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品嚐獄友的大腦——羅伯特·莫茲利

1977年的一天,英國的布羅德莫精神病院裏的一名警衛像往常一樣檢查精神病罪犯的房間,結果在一個房間裏看到了一具高高掛起的屍體。當他走進去查看時,發現屍體的頭蓋骨被掀開,大腦**在外麵,就像放在杯子裏的早餐蛋,而且暴露在空氣中的大腦上還插著一把勺子,部分大腦不見了。這個場景讓警衛產生了一種讓人脊背發涼的想象,消失不見的大腦很可能是被人用勺子挖著吃了。

凶手很快就找到了,是個因殺人罪被判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精神病罪犯,名叫羅伯特·莫茲利。被害人是一名戀童癖罪犯,莫茲利聯合另一名病人將被害人關進一個小隔間,並對被害人進行了長達9個小時的折磨,最後莫茲利勒死了被害人,並故意將屍體高高掛起,這樣才能引起警衛的注意。

在犯下殺人罪行前,莫茲利是個癮君子。吸食毒品需要很多錢,為此莫茲利當起了男妓。在1973年的一個晚上,一個名叫約翰·法雷爾的嫖客包下了莫茲利。其間,法雷爾向莫茲利炫耀了自己侵犯過的兒童的照片。法雷爾的這個舉動激怒了莫茲利,於是莫茲利用一根繩子勒死了法雷爾。

在庭審中,法官考慮到莫茲利曾在精神病院接受過治療,認為莫茲利的精神狀態不足以接受審判,於是莫茲利被送到了布羅德莫精神病院,這是一家專門為精神病罪犯開設的精神病院。莫茲利在這裏待了3年多,就殺死了一名戀童癖者。

這一次莫茲利被判處一級殺人罪,法院認為莫茲利的精神狀態可以接受審判,莫茲利被送進了韋克菲爾德監獄。這不是一座普通的監獄,裏麵關押的都是全國犯下嚴重罪行的罪犯,而且這座監獄還有一個外號,叫“怪物”。

韋克菲爾德監獄的犯人們得知莫茲利這個吃掉人腦的怪物將會來這裏服刑後,就給他起了諸如“食人魔”“噬腦者”這樣的外號。在莫茲利來到監獄之前,就已經是這裏的名人了。在監獄裏,沒有犯人願意和莫茲利這個怪物在一起,他總是獨自一人待著。

在監獄裏待了僅僅一個星期,莫茲利就瞄上了一個新目標,開始了另一場殺戮,這一次被殺害的是強奸犯沙林·達爾伍德。

在自由活動的時候,達爾伍德被莫茲利騙到了他的牢房內。達爾伍德一進門,莫茲利就掏出一把自製的簡易匕首割斷了達爾伍德的喉嚨,達爾伍德甚至來不及呼救就喪了命。之後,莫茲利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

雖然獄警沒有發現監獄裏鬧出了人命,但犯人們都知道達爾伍德在進入莫茲利的牢房後再也沒出來。當莫茲利引誘其他犯人回牢房時,沒有人願意和莫茲利走。在犯人們看來,莫茲利是個眼神裏滿是瘋狂的人。

既然獵物不肯主動上鉤,那莫茲利就主動出擊,莫茲利拿著刀走進了56歲的比爾·羅伯斯的牢房。當時羅伯斯正躺在**休息,根本想不到一個瘋子居然拿著刀來殺他。莫茲利走近之後,對著羅伯斯的腦袋用力砍去,之後抓著被砍得血肉模糊的羅伯斯的腦袋瘋狂地往牆上撞。

殺死羅伯斯後,莫茲利來到了獄警辦公室,他將帶血的刀子扔到獄警的辦公桌上,然後對獄警說:“下一次你點名的時候就會發現監獄裏少了兩個人。”

莫茲利再次被送上法庭接受審判。審判結束後,莫茲利又被送回韋克菲爾德監獄。這一次,監獄方為了避免莫茲利傷害其他犯人,專門給他準備了一間獨特的牢房。

這間牢房由厚重的有機玻璃搭建而成,裏麵所有的家具都是由厚紙板打造的,既堅固又不具備用來殺人的可能性。這間牢房沒有窗戶,隻有一個用來遞食物和水的小窗口。每天莫茲利有一個小時的放風時間,他放風的地方是塊不到25平方米的小場地,而且還有至少5名獄警看管。當莫茲利待在牢房內時,也由幾名獄警嚴加看管。

最初,監獄還給莫茲利安排了一名精神病專家鮑伯·強森,他一直為莫茲利做治療。在治療持續了3年左右時,突然被強行終止了。在強森看來,如果這個項目能繼續下去,那麽他就能讓莫茲利內心的暴戾全部消除掉,讓他成為一個正常人。從此以後,莫茲利再也沒有與人接觸過,他隻能與蟑螂做朋友,甚至12年來都沒有修剪過一次頭發。

一個如此邪惡的人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曆呢?1953年6月,莫茲利出生了,他是父母的第四個孩子。在莫茲利剛過完一歲生日不久,他就和3個哥哥姐姐一起被父母送進了一座天主教徒孤兒院。

對莫茲利來說,在孤兒院的時光過得很快樂。孤兒院裏有修女,也有可以和他玩遊戲的哥哥保羅,而且還不用餓肚子。有時候,當父母突然來了興致,會去孤兒院看望莫茲利和他的哥哥姐姐。

10歲時,莫茲利和哥哥姐姐一起回到了父母的身邊。這是一個擁有眾多孩子的大家庭,莫茲利多了8個弟弟妹妹。

回家後不久,莫茲利的噩夢開始了。等待莫茲利的不僅是填不飽肚子,還有無盡的暴力。在家裏的12個孩子中,莫茲利是被打得最慘的那一個。莫茲利每天都會挨拳頭。有一次,莫茲利被父親關在房間裏整整6個月,每當父親不順心的時候就會打開門毆打莫茲利,有時候用拳頭,有時用球棒,甚至有一次還直接用一把手槍抵著莫茲利的後背。在被關禁閉的時候,莫茲利每天大概會被父親毆打4到6次。

14歲時,莫茲利獲得了解脫,他被社工帶走,並被一戶人家收養。對於社工強行帶走莫茲利這件事情,父親十分生氣,他憤怒地告訴家裏的其他孩子,莫茲利已經死了。

在收養家庭中,莫茲利與養父母並未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他經常與養父母發生矛盾。在養父母看來,莫茲利是個與正常男孩不一樣的孩子,他十分孤僻,而且沒有年輕男孩應有的活力。

16歲時,莫茲利離開了養父母,從利物浦來到了倫敦。與利物浦不同,倫敦是個喧鬧的大都市,這裏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莫茲利很快染上了毒品。自從吸食毒品後,莫茲利的精神狀態開始變得更加糟糕、不穩定,甚至還出現了十分明顯的自殺傾向。莫茲利的朋友非常擔心他的精神狀況,就將莫茲利送到了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時候,莫茲利不止一次地向醫生反映,他的腦袋裏總有個聲音在命令他殺死自己的父母。盡管有如此危險的想法,莫茲利還是被放出了精神病院。之後為了獲得吸食毒品的金錢,莫茲利成了一個男妓。

莫茲利因殺死一名嫖客而被判入獄。一般情況下,犯人們通常在監獄外會比較猖狂,進了監獄後會收斂許多。但莫茲利顯然是個意外,他在服刑期間殺死了3個人。因此,他被英國政府認為是最危險的人。

自從哥哥保羅得知莫茲利被單獨關押後說:“我隻能說,單獨關押莫茲利會將他逼得更加瘋狂,因為這會讓莫茲利想起幼年時被父親囚禁的痛苦,這無疑會使莫茲利的病情加重。”莫茲利在一次采訪中也表示:“可以想象未來的某一天我會精神崩潰,到時候我會想盡一切辦法自殺。這對於政府和整個社會來說會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樣羅伯特·莫茲利這個麻煩就能輕鬆快捷地處理掉了。”

【都是父母的責任嗎】

家庭因素與一個人的反社會行為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一般情況下,如果父母遭遇了壓力事件,例如失業、收入低或離婚等,就會對孩子無暇照顧,甚至可能會采用十分嚴厲的教育方式,這會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但這並不會引發孩子的反社會行為。如果父母出現了粗魯野蠻的攻擊性行為,例如毆打、虐待孩子,那麽家庭就會成為一個人出現反社會行為的風險因素。

根據莫茲利的哥哥保羅的回憶,他們在孤兒院的日子過得非常好,有飯吃有水喝,還有修女的陪伴。偶爾出現的父母就和普通的陌生人一樣。回到家後,他們開始經常挨打,凡是父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將家裏的孩子拎過來一個接一個地打,打完後將孩子們丟回房間關禁閉。

這種充滿暴力的童年固然埋下了莫茲利內心的暴力因子,但暴力的父母並不能成為莫茲利瘋狂犯罪行為的源泉。在親子關係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即交互影響。交互影響理論認為,父母既會影響孩子,孩子也會影響父母。消極的父母教養方式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反社會行為,但消極的教養方式可能也是對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一種回應。在家中的12個孩子中,莫茲利挨打最多。即使莫茲利被送入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也會表現得非常孤僻且具有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