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掃蕩二州定叛亂 神遊九天窺玄機

封章大軍已經平定趙王之亂,冀州全部恢複,時遼東玄菟郡太守公孫霸,從東麵進攻趙軍,幽州遂也恢複,公孫霸見封章,甚為恭敬。封章即表奏其功,令其回師鎮守遼東。

前幽州漁陽郡守將與王騰率軍從代地至漁陽,沿路皆平,封章撫慰之,令駐守漁陽。封章見王騰有萬夫莫敵之勇,遂授予其偏將軍。前幽州刺史韓廣國,投降趙王,有負聖恩,封章以其為一方刺史,而降叛軍,有失地之罪,於是送韓廣國至長安,請朝廷處置。然後分派諸有功之將,駐守各郡縣。因荊、揚方未定,於是封章奏命朝廷,暫緩班師,親率精兵六萬,以賀武、封驛、陳功,王騰等為將軍,趙山亦隨軍,南下至荊州黃陂,駐軍黃陂,以觀戰勢。時順安9年春四月。

吳王軍與揚州刺史車馳相持於東南長江沿線大半年,吳王又從後方強製募兵,前往支援,欲打破長江封鎖,皆不能成功。後齊王軍敗,吳軍震恐,於是車馳遣將軍陸陽率步兵,諸葛武率領水師,水陸齊進共同發起進攻,吳王軍不能敵,遂潰敗,又退守會稽。隆冬到來,雙方以錢塘江為界相持,休戰三月。不久趙王亦敗,吳軍遂無戰心,車馳與諸葛武攻之,吳王棄會稽,走甌越。封章命車馳追擊,吳王乃領殘部萬餘人,又南逃至閔地建安。

車馳見吳王南逃,遂問諸葛武道:“吳王此番逃至建安,我軍該如何一舉而殲之?”諸葛武道:“吳王已成驚弓之鳥,主公不必勞師前往,可命一將帥精兵兩萬人,某部水軍五千人,進軍圍剿,足以掃清吳王殘餘。”

車馳用其言,於是自己駐兵會稽。令陸陽領精兵兩萬人,直下建安,令諸葛武部將諸葛笑峰領水軍五千人,乘大小海船五十餘艘,從甌海處走海路南下,沿途**清吳軍水師,至建安與陸陽軍會合。諸葛笑峰時年不過二十五,然而已經曆經數番水上實戰,其水戰之法,幾與其父相媲美。

吳王逃至建安,立足未穩,陸陽即率二萬精兵攻至,吳王不能敵,敗走閩東東治,尚有數千人,陸地上立腳不住,於是收拾海船十餘艘,準備出海。尚未停當,諸葛笑峰水軍即從海邊殺到,五千水軍一齊登陸,共來截殺吳軍。吳王急,遂與手下百餘衛士棄軍而走,搶得數船,急登上船,與百餘人揚帆出海而去。諸葛笑峰即發水軍出海追之,此時順鳳,吳王數船,不多時已經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諸葛笑峰亦無功而返。

吳軍大部投降,於是吳亂遂定。吳王與百餘人逃至海中,陸陽與諸葛笑峰在沿海設置崗哨,五日內不見吳王返回。諸葛笑峰對陸陽說道:“吳王百餘人乘船出海,所帶輜重甚少。五日內不見其返回,此必再難返回。將軍可奏與刺史。留一支兵在此,然後班師。吳王百餘人,即便返回,亦不足為慮也。”於是陸陽在東治留軍兩千人,設置哨探,又等了五日,海上仍然沒有動靜。於是與諸葛笑峰班師。

吳王自與百餘人乘船出海以後,盡然一去不返,不知所終。

車馳將此戰況報告封章並上奏朝廷。封章接報,認為吳王已經逃遁大海,十日內不返,多半葬身海洋,又難以查找蹤跡。即以吳王已滅,揚州已定,便具表申奏朝廷。

楚王這邊,亦一直未能攻破荊州長江防線。聞齊王兵敗,楚王即轉攻為守,與高升相持數月,後趙王又敗,楚王遂收軍南退,再扼守長沙、零陵、桂陽諸郡。高升遂收複荊州數郡,兵力不足進攻。於是封章命後將軍賀武,領三萬兵前往助陣高升。

高升與賀武合軍,水軍從江,漢兩線而進,收複沿江各縣,盡殲楚王水軍。於是再進兵共圍長沙,與楚王相戰數場,楚軍多敗,高升趁機攻下零陵,賀武攻下桂陽。楚王見長沙即將不守,於是引敗軍萬人南逃,高升與賀武再擊之,楚王僅剩千人,逃至交州蒼梧。

交州刺史趙安國,遣將伏兵而截之,在蒼梧遇楚王軍,遂以兵截擊之,盡皆殲滅,楚王亦死於戰陣之中。趙安國令斬楚王之首級,以木匣函封,派遣飛騎,傳楚王首級於長安。

諸王皆滅,於是各地皆平定。封章分撥安置停當,即率六萬大軍班師回朝,時順安9年夏6月也。

自齊王舉兵反開始,至諸王剿滅,曆時一年零兩個月,朝廷兩次換帥,調動大軍數十萬人,軍隊損失五萬餘人,傷十餘萬,耗費錢糧賦稅無數,數十萬人民遭受兵戈之苦,流亡道路。中原地區,時見餓殍和道旁白骨。漢朝雖然平定了此次叛亂,亦也元氣大傷。各州刺史,大戰之後,擴充實力,各自為政,朝廷更為無力控製了。

封章班師回朝,張莽於長安城外迎接,各有功將士,皆受到封賞。因為封章功大,張莽、朱糟不得已加封章為大司馬,封一等縣三萬戶侯,封傳車亦受封亭侯。自此後長安宮中,封章又以大司馬參與朝政。張莽、朱糟皆深忌憚封章,所議之事,每每意見相左,封章力爭之,所以二人與封章共掌朝政,實為水火不相容也。

前兗州刺史張豹,失守兗州,私自逃回長安,張莽因為是其族弟,遂不治其罪。幽州刺史韓廣國,則追究其失守投敵之罪,令除去爵位,投入獄中,韓廣國後在獄中羞憤交加自盡而死。而玄菟郡太守公孫霸,以重金厚賂朱糟與張莽,求領幽州刺史。封章力爭不可用公孫霸,然而朱糟、張莽得了公孫霸重金賄賂,皆不理封章之言,對封章道:“大司馬舉薦人多矣,我等尚無異見。今一幽州刺史,不想大司馬卻如此反對,難道是大司馬欲薦自己之黨嗎?”封章無言而退。

於是公孫霸得領幽州刺史,其人內在桀驁不馴,然又極有城府,自領幽州之後,恩威並用,結交豪強,擴充勢力。又巧取豪奪,官民皆畏之。

諸王叛亂平定之後,國皆除,並入漢地。淮南王末反,亦貶為侯,削其封地三縣。而被諸王所吞並諸國,亦不恢複,皆降為侯,僅一兩城作為封地。於是漢朝所封十餘國,一概不存。

西城侯劉建夏,在西城聞知諸王之亂已平。以手加額道:“此上天賜漢朝之洪福也。雖然朝廷暗弱,還尚有封章等忠勇之臣匡扶,漢朝有望也。”

文雄聽之,笑曰:“以弟觀之,未必如此也。”

建夏乃問文雄道:“漢朝前途如何?連襟不妨詳細言之。”

文雄道:“大司馬雖然當今中流砥柱,然天下形勢,非大司馬一人可以挽救也。”

建夏再問道:“天下將如何形勢?”

文雄又道:“諸王之亂雖平定,然漢室亦更為損耗,已傷及元氣。故以天下大勢形勢看者,漢廷愈加微弱,則四方諸侯愈加不能約束。則天下之變,海內不安,隨時可重現耳。”

建夏又問道:“果如你所說,似此如之奈何?”

文雄道:“殿下當年出京師,在終南山中遇公孫範,此事猶有記憶否?殿下至此,已經十年矣,天下果然刀兵起,將有大亂之象,正應其言。竊以為天下若不亂,則殿下仍為西城侯,天下若真亂,則天命終將歸於殿下也!”言罷,向建夏拜服於地。

建夏命其平身,遂不再問。沉思天道循環,變幻無常。自己年已四旬,人生過半,而困於西城,公孫範等諸人雖皆有預言說辭,然真不知未來變化會如何。思之良久,建夏不勝感慨,乃倚靠塌上,略作休息,不知不覺,沉沉睡去。

建夏在睡夢中,忽然見一黃龍飛來,自己隨即騎上,乘龍飛上天際,隻見雲霧繚繞,建夏正驚疑見,龍飛於一山之巔,放建夏下,隨即又飛入雲中不見。建夏看此山,千丈絕壁,其危無比。正看間,忽然雲霧散去,麵前顯現一座宮殿,華麗精致異常,非人間所有也,又聞見仙樂歌聲入耳,異常清幽嘹亮,亦非人間可比也,隻見一群年輕仙女,簇擁一頭戴珠冠,服飾美麗優雅,姿容端莊的仙婦走出,向自己走來。建夏慌忙以禮迎候。那仙婦至建夏旁,對建夏說道:“你乃人間帝王也,今神遊至此。”

建夏又問道:“此乃何山?仙姑又為何方神聖?”

那仙婦笑道:‘此乃華山,吾即華山九天玄女也。你今有緣,得來此處。吾有八字天機,可囑於你:華為夏首,見圖則興。”

建夏驚疑又再問道:“如何華為夏首,見圖而興?煩請仙姑示下。”

仙婦道:“可轉身,看你背後山石也。”

建夏忙轉頭回視,隻見山石嵯峨,雲盤霧繞,九州大地忽隱忽現,猶如居九重天上看人間景象也,正看間,忽然聽那仙婦道:“時辰到矣!”遂一揮手,建夏便跌入崖下萬丈深穀之中。

建夏驚覺,驀然而醒來,自己尚在西城侯府坐塌上。夢境清晰如真,建夏不由的驚出一身冷汗。後事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