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昏禮

主持典禮的長者喊了明言兩次,明言都沒有反應。

明言被新娘子的美貌所吸引,忘記了周圍親人與朋友的圍觀,也聽不到長者的喊聲。

眾人哈哈大笑,明言這才愕然醒悟,頓時羞紅了臉。

接下來,就是最嚴肅的結發儀式。

首先,有人端來水盆,大兄和嫂子跪坐直立淨手。然後緩緩散開頭發。

在大唐,不論男女都是長發及腰。此時,隻見明言和新嫂子,各自將散開的頭發剪下一縷,交給長者。

長者將兩人的頭發用線綁在一起,放在錦囊裏。

結發儀式非常莊重,在進行結發儀式的過程中,所有人保持安靜,不能嬉鬧說笑。

明和後來才慢慢了解到,在大唐,每個人一生隻能結一次發。

如果是再婚,無論什麽原因結發儀式都要省略。

正因為如此,“結發夫妻”意義非比尋常。

相傳“結發儀式”是由古代的“成人禮”衍生而來的。在古代,女子十五歲便被視為成年人,親人們會為她舉行“笄禮”。

儀式中,女孩改變少女時的裝扮,將長發紮攏起來,表示可以嫁人了。這時候,也有了媒人會登門而來,為姑娘提親說媒。

據史料記載,並非女子年齡到了十五歲必須舉行笄禮, 而是在許完人家之後舉“笄禮”。由此“笄禮”也就成婚俗的一部分,後來便演變成“結發儀式”。

結發儀式結束,婚禮才算結束。

大家祝福過一對新人,慢慢散去了。

明和幫著收拾結婚場地,一直忙到很晚。

這下,明和算是開了眼界,明白了什麽是“昏禮”——原來就是在黃昏時分舉行的結婚典禮啊!

第二天一早,長兄和大嫂早早過來給父親母親請安。

大兄和大嫂麵帶微笑,雙雙跪在父母雙親麵前請早安。

明和見大嫂已經換上居家的服飾,雖然沒有昨日的豔麗,但更顯得秀外慧中,端莊和美。一看就是過日子的好手。

大兄更不用說,時不時歪過頭笑著看嫂子,父親和母親相視一笑,輕輕點點頭。

接著,明言和大嫂坐著,接受明和行禮。

大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個錦囊,還禮明和。

明和跪坐一旁,阿玥阿璐也跪著給大兄大嫂行禮,大嫂一人一個錦囊。妹妹們再次謝禮。

從此,家中添了人丁,更顯得熱鬧了。阿玥阿璐每天跟在大嫂身後,問這問那,看著大嫂的眼神充滿了好奇與歡喜。

明言每天搶著挑水劈柴,收拾院子,努力分擔著父母親的活計。

溫馨的小院裏有妹妹們的歡笑聲,家人相互搶著幹活的謙讓聲,充滿了幸福與祥和。

長兄在家中僅僅半月有餘,便依依不舍地辭別父母嬌妻,繼續他的軍旅生涯了。

長兄走後,父親招呼明和:“明和,家裏新增了人口,你需將手實上報裏正。”

雖然明和聽得雲裏霧裏,還是一口應承下來:“是,父親,明和這就去做。”

父親掏出幾枚銅錢,對明和說:“這是所需費用,一並拿好。”

說實話,明和不懂得大唐的戶籍製度。努力想了許久,也不想起來李川曾經上過的曆史知識都去了哪裏?

但他不想請教父親。明和帶著家中原有的戶籍,找俊德求助去了。

俊德聽了哈哈大笑,故意說:“明和,難得你有求某的時候呀!”

明和在同窗裏,已經成了萬事通。不管哪位同窗遇到什麽問題,明和都能輕易解決。

不知不覺,明和的威信樹立起來,成了“孩子王”。

平日,都是明和幫助大家,誰也沒見過明和有為難的時候。

所以,當明和有事相求的時候,俊德才如此開心。他細細告訴明和:

大唐的戶籍分為編戶與非編戶兩大類。

編戶是編入戶籍的居民,編戶可以是品官,也可以是白丁,但必須是良民。

編戶又分為課戶與不課戶,以有無課口為基準。

明和聽糊塗了,打斷俊德請教:“俊德,什麽是課口?”

俊德詳細講解道:

“課口就是按租庸法納稅服役的普通男丁。也就是家裏有沒有21到59歲的成年男性。”

明和又問:“你前麵說編戶,那是否有非編戶?”

俊德點頭,說:

“對!非編戶就是指那些遁入空門的人、入伍的人以及跳舞學音律的藝人等,都是非編戶。他們的戶籍實際上屬於賤籍。”

明和不敢相信,求證俊德:“什麽?那位在皇宮跳淩波舞的謝阿蠻也是賤籍嗎?”

俊德回答道:

“對呀!她的收入雖然和五品官一樣,但她是太常音聲人,依舊是賤籍。”

明和想不明白了。

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大唐,這些在音律和舞蹈方麵的造詣數一數二的藝術家們,地位竟然如此低下!

何況唐玄宗本人也是一個充滿藝術細胞的皇帝。

明和知道舞劍器的公孫大娘、唱“紅豆生南國”的李龜年、彈琵琶的賀懷智…搞了半天,這些藝術家的政治身份竟然不如自己這個一介貧民啊!

明和想到現代社會,李川的兒子追星追瘋了。

那些明星沒有一個人的造詣比得上大唐的藝術家,但他們不但收入驚人,社會地位也很高。

經常有偷稅漏稅的,有天天鬧緋聞炒作的,甚至有吸毒違法的,卻依然被年輕的少男少女們瘋狂的崇拜著。

明和有些糊塗了!不知道孰是孰非。

俊德繼續說:

“明和,你準備好以後,去找裏正,一個裏正管理100戶住戶。戶口統計有籍和帳兩類。一年一造帳,三年一造籍。造籍用的紙張、筆墨、裝訂費等,由各戶負擔。”

此時,明和才知道父親為啥要給自己銅錢。

明和依稀想起戶籍是政府征發賦役的主要依據,曆來受到統治王朝的高度重視,唐朝前期實行均田製和租庸調製,後期實行兩稅法,都與戶籍有著密切的關係。

正在走神,聽見俊德問他:“用不用俊德陪著你去?”

明和已經明白了辦理戶籍的程序,他告訴俊德說:

“不用,你隻需告訴明和在哪裏能找到裏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