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江蘇卷·化學試題)

2. 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丙烯的結構簡式:C3H6

B.氫氧根離子的電子式:[ H]-??

C.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D.中子數為146、質子數為92的鈾(U)原子14692U

參考答案:B

1

天仍然是灰蒙蒙的,向上看去,一片模糊,整個天空就像是一塊分辨率很低的屏幕。陽光在灰色的空氣中散射出一片白色的光暈。文仔拖著散漫的步子,漫無目的地在操場旁邊的林蔭道上獨自走著。

盡管知道希望渺茫,但這些天他還是沿著圍牆把學校逛了一圈。沒有絲毫逃走的希望,這地方就像一座戒備森嚴的監獄。他到現在還是想不通為什麽信號會發送失敗——對於長波而言,想要完全屏蔽,幾乎是不可能的。現在,一切都陷入了停滯。他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麽。如果任何信號都不能發送出去的話,搜集再多的證據又有何用呢?

路走到盡頭,文仔麵前是一扇高聳的大鐵門。鐵門緊閉,門框上方用不鏽鋼合金搭建出“近騰”兩個大字,闊大的字麵像一麵鏡子,可以映照出站在前方的人那扭曲變形後的樣子。文仔對著“近”字愣了片刻,然後搖了搖頭,準備轉身往回走。就在這時,他看到了一堵紅綠相間的畫牆。畫是噴繪在瓷磚上的,而瓷磚就貼在校門旁邊的水泥牆上。他知道那是學校的校園地圖,很早以前他就看到過,但是現在看到它,卻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從心裏升騰起來。他湊近畫牆,仔細掃過整個畫麵,卻找不到那一絲異樣的來源。隨著時間的流逝,那種感覺又漸漸淡去了。

他自嘲地笑了一聲,覺得自己好像太過神經質了。一邊看著畫牆上的校園地圖,一邊倒退,突然,那異樣的感覺再次襲來。而這次,他終於發現了那種異樣感來源於何處。

道路太奇怪了!

在整個地圖裏,所有用水泥鋪成的校道都是南北走向的,乍看上去,像是一道道柵欄,貫穿在整個牆麵上。而所有東西向的通道,都是蜿蜒曲折的鵝卵石小路,它們或掩映在花園和樹叢之中,或盤桓在那些零散錯落的建築周圍。放眼望去,竟找不到一條可以暢通無阻通行的東西向平直道路。而學校唯一的操場——也就是那條極其狹長的直線跑道,同樣是沿著南北方向鋪設。

這種設計是有意的吧?他饒有興致地看著地圖,似乎想從這獨特的設計之中找出某種隱藏著的端倪。可是這次,靈感卻一直沒有到來。

教室裏鬧哄哄的,文仔一走進去,就感覺到那種熟悉的氣氛:激動、緊張、忐忑,當然也有失望。化學老師正站在講台上,把上周的測試考卷一張張發到大家的手中。

他走到自己的座位旁,看見一張試卷已經攤在了桌上,看來是別人已經幫他把卷子領了下來。他向古河打了聲招呼,後者抬起頭,臉上露出一種古怪的神情。

“怎麽啦,沒考好嗎?”他隨意地問道。

“還好,正常發揮吧。”古河頓了頓,接著說,“可是你的分數……”

文仔終於意識到問題似乎出在自己身上。他皺著眉,拿起自己的試卷,看著上麵鮮紅的阿拉伯數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68分。

這絕不可能。不管是在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這麽低的分數從未在他的試卷上出現過。他猛地翻開試卷,尋找著那些畫著“?”的題目。最開始是一道選擇題,他快速掃過題目,臉上露出了微笑。顯然,這道題自己是對的,他可以用百分之百的自信確認這一點。他不知道為什麽老師會判錯,但無論如何,批改考卷時的失誤總是難免的。他一題一題地接著看下去,慢慢地,他的笑容凝固了,一種隱隱的憤怒從心底湧了上來。

所有的題全是誤判,這是他所無法理解的。難道老師批改卷子的時候拿錯了參考答案?或者是老師竟然以錯為對,正誤顛倒了?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扭頭看了一眼古河的試卷,對方的分數居然比自己要高。自己“答錯”的幾道題,古河竟然“答對”了其中的大部分。他愈發無法理解眼前的狀況了,如果說老師拿錯了參考答案,而有人竟跟錯誤的參考答案答得一樣,那真是奇跡!對著卷子看了半天,他終於指著其中一題,忍不住向同桌問道:“這題,你為什麽選B?答案很明顯是A啊!”

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題目,主要的考點是鈉的核外電子排布。題目既不涉及計算,幾個選項之間也沒有故意設置的混淆項,可以說是一道送分題。

古河抬起頭來,一臉疑惑地看著他說:“你是認真的嗎?”

“當然啦!這種題目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古河看了一下A選項,說:“所以你認為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方式是281?”

“難道不是嗎?”文仔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古河打開書桌抽屜,從裏麵拿出了一本高中化學教材來。他熟練地翻開了幾頁,然後把書頁稍微折了折,遞給了文仔。

文仔接過書,認真地看著書上的文字,不知何時,他的身體竟不自覺地戰抖了起來。

2

以下內容摘自《新課綱高中化學教材必修2》第三章《鈉和鈉的化合物》:

鈉是一種優良的金屬,在很多方麵都有著重要的應用。下麵我們就來學習鈉和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

鈉是淺色的金屬,有較強的延展性和導熱性,但硬度較低,常用於製作電纜和容器等。它位於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IIIA族,其原子序數為11,核外電子排布為2、6、3。在化學反應中,常常失去1個或者3個電子,表現出+1價或+3價:

Na-e- = Na+

Na-3e- = Na3+

其性質較為活潑,具有一定的還原性,能與非金屬、酸等發生反應。但是其金屬性比起同一周期的堿金屬元素氟(F)更弱,與氖(Ne)相當。在一定的條件下,鈉還可以與強堿反應。

1. 鈉與非金屬反應

在常溫下,鈉可以與空氣中的氮發生反應,生成一層致密的氮化物薄膜,從而阻止其內部物質繼續氮化。因此,鈉具有一定的抗腐蝕性。我們已經知道,金屬氟極易在空氣裏燃燒,同樣的,鈉也可以在氮氣裏燃燒,發出大量的熱,反應生成氮化鈉或者亞氮化鈉:

2Na+3N-2 =點燃2NaN3

2Na+N-2 =點燃2NaN

亞氮化鈉是未充分燃燒的產物,繼續在氮氣中反應,可以轉變為氮化鈉。

鈉除了能與氮氣發生反應以外,在加熱的情況下,也可以和碳或者鋁等非金屬發生反應。

2. 鈉與酸反應

我們已經知道,鈉可以與常見的酸發生反應,生成氫氣。這類反應的實質是金屬與酸中的氫離子進行反應,從而使氫離子被還原成氫氣。其離子反應式為:

2Na+6H+= 2Na3++3H2 ↑

需要指出的是,在常溫下,鈉與酸性溶液接觸的表麵會被鈍化,從而阻止反應的繼續進行。因此,人們也可以用鈉製作裝運酸性溶液的容器。

3. 鈉與堿反應

很多金屬都可以與酸反應,但大部分都不能與堿反應。但是作為處在第二周期中間位置的元素,鈉具有與堿反應的獨特性質。不管是弱堿LiCH或是強堿FCH,與鈉反應後,都可以生成氫氣,而金屬鈉則轉變為可溶性的偏鈉酸根。其與FCH的化學反應式為:

2Na+2FCH+2H2C= 2FNaC2+3H2 ↑

注意,與氟不同,金屬鈉不能直接與水(H2C)反應。又因為其密度小、韌性好,因此在古代常被人們用於製作帆船等水上交通工具。

3

在文仔看來,這本教科書上的內容謬誤百出,簡直就是胡說八道,誤人子弟。其內容是如此荒謬,以至於他一時間竟不知該從何懟起。他已經很久沒有認真上過課了,因為他覺得那完全是浪費時間。現在高中課堂上講的那些東西,他在九歲的時候就已經融會貫通了——那年,他以超過六百分的成績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該班成立以來所招收的年齡最小的學生。如果不是被“索羅基金會”招攬,要他混入這所高中,估計自己這輩子也不會像同齡孩子一樣,老老實實地坐在講台下,聽老師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那些教材內容和題目解法。

他隻是模模糊糊地記得,前陣子學校突然通知,因為教育部下發了新的課程大綱,所有學生的教材都需要更換。幾天後,確實有一大堆新教材發了下來。可是說實話,對於那些新教材,他一次都沒有翻閱過。

然而今天,他第一次看到新教材的內容,就被震驚了。

他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內心的感受,簡單來說,就像是一個數學家,某天突然被告知,原來九九乘法表是錯的,三角形內角之和是兩百度,而且兩點之間折線最短。他不明白為什麽周圍的同學在麵對如此荒謬的教材時,竟表現得無比鎮定。更令人不解的是,就連老師在講課時,也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

他竭力控製住身體的戰抖,把那本教科書遞到古河麵前。他上下找了找,然後指著最後的一段話,對古河說道:“你初中也是學過化學的吧?難道對於這個水分子的分子式不覺得奇怪嗎?”

古河的臉突然沉了下來,像是想起了什麽不舒服的往事。他示意文仔坐下來,然後附耳悄悄地說:“如果我沒記錯,那時候學到的應該是H2O。”

“沒錯,”文仔點了點頭,“可是你看現在的書上……”

“唉,別說了。”古河歎了口氣,“上周的綜合能力測試我就因為這個吃夠了苦頭。”

“怎麽啦?”文仔突然想起上周的測試自己沒有參加。雖然理論上測試課是所有學生都需要參加的,但第一階層的特權太多,偶爾曠課一次,老師也不會說什麽。

“上周有道題就是寫一個有水參與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結果我將水分子式寫成了H2O——那電擊的滋味可實在不好受,我整個肩膀都麻了。”

“所以你現在就接受H2C這個分子式了?”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我可不想再被電了。”古河頓了頓,又接著說,“而且說到底,不管是H2O還是H2C,又跟我有什麽關係呢?”

文仔愣住了,好久說不出話來。是啊,他想,即使是以前教材上的那些正確內容,學生們也從未問過一個為什麽。比如,為什麽水的化學分子式是H2O,為什麽是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水分子,這些東西何時讓學生認真探討過呢?就算學生主動問老師,老師大概也隻會一臉不耐煩地揮揮手,讓學生不要問這些超出考試大綱的問題,有時間多記記書上的方程式為好。

何況,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課本所教的內容,無關事實和真理,隻關乎成績。書上說某個物質的分子式是什麽,就老老實實地記住,考試的時候再準確複述出來。要求學生去質疑教材的內容,一是不現實,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二是學校和社會也沒有鼓勵這種行為的氛圍。在一切以成績為判斷標準的高考製度下,培養“質疑精神”“科學精神”隻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而且,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知識零散不成體係。他們無法通過邏輯推理,判斷出哪些知識有錯誤,哪些是能自洽解釋的。教材給出的任何說法,他們都會信以為真,並將其納入自己尚未建構完成的知識框架中。像已經在初中學過的水的分子式,他們在看到新的說法時,尚且能勉強自己去接受,那麽那些沒學過的知識呢——比如鈉與氮氣的反應,他們大概從未懷疑過吧。

事實上,鈉與氮氣隻有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反應——包括高溫和極度的高壓。而像新教材描述的那樣,隻是簡單地在氮氣裏點燃鈉,兩者根本就不會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文仔非常確認這一點,但他不知該如何向周圍的同學說明。

除此以外,這短短的一節內容裏,還有諸多荒謬之處,比如書上竟把氟和氖稱為金屬。看到這裏的時候文仔幾乎要笑出聲來——這兩個元素一個是具有超強氧化性的鹵族元素,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惰性氣體,哪一個都跟金屬扯不上關係。

他把書放在課桌上,開始認真地、一頁一頁地閱讀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眉頭皺得越來越緊。書裏的內容簡直像是來自另外一個宇宙,陌生得讓人害怕,荒謬得讓人心驚。良久,他終於放下了書,長歎一聲。

文仔不知道,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自己瘋了……

4

孫元一這兩天快被腦子裏的古怪念頭搞糊塗了。他不想向別人說明自己的想法,因為太過離經叛道,而且也無法確證。

這念頭是在幾天前坐長途汽車時萌發出來的。

那天,事故調查小組的所有成員都接到通知,需要緊急撤到近千裏外的西安去。那時,他正在實驗室裏測試事故現場的一些遺留物的磁性殘留,突然收到通知讓他立刻趕到長途汽車站集合。通知上隻透露“東吳市出現了突發緊急狀況”,並沒有詳細的情況說明。上了車,從別人的談論中他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停電”。

東吳的停電很不一般——它具有傳染性。據說最早隻在零散的幾個小區裏出現了奇怪的停電現象,一直找不到原因,沒過幾天,停電的範圍就擴大到了小區的周邊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停電的範圍逐漸向外擴大,直至覆蓋了整個城區。現在,東吳市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每個人都在逃離這個地方,像是在躲避什麽瘟疫——如今東吳市已經成了一座空城。

乘坐汽車離開是最保險的方法。在當前的情況下,極端依靠電力的高鐵動車,說不定什麽時候也會受到停電的影響,從而出現某些難以預估的狀況。

“邪門得很啊!”旁邊一個胖胖的小老頭和相鄰的人聊得很起勁,聽他說的話,他應該是當地鐵路局的工作人員。“不光是外麵的線路沒有電,連電池都用不了。我的手機本來用得好好的,結果突然就開不了機了。”

“沒電了吧?”

“不是有電沒電的問題。我晚上睡覺的時候,電池的電量還有百分之五十幾,我隻是習慣性地把手機插在充電器上充電,結果第二天早晨起床一看,手機變磚了。”

“可是我的手機一直都很正常啊。”旁邊的人反駁道。

“所以說這才邪門嘛!”

“我能看看你的手機嗎?”孫元一突然插嘴說道。

“可以啊,”那小老頭把手機遞給他,“修好了送你!”孫元一嘿嘿一笑,並不回答,隻是拿著那手機翻來覆去地看。過了片刻,他使用隨身攜帶的小刀,靈活地彈出了手機的儲能板,對著伸出來的控製麵板仔細端詳了一番。

不知怎麽回事,他產生了一種直覺,這古怪的大規模停電一定和前幾天的列車事故有關係。兩者都是如此蹊蹺,而且發生地點如此接近,很可能具有某種內在的聯係。他強烈地感覺到,隻要厘清其中一件事,另一件事就能順理成章地破解。他在腦海中列出兩件事涉及的一係列關鍵線索,試著尋找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很快,一個名詞在他腦中一閃而過——

磁化。

發生事故的汽車上有明顯的剩磁,動車受損部位也被確認有微弱的磁性存在。而在事故發生的前一天,在那輛肇事汽車所在的修理廠裏,維修人員手上的扳手也曾發生過奇怪的磁化現象。這一切,似乎都與一係列詭異的磁性變化有關。

他的眼睛一亮,拿著手機慢慢靠近座位扶手上的鐵製支架。在離支架大約還有一厘米時,他終於感到了一股微弱的吸力從手上傳來。

雖然很微弱,但卻足以證明這部手機確實被磁化了。

現在,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出現在他的麵前。他終於明白這一切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逐漸傳播的了。然而,到底真相是否如他所料,顯然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來驗證。

他一邊用手指彈著手機,一邊在腦海裏列出了一係列需要馬上進行的實驗。他幾乎有些迫不及待了。因為,在這個思路裏,有些想法是非常大膽、極具顛覆性的。在確認這一切之前,他決定閉口不言,不向任何人提及這些猜想。

5

電力突然中斷的現象一直在向四周輻射,東吳市淪陷一周後,其周邊的五個縣市也相繼進入了全麵斷電的狀態。相鄰的地區壓力也很大,不管是民間還是政府層麵,都出現了相當程度的恐慌情緒。中小企業紛紛提前撤離,很難短時間內轉移的那些大型企業便不斷要求政府盡快查明事故原因,恢複電力供應。

中央派出了特別調查小組,到東吳以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實地調查,然而卻遲遲拿不出解決辦法。無奈之下,隻好先采取隔離措施,中斷了淪陷區與周邊地區的電網連接。隔離一度延緩了停電區域的擴展,可是不出幾日,周邊地區依然出現了新的零散停電區——擴散仍在繼續。

孫元一向調查小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不僅要隔離淪陷區與周邊地區的電網,還要徹底檢查從淪陷區撤離的市民,將他們身上攜帶的手機等電子設備列入隔離的範圍。

“這是為什麽?”有人不理解他的做法。

“現在新出現的停電地區,正好就是撤離民眾所在的區域。他們從淪陷區裏帶出了電子設備,再把設備連上了正常區域的電網,從而使得‘那個東西’擴散到了新的電路之中。”

“那個東西?”

“是的,雖然還不知道那到底是什麽,但我們不妨假設它是一種病毒,一種可以在電路中傳播的病毒。那些從淪陷區裏帶出來的電子設備——不管是老式的U盤、手機,還是智能腕表和眼鏡,甚至隻是一根簡單的銅線——都很可能已經感染了這種病毒。我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一隻U盤插入淪陷區的一台電腦中,然後再接入一台正常的電腦,後者很快就被感染並導致其所在的電網中斷。因此,在我們並不了解其運作原理的情況下,從淪陷區帶出的一切電子設備都有必要接受隔離。”

雖然仍有人覺得這種“病毒停電論”很荒謬,但這種說法倒是讓危機處理小組有了一個著力點,他們立刻將這種新的隔離方式部署下去。果然,在之後的一周內,再也沒有新的停電區域出現了。

停電事故調查小組和之前的列車事故調查小組雖然人員組成不同,但因為這兩起事件具有隱蔽的相關性,所以經常在一起開會討論彼此調查的進展。停電事故調查小組裏有更多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專家,他們從孫元一所提供的資料中,特別是有關磁性的線索裏,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從而解答了為什麽會停電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因為所有的導線都變成了絕緣體。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電路的導線都是由銅或鋁製成的。具體而言,低壓電路多使用銅製導線,而高壓輸電線路則使用所謂的“鋼芯鋁絞線”,也就是用鋁包裹著鋼芯製成的導線。另外,我們的電子產品裏的電路線或者數據線,使用的材料也都是銅或鋁。不管銅還是鋁,都是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隻要在其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壓,就可在其中產生電子的定向移動——電流。

然而,對大量樣本的檢測發現,在淪陷區裏,這些銅線或者鋁線都變成了絕緣體——這就是停電的原因。

為什麽這些金屬會突然變成絕緣體了呢?從其中的磁性殘留來看,專家們推測,這些金屬很可能發生了某種類似於磁阻效應的相變。磁阻效應本身就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在一段金屬或者半導體的材料之上施加一個外來的磁場,對於某些材料來說,它們的電阻值便會發生變化,甚至從金屬轉變成絕緣體。然而,並不是所有材料都具有這樣的效應。根據材料電阻值隨磁場變化的程度,可以把它們分為一般磁阻、巨磁阻、龐磁阻等各種類型。可是對銅和鋁這樣的金屬而言,它們連一般的磁阻材料都算不上,簡單地說,這類金屬的磁阻效應完全可以忽略。

所以,調查小組的初步結論隻是說,可能發生了一種“類似”磁阻的效應,而絕不是磁阻效應本身。總之,正是這種未知的效應,讓這些金屬導線變成了一根根與塑料無異的絕緣物,而且暫時還無法恢複它們的導電性。

6

雖然暫時還無法恢複淪陷區的供電,但好歹也穩住了局勢,控製了繼續蔓延的趨勢。就在人們感覺可以稍微喘口氣的時候,異變又發生了。

各個淪陷區都發生了大規模的火災。

從航拍的視頻上看,火勢非常猛,而且因為沒有了消防隊,災情愈演愈烈。以東吳市為例,在起火的第二天,火勢就幾乎籠罩了整座城市。

對於起火的原因,人們起初認為是留守者粗心大意造成的。在停電之後,雖然大部分市民都撤離了這座城市,但仍有部分民眾滯留家中。他們用煤氣或者煤炭做飯,用完了以後便去各個公園裏砍伐樹木,當作柴火。而到了晚上,大家往往會在小區廣場上生起篝火,圍坐著聊天打發時間。這種情況下,引起火災倒也不是什麽不可想象的。

可事實並非如此。那些逃出來的留守者都聲稱,大火是突然發生的,就在那些高樓大廈中,陡然間便燃起了大火,絕不是有人失誤造成的。而且,整個城區多個火源的起火時間幾乎是一致的,顯然是一起有計劃的縱火事件。

雖然這些突發的火災讓早已焦頭爛額的領導們更加頭疼,但調查小組的科學家們,卻並沒有把火災同他們要調查的停電事故聯係起來。他們現在正全力研究著那奇特的“金屬—絕緣體相變”的發生機理,有人甚至認為這背後的真相會引起新一輪的物理學革命。

幾天過去,縱然政府派出了大批消防人員來控製火勢,但火勢一點也沒有減弱的跡象,反而向著郊區蔓延開去。東吳市的郊區丘巒起伏,植被茂盛,加上風助火勢,幾日無雨,漸漸地,火勢已經超出了人力所能控製的範圍,消防人員也陸續從城市和山林中撤離出來。

十幾天後,火災已經蔓延到了臨近的清江市。詭異的是,就在大火延燒到清江市郊後不久,本來一直正常供電的城區,也突然開始大規模停電了。這時,人們才終於把大火和停電事故聯係了起來。

“病毒是通過焚燒的碳跡擴散過來的。”孫元一在一次緊急決策會上,向大家展示了實地考察帶回的木炭樣本。“這些木炭很不一般!它們的密度很均勻,剖麵光滑而規則,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倒像是工廠大規模生產出來的。從微觀結構上看,這東西很像一簇簇碳納米管,本來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但現在已經呈現出反鐵磁的特征——這一點,和淪陷區的那些導線是一致的。我猜測,這些病毒的傳播隻能在導體中進行,所以,當我們把它們擴散的途徑截斷以後,它們便通過燃燒有機物質,自己開辟出了前進的道路。奇怪的是,盡管它們需要依賴導體傳播,可它們肆虐之處,卻又通通讓這些導體變為了絕緣體——這一點倒是很讓人費解。”

“不太可能吧?”有人立刻質疑道,“這些你所謂的病毒,難道具有如此高級的智慧?它們從哪裏來,目的又何在呢?”

“我不知道。”孫元一歎了口氣,“現在的一切都隻是推測。”

“我不相信有什麽病毒能把金屬變成絕緣體!”一位頭發花白的老研究員說話了,“我寧肯相信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很多時候,將一些奇怪的現象賦予人格或者神性,不過是一種懶惰的表現,就像古人認為打雷是天上的雷公在作法,或者看到什麽不明飛行物就說是外星人。僅僅因為這次停電現象的蔓延具有與流行病相同的表觀特征,就假想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病毒’來解釋它,難道不是太輕率了嗎?”

這位老先生在學術界德高望重,聽他這樣說,孫元一便隻好無奈地坐了下來,不再繼續說下去了。他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小口茶,心裏暗想,連這種稍微離譜一點的說法都接受不了,若是說出那些更荒唐的猜測,豈不更沒人相信了?

在這些日子裏,他不斷思考著整件事情的本質和真相,從一開始的病毒假設,到現在,他腦子裏早已衍生出了各式假說,隻是這些假說每一個都荒誕不經,而且在現階段,還無法得到證實。在當今這個極端保守的科學共同體裏,在時機還不成熟的情況下,他覺得自己還是繼續保持沉默比較好。

7

不管調查小組內部的理念之爭結果如何,這“火”終究還是要滅的。之後的幾天裏,臨近的幾個城市都圍繞著城區焚燒出了一條焦土隔離帶,以此阻止蔓延的山火燒到城裏來。說來也奇怪,那山火像有靈氣一般,在連連碰壁之後,它竟然自動扭轉了方向,朝著其他城市奔襲而去。於是,大火蔓延的範圍也愈發增大了。

在東吳大停電發生一個月後,日本的神戶也發生了第一起停電事故。之後,美國和歐洲各國也相繼出現了淪陷於停電之中的城市。這件事開始升級為一場全球性的災難。有人推測這些城市的火災是因為中國遊客帶去了“病毒”,也有人認為它們是各自獨立發生的。由於有中國的經驗可以參照,國外立刻對淪陷區進行了嚴密的隔離。在一周之內,陸續有一百多個國家宣布停止向中國發放旅遊簽證。

然而,詭異的大火還是在全球範圍內燃燒起來。

人類開始了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盡管各個城市都想盡辦法阻止大火進入,但這些山火經常會發動猛烈的突襲,一些準備不足的城市往往抵擋不了幾天便淪陷了。大火隻要一進入城區,不出一個小時,城市電網便會停擺——整個城市的電路導線都變成了絕緣體。然後,進城的大火便掉頭離開,向新的陣地殺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地區變成了停電區,一種悲觀主義和失敗主義的情緒開始在人群中蔓延。有人認為,反正是要停電的,不如就不要隔離電網了,讓病毒直接通過電網傳播好了,免得大火把一切都燒為灰燼。但是,這種論調立刻遭到了猛烈的抨擊,因為沒人想回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而且,人類的驕傲也不允許這種行為發生——沒弄明白敵人是誰就投降,尊嚴何在?!

兩個月以後,從衛星圖像上看去,整個地球已經被一片紅色所覆蓋。如果將這幅衛星圖像隨便遞給一個人看,他一定認不出這就是地球。如果一定要他猜測這是哪個星球,他很可能會說這是火星吧!從中文的直接語義來解析,他說的倒也是實話——這就是一個“火”星。

在這個“火”星上,一切正常的生活和生產都已失序。人們使用了自己能夠想到的所有方法來滅火,可是毫無成效。他們甚至到現在還不知道這些火是如何燃燒起來的。如果說這是所謂的“病毒”想要開拓自己前進的道路而發動的,那麽它們又是怎樣點燃這些有機物的呢?它們可以把金屬變成絕緣體,還可以隨心所欲地點燃山火——它們如此神通廣大,是否還有別的手段暫時沒有使出來呢?

它們從哪裏來,為什麽要這樣做?人們一次又一次地討論著這個話題,每次都會引發激烈的爭論,而爭論似乎也成為人們抒發焦慮和恐慌情緒的一種方式。

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城市淪陷,現在的戰場逐漸集中在了那些大城市的郊外。之前成立的兩個調查小組早已合並,同時增加了更多新鮮的麵孔。入冬的時候,調查指揮部搬到了南京。在這座六朝古都的郊外,人們建起了三道防火牆,每一道防火牆之間都挖著二十米深、五十米寬的護城河。照目前的情形來看,大火一時還無法攻入城內——這裏暫時還算是安全的。

隻是,對於調查小組遲遲無法拿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來,民間早已充斥著不滿的聲音,組裏的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然而,就在這場人類與未知對手的攻防戰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新的異變又在那些淪陷區內悄然發生了。

8

斷電兩個月之後,東吳市已經從恐慌和混亂中恢複了平靜。雖然仍然沒有電力供應,但留下的人們仍在頑強生活著。農耕時代的記憶重新回到人們的腦海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石磨上碾碎穀物和雜糧,在篝火中驅散寒冷和黑暗。

直到某一天,平靜又一次被打破了。

在雜草叢生的荒野中,在空曠城市的廢棄街道上,在野火蔓延的灰燼堆旁,一塊又一塊石碑從地下緩緩升起。剛開始,它們在泥土中蠕動,像覓食的山鼠,接著,它們猛地衝破地表,向空中噴射數十米,發出五彩斑斕的光芒,渾然不似人間造物。之後,石碑上的光芒漸漸褪去,石碑從半空緩緩落地,端立地麵,像一塊塊墓碑。每一塊石碑都是標準的正方形,一尺來厚,大小不一,最大的邊長接近十米,最小的也有一米左右。

石碑周圍的土地似乎有些微微發熱,一些類似水蒸氣的白煙從地裏冒出來。但除此以外,這些詭異的石碑似乎並未對周遭造成影響。

等這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終於有人鼓起勇氣,靠近石碑察看。不等旁人發問,他便大聲驚呼道:“天哪,這鬼東西上麵有畫!”

人群中響起了一片喧嘩之聲,一塊塊石碑迅速被好奇的目光覆蓋。的確,在石碑的兩麵都刻畫著各式的圖像,人們對著這些圖像指指點點,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

“神啟”出現了——有人這樣稱呼這些碑文。毫無疑問,這些神秘石碑的出現與之前的斷電和大火有著密切的關係,也許它將告訴人類這一切背後的原因。

是外星生物的入侵,還是神的懲罰?

雖然大規模斷電後國家力量大為減弱,但政府還是在第一時間組織了大量人手,對這些石碑上的圖案進行了拓印,並集中編印成了一本厚厚的研究資料。在斷電和大火麵前敗下陣來的科學小組,現在再一次重組,開始對這些碑文進行研究。一些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也被征召進了調查小組,這也讓小組的人員構成更加複雜。

所有人都有一種緊迫感,因為沒被災難波及的區域已經越來越小了,再這樣下去,現代文明將會毀滅殆盡,人類社會很快就要全麵退回到中世紀。在沒有電流的情況下,最好的情況也就是重新進入蒸汽時代,事實上已經有很多人在著手製造大型蒸汽機了。有人甚至斷言,再過幾十年,或許用蒸汽驅動的計算機也會被製造出來,畢竟人類已經完全知道了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現在需要的隻是將各種電子邏輯門用機械裝置替代而已。那時,天上也會重新出現各式飛艇,而燃煤所產生的滾滾黑煙也將重新籠罩在所有城市的上空。而這笨重汙濁、不可持續的文明,恐怕也將是人類文明最後的回光返照了吧。當燃煤和所有的化石能源耗盡,一切都將戛然而止。

而這一切都顯得無比突然且莫名其妙。人類文明本來已經處在了信息化後的高速發展階段,卻在一夕之間被打回到蒸汽時代。

敵人是誰?他們到底想做什麽?

如果知道了對方的意圖,或許還能有所應對,就像下棋,如果連對手的落子意圖都弄不清楚,那輸棋就是遲早的事了。

現在,解讀這些石碑,或許就是挽救人類文明的最後希望。

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