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承衣缽當“名醫”

三月春歸,雖還乍暖還寒,但經過了一個漫長蕭瑟的冬季後,萬物開始複蘇,人也似乎活得越來越有精氣神。

王敦也過得非常充實,他顯然已成了王府內的醫倌,府內上上下下,婦孺小兒,內病外傷的,都習慣找他來看看。王敦屋子的房門也習慣日日敞開著,裏麵專置了一案幾,方便他與病人對視而坐,問診看病開藥,一副郎中做派。

他也知道自己的醫術知識和造詣還較淺薄,遇到自己拿不準的,疑難不解的症肇,他也會與紫歸一同商量著辦,甚至還書信遙寄溪月穀的王夫子王舒,請他幫忙看診。

……

一日,王敦正在屋內坐診,王老五帶著他家那小子也來了,一進門,他就把他那小子按倒在地“快,給救命恩人磕頭。”

小兒砰、砰、砰在地上磕了三個頭。王敦立即上前將小兒扶起,拍了拍他身上的塵土,說道:“老五大哥,言重了,言重了……”

“自這小子好了後,還沒來好好謝謝你呢……你看,如今這小子,又活蹦亂跳的了。今兒是他的生辰,我和內人在我那屋,晚上備製了一桌酒菜,還望敦兄定要賞光……哦,對了,王導大兄弟也會來的。”

王老五高興地說著,一副盛情相邀的樣子。

“好,好。晚上一定到,一定到。”王敦拱手而道。

得到王敦的應允後,王老五高興地拉著他家小子轉身正要出門,隻聽見王敦突然喊了一聲“等等……”,隨即王老五又莫名地轉身折回。

“我瞧著老五哥麵色微微蠟黃,似是肝氣不疏,可有食不甘味,口常苦渴,夜半多驚醒之症?”王敦問道。

王老五恍然大悟般驚呼“敦兄,果乃神醫也。我王老五自視一向身體硬朗,今聽聞敦兄如此說道,果然乎有此等不適……”

“無大礙。現在病灶還較淺。我開個方子,老五大哥照著方子長期服用,日後定無大礙。所謂‘病’,預防加調理比救治更為重要,切莫把小疾養成大瘓,終將悔已。”

最後這句話,王敦一邊說一邊環顧四周,仿佛是說給在場的每一個人聽的……

此後,王府裏的王大夫變成了王神醫……養生之風也在府內大行其道。府裏上至耄耋老翁,下至百日孩童,都習慣找他討個方子,預防預防……調養調養……這王府上下兩百餘號人,都被王敦混個臉熟,也都對他崇敬有佳。

……

清明節至。

王府全府將在當日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這是王府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一項活動。今年,還邀請了城南青雲觀的師傅們來做場法 會。建鄴城內各名門望族富戶,都能以在清明節請到青雲觀的師傅來做法事為莫大榮耀。誠邀了幾年,今年終於到了王家。

在王導提前一月有餘的準備和安排下,節慶當日,辰時,祠堂內已是供桌滿滿,三畜陳列,香火繚繞。從祠堂內到祠堂外的院落內,依族內尊卑,親疏,長幼,裏三層,外三層,依次站著王氏的族內男丁。

族長王循主持祭祀大典,待他念完冗長的祭祀辭之後,開始了正式的祭祀活動……

日上三竿,繁冗漫長的祭祀大典還在舉行著,道士們還在做著法事,王循本就腿腳不利索,久站之後,更是搖搖晃晃,看似難以支撐。王衍看在眼裏,幾次上前,示意讓王循悄悄退下,都被他倔強地拒絕了。

……時至午時,所有人都還在原地站立著,滴水未進。突然,王循兩眼一黑,轟然倒地,王衍和族人一擁而上,將王循團團圍住,扶起,人群裏一陣**。

“王敦……王敦……快過來,快過來看看呀……”人群裏有人在急呼。

王敦扒開圍住的人群,大步走上前去,輕拭王循脈息,後請眾人合力將王循抬至臥房內,他則跑去自己屋子取來銀針,為王循施針……

約莫半柱香的時間,王循漸漸醒了過來,王敦這才扶起王循稍稍喂了些水……

一連數天,王敦都守在病榻前,為王循施針喂藥。漸漸地王循的身體一天好似一天,也能下地了,隻是這腿腳依舊不怎麽利索。

在征得王循的同意後,王敦在他的腿部,也用起了針。

……

三月有餘,已至炎夏,酷熱難耐。王府內所有的人都似霜打的茄子,蔫蔫的,隻有王循精神越來越矍鑠,腿腳也靈便了許多,倚了多年的拄拐,也閑置到了一旁。

王敦也習慣於每日早晨都到王循屋內請安,問脈,施針……

這日,王敦坐在王循床榻前為其腿腳施針,王循撚須眯眼,看著這個後生,突然問道“賢侄的醫術可是從我三弟那習得?”

“是。侄兒的醫術全是師從於父親。”王敦低頭施針,一刻也不曾抬頭地答道。

“比起我那三弟,你的醫技如何?”王循接著問道。

“尚為淺薄。父親醫術精湛,是侄兒不能望其項背的。侄兒還有很多醫書要看,還需要多年行醫以累積經驗。”

王敦雖在低頭施針,但還是能感覺到王循一直在看著他……

“‘一生懸壺濟世,治病救人。’這是父親對我的叮囑,我也把它奉為圭臬,作為我王敦一生的誌向。”

……雖不曾抬頭,但王敦還是感覺到王循看著他滿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