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長兄的婚禮

春節過後,母親備好彩禮,請媒人去豐邑坊提親。

此前已經請媒婆溝通過雙方家庭的具體情況,姑娘家已經知曉了明言家裏的各項情況,此次去隻是按照風俗走個過場。

媒人上門提親,經過雙方的各項商淡,姑娘家同意婚事後。媒人開始“問名”的步驟。

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媒人問一下姑娘和姑娘家人的具體情況。問名的過程中,媒人會了解到姑娘的生辰八字,然後便可以暫時告別。

媒人拿到宋姑娘的生辰八字,要請算命先生占卜,看和明言的八字合不合(如果不合,這婚就沒法結了)。

如果八字都合適,接下來的儀式,便進行“納吉”這一步。所謂納吉,明和理解為正式訂婚儀式。由明言的準嶽父、嶽母主持。

這時候就要給宋姑娘家裏送聘禮。姑娘家裏收下聘禮,訂婚儀式完成後,宋姑娘就是明言的未婚妻、明和的準大嫂。

阿娘請寺院的大師挑好黃道吉日後,請媒人到女方家裏把選好的黃道吉日給親家過目,方便姑娘家做準備。這個過程叫做“請期”。

以上這些,作為男主角的明言不必參與,也無需過問。他和宋姑娘不需要露麵。

等宋姑娘家同意了明言家定的黃道吉日,父親才給明言寫信,讓他趕日子回來迎親。

明言回來的時候,明和去學堂沒見到。

他很好奇明言是個怎麽的男人,心裏充滿了期待和好奇,還有些不安,畢竟這是他第一次見明言。

這一天,趙先生的課對明和而言,算是白講了。

明和掛記著見大兄,下學後第一個衝出學堂往家跑。害得俊德在後麵追了半天。

和俊德分手後,明和一口氣跑回家。

大兄長明和六歲,看到明言的一瞬間,明和笑了,他無端想起兵馬俑來。

大兄雖已脫下戎裝換上了圓領袍衫,但一臉正氣,不苟言笑,一看就是一副軍人模樣。

明和走進客廳,給明言行禮問候:“長兄好,三弟給兄長請安。”

看到明和,大兄眼露笑意,高興地說:

“明和呀!你長大了,長高了!大兄快要認不出來了!”

明和恭敬地說:“大兄在外辛苦了。”

明和知道,因為家裏貧窮,大兄是被有錢人家雇用,頂替人家的孩子去當兵的。

去當兵時,所有的裝備都是雇用那家準備的。

在唐代,所有的軍需裝備都是當兵的自備。根本不像明和以為的那樣。

自從長兄回家,阿娘就開始忙著為明言準備結婚禮服。

心靈手巧的阿娘,很快就為長兄做好了一身大紅的禮服、裏襯、新鞋。

母親對明和說:“明和,阿娘交待你一個任務。”

明和回道:“阿娘請講。”

母親告訴明和,說:“幫著你長兄背誦幾首催妝詩,迎親的時候要用到。”

明和詫異不已,好奇地問:“阿娘,長兄迎親的時候還要背詩啊?”

母親笑著點頭,說:“嗯!你一定讓你大兄背熟!不然你大兄娶不回老婆來。”

“孩兒記下了!”

過了幾天,就到了明言迎親的日子。

早上,阿娘和平時一樣,正常起床做早飯,沒有一點娶親的意思。

明和以為自己記錯了。問母親:“阿娘,今日不是長兄迎親的日子嗎?”

母親點頭:“是啊!”

明和急了,問母親:“既然是,那長兄為何還不起來?”

母親笑著對明和說:“和兒,時間尚早,你吃過早飯也去學堂吧!”

明和委屈極了,自己的兄長結婚,為什麽還要打發自己去學堂?他難過地說:

“阿娘,孩兒昨日已給先生請假了。”

母親責備明和道:“你這孩子,迎親已到黃昏時分,這麽早為何不去學堂?”

聽了母親的話,這下輪到明和懵了。他不相信似的問:“黃昏時分?”

果然這一天,和平時一樣:

吃過早飯,父親去上班,明和去學堂。家裏一點也看不出要辦喜事的樣子。

直到黃昏時分,明和才跟著迎親的隊伍,和長兄一道去宋姑娘家迎親。

迎親隊伍到新娘家時,新嫂子還在梳妝打扮。

明和急的直跺腳,怎麽這時候才梳妝打扮——大唐人真是慢性子,結婚都不急!

“明言,快背催妝詩!”

明言的伴郎提醒新郎。

隻見明言清清嗓子,開始大聲背誦這幾天的功課:

《催妝》徐安期

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別作春;

不須滿麵渾壯卻,留著雙眉待畫人。

一首背完,姑娘不見動靜。明言再接再厲,繼續背誦:

《友人婚楊氏催妝》 賈島

不知今夕是何年,催促陽台近鏡台;

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裏一枝開。

為了娶回媳婦,明言一首接一首地背個沒完。

正在這時候,門開了,明和還沒反應過來,隻見大門裏的人衝出來,手裏拿著大棍子掄起來,對著明言就打。

明和嚇了一跳。

趕緊衝過去阻攔。一邊喊道:“哎!不能打,這是新郎,打壞了可怎麽迎親啊!”

掄著大棍子的人可不管這些,繼續照打不誤,看架勢,好像非要把明言打跑不可。

迎親的人看明和不懂規矩,笑著把他拉回來。

再看看大兄,已經挨完打了。他笑嘻嘻地把帽子一正,再拉平衣服,跟沒事人一樣。

敢情這一切都是走個形式。明和虛驚一場。

此時,新娘扇麵遮臉,總算從閨閣出來了。

明和奇怪的是,新娘第一沒有穿大紅嫁衣,而是穿著一身綠色的寬袖襦裙,第二,竟然沒有紅蓋頭。

明言迎上前去,引她到轎子裏麵,然後騎上馬,意氣風發地向著自家進發。

明和以為這就結束了。

誰知,突然衝出一些人來,明和以為是宵禁執法小分隊的,心想,壞事了!

但看著這些人,不像是巡邏人員。

這些人擋住迎親的車馬,紛紛口出吉言,送上一些對新人美滿婚姻的生活祝福,這時候,迎親的隊伍趕緊分送一些酒肉,並一一道謝,然後繼續前進。

路上,遇到好幾波“障車”。明和聽迎親的人講,沒有經曆過“障車”的迎親不是完整的迎親。

大家一起喝酒吃肉,高高興興說幾句祝福的吉利話,就讓新郎繼續通行了。

走走停停,總算把新娘子接回家了。

明和因為一路上沒有碰到宵禁執法小分隊而慶幸。後來才知道,是自己多慮了。

原來,在宵禁製度中,婚喪嫁娶這類事務屬於特例,可以不用遵循。

如果遇到巡查,說明情況就好。

由此可見,大唐的製度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此時,真正的迎親才剛剛開始。

凡是現在婚禮中所經曆的什麽跨火盆、腳不沾地等等過場,在這裏都會一一經曆。

但奇怪的就是,新阿嫂手中一直拿著一把扇子遮臉,免得自己的花容月貌給看熱鬧的人看見。

明和納悶,為什麽不用紅蓋頭呢?

此時,才是正式典禮的時刻。

正式典禮不是在明和家裏舉行,而是在“青廬”裏舉行。

所謂“青廬”,就是在明和家門口用青布搭成的臨時性帳篷。明和覺得,看上去有些寒酸。

明和擠在人群裏看熱鬧,後來聽坊裏的老人講,才明白無論是誰家娶親,有多大房子,在“青廬”裏拜堂是一種習俗。

阿娘請了坊裏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典禮。

長兄既沒有和阿嫂交換戒指,也沒有什麽山盟海誓。隻是在長者的主持下夫妻對拜。

按照明和的想象,此時應該送入洞房。

新郎、新娘拜堂以後,繼續待在青廬之中,兩人麵對麵坐下,開始了下一波儀式。

此時,圍觀的鄉親七嘴八舌說個不停:

“新娘子不知道長得啥樣?”

“是呀!不曉得李家大兒要第幾首詩才請的下新娘。”

“快看,新郎要背詩了!”

明和聽著鄉鄰的議論,不明白怎麽又要背詩了?剛剛不是在嫂子家門前背過了嗎?

再看大兄明言,一臉緊張、興奮的樣子。他清清嗓子,開始了新一輪背誦:

清水本不動,桃花發岸傍。

桃花弄水色,波**搖春光。

我悅子容豔,子傾我文章。

風吹綠琴去,曲度紫鴛鴦。

昔作一水魚,今成兩枝鳥。

哀哀長雞鳴,夜夜達五曉。

起折相思樹,歸贈知寸心。

覆水不可收,行雲難重尋。

天涯有度鳥,莫絕瑤華音。

明言的卻扇詩吟罷,阿嫂才羞答答地把扇子移開。

明和細看,隻見阿嫂雲髻高盤。明眸皓齒,秀麗端莊。因為害羞低眉垂眼,眼裏含笑,更顯出一種風情。

圍觀的鄉親看新娘如此美貌,紛紛讚歎不已。

明言此時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妻子,他沒想到妻子如此美豔動人,意外的驚喜,明言看著妻子竟然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