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西山鹽坊(三)

日出東山隅,霞光萬丈,映得整個戈壁灘紅彤彤的。

倆“公子”騎在馬背上,盡情享受著美妙的晨光。江濤一方麵沉浸在幸福的海洋裏,一方麵還在拚命掙紮著。

緊緊摟著允兒的腰肢,他仿佛觸摸到了她的心跳。“蹦,蹦蹦——蹦,蹦蹦——”,她的心跳與他的竟是這般合拍!兩顆心髒活潑而有力地搏動著,就像這初春的萬物之心,蠢蠢欲動。

他陶醉在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暗香之中,不能自拔。可他仍然不甘心,還在苦苦掙紮著。他不斷提醒自己,允兒是自己的親妹妹,自己不該這麽想!

負罪感猶如大海裏的遊魚,時而探出頭來,時而深潛水中。但身體的靈魂的幸福感卻正如這洶湧的洋流,澎湃不已。

“允兒,木蘭的故事你聽說過嗎?”

江濤終於掙紮了出來,打破了默默的氛圍。

“小時候阿爺講過,曉得一些。——剛大哥怎麽突然說起了這個哩?”

“看你今兒個女扮男裝的俊模樣,就想起來了。”

“你看我像個公子嗎?”

允兒調皮地側過臉向江濤扮了個鬼臉。

“當然像嘍,還挺俊俏的哩!”

“哎,剛大哥,我就不明白,木蘭打了那麽多年的仗,咋就沒一個人發現她是女兒身哩?就睡覺不脫衣服,不上廁所了麽?”

允兒說出了自己心裏的疑惑,卻趕緊捂住了嘴巴,像說錯了什麽似的含羞地低下了頭。

“我覺得和他一塊參軍的,也許還有像我一樣暗中幫著她的大哥哥哩!就像你和我,誰能知道你是個女兒身呢?”

“剛大哥,你壞,咋又扯到我身上哩!”

允兒騰出一隻手來在江濤的大腿上掐了一下,動作很誇張,可江濤沒覺得疼。

進了城,剛好是開市的時辰。鼓聲一響,市場很快就熱鬧起來了。

允兒第一次上城,看這看那,問這問那,眼裏充滿了好奇,有問不完的問題。

“噓——,我的公子哥,你得小聲點!”

江濤看著眼前大大小小的銅鍋,個個都長了三隻腳,不禁既疑惑又吃驚了。這家專賣炊具的店鋪,規模還挺大的,可怎麽就沒有一口可用來煮鹽的鐵鍋呢?

我的媽呀,竟全是銅的,大唐人還真闊氣哩!

“老板,我看你這咋都是銅鍋,有大鐵鍋嗎?”江濤差點說出是煮鹽用的。

“呃——,這位公子,您是從哪噠來的嘞?咋就敢這麽明火執仗地問哩!”

老板顯然驚得不輕。

“噢,我是外地來的。”

“外地?隻要是我大唐子民,誰人不曉官家的禁令。私人家裏不得有鐵鍋,你不曉得嗎?”

“真不曉得,這都啥時候的事呢?”

“都好多年啦!不過,我記得幾十年前,還賣過大鐵鍋哩!後來就不允許鑄了,家家用銅鍋。這銅鍋咧,也會鏽的,長出綠花的就得打磨,有人吃了還被毒個半死!”

“噢,原來如此,多謝老板!”

“我看公子你就扛一口銅鍋回去得嘞!”

“嗯,容我再想想。”

出了店門,江濤嘴裏念叨著:“沒鐵鍋,這可咋辦哩?”

“哎——,剛大哥,咱家裏不是就有大鐵鍋嗎?”允兒說。

“噢噢,妹——”江濤趕忙變了個稱呼,“公子,是你提醒了我,南山岔人家裏還有鍋呀!拿新銅鍋換大夥的舊鍋,還有誰不願意呢?這是個好主意呐!”

二人再次返回這家店鋪。

“老板,這銅鍋一口值多少錢?”

“兄弟,五百錢一口。”

“多買幾口便宜嗎?”

“你能要幾口哩?”

“七口。”

“啊?原來公子是開飯館子的!一口價,四百八!”

“老板忒小氣了吧,我家大哥一下就買七口鍋,你就不能再便宜點!四百五,能成吧?”

江濤心想,允兒的伶牙俐齒這會兒倒也配上了用場。

“這位小公子相貌清秀,很會講價的嘛。那好,成交!”

允兒扳著手指頭算了賬:

“剛大哥,總共是三千——三千一百五十錢,對嗎?”

“公子算術進步還挺快的,這麽難的題都能算出來,不簡單哩!”

江濤仔細挑選了七口大銅鍋,讓老板打磨掉鏽銅綠,裝在兩個麻袋裏,馱在馬背上。

二人去南頭餐館吃了一碗湯餅,走馬觀花地溜達了整條街。允兒最感興趣的是布坊裏花花綠綠的絲綢。她用手摩挲著,冰冰的,滑滑的,愛不釋手。

兩大疙瘩銅鍋馱在馬背上,還要買好些大木桶木盆,江濤覺得馬兒馱不了這麽多。咋辦呢?

賣木桶的老板見一下子來了個大買主,便主動提出幫他解決難題,聯係了一個駱駝客幫他馱回去。

江濤牽著棗紅馬,允兒騎在馬上,駱駝客和他的駱駝跟在後頭,他們滿載而歸。

回到南山岔,夜幕已經降臨。老伯和大娘還在河灣邊上焦急地等待著。

“老伯,鹽坊窯洞打得還順利吧?”

江濤打發走駱駝客,邊收拾東西邊問。

“順利,順利著呢,按今兒個的速度,三天之內就可完工咧!”

“那好哇,——噢,裏長張有年的人今兒個來過嗎?”

“唉,來過咧,張有年也來咧,領著不少人,還扛著好些個彩禮。我和你大娘都說允兒已經有婆家了,可那人比驢都強,硬是放下了一堆東西,說非得娶走允兒不成,你說咋辦哩?”

“那您沒有告訴他我和允兒去見縣令的事?”

“說了,可那個張有年不相信,他說縣令才不管這事哩!”

“他沒說啥時候還來嗎?”

“說咧,說是十五日是黃道吉日,就要抬著花轎娶人哩!”

“真是欺人太甚!”

這天夜裏,江濤和老伯,還有保長,三個人分頭行動,到各家各戶去商量銅鍋換鐵鍋的事,鄉親們都痛快地答應了。

三天之後,七眼嶄新的窯洞出現在了西山腳下。

江濤立馬兌現了工錢,並開始打算下一步工作——盤灶膛。

他心裏清楚,火頭硬不硬,要看鍋灶嚴不嚴;火苗旺不旺,得看煙道暢不暢。而這些,最終都決定於匠人的手藝高不高。

老伯說附近盤灶膛的匠人,眾所周知有口皆碑的非張有財莫屬。

而張有財,乃裏正張有年之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