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鏡裏乾坤(二)

鬼屋算命

“金點”一般在舊社會歸屬江相派,江代表江湖,相代表文。“綠林為將,金點為相”,這句話就是從這兒來的。

這回講個金點算命的真事。

卻說當年在保定府,有個鬼屋凶宅,裏麵邪得厲害,一直沒人敢住。至於究竟怎麽鬧鬼,也沒人親眼見過,反正街上都這麽傳。

某天有個外地來的金點先生,道號玄機子,帶著三妻四妾和十幾個徒弟,很高調地舉家搬到鬼屋裏居住,還在門前掛上一塊木牌,上寫“玄機子在此候教”七個大字。那意思就是要在此地擺攤算命,並聲稱前知八百年、後知五百載,專能談人禍福,觀形貌知吉凶,聞履聲知進退,卦金收一個至一千個大洋不等,因人而異,如果不準則分文不取。

不想惹惱了城裏的一個人物,這位爺非同小可,乃是督軍的大公子,平日裏鮮衣怒馬、從者如雲,專好管些閑事。此人從來不信江湖伎倆,聽手下說了玄機子在鬼屋算命,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立時拍案大罵:“不知哪裏來的妖道,敢在保定府妖言惑眾?”

大公子一心要拆玄機子的台,於是就找了夥狐朋狗友,事先編排了身份和說辭,又讓手下人冒充成他的表兄弟,成群結隊地找到玄機子門上算命。隻要這江湖騙子說錯了一句,立刻砸了他的招牌,胖揍一頓趕出城外。

有道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玄機子不知輕重,也沒按規矩拜山,得罪了城裏的一霸,還能有好果子吃嗎?可誰也沒想到這位玄機子真能未卜先知,他不言則可,言則必中,別說大公子這夥狐朋狗友編造的身份了,連大公子屁股上有顆痣都給算了出來,隨後獅子大開口,索要卦金一千大洋。

大公子知道是遇著活神仙了,哪敢造次,老老實實地付了錢。這件事轟動全城,達官貴人爭相前來請卦問卜,沒出半個月,玄機子就收了數萬光洋,發了一大筆橫財,從此遠走高飛,再不來了。

您瞧這事不是神了嗎,其實無非是“金點”行當裏的一門騙術,不知情的覺得神乎其神,但把窗戶紙捅破了也很簡單。原來大公子身邊的狐朋狗友裏,就有一個人是玄機子的徒弟,提前設好了局讓他往裏跳,那能有個算不出來的嗎?

逆水行屍

再說個金點先生聚財的事。

三十年代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黃河更是連年泛濫。老百姓都沒活路了,就有當地鄉紳聚集起來商議,打算在黃河邊上修座龍王廟,保佑這一方風調雨順。

這時不知從哪兒來了位跑江湖的算命老者,告訴眾人說:“爾等真乃愚昧無知,黃河兩岸不知造過多少廟宇,供奉著五湖四海的行雨龍王,可該旱的旱,該澇的澇,黎民百姓還不是年年跟著遭殃,這是什麽緣故?隻因那廟裏擺的都是泥胎,任你燒香上供,它又怎能顯出靈驗?如今聽我一言,明天正午時分,這黃河裏就有仙家路過,機緣難得,可遇而不可求,到時請各位都來觀看。”

眾人半信半疑,不知黃河裏會有什麽仙家,或許是有大魚出沒。多數人都認為這算命老者是信口雌黃,不想理會。但好事之徒從來不少,很快就將這個消息傳遍了十裏八鄉,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全都特意趕來觀看。岸邊圍觀的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城牆也似砌攏起來,擠得水泄不通。

大夥從早晨開始就一直候著,黃河裏濁流滾滾,卻不見半點動靜,眼看日頭到了晌午,人們不禁議論紛紛,都以為上了江湖騙子的惡當。這時眼尖的人就看到下遊出現了兩個小黑點,當時那人群就炸了鍋,都往前擠想看個究竟。就見兩具童男童女的屍首,從頭到腳穿著古時衣冠,在黃河中逆著水流漂了過來。當時目睹這逆水行屍的民眾,也不知有幾千幾萬,紛紛跪地膜拜。

此時那算命先生站出來,用鉤竿子把浮屍拖到岸邊,當眾焚化,然後混入泥中,塑了兩尊“和合二仙”的泥胎,就地起廟供奉。老百姓都道這回遇著了真仙,唯恐落於人後,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那些善男信女當場就擼下金銀首飾,請那算命老者主持修造廟宇。

其實這件事也是金點行當裏的騙術,所謂“障眼法”的便是。黃河裏漂下來的兩具浮屍,是那算命先生從外地拐帶來的乞兒,喂養得肥胖了就給害死,再拿戲班子裏的行頭裝扮上,以蠟封存,並在河底藏了纜繩,上遊有人用絞盤倒拖,才顯出“逆水行屍”的奇觀。這夥人利用了民間的迷信心理,趁機大肆斂財,一舉暴富。

注水碗

“障眼法”在古時候也被稱為幻術,這裏麵的名堂可不淺,向來都是金點行當裏傳內不傳外的秘密,隻有遇到大買賣的時候,才會拿出來使用。

舊中國的大上海是燈紅酒綠,花花世界。卻說十裏洋場中有個富商,憑借跟洋人跑船販貨起家,一輩子起早貪黑辛苦經營,創下偌大家業,臨死前囑咐兒子:“你從小養尊處優,不知世情險惡,我走之後,就把錢都存到銀行裏吃利息,今生今世當可衣食無憂,千萬別惦著做什麽生意。你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根本不是那塊料。”

拿現在的話來說,有錢人家的子弟是“富二代”,當時則叫“二世祖”。聽了他爹的遺言,反正有的是錢,也不考慮什麽營生,但他染上了賭癮,輸了不少錢,手頭吃緊,就想動銀行裏的存款,把先父臨終前的話忘了個一幹二淨。奈何他不懂生意經,不知道做什麽來錢快,聽朋友說有個算命的陳半仙,凡是得過他老人家指點之人,沒有不發達的。

二世祖開始也是輕信,隻是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找到陳半仙,想問問做什麽生意能夠發財。那陳半仙掐指一算:“看公子確有富貴之姿,但眼下將有一場大災,眼看著家底都要保不住了,還想發財?”說罷取出一個空碗來,擺在桌上讓二世祖往裏看。

二世祖兩眼一眨不眨,隻看那碗中空空如也,很是不以為然,不料陳半仙又提起一個水壺,緩緩向那碗中注水,這時水碗中出現了異象。二世祖看到自己的身影就在碗中,身後有座金山,兩個麵目猙獰的惡鬼正在門外向裏窺探,隨著水麵越升越高,碗中的影像很快化為烏有。

二世祖大驚,哪裏還有半點疑惑,忙請陳半仙相救,把全部財產都從銀行裏提出來,放在陳半仙指定的地方藏起來,準備等劫數過了再取回。可轉天就被陳半仙卷走了,二世祖這才明白自己中了局落了套,可再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這就是“障眼法”了,隻要碗底裝個琉璃鏡,壓住提前繪好的透明影畫,往裏麵注水到一定高度,自然能看到光學折射的虛影,水麵過了這個高度就看不到了。此類利用化學和光學現象的伎倆,就是金點行當裏的秘密手段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東西,今後有機會再接著說。

鹿哨

清朝以騎射得天下,所以清朝中前期的皇帝都喜歡打獵。後期那幾位由於朝綱敗壞,大局糜爛不可收拾,多半沒這份心思了。康熙、乾隆在位之際,幾乎每年都得到木蘭打秋圍。

據說乾隆皇帝禦前有個隨從,曾是白山黑水間的獵戶,除了箭射得準,更有一身吹“鹿哨”的絕技。所謂的“鹿哨”,是一種模仿野獸發聲的特殊技巧,相傳早年間是由采藥人所發明。在深山老林裏采藥的人,大多善識藥草物性,能夠攀爬峭壁危崖,但這隻是末等手藝,要想找到罕見的珍貴草藥,除了膽大不要命,還得有足夠的運氣。運氣這東西最是不可捉摸,采到千年靈芝、萬年山參的概率,可能比現在中彩票特等獎的概率還低,而上等采藥人皆有獨門秘術,“鹿哨”便是其中一項幾近失傳的神秘技藝。

如果采藥人會吹“鹿哨”,他就不用冒險攀爬懸崖峭壁,也不必指望那份不靠譜的運氣了。因為原始森林中生存著成群結隊的麋鹿,那為首的“鹿王”體形比牯牛還要壯碩,生有骨釘般的鹿角,枝杈縱橫,鋒利堅硬,山裏的大獸見了它也得避讓三分。而且生性**,每逢春末夏初,它都要在一天之內,先後同百餘頭母鹿**,最後精盡垂死,臥倒在地呦呦長鳴。這種鹿鳴相當於一個求救信號,深山裏的母鹿聽到之後,便會立刻銜著靈芝趕來。別看采藥的人苦苦尋覓不到千年靈芝,深山老林裏的鹿群卻總能找著,等那鹿王吞下靈芝,用不了多少時間,它就又能騰奔躥躍恢複如初了。由此可見千年靈芝神異奇妙之處,誰能找到這麽一株,就能換來一世富貴。

那些善吹“鹿哨”的獵戶,便掐算著時日,比鹿王**早那麽一兩天進山,事先做好偽裝,要在頭上戴頂鹿角帽,身上則穿一件鹿皮襖,懷中裹根鐵棒,躲到原始森林中模仿鹿鳴,引得母鹿銜來靈芝,然後打悶棍放倒母鹿,剝皮刮肉再取走靈芝草。不過學這種聲音得有天賦,一萬個人裏未必有一個人能夠模仿得像。

倘若不走運,撞上凶猛無比的鹿王,拿弓箭土銃也未必對付得了,就得憑經驗拚命逃向林木茂密之處。因為鹿最怕密林,倘若被藤蘿枝杈纏住鹿角,動彈不得,它就隻有任人宰割的份兒了。

放山

關東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是百草之王、中藥之首,曆來在關東三寶裏占著第一位。山區將人參俗稱為“棒槌”,管進深山老林采挖野山參的行當稱為“放山”。一般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放山,直到下枯霜為止。

放山人在近千年采挖山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民間習俗,包括“暗語、技術、禁忌、工具”等。人參根據生長年代劃分為“三花兒、巴掌、二角子、燈台子、四匹葉、五匹葉、六匹葉”,最大的是八匹葉。八匹葉人參主莖長兩層葉子,稱兩層樓;每層四個杈的是四匹葉,兩層四匹葉相加成為“兩層樓八匹葉”,極其罕見。五匹葉以上即為“大棒槌”。

想去挖大棒槌,首先要拉幫,也就是進山之前組織幫夥,這事都由“把頭”負責。把頭是一夥放山人的首領。能當把頭的人,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懂山規,講仁義,有挖參技術,會觀山景,能夠看出哪座山會生長人參,進山後不會迷路。

有了隊伍就能進山了,不過進山也要選黃道吉日,一般為初三、初六、初九或初八、十八、二十八。進山後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是祭拜山神爺——老把頭孫良。用三塊石頭搭成老爺府,在老爺府前禱告,祈求保佑。然後選擇背風向陽的山坡搭地熗子,也就是簡易的窩棚,再用木杆支架苫樹皮防雨,裏麵鋪上草和麅子皮,作為在山裏過夜住宿的地方。晚間在窩棚前點起火堆,驅趕蚊蟲,防範野獸,去潮氣,暖身,以及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燒的柴火要順著擺放,一般由把頭點火。放山人每天從這裏出發去不同的山林挖參。

到山裏尋找人參的過程在行話裏叫“壓山”,又稱開山、巡山、壓趟子、撒目草,名目很多。壓山之前先由把頭“觀山景”,選定去哪片山林,這需要對山形山勢和樹木植被進行仔細觀察,判斷哪裏會生長人參。有時候把頭會根據晚上做的夢決定壓山的地點,此時眾人隻管跟隨,不能點破。

壓山時幫夥人員要分工“排棍兒”,把頭為頭棍兒,中間的人稱腰棍兒,排在最外邊的稱邊棍兒,邊棍兒也要有豐富的放山經驗。放山人拿索寶棍,按照排棍兒順序橫排,兩人間距丈餘,索寶棍尖可搭在一起,不放過一塊磚的距離,撥草緩行,尋找人參。講究“寧落一座山,不落一塊磚”。

壓山時不準亂喊話,看見東西喊出來就得拿著,即使看見蛇也不例外,怕分心和迷路。壓山時頭棍兒和邊棍兒邊走邊“打拐子”,將細樹枝折斷成90°作為記號,以避免重複搜尋。

按把頭和邊棍兒所指的方向拐彎是“打拐子”,遇到林子太密了,幾步之外可能彼此看不見,又不許亂喊,因此要用索寶棍敲擊樹幹的辦法彼此聯係,稱為“叫棍兒”,敲一下樹幹,每人依次回敲一聲,既示意自己的位置,又示意繼續壓山。

休息抽煙時索寶棍要摟在懷裏立著,防止人參跑了;絕對不準坐樹墩,傳說樹墩是山神爺老把頭的座位;煙口袋沒煙了,不能說“沒有”,怕不吉利,拍拍煙口袋,別人會送煙;不準打瞌睡,打瞌睡容易“麻達山”,也就是迷路。另外壓山時還有個大忌諱,不準拉屎撒尿,是怕衝撞了山神老把頭。

如果途中遇到了蛇可是個好兆頭,因為蛇是“錢串子”,預示著即將開眼兒;遇到老虎也主大吉大利,放山人也稱老虎為山神爺;走過的地方沒發現人參,如果把頭認為這個地方能有人參,就返回再找,叫“翻趟子”。放山人把幹鹿角、幹麅子角叫“幹找”,見到不吉利,預示著白忙活。放山人抽煙稱“拿火”,休息稱“拿蹲兒”,吃飯稱“拿飯”,睡覺稱“拿覺”,改變住處稱“拿房子”,意思都是為了拿到人參。挖到人參稱“撮住了米口袋”,“沒開眼兒”也稱“沒撮住米口袋”,做飯的稱“端鍋的”。

發現人參叫“開眼兒”,要大喊:“棒槌!”這叫喊山。把頭要問:“什麽貨?”這叫接山。發現人參者得如實回答幾匹葉。當發現人參者回答五匹葉或六匹葉時,大夥會一齊喊:“快當!快當!”這在東北話中的意思是順利,也有祝賀的意思。

發現人參者立即敲兩下樹幹,把索寶棍插在人參旁邊。因其有功,此時可休息抽煙。把頭也要抽煙歇氣定神兒,準備“抬棒槌”。如果看花了眼,喊了山卻發現不是大棒槌,叫“詐山”。喊詐山要麽回熗子,要麽給山神爺老把頭磕頭謝罪,繼續壓山。有時幾天沒開眼兒,為振奮精神,故意喊山,叫“喊空山”。放山人對二角子情有獨鍾。二角子是開山的鑰匙,預示能拿到大棒槌。發現二角子要燒香磕頭致謝。壓山第一次開眼兒如果是四匹葉,發現人參者接山時隻能答“棒槌”,因為“四”不好聽。

壓山找到人參之後,接下來還要挖參,俗稱“抬棒槌”。首先用棒槌鎖鎖住棒槌——兩頭拴著大錢的紅線繩,大錢上的年號越吉利越好,紅繩中間繞在人參的主莖上,兩頭大錢分別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寶棍和樹枝上,以防止棒槌跑掉,因為地形複雜,參草難辨,轉眼不見,有時再找很難。然後大夥跪在人參前,或搭建老爺府,以草代香,磕頭拜謝山神爺老把頭,再打火堆驅趕蚊蟲,由把頭開始挖參。

挖棒槌是很複雜的細活兒,用手扒去棒槌周圍的亂草樹葉,開出盤子,用“快當鋸”鋸斷棒槌周邊的樹根,不能用斧子砍,樹根有彈性,會震壞棒槌。細樹根用剪子剪斷。用“快當簽”仔細撥除棒槌周圍的泥土,直到棒槌全部根須露出,任何細小的根須都不能挖斷。清理出每根須子都要隨時用原來的土掩埋,以防失去水分。抬棒槌所用的時間與棒槌生長的大小和環境有關,有時抬一苗棒槌需要幾天的時間。

人參挖出後,要“打參包子”。揭一塊新鮮的苔蘚鋪好,放上一些原來的土,把人參裹住,包上樹皮,用樹皮腰子捆好。苔蘚柔軟、潮濕、不易幹燥,用來包裹人參,利於保鮮。

抬出棒槌後,要“砍兆頭”,繼續壓山發現五匹葉為首的成片人參,或是六匹葉為首的成片人參也要砍兆頭,在人參附近紅鬆樹上用刀、斧距地麵一索寶棍高的位置麵向人參方向削去一塊樹皮,在光滑的樹幹左側按幫夥人數刻橫杠,右側按抬出人參的匹數刻橫杠。然後給兆頭“洗臉”,所謂洗臉就是用火燒去兆頭四周的鬆油,為了保護兆頭幾十年後也能看清,因此放山人往往能在許多年前的老兆頭前找到人參。

放山人自覺遵守一條重要的行規:“抬大留小”。小棒槌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棒槌,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長大留給後人。放山人更講究互助,放山挖到人參,賣的錢幫夥成員不分老幼一律平分。抬棒槌時遇到別的幫夥,就要見麵有份兒。如果兩幫都是單人,那就見麵分一半兒。幫夥之間不爭山場,講究先來後到。發現已經有人在這座山了,就趕緊轉移到另外的山場。

放山人的經曆大多充滿了此類傳奇色彩,而且從采參專用的器具、放山場地的勘測、森林中方向的辨別,到環境保護意識,不少方麵都體現了科學原理。

字王

測字也稱拆字,最早的時候叫相字,與相麵算卦一樣,跑江湖的先生擺個攤子,若有主顧來了,就隨便說個字,先生將這個字寫到紙上,據此決斷吉凶。凡是以此技糊口的江湖人,都有口訣,不同的字對應不同的口訣,高明與否在於能否隨機應變,有此則神,離此則庸。

以前杭州有位姓蘇的老先生,每天在街上擺攤測字,測一個字收一百文銅錢,等賺夠六百文,能維持一天的吃喝開銷,就立刻收攤,來晚的人給的錢再多,他也一概不算,頗有周文王演卦之古風。

某天有個當兵的,一大早就來攤上測字,想問問終生,他寫了一個“棋”字。老先生看罷,當場就給他斷了幾句,棋字有象棋、圍棋,凡是圍棋之子,是越下越多;而象棋之子,則是越下越少,多則吉,少則危。

當兵的問:“您說我這個棋是圍棋還是象棋?”

老先生說:“棋字是個木字旁,從木不從石,應該是象棋,所以你家人口恐怕日益凋零。”

當兵的點頭稱是,但所答非所問,他是想問問自己今後的命運如何。

老先生說:“看閣下裝束,乃行伍中人,是象棋中所謂的‘卒’。卒在本界隻能行一步,渡河之後則是縱橫皆可行,照此理言之,外出方可得誌,你應當到外省闖**闖**。”

當兵的問道:“先生是說我離家出去,就能發達顯赫?”

老先生說:“卒子渡河之後,也僅能一步一挪,縱然外出得誌,亦是難得大誌。”

有一次,有一個商人寫了個“茆”字,問婚姻之事。

老先生說:“這個字不好,你瞧茆字,是花字的上半截,又是柳字的右半邊,花也不全柳也不全,這叫殘花敗柳。看來你要娶的這個女子,多半來自風月場所。”

商人說:“您真是神數,我原配夫人前些年亡故,一直沒有續弦。這兩年跟一個青樓女子好上了,我倒不嫌棄她的出身,打算替她贖身出來娶為正室,先生您看看這個女子能不能娶?”

老先生說:“茆字也有春來生機複蘇之兆,這女子從良後應該可以旺夫。”

據說凡是蘇老先生測字,事後十個裏邊能有九個應驗,真是令人心服口服,所以名聲遠播南北,民間尊其為“字王”。但他測字的方法與江湖上各派相法口訣截然不同,好像都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平生也不收徒弟,等他死後這路測字之術很快就失傳了。

照妖鏡

“照妖鏡”的傳說由來已久,按《西遊記》裏的說法,不管是什麽妖怪化成人形,拿此鏡一照便會原形畢露,唯獨照不出“六耳獼猴”。因為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又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那“六耳獼猴”即其中之一。

這類古鏡照妖的傳說,主要源於古人認為銅鏡具有神明妙用,首先在於它能“觀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樸子》言,世上萬物久煉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唯不能易鏡中真形”,它們一看見銅鏡,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來麵目,於是趕快溜走。基於這一原理,凡巫覡道冠一流在從事捉鬼妖等活動時,照例都要先用一麵鏡子當識破妖怪的法寶,其時鏡子乍現,妖怪就逃之夭夭了,其中最著名的傳說大概就是“照妖鏡”了。

順此思路,“照妖鏡”又有了更廣的應用範圍,比如古代武將甲胄的後背或前胸部位,多嵌有一塊“護心鏡”,一方麵是鏡材的銅質本身,具有抵禦劍矢之類武器侵害的作用;另一方麵,它們又可以發揮鎮嚇諸多鬼怪妖物的功能。再比如,把一塊小圓鏡鑲在大門頂端中間部位的民居建築習俗,在中國許多地區盛行,甚至直到今天,這類具有鎮邪驅怪意義的古鏡,還常常出現在現代風格的建築物上,隻不過鏡子的材料已由熟銅變成了玻璃。

此外在傳統的婚禮風俗中,銅鏡是使用場合和次數最多的祛邪工具。新娘穿著有銅鏡的新衣上轎去婆家;在花轎進入婆家大門前,還要由專職人員用銅鏡在轎廂內上、下、左、右仔細地“搜尋”一遍;用作合巹的洞房裏,一麵大銅鏡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器物。此外,銅鏡也被使用在民間喪葬活動中,人們將其置於墓穴頂部,或棺床的四角,這些安排均出於辟邪的需要。舊時宅居因朝向不吉,如兩屋大門相對、門對煙囪等,便在門楣間或窗戶上方懸掛一麵鏡子避邪,期待妖魔鬼怪見此鏡躲避,住戶逢凶化吉。俗稱此鏡為“照妖鏡”。

解放前的商人,大多特別迷信風水靈學,他們在風水先生指出的“死門”方向,即陰氣最重之處的對麵,一般要立一個奇妙的寶塔狀建築物,其頂焊有八麵八方照妖鏡,名曰“昭日塔”,此舉是為聚集八方陽氣鎮壓陰惡凶靈,隻要能鎮住邪氣,往往不惜成本,這可能也是一種自我心理暗示。

皇姑墳

說起這皇姑墳,在北京、沈陽、天津、陝西、石家莊等地,都有此類地名。而天津這座皇姑墳有別於其他幾座,它位於西郊一個叫小稍口的地方,墳裏埋的是一名“草根皇姑”。

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經常南巡,多次下江南微服私訪體恤民生。有一年乾隆南巡返京,坐船行至天津西郊,坐船久了覺得悶得慌,想下船看看這一帶的風景,又覺得大隊人馬不便,就決定換上便衣,找了大臣劉墉陪同,二人打扮成商人模樣離船上岸。

正是初秋時節,天高氣爽,藍天白雲,穀物豐足,聲聲鳥鳴劃過晴空,乾隆皇帝看得如癡如醉,久居深宮哪知鄉農田間的美啊!不知不覺走了許久,肚子開始咕咕叫,嗓子也開始冒煙,二人又累又餓,想找家客棧吃些東西。荒郊之處什麽也沒有,正巧迎麵走來一位姑娘,胳膊上挎著一個籃子,上麵罩著布,正從裏麵冒著熱氣,二人直咽口水。隻見姑娘走到地頭一棵大樹下拿出一個棗餑餑給一位花甲老人食用。老人轉過頭,見有兩個人的眼睛死盯盯地看著餑餑,笑了笑說:“想必二位先生也是餓了,如果不嫌棄過來也吃一口吧!”

這下說到了乾隆的心裏,二人謝過老人便吃起來,也許是餓極了,覺得棗餑餑和綠豆湯實在美味。為了答謝老人一飯之恩,乾隆將自己隨身用的扇子送給了老人,並允諾如果遇到困難,就到北京找他,他一定竭力相助。

轉眼間老人的女兒到了婚嫁之齡,與其青梅竹馬的書生就在那時金榜題名中了狀元,之後就開始嫌貧愛富想要悔婚。姑娘終日茶不思飯不想且日漸消瘦,最後老人無奈隻得上京尋求萍水相逢的商人相助。

老人到京之後,無處尋覓當年留下扇子的商人,隻得拿著扇子在京城裏遊走,已近絕望之時,沒想到被出宮辦事的太監看見他手中之物,向前詢問才知一二,便把他帶進皇宮麵見乾隆。老人受寵若驚,將女兒婚事的來龍去脈告訴了乾隆。哪承想乾隆一旨詔告天下,將老人的女兒認作了幹妹妹,並賜婚於書生。書生得知消息後,竟受不了如此大福,一激動便一命嗚呼了。姑娘得知書生死去的消息後悲痛欲絕,也自盡身亡。本欲成美事,沒想到竟釀其禍,最後乾隆皇帝把此女以皇姑身份安葬於天津小稍口處。後人提起此事都覺得甚是悲慘、淒美。

偷人頭

鴉片戰爭期間,英軍攻入中國浙江,到了次年突然撤退。駐守南方的清軍統帥虛報戰功,向清廷報捷稱“收複失地”,於是將軍、參將都被加官晉爵、論功行賞,但當地人口耳相傳的事實,另有隱情。

據聞當時地方上有個姓舒的縣令,某日在軍中巡視,忽聽圍場外有人正在吵鬧,動靜極大,他便走出去想看個究竟。剛出大門,見幾個士卒帶著一個男子,一邊咒罵一邊拳腳相加著往荒地裏走。那人被繩索五花大綁,披頭散發,一副邋遢模樣。

舒大人立刻叫住士卒,走上前去詢問事情端倪。士卒稱剛在軍中巡視,見此人鬼鬼祟祟,形跡可疑,於是上前盤查。那人果然不敢應對,轉過身翻牆就跑,矯捷如同猿猴,誰知他跑出沒多遠,身上癲癇發作抖成一團,這才被士卒抓住。經過搜尋,發現此人懷中有兩袋軍糧白米,所以斷定此人是個竊賊,盜竊軍糧是要就地正法的罪過,便不由分說要拉到荒地砍頭。

舒大人定睛一看這男子,有些麵熟,原來正是寧波一個屢犯竊案的飛賊。此人往來無形,飛簷走壁如履平地,要不是突然發病,憑幾個當兵的別想將其拿住。舒大人愛惜人才,尋思與其將這飛賊砍了,不如讓他將功贖罪,便說道:“你為偷受死,不如為偷而生。本官將你放回去,給你份差事,如何?”那飛賊茫然不解。舒大人繼續言道:“你回去使出渾身解數,偷來一顆‘黑頭’(印度卒首級),賞錢百文,偷一個‘白頭’(英國軍官首級)來,加賞一倍,你看如何?”那飛賊當即叩頭應允。

後來此人越偷越多,技法也越來越神。據說街上有兩三個巡邏的洋兵,他從後邊跟上去三下五除二,便把洋兵的頭顱全部割下,拿去領了賞銀。英軍人人自危,四處風聲鶴唳。相傳當時英軍指揮官接到的每日死亡人數通知,有時幾人,有時甚至是十幾人。洋兵洋將嚇破了膽,隨即率領其屬下,登舟遠去了。

後來聽說,原來當時清軍駐紮在紹興,不敢與英軍正麵接戰,正在束手無策之際,遇到了這個有見識的縣官,想出了“以賊製寇”之策。迄今為止,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軍為什麽突然從浙江撤兵,史料上的記錄全是含糊其詞。而這個“飛賊”的事跡究竟是真是假,也就無法得知了。

算命先生的秘本

算命看相屬於封建迷信,大部分人不會相信,可有些人則認為這裏麵真有靈驗的,未必都是江湖騙子。就我個人而言,我對算命這種事完全不信。我覺得舊社會中國沒有心理醫生,但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命運中每時每刻都要麵臨著重要選擇,以及“家庭、學業、仕途、前程、生意”各個方麵的壓力,很多時候會陷入糾結與彷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辦了,嚴重的時候會導致茶飯不思、寢不安席,現在可以找心理醫生進行疏導,以前就隻能找算命先生指點迷津了。那為什麽有些算命先生能夠料事如神?難道真有未卜先知的法子?

解放前江湖上有個很有名的“大師爸”,專以擺攤算命為業,日進鬥金。據說看得很準,十個主顧進來,出去的時候有九個半心服口服,當年北洋軍閥吳佩孚就特意請他看過相。解放後破除迷信,這門行當沒法做了,但家承師傳的秘本仍然得以保留。

這個所謂的“秘本”不是冊子,而是一套口傳心授的要訣,從頭到尾不過幾百個字,卻把“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各色人等的意圖欲望”全給分析透了,還告訴你怎麽通過人們的言談舉止、衣著神色,去觀察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及如何使對方吐露自己的身世家底。凡此種種,都是經過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多少代算命先生的經驗積累,在“秘本”中以高度概括的方式加以總結,裏麵還使用了大量江湖黑話,如果沒有師傅親自指點,外行人即使偷聽到了也根本搞不明白。

金點行當裏的算命先生掌握了這套“秘本”,基本上就有半仙的水平了。就像魔術師都有職業操守,不會向觀眾透露魔術究竟是怎麽變的,因為觀眾知道了秘密就沒人願意花錢看表演了。算命先生也將“秘本”視作飯碗,知道一旦泄露出去,就等於砸了飯碗,所以傳承方式極其嚴格。“秘本”雖然重要,卻隻是理論,現實中如何運用,則另有一套“軍馬”,意指“有組織、有層次地發言和發問”,也是施展“秘本”內容的關鍵。

魚陣

在洞庭湖邊居住的漁民家中,幾乎每家每戶都蓄養鸕鶿,民間俗稱其“烏鬼”。其中嘴彎曲好似鉤子的為最好品種,以往這樣的一隻烏鬼甚至可以賣到五十兩黃金。那時,漁民們都用烏鬼下湖捕魚,一隻烏鬼嘴中可銜數斤重的小魚,若是四五隻烏鬼一同下水,便可銜得數十乃至數百斤的小魚,然後輕輕鬆鬆地帶回水麵,工作效率頗高。

烏鬼下水捕魚之前,漁民們都會把繩子捆在它們的脖子上,然後放入水中,等待片刻再拽出水麵,從烏鬼嘴中倒出所捕之魚。若非事先將其脖子捆住,烏鬼就會把捕到的魚全都吞入腹中,吃飽後它就無論如何也不肯下水了。

相傳年末歲暮之時,正是漁民們大量捕魚的時候,他們紛紛放烏鬼下湖,但是接連幾日,竟然半條魚都沒有捕到,漁民都感覺很是奇怪。其中有水性比較好的漁民親自下水探查,才得知原來湖中魚群已結為一座魚城。

所謂魚城,又稱魚陣,就是大魚相互咬銜著尾巴,一層層地遊走在外圍,眾多的小魚群遊在其中,然後又有體形頗大的魚群,相互銜尾遊在它們上麵,就好像一個鍋蓋一樣,把小魚群蓋住。它們眾誌成城,沒有一條魚偏離自己的位置,看上去這座魚城就好似牢不可破、堅固無比的樣子。漁民們得知此事後,紛紛商議對策,但都無計可施。

最後有人提議,在宜昌有位老漁翁,他家養有一隻烏鬼,矯捷伶俐,而且非常聰明,被稱為“鬼帥”,要是能把它請來,破此魚城易如反掌。眾漁民聽後,即刻派人帶著重金前往,找老漁翁借“鬼帥”一用,並且約定,如若破了魚城,還有重謝。

老漁翁得知此事後,滿口應允了下來,沒過幾天便帶著鬼帥來到湖邊。漁民們紛紛上來觀看這隻鬼帥。隻見其梟目鷹喙、雕翎鶴爪,真乃神物一般,隨即宰殺家畜,設壇祭拜湖神。一番儀式過後,老漁翁便放這鬼帥入湖,漁民們隨之前往,觀其戰技。

這鬼帥遊到魚城後,先是在周圍遊了兩三圈,觀察巡視,忽見大魚銜尾之處有一空隙可乘,於是猛衝過去,以嘴破開魚群,然後搖身直下衝入小魚群中,四下橫亂啄食。小魚慌駭,全都向外遊走奔逃,鬼帥來勢凶猛,大魚也難以堅持下去,隨即散了開來,魚城頃刻之間便被瓦解。漁民們看鬼帥得勝後,立刻遊回岸上,放各家烏鬼入湖,一鼓作氣捕了個滿載而歸。

石讚青計擒飛毛腿

清末曾經有個綠林大盜,名為“林五”。此人**擄掠、無惡不作。這賊子生來腳心處就長有一寸多長的黑毛,可以日行五百裏,都快趕上寶馬良駒了,所以人送匪號“飛毛腿”。

林五憑著與生俱來的獨到天賦,能夠一躍數丈高,翻越高樓廣廈如履平地。雖然此賊禍害百姓、案積如山,但因本領出眾,官府也無計可施。據說林五雖然不識水性,但是渡河從不用船,徒步就可抵達對岸,見過之人都說他似燕子戲水般行水麵之上,所以又稱呼他為“燕尾子”。在諸多的雜記野史中,都曾提到過他的事跡,唯獨此賊在天津衛被官府拿獲之事,未曾被人知曉。

當時在天津的鄰郊靜海縣有一縣令,名叫丁朝貴。丁縣令家中有個女兒,年方二八,生得國色天香、美貌無比。在一次出門觀看迎神賽會的時候,不巧被這林五撞見。林五驚豔此女美貌,不免心生歹念,當晚潛入縣衙,欲行非禮。哪知這女子性情剛烈,誓死不從,以頭撞牆而死。林五見美事不成,便在竊得一些珠寶之後揚長而去。丁縣令因愛女心切,撒下天羅地網圍捕林五。林五知道案子作大了,本處不宜久留,於是便逃離了靜海縣來到了天津。

那時在天津府有個官員叫石讚青,此人才高智廣,一眾手下也均為能人異士,善斷奇案冤獄。有一次,石讚青前往一個叫謁龍亭的地方調查一起偷盜案件,被偷之物乃是進貢朝廷的一顆寶珠。他即刻派出捕役調查,尋訪之後得知是那大盜林五所為,但因其行蹤詭異而不得拿獲。石讚青與手下商議之後,決定暫緩圍捕。林五知道捕役們都已撤去,便在天津侯家後落腳,那時在一個叫枇杷門巷的地方,經常會看到這賊子的蹤跡。

活佛升天

當年有個富家公子,喜歡到處拈花惹草,又通些文墨,因此常以風流儒生自居。有一年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公子到山中一座廟中上香,以祈求自己登科高中。行完禮走出殿外,信步漫遊,忽然看見兩名美婦從身邊經過。公子看得兩眼放光,心中動火,不由自主地尾隨在後。那兩名美婦也發現有人在後跟隨,一邊以袖掩麵,一邊腳步加快地往殿後走去,三轉兩繞走進了寺後僧眾所居的禪房。

這公子跟到禪房前心生疑慮,暗想:“定是這寺院中的和尚不守清規戒律,從山下找了這些婦女上山來做些汙穢之事。我乃聖賢子弟,對此有傷風化的事情怎能聽之任之。”於是他憤然推開大門。卻沒想到禪房中不僅看到那兩名女子,而且還看有一群和尚,個個手持凶刃,麵目猙獰,正在做著分贓聚義的勾當。那公子嚇得呆了,頓時癱坐在地上。

原來那些和尚都是漏網的山匪,為躲避官府通緝,剃了頭發化作僧人模樣,在這寺廟中藏匿蹤跡,先前兩個美婦也是匪首的妻子。他們見被外人撞破,當即一擁而上把那公子捆個結實,抬進屋來商議怎麽處置。有人說,要把這公子殺了扔到山澗裏喂狼。充作住持的匪首卻說:“權且留他活命,好生養在香積廚下,今後我自有用處。”眾匪齊聲應諾,將公子幽禁在寺內。

從這以後,山匪每天都給公子好吃好喝,但是飯菜之中不放鹽,而且都是些油膩食物。日子一久,這位公子便被喂得肥白異常,身體近乎廢人,話都不會說了。

匪首見時機成熟,就把公子抬到了寺外,聲稱此乃寺中活佛,今日大徹大悟,要坐焚升天。前來拜佛的善男信女聞聽此言,無不信以為真,紛紛頂禮膜拜,捐助的香火銀兩不計其數。

誰知新上任的按察使劉大人趕巧經過,在萬民叢中看出了某些可疑之處。按察使大人暗自琢磨:“若是活佛升天,該是何等喜樂?怎麽這肥白僧人麵容悲戚,臉上還掛著淚水?看來此事必有蹊蹺。”當下命人先把活佛從柴堆上抬下,連同一旁的僧眾,一並帶到堂上挨個盤問。那公子口不能言,就用手指蘸墨,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寫在地上。按察使得知始末,立刻派人前往寺廟之中,抓住了為首的山匪,並且告知:“活佛傳下法旨,今日要住持替他升天。”隨後不由分說,便把那匪首綁在柴堆上活活燒死了。

以前有一個村莊,所居者多為木工匠人,所以也有人稱這個村子為“木匠村”。村外山上建有一座魯班廟。平日裏,村中老幼都會前去拜祭,而且每家每戶都會放上一些供品,以示虔誠,這個習俗一直持續了很多年。

可有一年的盛夏時節,接連幾天,廟裏頻頻發生供品不翼而飛的奇怪事情,隻要是當天放上的糕餅魚肉,轉天早上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起初村民議論,都認為是深夜時分有乞丐或野獸進入廟堂之中,偷偷地把供品吃掉了,所以商定以後每晚都安排一個人前去當值,守護供奉之物不被偷食。但連續兩天,村民早上到廟堂觀看,不僅供品照樣消失不見,就連安排當值的人,也像人間蒸發一樣不知去向。村裏一時間人心惶惶,都以為是祖師爺發怒了,收了東西不算還要收人,多半是大凶之兆。於是宰殺牛羊,祭拜神明。

到了第三天夜裏,輪到村裏一個年輕木匠前去當值夜班。木匠的妻子怕他也像其他人一樣轉天不見蹤影,所以極力反對,不讓其前往。但這年輕木匠素有膽識,自己想了個對策,讓妻子不必掛懷。當晚他從家中拉出一口大木箱,孤身一人前往廟堂,事先把木箱的外皮處鑽了兩個小孔,然後把木箱安置在了廟堂正中,自己躲藏到箱子裏,再合上箱蓋,從小孔中往外窺看廟內動靜。

木匠等了許久,就在箱中不知不覺地睡著了。大約到了三更時分,外麵忽然起了一陣狂風,大雨傾盆而下,聲勢十分駭人。木匠被聲音驚醒,急忙從箱蓋裏向外張望,這時一道閃電,映得廟堂間亮如白晝,就見有條碩大的蜈蚣,自梁上蜿蜒而下。那蜈蚣身形能有常人大小,背上生有六翅,張牙舞爪,極是猙獰可怕。

木匠暗中觀察,發現那蜈蚣爬到龕台前,將供奉之物一掃而空,隨即對著魯班祖師的畫像,慢慢抬起前身,張口吐出一顆閃閃發光的紅丹,然後又吸入腹中,如此反複不停。

木匠心知此丹為蜈蚣體內精氣凝結,便瞅準時機,趁其不備,從木箱中一躍而出,劈手奪過紅丹,轉身逃回來,把箱蓋從內側緊緊鎖死。那蜈蚣旋即追來,圍在木箱之外抓撓敲打。木匠縱然膽大,此刻也嚇得心驚肉跳,躲在箱子裏蜷縮身體,兩手堵住耳朵不敢出聲。一直堅持到破曉時分,木匠聽箱外動靜越來越小,到後來一片寂然,才壯著膽子打開箱蓋,發現那條幾乎成精的大蜈蚣,兀自纏繞著木箱沒放,但一動不動,早已斃命多時。

犬量床

古時候,民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作“犬無八年,雞不六載”。意思是普通百姓家中所養家犬,過了八年便須放歸荒山野嶺,任其自生自滅;所飼養的家雞,過了六年就要宰殺吃掉。否則日子一久,家畜便會熟知人的行為習性而模仿,心中必有所感,難免會有妖異之事發生。以前這樣的傳說層出不窮,《鬼吹燈之怒晴湘西》裏提到了“雞不六載”的故事。而“犬無八年”之事,可以在清代筆記誌怪中找到出處。

這主家院子裏養著一條大黑狗,此狗體形奇大,雙目深沉銳利,渾身黑毛柔順亮麗。木匠見此犬高壯,心裏有些打怵,就多看了幾眼。雇主見木匠怕狗,就說:“此乃我看家之犬,在這裏已有八九年,向來馴服,並不傷人,師傅不必擔心。”說完招呼下人,打掃出一間大屋給木匠作為住處。

木匠住進大屋之後,每天起早貪黑,精心打造家具。雇主見木匠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而且因其聲名遠播,技藝頗佳,所以每日三餐,都會囑咐廚房,為木匠單開小灶,多做肉食,以補體力。

按農村裏的習慣,每天把飯菜準備完畢,都會把飯菜放於竹籃當中,然後用繩子懸在木梁上,以防被耗子偷吃了,等到木匠忙活完了,進屋來解開繩索放下竹籃就能吃喝了。這樣持續了幾天,好景不長,一天傍晚,木匠收工回來,發現籃中碗碟還在,卻都是空的。估計是那雇主財迷,每日三餐好飯好菜讓他心疼了,所以故意不放飯食,為的是減免些銀兩的開銷。

木匠越想越是生氣,最後憤然前往,想要討個公道。但是他找下人和雇主詢問了一番,結果都說沒有這回事,怠慢了誰也不能怠慢手藝人,飯食起初都已放好,絕沒有減免克扣之事。木匠吃了個啞巴虧,隻得忍了口氣回到屋中,可接下來的幾天,晚上收工回來,竹籃中仍然沒有飯菜。木匠暗中打定主意,要躲起來看看主家到底有沒有按時送飯。

木匠疑心雇主因財迷而免去了他的飲食,就在一天晚飯之前,藏在屋外樹叢後偷眼觀瞧。果然看見有個女仆把飯菜端來,放到竹籃裏吊在梁上關門離開。木匠打消了疑慮,正打算從樹後出來進屋吃飯,忽然發現那條大黑狗悄無聲息地走了過來,它像人一般立起,用爪子推開房門後走進屋中。

木匠心知事有蹊蹺,沒有驚動它,繼續留在原地偷看,隻見那隻黑狗進屋後,先環視一周,確定沒人後,它把桌子旁邊的一個木凳推到了竹籃下方,然後起身跳到了木凳上麵,前腿抬起,好像人一樣站了起來。它用前爪抓住竹籃,把頭伸到籃中,頃刻間就把飯菜吃了個幹淨。吃飽後它跳回到地上,把木凳輕輕推回原處,然後溜溜達達地出大屋,掩上房門離去。

木匠見此情景才恍然大悟,於是氣憤不已,立刻跑到了雇主那裏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雇主聽後還不太相信,認為這木匠說謊,是想借故加菜。木匠見雇主不信,為證明自己所言不虛,便讓雇主跟自己一同去找那黑狗。兩人一前一後來到那黑狗窩邊,就見那隻黑狗正臥在窩中酣睡,嘴邊還殘有其偷吃時遺留的殘羹剩飯。主人頓時火冒三丈,隨即命人把那黑狗打出家門,此事才算平息。

木匠不知這黑狗意欲何為,又恐其暴起傷人,驚恐之餘也不敢吭聲,隻好繼續裝睡。過了一會兒,那黑狗擺弄完畢又溜出房門。木匠好奇心起,悄悄起身從後跟去,想要看個究竟,他尋著蹤跡來到一片荒野,隻見那黑狗把竹竿丟到了一個大坑之中,作出一番比對長短的詭異舉動,好像覺得坑的尺寸不夠,就用爪子繼續刨挖。

木匠看到這番情景,心裏還琢磨這狗刨個坑要埋什麽東西。忽然想到黑狗用竹竿丈量自己身體之事,頓時嚇得一身冷汗,險些癱坐在地。萬沒想到這畜生竟有如此心機,隻因自己把它偷吃飯菜的事情告訴了雇主,使其被打出宅門,無家可歸,所以懷恨在心,想趁夜深人靜的時候咬死自己,事先挖好了坑掩埋屍體。木匠趕緊一溜煙地跑了回去,將此事全盤說出。雇主聽完也同樣駭異,忙吩咐幾個下人帶上棍棒刀槍,隨著木匠趕到荒郊,將那仍在挖坑的黑狗亂棍打死。

王恭廠大爆炸

北方一到冬天空氣就幹燥得很,穿衣服不留神都會被靜電打到,有時候還挺疼的。家裏小貓突然炸了毛,這也是靜電的作用。靜電這東西可大可小,明朝天啟年間太監魏忠賢當權的年代,北京城裏曾經發過一場大災,死傷近兩萬人,毀房上萬間,就是靜電、地震、火藥和氣體爆炸幾方合力而成之效,史稱“王恭廠大爆炸”。

據說當時這場大爆炸可真把魏忠賢給驚著了,兩個小太監在他眼前被殿角掉下來的蹲獸給砸死了。那位愛好做木工的天啟皇帝從殿裏跑出來的時候,腿都軟了,身邊也沒啥人,就一個侍衛挾著他趕緊往其他地方躲,這位侍衛的腦袋也被宮殿頂上掉下來的東西砸了個腦漿迸裂。紫禁城內修宮殿的幾千木匠被一股腦地從腳手架上給震了下來,摔成了肉餅。

更奇的事情還在城外,有大木頭直接飛到密雲,東城石駙馬大街幾千斤重的石獅子被甩到南城宣武門外。長安街一帶,掉下來無數的半拉腦袋,有的還有半截額頭,有著帶著一截鼻子,內城北門德勝門外掉下來的則胳膊、腿居多。北郊昌平、南苑附近掉下來的則是銀錢衣物等輕巧物件,西山上也掛了許多衣服。與此對應的是,城內有許多屍體或是幸免於難的人身上赤身**。離北京城有一百八十裏之遙的天津薊縣,居然從地下挖出兩個人來,還活著,一問和做夢似的,言說來自京城。

爆炸中心的王恭廠是當時儲存火藥的地方,更是慘不忍睹。照書上的說法,十幾裏範圍內“幾成齏粉”。不過以當時黑火藥的威力,估計還比不上現代的爆竹作坊,爆炸中心這樣不足為奇,稍遠一些的地方那些奇怪的現象怎麽解釋呢?

雖然當時的記載以王恭廠大爆炸後的奇聞奇事為主,但是爆炸之前也還是有記錄的。在爆炸的前幾天,前門樓子上莫名其妙地多了好多螢火蟲一樣的亮點,在爆炸發生之前突然匯集為車輪狀,向西南而去。最奇的莫過於東城的火神廟,半夜裏突然響起了音樂聲,一番鼓鈸之類的響器,又一番絲竹之聲的細樂,循環往複地放了三遍。管廟的人嚇壞了,趕緊推門去看,門剛開一個大火球就搖搖晃晃地衝了出來,在眾人眼前騰空而上,直奔西南而去。沒有多久,就天搖地動,轟然炸響。或許是因為有火神示警的緣故,所以後來天啟皇帝雖然將主管火藥庫的工部尚書、在這次大爆炸中失去了兩條胳膊的倒黴蛋兒撤了職,但也不得不下“罪己詔”承認這是天災。

有地震學者力證這些火球、火輪都是靜電所形成的球狀閃電,都是地震來臨前大氣靜電場氣流湍動引起的。甚至當時出現的音樂聲也不是管廟的人為了推脫責任而憑空捏造,地聲、地光和靜電一樣都是地震前的異樣先兆,聲音肯定是有的,描述得那麽細致估計是當時文人的添油加醋。

地震學者們還大膽揣測,當時的地殼活動已經使得宣武門附近的王恭廠地區地下可燃性氣體溢出,地震來臨時地殼斷裂引發靜電現象,這就是人們所看到的火球、火輪從東城直向西南而去,點燃了那些已經聚集在地麵之上的可燃性氣體,既而引發火藥庫爆炸。當時地中仍然屢有霹靂震聲不絕,煙塵扶搖而上,可見在大爆炸的過程中,還從地下爆出來相當多的氣體。強大的氣體衝擊波形成的巨大衝擊力,既造成了幾千斤的石獅子飛到城外,大木頭飛到百裏開外的密雲,又造成了爆炸中心區以外的城市部分民眾衣物盡失、全身赤祼這種非常奇特的現象。

此次北京城有史以來的特大災難,是由地震、火藥、可燃氣體、靜電爆炸合力形成的曠古靜電奇災,奇就奇在它規模之大,奇就奇在幾種平時都難得一見的因素絞在一起。平時就是打打手的小小靜電,發作起來竟有如此威力,恐怕沒有人能夠想得到吧?

海中采珠

珍珠產自深海之中的蚌類身上,國內眾多的海域之中,唯獨廣東新安縣一個叫作“九龍洋”的地方,產珍珠最多。某客商曾經詢問當地人:“為何此地多產珍珠?”當地人說九龍洋中海螺最多,珍珠都是從捕到的海螺中剖取。海螺品種可分為珍珠螺、馬甲螺、青口螺等,其實它們都屬於蚌類。

餘老板聽罷不住地點頭,又問采珠的過程。采珠人告訴他,雖然采集過程看似簡單,但是也有凶險存在。在有珠的海域,往往會有一些大魚潛伏遊弋,若是不將其殺死,入水者必定會被其吞噬。

餘老板大為奇怪,急忙討教殺魚的辦法。采珠人說:“我們入水之前,先要準備一個大西瓜,用鍋灶把其蒸煮熟透,然後把瓜頂切去一片,取出瓜瓤,再趁熱放入大塊的生石灰,把西瓜內部填滿。填完了生石灰,還要將切去的那片瓜皮,重新扣在原處,用竹釘釘緊。等遊到產珠的那片海域,把西瓜丟進水中。那些巨魚看見西瓜,必然會爭先恐後地吞入腹中,過不了多長時間,大魚就會被殺死而浮出水麵。因為瓜皮雖然被水浸泡變冷,但是瓜內溫度還極高,加上石灰遇水就會發熱膨脹,所以魚類吞下不久,便會死亡。用這種方法殺魚的效率很高,海麵很快就浮滿了死魚。什麽時候將瓜投入海裏,卻不再有魚浮出水麵了,那就是將鐵樹附近的大魚都殺幹淨了,這才可以入水采珠。但在真正下海之前,還要先用冷水把全身浸泡一遍,為的是不讓身體散發熱氣,否則入水後,別的地方的巨魚聞到活人氣味,也會追尋著遊來。”

餘老板聽罷,連聲感歎:“好凶險!”

白蝙蝠

據傳民國年間,雁**山一帶經常有小孩失蹤。老百姓以為是有“拍花子”拐賣小孩,都不敢輕易讓孩子們出門玩耍,誰知附近的小孩仍然是接二連三地失蹤,使得家家關門閉戶,惶惶不可終日。

後來村裏來了個腰係白絛的老者,他說小孩都被“藥叉餓鬼”吃了。那餓鬼吃了許多小孩,就要化成人形投胎了,方圓百裏內的大肚子孕婦都有可能懷的“鬼胎”,如今沒辦法了,隻有拿藥墮胎,死胎都要扔到山裏。

常說“心懷鬼胎”,而孕婦肚子裏懷的是什麽鬼胎呢?原來舊時沒出嫁的女子受邪魔外祟侵擾,未婚而孕,或是丈夫早已亡故,寡婦卻忽然有了身孕,那就是懷上鬼胎了。這鬼胎要是不治,等它長成了形,生下來指不定會是個什麽東西,其實無非是種遮羞的說法。

後來有個獵戶,平時以砍柴射獵度日。某天他在山裏追趕一隻白兔,迷路鑽進了一處山洞,發現洞中白骨森森。正驚慌失措之際,見洞穴深處白影閃動,他當即以手中獵叉擊刺,如中敗革,上前察看,才知道居然刺死了一隻灰白色的老蝙蝠,從那以後附近再沒丟過小孩。

有人說這隻老蝙蝠是混沌初分時,天地間一股惡氣所化,專要吃人,又化為老者在市上妖言惑眾,騙老百姓用藥墮胎,扔進山裏供養它,若再修煉百年,軀體由白轉為赤金,那金剛羅漢也降伏不住它了。肯定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顯靈,讓兔子引著獵戶進洞,為黎民百姓除了此害。可見佛天甚近,真是救苦救難,否則若無佛法周全,憑他一個山裏的獵戶,怎麽有本事殺得了那洞中的千年老妖?

這位獵戶得了白蝙蝠屍體,其事跡被廣為傳播,當即便有幾個洋人來使錢買了回去,製成標本放在了自然博物館中,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這種傳說八成都是虛構的,可能獵戶捕到基因發生突變的白化蝙蝠,轉賣到外國人手中製成標本是真,其餘的皆不可考證了。多半是在田間地頭傳來傳去,越傳越不靠譜的小道消息。

落洞

湘西三大古謎,分別是“趕屍、巫蠱、落洞”。其中以“趕屍”和“巫蠱”流傳最廣,誰都聽說過幾段,唯有“落洞”知道的人就少了。

要單從字麵上理解,“落洞”似乎是指人掉進山洞了,其實並非如此,不是人掉進山洞了,確切地說應該是魂掉進山洞了,而且隻有女子才能“落洞”。苗語的一種叫法是“抓頂帕略”,另一種叫法是“了滾巴”。“抓頂帕略”意思是“天崩地裂”,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從平地陷下去,與周圍隔開;二是指心靈與外界隔絕,進入另一個世界。

湘西地方洞多林深,所以土人對洞穴有種很原始的崇拜,認為萬物有靈,任何自然物背後都有一個超自然的靈的存在,所謂“山有山神、樹有樹神、水有水神、河有河神”,而幽暗神秘的洞,一定有著“洞神”存在。

當地有種“探洞找金脈”的行業,比挖墳摳寶還要神秘,千百年來演繹出了無數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湘西山區以溶洞為多,溶洞屬於喀斯特地貌,地下洞穴都是被水流切割侵蝕而成,結構比毛細血管還要複雜,跟迷宮一樣幽深難測。凡是到洞中探尋金脈,都要在開啟洞穴前祭祀山神,此事必須由金洞的洞主來主持,最關鍵的環節是念“開山啟動咒”。這種古咒代代相傳,但隻能單傳,不能讓金客們都知道,一夥金客隻有一個頭兒,隻有這個頭兒才知道開啟山洞的咒語,如果同一夥人中有兩人知道咒語,那必定會分為兩夥。咒語大致是:“東南西北眾碾神,指點弟子造金碾;海裏龍王送仙水,西天佛祖賜碾柱;梅山兄弟抬岩來,魯班師傅分墨鬥;山有山神、洞有洞神,山神洞神七十二路神仙,關照弟子洞煞不犯、山煞不犯,七十二煞天煞、地煞、水煞、火煞、土煞,煞煞不犯……”

落洞的女孩子十有八九必死無疑,偶爾也有能活著回來的,但也會變得癡癲,活不了多久就會死去,她的魂靈仿佛已被洞神勾去了。這女孩子的父母遇上此事也無可奈何,隻能將其喜愛之物作為陪葬,放在洞口焚燒,算是為女兒辦了個體麵的葬禮。

誘人殉葬

用活人給死人殉葬,是中國古代一項殘忍野蠻的製度,秦漢以前有所收斂,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秦漢以後就很少有人殉葬了。

不過根據有關野史記載,人殉之風直到明代還沒有徹底消除。明太祖首開先例,明英宗結束了殉葬製度。後清代皇太極、順治時期都存在殉葬,直到康熙時期才結束了殉葬製度。朱元璋死後曾有很多妃嬪殉葬,葬在哪裏卻是未解之謎。不過明代的殉葬製度比秦漢以前的多了一層欺騙色彩。對於被殉葬的妃嬪宮女,朝廷從精神物質上給予褒獎。明孝陵的殉葬妃嬪,都得到了在孝陵殿內設置的一個“龕”,供後人祭祀。

最早誘人殉葬之事,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吳王闔閭。闔閭有個女兒,他溺愛無比,要星星不給月亮,寵得沒邊了。

某天有民眾獻上一條罕見的白鯉,闔閭大喜,吩咐烹為魚羹,自己先吃了一半,然後就把剩下的拿給女兒。

誰知女兒見吳王這般對待自己,居然立刻大發脾氣:“父王把剩下的一半魚給我吃,這是侮辱我,這樣活在世間真沒意思。”隨即在房中上吊自盡了。

吳王聞訊十分悲痛,便在國都城門外,修建了一個巨大的陵寢,用於厚葬女兒之用。當時吳王命人在墓中開挖池塘,大舉修建地宮,而且用上好的石料雕刻上花紋,作為女兒的棺槨,又在墓中放了很多金鼎玉器、珍珠瑪瑙、綾羅綢緞作為女兒的陪葬之物。

舉行葬禮的當天,吳王請了很多舞者走在大街上,並且還叫人抓來數隻白鶴放在其中。舞者與白鶴在街上相映成趣,翩翩起舞,引來很多百姓駐足觀看。殊不知,吳王陰謀詭計剛剛開始。

過了一陣,圍觀的百姓越來越多,吳王悄悄命人在舞者隊伍前麵領路,將隊伍及百姓引向女兒的陵寢。沿途觀看舞鶴的百姓不知道自己已經中計,一邊與舞鶴隊伍高興地手舞足蹈,一邊沿路跟隨行進,不知不覺走進了吳王女兒的地宮。

隊伍末尾剛剛進入墓道,吳王突然叫人啟動機關,放下了萬斤石門,把隊伍裏的人以及百姓通通掩埋在了墓道裏麵,任憑他們怎樣哭喊哀求,一律置之不理。無數活人連同白鶴一起悶死在了墓中,做了他女兒的殉葬品。後來此事被人知曉,舉國上下無不切齒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