而又神秘的方術“憋金咒”。

深埋地下的金銀財寶,年頭多了,便得精氣靈性。這套憋金的古代迷咒,就是專門用於將金魂銀魄從地下逼出,然後用針紮住它,順藤摸瓜,就能找到地下寶藏。可要是沒有金頭的迷咒使金銀之魄歸位,挖出來的全部金銀會腐爛得如黑泥朽木,毫無價值,土人謂之“金銀糞”。

古代金苗頭領的迷咒,會的人本就十分有限,而且由於太過保密,至今已經失傳了數百年,世上無人再通此道,隻是學方術之人大都知道幾百年前曾經有過這麽一套神秘的符咒。他們還知道金銀之魄各有不同,但銀魄都是小腳白鞋的老年女子,民間稱其為“白老太太”,在五行中白色代表金,是金銀財寶的象征。

苗疆山區經常有些低矮的屋棚,裏麵供著“土地菩薩”,也包括“土地奶、家宅、祭橋、水井”諸神祇。土地菩薩在苗語裏叫“土地鬼”,一般由幾塊石頭壘成。土地屋多為木製或用三塊石板搭成,極為簡陋,設於寨旁路口處或大路邊行人休息處,如果是穿白衣的土地菩薩,那多半就是土財神“白老太太”了。

乾坤大挪移

說起我看過最具有想象力的故事,是在唐代的時候,有個商人去長安做生意,賣掉貨物之後買了一隻鵝,裝在籠子裏背在身上獨自回鄉,半路遇到一個書生。那書生正坐在樹下休息,見商人來了就起身行禮。書生聲稱自己走不慣長路,腳底都打了血泡,實在是走不動了,懇請商人行行好,讓他鑽到竹籠裏帶上一段。商人以為對方在開玩笑,就說:“這竹籠才多大的地方,何況已經裝了隻鵝,你要是鑽得進來,捎你一段也是無妨。”沒想到那書生一低頭竟鑽入了籠中,和那隻鵝在一起並不顯得擁擠,而且分量好像也沒增加。商人暗自驚奇,奈何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隻得背上竹籠繼續趕路。

那書生還覺得不夠盡興,要讓自己最寵愛的姬妾出來跳舞,於是張開口,從中吐出一個窈窕婀娜的美女,讓她跳舞助酒興。商人沒見過如此佳人,不禁看得傻了,也忘了喝酒,而那書生興高采烈,多喝了幾杯,竟醉臥在地,怎麽招呼都不醒轉。那個美女見狀,就上前對商人說:“奴婢有個相好的郎君,想趁此良機將他召來相見,還望閣下高抬貴手,不要聲張出去,否則被主人知道,我必然難逃一死。”商人訥訥地點了點頭,就見美女也輕啟朱唇,吐出一個虯髯大漢,二人低聲私語了幾句,就走到樹後共盡雲雨之歡。

正忙活到一半,醉臥的書生忽然伸了個懶腰,好像將要醒轉。那個美女大驚失色,一口將虯髯大漢吞下,然後就忙著整頓衣衫。這時書生從地上坐起,揉了揉眼睛,對商人深施一禮:“小生酒後失態,萬勿見怪。”說罷張口吞下美人與酒壺食盒,起身作別,徑自走進了深山,從此不見蹤影。

這是一種典型的乾坤挪移幻術,神奇古怪到了極致,即使有也不是中土之術,應該是從印度、西域流傳而來。唐時西域已通,所以才出現了這種匪夷所思的題材。

黃河中的神

黃河雖是濁浪滔天,但河裏的水族向來不少,也有些稀奇古怪的生物。在迷信的說法裏,其中也住著水府郎君,有很多人目擊過河神之類的異象,可能是某種大魚。

以前的官府嚴格控製鹽稅,所以有些人被迫鋌而走險,利用黃河水路販運私鹽。那要用一種夾艙船,艙底有夾板,把私鹽藏到裏麵,以此避免盤查。可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法子瞞得了一年兩年,卻瞞不了十年八載。巡河的官差雖然知道,但拿了些好處之後也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鹽梟都是亡命徒,逼急了真敢殺官造反,正所謂“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在黃河上販運私鹽的船幫,除了要給巡河的兵勇官差好處,起航時還得祭祀河神,把整袋子的鹽投入河中,祈求水下郎君保著行船平安,別遇上大風大浪。

卻說有這麽一艘夾艙船,以前沒來過這段河道,初走黃河販運私鹽。那船老大以前就是個心黑手狠的土匪,為人十分吝嗇。有船夫勸他給河神獻祭,船老大說什麽也不肯把鹽扔進河中一袋,隻撒了把大鹽粒子。

當夜船幫在青銅峽前留宿,夜裏突然來了一個老者,頭戴綠疙瘩帽刺兒。平時人們頭上帽子的帽刺兒都是紅的,而這位老者頭上偏偏戴了個綠的,顯得十分紮眼。那老者手中端著個瓢,想找船老大討一瓢鹹鹽。

船幫裏少掌櫃的心善,見那老者可憐,便掏出錢問船老大買了一瓢鹹鹽給那老者,老者千恩萬謝地去了。轉天繼續開船前行,一路到了青銅峽,上遊突然發起大水,濁浪排空而至,霎時間失了日色,天昏地暗。眾人正忙著穩定船身,忽聽有人喊了一嗓子“龍王爺亮翅了”。

大夥趕緊舉目觀瞧,就見黑壓壓的一個龐然巨物,露著山丘般的脊背,從黃河中冒了出來,原來那是一隻巨黿,足有兩三間房子連在一起那麽大。巨黿衝著夾艙船直接撞來,最後把整條船給頂翻了才算完,整船的貨物全沉到了河裏,然而船上的人一個沒死,都被河水卷上了岸。後來人們都說,多虧少掌櫃施舍了一瓢大鹽,河神祖宗才開恩放了他們。

成祖找墓

古時候的皇帝,隻要一登基,就開始張羅自己死後地宮的事情。修皇家墳墓可不是那麽簡單,需要風水好、氣派,還要防盜,皇帝在位多少年就要修多長時間,總之工程浩大,勞民傷財。這明成祖為自己的墓穴忙前忙後,是比較少見的親力親為的皇帝。在為墓穴選擇地方的時候還發生過有趣的小故事。

明成祖為了能使自己的江山長久,對墓穴風水極其看重,與軍師多次出行,從東到西,又從南到北,最後在北京西莊的錢糧口看見一塊平川之地。軍師觀其勢推斷順其直走肯定有風水佳地,果不然此地三麵環山,坐北朝南。軍師大讚:“此處南端,左有青龍山,右有白虎山,左青龍,右白虎,而吾王腳下之地乃是臥龍窩。”明成祖聽後極為高興。軍師又說:“如此大好風水之地,恐怕此地已有墓碑。”成祖則不以為然:“普天之下,均是王土。”軍師聽後便不再多言。

向回走時,天色已晚,軍師便與明成祖決定找個地方住一夜,二人向南走去,忽聽敲鑼打鼓好生熱鬧,那時與現在不同,迎娶都在晚上。明成祖對軍師說:“有迎娶之日,今天必是好日子啊!”軍師掐指一算,今日乃五鬼之日啊。說著就看一頂轎子過來,二人急忙向轎子追趕。隻見轎子前麵打燈,後麵吹打,忽忽閃閃走得很快,抬轎人也好像不是自己在走而是在飄,待明成祖二人追上時已到村口,不知不覺又恢複了正常。他們便隨轎子來到了辦喜事的家中,明成祖覺得應該沾沾喜氣,與軍師走了進去。院內賓客眾多,喜氣洋洋,二人到賬房先生處每人以五十兩隨禮。這可慌了記賬的先生,急忙跑去向東家匯報了這事。東家早已忙得團團轉,哪裏還顧得上,隻得告訴記賬先生好生招待,吃住全管。依照東家的意思,記賬先生給二人單獨開了酒宴,陪著喝了兩杯。軍師便問:“這婚日是誰所選?你可知這是什麽日子?”記賬先生答:“此乃教書的姚先生所選,先生是遠近有名的智者,選的日子肯定錯不了。一會兒待二位吃好,我帶二位到姚先生那裏,想必你們都是遠道而來,舟車勞頓,那裏環境清幽,適合休息。”二人連忙道謝。

軍師喝了一口茶,便詢問姚先生:“先生有多少弟子?”

姚先生答:“不多不多,二十八位。”

二十八宿,軍師暗自明白,又問:“先生可懂陰陽八卦?”

姚先生答:“粗粗淺淺,略懂皮毛而已。”

明成祖開口便問:“那你可知今日乃五鬼之日,為何為其選今日成親?”

姚先生笑了笑說:“此二人不僅日子犯五鬼,命裏也犯五鬼啊!”

按照迷信的說法,犯兩個五鬼可不得了,加之明成祖十分迷信,極為不解,又問:“明知日子犯五鬼,人也犯五鬼,為什麽不好言相勸,而使其凶上加凶呢?”

姚先生連忙說:“其實早已化解,五鬼怕龍虎,龍虎一到五鬼全消。”

明成祖聽後心中一悅,皇帝以真龍天子相封,軍師乃其一員虎將,姚先生之言不正說此二人嘛。明成祖又故意一問:“龍在何處,虎在何處啊?”姚先生答:“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明成祖大悅:“原來先生早已知我二人身份,果真名不虛傳啊!”姚先生自知時機已到,便跪下叩拜。

軍師看在眼裏,也知此人有些本領,便說:“先生既然已知我二人身份,想必也知道我們來此之目的。您有這身本領,何不為國效力?如今皇上選擇墓地乃是件大事,您給瞧瞧這龍脈吧。”姚先生拱手以禮,答應下此事。

說完,姚先生便起身帶二人向外走去,此時外邊一片漆黑。別說選墓穴,就連辨路都困難。可姚先生卻輕車熟路,貌似已知二人心思,恰巧來到臥龍窩。軍師對此人也刮目相看。

地點已定,明成祖回去後就派人動工了。姚先生也向明成祖道出此處有一民碑,雖然風水極佳,但皇室占用民家舊墳不太好。明成祖卻說:“是寶地必皇室為先,不用管新舊。”就這樣將墓碑挖出來搬到了遠處,此墓碑之主姓康。

姚先生見明成祖非心中明主,便遠走他方。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出家為僧,眾說不一。至於後來,老百姓都說這明成祖姓朱,搬走了姓康的碑,同音字“豬”離開了“糠”,那不是越長越瘦?修了皇陵後,接下來的就一個比一個小,家道再也發不起來了。當然這隻是段道聽途說的野史,不知是否真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