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全國書藝大比

廣德二年(764)正月,唐代宗李豫根據顏真卿的意見,決定起用郭子儀。這天,李豫將郭子儀召入宮中,就仆固懷恩有叛亂嫌疑一事商量對策。

郭子儀對李豫拱了一揖,笑道:“臣沒有聽說懷恩有什麽不軌之舉,外邊的流言蜚語不可置信。”郭子儀看到李豫一臉狐疑的樣子,又道:“陛下放心,即使懷恩真的心懷二誌,他也翻不起大浪。”

李豫有些著急,一時忘了自己已經君臨天下,還像當年跟著郭子儀臨陣出征時一樣,抱拳對郭子儀拱了一揖,說道:“郭令公,萬萬不可輕敵啊!”

郭子儀道:“懷恩本是老臣旗下一員裨將,跟著老臣鞍前馬後幾十年,老臣對他了如指掌。懷恩一向有勇無謀,但在收複兩京之戰中舍生忘死,衝鋒陷陣,立下不朽功勳,是老臣一手將他提拔了上來。這個人服強不服弱,吃軟不吃硬,因為心胸狹隘,還受不得別人的冤枉和懷疑。調理得當是一員虎將,調理不當就是麻煩。如果陛下信得過老臣,讓老臣去收拾他。”

李豫眨眨眼,說道:“郭令公匹馬單槍進入朔方軍營,須小心謹慎,以防不測。”

郭子儀嘿嘿一笑,說道:“朔方軍五萬將士都是老臣的部下,老臣到軍前一站,沒有人敢不聽老臣指揮。前一向,中郎將渾瑊和杜希全多次來京對老臣說,仆固懷恩疑神疑鬼,擔心遭受中官讒害,多次拒詔不受,違反官守。如果再不受朝廷詔令,他二人就要公開與懷恩翻臉。老臣心想,大敵當前,官軍內訌,隻能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如此一來,收複京師就遙遙無期了。因此老臣勸他們以大局為重,隻要懷恩還沒有公開打出反叛大旗,能拉他一把就伸手把他拉回來。事未大明,萬萬不可將他推進敵人的懷抱。”

李豫聽了非常高興,拉住郭子儀的手激動地說:“收複兩京之時,先帝曾說,我之家國由卿再造。今日朕又勞卿出馬,郭令公真是國家的柱石之臣啊!”說罷,即任郭子儀為關內、河東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兼河東節度使。郭子儀臨危受命,不敢推托,當即手持雙節,腰懸四鈕,披堅執銳,走馬赴任。

次日,郭子儀帶著兒子郭晞、郭曖和二十名家將從風陵渡渡過黃河,來到了駐兵汾州的朔方軍營寨。五萬朔方軍將士看到老帥,有的歡呼雀躍,有的痛哭流涕,高呼“萬歲”的聲浪震天動地,響遏行雲,剛剛解凍的黃河水頃刻之間也奔騰澎湃,濤聲雷動。仆固懷恩以為郭老帥要拿他問罪,遲遲疑疑不敢上前拜見,硬著頭皮等著挨訓。正當郭子儀站在一個高丘上對將士們講話時,仆固懷恩的一個馬弁偷偷對懷恩說道:“麾下的公子、朔方行營節度仆固瑒將軍被人砍下頭顱,傳首京師了。”仆固懷恩不由嚇出一身冷汗,感到自己大難臨頭了,急忙奔到軍將宿舍,跪在母親麵前重重磕了三個頭,哭著說道:“皇上派郭帥向兒子問罪來了。事到如今,兒子不得不辜負皇恩了,請母親趕快跟我逃命吧。”

老人的丈夫是一位國家功臣,為保衛邊疆戰死沙場,她沒想到兒子會成為背叛大唐的逆賊,頓時氣得怒不可遏,順手抄起一把菜刀,對兒子怒斥道:“你這個不忠不孝的逆子,我要為國家砍下你的腦袋,向朝廷和朔方將士們謝罪。”說著,舉刀就朝兒子頭上砍去。仆固懷恩見狀,拔腿朝門外逃去。仆固懷恩邊跑邊說:“母親,兒子冤枉,兒子是被逼出走的啊!”仆固懷恩甩掉了母親,然後又潛回行轅,看到郭子儀還在激昂慷慨地給將士們講話,悄悄召集了三百多名死心塌地跟隨他的心腹將士,馳過蒲津關黃河浮橋,直奔靈武而去。此時,靈武已經淪陷在回紇的鐵蹄之下,郭子儀聞言,急忙派人追趕,追了一百多裏沒有追上。郭子儀懊悔自己沒有及時向仆固懷恩傳達皇上旨意,引起了懷恩誤會,隻好上書請罪。

李豫看罷郭子儀來信,禁不住心中一陣酸楚,兩行熱淚潸然而下。他埋怨郭子儀沒有及時安撫住懷恩,也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接納顏真卿的忠言,卻相信了流言蜚語,最終導致仆固懷恩心生疑懼,公開投敵。李豫為了表示自己對懷恩的愧疚之心,當即下詔將仆固懷恩的母親封為國夫人,派朝廷使節前往駐汾州的朔方軍大營,用皇後鳳輦將老人家接到長安,賜宅一區,厚禮相待。同時頒詔,拜仆固懷恩為太子太保兼中書令,封爵大寧郡王,盛讚仆固懷恩收複東西兩京、平定安史之亂的豐功偉績,希望懷恩回心轉意。一個月後,懷恩的耄耋老母壽終正寢,李豫下詔,以一品誥命夫人大禮舉行厚葬,五品以上京官的誥命夫人一律參加葬禮。李豫此舉使朝廷百官及駐守各地的邊關將領深受感動。

仆固懷恩不相信李豫,來瑱、李銑及不少功勳將領無緣無故死於非命,並沒有徹底平反昭雪。僅僅請回了一個郭子儀,除掉了一個程元振,怎麽可能消除他的疑慮?惡宦依然諂媚於君側,奸臣照舊橫行於朝堂,被他視為仇人的魚朝恩、辛雲京、李抱玉之流仍在台上耀武揚威。皇上雖然厚葬了他的母親,他認為這都是仇人給他設的陷阱。因此,他藏身於河套北邊的回紇牙帳,不敢受詔回京。

廣德二年春節,長安百姓是在饑餓的呻吟、歎息和孩子們的啼哭聲中度過的,一場兵禍像洪水一樣洶湧而來又洶湧退去,國庫被犬戎搶掠一空,京師糧價猛漲至鬥米千錢,全城糧荒,路有餓殍。吃俸祿的朝廷官員,五品以上每人每天二斤糧食,五品以下每人每天一斤糧食,直係親屬一律每人每天半斤,家中養有門客、家丁、丫鬟、奴仆的官人,紛紛將這些人遷往農村。中國人愛幼,眾多官員將有限的糧食留給孩子,自己啃樹皮,吃野菜,甚至飲水充饑,餓得黃皮寡瘦,有氣無力。不少年老體弱疾病纏身的官員含淚辭世,有些流外官員掛冠辭職,遠走他鄉,西市上有人偷賣人肉。

神策軍在陝州保駕有功,入京為守衛皇宮的禦林軍。因為供應的糧食不能果腹,經常在夜晚結夥外出搶掠百姓。京兆尹第五琦擔心兵亂,急忙壓縮官人口糧供應禁軍,然後奔赴洛陽借糧救急。

開元、天寶年間,洛陽含嘉倉為天下第一糧倉,每年全國一半的稅糧都儲存在這裏。安史叛亂之後,賊魁盤踞洛陽,很快將含嘉倉折騰一空。戰後各地瘟疫和蝗蟲肆虐,水旱之災相繼不斷,含嘉倉十倉九空,再也未能恢複戰前的盛況。第五琦將百十個倉房一一看了一遍,隻有幾個倉室儲有半囤。第五琦心想:“先讓鬧事的禁軍吃飽肚子再說吧!”於是組織車船人馬,日夜不停向長安運糧,一氣忙了半個多月,總算將守城的禁軍安定下來,京師糧荒也稍有緩解。

被人稱為財相的劉晏,是位很能幹又很清廉的正人君子。四年之前的上元元年二月,時任戶部侍郎同平章事的第五琦受人陷害長流夷州,京兆尹劉晏接任了第五琦的職務,出任戶部侍郎充度支、鑄錢、鹽鐵使等職。劉晏十分明白,第五琦是一位光明正大清廉無私的人,掌財多年一塵不染。因此,接任之後努力為第五琦開脫,一個人頂住逆流,向朝廷百官解釋說,鑄造乾元大錢和重輪錢的原因是“因時立製,從權而行”,不應將假錢泛濫、物價飛漲的罪過強加在第五琦頭上,同時劉晏也提出了解決的辦法,這就為兩年後第五琦的複出鋪平了道路。為此,第五琦感動得痛哭流涕。這天,第五琦令人抬了兩袋麵粉打算送給劉晏和顏真卿,首先來到萬年縣修行裏劉晏家中。

劉晏因受程元振牽連,被罷黜了左相及吏部尚書職務,改任散官太子賓客。京師糧荒,舉朝一籌莫展,憂國憂民的顏真卿再次挺身而出,力薦以“財相”聞名天下的劉晏重掌國家財政,此舉得到大多數朝臣的支持,被皇帝李豫批準。第五琦來到劉晏家時,劉晏剛剛接到複任東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的轉運、租庸和鹽鐵使的告身,打算收拾行裝,赴河南籌集糧食運回京師。因為家中缺糧,妻兒老小唉聲歎氣,劉晏急得團團轉。這時候第五琦送來一袋麵粉,無異於雪中送炭,孩子們立刻止住了啼哭,李夫人臉上也綻出了笑容,當即舀水和麵,打算下一鍋刀削麵,讓全家老少飽餐一頓。

敦化坊距修行坊不遠,劉晏收下麵粉之後,即和第五琦一道來到顏家。

顏真卿的家在這次兵禍中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失,因為他從駕赴陝之前將家人轉移到了南山韋曲鎮大女婿韋政家的老屋。韋政於安史之亂後期在河中府士曹參軍任上抗敵犧牲,被追認為烈士。韋政死後不久母親去世,韋政的弟弟韋能仍在紫閣山修道,斷了塵緣。孤兒寡母的顏梅帶著兒子韋丹回到敦化坊與母親住在一起。韋曲的老院長滿了蒿草野藤,賊兵擄掠專找朱門廣廈的大戶人家,對於蓬蓽小戶不屑一顧,更不會進入一個長滿野草的荒宅,顏家二十幾口人因此平安無事。敦化坊的顏宅在長安城內也屬於平平常常的中戶院落,賊兵衝進來看到室無長物十分掃興,朝著門人順子頭上抽了一馬鞭呼嘯而去,長安光複之後,一家人平安而歸。

顏真卿比劉晏長八九歲,比第五琦長二十歲,向來以老大哥和長者自居。在這饑荒歲月看到二人給他送來一袋麵粉,先是滿麵喜色,接著就皺起了眉頭,問道:“晏公,這麵粉從何而來?”

劉晏回道:“琦公送給你的。”

顏真卿抬頭看了眼第五琦,說道:“我聽說琦公怕禁軍鬧事,帶著京兆官員到郊外給禁軍挖野菜去了,哪裏挖出來一袋麵粉?”

第五琦一臉嚴肅,說道:“魯公,你懷疑這袋麵粉來路不正?”

顏真卿道:“本來一袋麵粉不算什麽,可是在今天卻非同尋常。我聽說春節期間有人用一棟住宅才換到一袋麵粉,有人用兩個丫鬟隻換了一升麵粉。今日全長安都處在饑餓之中,琦公一下就送出兩袋麵粉,不能不令我刮目相看。”

第五琦抱拳對顏真卿拱了一揖,笑道:“魯公,您多慮了。我第五琦自從天寶十五載在平原結識魯公,至今有八年之久,其間我兩次出任江淮租庸轉運使和戶部侍郎。因為保證了收複兩京的軍需供應立下汗馬功勞,升為左相,前後從我手中經過的糧食數百萬石,錢財不下億萬。我敢保證,我沒有挪用過國家一文錢,也沒有私吞過國家一粒糧食。上元元年春,我因改革幣製被貶出京,有人誣告我受人賄金二百兩,皇上派禦史劉期光追查,我說,不要說二百兩金,如果查出我受賄一文,願領死罪。”第五琦指指旁邊的麵粉又道:“我跑到洛陽含嘉倉,求爺爺告奶奶,好說歹說給京師禁軍借到了三萬石糧食,皇上高興,獎我了三袋麵粉,我留了一袋,給魯公和晏公各分一袋,權解春荒之急。這袋麵粉來得幹幹淨淨,既非購自黑市,也非受人贓物,魯公,你就放心地吃吧!”

顏真卿聽了第五琦的解釋,頓時心花怒放,喜上眉梢,連說“這樣就好”。接著歎道:“仕途蹭蹬,人生不易,兩位都是我的好兄弟。我希望兄弟們都活得坦坦****,幹幹淨淨,不要給後人留下罵名,更不能因為我影響了兄弟的前程。”

顏真卿和弟弟顏允臧兩家住在一起,舉家二十多口人一連喝了兩個多月的稀粥,孩子們個個麵有饑色,突然看到家中有一大袋麵粉,都興奮得手舞足蹈,大呼小叫。外孫韋丹抱著顏真卿的腿一個勁鬧著要吃饅頭。顏梅寡居在娘家,事事小心謹慎,教子十分嚴厲,急忙將韋丹拉到外邊,朝著韋丹頭上狠狠搗了兩下。顏真卿看到眼裏,本想嗬斥女兒兩句,又覺得女兒可憐,長長歎了口氣,大聲說道:“中午蒸一籠饅頭,讓孩子們吃飽。”

這天午飯之前,顏真卿想到國家兵連禍接十年之久,老百姓災難重重,命如草芥,心中十分難過。為了讓孩子們記住國仇家恨,民族之恥,即將二子顏、三子顏碩和弟弟允臧的兒子顏、顏叫到書房,令他們在飯前每人作詩一首。

韋丹這年十歲,已經讀完了《太公家教》《千字文》《家訓》《幹祿字書》以及許多當代名人的詩賦文章。孩子幼年失怙,在兵荒馬亂中長大,從小飽嚐了饑餓和顛沛的艱辛,性格堅強、孤傲,頭腦機敏又多愁善感。看到幾個舅舅都在作詩,他自己也提起毛筆仰著稚氣的小臉,略一思索,揮筆寫詩一首,詩曰:

一自犬戎入長安,渭水號啕帝闕咽。

王師不知何處去,惟聞羯鼓徹夜喧。

我欲挽弓射強虜,恨不三箭定天山。

忽傳郭帥大軍到,獠騎逃出大震關。

顏真卿看了小外孫的詩,雖然字寫得稚氣,遣詞造句也不夠嚴謹,卻充滿了濃烈的愛國熱情,拍案讚道:“孺子可教。”揮筆將韋丹的詩寫成鬥方,張貼於壁,讓家人欣賞。顏梅看到兒子受到誇獎,一把將兒子攬在懷裏,眼噙熱淚,低聲說道:“我兒爭氣,勿辜負了外公一片苦心。”

飯後,一家人正高高興興說話之時,門人順子報告說:“主人,中書廳政事堂的主書卓英倩求見。”說著遞上來一張名帖。

卓英倩是右相元載的大秘書,顏真卿討厭元載人品低下,曆不喜與元載交往,元載突然派主書登門,估計有什麽公事,急忙換了身官服,來到客廳。

原來,吐蕃和黨項聯軍打進長安之後,二十萬騎卒擁入皇宮,在裏麵吃喝拉撒,打砸搶掠,將一座座金碧輝煌的亭台樓閣弄得亂七八糟。又值三九嚴寒,天冷地凍,朔風呼嘯,滴水成冰,匪兵取暖做飯找不到柴火,就將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東宮、掖庭宮、南衙百司以及三大禁苑和長安城內九門十三街牌坊上的匾額和楹聯全部砸掉當柴燒了。特別是三大皇宮內的匾額和楹聯,件件都是用十分珍貴的檀木、梓木、金絲楠木以及香樟、酸枝、黃花梨木精製而成,由前朝大書法家親筆所書。賊兵退了,莊嚴輝煌的大唐皇宮卻被糟踐得一塌糊塗。開春之後皇帝下詔,由宰相元載負責大修宮殿,皇宮、南衙、京師九門以及官設各種樓台建築數千副匾額和楹聯全部重新製作。皇帝李豫親自點名,匾額和楹聯的書寫工作由尚書右丞、檢校刑部尚書兼禦史大夫、魯國公顏真卿具體負責,責成顏真卿立即組織朝野能書人擬詞書寫。同時,詔書要求借此機會組織一次全國書法大比,通知全國三百六十五州,一千五百餘縣,每縣推舉一至三名擅書之士赴京參賽。東、西兩京人才集中,直屬各縣可推選十人,總計四千人左右,然後從中選拔百名優秀書手,參加京師三百多座佛寺、道觀的楹聯寫作。之後,再從百名優秀書手中篩選二十名有特色的書家,視同進士出身,授以官職,充實南衙各司。元載讓卓英倩找顏真卿就是傳達此事。卓英倩說:“宰相請顏魯公先在朝廷官員中擬出一個能書人名單交到政事堂,然後進行全國書藝大比。”

卓英倩走了之後,顏真卿回到書房考慮朝廷官員能書者人選。皇帝李豫從小受到他爺爺李隆基的影響擅長隸書,顏真卿不敢將皇帝的名諱列入名單,隻能從南衙百官中挑選,既然是選能書人,就應該不分官階大小和地位高低,亦不能有門派和親疏之別,以書選人,唯才是舉。顏真卿很快擬出來一份名冊,騎馬來到中書廳政事堂。

元載見到顏真卿有些畏懼。顏真卿當著皇帝的麵笏擊程元振,不僅打擊了程元振的囂張氣焰,而且最終使這個無法無天的權宦丟了性命。顏真卿一不怕丟官,二不怕丟命,剛烈耿介,不畏強暴的精神一下震動了朝廷。百官喝彩,奸臣斂手,貴戚權宦無不畏憚,天下儒生士子則歡欣鼓舞,額手稱慶。人人皆言:“朝有直臣,天下太平。”從此,到敦化坊顏宅登門求字者踏破門檻。元載暗想:“我元某人借助手中權力,從一個家無擔石之儲的小戶人家陡然成了一個家累千金、肥田萬頃的當代巨富,顏真卿不知則罷,萬一被他查到蛛絲馬跡,還不把我撕成碎片,砸成齏粉?再說,即使老天爺保佑我平安無事,他憑著自己的人望,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躋身政事堂,哪還有我的好日子啊!”元載越想越覺得不安,於是打定主意,先沉住氣,和顏真卿搞好關係,設法讓他為我所用,他如果不識抬舉,伺機抓他一根小辮子。將他逐出京師。元載想到這裏,禁不住心中就冷冷地笑了兩聲,自言自語道:“耍筆墨鬥書道,我不如你;耍手段鬥心眼,你顏真卿差得遠呢!”

元載想著,忽見顏真卿一陣風似的大步跨進政事堂,急忙起身迎了上去,噓寒問暖,泡茶請坐。

一個人為人處世態度反常,就會引起人的警惕。顏真卿看到元載待人時倨時恭,忽冷忽熱,就覺得這人陰陽怪氣,不由繃緊了腦中的弦,將擬好的能書人名單放到元載身旁的幾上。

元載拿起名單,隻見上麵寫道:

元載:上相,楷行草隸皆能。

王縉: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擅隸善草,筆法清利。

韓擇木:太子太保致仕,諸體皆能,尤善八分,隸由篆入,內斂外拓,端莊平正,疏密有致。

徐浩:中書舍人,集賢院學士,八體皆能,尤攻草隸,形神兼備,自成一家。

李揆:試秘書監,集賢、崇文兩館學士,擅長楷行,筆力雄健,獨樹一幟。

李陽冰:當塗縣令,擅小篆,勁利豪爽,力發千鈞,人稱“筆虎”,天下碑額多出其手。

張少悌:翰林待詔,行書勁利流暢,內含韻味,別有情致,風流倜儻,超塵脫俗。

韓滉:吏部員外郎,楷隸精絕,富有畫味,清逸俊秀,卓有姿致。

張延賞:中書舍人,各體皆能,尤擅楷隸,少承師訓,妙合鍾、張,縝密爽利,沉著蒼勁。

鄔彤:右金吾兵曹參軍,擅長楷書、行書、大草、小草,筆意縱橫,流便可喜,不落前賢窠臼。

除以上諸家之外,本朝善書者還有奉承郎蘇靈芝、秘書丞季泌、秘書省著作郎顧況、京兆長史崔邈、朝議郎韓秀弼、集賢院學士史惟則、翰林待詔韋玩、翰林供奉張懷瓘、翰林學士蔡有鄰等。

元載身為百官之長的右相,不想在書法小技上與屬下為伍,提筆畫去了自己的名字。他看到名單中有“李揆”的名字,想起他未發跡時,被時任宰相的李揆罵為“獐頭鼠目之輩”而加以壓製,一股無名怒火騰地一下直衝腦門,抓起毛筆朝“李揆”兩字上狠狠打了個“×”,然後將名單還給顏真卿,說道:“除大明宮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的匾額和楹聯由皇上禦筆親書之外,其他宮殿就由這些人來寫了。”

顏真卿應了一聲,拿起名單就走,元載急忙叫了一聲:“魯公,留步。”

顏真卿回身問道:“元相公還有什麽吩咐?”

元載抬手朝大堂側廂一指,說道:“請魯公順便留幅墨寶如何?”

顏真卿舉目一看,隻見政事堂一廂的大案上展開兩張十二尺整幅白麻紙,主書卓英倩已經研好一大硯池墨汁,四個小吏垂手侍立一旁。這麽大的尺幅,顯然是要他寫幅堂額。

元載靠媚附李輔國步步高升爬上相位,初入政事堂,紮著架勢大坐在上相寶座,心說:“元載呀元載,你要記住這一天啊!你給人磕頭作揖、拍馬溜須,極盡天下諂媚阿諛之能事,看盡了同僚的白眼,受盡了人間的屈辱,被別人罵為臉皮比屁股還厚的無恥小人。皇天不負苦心人,今天終於坐上了大唐百官之長的上相寶座,從今之後我要把失去的人格和尊嚴統統撈回來。誰敢在我麵前不厚著臉皮拍馬溜須就別想升官,誰敢在我麵前不卑躬屈膝就叫他滾出京師……”元載心中想著,口中喃喃著,突然奸佞地大聲一笑,禁不住脫口說道:“媽的,都說我不要臉,從今往後,我看誰敢在我麵前要臉。”

這話被一個送茶水的下吏聽到了,這個下吏不久就失蹤了,元載的就職宣言也傳了出去,許多官員見了元載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不知道宰相要朝廷百官在他麵前怎樣不要臉。

顏真卿擔心會受元載侮辱,不想給他寫字,抱拳對元載拱了一揖,說道:“政事堂乃國家機密要地,百官之長的端揆樞府,堂額理當請皇上禦書方妥。”

元載說道:“皇上近日為仆固懷恩的事心煩意亂,不敢有勞聖駕。”

顏真卿想恭維元載兩句,又對元載拱了一揖,說道:“元相公的書道乃當代一家,何不自書一匾,彰顯於世?”

元載受到抬舉,驕矜地一笑,說道:“樞府匾額多用以標榜宗旨、明義揚威,我寫則有自許之嫌。”

顏真卿又道:“我的字醜陋、笨拙,好似我這個人,粗胳膊粗腿,不討人喜歡。我看還是請徐浩公寫吧,他的字嫵媚、爽勁,有二王遺韻。”

元載覺得顏真卿囉唆了,麵露不悅之色,說道:“幾位左相和大臣都說,徐舍人的字呆板生硬,缺乏情趣,不如魯公的字蒼勁渾厚,雄健有力,而且骨力洞達,爽而有神,有廟堂的端莊和威嚴,令人看到肅然起敬。”元載說到此,眼珠骨碌碌一轉,又道:“皇上也是這個意思。”

顏真卿吃了一驚,心中埋怨元載,既然是皇帝的意思,何不早說?於是走到大案前,提起一管碗筆,一邊掭墨,一邊問道:“寫什麽?”

主書卓英倩將一頁政事堂灑金信箋輕輕放在大案左側,信箋上寫著“中流砥柱”和“惟賢是登”兩句成語榜文。

顏真卿心想,中書廳是多位宰相集體辦公之所,商討國家大政,決定軍事機要,不時還要在這裏召開六部內閣和南衙百司長官會議,將此處喻為國家的中流砥柱和賢德薈萃之所也還合適。於是掭了下筆頭的濃墨,用力提了一口氣,揮筆寫了起來,撇、捺、鉤、點,橫平豎直,俯仰之間,落筆而就。顏真卿輕輕道了一聲“獻醜”,放下筆退到了一旁。

元載擊掌讚道:“好!這才是大家手筆。”

不久,書藝大比開始了,全國一千五百多個縣推薦上來的習書學子共計三千多人,總數和每年一度的科舉大比相差無幾。長安城內頓時又熱鬧起來,九衢十三街大小旅舍客店住滿了赴京參比的書生學子,富家子弟住在鴻臚寺的四方館精舍,或者平康坊十幾個大妓院的包間,日費萬錢,揮金如土;寒門子弟住在窮巷小院的腳鋪或者郊區的大車店內,家無隔夜之糧的極貧子弟則跑到南山寺廟的義舍落腳。

尚書右丞、檢校刑部尚書兼禦史大夫顏真卿被任為全國書藝大比的知比事,全權主持大比事宜,同時負責皇宮大內一千多副門額和楹聯的書寫工作。顏真卿感到精力不足,就將大比的具體事項委托給了翰林學士蔡有鄰和集賢院學士史惟則,以二學士為主事,另請十位國子監書學博士為銓選使,全權負責書藝大比具體事宜。顏真卿騰出時間,每天陪同王縉、徐浩、韓擇木、李陽冰、蘇靈芝、張少悌十多位善書官員集中精力為大內各門樓、牌坊書寫匾額和楹聯,工作開展得一帆風順。

參加書藝大比的選手們紛紛傳說,大比如果入選,不次於進士登第,一登龍門身價百倍,比終南捷徑還要捷徑。上了百俊榜,則可名噪天下,榮高八方,僅憑著鬻書賣字,足可以一字千錢,日進鬥金;入了二十傑,就能出入皇宮,待詔翰林,貴如王公,榮極人臣,參比選手一個個摩拳擦掌,精神大振。

林大鳥雜,有人動起了歪腦筋。

進士科考之前,流行行卷之風。腦子靈泛或者有關係的學子,持了自己的詩賦文章到處拜謁名流,希望得到引薦。此次書法大比,也有書手抱著自己的書法作品晉謁高官乞求舉薦。顏真卿以朝廷大臣主持書藝大比,為了回避臣僚說情和書手行卷上門,日夜住在南衙,多天不敢回家。這天,他想洗個澡換身衣服,就在傍晚潛行回家。誰知,他騎馬剛到家門口,就被一個青年攔住,二話不說,納頭便拜,請求接見。顏真卿無奈,隻好將青年人帶進客廳。

來人叫王玉喜,三十多歲,小眼睛,小鼻頭,小嘴巴,嵌在一個又扁又平又大的圓盤子臉上,兩眉成一撇一捺的八字形。王玉喜從豫州洧川來,為了晉謁顏真卿,在門外守候了三天。功夫不負苦心人,這天見到顏真卿之後,心中十分興奮,急忙從書篋中取出一卷自己的書法作品輕輕放在案上,然後對顏真卿拱了一揖,說道:“請大人不吝賜教。”

顏真卿一張一張翻著看了一遍,共十紙,篆隸楷行草五體俱全。每體兩幅,皆成鬥方,裝裱十分講究。顏真卿抬頭看了一眼王玉喜,心說,人長得頗有特色,字卻平平,想到年輕人奮鬥不易,於是鼓勵道:“王生的這十紙字,不坐上三五年的冷板凳,難達這等程度。總體不錯,不過略顯平了點……”顏真卿又看了一眼王玉喜,笑道:“習字不必追求五體皆能,今後王生習字,不妨先集中一體,猶如將軍攻城,先打開一個缺口,然後席卷全城。書道尚法,還要求有自己的麵目,這一點不太容易。所以習字一定要沉下心來,心靜如止水,然後才能下筆沉穩,力透紙背,橫平豎直,筆筆到位,不可心浮氣躁,急於求成。我年輕時,先生常說,多臨前賢,倍加功學……”

王玉喜小眼珠滴溜溜一轉,拱揖問道:“聽說大人曾得先賢的用筆奧妙?”

顏真卿笑笑,說道:“說不上奧妙,隻是用筆體會而已。用筆在乎虛掌而實指,緩筆而急送,意在筆前,字居筆後……”

王玉喜有些心不在焉,對於枯燥無味的用筆道理也不感興趣。他慢慢從書篋中取出一個錦盒,打開之後,從錦盒內取出一本綾子包著的冊頁,雙手捧著,恭敬地放到了顏真卿麵前。顏真卿打開一看,嚇了一跳。

王玉喜取出的冊頁,是書聖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親書的《真草千字文》。智永是南朝陳代永欣寺高僧,從小苦練書法,退筆成塚,求書者踏破門檻。智永將門檻包上鐵皮,人稱鐵門檻。太宗朝的秘書監虞世南得其真傳,遂成一代大師。智永禪師手書《真草千字文》八百多本,分藏浙東諸寺。每本都寫得字勢雄強,英俊豪邁,風骨秀爽,神妙絕倫,世世代代被視為國寶。二百年間戰爭頻仍,盜匪蜂起,水火之災相繼不斷,浙東八百座佛寺慘遭破壞,八百本《真草千字文》所剩無幾。即使有幾本幸免於難也沉匿人間,杳如黃鶴。顏真卿入仕之初在秘書省行走多年,閱遍了蘭台書閣的珍藏,也未見此冊蹤跡,今日能看上一眼,也算飽了眼福。他一邊嘖嘖稱讚,一邊小心翼翼地翻著欣賞了一遍,抬頭問道:“王生,此物從何而來?”

王玉喜回道:“家父經商,出十年積蓄,從浙東一個還俗的和尚手中購得此物。小人如能得到大人抬舉,願將此寶獻給大人。”

顏真卿明白了,王玉喜持此寶物登門拜訪,是來做交換的,禁不住感歎人心不古,世風敗壞。智永禪師在天之靈得知他的墨寶被人拿來換取功名利祿,一定會後悔莫及,寧願焚毀也不願將它留在人間被低俗之輩用來傷風敗俗,侮辱斯文。於是對王玉喜說道:“我與王生素昧平生,怎能收你如此珍貴之物?再說,似這等國寶,也不適合私人收藏。王生如果願將此物轉讓給蘭台書府或者集賢院書閣,不失愛國之舉,朝廷也會給你一定的酬謝。王生如果不願轉讓給國家,我勸你還是好好珍藏,不要輕易送人。好歹你也懂得書道,放在身邊是很好的老師。如果落入外行之手,後果不堪設想。”說罷,即將《真草千字文》冊頁小心包好,放入錦盒,雙手捧著還給了王玉喜。

王玉喜麵露尷尬之色,囁嚅道:“國朝人分四等:士農工商。商賈被列在末等,受人歧視。家父一再敦促我棄商從政,光大門庭。我想以此換得一官半職,也好衣錦還鄉。如果不夠,我還備有青錢八千貫……”

顏真卿板了麵孔,嚴肅地說道:“至德元年軍興之初,靈武行在為了籌備軍資,推行了一段時間的捐納政策,那時你以此冊頁和八千貫青錢足可以換一個六品司馬。如今四海鹹寧,天下承平,朝廷的典章製度恢複正常,從政必須走正道。正道有三:一是參加科舉,榜上有名;二是從軍入伍,建功勳於戰場;三是高品大德有所建樹,或者具有一門特殊本領,參加朝廷製舉或特招……王生年紀輕輕,隻要努力上進,以後還有很多機會,不要步入歧途,走邪門歪道。”

王玉喜雙目茫然,自言自語道:“正道猶如蜀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他長歎一聲,抱了自己的寶貝告辭而去。

半月之後,書藝大比兩輪海選基本結束,大比主事蔡有鄰、史惟則將十位銓選使從三千書手中選出的百傑名冊交給顏真卿審查。顏真卿道了一聲“諸位辛苦”,打開名冊看了一遍,提筆在冊子天頭寫個“可”字,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數日之後,蔡有鄰和史惟則二位學士帶領十位銓選官經過反複篩選和評比,終於評出了二十傑。這天,二位學士拿著二十傑名冊附帶每個書手的兩紙作品,再次找到顏真卿。

顏真卿清理了一下書案,將二十位選手的作品一一放置案上,然後對照名冊,一邊看選手家狀和本州官員薦詞,一邊對照作品。

這二十傑是:

賈耽 滄州人 三十四歲

姚南 仲華州人 三十三歲

荀望 洛陽人 三十三歲

戎昱 荊南人 三十一歲

齊抗 定州人 二十四歲

韋皋 長安人 二十歲

鄭餘慶 鄭州人 十八歲

王恒 濮陽人 三十四歲

徐峴 越州人 二十一歲

李巽 越州人 十八歲

韋渠牟 長安人 十五歲

鄭[img alt="3-05" src="images/214921422697.jpg" /] 鄭州人 十五歲

裴平 東阿人 二十四歲

戴叔倫 潤州人 三十二歲

李自正 河西人 三十一歲

蕭正 南陽人 三十歲

冷朝陽 京畿人 二十五歲

明若山 平原人 二十七歲

齊郊 高陽人 二十六歲

顏[img alt="3-06" src="images/214921438562.jpg" /] 萬年人 十七歲

蔡有鄰、史惟則二學士工作十分認真負責,考慮問題比較周全。為了向上司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另外又造了一個十人的備選名冊,並附以作品。顏真卿一一審查已定的二十傑,賈耽、荀望、戴叔倫都是社會上已經小有名氣的書家,戎昱是他在金陵時的屬吏,字寫得不錯。平原明若山是張鎬義學學子出身,顏真卿在平原時曾經見過他。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平原人曾為顏真卿立過一座德政碑,碑銘的銘文及書丹皆出自明若山之手。二十傑中有兩個尚未成年的童子軍,一個是鄭州的鄭,字寫得很有特色;另一個是南陵縣令韋冰的小兒子韋渠牟,他的書法師從國朝大詩人李白,儼然有李白的飄逸之風,在二十傑中別具一格。徐峴是中書舍人徐浩的次子,得其家風,作品俊麗,略顯柔媚。李自正是鳳翔節度使李抱玉之子,字如其人,狂放有餘,含蓄不足。南陽蕭正是岑參的外甥,苦練書法二十多年,功夫較深,作品雄強遒勁,頗有姿致。顏真卿看過名冊,並一一審查過作品,基本滿意。隻是看到最後,名冊上赫然寫著自己兒子顏的名字,顏真卿提筆刪去了顏的名字,並將附帶作品收起來塞進了抽屜,然後從備選的十份作品中挑選一份補了上去,作品背後寫著“常州韓誌清,三十二歲”。

蔡有鄰、史惟則二位學士吃了一驚。蔡有鄰問道:“魯公,你這是為什麽?難道懷疑我們有失公平嗎?”

顏真卿道:“我不知道犬子跑來參比。這不是你們的事,是我……”

史惟則打斷顏真卿的話解釋道:“魯公,此次大比,我們采取的是糊名錄取的方式,十位銓選使在比選時,都是從作品著眼,不知書手為何許之輩。直到大家意見一致,才從作品背後揭開糊名,絕無挾私之嫌。魯公沒有充足的理由,不能無故否決我和蔡公以及十位銓選使的評選結果。”

顏真卿抱拳對蔡有鄰和史惟則拱了一揖,笑道:“我相信二位學士和十位銓選使的人品,也很感謝諸公對犬子的抬舉。問題的關鍵不是顏的書藝如何,更不是諸公是否秉公,關鍵是我身為這次書法大比的主持,必須避嫌。我不想因為此事授人以柄,也不想為此事連累二位學士。”顏真卿看到二人還想爭辯,攔了他們,說道:“此事到此為止,不要再理論了。謝謝二位,請將二十傑名冊呈送元相國審定去吧。”

蔡有鄰憤然說道:“簡直就是徇私枉法。”

顏真卿拍案而起,怒道:“走,找他理論。”

史惟則急忙攔住顏真卿,說道:“魯公,不要找他了,沒用。人若不正,滿嘴跑舌頭,一肚子歪理。本來藝術不同於格致,沒有嚴格的標準來裁度長短、衡量尺寸。他硬說韓誌清不如王玉喜,強詞奪理,以上壓下,奈何?”

顏真卿道:“那還是有客觀標準的嘛。”

史惟則氣道:“在墨吏眼中,他個人就是標準,所以才有趙高指鹿為馬。”

蔡有鄰若有所思,說道:“我曾風聞個中蹊蹺。”

顏真卿看著蔡有鄰說道:“蔡學士指的是那本智永禪師的《真草千字文》嗎?隻是揣測,沒有憑據啊!”

三天之後,全國書藝大比選出的“百俊”和“二十傑”在禮部南院進士牆公之於眾。有了解王玉喜的參賽書手心中不服,當場大吵大鬧,差點將進士牆推翻,元載責令京兆尹第五琦發兵鎮壓。第五琦令長安、萬年兩縣縣尉各帶一百名捕快趕赴現場,令他們維持秩序,阻止破壞,但不準抓人。

此時,天下觀軍容使魚朝恩為京師禁軍首領,率神策軍駐紮在禁苑,人稱北軍。北軍私設了一座監獄,被京人稱為地牢。魚朝恩有個養子叫魚令徽,在京師欺男霸女無惡不作。魚令徽為了斂財,勾連萬年縣捕快賈明觀和一批市肆無賴,經常尋找長安的富戶巨賈進行敲詐勒索,有不服者則被抓進北軍監獄,羅織罪名屈打成招,然後沒收他們的家產。書法大比的書手鬧事時,賈明觀偷偷告知了魚令徽,魚令徽帶領五百禁軍衝進禮部南院,一日之內抓了三百多名參賽書手,並令驛站快馬通知書手的家庭帶錢贖人,富戶一千貫,寒門五百貫。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國書法大比最後竟然釀成了一出悲劇。顏真卿多次入宮向皇帝李豫上書,申明書手鬧事原因。李豫猶猶豫豫拖延了幾天,被顏真卿催得無奈才勉強下旨,令魚朝恩釋放押在北軍地牢的參賽書手,責令元載將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冊頁上交秘府書庫,同時取消王玉喜的全國書賽二十傑的資格,但對元載和魚朝恩卻未加處置。

這天傍晚,顏真卿怏怏不快地回到家中,門人順子急忙接了馬韁,心情沉重地看了主人一眼,牽著馬到後院馬廄去了。平時顏真卿回家,兒子顏、顏碩,女兒顏梅和外孫韋丹都會跑出來噓寒問暖,骨肉情深。這天院內卻冷冷清清,不見一個人出來和他說話,心中就有點犯怵。他輕手輕腳地到臥室脫去官服,換了一身便裝。他想看看兒子的反應,四處尋找沒有看到,及至來到妻子弦娘的臥室,顏正伏在母親懷中抽泣,女兒顏梅在安慰弟弟。小韋丹坐在顏梅身邊,憨憨地望著二舅,老三顏碩坐在母親身邊也在為哥哥難過。顏真卿一腳踏進門檻,屋內的人呼啦一下都把麵孔轉向牆壁。牆上掛著一幅蜀繡《嬰戲圖》,那是顏真卿到成都訪友時,侄兒顏泉明特意買給嬸嬸的禮物。

顏突然轉過臉,怒衝衝地說道:“我沒有落選,是父親故意將我除名的。”

顏真卿吃了一驚,問道:“你怎麽知道?”

顏又一擰脖子,氣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就是你故意害我。”

這時,韋弦娘也轉過臉,指著丈夫怨恨道:“十三郎,你這父親當得好啊!你將頗兒害死了,又要斷我兒的前程。你為了自己落個好名聲,拿我的兒子做犧牲,你好心狠啊!”

顏真卿受到妻子的埋怨,心中毛躁火辣,騰地一下湧上一股無名之火。本想大發雷霆,以震懾妻小,但又看到妻子病懨懨的樣子,一下就軟了下來。心想,自己長年宦遊在外,回到京師又多忙於公幹,很少關心孩子,關係就淡薄了許多。妻子痛失長子頗兒,為了減輕思念之苦,一門心思都放在了二子、三子身上。顏在母親的翼護之下長大成人,從發蒙到進入太學,主要受教於母親。顏真卿自覺欠了孩子,所以有時孩子放肆,他也無可奈何。但未料到,他從書法大比二十傑的名單中刪去兒子的名字,竟然在家中引起這麽大的反應。看看一家老小,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自己臉上掛不住,就想把火發在兒子身上,指著顏斥道:“你參加書法大比,為什麽不告訴我?”

顏氣道:“我又不靠你提攜,為什麽告訴你?告訴了你,我連名字都報不上。”

顏真卿也氣不打一處來,怒道:“誰叫你是我的兒子。”

顏跳起來頂道:“當你的兒子,倒黴!”

顏真卿罵了一句“你這個不孝之子”,舉起巴掌欲扇兒子。看到妻子和一家人都對他怒目而視,慢慢把胳膊放了下來,恨恨地指著兒子氣道:“有本事,明年參加科考。”說罷,轉身走了。

顏衝到門外,對著父親的背影吼道:“考就考,有什麽了不起!”

次年(永泰元年)春,十八歲的顏以萬年縣生員的身份參加科考,一舉中榜,座主是考功員外郎岑參。不久,顏又參加皇帝親試的製舉考試,高中“才可宰百裏”科,步其父顏真卿的後塵,分入秘書省出任著作局校書郎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