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三師會

正旦過後,盧植府中有兩位大儒聯袂來訪。馬日磾和蔡邕。

馬日磾是馬融族孫,盡傳馬融所學,與盧植、鄭玄並稱為馬融三大高徒,現拜諫議大夫。

蔡邕是陳留郡圉人,師從胡廣,是當今有名的大儒,精擅辭賦、書法、繪畫、算術、圍棋等,喜好撫琴吹笛,現被拜為郎中,在東觀校書,續寫《漢記》①。後世很多人知道蔡邕之名,是因為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不過此時蔡文姬還遠未出生。

盧植與馬、蔡二人相熟,交情深厚。

令張胤意想不到的是,馬、蔡二人此來可以說正是為了張胤。

原來馬日磾受馬勖所托說服盧植收張胤為弟子,之後因事牽累未能來看一看被自己族叔看重的少年到底是何等樣人,心中一直記掛。今日正好有空,特意前來一見。路上正遇到蔡邕。蔡邕聽聞馬日磾要去盧植家中見憫農郎君,心中一動,就與其聯袂而來。

馬、蔡二人也不用仆人通傳,直接登堂入室,來到前廳。今日正值休沐,盧植正在堂上指點幾個少年學藝。見馬、蔡二人前來,連忙起身相迎。諸位少年也起身束手而立。

盧植向著馬日磾、蔡邕拱手行禮,道:“不知馬大夫、蔡郎中前來,有失遠迎,莫怪!莫怪!”

馬日磾、蔡邕一起還禮。馬日磾道:“打擾博士休息了。”然後目視廳中諸少年,又問道,“哪位是幽州來的小郎君?”

張胤趕忙上前行禮,恭敬地道:“敢勞先生詢問。我是張胤。”

馬日磾打量著張胤,心中暗讚一聲:“好個俊朗少年!”此時張胤身高接近七尺,由於常年習文練武,身體壯健又滿蘊儒風,正是英氣勃勃少年時。

盧植在一旁介紹道:“此是馬大夫,吾師族人。此是蔡郎中,文章、書法、音律皆是吾等楷模。汝等要多向二位先生請教。”

馬日磾和蔡邕連連擺手道:“子幹謬讚”。

張胤、盧慎、盧重、張晟、盧紈一起上前拜見。

張胤悄悄打量馬日磾和蔡邕。兩人年齡都在四十左右。馬日磾身材中等,麵白短須,一派學者風範;蔡邕身量要高得多,鼻挺眉濃,雙目有神,風度、氣質俱佳。

盧植、馬日磾、蔡邕都是士林魁首,跺跺腳都能在士人中引發一場地震。此三人在一起極為難得,恰巧這三人都是張胤父親張謨為其推薦的老師人選。思念至此,張胤忽又想到父親,心中一酸。

蔡邕恰在注視張胤,見其眉頭一皺,籲了口氣。於是問道:“小郎君似是心中有事?”

張胤心中道:“這蔡先生眼力好毒。”口中答道,“父親生前欲使我向三位先生拜師求學……如今見到三位老師想起先父,故而傷心。”

蔡邕點點頭,沒有說話。隻剛才那一幕,蔡邕就已經把張胤歸為“我輩中人”了。其實今日蔡邕前來目的很單純,他隻是想與大漢有名的少年孝子見一麵。蔡邕也是大漢知名的孝子。他的母親曾經臥病三年,蔡邕不論盛夏嚴冬、風霜雨雪,都衣不解帶在榻前侍候,曾經連續有兩個多月沒好好睡過覺。他母親去世後,就在墓旁結廬守孝,事事遵守禮製。他聽聞眼前這小小少年曾殺賊救父、一樣結廬守孝三年,心中就有了相惜之念,所以跟著馬日磾前來。

馬日磾佩服張胤的父親張謨的直諫敢言、清正忠貞。馬日磾的師弟鄭玄,與張謨受李膺賞識相似,因為受杜密的欣賞舉薦,在建寧元年那次的黨錮之禍中被禁錮。其實,如果當時張謨沒有那次上書之事,其結局或許也隻是會受到禁錮而已,不會因此丟失性命。正是由於張謨的忠直、嫉惡如仇,才會有上書之舉,因而被宦官所害。

馬日磾此來,一來是訪盧植商議事情,二來也是借機見見故人之子。畢竟扶風馬氏與南陽張家一向友好,他也與張謨很是熟識。

眾人落座之後,馬日磾表明來意:“子幹!吾此來,一是見見故人之子,二是伯喈前日有一議,吾以為然,今日特來與汝相商。如今士子所讀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謬,更有俗儒穿鑿附會,甚至行賄篡改‘蘭台漆書’②經字者,遺誤後學。太學中有汝在內十四博士,各家經文皆憑所見,常因文字異同而生爭端,學生弟子無所適從。汝應知之。伯喈意正定六經文字,以方便諸生。汝以為何?”

盧植拍手道:“此事大善,千秋之功也,正該是吾輩所為!”

蔡邕在一旁微笑點頭。

張胤心中一動:“此恐怕就是史書上赫赫有名的熹平石經吧!沒想到師父盧植也參與了此事。”

馬日磾又道:“此事雖善,卻甚為繁複。吾與伯喈打算再引幾位宿儒名士共同參與,不知子幹可有人選推薦?”

盧植略一沉思,道:“北海鄭康成最是合適,可惜已遭禁錮……還有一人,蔡郎中也相識。”

蔡邕道:“唔?是吾之友呼?”

盧植點點頭,道:“堂溪伯並。”

蔡邕恍然。

馬日磾問道:“此是何人?”

蔡邕道:“堂溪伯並名典,是潁川鄢陵人。其人性嚴謹,才學過人,通今古經文,書法亦佳。前時剛為大長秋曹季興(曹騰)向朝廷舉薦入少府,翁叔不知其人也屬正常。吾與其亦是初識。吾甚敬其才。”

馬日磾道:“此人合適否?”

蔡邕道:“甚宜。”

馬日磾道:“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學識廣博,治事嚴謹,亦是吾道中人。”

盧植和蔡邕皆點頭稱是。

馬日磾大笑道:“有吾等幾人協力,此事可期!”又問盧植道,“有酒否?”

盧植亦笑道:“吾家中豈能無酒!”招來仆人溫酒備菜。

蔡邕附和道:“有酒豈能無曲。待吾撫琴助興。”

馬日磾拍手笑道:“此議最善。”

盧植趕緊命盧慎進屋取一琴來,遞與蔡邕。

蔡邕坐於一案前,將琴放置其上,伸出雙手,輕攏慢撚,奏出一首曲子。曲音古樸粗獷,節奏鏗鏘有力,雄健處,如江河行地,清亮時,似日月經天。蔡邕彈奏此曲幾能入神,大有天人合一之意,引人入勝。

眾人皆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張胤心中暗歎:“蔡邕之曲,名不虛傳。”

待曲音完了,馬日磾鼓掌讚道:“堯彈琴,神人降。好一曲《堯暢》,真神曲也。”

此曲正是上古琴曲《堯暢》,又名《神人暢》,傳說是上古聖王帝堯所作。傳說帝堯祭祀天地,有神降臨,告知他“水方至為害,命子救之”,堯即作琴曲《神人暢》以謝神恩。

待酒菜上來,盧植、馬日磾、蔡邕三人落座,舉杯盡飲,歡喜不禁。

張胤、盧慎等少年也各據一席,隻是有菜無酒。張晟見無酒可喝,鬱鬱寡歡。張胤也不去理他,隻一心關注三位大儒。

盧植之妻張氏出來相見一麵即去。盧紈隨即也跟著母親回後堂去了。

盧植、蔡邕二人都是豪飲之輩,能飲酒一石,真正是酒來杯幹。馬日磾在一旁也是不甘示弱,喝下不少酒水。

飲到酣處,馬日磾對張胤道:“小賢弟,聽說你喜吹笛,七八歲即能自譜新曲。何不也吹奏一曲?”

馬日磾是馬融的族孫,而張胤的祖父張衡與馬融相交莫逆,論輩分馬日磾與張胤同輩,所以馬日磾有此小賢弟的稱呼。此事皆因為張衡、張謨父子二人得子都甚晚,才造成馬日磾與張謨年齡上的巨大差距。

蔡邕聽到馬日磾的話,也說道:“民間常有人說憫農小兄弟乃天上仙童下凡,能譜新曲、寫新書,今日正好見識一番。”

盧植在一旁,聽馬、蔡二人的對話,連連搖頭:“這都是什麽輩分?全亂了。”

張胤連忙起身,不敢推脫,進內取來豎笛,吹奏了一曲《長相思》。

曲罷,蔡邕拍手而起,道:“此曲大妙,果有新意。若改成琴曲,必定更佳。”

張胤心中驚歎,不愧是千古音樂名人,果然琴藝精湛。此曲本是他學自後世,正是由琴曲改編而來,不想被蔡邕一下看穿。

蔡邕又對張胤道:“小兄弟所奏此曲,技藝精湛,感情摯誠,已得曲中三味。隻是此笛似乎與小兄弟不合,音色略有些滯澀。吾有一笛,可贈與小兄弟。”

張胤這支豎笛正是他姨母滕氏早年所贈,當時是特意為幼年的張胤所做,笛子長度、孔距都與一般豎笛不一樣。如今張胤已經長大,此笛就有些不相宜了。張胤念舊,一直不願棄之不用。

張胤謝道:“多謝蔡郎中。”

蔡邕道:“小兄弟可願將此曲傳授於我?”蔡邕極愛音樂,擅撫琴,喜吹笛,遇到好曲譜,多願記錄下來。他非常喜愛《長相思》,執意要學此曲。

張胤自無不允,應承下來。

蔡邕道:“吾代汝向盧博士請一天假。明日小兄弟可來吾府中,取笛授曲。”

“諾!”。張胤答應道。

盧植、蔡邕、馬日磾三人交情匪淺,難得相聚,歡飲至夜方散。

………………………………

注①:後世稱為《東觀漢記》,記載東漢光武帝至靈帝時曆史的紀傳體史書,因官府於東觀設館修史而得名。全書由班固、劉珍、蔡邕、楊彪、崔寔、馬日磾、盧植等人編撰,曆經自東漢明帝至獻帝幾乎一朝時間尚未最終完成。《隋書經籍誌》所錄《東觀漢記》有一百四十三卷,其餘散佚。

注②:東漢時,朝廷對各種經文都有一部標準讀本,用漆書寫藏於蘭台,稱為“蘭台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