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顏尚書秉公救李白

顏真卿帶領平原郡和清河、博平部分官吏及其家屬八百餘人,由河防招討使李銑率領二百驍騎護衛,自至德元載(756)十月二十二日南渡黃河之後,沿運河直下廣陵,於至德二載春節前夕到達揚州。

曾任哥舒翰掌書記的高適,此時擔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領淮南節度使,駐節揚州。

高適是平原郡蓨縣人,又是顏真卿的舊雨,曾經寫過一首長詩讚頌顏真卿在平原的治績。顏真卿在揚州受到高適的熱情款待,並從高適處先後得到一憂一喜兩個消息,驚天動地,震撼人心。

令人擔憂的消息是,太上皇李隆基在逃往成都的路上頒布了一道《命三王製》,任命他的十六子永王李璘為江陵大都督,掌領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嶺南和黔中四鎮節度使;任命他的第二十一子盛王李琦為廣陵大都督,掌領河南、淮南、江東三鎮節度使;又任命第二十六子豐王李珙為武威郡都督,掌領河西、隴右、安西、北庭四路節度使。三王各懷鬼胎,皆欲稱霸一方。不久,太子李亨於靈武即位,被李亨尊為太上皇的李隆基於萬般無奈之下,隻好收回成命將收複兩京、光複大唐江山的使命,托付給已登了皇帝大位的三子李亨。但是,此時永王李璘已經到達江陵走馬上任。李璘手持四節,封疆數千裏,在江陵看到稻穀山積,錢賦盈庫,遂心生二誌圖謀不軌,他在自己雄心勃勃的兒子和幾個別有用心的幕僚的攛掇之下,招兵買馬,調兵遣將,發甲兵五千眾,乘樓船百艘,舳艫相繼,揮師東下,意欲割據江東,與三哥李亨分半壁江山。中原尚未光複,江淮繼而動搖,皇室內訌,兄弟相殘,霎時之間,天下大嘩,四海震**。高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被李亨委以重任,令他與淮西節度使來瑱和江東節度使韋陟在金陵一帶布下天羅地網,趁著李璘羽翼尚未豐滿之際將他及時平息。

令人驚喜的消息是,春節過後的初六那天,禍國殃民的元惡大憝安祿山突然暴死在洛陽的上陽宮內。有人說是安祿山雙目失明,又渾身長滿了毒瘡,病入膏肓,突然暴死;有人說是安慶緒為了搶班奪權,勾連偽宰相嚴莊和內侍李豬兒將安祿山亂刀砍殺;也有人說是安祿山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罪行累累,惡貫滿盈,天討神伐,萬劫不複,天殺也;還有人說,常山太守顏杲卿靈魂不散,凝聚在上陽宮內,將安祿山肢解,為他的親人和常山的數萬父老鄉親報仇雪恨。總之,安祿山是暴死了。高適欣喜之下,向已將行在所遷到彭原的皇帝李亨上《賀安祿山暴死表》一封,表曰:

臣高適言:臣得河南及諸道來牒,皆言逆賊安祿山於近日暴亡,或曰賊子鼻眼殘沒,手足俱落,苦痛而死;或曰為賊魁之間內訌而死。

臣聞,負天者天誅,負神者神怒。其言至理,今乃昭彰。逆賊辜負聖朝,禍亂天下,嘯聚吠堯之犬,倚賴射天之矢,欺罔人主,濁亂海內,殘酷生靈,塗炭黎庶。臣恨不戮賊於萬戟,肉賊於三軍。今聞賊死,四海同歡,舉國大慶。河北采訪黜陟使兼平原太守顏真卿奉詔西赴行在,路過揚州,聞此喜訊,手之足之,載歌載躍,山呼萬歲,熱淚盈眶,恭祝陛下萬壽無疆。

陛下澤深似海,功濟艱難,挽社稷於將傾,拯萬民於倒懸,令日月增輝,風雲突變。臣定不負浩**皇恩,率三軍將士,覆已亡之賊巢,驅未盡之牛羊,雖馬革裹屍,亦萬死不辭。特奉表陳賀以聞,誠歡誠喜,頓首頓首。

臣高適書

高適寫罷賀表,封緘之後,在函封標上“十萬火急,限定日行五百裏”,派專人乘驛站的高足快馬送往關內彭原行在。

顏真卿在揚州休息了數日,怕影響高適厲兵秣馬,欲辭行上路。高適道:“方下長江兩岸陳兵百裏,從江都到瓜洲都已封江,一場惡戰在所難免。永王久居禁宮,不更人事,意欲趁火打劫,割據江東,實在是癡心妄想,白日做夢。明日我即與韋陟、來瑱二公歃血會盟,布陣迎敵。李璘,一個黃口小子爾耳,除了吃喝玩樂,懂什麽兵法戰術?不消幾天,定打他個落花流水,片甲不留。足下且隨遇而安,再等三五日,和我一起飲罷慶功酒,我為足下設宴餞行。”

顏真卿道了一聲“客隨主便”,即令防河招討使李銑率二百驍騎隨高節帥同赴戰場,參加戰鬥。

永王李璘果然做了一場黃粱美夢,五千甲兵一觸即潰,父子二人逃到南嶺大庾山下被追兵斬殺,浩**長江頓時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

顏真卿一行在揚州辭別了高適和李銑之後,溯長江、漢水浩**而上,至三月上旬到達襄陽。在襄陽小憩數日,又繼續西行,越過大巴山到達梁州,然後沿褒斜道翻過秦嶺,步出大散關。

此時,皇帝行在已經向前移至京畿道扶風郡的雍縣城內。大散關至雍縣一百裏路,雖拖兒帶女動作遲緩,也隻兩天行程。顏真卿一行八百餘眾從河北平原郡出發,繞道大半個中國,前後曆時五個多月,行程五千餘裏,千辛萬苦,曆經坎坷,終於在至德二載(757)四月上旬到達雍縣行在。

雍縣乃周王畿地,春秋時為秦之國都,漢為右扶風,唐初置為岐州,天寶初改為扶風郡城。

雍縣城西邊和北邊靠山,東邊和南邊臨水。一條雍水從西北向東南繞城半周潺潺流過,城東還有一個綠水**漾、一碧萬頃而且狀如鳳凰展翅似的湖泊,故名鳳翔湖。雍縣城東距長安三百裏,金城湯池,四麵鐵山,在陰陽術士眼中這是一個龍騰虎嘯的吉祥寶地。李亨將行在所移駐此地之後,遂將雍縣改為西京鳳翔府,決心在這裏運籌帷幄,傳檄八方,收複兩京,一靖天下。

這天傍晚,顏真卿一行八百多人風塵仆仆來到鳳翔府城下,雖然已經日落西山,夜幕朦朧,鳳翔城南門外依然來了許多迎接的官員。其中有鳳翔府尹李峴,中書舍人兼尚書右丞徐浩等。另外,出城迎接的還有杜鴻漸、岑參、杜甫、顏允南、張鎬等人。李峴和徐浩是奉皇帝李亨之命代表朝廷迎接顏真卿的;杜鴻漸是顏真卿的同年好友,原任朔方留守,因為勸進有功晉為朝臣;岑參原在安西副大都護封常青旗下,封常青在潼關被宦官殺害之後,從安西直奔行在,被李亨授予右補闕;杜甫是從陷敵的長安逃到鳳翔,被授予左拾遺一職;顏允南和張鎬二人原在朝廷任職,天寶十五載六月十五日聽說潼關失守,追隨李隆基到了成都,太子即位之後,李隆基讓張鎬隨房琯和韋見素一道奔赴靈武輔佐李亨。顏真卿將到鳳翔的消息,被飛鳥使傳到成都,李隆基念顏真卿忠心可嘉,即令顏允南帶著兒子顏穎趕赴鳳翔,代表太上皇表示慰藉。鳳翔府參軍顏是已經去世的顏真卿的六哥顏幼輿的仲子,聽說十三叔來到行在,跟著府尹李峴出城迎接。

民諺曰: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時。一百多年間,原本平平安安的大唐天下,突然被推進了戰火的深淵,猶如晴天霹靂一般,打得國人暈頭轉向,措手不及。兩京失守,數千官人被殺,一千多萬人死於非命。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家破人亡,親人見麵,千言萬語,萬語千言,都濃縮成了一句話:“你還活著呀?活著就好,活著就好!”

顏真卿突然之間見到了這麽多的親友,既沒有作揖,也沒有寒暄,他一一擁抱著親人。特別是見到二哥允南,兄弟二人一別四年之久。兩人抱在一起,一個叫“哥”,一個喊“兄弟”,嗚咽聲聲,淚如泉湧,久久沒有說出一句話。

二百多官人,六百多眷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在與親人的擁抱中,哭哭笑笑,打打鬧鬧,猶如廟會一般。鳳翔尹李峴和參軍顏急忙招呼大家進到城內,一一安排進旅舍,旅舍備好了床鋪和吃食。李峴在鳳翔湖邊的棲鳳樓特備了兩桌酒席,準備為顏真卿、李擇交、範冬馥、刁萬歲、沈震、李崿和張獻直等主要官員接風洗塵。顏真卿顧慮到行在正處在艱難困頓之期,不願朝廷破費。正在推讓之時,忽見一個內侍來到旅舍,大聲宣道:“聖旨下——河北道采訪黜陟使、招討使兼平原太守顏真卿進宮見駕!”

顏真卿接旨之後,急忙辭別李峴,連衣服也沒有來得及更換,就風塵仆仆、一身汗味地跟著內侍進了行宮。顏真卿早就認識李亨,倏來忽往,時移世改,往日的太子雖龍袍加身,顯然比戰前老了許多。君臣見麵之後,顏真卿隻道了一聲“罪臣顏真卿叩見陛下——”跪到地上嗚嗚地哭了起來,邊哭邊道:“臣不才,臣有罪……”

李亨這年四十七歲,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似的做了十八年太子,幾生幾死,身上掉了兩層皮,總算逃出了李林甫、楊國忠的魔掌。乘了國難之機,又掙脫了父皇的羈絆,落荒靈武,登上皇位,對於手中這個流亡朝廷十分珍惜。他知道,無論打天下還是守天下,人才第一。靈武即位時,滿朝文武不到三十人,曆經八個多月艱難地運籌經營,至今朝官也不滿五十員。在時下正當用人之際,凡到行在投奔他的官人,無不加官晉爵,厚禮相待。聽說顏真卿帶了一幫官員來到鳳翔,興奮得連連擊節叫道:“來得好,來得好!”本欲親自到旅舍去看這位萬裏迢迢從敵人的大後方來到鳳翔的大英雄,卻被內侍大宦官李輔國攔住了。他對李亨說道:“《禮記》中寫道:‘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李亨隻好傳旨,令顏真卿到行宮見駕。李亨見到顏真卿,如見到久別的親人一般,急忙離座,俯身拉住顏真卿,安慰道:“朕都知道,朕不怪你。太宗詩曰:‘疾風知勁草,板**識誠臣。’顏愛卿精忠奉國,正身守位,懷不貳之心,秉難奪之操,真正是一位國朝忠良啊!史思明十萬大軍如洪水猛獸一般,顏愛卿孤城難守,棄城南渡,國人都能理解。再說,我這裏也正需要人手,你來得好啊!”於是叫顏真卿起身,與自己抵膝而坐,向他征求收複兩京平定天下的意見。

顏真卿長途跋涉,身子疲憊不堪,見皇上問複國之計,頭腦十分興奮,答道:“古賢曰,為君者以信禦下,為臣者以忠奉上。天子信不可失,臣下忠不可虧。君臣同心,勵精圖治,為時不久,必可掃平妖孽,光複天下。”

李亨笑笑,說道:“話是不錯。不過,這都是大道理。”

顏真卿笑笑,也感到話空了些,拍了下有些木木的腦袋,想起太上皇朝的李林甫、楊國忠之流,又道:“陛下欲大治天下,身旁首先要有一批文可治國,武可安邦的正人君子。”

李亨問:“何謂正人君子?”

顏真卿道:“胸懷正義,足行正道,口出正言,一身正氣,是為正人君子。簡言之,就是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如前朝的魏征、狄仁傑、宋璟、張九齡以及韓休、裴耀卿諸公。正人君子行事皆正大光明,正行無私,真心誠意,剛正不阿。朝堂之上正人君子多了,則如百姓說的,關雲長坐堂——一堂正氣,天下大治指日可待。”

李亨笑道:“顏愛卿不妨再說得具體一點,不必空談道理。”

顏真卿口幹舌燥又饑腸轆轆,遂向一旁侍立的李輔國要了一碗水,咕咚咕咚地喝進肚內,想起在平原時曾經上書朝廷獻“圍魏救趙”之計,請求發兵攻打敵人的範陽老巢。於是對李亨拱了一揖,說道:“自安祿山叛亂以來,叛兵在東西兩京和各占領區搶掠的金銀財貨、奇珍異寶,幾乎全部運到了範陽,密儲於戒備森嚴的雄武城中,他們將範陽視為大本營、**。方下,範陽隻有牛廷玠和安忠誌兩個偽將把守,士卒不足一萬,而且多為剛招的新兵,雖堅甲利器,卻不堪一擊,而史思明重兵把守在通往範陽的咽喉之地——常山。陛下如令太原的李光弼發兵奇襲範陽,橫行於長安的安守忠、田乾真以及盤踞洛陽的阿史那承慶立馬就會率軍救援。乘敵人重兵撤離之機,陛下再令郭子儀及各路王師迅速包圍長安和洛陽,收複兩京雖不敢說唾手可得,足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顏真卿對平逆之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談起來興致勃勃,激昂慷慨。李亨聽得心情激動,眼前一片光明,不斷點頭表示讚賞。顏真卿不敢掃了李亨的興,偷偷打了個哈欠,又就當前許多叛軍老兵已經厭戰、飽受煎熬的敵占區百姓亟盼王師解放的現況,提出來綏靖四夷、撫恤百姓、加強對敵策反、加緊江南物資運輸等諸多建議,最後從衣袋中取出康沒野波給皇帝的信。李亨看罷,連連擊節稱善,囑咐顏真卿繼續做康沒野波的工作。

顏真卿身著征衣,身上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汗味,一邊講,一邊偷偷將坐凳向後挪一點點。李亨聽得聚精會神,不時將座椅向前挪一點點。二人談了一個時辰,竟將座位向前挪了數尺。及至發現,李亨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半年多來,幾生幾死飽受艱難的李亨還從沒有這樣開懷大笑過。他輕輕道了一聲:“朕求賢若渴啊!”吩咐李輔國端上幾盤糕點菜肴和兩杯禦酒與顏真卿一起消夜。

李亨召見顏真卿的次日,即拜顏真卿為掌管全國司法行政及審判的尚書省正三品刑部尚書。對於顏真卿屬下的李擇交、範冬馥、刁萬歲、李崿、李平、沈震、穆寧、張澹、王延昌、張獻直、蕭晉田以及尚留在平原的李銑、賈載、馬燧等人全部加官晉爵。常山太守顏杲卿、長史袁履謙及其將士和親屬,在敵人刀槍的威逼之下英勇不屈壯烈殉國,也都一一受到贈官和封賞;魏郡太守司馬垂、清河太守王懷忠、鄴郡太守王燾、饒陽太守盧全誠、河間司法李奐,守河的靜塞軍將和琳、高抗朗、馬相如、徐浩,以及柳城太守兼平盧節度使劉正臣等為國捐軀的烈士均一一贈官表彰,以蔭庇子孫,延福後代。顏真卿的長子顏頗赴平盧為質,為國獻身,亦定為烈士,贈官太子洗馬,從五品下銜。為國犧牲人員凡有家屬在世者,責成有司厚加撫恤。朝會之後,李亨傳諭中書侍郎平章事房琯,以宰相身份代表朝廷為顏真卿一行舉行接風宴會,宴會雖然簡素,卻十分隆重。

顏真卿在鳳翔行在通過二哥顏允南得知,顏家的親朋之中,除妻伯父韋述陷在賊手被軟禁在洛陽之外,其他如嶽父韋迪,女兒顏梅、顏蘭以及各位顏氏兄弟和親戚朋友均安然無恙,這讓顏真卿感到十分欣慰。但是有一位朋友卻讓顏真卿非常牽腸掛肚,耿耿在心。這位朋友不是別人,正是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詩人李白。

天寶年間,“一生欲報主,百代思榮恩”的李白在長安遭高力士諂言,被李隆基賜金還山,李白一時茫然不知所往。開元末年,李白已經將家從淮南道的安陸遷至離泰山不遠的袞州。妻子許氏到袞州不久,因病不幸去世,留下一雙兒女,女兒叫平陽,時年十歲,兒子叫伯禽,時年三歲。妻子去世之後,李白帶著兒女又移居到江東的宣州南陵,到南陵不久受詔入京。李白在入京之前又匆匆將一雙兒女送至袞州,寄住在原來的鄰居家中。李白仕途不順奉旨還鄉,此時哪裏又是他的家鄉呢?他在灞水橋頭舉目遠望,望盡天涯路,何處是歸處?頓時大詩人再次陷進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境地之中。思來想去,還是去看看兒女吧!於是一路東行,邊走邊結交社會名流。在開封,經人介紹與武則天神龍年間的宰相宗楚客的孫女結婚,婚後不久與兒女見了一麵,就又天南地北雲遊去了。轉眼到了天寶末年,李白回到開封不久,就突聞安祿山攻陷洛陽,又發兵攻打開封。於是匆匆帶著宗氏和兒女逃往江南,幾經顛沛流離,在廬山屏風疊一個道觀安頓下來。

屏風疊又名九疊屏。站在道觀前放眼瞭望,隻見四周重岩疊嶂,濃蔭蔽空,飛瀑如練,流雲似煙。頭上一片蔚藍的天空,穀底一泓幽幽的龍潭。時有仙鶴翩翩起舞,又見白鷺飛去飛來。紅日當空時,陽光穿過綠蔭灑進密林深處,好似仙女將片片輕紗拋在人寰,斜斜地掛在林間。此時此刻,萬綠叢中萬籟俱寂,唯聞鬆濤澎湃,小鳥啼囀,泉聲叮咚,飛流潺潺。誰不說這是一處人間淨土、避秦桃源?哪位神仙置身於此情此景能不如癡如醉,如夢如幻?此時的李太白雖然名震天下,但作為一介布衣,雖有救世之心,也不得不遠離兵戈,苟且偷安。李白自己毫不避諱,在《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一詩中寫道:“大盜割鴻溝,如風掃落葉。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

永王李璘謀逆,曾四處搜羅天下名士,拉大旗作虎皮以壯大聲勢,迷惑人心。人聞其事,為之惴栗。長沙太守李峴被聘為副大都督兼都督府長史,稱病拒絕赴任,繞道奔赴鳳翔;廬陵郡司馬崔祐甫接到永王聘書,連同聘金一並退還永王,然後躲了起來;顏真卿的好友劉晏和蕭穎士也都接到厚禮,但稱病謝絕;孔巢父、鮑防二人入幕不久,發現李璘非正人君子,所作所為也不像他宣言中的那樣北上平逆,就相繼尋找借口溜之大吉了。李璘氣得咬牙切齒,跳腳罵道:“這些不識時務的臭文人,待本王一統天下,滅他的九族。”

李璘驅樓船百艘,雲旗獵獵,鑼鼓喧天,刀槍森森,揮師東下。到達潯陽時,聽說國朝大詩人李太白隱居在廬山屏風疊道觀,遂準備五百金派使者上山邀請李白入幕,以振軍威,以壯聲勢。

天寶初,李白在宮中任翰林待詔時就認識李璘,還參加了李璘的冠禮,被李璘拜為先生。李白離京之後,在全國各地漂泊了十幾年,對李璘再無了解。隱居廬山之後,每天與幾個老道一起沉迷於吐納行氣、煉丹服藥、辟穀入定和遺形忘我之中,追求清心寡欲,鼓搗三昧真火,全忘了人世間的兵荒馬亂,血流成河。李璘派使者高舉繡著“永王”二字的皇家大旗,帶著豐厚的禮金,一百名羽林軍禁衛健兒前呼後擁地來到屏風疊道觀,說是永王奉太上皇和皇帝之命,揮師東下,北上平賊,請翰林大學士李白入幕,幫助永王挽社稷於將傾、救萬民於水火,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早年曾經一度胸懷高誌,一心要為國為民建功立業、匡時濟世的大詩人李太白,足有半年多時間滿腦子都是玄之又玄的九轉金丹,看罷李璘言辭懇切的聘書,不由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隻道了一聲“大丈夫豈能老死林下”?昂然吟詩道: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後,為君談笑靜胡沙。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李白吟罷,昂首闊步地下了廬山,上了賊船。一個月後,李璘船到丹陽公然叛朝,一戰敗北。李白還沒有弄清怎麽回事兒,就被扣上了“叛國附逆”的罪名,關進了潯陽大牢。李白一展驥足、匡時濟世的美好願望再一次化為泡影,轉瞬而逝。他在大牢中滿腔悲憤地喊道:“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

李白痛定思痛,感深而泣,不怪別人,隻怪自己太迂腐、太偏執、太書生氣。於是揮筆向駐節揚州的淮南節度使高適寫信一封,請求幫助。

李白與高適結交於天寶三載夏天,李白被天子“賜金還山”之後,先在洛陽結識了杜甫,然後李杜二人結伴東行。在梁苑,杜甫介紹高適與李白相識。此時,李白雖然名動京師,三人仍為布衣之交,杜甫、高適二人每日陪同李白登覽古跡吹台,遊獵於孟渚大澤,臨風放歌,把酒長吟,豪情滿懷。

高適受命於危難之時,隻負責平息叛亂,不負責處理亂黨。更何況永王幕僚又屬於欽犯,由朝廷直接審理,自己怎敢染指?讀過李白信後,自知愛莫能助,急忙將信封蠟,令驛站迅速送交鳳翔行在朝廷的刑部尚書顏真卿,同時又給鳳翔朝廷的左拾遺杜甫和右補闕岑參各寫信一封,請他們關照。

杜甫和岑參皆與李白交厚,但是二人官微言輕,在皇帝麵前說不上話,隻好抓住顏真卿不放。顏真卿是直接掌管天下大獄的最高長官,一言九鼎。兩人三天兩頭找到顏真卿為李白申冤,請顏真卿麵奏皇上,救李白出獄。

顏真卿初聞李白上了賊船被打進潯陽死牢的消息時,還以為是同名同姓什麽人,及至接到高適的信才大吃一驚。他急忙到刑部檔案房調出潯陽監獄上報的大辟[1]。文件細細看了一遍,雖然感到十分棘手,仍決心出麵援救。

永王事件的涉案人員屬於皇帝欽犯。李亨聽說弟弟李璘逃到大庾嶺被殺,心裏邊酸甜苦辣不是滋味,畢竟手足情深難以割舍。他把滿腔怨恨一股腦兒傾瀉到李璘身旁那些野心勃勃、圖謀不軌的下屬身上。一次朝會論及此事,李亨抓起龍膽朝禦案上用力一擊,下令將李璘的屬下和幕僚統統斬立決。

國家律令是維持天下秩序的大法,自古有“三尺法人共守之”之說。刑部尚書負責掌管國家的刑獄政令,既是國法的執行人,也是國法的守護神。顏真卿認為,天子雖然金口玉言,但在氣頭上說的話不能領命。緩了兩天,顏真卿單獨找到李亨,以太宗欽定的死罪五複審和欽犯由三司使會審的舊製,請求下詔成立三司使鞫審房,專門審理永王一案,根據每個犯人的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此時李亨急於收複兩京,每天忙於聽取前線戰報,無暇困擾於過去的煩惱之中。再說,此時的顏尚書正受他的信任,當即在奏書上批了一個“可”。

三司即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三個全國最高的政法機構,負責案件的監察、審判和執法。唐代的大獄欽犯,皆以刑部尚書、刑部侍郎與禦史中丞、大理寺卿聯合會審,三方派出的人員稱三司使,參加審案的刑部郎官、侍禦史以及大理評事、大理司直稱小三司使,為三司房的主審人員。

說起來事有湊巧,李白稟性豪放,曆好結交天下名流。許多文宗大儒、騷人墨客、清官廉吏、高品大德以及芝蘭玉樹、四方才士,都得到過李白的頌揚和賞識,三司使鞫審房的大小官員幾乎都與李白有舊。

審理永王案的三司使由刑部尚書顏真卿、刑部侍郎韓擇木、禦史中丞宋若思和大理寺卿嚴向等人組成,小三司使則由大理評事穆寧、大理司直張澹、監察禦史王延昌等人組成,都是顏真卿的平原舊屬。刑部尚書為正三品階,遂為三司使的首腦。三司使鞫審房成立之後,顏真卿主持召開了兩次會議,即令禦史中丞宋若思帶領王延昌、穆寧和張澹到江淮調查取證,鞫審案犯。

當時,原劍州刺史崔渙因迎接玄宗入蜀有功,被擢為宰相。李亨即位之後,崔渙奉太上皇之命和房琯、韋見素一起赴靈武輔佐李亨。不久罷知政事,被李亨任為江南宣慰使,與宋若思同行,赴江南慰問民眾,招攬人才。宋若思到潯陽不久,即向顏真卿寫了一份為李白洗冤的報告,稱李白一片忠心,誤上賊船,罪不當死,有人證、物證和李白的幾十首詩為證,建議責其寫份檢討,判定無罪開釋。江南宣慰使崔渙則以李白為國朝的槃槃大才,曆懷匡時濟世、安邦治國的淩雲高誌,名動京師,譽美朝野,因此推薦李白赴朝入仕,為皇上補闕拾遺,獻可替否,一展驥足,以光朝列。

顏真卿收到宋若思和崔渙的報告非常高興,認真寫了一份奏章,尋找機會麵稟皇上。顏真卿擔心自己舌笨口拙,不能說服皇上,想找一位朝廷重臣打打邊鼓。一日,在行宮外邊剛好碰到郭子儀從前線到行在晉見皇上。郭子儀時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李亨全指望他收複兩京,扭轉乾坤,是皇上可以托孤寄命的柱石之臣,在朝中說話一言九鼎。二十二年前,郭子儀在太原軍府任領兵校尉時,曾因途中救人貽誤了軍機,按軍法當斬。當時李白受元演邀請正在太原作客,元演的父親是太原尹,李白當即為郭子儀講情,救了郭子儀一命,郭子儀終生難忘。當顏真卿攔住郭子儀,將李白的情況和營救方案一五一十地詳細介紹了一番之後,郭子儀連連點頭答應,並當即入宮為李白喊冤說情。顏真卿站在行宮門外,一直等到郭子儀出宮。郭子儀說:“我的話都說到了,皇上一言不發,未置可否。”想了下又道:“也許是默許了。”說罷,飛身上馬,匆匆上前線去了。

又過了兩天,顏真卿估計李亨不會再固執己見了,於是帶上李白的一應材料和判書晉見皇上。他先向李亨匯報了有關永王部屬的全部情況和處理意見,最後提到李白,說道:“陛下,李白乃國朝俊傑,人間精英,世稱天之驕子。天寶初,太上皇將他拜為翰林學士,一封吐蕃讚普的來信,難倒了滿朝文武,李白卻如讀童子作文一樣輕而易舉,滿朝官員無不敬佩。讚普來信氣勢洶洶不可一世,李白一封《和蕃書》說得吐蕃人心服口服,五體投地,一連多年稱臣納貢。永王打著平叛靖亂的大旗,發甲兵五千,驅樓船百艘順江而下,老百姓皆以為他會沿運河北上,與敵人作戰,哪裏會想到他心懷異誌、圖謀不軌?永王派使者三番五次地遊說李白,都是高唱著抗賊救國、匡時濟世的讚歌掩人耳目。李白在廬山九疊屏煉丹避世幾近半年之久,對外界一無所知,完全是抱著平定叛亂、光複大唐的滿腔熱情誤上了賊船,決非有意助紂為虐、為虎作倀,所以他才滿懷豪情地寫詩:‘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淨,西入長安到日邊。’陛下,李白上了永王的樓船之後還期盼著天子的召見和賞賜呢,怎麽可能附逆永王而反對陛下呢?陛下若以附逆叛國之罪判他死刑,這叫罰不當罪。今經禦史中丞宋若思等人調查取證,江南宣慰使崔渙推薦,三司使共同研究討論,決定判李白無罪釋放。然後調至行在,依才任用。”說罷,將三司使判書放到李亨身旁的幾上。

李亨先白了顏真卿一眼,將判書朝旁邊一推,很不滿意地說道:“顏卿,李白若是一個無名之輩倒也罷了,正因為他名氣太大,所以才影響極壞。不殺不足以解我心頭之恨啊!”

顏真卿沒有想到,李亨回了他一杠子,愣了一會兒,急忙麵帶笑意,拱揖說道:“陛下,影響畢竟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何況事件已經平定,一切影響也都灰飛煙滅,風流雲散。方下大敵尚未平定,國家正在用人之際,陛下推恩草木,為何就容不下一個詩人呢?古賢曰:民懷其德,近悅遠來。希望陛下以仁慈為懷,賜李白不死。”

李亨鼻孔內又哼哼冷笑兩聲,麵露不悅之色。顏真卿對著李亨又抱拳拱了一揖,說道:“陛下,你要殺十個八個膽敢謀逆造反,對陛下懷有二心的王公貴胄、巨奸大猾,滿朝文武百官都會額手稱慶!陛下要殺三五百個為官不清、做人不正、腐敗墮落、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黎民士庶一定會給您立一通‘聖明天子’的功德碑!陛下如果要殺千兒八百攔路搶劫、殺人越貨、敲詐勒索、為非作歹的土匪強盜,天下百姓則無不拍手稱快!陛下兵興靈武,力挽狂瀾,發兵收複兩京,如果殺十萬八萬攻城略地、燒殺搶奪、嗜血成性、無惡不作的亂兵叛將,國人皆曰陛下為中興明主、複國宗君,炎黃子孫世代不忘您的隆德厚恩,讓您流芳千古,光照汗青。”顏真卿一口氣說到這裏,看了李亨一眼,聲音低低地接著說道:“陛下,退一萬步講,似微臣這等平平的中庸之輩,您要是想殺,即使殺錯了也就殺了,算不上什麽。但是……”顏真卿說到這裏,突然提高嗓門大聲說道:“陛下,您如果殺了李白,國人世世代代都會指責您是一位小肚雞腸的無道昏君啊!陛下乃當今天下的聖君明主,天聽四達,靈光昭遠,您可千萬不要做出不明智的事啊!”

李亨被顏真卿的一番話說得額上沁出了一層晶瑩的汗水,他一邊掏出帕子擦汗,一邊呆呆地看著顏真卿,許久才說道:“他不就會寫幾首歪詩嗎,有什麽了不起?國朝的詩人車載鬥量,不可勝數。這些人隻會舞文弄墨,耍嘴皮子,百無一用。”

顏真卿搖搖頭,輕輕歎了口氣,又道:“陛下,國朝詩人多如牛毛不假,但是,筆下的詩篇能夠傳之後世永垂不朽者則鳳毛麟角。李白的詩可不是那些風花雪月之輩的無病呻吟,李白的作品足以給國朝增光添彩,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李白和他的詩將永遠活在世人心中。”

李亨又翻了顏真卿一眼,說道:“你把他說成神仙了。”

顏真卿擊掌笑道:“陛下,開元中,秘書監賀知章大人初見李白,就說李白乃天上謫仙下凡,遂將李白稱為詩仙。朝野上下無人不知,決非臣信口雌黃。不信,陛下可問玉真公主。”

李亨不以為然地搖搖頭,冷冷一笑,說道:“顏真卿,我心中明白,你們這些文人儒士都是惺惺相惜。你就不怕朕問你一個結黨之罪?”

顏真卿笑笑,說道:“陛下,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乃行伍出身,安邦守邊,東征西討,出生入死,曆經百戰,他不算是書生吧?郭元帥不是也希望李白能無罪釋放嗎?”顏真卿說到這裏,起身對李亨高高拱了一揖,麵孔十分嚴肅而又誠懇地說道:“陛下,千裏江山易得,天才一個難求啊!請陛下三思而明斷。”

李亨在東宮夾著尾巴謹小慎微地做了近二十年太子,靈武興兵即位之後也底氣不足,長期養成了猶猶豫豫、優柔寡斷的性格。他既沒有太宗李世民的英明果斷,也不像他父親李隆基晚年那樣昏庸而又固執。對於他信得過的身邊大臣,隻要敢多磨幾句,還能聽得進去,不是油鹽不進的主。他看顏真卿站了起來,自己也從椅子上下了地,說道:“顏卿,朕念你忠心耿耿,又如此愛才,李白一案,朕就依了你。”顏真卿急忙高高一揖,道了一聲:“謝主隆恩!”李亨胸一挺又道:“死罪可免,活罪不赦。”回頭喊了一聲“李輔國”。他看到李輔國手執拂子躬身站在旁邊,說道:“傳中書舍人擬旨:判附逆叛國犯人李白長流三千裏。”顏真卿抱拳拱揖,想再次為李白爭取無罪釋放,李亨長袖一甩,不耐煩地說道:“朕累了,顏卿不要再為李白喋喋不休了。”說罷,由四個宮女攙著回寢宮去了。

此時,專為皇帝起草四方詔令的中書舍人知製誥是集賢院學士徐浩,徐浩比顏真卿長六歲,二人都是張旭的弟子,有同窗之誼。徐浩也認識李白,顏真卿想請徐浩到皇上那裏為李白美言幾句,徐浩搖了搖頭,低聲說了一句:“愛莫能助。”

[1].大辟:死刑