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軍齊進定燕趙 一王自裁謝天下

封章看座中那人,原來是徐州牧伍文忠末位幕賓趙山。趙山前番隨伍文忠軍來到臨淄,參與軍機,曾與封章言及,趙山獻計守備徐州之事,封賞甚覺得其人奇特,於是問伍文忠,可留此人為老夫效力乎?伍文忠慨然應允,於是趙山又歸於封章帳下,任軍中一小參軍,亦排在最末位。

於是封章問趙山道:“雲峰有何高見,不妨言之。”

趙山恭敬道:“軍機大事,晚生見識淺陋,既然太尉有命,晚生不敢不遵。如有妄言處,望太尉與坐上諸公見諒之。”

眾人都目視趙山,封章道:“雲峰但說無妨!”

趙山詳細言道:“當前之勢,我軍已定山東。齊王即定,諸王驚恐,朝廷早晚必將能平亂也。荊、揚不足為慮,然燕趙地廣,幽州遼闊,趙軍尚擁兵十餘萬,恐非彈指之間所能平定。我軍如今駐紮臨淄,正所謂鞭長不及也。我軍若趁此大勝之時,舉兵北上,雖是戰機,然現在進入隆冬時節,北方天寒地凍,不利用兵。我軍若進,又恐氣候寒冷,大軍難以有所進展。我軍若不進,則又貽此戰機。太尉所憂慮者,正為此耳。”

封章以手撫須,點頭稱善道:“以雲峰之見,老夫該當如何?試言之。”

趙山再道:“以晚生愚見,趙軍撤钜鹿,回守邯鄲,正是轉攻為守也。此時我軍雖有趁勝之優勢,然趙軍亦有守備地利之便,又加之進入隆冬,與我軍作戰尚不利。雖也能平定燕趙,與我軍則損傷多矣。以晚生愚見,太尉不如暫時按兵不動,休軍三月。待明年春暖之時,那時軍需都準備停當,蓄銳日久,則可三路出兵,西路取邯鄲,中路取漁陽,東路取遼東昌黎,燕趙可一股而下。燕趙即定,荊揚已是強弩之末,在下預料,太尉若如此行事,無需多有損折,半年之內,諸王之亂即全部平定。”

封章聽罷,鼓掌大笑道:“雲峰所見,正與老夫相同,甚善。”於是升趙山為軍中參謀,隨侍帳下。傳令各處,收其攻勢,修兵三月,待明年春暖再行進軍。

卻說幽州陷落半年以來,起初齊王派將前往駐守,而齊王兵敗,幽州遂屬趙王。趙王謀算,如果邯鄲不守,即退幽州,以遼東為根據,抗衡中原,在作後圖。於是派遣文武經略幽州,與遼東漢四郡樂浪、玄菟、真番、臨屯諸郡豪強互通消息。時遼東公孫家族勢力龐大,左右遼東軍政。公孫霸為玄菟郡太守,實際控製遼東地區,遼東諸豪強勢力皆以公孫霸為首領。公孫霸文武兼備,甚有梟雄之資,其人好大喜功,以遼東地遠,欲效仿當年公孫淵之事,遂擴張勢力,養兵數萬。自末帝之後,公孫霸更是無視漢朝法度,再度擴充兵力,吞並周邊土地,高句麗諸國畏其強,皆向其朝貢稱臣。至齊王亂時,公孫霸割據遼東,已經擁有精兵六萬餘人。

公孫霸見中原戰亂,欲從中取利。見趙王書信來,有拉攏之意。公孫霸心中計畫,齊王雖敗,趙王尚擁兵十餘萬,勝負一時未知也。於是先答應趙王,允諾其請求,而暗地是坐山觀虎鬥,爭取漁翁之利。趙王亦有自己算盤,以此先穩住公孫霸,然後趁機除掉,吞並其兵。

長安城中,大將軍張莽與宦者朱糟,見封章已經剿滅齊王,平定山東,於是詔令封章進軍北上,迅速掃平趙亂。

封章接詔歎道:“大將軍甚不知兵法,吾正令大軍休整,以避隆冬,待春暖之時,即可一鼓平定燕趙。此時若奉召進軍,必然進展緩慢,折算甚多。”於是複命,剖析形勢,陳述厲害,辭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欲進軍。

張莽看封章回命不欲進軍,心中疑惑,而朱糟之賓客,因為封章軍法甚嚴,有犯其軍法者,封章責之,多與封章多有不睦。有受罰賓客在朱糟麵前毀封章道:“封章以太尉之職,專斷行事,其與齊王在陣前互相通話,今已定齊國,手擁重兵,其心難測。”朱糟見封章不應朝廷之命,亦心下疑惑。於是與張莽商議,命封章大軍,遣其一半回司隸校尉部駐守,然後三河之地郡守,皆分派其黨羽前往執掌。

封章所節製大軍五十餘萬,在臨淄駐軍尚有十五萬,今休軍不戰,見朝廷有詔命,於是封章留八萬軍,遣七萬駐守司隸,等待來年春暖,即便出師。

張莽、朱糟不得已,隻有接受封章所請。令休軍三月,春暖再戰。然而朱糟已經深忌封章。

西城侯劉建夏,在上庸之地,已有數年,後長安不常來人,朝廷防範戒備漸漸放鬆,於是建夏得以稍稍出外活動,結交梁州豪傑英雄。與上庸太守文廣來往甚密,文廣以其子文雄事建夏,又薦武策武兼文於建夏,建夏見武兼文,稱讚道:卿真當世之虎將也!武兼文見西城侯堂堂宗室,如此相重,亦感動願誓死相隨。於是建夏在西城,帳下初具文武雛形,武有武兼文、獨孤虎,皆是萬人敵,文有文雄,亦是足智多謀之士。又有漢城縣一人,甚為勇武,姓徐名道,字鴻逵,乃漢城豪傑,建夏慕名招歸帳下,徐道又推薦自己族侄一人,姓徐名然,字則林,亦是少年英雄,建夏皆用之統西城兵。於是在西城略略擴充軍士,得三千人,保境安民,**清山賊,於是西城、上庸之地十餘縣,皆太平無事,人民安樂。

順安8年春,詔令削藩。文雄對建夏說:“此番削藩,天下將騷亂矣。”四月,齊王果反,諸王應之。楚王攻略江漢,兵至上庸疆界。文廣太守憑借險阻守之。建夏問文雄道:“吾欲發兵東擊楚軍,可否?”文雄道:“楚軍意在中原,必不以上庸之地為念。且上庸山城險阻,人民稀少,易守難攻,楚軍必不來。殿下無需出兵,西城安如泰山也。”

夫人華玉凰亦勸建夏說:“殿下安守西城即是。朝廷又末下詔命讓殿下出兵。且殿下若有舉動,必遭朝中猜忌。殿下本就處嫌疑之地,何必再欲昭彰嫌疑呢?”

文雄又道:“殿下不必擔憂。以愚弟愚見,朝廷雖弱,然必能平定諸王反叛。”於是建夏仍舊潛藏己身,蟄伏西城,以觀天下形勢。

封章大軍休整三月,已過隆冬時節。順安9年春二月,封章命豫州牧王扶,率軍從西路進攻邯鄲,命青州刺史陳德,率軍從東路進攻幽州昌黎。自領中軍六萬,進攻薊縣、漁陽。

趙王亦部署停當,見三路軍前來,亦分兵三路以迎之。致書代方郡太守公孫霸,請發兵支援。公孫霸接到書,按兵不動,以觀形勢。

封章進軍迅速,十日之內,三路大軍兵臨城下。趙軍遂收縮兵力,退至各城險阻扼守。

王扶令成章武、封傳車二將,輪番攻打趙王,趙王不敵,退守邯鄲。王扶大軍隨即跟進,後將軍賀武亦定冀州數縣,聚合兵力,共圍邯鄲。

趙王見邯鄲被圍,不日且下,料難守之,於是率城中五萬軍,棄邯鄲而去,撤走漁陽,與漁陽郡守軍匯合,尚有十萬軍,扼守漁陽郡,以待官軍。

王扶軍已經占領邯鄲,冀州隨即恢複。於是再整軍東進,共圍漁陽。

公孫霸見趙王棄邯鄲而走,封章數路大軍即將圍困漁陽,知趙王必敗,於是發玄菟郡三萬兵,從遼東西攻幽州,幽州趙軍,皆無戰心,紛紛棄城西走。公孫霸又進軍右北平郡,右北平守將趙敢以五千軍守右北平,並未投降趙王,公孫霸令趙敢投降自己,趙敢不從,公孫霸遂攻破右北平,殺趙敢,並害其宗族,吞並其軍。

前漁陽守將與王騰在代地聞之,亦聚集代地兵五千餘人,南下漁陽而來。

封章大軍已經推進到漁陽城下,青州刺史亦攻破昌黎。不數日,各路大軍亦到,形成四麵圍城之勢。

封章傳令三軍:“今趙王已成甕中之鱉。本帥先勸降之,欲其效仿齊王,如其不降,三軍即可一鼓而下,則漁陽彈指可得。”於是以箭書入城,勸降趙王。

趙王見四麵圍城,亦知大勢已去。得封章箭書,看畢道:“孤事雖敗,然豈能不戰而自願就縛哉!孤尚有兵十萬,封章藐視孤甚矣!”於是下令拒降,迎戰官軍。

封章見趙王不降,即令大軍攻城。又一麵傳檄趙軍及漁陽諸地,勸諭歸降朝廷,皆赦罪不究。趙軍已無戰心,見大軍攻城,皆紛紛不戰而降。趙王禁止不住,一戰之後,趙王十萬軍尚剩下二萬不到,漁陽已下,趙王率領殘部逃至雍奴。

封章即麾大軍,進圍雍奴。城中守軍,皆又大半出降。趙王還剩的數千人,見此情景,趙王在城中彷徨徘徊,不知所措。

趙王部下進言趙王道:“唯今之計,大王唯有肉袒出降,或可尚能赦免也。”

趙王徘徊無計,於是率眾出城,肉袒負荊,請罪於封章軍前。

封章傳命趙王:“昔者吳楚之亂,大王亦知之。漢朝法度,大王亦知也,請大王自作安排!”

趙王仰天凝視良久,方說道:“孤之罪,天不可赦矣。孤如不自裁謝罪,則將得罪於天。”於是趙王在軍前執劍自裁而死。

趙王即死,燕趙之地遂平,封章遣軍安撫其地,誅趙國為謀首要者數人,仍以漢朝王侯之禮葬趙王於雍奴。遂具表申報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