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內閣首輔黃淮

湯宗聞言一楞,看向紀綱,他這才想起來,山東萊州府一個叫李響的大地主,家裏有兩座山頭,便雇傭了幾十個佃戶種植薪碳林,說好長成之後三七分成,半年前,李響家裏的傭奴在巡查的時候發現佃戶盜采林木私賣,雙方發生鬥毆,各有死傷,萊州府迅速抓了所有相關人等,查訪之後,最終判了李家傭奴護林無罪,相關佃戶死罪,上報朝廷。

刑部很快通過,都察院也沒有異議,可大理寺認為事情有疑點,佃戶被發現盜取薪碳林,為何不跑,反而持械鬥毆,於是複核不予通過,發回重審,與刑部來回拉扯好幾次,鬧得很不好看,湯宗派人專門去調查過,發現李響的傭奴巡查的根本不是自己山林,而是農戶家的山林,而且傭奴也根本不是巡查的,而是李響派去強買農民山林的。

這案子因大理寺和刑部意見不合,湯宗原本是要上奏皇上決議的,可好巧不巧,偏偏這時候發生了刺駕案,於是就拖了下來。

現在紀綱突然提起此事,讓湯宗心生疑惑,於是問道,“紀指揮使,你怎麽有空關心起這個案子來了?”

紀綱笑笑,“哦,湯大人可能還不知道,那個李響是紀某當年的發小。”

湯宗這才明白過來,難怪萊州府的人會拿出這麽個結論,原來是在顧忌這層關係。

紀綱此時提出這個要求,讓一生最恨以權謀私,官官相護的湯宗甚是惱怒,他冷眼看著紀綱,義正言辭道,“紀指揮使,你可知道這個案子我大理寺若是通過了,多少農戶要冤死?我身為大理寺卿,受皇上所命,掌天下刑獄複核,豈能用車在行的安危去交換這麽多無辜百姓的性命?!我要這般做了,我大明律法威嚴何在?!”

紀綱聞言眼睛一瞪,臉色發狠,嘴角都開始抽搐,“噌”地站了起來,“好哇,湯達人如此不給麵子,那就別怪紀某無情了,來人,送客!”

湯宗也不想與他再說下去,起身甩袖,“紀指揮使,今天我來你這裏,怕是要不了幾天,你就得來找我!”

“找你?”紀綱冷笑,“那咱們就走著瞧!”

湯宗再不言語,深深看他一眼,轉身離開。

他沒有直接回府,也沒有去大理寺,而是直接去了內閣。

紫禁城之東的文淵閣,就是內閣值房,此時,內閣首輔黃淮正在處理大明朝各地遞上來奏章。

永樂時期,內閣剛剛創製,內閣首輔還遠遠談不上位高權重,頂多也就是個皇上的“謀士”,就比如現在這黃淮,雖然還兼著武英殿大學士的職位,但官階卻隻承了個翰林院伺講學士的官職,也就是個正五品,和六部郎中是一樣的,而且還沒有什麽實權。

太祖朱元璋時期廢除了宰相,大明朝堂的大小事都是他一把抓,每天起早貪黑批閱奏章,處理國事,可謂勞模,朱棣上位之後,精力同樣旺盛,十分勤奮,不過他不喜深宮,長期呆在北 京行在,整日琢磨著怎麽再搞一搞北元,朝堂的事情讓他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內閣應運而生,協助他批閱奏章,出出點子,不過內閣雖然有了,想要權利,那可不行,大明朝是我老朱家的,你算個什麽東西?朱棣猜忌心強,朝堂的大小事務最終還是要他點頭,什麽事還是他一把抓。

其實明代前期內閣首輔隻是習稱,代表內閣閣員中資曆最老,最受皇帝器重的人,內閣首輔成為統稱是之後明英宗時期的事情,縱觀整個大明朝,內閣首輔從未成為過正式官職,它真正權傾朝野,還是始於後來仁宣時以楊士奇為首的“三楊”期間,那時候內閣首府已經加了六部尚書銜,直至萬曆時期的張居正達到權利頂峰,不要說大臣,就是皇帝的旨意也可以“留中不發”,而內閣發展壯大的同時,宦官也是越做越大,而這也是始於朱棣,他在位時,還能處處限製,皇權極為穩固,可大明中後期淨出一些懶人皇帝,才導致皇權式微的局麵,從這方麵講,朱棣本人是要負有一定責任的。

不過現在的內閣首輔雖然位子不高,權利不大,但卻備受皇上信任,天天跟在皇上身邊,出謀劃策,輔政天下,雖說沒有最終決策權,但卻幾乎事事都要參與,這樣的人誰敢小覷?這已經是許多讀書人奮鬥終生的目標了。

湯宗借了個陳奏大理寺卷宗審查的由頭徑直來到了內閣門口,還沒等通報,便正好被提筆寫字的黃淮抬頭看見。

他放下筆,詫異地站起來,“湯大人?”

湯宗走進來,笑著拱拱手,“黃大人。”環顧四周,“怎麽?今日內閣就你一人?”

黃淮笑著走過來,抓住他的手,招呼著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今日內閣的事情正好也不多,楊士奇,楊榮兼著太子少師,常在東宮,其他閣員也都各忙各的去了。”說完看著湯宗,“正傳兄,你來的正好,我這兩天正琢磨著去找你呢。”

湯宗字正傳。

黃淮叫湯宗的字,就是親近了許多,自然下麵的話,就不是官場明麵上能說的了。

兩人是同鄉,都是浙江平陽人,關係融洽,而且湯宗當年能出詔獄,也是有賴黃淮向朱棣進言。

“為了奉天殿刺駕的案子?”湯宗笑問道。

“不錯。”黃淮點頭,沉默幾息,神情嚴肅道,“正傳兄,昨日皇上召我問話,問起了奉天殿的案子,我知皇上是在問我接下來該如何辦,可我還沒有想好,便沒有直麵回應,但這件事躲是躲不過去。”

“宗豫兄,這件事的確麻煩。”湯宗也稱呼了黃淮的字,他說了這一句便沒有再說,有意讓黃淮將要說的說完,看看他的意思。

黃淮自然也知道,便繼續道,“正傳兄,我知道你為什麽同意鄭賜意外所致的結論,你我都是前朝舊臣,這件事對我們這些人都非同一般,關乎身家性命,這個結論要是皇上滿意也還罷了,但現在事與願違,我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向皇上推薦你最為合適。”

湯宗聞言笑道,“宗豫兄,不瞞你說,我這次來也正是為了此事。”

“哦?”黃淮驚訝。

“宗豫兄,這個案子你大可以向皇上舉薦我。”

黃淮看著他,“難道正傳兄查到了什麽?”

湯宗點頭,卻不願意細說,“是有點進展,具體還不好說,但這個案子肯定有問題。”

黃淮驚訝,“果然是歹人所為!”想了想,問湯宗道,“那依正傳兄看,這背後會是誰所為呢?”

湯宗搖頭,“真正的查案還沒有開始,現在可說不好。”

黃淮沉默一下,笑道,“你這一來,我心裏就有底了,正傳兄果然不愧神斷之名,我就知道,這件案子交給你準沒錯。”

他先是誇讚了湯宗一句,而後歎了一口氣,沒有再說話。

湯宗奇怪,“宗豫兄為何歎氣呢?”

“正傳兄,這永樂十五年可真是個多事之秋,應天府發生刺駕案,順天府又發生了鼠疫,正傳兄覺得哪件事更重要呢?”黃淮問道。

“都是社稷之事,都重要。”湯宗一時不知他何意,隻能這般回應。

“是呀,都是社稷之事。”黃淮感慨一聲,“順天府是我大明的新都城,尚在建造,而今發生鼠疫,官員百姓死傷無計,連皇上欽派去往監工的北

京道按察僉事史銘都已經死了。”

湯宗驚訝,“他也死了?”

要知道,史銘是皇上親派的監工,專門負責北 京行在的督建,身份不可謂不重。

“嗯。”黃淮點頭,“如今順天府外城的建造已經徹底停滯,整個北 京城都被隔絕起來,防止疫 情擴散,皇宮內更是層層守護,工部尚書師逵已經前往主持,無論如何不能讓皇宮的建造停滯下來,以免影響遷都大計。”

他說完看著湯宗,正色道,“正傳兄啊,而今這件事才是我大明的頭等大事。”

湯宗點頭,“宗豫兄考慮甚是。”

話說到這裏,他已經大約猜到了黃淮的意思。

黃淮繼續,“正傳兄,相比於順天府鼠疫,奉天殿刺駕案自然也很重要,要真的是歹人作梗,自然是要一查到底,一網打盡,可萬一要真的是前朝舊臣......”

他說到這裏,拍了拍湯宗的手背,鄭重道,“正傳兄,你也是前朝舊臣,我大明朝堂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雖已猜到,但黃淮這般一說,還是讓湯宗心中一沉。

舉薦自己去查這個案子輕而易舉,可既要讓皇上信服結果還不能牽連無辜,使皇上還要繼續相信遍布廟堂的前朝舊臣,這才讓黃淮猶豫不決,這些話他得提前交代自己。

可問題是,朱棣是什麽人,他從來沒有徹底相信過任何人,況且湯宗還在建文元年因彈劾陳瑛差點壞了朱棣大事,他之所以還在大理寺卿這個位置上,是因為他政事辦理得當,可不見得朱棣就信任他。

對黃淮來講,湯宗是最好的人選,但對於朱棣,可就不是了。

其實這個問題湯宗不是沒有考慮過,他主動來找黃淮舉薦自己也不全是因為車在行,而是他原本就一直等待朱棣召見,隻是車在行的事讓被動變成主動罷了。

鄭賜是想脫身這個案子,陳瑛是想躲在暗處放冷箭,自己卻不想查案,但湯宗不一樣,他覺得自己身為大理寺卿,就需要對皇上,對朝堂負責,將案子查的水落石出,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置身事外。

現在黃淮說出了所有建文舊臣的擔憂,但湯宗卻覺得一切都還沒有開始,何必杞人憂天,於是道,“宗豫兄,我也希望這件案子不是舊臣做下的。”

黃淮看著他,笑了笑,“好,正傳兄明白就好,皇上估計這兩日就會傳喚我了,到時我便舉薦正傳兄你。”

他點破不說破,更不提供建議,如果來一句“那如果真是呢”,湯宗再踢個皮球回來,“那黃大人以為呢”,接與不接,那可就是個問題了。

所以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