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
建安五年三月,大將軍、冀州牧袁紹發布了名為“清君之側”而實為征討曹操的檄文,親率數十萬大軍自鄴城出發,浩浩****,徑直向曹操的根本之地豫州境內逼壓而來。
與此同時,荀彧帶著孔融等名士重臣奉詔離了許都,趕赴與袁紹轄下的冀州接境的潁川郡,積極安撫和招攬當地的名門望族、豪強大戶,有糧出糧、有錢出錢、有兵出兵,結成對抗袁紹勢力南下滲透的第一道堅固防線。在他們的苦心斡旋之下,潁川全郡十四萬戶士民紛紛響應,投入了這場“反擊逆臣、捍衛帝室”的許都保衛戰中。
曆時半月的潁川鎮撫之旅終於結束了。荀彧與孔融風塵仆仆,趕回許都複命。他倆乘著犢車一進城門,便見百姓士民於城牆根聚集一處,正在議論紛紛。荀彧見狀,暗自驚詫,又瞧城內街巷間盡是一派劍拔弩張的森嚴氣氛,心知必有變故——他瞥到那牆壁上張貼著寫滿鮮紅大字的文告,心頭一震,連忙下了犢車上前觀看。
孔融見荀彧閱罷文告從人群中退到邊上,已是臉色大變,就過去低低地問道:“荀兄——不過是一張殺囚告示罷了!雖說或許沒有經過您這位尚書令大人的審核,但也不至為此而急成這樣啊?”
“唉……董承、王子安等不聽荀某的勸告,終究還是一意孤行,趁荀某這半個月來外出鎮撫潁川之隙,前去行刺曹司空……”荀彧頓足長歎,“不料曹司空早已結網以待,將他們一舉擒拿,誅了三族……”
“這個曹阿瞞!果然心狠手辣!”孔融一聽,卻是咬牙切齒,“董承、王子安等俱係陛下的外戚舊臣,縱是有罪亦須經過朝議認定方可。他居然都不事先跟你我通報一下,便在許都後方舞權弄法、擅殺立威——真是太過專斷了!”
“唉!曹司空之權謀機變舉世罕見——董承等這幾個宿臣外戚能奈他何?隻是他查處這幾人的手法甚為不妥,本來是他人有過,這一來卻顯得是曹司空擅權妄為,又恰逢袁紹大敵當前,更是給了別人攪亂民心的口實啊!”荀彧搖頭不已,慨歎連連,“荀某真不該貿然離開這許都城前去潁川……短短半個月,朝廷生此劇變,實難善後。”
他倆正交談著,隻聽一旁有二人且行且論道:“聽說董國舅此次並非無緣無故刺殺曹司空,他還是奉了陛下的衣帶密詔呢。”
“奉了陛下的衣帶密詔?那他還怎會被曹司空所殺?”
“唉……曹司空手握重權,擁兵十萬,殺他一個董國舅還不是圈中宰豬?隻是沒想到他居然派人把董國舅的女兒董貴妃當場絞殺了!聽說陛下因董貴妃懷有龍種而向曹司空苦苦哀求,最終仍是沒能幸免。”
“這個曹司空還真像袁紹大將軍檄文裏講的那樣‘飛揚跋扈、目無君上’啊!”
“噓……噤聲!噤聲!這些事兒在外邊說不得、說不得……”
聽得這二人竊竊私語著漸去漸遠,孔融早已氣得臉色發青、手腳冰涼!荀彧微一寧神,便向他建議道:“文舉兄,你且先進宮去安慰開解陛下一番……荀某現在要到司空府去……”
聽得門衛通稟荀彧前來造訪,正在午憩的曹操趿著一雙木屐,也不及換袍,就著一身睡衣歡天喜地地迎了出來。
荀彧絲毫不假以顏色,在他的書房密室剛一落座,便肅然開口:“司空大人知不知道,許都城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董承之事……”
“嗬嗬嗬……那一班市井愚眾必定是在大罵本司空為漢賊罷?”曹操微微一笑,“由他們去罵罷!本司空早被他們罵慣了——他們罵得再難聽,也比不過袁紹讓陳琳寫的那篇檄文。”
“司空大人,請恕荀某直言:那董承等一幹人不顧大局蓄謀行刺朝廷重臣,暗助袁紹為禍,其罪行自是該當嚴懲。”荀彧瞧出曹操是在故意淡化此事而不欲深談,他卻毫不放過,仍然侃侃而言,“然而,依荀某之見,司空大人須當請旨於天子、召百官朝議,公然問其禍國作亂之罪,昭示於四海九州。而今司空大人不請旨、不朝議,便擅行殺之,以致國人反倒以司空大人您為跋扈之臣,而讓董承那些人得了‘忠君衛主’之名,豈非大大失策?”
“請旨於天子、召百官朝議?”曹操冷冷一笑,“文若,你該不會不知道那衣帶密詔之事罷?這件事如何拿出來請旨朝議?陛下經得起當庭對質與追查到底嗎?”
“彧以為,衣帶密詔一事之真偽尚在難言之際——然而,此事為偽,固然不可輕泄於外;此事屬實,卻更不可輕泄於外!”荀彧款款言道,“陛下年輕心躁,惑於董承等人的讒言;而司空大人亦不可僭越臣禮!如今,您貿然絞殺了董貴妃,隻怕天下士民更是對您流言紛紛、指斥不已了——司空大人‘盡心竭誠、匡扶漢室’的英名毀於一旦,真是大大不該!”
“哼!文若你也知道陛下年輕心躁——近日他在禦書房的紫紗屏風上寫了一段長長的箴言,說什麽‘知天之理者,善動以化物;知天之機者,居靜以不傷物,而物亦不能傷之。以理司化者,聖君之德也;以機遠害者,黃老之道也……’他這些大道理倒是記得不少,可怎麽就是‘行與心違’、輕躁失守呐?不計後果、不顧得失地亂來!一想到這裏,本司空就實在是氣他不過!”曹操忿然而道,“當年那董卓專權禍國之日,中原鼎沸,各路諸侯盡懷異誌,尺土一民皆非漢有——天子百官流離郊野、凍餒交加,惶惶若喪家之犬!若無本司空發兵迎之,彼等俱不知身亡何處矣!眼下大敵當前,舉朝皆危,董承等外戚舊臣卻因私廢公,竟想謀害於我,自以為可以取我而代、偷享三公之榮——真是愚蠢如豬!也不想一想,袁紹南下得勢,他們首當其衝就會成為袁軍的刀下之鬼!陛下屆時也不過是一個廢帝弘農王的下場罷了。”
“司空大人這一席話講得有理,也該拿到朝堂之上公議。隻是您縱使占理在先,而行之不慎於後,也會授人以柄,實是可嗟可歎!”荀彧微微搖頭而歎,“司空大人須當熟思緩處、曲盡為臣之道,如此方可內外無咎啊!”
“本司空卻沒有文若你這等中庸平正的好脾氣!”曹操深深地瞅了他一眼,“文若你執政治事素來滴水不漏、纖毫無誤,是真正的良相之才!本司空自然是知曉的。隻是,當日本司空倘若猝然將董承作亂之事預先告知於你,恐怕你做不了惡人,反而為仁所累,更會多出一層牽絆來。所以,本司空這一次在許都城中自行決斷,誅除了董承他們,就沒有告訴文若你了。這一番苦心,你可懂得?”
荀彧眼眶不禁暗暗一濕,淡淡而道:“彧本誓與司空大人同袍同澤、肝膽相照、共扶社稷,願竭一己之心智血汗而推助司空大人您成為中興漢室的周公,則此生足矣!”
“中興漢室的周公?原來到了今時今日,文若你念念不忘的還是推助本司空成為中興漢室的周公啊!”曹操深深地望著荀彧,苦苦一笑,“要在這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亂世之中做那等纖毫無誤、無瑕可尋的漢室周公,豈非太累太累?我又何必如此?天下士民既已把我看做漢賊,又怎好指望於我?若那董承當真得了手,這一方之地又陷入烈烈戰火矣!待得許都城破,生民再遭流離凍餒之苦,到時候那些在坊間大罵我為漢賊的士人庶民們,說不定還要重新想念起我曹某人的好處呐。我平生最恨為人所負——我本傾心而為、舍身不悔,倘若被別人輕蔑視之,我終是擂胸痛心不已!”
“司空大人休要惱恨。”荀彧聽出了曹操話中那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意味,一時也不易辯服,便輕輕說道,“陛下那裏的心結,就交由彧前去化解罷。隻要司空大人有心做一個中興漢室的周公,彧就會盡心盡力讓您的周公形象熠熠生輝、無人輕視!”
“罷了,罷了。不談這些事兒了!”曹操擺了擺手,在榻**坐了下來,把話題繞了開去,“眼下大敵當前,用人為急,本司空該學一學周公‘一沐三握發、一餐三吐哺’的求賢之風了。本司空已讓府中秘書郎擬寫了一封辟書,前去征辟司馬主簿的二弟司馬懿進入本府擔任文學掾之職!”
“司空大人您要征辟司馬懿進府?”荀彧一聽,不覺心神一震:那封征辟司馬懿為宮中議郎的內廷聘書文稿,此刻亦正放在他袖中呐,隻待今日回到尚書台後便立即發出——但是,沒想到曹司空竟又比他搶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