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意見相悖

洪武十四年時,京城內,沒有了丞相,沒有了中書省,以防外人專權,朱元璋開始重用身邊的太監,這些太監雖不參與國家大事,但是所做的也都是機密,完全聽命於朱元璋。太監在明朝的地位遠比在其他朝代高,他們的“高貴身份”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不過從古至今都有一個道理,“位高權重”,太監就算不是真的男人,但是他們也有一顆虛榮和貪得無厭的心,所以私下也會做一些不法之事。

往前太監見了大臣們隻有卑躬屈膝,現在這些太監見了大臣們也開始了昂首挺胸,越發變得囂張起來。李文忠見不得某些太監的那副模樣,曾向朱元璋進言說太監不能夠委以重任,卻不想遭到了批評。

這李文忠在朱元璋心裏的地位也相當重要,經過多方麵考察,對李文忠十分放心,以他對功臣們的猜忌之心,李文忠能夠讓朱元璋充分信任,這是多麽難得的事情。李文忠對朱元璋說的事情,朱元璋也有考慮過,有時太監奏報某事,他會在心裏揣測事情的真實程度,不過多次見太監對他不欺不瞞,朱元璋也逐漸放了心。

各個藩王開始去封地就藩,唯太子朱標可以留守京中,自老四朱棣去北平後,朱元璋更加加緊了對朱標的學習,甚至開始讓朱標議國。

今日,朱元璋從馬皇後寢宮離開去了朱標那裏,書房內,朱標在閱讀書籍,朱元璋看後很是欣慰,坐定便抬頭問朱標,“你覺得如何才能做一個好君王啊?”

朱標回道,“君者,仁也,應以德服人。”這朱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謙謙君子,講究以和為貴,說這番話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讚同朱元璋殺戮的做法。

聽後,朱元璋稍微鄒了鄒眉,見朱元璋並沒有阻止他說下去,朱標繼續道,“天下臣民皆君之子,君應愛之、護之。”

朱元璋哼出聲音,“難道對那些貪官汙吏以及有謀反之心的公侯們也要愛之、護之嗎?”

“這......”朱標想了想,又說,“有錯之人應得到懲罰,但不應該牽涉無辜。”

朱元璋大拍了下桌子,看著朱標吼著,“你對朕有看法?”

朱標不但沒有停下,反而越說越激動,“父皇,去年胡惟庸謀反一案,您一怒之下,殺有將近三萬人;使者進貢之事,隻因禮部疏忽,您就斬了禮部所有官員,如果長久下去,外麵會說您是暴君的。”

朱元璋站起來瞪著眼睛說,“我這樣做是為你掃除障礙,你這樣婦人之仁,將來的大明江山能坐的安穩嗎?”

朱標的性格太過柔弱,朱元璋的性格又太過強硬,在治國之道上意見難免相悖,經這麽一鬧,朱元璋讓朱標“閉門思過”。

又到了教習太子學習的時間,太子傅宋濂準時進宮,現在的宋濂已有72歲的高齡,見白發蒼蒼的老師進來,朱標慌忙起身過去攙扶。

宋濂坐在椅子上不停的喘氣,朱標心有不忍道,“老師有病在身,不要太過勞累的好。”前幾日宋濂身體不適,請了數天假,所以朱元璋來的時候,隻見到朱標一個人學習。

宋濂搖搖頭,“是老了,不中用了。”

“怎麽會,老師滿腹經綸,乃國家之棟梁。”

“嗬嗬。”宋濂笑了笑。

朱標也坐下,想起幾日前與朱元璋的衝突,於是講給宋濂聽,宋濂聽後隻有沉默。朱標不解,追問,“難道君王不應該愛民嗎?”

宋濂咳嗽了一下,隻說,“太子宅心仁厚,寬厚待人,是百姓之福。”

“那父皇他......”

宋濂又搖搖頭,“也沒有錯。”

“可我卻覺著父皇行為太過殘暴。”

宋濂下意識的觀望門口,見門口沒有動靜,歎了口氣勸朱標,“太子雖然是國家的儲君,但仍不是一國之主,私下還是不要講皇上的事情為妙。”

朱標悶悶不樂。

“太子在看什麽書?”宋濂適時轉移話題。

朱標舉了舉手中的書本道,“是父皇前兩日送來的,他說我隻學習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沒有出息。”

“嗬嗬,想必皇上有他的用意。”

“另外父皇還要我過兩日去山上狩獵,又要打打殺殺了。”

宋濂點頭,“那太子盡管去好了。”

這宋濂雖年齡高有72歲,但眼不花耳不聾,腦袋也很清楚,他很受朱標器重與尊敬,不止教授他學習,也教授他的兒子朱允炆學習。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長子是朱雄英,宋濂之所以教授朱允炆學習,主要因為朱允炆完全繼承了朱標“寬厚仁孝”的性格,這個時候的朱允炆不過隻有四五歲,但卻非常乖巧懂事,很受宋濂喜愛。

不過一碼事歸一碼事,腦袋清醒也好,身體硬朗也好,可是上了年齡,終歸躲不過去。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查去年的胡惟庸謀反一案,宋濂長孫宋慎牽涉其中,宋慎求宋濂以他與太子朱標的關係要朱標向朱元璋求情,被宋濂拒絕,於是宋慎被殺,宋濂遭流放,途中病情複發而亡。

宋濂的死讓朱標很痛心,為此還頂撞了朱元璋,朱元璋罰朱標禁足,朱標看著朱元璋質問,“難道父皇非要這麽殘暴嗎?”

一句話,讓朱元璋惱羞成怒,不止罰朱標禁足,又被扣了一年俸祿。

一直讓朱元璋覺得不消停,他自己也覺得累,兒子頂撞他,連最親的人馬皇後也病了,並且一病不起。朱元璋急到不行,把宮裏的太醫都叫了來,馬皇後沒有起色,他就殺太醫,太醫們各個嚇得渾身哆嗦,整日整日的守在一起商議治療馬皇後的方法。

在沒有外人在的時候,馬皇後躺在病**勸朱元璋說,“你何必動怒呢?病來如山倒,不治之症也是常有,你加罪他人也無濟於事。”

“難道你也舉得朕做錯了嗎?”朱元璋不高興的問,然後冷哼,“那幫庸醫,不給他們點壓力根本不使出看家本事。”

“那你也不能動不動就殺人啊。”馬皇後這句話是開玩笑說出來的。

朱元璋拍拍馬皇後露在被子外麵的手輕輕說,“你別管了,好好休息吧,朕心裏有分寸。”

以上可以算是家事,不過讓朱元璋覺得更不消停,甚至是震驚的事情是廣州一帶的農民起義。在廣州有兩個分別叫蘇文卿和曹真的人,蘇文卿自稱元帥,聯合當地鄉紳,聚眾有數萬人,乘坐將近兩千艘船由水路進攻東莞、南海及肇慶、翁源諸縣,聲勢浩大。

聽到這一消息,朱元璋大吃一驚,明朝推翻元朝這還沒有多久,就又有了農民起義,朱元璋十分重視此事,立馬派南雄侯趙席,率騎兵、船師一千五百餘人分道對抗起義軍。行至山深道險的地方,兩軍相遇,明軍損兵折將,幸好與及時趕來的援軍會師,這才擊敗起義軍。起義軍見已敗,急忙丟兵棄甲,跳上早已備好的小船逃逸,明軍分道追擊,起義軍被包圍,完敗。

這件事讓朱元璋警惕起來,命令各地官府加強對當地百姓的管製,不準百姓聚眾議事。入冬時節,又令大將軍傅友德率師進攻雲南追剿蒙古殘兵。雲南一戰,打了數月,收複雲南的時候已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年)初,大勝還朝時,明軍俘虜了很多人,其中有一個名叫馬三保的十一歲男孩,他就是後來的偉大航海家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