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樂品牌——蘇軾

從宋朝走來的宋詞

在曆史的文化長河中,你綻放著,你奔騰著。

你,有著淺吟低唱的柔美;你,有著大江東去的豪放。

你的唯美,你的氣勢磅礴,你的豪放,你的婉約,在曆史的長空中散發著恒久的魅力。

宋詞,你從宋朝走來,你從曆史文化的燦爛霞光中走來,一直走進我們心底。

你,有著十裏桃花的絢爛。你,有著八千裏路雲和月的遼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一首《蝶戀花》,三個“深”字,將古代庭院的布局特色,將建築文化中的經典美,在詞句中洋溢出來: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他,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文壇翹楚的蘇東坡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氣勢磅礴: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曼妙的宋詞,滋養著她。她,也滋養出宋詞的婉約。李清照,一首《如夢令》,讓我們凝思著綠肥紅瘦: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首《一剪梅》柔腸寸斷: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首《聲聲慢》,讓我們看到了國破家亡中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一首《滿江紅》,氣象恢弘奔放,寫出了英雄的浩然正氣與慷慨激昂: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在宋詞裏,我們感受著中華文化的美與力。我們陶醉在她的美裏,我們滋養在她的情裏。宋詞的大美,有著補鈣的作用。宋詞的柔美,有著撫慰心靈的療效。

宋詞,可以吮吸,也可以咀嚼。

宋詞,有著牛奶一般的柔滑,甜美的味道,酸甜的口味,激活著你的味蕾,也醉了你的味蕾,在它的潤澤下,你的生命豐美起來。

宋詞,有著煎餅一般的嚼勁,考驗著我們有咬合力。但,宋詞一旦融入你的體內,那將是成為你的筋骨。

在這些美得讓人心醉的詞裏,在這些遙遠而又貼近心靈的詞裏,在這些鏗鏘而又溫暖的詞裏,在這些柔美而又豪放的詞裏,我們又一次滋養在中華文化裏,宋詞給了我們心靈的參照,喚醒了我們蟄伏已久的詩心,從而引領我們走向更遠的遠方。

今夜,一首詩詞把一個節日照亮

月色清淺,酒濃情深。在公元1076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寧九年的那個中秋之夜,這也是他輾轉各地來到密州的一個中秋之夜,也是他與弟弟已經七年沒有相見的一個中秋之夜。他抬頭望著天空那輪明月,低頭飲下那一杯清酒。月正圓,酒正酣……

《水調歌頭》中秋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一首千古絕唱和這輪圓月一起升起,把這個節日照射得光彩燦爛。

全文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如行雲流水。讓我們沉浸在這豪放而闊大的意境之中,感受蘇軾樂觀曠達的情懷,此時,我們慢慢懂得了詞人對明月懷有多麽濃厚的向往之情,但對人間更有不舍的眷戀之意。

神話與現實、出塵與入世、感慨與曠達,就這樣層層交織在一首詞中。在這首詞中,有著浪漫主義的色彩,又有著深刻的哲理和人情的溫暖。在清爽、雄壯、曠達的蘇詞中,這首《水調歌頭》構思奇拔,可謂是千古絕唱。於是,每當中秋月圓之時,那些無法團聚的親人心中便吟起這首詞,在這首詞裏互相溫暖著,在這首詞裏互相祝福著,在這首詞裏共賞一輪明月,在這首詞裏千裏共嬋娟。

一首詞,一段情,一輪明月,一個佳節。

在詩詞裏,我們感受著、分享著詩人的中秋情懷。

月亮,中秋,潤澤出無數詩詞佳作。

每當中秋佳節,那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便會和月亮一起從夜空中,從我們的心底升起。

一輪明月,從一首詩、一首詞裏升起來,又跌進我們相思的心懷,濺起朵朵淒美的情思,濕潤了我們望月的目光。然後,一縷縷純美得如月光般的詩句在節日裏熠熠生輝:

從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到杜甫“寒沙蒙薄霧,落月去清波”、“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江月去人隻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從岑參的“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到白居易的“東船西舫俏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美麗的詩句,洋溢在這中秋之夜。

我們多久沒有看一看月亮了?當下,五光十色的東西太多,絢爛多姿的東西太多,但被我們忽略的往往可能是最為真實和純美的東西。月亮升起、落下,從一勾彎月,到圓圓的明月,該是為我們詮釋著一個什麽樣的哲理?那圓潤的月亮,那柔美的月色,該是能撫平我們的浮躁與喧囂?

美好的,往往是無價的。

月亮,正是。

月光,如此。

在中秋之夜,在圓潤皎潔的明月下,點燃了我們思鄉之情的是這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接下來,“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則是將國家的安危與和故鄉的思念糅合在一起,是詩人杜甫家國情懷的深情表達。月下抒懷,詩中傾訴。詩人即使在美妙的月色裏,也不把家國忘懷。

月,是誰把你掛在天上?

詩裏的月亮,月光裏的詩。

月,還是那輪月。

那輪明月,那朵情思,千年萬年,從沒改變,從未走遠。

今夜,一輪明月把一個節日照得通亮。

今夜,一首詩詞把一個節日照得通亮。

人生快樂品牌

如果你心中有一塊冰,需要別人把你融化。如果你心中有一輪太陽,那麽不光你自己溫暖,也能溫暖別人。陽光不管在哪裏,都是光明和溫暖的。

蘇東坡,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是一個生命的快樂品牌。

麵對現實,蘇東坡的應對是智慧的。他的思維開闊,他飽滿的智慧,滋養著他的生活。

顛沛流離一生,仕途坎坷多難,沒有打倒這個男人,他瀟灑依然,快樂依舊。

他不會應對汙濁官場中的明爭暗鬥。他那種無拘無束、直率坦**、特立獨行的性格使得他在黑暗的現實中處處碰壁。直爽的人,難免會得罪人。他不是那種明明看見蒼蠅也要吞下去的人,他是一定要把蒼蠅吐出來的人,盡管吐出來要遭受磨難。

蘇東坡就像美酒一樣,時間越久,越是醇美。

是什麽讓這位古人如此波瀾不驚永遠保持豁然的胸懷呢?

蘇東坡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愛,讓蘇東坡在常人看來很壓抑的事他卻過得有滋有味、快樂逍遙。愛山山水水、愛植物動物、愛日月風雨、愛勞苦大眾、愛親朋好友、甚至愛敵視他的人,愛美食、愛遊玩。他是一個活潑飽滿的人。這種無所不愛,使得他的生活充滿情趣。蘇東坡一生都卷在北宋政治風浪中,而又始終如海燕般超脫於政治風浪之上。不做官時,他會種田、開荒、建屋、喝酒、寫詩;做太守時,他會修水利,鼓勵耕種,善待饑民災民,使自己的轄區一片欣欣向榮。他在杭州上任時修建的蘇堤直到今天仍然受惠於民,難怪至今杭州人還總是說蘇東坡祖籍在杭州,全然不顧他出生於四川的確切史實。

大愛有大樂。

是意誌和智慧,幫助他應對一次次的困苦。林語堂先生這樣評價蘇東坡:由塵世的標準來說,蘇軾的一生相當坎坷不平,但他的生命是豁達的,心靈是自由的。他的一生對世人的貢獻遠遠超過他從世上所取的一切。他總能在沒有生機的地方創造生機,這樣的生命真的每一時刻都燦爛。他正直、善良、瀟灑,熱愛生命的每一刻。

蘇東坡超脫曠達並快樂的原因,還有他的出世精神。他知道,現實政治的是是非非、恩寵榮辱,不必記掛於懷。

蘇東坡超脫曠達並快樂的原因,還在於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修養。

蘇東坡超脫曠達並快樂的原因,得益於他的文學滋養和與佛教結下的不解之緣。他的詩詞是那麽的飄逸和豪放,生活也是如此的豁達和瀟灑。屢次的謫居生活,並沒有使他感到消沉,反而更深入於佛禪,形成“外儒內道”的情形,他看到了人生如夢的一麵,更體會到人間的美好與溫馨。他被貶惠州時,相伴十四年的侍妾朝雲死了,自己也兩目昏障,痔瘡大發,尚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鍾”;再貶儋州,他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並且希望長作海南人,“他年誰作輿地誌,海南萬裏真吾鄉”;後來渡海北歸時竟歎“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在臨終之際,竟然悟出了“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總是歸”的禪悟境界。

當我們認知生命的貴重時,我們應該盡量讓一切為生命讓路,給生命最多的陽光。生命的曆程中,有著坎坎坷坷。煩躁、痛苦抑或是失落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即使是有限的幸福和快樂也顯得那麽的稀少,生活中我們所聽到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抱怨。然而,我們依然活著——竭力地、頑強地,甚至是掙紮。當我們站在一個高處或者遠處再審視這一切時,才會發現這些和生命本身相比是多麽的微不足道。那個高處就是我們對生命本身領悟的地方,那個遠處就是我們對生命本身感知的地方。

不會選擇自己的活法,於是便有很多人活得很痛苦;選擇錯了活法的人,於是便活得很累。如果你活得很痛苦,如果你活得很累,如果你活得很無奈,如果你活得很沒意思,如果你活得很糟糕,如果你活得很無聊,那麽,你一定是不會選擇或者選擇錯了;那麽,你一定是沒有懂得生命是你最該珍惜的。蘇東坡,是一個會選擇的人。

我們往往看到生活很艱難的人,但他們活得有滋有味。我們看到經濟很富裕的人,生活得卻很痛苦。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的各自選擇出了問題。如果你是魚,那就選擇遊泳,那就生活在水中。如果你是鳥,那你就選擇翱翔,那就生活在天空中。可悲的是,本來是魚卻選擇翱翔、向往藍天;本來是鳥,卻選擇遊泳、向往大海。

如果你是陶淵明,那你就歸隱世外桃源。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會滋養出你鮮美的生活。但如果你不是陶淵明,如果你一旦長期進駐世外桃源,那與世隔絕寂寞貧寒長期與你相伴,你就會感覺生不如死。如果你是玄奘法師,那你就選擇漫漫苦行。一路風雨,一路坎坷,那是你的生活,再遠的路也阻隔不了你的追求。九九八十一難,成就了這位苦行僧。如果你不是玄奘,就不要領略那八千裏路雲和月,因為路上有風景,更有艱難險阻。時時問問自己:人生要些什麽?你能要些什麽?你被什麽所糾纏、所**、所苦惱?你“負石而行”,你背的這塊石頭是必須的嗎?你將行向哪裏去?

不是駱駝就不要選擇沙漠,不是雪蓮就不要選擇雪山。既然是駱駝就不要進駐大都市,既然是雪蓮就不要盛開在赤道上。如果你是花,就選擇美麗地開放。如果你是樹,就選擇一方水土一束陽光,快樂地生長。在自己的生命裏,在適合自己的生命環境中,展現生命的活力,綻放生命的美麗。

生命是一次旅行,讓快樂與生命同行。選擇快樂,其實就是選擇了智慧。

蘇東坡是一個創造生命快樂品牌的人,用的就是他的寬闊的思維,用的就是他的飽滿的智慧。

蘇東坡是一個人生智慧品牌,蘇東坡是一個人生快樂品牌。

有一個身影穿越千古

蘇軾七歲知書、十歲能文。

小蘇軾開始“膨脹”了,一天,他寫了一副對聯:

遍識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他一本正經地把它貼在書房門口。那種少年狂,溢於言表。

一天,家裏來了一位客人,客人看到了門上的對聯,微微一笑,從袖筒中抽出一本書向蘇軾討教。

那是一本先秦古書,蘇軾哪裏懂啊?有些字他都不認得,這下他被難住了。

他明白了:原來,自己離遍識天下字讀盡人間書還差的很遠很遠啊!

蘇軾端詳了那副對聯很久,在上下聯上各添了兩個字,成了一副新對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誌讀盡人間書。

從此,他更加努力讀書。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他的博大,他的豐富,是他的善於汲取各家所長。他汲取各家所長,成就了一個豐富的蘇軾。儒家給了他家國天下的使命;道家給了他瀟灑豁達的心態;佛家給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

於是,蘇軾有“風風雨雨、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的格局,蘇軾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從容。

走過萬水千山,走出了一個大寫的蘇軾。走過萬水千山,走進了一個詩意的蘇軾。走到長江邊的赤壁,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來到杭州的西湖,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即使在黃州吃口豬肉,也能寫“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嶺南偏僻吧,但人家卻“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他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放,也有“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的浪漫,還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他懂得認識事物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父親蘇洵,錚錚鐵骨,不畏強權,勇於對抗權傾朝野的王安石,這讓蘇軾開始明白什麽是風骨;妻子王弗知心溫柔,讓他懂得什麽是深情;蘇轍因他一路貶謫,但毫無怨言,是他感受到什麽是親情;朋友章惇強勢逼人把他流放海南,但他卻學會了寬容與饒恕。

密州的難民,讓他明白為生民立命的意義。

海南的土著,讓他的貶謫之旅竟然變成傳道之路。

是站在人生之上,還是站在生活之中。我們的腳步時而堅定時而慌亂,但是蘇軾卻像一麵旗幟飄揚在我們的人生視野裏。

從容也罷,灑脫也罷,一個人如果能像蘇軾那樣,那一定是有一個寬闊的胸懷。我們關照著世事,卻無法左右世事,甚至無法左右我們自己。一生的冷暖,都隨花朵飄落。也許,我們永遠不能領略蘇軾泛舟赤壁時的情懷。千年不朽的蘇軾,不時地浮現在我們的夢中,不時地關愛著我們的思慮,不時地引領者我們的腳步。

我們不能生活在哲學裏,但哲學可以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引領著我們。

他把人生悲歡用文字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詞飽含了人生體驗。他不僅有“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的浸骨柔情,還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至理感悟,更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空靈頓開。他的詩詞雄渾蒼涼、大氣磅礴,昂揚鬱勃、奇偉雄壯,喚起我們對人生的無限感慨和思索,給人以撼魂**魄的藝術力量。我們仰望,我們行走,匆匆的,有時停下來,或者徘徊,但我們還要前行。陽光照過來,我們溫暖在陽光裏,行走在陽光裏,這本身就是人生的幸福。

一個心胸廣闊的人,誰也無法把他的心靈放逐天涯海角。一個心胸狹窄的人,自己也會把自己逼進狹路、放逐天涯。荒蠻的海南,在他的腳下,成為了他的又一個心靈家園。蘇軾的超曠達觀的襟懷,使得他成為不倒的蘇軾。“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蘇軾能夠超然“遊於物之外”,自可“無所往而不樂”,使得我們為之讚歎。我們可以如此這般地議論他,卻總是無法否定他。因為,大江東去,浪淘盡,才會凸顯千古風流人物。

他通達,但他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後,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蘇軾的為人表裏澄澈、風節操守,成為千古絕唱。

我們總是試圖改變別人,甚至試圖改變世界,其實,你不如改變自己。適應世界,還是改變世界?改變自己,還是改變世界?蘇東坡,用他自己的身影告訴了我們。

有一個身影穿越千古,至今仍走在我們的人生道路前麵。

千年英雄蘇東坡

一、詩書芳華

景佑元年,即公元1036年,在美麗的四川眉山,有一個嬰兒降生了。

據傳說,“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這是人們以此來讚美三蘇的絕代之才華。

六十四年之後,也就是在他去世後,有人說他出生的那一天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的日子。

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教他讀《範滂傳》。這對於他的品行的形成有著啟蒙的教育。

十歲的那年,父親蘇洵給他改名蘇軾。“蘇老泉、二十七、使發奮、讀書籍”——《三字經》,這個蘇老泉,就是蘇洵。蘇洵從此開始嚴格要求自己和孩子,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讀書學習,把他的兩個兒子和自己一起培養成“唐宋八大家”中之人物。“唐宋八大家”,他一家占了三位。

當然,取得如此成就,讀書學習一定是很刻苦的。以至於蘇軾後來在海南流放時,一天晚上做夢夢到了父親第二天要考他背誦《春秋》。但他連一半都沒背誦完,夢裏很是害怕。就這樣嚇醒了,醒後呆呆地坐在**竟不知所措,感覺得自己就像掛在鉤子上的魚:

夜夢嬉遊童子如,

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餘,

今乃始及桓莊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

起坐有如掛鉤魚。”(引文:《夜夢》)

1055年,19歲的蘇東坡在四川眉山青神古中書院學習。老師王方是進士出身,很是有學問,對聰明的、愛學的蘇東坡格外喜歡。

有一天,師生一行外出踏青,見山中有一寺廟便走了進來,寺廟叫中岩寺,寺廟住持親自帶領書院的師生在寺中遊覽。然後,寺廟住持又領他們來到寺廟的後山,這裏有一水潭,一直沒有名字。住持說:“可否為此水潭取一個名字啊?”

學生們躍躍欲試,他們看見水潭中的魚兒聽到人們的談笑聲競相躍出水麵,好像在響應呼喚。

“就叫跳魚池。”

“叫藏魚池。”

但住持感到名字不響亮,對這些名字不很滿意。

王方看蘇東坡躲在後麵不說話,便喊他說:“你能為此譚取一個什麽名字嗎?”

蘇東坡走上前來,說:“潭水中的魚兒本在歡快地遊玩,因為遊人的呼喚而跳出水麵,不如就叫喚魚池。”

住持一聽,大悅,拍手稱妙:“妙妙妙,喚魚兩字意境甚妙,新穎雅致,有聲有色,此名,必將流傳後世。太好了!”

王方有一女兒,叫王弗,16歲了。王方將白天為水潭取名的事說給女兒聽,當然,沒有說大家都給水潭取的是什麽名字,讓王弗也為水潭取一個好聽的名字,以此來看看女兒才華如何。

王弗想了想,拿起毛筆,在紙上寫下三個漂亮的大字:喚魚池。

啊!王方看後,很是驚喜,簡直太巧了了,說,我的學生蘇東坡也是取的這個名,你們怎麽竟然取的是同一個名字啊?太巧了!太巧了!

蘇東坡與王弗兩人的想法竟然不謀而合,這簡直是心有靈犀,這一下子讓王芳突然有了把女兒嫁給蘇軾的想法。

新婚之夜,蘇軾寫了《南鄉子·集句》,交給新婚妻子看:

南鄉子·集句

寒玉細凝膚。

清歌一曲倒金壺。

冶葉倡條遍相識,

淨如。

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須臾。

芳時偷得醉工夫。

羅帳細垂銀燭背,

歡娛。

豁得平生俊氣無。

景祐二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從眉山去開封趕考

那年的考試,可以稱為是大宋以來最為壯觀的陣容:考生除了蘇家人還有大名鼎鼎的曾鞏,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都是重量級人物啊!

20歲的蘇東坡考卷文章《刑賞忠厚之至論》寫得極為精彩,在閱卷時,打動了主考官歐陽修,本想定為第一名。但他又一想,寫得如此好的文章,恐怕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寫的吧?總不能把自己的學生定為第一名吧?應該避嫌啊,於是,把這個份卷子壓為第二。

本來該是第一名的蘇軾,就這樣烏龍成了第二名。

他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一下子成為科舉考試的範文,當時有一句俗諺叫,“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

遺憾的是,母親在他們父子三人進京趕考時忽然病逝,那個後來的考中進士大好消息再也聽不到了。

是弟媳婦在家裏料理的後事。

妻子王弗此時生下了一個兒子。

二、飛鴻展翅

在他即將走上仕途的時候,他的父親也離開人世。

蘇軾來到鳳翔,任鳳翔府簽判。鳳翔三年,妻子王弗陪伴著他。

在鳳翔,蘇軾時常想起弟弟: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何所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父親去世一年後,妻子王弗病逝。

母親、父親、妻子,相繼離他而去,如此沉重的打擊,如此沉重的災難,此時年輕的蘇軾受不了了,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他在埋有親人山上,流著淚種下三萬棵鬆樹。

妻子王弗,是他一生的痛。

十年後的一個夜晚,他又夢到了妻子王弗。

《江城子·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岡。

他來到杭州任太守,為了治理西湖的水災,他帶領人們清理淤泥,淤泥挖出來,築成了一道堤,把長堤上種植楊柳,小橋亭閣,構成了西湖十景中著名的“蘇堤春曉”。?

蘇東坡在西湖中建了三座小石塔,就是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映月”。??

麵對眼前美麗的西湖,他寫道: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於是,西湖以後有了別名西子湖。

1074年,熙寧七年,39歲的蘇軾任密州知州。

來到密州,眼前慘不忍睹,當時正在鬧蝗災。他馬上投入治理蝗蟲的行動中。

天災還沒結束,西夏又要入侵北宋。

蘇軾密州出獵後,他悲憤寫道: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崗……

接著,他給好友寫了一封信《與鮮於子駿》:“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嗬嗬。”

他的詞,一改宋朝詞風,全無詞壇霸主柳永的柔美之風,把詞硬生生地變成了豪放風格。據說這首是曆史上第一首豪放詞,一改以往柳永式的兒女情長。

你注意了!這封信後麵的“嗬嗬”,“嗬嗬”,原來我們當今微信聊天中的“嗬嗬”並非當今網絡語言的新創啊!

蘇軾在《與陳季常》一信中寫道:“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嗬嗬。”在蘇軾的信中,至少45次使用過嗬嗬。

“嗬嗬”,蘇軾啊!你真是文壇先鋒。“嗬嗬”!

嗬嗬,他就這樣笑著活下去。

望著天上的明月,他想念七年未見的弟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何似一作:何時;又恐一作:惟/唯恐)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長向一作:偏向)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明月從什麽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禦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亮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麽怨恨吧,為什麽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隻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裏,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這首詞。成為文學史上寫月詩詞的巔峰。

兩首《江城子》,同樣的韻腳。

一首哀婉之極:

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麵,鬢如霜。

一首雄壯之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宋神宗熙寧十年,42歲蘇軾赴任徐州知州。

八月二十一日,決堤的黃河水漫徐州,蘇軾住到城牆上,指揮抗洪救災。並在在城東南修了一道長堤,派人駕船載糧,四處救濟。

蘇軾帶領全城百姓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奮戰,徐州的抗災取得了勝利,朝廷發文表彰。

百姓為了感謝蘇軾,紛紛把豬羊送到府上,蘇軾推辭不掉,然後做成紅燒肉,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大家稱它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回贈肉”即為東坡肉的原型。

三、烏台詩案

王安石的變法,有他積極的一麵,也有一些不合適的地方,蘇軾在詩中寫道:

《山村五絕》

杖藜裏飯去匆匆,

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

一年強半在城中。

有一首詩成了引發“烏台詩案”的導火索:

凜然相對敢相欺,

直幹淩雲未要奇。

根到九泉無曲處,

世間惟有蟄龍知。

這首詩是寫給錢塘秀才王複的,王複在鄉間行醫,懸壺濟世,被百姓廣為讚頌。王複的庭院中有兩棵高大的百年古檜。

王珪、沈括卻說這是在隱刺皇帝: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莫過如此!

於是,一場“烏台詩案”從此給蘇東坡帶來了厄運。從此,蘇東坡的坎坷命運拉開了序幕。

“烏台詩案”使得有29位大臣和名士遭到牽連,駙馬王詵因事先泄密被削除一切官爵,王鞏被發配到西北邊陲,蘇轍上本求情而被降職,大臣張方平被罰紅銅30斤,司馬光和蘇東坡的18個朋友被各罰紅銅20斤。

牢獄中,蘇軾曾把毒藥偷偷埋在監獄的土中,想一旦得知有殺頭的消息,就自己先服毒自殺

兒子蘇邁給蘇軾送飯,兩人曾經約定,如果一旦知道定為死罪,就做一道魚的菜送來。

後來蘇邁需要離開這裏,籌集飯錢,便讓親戚替他來送飯,親戚不知這個約定,一次為了改善蘇軾的夥食,便做了魚的菜,蘇軾看到眼前的有魚的菜,以為自己就要死了,於是,寫下了《獄中寄子由》:

聖主如天萬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

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

又結來生未了因。

為蘇軾說情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變法派首領王安石,他說,盛世是不殺士大夫的。太後也為蘇軾說情。

皇帝派親密太監進監獄去觀察蘇軾的獄中表現,以此來判斷蘇軾是否真的與皇帝作對。太監便扮作罪犯在夜裏進了蘇軾的那間牢獄,太監一進牢獄便躺在**裝睡。蘇軾也沒在意,也躺著**入睡了。而且睡得還很香。

第二天一早,太監對蘇軾說,你不會有殺頭之罪了,你馬上可以出獄了。

蘇軾在監獄裏被關了四個月零二十天,除夕前被放出牢獄。走出監獄大門,他心情很是複雜: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四、寂寞沙洲冷

1079年,元豐二年未,蘇軾出獄後,被貶黃州。

接下來一個嚴重問題擺在蘇軾麵前,就是一家人的生活問題。

有人為他在官方求租了一處城東的荒廢的坡地,於是,他開始了開荒種田,坡上滿是野草,在燒荒中,一口井露了出來,天無絕人之路,有了井,莊稼的澆灌問題就好辦了。

貧瘠地適合種大麥,於是蘇軾在這裏種上了大麥。

一位老農告訴蘇軾,麥苗一開始不要讓它瘋長,讓牛羊啃一啃麥苗,這樣明年麥子就會豐收。

詩人白居易也有一處東坡,他在東坡種花。

蘇軾望著這片城東的坡地,給它取名:東坡。同時,也給自己取名東坡。

蘇軾和弟弟的情感很深,他在《和子由澠池懷舊》寫道: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複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蹇驢嘶。

在詩中,他感慨道:人的一生到處奔走像什麽呢?應該像飛鴻踏在雪地吧。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幾個爪印,但轉眼它又遠走高飛,哪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奉閑已經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裏麵去了,當時在上麵題詩的那堵牆壁已經壞了,因此不能再見到舊時題詩的墨跡了。是否還記得當年趕考時的艱辛磨難,由於路途遙遠,人困馬乏,連那頭跛腳的驢都受不了了。

在黃州,他居住在一座寺院裏: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黃州,蘇東坡以詞抒懷: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隻有我不這麽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詠長嘯從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騎馬還輕便,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liǎo),

雄姿英(yīng)發。

羽扇綸(guān)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huā)發。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lèi)江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裏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應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在黃州,“吃貨”蘇東坡發明了東坡肉: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鮮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他被貶到哪裏,美食就在哪裏。

東坡三味,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豆腐,還有東坡餅,還有……

朋友巢穀懂醫學,有一個祖傳秘方,但這個秘方連兒子都不想傳下去,但他給了蘇東坡,蘇東坡對了江水發誓,絕不泄露。

但是不久這裏發生了特大疫情,為了救百姓於疫情之中,蘇東坡隻好違背諾言,公開秘方,救了百姓。

蘇東坡開始喜歡上了佛教,和主持佛印經常交流佛學。

一次,他把寫的一首詩讓學童過江交給佛印: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這裏的“八風”是指人們生活中常遇到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八種境況。

放屁!

學童把詩拿了回來,蘇東坡本想聽到佛印的讚美,但打開詩稿一看,很是不高興。

於是,他過江要找佛印理論理論。

沒想到佛印正在等著他,說道:八方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一聽,頓時大悟,哈哈大笑起來。

《赤壁賦》

東坡攜友夜遊,有魚無酒,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複遊於赤壁之下。

《赤壁賦》裏的這個“婦”是蘇軾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

1084年,47歲的蘇東坡離開黃州暢遊廬山。

在廬山,他留下一首打油詩、三首《初入廬山》、兩首風景詩,還有一首《題西林壁》。

《初入廬山》

芒鞋青竹杖,

自掛百錢遊。

可怪深山裏,

人人識故侯。

(引文:《初入廬山三首》其一)

穿著草鞋,拄著青竹拐杖,我身上隻帶了一點零花錢。奇怪了,這麽一座深山裏,每個人都認識我。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

隻緣身在此山中。

橫看:從正麵看。廬山總是南北走向,橫看就是從東麵西麵看.

側:側麵。

從正麵、側麵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麵目,是因為我身處在廬山之中。

深層解讀:新舊兩黨立場不同,結論也不同。事實上,人們都置身局中,置身曆史長河中,都不免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應該更客觀地思考問題,得出恰當結論。

五、此心安處是吾鄉

1094年紹聖元年,59歲的蘇東坡先發配嶺南,4月被貶英州。6月再貶惠州。

在惠州,蘇東坡把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買來,竟也做成了美味。

他寫信給蘇轍說:這羊骨頭能吃出蟹的味道,連身邊的幾條狗都嫉妒了。

和蘇東坡一起來惠州的是第三任妻子王朝雲。由於生活的困苦王朝雲麵黃肌瘦憔悴不堪,蘇東坡很是疼愛王朝雲,為王朝雲做食療滋養,用蘆薈、西湖蓮子等有養顏功效的原料,獨創成東坡西湖蓮這道名菜。

1097年,紹聖四年。62歲的蘇東坡再貶儋州。

在儋州,天性會吃的蘇東坡把嘴對準了生蠔。他寫信告訴兒子,生蠔食之甚美,我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生蠔可以烤著吃,我長春對蘇過說千萬不要泄密,因為我就擔心朝廷那幫君子們,一旦聽說了這事兒,爭著搶著走我東坡的路線,到海南來,跟我分享此美。

哈!你看看我們的蘇東坡多麽可愛和幽默啊!

他向朝廷提遞交了祈求退休的《乞致仕狀》:

在常州,蘇東坡借住在孫氏老宅。蘇東坡給蘇轍的書信說:“我已經決定安居常州,借得孫家宅,極好。江浙人喜歡我,不會沒有房子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係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公元1101年,蘇軾寫下這首《自題金山畫像》,不久便去了更遠的遠方。

辛巳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64歲的蘇東坡離開人世。

臨終前,他說:“我平生未嚐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經典名句,至今熠熠生輝。

《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裹:經曆。華:豐盈而實美。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不喜歡陪伴著年老的學人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雖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中舉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你的名字。

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他一生顛沛流離,北至北京,南至南海,西到川渝,冬到蓬萊。

但不管走到哪裏,他都懂得,此心安處是吾鄉。

王鞏受“烏台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受貶時,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隨行到嶺南。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餘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

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

風起,

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裏歸來顏愈少。

微笑,

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豐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人人都說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為清涼之鄉。

她從遙遠的地方歸來,更加容光煥發,更顯年輕了,微微一笑,笑顏裏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試著問她:“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裏灘,在南山附近。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漫漫:水勢浩大。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是說: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午盞: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觀賞。不到這裏的話會遺憾終身。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終於親眼看到廬山、浙江的景致,卻發現過去的衝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隻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有人說這是秦觀所作,也有說法認為這是蘇軾的酒後遊戲之作。

怎麽讀呢?

六、人間有味是清歡

千古全才、通才。

在寫詩方麵,他和黃庭堅並稱是蘇黃;在寫詞方麵,他和辛棄疾並稱是蘇辛;在散文方麵,他和歐陽修並稱是歐蘇;在書法方麵,他位列“宋四家”;在繪畫方麵,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者之一。

林語堂形容東坡的一生是“人生的盛宴”。

作為中國曆史上“不可無一難能有二”(林語堂語)的文化巨人,林語堂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隻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人生百味、悲歡離合。

讀蘇東坡吧!

灰心喪氣時,去讀蘇東坡吧,他會激勵你: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得意時,去讀蘇東坡吧,他會告訴你:人間有味是清歡。

想念親人時,去讀蘇東坡吧,他會安慰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走不出過往時,去讀蘇東坡吧,他會點醒你: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他豁達麵對人生風雨。

他走過一生,活得通透。

童年,美好時光。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我時與子皆兒童,

狂走從人覓梨栗。

健如黃犢不可恃,

隙過白駒那暇惜。

青年,跋山涉水。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是飛鴻踏雪泥。

往日崎嶇還記否?

路長人困蹇驢嘶。

中年,責任在肩。

《臨江仙·夜歸臨皋》。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暮年,享受人間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

終年:一蓑煙雨任平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半世顛沛流離,一生詩情畫意。他苦中作樂,樂到忘了苦。

他從失落的人生中打撈灑脫。

餘光中說:“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嚴肅;可蘇東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有他陪伴,再難的生活都能過得樂嗬嗬。他不像李白神仙飄逸,也不像杜甫憂心為國,他就像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有做人的煩惱和痛苦,但他卻能從曠觀中獲得解脫。千百年過去,天才詩人不計其數,唯有蘇東坡,中國人提起便會溫暖一笑,說我也想像他一樣活著。

蘇東坡,可以說是情緒管理大師,他在仕途的大起大落、受挫又受挫,流放再流放中,把自己的情緒調理得風生水起。

這,很難做到。但蘇東坡做到了。

從苦悶中走向曠達自在、從現實接二連三的無情打擊,走向意誌堅強與生命韌性。

心中有事過不去,隻因未讀蘇東坡。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隻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把別人眼中的苟且,過成了自己的詩意生活。

他不懂政治遊戲規則,他不懂政界需要的是隱忍與克製、圓滑與見風使舵,他的心中,隻有黎民百姓。

如果身陷深溝,怎麽辦?咱們的蘇軾用他的方式告訴我們:即使身陷深溝,也要仰望星空。

生活以風雨襲我,我則報之以微笑。

一路被貶謫下去,蘇東坡官越做越小,流放得越來越遠,仕途上東坡在走下坡,但他整理好情緒,東坡一生都在走上坡。

一次次的擊打中,反而鍛造出一個抗打壓的蘇東坡,反而鍛造出一個快樂的蘇東坡,反而鍛造出一個英雄的蘇東坡。

2000年,法國《世界報》報紙評選12名世界千年英雄,蘇東坡榜上有名,是亞洲唯一的入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